#廣編企劃 丨新竹交通新里程 自駕巴士成日常
想像一下,離峰時刻,自駕電動巴士緩緩從高鐵新竹站出發,行經飯店、購物中心以及文創聚落新瓦屋,這條結合了商務、購物、教育與遊憩功能的路線,僅是全臺首創,更全面提升了智慧科技產業價值。
「未來,自駕巴士將成為新竹縣大眾運輸的一環,不僅補足公共運輸的缺口,還能協助解決客運司機缺工的問題。」新竹縣長楊文科難掩興奮地說。
#2021未來城市 #文化科技智慧城 #新竹縣 #智慧交通 #自駕巴士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3的網紅桃園市議員謝美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市議員謝美英提出「全面體檢桃園道路標線問題」: 道路標線設計不當逼人吃罰單,政府有責任,不應全由民眾自己承受。包括:公車站牌設在紅線區、計程車紅線區上下客、直行車占用右轉道、沒有機車待轉區…,都藏有違規陷阱。 20200511 桃園市議會第2屆第3次定期會【市政總質詢】之一 中壢區市議員 謝美英...
公車專用 道路 在 新北市議員鄭宇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興建淡北道路改善台二線交通服務水準,是宇恩一貫的立場
晨昏尖峰的壅塞,不只是需要往返台北的淡水居民日常,對台北市民也是如此,興建淡北道路對士林北投的居民造成的恐慌,可以想見。需要我們持續、理性的溝通與說明,也不斷讓整體計畫更加完善。
支持興建淡北道路改善台二線交通服務水準,是宇恩一貫的立場。參與環保署環評會議、公聽會,在議會問政、聆聽各方意見等等,是宇恩支持的方式。
宇恩也要再次強烈要求新北市政府,當時在環評承諾的,台二線的公車專用道及人本道路環境,都應該確實規劃、落實。
讓淡北道路不只解決淡水鄉親通勤需求,帶動紅樹林竹圍地區發展,也成為和台北和平共榮的重大建設,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淡北道路 #20210904營運績效暨分流策略說明會
公車專用 道路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901年8月25日,臺灣鐵路淡水線(俗稱北淡線)通車,當時包括新落成的第二代臺北車站(那時候叫做「臺北停車場」)在內,總共有8個車站啟用。
1902年2月1日,「大稻埕驛」新建完成,1903年開始成為淡水線的新起訖站。
到了1915年,淡水線又新設了5個車站,其中的「宮ノ下乘降場」是為了方便民眾前往圓山上的臺灣神社(今 圓山大飯店址)參拜而特別設置的。
1916年8月17日大稻埕驛變更為貨運站,於是起訖站改為同日設立的北門乘降場。北門乘降場只是「名義上」的起訖站,於1923年3月6日廢除,正式確立以臺北車站為起訖站。
隨著淡水河口泥沙淤積日益嚴重,已經不適合較大船隻航行,加上基隆港整建完成後吞吐量大增,淡水港因此加速沒落。
這時候,客運已經成為淡水線的運輸主力,另外,從淡水線分歧、方便民眾前往溫泉休閒區的新北投線,亦於1916年通車。在當時道路運輸不甚便利的情形下,淡水線仍然得以在最初運輸目的轉變後繼續營運。
到了戰後,有著明顯日式名稱的「大正街」與「宮ノ下」兩站分別被更名為「長安」與「劍潭」,後來這兩個招呼站皆被廢除;同時期又另外新設「王家廟」與「忠義」兩站。
自此以後,包括戰前新設的「竹圍」在內,淡水線維持全線11個車站,依舊繼續營運。
淡水線的11個車站由南至北依序為:臺北、雙連、圓山、士林、石牌、王家廟、北投、忠義、關渡、竹圍、淡水,其中王家廟和忠義為招呼站(招呼站為僅設有候車月臺而無站員,且不辦理行車業務之車站,招呼站並沒有售票處,需直接向列車長購票,或事先購買來回票)。
隨著道路運輸的逐漸拓展,淡水線的客運上重要性與優勢也跟著被削弱,加上1970年代私人車輛的快速成長,更加速了淡水線客運的衰落。
1970年代末提出的「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計畫」,將淡水線改建為捷運路線;該計畫後來雖經過數度修正,但關於改建淡水線的部份並沒有太大改變。另外還有直接將原路線高架化與電氣化、改建四線道高速公路、佈設公車專用道等方案。
1979年,因應北投至關渡間道路運量日增之需求,1966年闢建完成的大度路開始進行拓寬工程,將路基墊高約兩公尺,並把路面擴寬約60公尺,於1984年4月竣工。
1986年,行政院經建會正式通過改建捷運計畫,淡水線確定走向結束營業的命運。
1988年7月15日,為淡水線的營運最終日,大批民眾前往搭乘,作最後的紀念。當晚23:20,最後一班往淡水的列車自臺北站第六月臺發車後,淡水線長達87年的營運宣告終止;翌日(1988年7月16日)配合「淡水最後一班列車」活動再加開一班列車後,淡水線正式停駛、走入歷史。之後幾年,淡水線的平面軌道與場站逐步被一一拆除,並興建高運量捷運系統,而臺北至淡水間的大眾運輸則暫由公路客運承接。
1997年3月28日,臺北捷運淡水線正式通車,成為臺灣第一條由傳統鐵路改建而成的捷運路線。
公車專用 道路 在 桃園市議員謝美英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市議員謝美英提出「全面體檢桃園道路標線問題」:
道路標線設計不當逼人吃罰單,政府有責任,不應全由民眾自己承受。包括:公車站牌設在紅線區、計程車紅線區上下客、直行車占用右轉道、沒有機車待轉區…,都藏有違規陷阱。
20200511 桃園市議會第2屆第3次定期會【市政總質詢】之一
中壢區市議員 謝美英 總質詢:違規陷阱─「全面體檢桃園道路標線問題」
許多駕駛人向美英陳情,道路標線設計不當逼人吃罰單,政府有責任,不應全由民眾自己承受。包括:公車站牌設在紅線區、計程車紅線區上下客、直行車占用右轉道、沒有機車待轉區…,都有違規陷阱。
有的路段,前面是公車專用區、後面是公有停車格,中間只有一段紅線,乘客下車不到兩分鐘,計程車司機就被後車的行車紀錄器檢舉,當天辛苦跑車的錢也飛了!
駕駛向美英抱怨,公車站牌前就是紅線,每天定時定點停靠,一旦被拍照檢舉,只能硬著頭皮吞罰單。
也有民眾收到「直行車占用右轉道」罰單為自己抱屈,民眾說,中壢區普忠路、環中東路口,只有兩線道,上下班尖峰時段,沒有多的選擇,開到右線之後,根本沒機會變換車道,他並非紅燈右轉擋到後車,而是綠燈直行被開單,著實錯愕。
美英要求交通局全面檢視標誌標線,避免設計不當形同陷阱,挖洞給駕駛跳,硬逼民眾吞罰單。
#交通 #違規 #罰單
#市民麥克風 #謝美英 #議會質詢
#市政總質詢 #標線 #陷阱 #紅線
#專用道 #變換車道 #標誌 #駕駛
#公車 #站牌 #行車紀錄器 #變換車道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f9XxQykRO4/hqdefault.jpg)
公車專用 道路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一日市政 交通處 高鐵大道,世賢路,和自由路公車專用道應比照垂楊路,依法廢止BRT公車專用道(645)
第一,由於BRT沒有專法,只能援引發展大眾運輸條例。
根據發展大眾運輸條例第三條,主管機關在中央是交通部,在地方是交通處, 確定交通處,是可以依法行政的主管機關。
第二,根據發展大眾運輸條例第5條,交通部訂定大眾運輸使用道路優先及專用辦法(施行細則)。
第三,根交通部大眾運輸使用道路優先及專用辦法 (施行細則) ,第4條規定,專用道路,設置的條件是,每小時公車流量要在60車次以上,等於每一分鐘要發車一班,或每12小時累計公車流量大於400車次,等於每兩分多鐘,就要發車一次,兩個重要條件。
嘉義市,從高鐵大道,經世賢路、自由路、垂楊路等路線的BRT公車,從過去、現在到可見的未來,行駛於嘉義市和高鐵站之間,以目前每20分鐘發車一班的頻率,不會超過三班,未達法定每小時60班車次的設立標準。
垂楊路已依法行政,廢止未達法定車次的專用道路。
基於道路使用效率,舒緩上下班尖峰時段,提高高鐵大道、世賢路、自由路車潮流量,有必要盡速依法行政,廢止自由路、世賢路 和高鐵大道的公車專用道,還給市民順暢行車空間與便利。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Tzr8ngbFRU/hqdefault.jpg)
公車專用 道路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凌子楚最清楚#一日市政#交通處世賢路右轉北港路口和公車專用道#534
世賢路右轉北港路缺乏明顯的斜切引道,讓快車道車輛,可以提前變換到慢車道,易造成汽車違規右轉北港路,險象環生。
好消息,賴科長表示已編列300萬預算,今年發包,今年執行。
另外,世賢路和自由路公車專用道,是否比照垂楊路,開放汽車行駛,提高道路使用率,紓解尖峰車流。
賴科長表示,中間停車島和公車專用道,是全國第一個BRT系統,配套建置案。
中央缺乏BRT系統專法,又沒有修改公路法,導致公車無法依鐵道法,在兩側開門,讓兩側都可以上下車。
公車一旦可以兩側開門 ,既可保留中線停等上下車優點,較不影響車流順暢,又可以移除中間停車島和公車專用道。
也可以適應未來電動或無人電動公車,大衆運輸系統的建立。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DenZAlJ-Sg/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