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歡孩子交的朋友】
「我聽到一件事情覺得很不對勁。」傑克說。
台灣時間早上七點,我跟傑克固定會打電話聊天。先是隨意說了一下各自今天做了什麼,接著傑克突然話鋒一轉,好像有什麼重要的事。
「說說看。」
「就是,今天蕃茄跟我說,某天他們在一起的時候,阿萊伸手進雪莉的包包撈,把錢包找出來,然後把裡面的錢拿走。」
「誒?偷東西嗎?其他人有注意到嗎?」
「我不能很確定,但是聽起來很像在偷。蕃茄說那個時候其他人都已經去集合了,只剩下他們兩個還在放東西的角落。蕃茄說他一直說『No! No!』可是阿萊都不理他。」
「什麼時候的事?」
「不知道。我是問他說,他是不是覺得這樣做很不好,蕃茄說是。那我就跟他說,如果下次這樣的話,要他跟老師講,這樣你覺得可以嗎?」
***
不知不覺,一年過去,蕃茄結束了四歲半開始的小一生活。在這一年裡,他的人際關係從一開始的渾渾噩噩,到處嘗試,最後逐漸穩定下來。目前,他有兩個最要好的朋友,一個男孩一個女孩。男孩叫阿萊,女孩叫伊莎。
我跟傑克相當不喜歡阿萊。
在蕃茄第一天上小學的那天早上,我就注意到阿萊了。當時所有的小朋友都聚集在校門口,依在爸媽身邊,等待老師出來點名。阿萊在一旁甩著水壺不停原地旋轉,越轉越快越轉越快還發出奇怪的聲音,一直到自己跌倒為止,再站起來繼續轉。有好幾次他的水壺都差點打到旁邊的小朋友,四周的爸媽紛紛走避。
「這孩子怎麼回事,家長也不管一下嗎?」我忍不住皺眉。
之後,從蕃茄口中陸陸續續聽見有關阿萊的事蹟,都讓我跟傑克覺得警鈴大作。
阿萊會拼命毆打自己的臉,用這樣的方法引起大家注意。他也會故意去招惹同學,看見同學生氣就樂不可支。他的遊戲方法相當暴力,幾乎每天都會被老師制止,要求他到角落去冷靜五分鐘。
才剛開學一個月左右,大家都還不是很熟悉的時候,阿萊的生日就到了,他的媽媽很積極地幫他辦了一場盛大的宴會,邀請了班上將近一半的同學到一個遊樂園去玩,一大一小的入場卷全部阿萊家負擔。
那是我第一次有機會近距離長時間觀察阿萊,他全身上下所有的行頭都是蜘蛛人的周邊產品,包括他的水壺背包手錶和鞋子。他收到了十幾樣大大小小的禮物,但是他只有簡單撇了一眼,就繼續推打坐在身邊的同學。他拿了一大包洋芋片邊走邊吃,走到一半突然想到某個好主意,就直接把洋芋片的袋子倒過來,把裡面的食物全部倒在草地上,然後拿著空袋子去撿石頭裝進去。
我很驚訝地看著他滿不在意地,像踩落葉一樣直接踩過滿地的洋芋片。直覺告訴我,這是一個物質生活非常優渥,但是沒有被設下足夠限制的孩子。這樣的孩子,對蕃茄不會是一個正面的影響。
然而,事情偏偏往我們期望的反方向發展。不只是阿萊單方面對蕃茄很有興趣,在開學第一天就「相中」蕃茄,非常積極地跟蕃茄說「我要跟你當朋友」。從蕃茄經常在家裡阿萊長阿萊短的狀況來看,他們在學校的時間確實經常在一起,而蕃茄在家裡玩耍的方式也逐漸變得粗暴,讓我們不得不懷疑她是否是在模仿阿萊。
唯一比較讓人安心的地方是,可能因為阿萊的家住得比較遠,或是他的家長比較忙碌,阿萊在放學之後幾乎不會去附近的公園。這些時候蕃茄就會跟伊莎玩在一起。他們兩個的互動方式就真的會讓人聯想到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光,有時候手牽手到處採野花戴在頭上,不然就是在草地上滾來滾去咯咯傻笑,或者是並肩坐著吃點心嘰嘰喳喳地聊天。如果可以選擇,我真心希望伊莎是蕃茄唯一的好朋友。
某一天中午,我跟傑克趁著蕃茄上學的時間,到終於開放用餐的咖啡廳去吃午飯。那一陣子,我們正在追美劇《無照律師》,所以話題很自然地就帶到那邊去。聊了一會兒,傑克突然語氣一變,有點嚴肅地問我:
「你覺得,麥克為什麼會跟崔佛當朋友?」
為沒看過《無照律師》的朋友簡單說明一下,麥克是這齣劇的主角,從小天資聰穎過人。他的父母在他十歲的時候車禍過世,當時代表對方的律師欺負他奶奶六神無主沒人可商量,逼迫他們接受微薄的賠償金。這段過去讓他立誓將來要當一個為弱勢發聲的律師。然而,他的死黨崔佛是一個麻煩人物,到處闖禍。麥克的奶奶警告他多次,要他遠離這個損友,但是麥克跟崔佛的情誼顯然非常深厚。
高二那年,麥克如願申請上哈佛大學的法律系。這時剛好崔佛急需用錢買大麻,就拜託麥克用他過目不忘的記憶力,把期末考的題目跟解答背出來,讓他拿去賣錢。麥克經不起他再三拜託,就順了他的意。沒想到崔佛這次找錯對象,賣給了校長的女兒。整件事情被鬧大,最後不只麥克被退學,校長還寫信去給哈佛校方,讓他們撤銷麥克的入學許可,並且列入永久黑名單。
我一聽見傑克的問題,我就知道他背後真正在想的事情是什麼,因為我在追劇的時候也一直想到一樣的事。我思考了很久,說:
「我不知道為什麼他們兩個會這麼要好。但是,除了添麻煩以外,崔佛一定有什麼讓麥克非常喜歡的地方,所以他們才會這樣形影不離。也許他們從小一起長大有太多的回憶,也許有些想法就是只有他才懂之類的,那些羈絆或是細節是家長無從得知的吧。」
「確實是這樣說沒錯啦,但是就不是什麼好的影響啊。」
「我同意啊,只是,我們都有經驗吧,偶然帶個朋友回家,或者是家長聽我們講了某個朋友怎樣怎樣,然後突然就被警告:『你那個朋友不是什麼好東西,不需要跟他深交。』那種情況,我們也不會覺得家長很有道理,只會覺得生氣吧。你又不認識他,才看他一眼就講這些有的沒的,他才不是這種人!」
「也是啦⋯⋯。」
「就只能先觀察看看了吧,只要孩子相信我們,會來找我們商量,那不管發生什麼,到時再插手應該都還來得及的吧。」
抱持著這樣的想法,我跟傑克繼續不動聲色,聽著蕃茄從學校回來的報告。他對阿萊很生氣的時候,我們就「嗯嗯這樣真的很不好,難怪你很生氣」;他覺得阿萊很好笑的時候,我們就驚訝地說「他居然做這種事啊」。五歲兒的日常報告其實很破碎,常常要聽好幾次才能湊成事件的一半,但是我們努力的聽,也時常對照彼此聽到的情報。
放暑假前最後一天,放學後,那天阿萊的媽媽難得帶著他來公園,於是蕃茄、阿萊和伊莎三個人就一起往遠方狂奔而去。相隔將近一年,我才又有機會親眼觀察蕃茄跟阿萊的互動。當他們三個人聚在一起時,我終於看清楚了。確實,蕃茄跟伊莎非常合拍,感情也很好,但是伊莎是一個聽話、乖巧又守規矩的孩子,凡事喜歡照步來。蕃茄跟伊莎在一起的時候,他搞怪、調皮、喜歡嘗試新東西的那一面沒有辦法被滿足,卻剛好可以靠愛惡作劇的阿萊補上。
合情合理,但是實在是危險。
前幾天,蕃茄班上的同學辦生日宴會,場地在某個保齡球館的活動室,班上同學大部分都有去參加。傑克告訴我,在宴會快要結束的時候,他看見阿萊的媽媽押著他從外頭走進來,阿萊手上拿著一朵玫瑰花的頭,看起來像是直接被扭斷的。他們一走進活動室,阿萊的媽媽就大聲地說:「哇阿萊,你剛剛從地上撿到一朵好漂亮的玫瑰花喔!」
「啊?為什麼要刻意講這句話?他在跟誰講話?」我聽著傑克描述,覺得非常詫異。
「是吧?很奇怪對不對!我覺得那朵花一定是阿萊拔下來的,他媽媽應該是覺得丟臉,或者是怕有人問,所以才一進房間就趕快講這句話給大家聽。」
我的腦中浮起阿萊的媽媽的臉,還有他總是一臉抱歉地笑著說:「我真的是搞不懂這孩子在想什麼。」這麼說來,蕃茄班上二十多個小朋友,除了單親的家庭以外,阿萊的爸爸是我唯一沒有見過面的爸爸,似乎非常忙碌。
「我想,他媽媽其實對阿萊很沒有辦法吧。」我想了想。
「是啊,今天宴會一開始,他們兩個平常瘋瘋癲癲的小孩,居然一起躲在最後面害羞。如果阿萊跟蕃茄的特質真的那麼像,真的是很不好帶啊。」傑克也同意。
兩個人都沈默了。
我想起蕃茄那些一秒崩潰,一天崩潰五次的日子。想起跟他衝突,必須踩穩底線時遭遇的尖叫,踢打,「我要殺死你」、「我絕對不會照你的話去做」、「你如果再這樣跟我說話,我就再也不吃飯」等等的反抗。不知道有多少次,是咬緊牙關把幾乎要飆出口的話吞回去,或者是飆出去的瞬間立刻強迫自己離開現場找傑克換手。
一個高度敏感,反應又機伶的孩子,在我們的經驗裡,是會消耗掉兩個大人的心力的,而阿萊的媽媽卻得一個人承擔,同時兼顧事業。
在大人眼裡,行為不良,最好保持距離的朋友,在孩子的眼中,很可能是這個環境裡難得有共鳴的靈魂。
***
「我覺得, 就算下次再發生,蕃茄應該不會去報告老師。」隔天早上,我說出我思考了一天後的想法,「你記得嗎?蕃茄之前曾經說過,他很討厭奈菲一直來弄倒他堆的積木,但是他不想跟老師說,因為說了的話奈菲會被罵。」
「那怎麼辦?」
「也許,就只能相信蕃茄了吧。」我說,「至少我們很確定,蕃茄知道這個行為是不對的。老師也是人,確實有可能他管教孩子的方式蕃茄很不喜歡,所以無法信任他,這種情況也強迫不來。也有可能他擔心萬一跟大人說,他跟阿萊就沒有辦法當朋友了。總之情況對蕃茄來說,不是一個『報告老師就好』那麼簡單。身處那個環境的人是他,有些眉角是只有他才會知道的。」
「確實是這樣沒錯。」
「就再繼續觀察吧,畢竟我們沒有辦法完全確定蕃茄的描述正確。如果蕃茄又提一次這件事,或者又有新的事情發生,到時候我們建議他讓我們做代表,幫他跟老師提這件事。」
「好,就這樣吧。」
我相信蕃茄只是懞懞懂懂地有個直覺,他還沒有能力仔細分析自己做出什麼行動的時候,會有什麼相應的結果。但是那個分析的能力,只能靠他自己去行動,或是不行動,最後被他自己的選擇衝擊,才能成為以後他做新選擇時的參考。
如果我們指定他該怎麼做,以蕃茄跟我那麼像的個性,萬一他不同意我們,一定是假裝沒聽到然後做自己本來想做的,而且以後就乾脆不告訴我們了,省得麻煩。這樣的結果反而危險。
如果我們指定他怎麼做,蕃茄照做了,結果後果跟我們預測的不同,他以後就不會再相信我們。如果結果跟我們預測的相同,蕃茄反而會變得依賴我們,總是想要聽我們的指示。這樣他會一直沒有辦法培養出自己對人際關係的判斷,對他也不是好事。
我的腦袋裡不停地播放我自己在學生時期,跟同學相處時的各種挫折和不堪回憶,但是我選擇把它們關掉。我知道那些經驗之所以痛苦,是因為當初我只有自己,我必須自己摸索,自己舔傷口,再用自己的小腦袋推敲可能是怎麼了,然後再踏進叢林裡被撕咬一遍。
但是蕃茄不會有事。他可能會受傷,但是他的靈魂會保持完整,因為我們會緊緊跟在他身後。
我深吸一口氣,輕輕放手,不敢離開視線。
---
歡迎使用匿名留言:
https://padlet.com/tomatogreenlife/7lave9epvfluxqmr
六神無主陸劇 在 我沒錢 所以邊畫畫邊旅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有一天柬埔寨和排灣族在同個畫面會如何?
四年前,我到了柬埔寨當海外志工
當時認識了一個十分有氣魄的大叔—Hank
他可以說是我生命中的啟發者
他在柬埔旅居好幾年
我曾問他「你住在柬埔寨後,不會常常懷念起台灣的一切嗎?」
他說「懷念,是因為過去有值得想起的美好記憶對吧?那我就在柬埔寨再創造更多美好記憶,不就好了嗎?」
他一說完我全身起雞皮疙瘩
在我畢業後的第一趟東南亞之旅
我們再次見面
當時我全身上下窮的只剩一千台幣
擺攤還頻頻被趕
是他替我想到可以去找酒吧駐店畫畫的
也是他讓我在自營的民宿裡擺攤
讓我度過了最艱難的旅行時光
Hank的故事很多
可以到他的個人頁面慢慢看
但今天分享他的文章是為了一個募資計畫
是「柬埔寨」和「排灣族」的跨文化舞蹈表演
詳細內容我也不多說了
點進去看比較快
如果無法幫忙募資也沒關係
可以去屏東看看演出
或是好好讀讀這位充滿氣魄非凡的大叔的文章
謝謝大家
也謝謝Hank
讓我看見了更大的世界
https://www.facebook.com/live.dogface/posts/2240914302653685
有一些話想跟我的朋友們說說。
關於《Galju.看路》,排灣青年與柬埔寨舞者的樂舞對話,我們有一個工作群組,每天都會交流進度,由於柬埔寨舞者來台時程已近,兩方的舞者每天排舞的片段不時會出現在群組中,每每看了,都是打從心裡頭感動,心念一動,搜集起來剪了這個短片,看看能不能為募資活動再推一把。
很慚愧的,從一個月前公佈募資計劃到現在,已經過了一半時間,而金額才勉強達到目標的五分之一,無論是公開募資,或是民間與企業募款,都不太順利。
面對目前募款不足的進度,與其說不如預期,不如說是我心中早有了個底。怎麼說呢,這是我從去年回台之後意識到的,我認為主要的原因,是台灣人對柬埔寨這個國家與人民甚至文化的基本認識粗淺,同時情感上的連結也非常不足。
怎麼會呢?身邊不是明明很多人關心柬埔寨嗎?
感覺上是,但事實卻非也,這是標準超厚同溫層所創造出來的假象。
台灣並沒有柬埔寨籍移工的存在,僅有因婚姻而移居台灣的女性,自從2007年柬埔寨政府不再核發柬國公民與外籍公民結婚許可證之後,在台柬人的數量就一直停滯在4000多人左右,男性則永遠為個位數,這些媽媽們幾乎都待在家庭裡相夫教子,或幫忙做生意,只有極少數較活躍的能被社會看見。
台灣有滿街的泰越菜餐廳、回教徒的齋戒月與開齋節活動一年比一年盛大、各大專院校的東南亞學系,無論語言、課程還是師資,幾乎都只偏重越泰印尼;有泰拳大戰、也有菲律賓選美大賽,每年的潑水節主角永遠是緬甸與泰國,人們似乎並不知道,中南半島上同樣擁有潑水節傳統的還有寮國與柬埔寨……
在台灣的柬埔寨人數太少、太沈默,無法撐起任何一個屬於他們的傳統節慶或任何活動,也因此,除非出國,在台灣人的日常生活中,幾乎沒有柬埔寨的存在。
我常和身邊的朋友們說,在新住民與移工的族群意識抬頭,權益逐漸受到重視與關注的今日台灣,由於在台柬人似乎在社會中隱形了,所以在眾多東協國家所組成的新住民族群裡,更顯其弱勢的地位。
會關心柬埔寨的台灣人,多半是因為瞄準吳哥窟的旅遊,以及國際救援、社區服務與發展等人道工作而在情感上有所連結,加上近年赴柬投資的人口暴增,屬於較新的族群,而上述的這些,鮮少有因為支持文化活動、進而參與並長期投入的工作者,所以我心裡那個底是:台灣的大眾們對如此性質的交流,不見得會有興趣,自然也不會有衝動想支持這項募資,即使這是台柬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
在接觸與試圖說服朋友與企業資助的同時,我自己清楚,在上述各方面條件都不成熟的情況下,必定難以取得認同。
為什麼是排灣族與柬埔寨?其中的連結與必要性是什麼?為什麼要做這樣的文化交流,意義何在?在整個計畫中,是否有任何環節在消費早已被過度拿來利用了的原住民?
在無數的審視,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辯證與詰問下,我釐清了所有想法並找到確定的答案。
剛到柬埔寨的幾年,由於沒有經驗,自然需要觀察與學習,所以沒有設限範圍,我投入許多時間在各項事務上,孤兒院、偏鄉村落,醫療、送物資、急難救助、教育、建房修路等等,很快地便可以發現,這排山倒海而來的諸多社會問題,主因都導向一件事——貧窮。
我所認識與接觸過的許多朋友與組織,長期嘗試努力解決各種問題,但似乎所有的人都有個共同的感受,就是莫名的無力感,你今天協助了某件事,但同時也清楚問題的根源並沒有被解決,卻又不能放著不管,面對無助村民的眼神,這種無止無盡被一起拉扯著下沈的感受,難以用文字形容,除非你曾經身歷其中。
越不想只做表面功夫矇騙自己「有做事」的工作者,越容易嚴重卡關,我認識一票子這樣的人,有兩位還因為如此結束自己的生命,那段低氣壓的日子,到現在仍然歷歷在目。
我們總是不定期地聚在一起討論,彼此交流,並從彼此的關懷中得到慰藉。但每次結束之後,我都會陷入沈思:究竟怎麼做,才是最好的?除了公益,究竟還能做些什麼去改變現況?
國際援助進入柬埔寨幾十年,已經不是一段短時間了,為什麼窮人的問題仍舊沒有得到解決?無條件的協助、贈與、金援、服務如果真能振衰起敝,為什麼今日的柬埔寨仍是個火熱熱的NGO戰場?某些問題甚至越演越烈,一定是某些環節出了問題,身在其中的人們為了理念,帶著熱情埋頭耕耘,卻也因此十分容易忘了適時的抬頭看看四周發生的事情,看看自己狼狽不堪的樣子。
就在懷抱如此想法的當時,我在2013年的時候,遇見了Phare(法爾)。
Phare分成兩個部分,一是法爾藝術學院(教育體系),一是法爾劇團(社會企業)。從學校順利完成學業與訓練的優秀學生,能夠得到演出的機會,其中最受歡迎的便是位於暹粒的法爾劇團(Phare Circus),因為吳哥窟而被吸引而來的遊客們,每一天都塞滿了他們的圓頂表演場,並滿載驚奇與歡笑而歸。
對觀光客而言,他們是從事馬戲雜耍表演的,但對我而言,馬戲團這三個字已經無法完整定義Phare了,尤其是當我充分了解到在這個看似大賺其錢的商業模式背後,支撐的是一個為了讓貧窮的學生得以受到完整教育所建立的系統——學校培育表演者,劇團提供工作機會並獲利支持學校,如此的良性循環。
而這些學生,全部都來自於貧窮的,供不起小孩上學的家庭。
其中我所認識的一位非常受歡迎的表演者,他共有五個兄弟姊妹,其中就有四位從小就接受了法爾的教育與訓練,她最小的妹妹,幾年前拿到法國的獎學金,赴法深造並已經完成學業與成功的在地就業,我曾與她聊過,她說了一句讓我印象深刻的話:「我一直以為自己只是個沒有未來的鄉下小孩,我知道我很努力,但時常還是覺得這是一場夢。」
後來我陸續接觸到其他表演者與藝術家,得到的也是相同的說法:他們都是為了免費的學校,或是免費的食物而去的,而不是為了成為表演者。他們回想,在貧窮的幼年時期,根本沒有人會去計劃與奢想未來,心裡盤算著的,時常都只是下一餐在哪裡而已。這些出生在貧窮家庭,原本連做夢都不敢的孩子們,誰能想到他們蛻變之後竟然能綻放出如此耀眼的光彩?
而他們現在清楚地知道,這是翻轉人生最重要的轉戾點,更重要的,是這些努力與成功,已經成為目前學生的模範與榜樣——「我也想走他們的路,能養活自己與家人,清楚了解自己是誰,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想要往哪裡而去。」不只解決生活上的貧困,更能達到精神上的富足,一個可以努力的明確目標,與伸手可及的未來。
Phare努力在傳遞的價值觀是,公益不需要賣弄貧窮,而是給予快樂、希望與機會。
如此強而有力的概念,慢慢的翻轉了我這個菜鳥對於公益的粗淺認知,提供了更多思考的可能性。
這樣的想法醞釀了幾年之後,下定決心收起民宿、放下偏鄉的工作、開始與志工和短期團隊保持適當的距離。
深思後決定徹底改變工作目標,是因為在2015年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事,我在法爾的圓頂表演場,見到令我與滿場觀眾淚崩的一幕,我從沒向人提起過。
有一位剛從學校畢業,成功獲選進入Phare劇團的年輕人,在當晚初演結束時,得知在鄉下的雙親受邀前來觀賞表演,在舞台上突然間大哭,情緒潰堤地當場向父母下跪,五體投地,久久無法起身。
主持人見他完全無法言語,便在舞台上詢問這位表演者父母,看完表演之後有什麼感想。
他的父母是很標準的,我們在鄉村十分常見的村民模樣,害羞、木訥、靦腆、衣著樸素,對於突然間受到眾人的關注,看的出畏縮的神情,對於四面八方傳來的眼神,更顯得有些六神無主。
在主持人的鼓勵之下,只見母親重重吸了一口氣:「他從九歲就開始學了,我們一直不知道練習翻跟斗有什麼用,總是要他回家幫忙種田,還好他沒有聽我們的話。」眾人哄堂大笑。
笑聲似乎給了這對夫妻勇氣,開始滔滔不絕,索性下了觀眾席踏入舞台,與主持人並肩面對著觀眾們說話,音量也越來越大。
「家裡很窮,生活時常要靠一些組織幫忙,每次見到外國人的時候,都是他們到村子裡來送東西。」
「我總覺得外國人的手心就是向下,我們的手心只能向上」說到這裡,還攤開手掌誇張的上下比了一下。
「但是我沒有想到,今天外國人的手,全部為了我的兒子而鼓掌,我很驕傲。」母親語畢,放聲大哭。
主持人在翻譯這一句的時候,也哭了出來,這樣的情緒,同時感染到全場的觀眾。
那那一刻,我好像懂了,懂了這些年的那份無力感是什麼。
窮人沒有尊嚴可言。
經過紅高棉的戰亂,經過手心只能向上的困境,經過積累自卑的漫長歲月,窮苦村民的解脫之道,原來在於靈魂的救贖,在如雷的掌聲中,老父母拾回了喪失已久的尊嚴。
我不只一次見到法爾的表演者,透過演出治療自己,治療這個國家曾經遭受到的傷痛,而今他的成功,給予了父母力量。援救物資與金錢,其實很容易,但那種打從心裡散發出來的快樂與自信,是長期活在底層裡的人們最無從獲得的,而Phare成功的辦到了。
精神上的富足,才是真正的富有,我在那晚清楚看見法爾之道,這遠遠超越了翻轉貧窮的層面,已經提升至精神富足的層次,而這才是最難的。
這次來台的舞者,便來自於這樣的法爾藝術學院,參與演出的一位老師與三位學生,從來沒有離開過柬埔寨,第一次出國就獻給了台灣,生在台灣的我們,對於出國這件事,也許並不覺得有什麼了不起,但是對柬埔寨的鄉下小孩與他的家庭來說,是一件人生大事,尤其是要出去表演給外國人看,能在外國人面前接受掌聲,不再是被贈與接受援助的角色。
我今年3月間拜訪學校時,因為要拍攝工作照曾與他們會面,感受到了無比期待與雀躍的心情,他們仰望著前人所立下的標竿,努力地走著,相信終於有一天夢想能夠成真,而這一天,就要到了,我真的希望大家能夠支持,無論是出資,或是屆時到表演現場鼓舞他們。
最後,還有一件小事想說說。
這個交流案,是我在去年暫時回台之後第一個實質參與的交流計畫,在工作團隊正式運作之後,我發現到一個很大的問題——身為一個台灣人,我的眼光卻沒有放在排灣族身上多少,而總是由柬埔寨觀點出發,這也柬埔寨、那也柬埔寨……我想應該為團隊帶來了一些困擾,與磨合上的問題,自我察覺之後雖然立即做了調整,但反射動作仍是時常露餡,我總覺得對計劃負責人得陸(鳩浙恩澇文教協會)感到些微的愧疚。
於是我開始花些時間投入瞭解排灣族,與其他台灣舞者們的日常動態,在整個過程中,我看見得陸與他的夥伴們為了成就此計劃,投注了莫大的心力,就在某一次激烈討論的會議之後,我意識到他們與柬埔寨舞者在做一樣的事情——努力讓自己被世界看見。
這份理解,把我心中仍存在些許是否消費原住民的疑慮一掃而空。我非常感謝得陸,如此優秀的青年,返鄉投入部落貢獻自己所能,他的努力也成功的把我的心從柬埔寨拉回台灣,並取得內心的平衡。
台灣人,是我看過最樂於助人的傢伙啊!具有強烈的惻隱之心,不忍看他人受苦,但捐款習慣通常仍以救窮、急難為主,必須要花很大的力氣,去證明你的夢想具有寶貴的價值,值得被資助。
你願不願意資助這樣的夢想?
籌募不足款項背後的意義在於:這不只是飛機票、吃住、場地等等的「錢」而已,你所資助的,是他們正在努力翻轉的未來,是柬埔寨舞者的貧窮原生家庭從此可以抬頭挺胸的重要契機,是排灣族的文化可以在國際的舞台上被看見的機會,交流之後能夠激起多大的漣漪,我非常非常的拭目以待,這個交流案,我們不想只發生一次,但願能夠一年一年做下去。
這篇文章,我雜亂無章順著心情寫,熬了整夜打完,回頭看才發現竟然落落長……可能對募款幫助仍是不大,但都是我發自內心發出的聲音,我想講也該說的話。
無論如何,都謝謝你們,能夠耐著性子看到這最後一行沒有翻走的,我愛你~
募資計畫連結→
www.flyingv.cc/projects/22802
《Galju.看路》活動粉絲頁→
www.facebook.com/Galju2019
屏東縣 來義鄉 鳩浙恩澇文教協會→
www.facebook.com/tjucenglav0204
Phare Ponleu Selpak 法爾藝術學院→
www.facebook.com/phareponleuselpak
Phare, The Cambodian Circus 法爾劇團→
www.facebook.com/PhareCircus
Symbodia|柬式符號→
www.facebook.com/symbodia
六神無主陸劇 在 陳星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有一些話想跟我的朋友們說說。
關於《Galju.看路》,排灣青年與柬埔寨舞者的樂舞對話,我們有一個工作群組,每天都會交流進度,由於柬埔寨舞者來台時程已近,兩方的舞者每天排舞的片段不時會出現在群組中,每每看了,都是打從心裡頭感動,心念一動,搜集起來剪了這個短片,看看能不能為募資活動再推一把。
很慚愧的,從一個月前公佈募資計劃到現在,已經過了一半時間,而金額才勉強達到目標的五分之一,無論是公開募資,或是民間與企業募款,都不太順利。
面對目前募款不足的進度,與其說不如預期,不如說是我心中早有了個底。怎麼說呢,這是我從去年回台之後意識到的,我認為主要的原因,是台灣人對柬埔寨這個國家與人民甚至文化的基本認識粗淺,同時情感上的連結也非常不足。
怎麼會呢?身邊不是明明很多人關心柬埔寨嗎?
感覺上是,但事實卻非也,這是標準超厚同溫層所創造出來的假象。
台灣並沒有柬埔寨籍移工的存在,僅有因婚姻而移居台灣的女性,自從2007年柬埔寨政府不再核發柬國公民與外籍公民結婚許可證之後,在台柬人的數量就一直停滯在4000多人左右,男性則永遠為個位數,這些媽媽們幾乎都待在家庭裡相夫教子,或幫忙做生意,只有極少數較活躍的能被社會看見。
台灣有滿街的泰越菜餐廳、回教徒的齋戒月與開齋節活動一年比一年盛大、各大專院校的東南亞學系,無論語言、課程還是師資,幾乎都只偏重越泰印尼;有泰拳大戰、也有菲律賓選美大賽,每年的潑水節主角永遠是緬甸與泰國,人們似乎並不知道,中南半島上同樣擁有潑水節傳統的還有寮國與柬埔寨……
在台灣的柬埔寨人數太少、太沈默,無法撐起任何一個屬於他們的傳統節慶或任何活動,也因此,除非出國,在台灣人的日常生活中,幾乎沒有柬埔寨的存在。
我常和身邊的朋友們說,在新住民與移工的族群意識抬頭,權益逐漸受到重視與關注的今日台灣,由於在台柬人似乎在社會中隱形了,所以在眾多東協國家所組成的新住民族群裡,更顯其弱勢的地位。
會關心柬埔寨的台灣人,多半是因為瞄準吳哥窟的旅遊,以及國際救援、社區服務與發展等人道工作而在情感上有所連結,加上近年赴柬投資的人口暴增,屬於較新的族群,而上述的這些,鮮少有因為支持文化活動、進而參與並長期投入的工作者,所以我心裡那個底是:台灣的大眾們對如此性質的交流,不見得會有興趣,自然也不會有衝動想支持這項募資,即使這是台柬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
在接觸與試圖說服朋友與企業資助的同時,我自己清楚,在上述各方面條件都不成熟的情況下,必定難以取得認同。
為什麼是排灣族與柬埔寨?其中的連結與必要性是什麼?為什麼要做這樣的文化交流,意義何在?在整個計畫中,是否有任何環節在消費早已被過度拿來利用了的原住民?
在無數的審視,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辯證與詰問下,我釐清了所有想法並找到確定的答案。
剛到柬埔寨的幾年,由於沒有經驗,自然需要觀察與學習,所以沒有設限範圍,我投入許多時間在各項事務上,孤兒院、偏鄉村落,醫療、送物資、急難救助、教育、建房修路等等,很快地便可以發現,這排山倒海而來的諸多社會問題,主因都導向一件事——貧窮。
我所認識與接觸過的許多朋友與組織,長期嘗試努力解決各種問題,但似乎所有的人都有個共同的感受,就是莫名的無力感,你今天協助了某件事,但同時也清楚問題的根源並沒有被解決,卻又不能放著不管,面對無助村民的眼神,這種無止無盡被一起拉扯著下沈的感受,難以用文字形容,除非你曾經身歷其中。
越不想只做表面功夫矇騙自己「有做事」的工作者,越容易嚴重卡關,我認識一票子這樣的人,有兩位還因為如此結束自己的生命,那段低氣壓的日子,到現在仍然歷歷在目。
我們總是不定期地聚在一起討論,彼此交流,並從彼此的關懷中得到慰藉。但每次結束之後,我都會陷入沈思:究竟怎麼做,才是最好的?除了公益,究竟還能做些什麼去改變現況?
國際援助進入柬埔寨幾十年,已經不是一段短時間了,為什麼窮人的問題仍舊沒有得到解決?無條件的協助、贈與、金援、服務如果真能振衰起敝,為什麼今日的柬埔寨仍是個火熱熱的NGO戰場?某些問題甚至越演越烈,一定是某些環節出了問題,身在其中的人們為了理念,帶著熱情埋頭耕耘,卻也因此十分容易忘了適時的抬頭看看四周發生的事情,看看自己狼狽不堪的樣子。
就在懷抱如此想法的當時,我在2013年的時候,遇見了Phare(法爾)。
Phare分成兩個部分,一是法爾藝術學院(教育體系),一是法爾劇團(社會企業)。從學校順利完成學業與訓練的優秀學生,能夠得到演出的機會,其中最受歡迎的便是位於暹粒的法爾劇團(Phare Circus),因為吳哥窟而被吸引而來的遊客們,每一天都塞滿了他們的圓頂表演場,並滿載驚奇與歡笑而歸。
對觀光客而言,他們是從事馬戲雜耍表演的,但對我而言,馬戲團這三個字已經無法完整定義Phare了,尤其是當我充分了解到在這個看似大賺其錢的商業模式背後,支撐的是一個為了讓貧窮的學生得以受到完整教育所建立的系統——學校培育表演者,劇團提供工作機會並獲利支持學校,如此的良性循環。
而這些學生,全部都來自於貧窮的,供不起小孩上學的家庭。
其中我所認識的一位非常受歡迎的表演者,他共有五個兄弟姊妹,其中就有四位從小就接受了法爾的教育與訓練,她最小的妹妹,幾年前拿到法國的獎學金,赴法深造並已經完成學業與成功的在地就業,我曾與她聊過,她說了一句讓我印象深刻的話:「我一直以為自己只是個沒有未來的鄉下小孩,我知道我很努力,但時常還是覺得這是一場夢。」
後來我陸續接觸到其他表演者與藝術家,得到的也是相同的說法:他們都是為了免費的學校,或是免費的食物而去的,而不是為了成為表演者。他們回想,在貧窮的幼年時期,根本沒有人會去計劃與奢想未來,心裡盤算著的,時常都只是下一餐在哪裡而已。這些出生在貧窮家庭,原本連做夢都不敢的孩子們,誰能想到他們蛻變之後竟然能綻放出如此耀眼的光彩?
而他們現在清楚地知道,這是翻轉人生最重要的轉戾點,更重要的,是這些努力與成功,已經成為目前學生的模範與榜樣——「我也想走他們的路,能養活自己與家人,清楚了解自己是誰,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想要往哪裡而去。」不只解決生活上的貧困,更能達到精神上的富足,一個可以努力的明確目標,與伸手可及的未來。
Phare努力在傳遞的價值觀是,公益不需要賣弄貧窮,而是給予快樂、希望與機會。
如此強而有力的概念,慢慢的翻轉了我這個菜鳥對於公益的粗淺認知,提供了更多思考的可能性。
這樣的想法醞釀了幾年之後,下定決心收起民宿、放下偏鄉的工作、開始與志工和短期團隊保持適當的距離。
深思後決定徹底改變工作目標,是因為在2015年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事,我在法爾的圓頂表演場,見到令我與滿場觀眾淚崩的一幕,我從沒向人提起過。
有一位剛從學校畢業,成功獲選進入Phare劇團的年輕人,在當晚初演結束時,得知在鄉下的雙親受邀前來觀賞表演,在舞台上突然間大哭,情緒潰堤地當場向父母下跪,五體投地,久久無法起身。
主持人見他完全無法言語,便在舞台上詢問這位表演者父母,看完表演之後有什麼感想。
他的父母是很標準的,我們在鄉村十分常見的村民模樣,害羞、木訥、靦腆、衣著樸素,對於突然間受到眾人的關注,看的出畏縮的神情,對於四面八方傳來的眼神,更顯得有些六神無主。
在主持人的鼓勵之下,只見母親重重吸了一口氣:「他從九歲就開始學了,我們一直不知道練習翻跟斗有什麼用,總是要他回家幫忙種田,還好他沒有聽我們的話。」眾人哄堂大笑。
笑聲似乎給了這對夫妻勇氣,開始滔滔不絕,索性下了觀眾席踏入舞台,與主持人並肩面對著觀眾們說話,音量也越來越大。
「家裡很窮,生活時常要靠一些組織幫忙,每次見到外國人的時候,都是他們到村子裡來送東西。」
「我總覺得外國人的手心就是向下,我們的手心只能向上」說到這裡,還攤開手掌誇張的上下比了一下。
「但是我沒有想到,今天外國人的手,全部為了我的兒子而鼓掌,我很驕傲。」母親語畢,放聲大哭。
主持人在翻譯這一句的時候,也哭了出來,這樣的情緒,同時感染到全場的觀眾。
那那一刻,我好像懂了,懂了這些年的那份無力感是什麼。
窮人沒有尊嚴可言。
經過紅高棉的戰亂,經過手心只能向上的困境,經過積累自卑的漫長歲月,窮苦村民的解脫之道,原來在於靈魂的救贖,在如雷的掌聲中,老父母拾回了喪失已久的尊嚴。
我不只一次見到法爾的表演者,透過演出治療自己,治療這個國家曾經遭受到的傷痛,而今他的成功,給予了父母力量。援救物資與金錢,其實很容易,但那種打從心裡散發出來的快樂與自信,是長期活在底層裡的人們最無從獲得的,而Phare成功的辦到了。
精神上的富足,才是真正的富有,我在那晚清楚看見法爾之道,這遠遠超越了翻轉貧窮的層面,已經提升至精神富足的層次,而這才是最難的。
這次來台的舞者,便來自於這樣的法爾藝術學院,參與演出的一位老師與三位學生,從來沒有離開過柬埔寨,第一次出國就獻給了台灣,生在台灣的我們,對於出國這件事,也許並不覺得有什麼了不起,但是對柬埔寨的鄉下小孩與他的家庭來說,是一件人生大事,尤其是要出去表演給外國人看,能在外國人面前接受掌聲,不再是被贈與接受援助的角色。
我今年3月間拜訪學校時,因為要拍攝工作照曾與他們會面,感受到了無比期待與雀躍的心情,他們仰望著前人所立下的標竿,努力地走著,相信終於有一天夢想能夠成真,而這一天,就要到了,我真的希望大家能夠支持,無論是出資,或是屆時到表演現場鼓舞他們。
最後,還有一件小事想說說。
這個交流案,是我在去年暫時回台之後第一個實質參與的交流計畫,在工作團隊正式運作之後,我發現到一個很大的問題——身為一個台灣人,我的眼光卻沒有放在排灣族身上多少,而總是由柬埔寨觀點出發,這也柬埔寨、那也柬埔寨……我想應該為團隊帶來了一些困擾,與磨合上的問題,自我察覺之後雖然立即做了調整,但反射動作仍是時常露餡,我總覺得對計劃負責人得陸(鳩浙恩澇文教協會)感到些微的愧疚。
於是我開始花些時間投入瞭解排灣族,與其他台灣舞者們的日常動態,在整個過程中,我看見得陸與他的夥伴們為了成就此計劃,投注了莫大的心力,就在某一次激烈討論的會議之後,我意識到他們與柬埔寨舞者在做一樣的事情——努力讓自己被世界看見。
這份理解,把我心中仍存在些許是否消費原住民的疑慮一掃而空。我非常感謝得陸,如此優秀的青年,返鄉投入部落貢獻自己所能,他的努力也成功的把我的心從柬埔寨拉回台灣,並取得內心的平衡。
台灣人,是我看過最樂於助人的傢伙啊!具有強烈的惻隱之心,不忍看他人受苦,但捐款習慣通常仍以救窮、急難為主,必須要花很大的力氣,去證明你的夢想具有寶貴的價值,值得被資助。
你願不願意資助這樣的夢想?
籌募不足款項背後的意義在於:這不只是飛機票、吃住、場地等等的「錢」而已,你所資助的,是他們正在努力翻轉的未來,是柬埔寨舞者的貧窮原生家庭從此可以抬頭挺胸的重要契機,是排灣族的文化可以在國際的舞台上被看見的機會,交流之後能夠激起多大的漣漪,我非常非常的拭目以待,這個交流案,我們不想只發生一次,但願能夠一年一年做下去。
這篇文章,我雜亂無章順著心情寫,熬了整夜打完,回頭看才發現竟然落落長……可能對募款幫助仍是不大,但都是我發自內心發出的聲音,我想講也該說的話。
無論如何,都謝謝你們,能夠耐著性子看到這最後一行沒有翻走的,我愛你~
募資計畫連結→
www.flyingv.cc/projects/22802
《Galju.看路》活動粉絲頁→
www.facebook.com/Galju2019
屏東縣 來義鄉 鳩浙恩澇文教協會→
www.facebook.com/tjucenglav0204
Phare Ponleu Selpak 法爾藝術學院→
www.facebook.com/phareponleuselpak
Phare, The Cambodian Circus 法爾劇團→
www.facebook.com/PhareCircus
Symbodia|柬式符號→
www.facebook.com/symbo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