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星期五資訊不落伍〔08/14-08/21一周大事〕
#政時事
❶《媒體仲裁法》強行闖關 韓執政黨惹議
韓國執政黨共同民主黨為了管制日益猖獗的假新聞,提出《媒體仲裁法》修正案,將引入「懲罰式損害賠償」,讓假新聞受害者可向當事媒體要求最高受損額5倍的賠償,且有權要求刪除相關報導並發布糾正報導。
雖修法立意良善,但假新聞界定標準模糊,加上現行法律已有相關處罰及損害賠償規定,修法後恐有重複處罰之虞。因此引發在野陣營及媒體界的強烈反彈,痛批此實際上是為了馴服媒體、戕害新聞自由的「惡法」。
然而執政黨不為所動,於昨日國會文化體育觀光委員會的全體會議中,憑藉人數優勢強行表決通過修訂案,提交法制司法委員會全體會議進行審議。
對此反對黨國民力量黨最高委員鄭美京諷刺:「就像鯽魚餅裡沒有鯽魚一樣,共同民主黨根本沒有民主」,並考慮透過議事規則發起杯葛,正義黨也對執政黨的「立法狂奔」表示強烈反對。
❷爭取防疫政策發揮空間 加拿大總理宣布提前大選
加拿大總理杜魯道在16號宣布將原訂在2023年舉辦的大選提前到今年的9/20。杜魯道宣稱是為了要取得更多在防疫政策上的授權,因此希望可以將國會的大選提前舉辦。
加拿大屬於議會內閣制的政治形態,杜魯道所屬的自由黨在國會內並未取得過半的席次,也讓國會中其他在野黨更有力量去牽制杜魯道的相關政策。為了改變這種政治窘境,杜魯道希望透過此次的改選,讓自身所屬的自由黨能在國會中達到席次過半的門檻。
據目前民調顯示,自由黨的支持度領先有望再度重掌權力,自由黨所希望的席次過半目標需比現在多贏得15個席次,這對於杜魯道和自由黨來說也無疑是一大冒險。
目前加拿大疫情也正在延燒,同時和杜魯道在大選中主打的防疫牌相符,再來就必須要觀察加拿大民眾是否願意為杜魯道在防疫政策上的說法買單。
❸香港泛民主派組織不敵國安法壓力 民間人權陣線宣布解散
15日香港民間組織「民間人權陣線」宣布因港府對民間團體施壓,加上召集人身陷囹圄,秘書處無法正常運作而無奈解散,結束十九年歷史。繼上週教協解散後,又一泛民派組織在國安法的政治壓力下走入歷史。
民陣自2002年成立,隔年號召香港群眾發起七一遊行抗議23條立法,此後每年七一遊行成為香港政治史上的重要活動,主要訴求為落實普選和民主自由。2019年民陣三度發起遊行集會抗議逃犯條例,無疑是香港民間組織的領頭羊。
然而港府當局和親中派媒體把反送中集會中所有暴力事件責任推向民陣,又因「勾結外國政治勢力」而不斷介入調查民陣內部、以可能違反國安法為由迫使民間團體退出民陣,在先後任召集人都被捕入獄的情況下,民陣最終走上解散之路。
國際特赦組織形容民陣是在「香港警察與親北京媒體騷擾相結合下」的長期詆譭與削弱能力行動中被迫解散。中國官媒新華社則稱民陣為「反中亂港大平台」。
#經時事
❶第二季國際收支出爐! 經常帳順差史上第二高
央行於20日公布2021年第二季的國際收支,經常帳順差280.4億美元,繼2020年第三季順差297億美元後,為我國史上第二高的紀錄。表示我國出口產業蓬勃發展,除了傳統的貿易財貢獻良多之外,這次服務收支順差25.2億美元,也是歷史次高。
從國民所得來看,一國的儲蓄等於該國的投資加上經常帳餘額。簡單來說,假設一國生產了十顆椰子,吃掉了五顆(消費),剩下的三顆拿去種(投資),最後剩下的兩顆拿去借給別的國家(經常帳順差),別國給我們借據(鈔票,也就是資產)說以後會還給我們。從這個角度來看,借給別國的椰子代表著資本的流出。
因此在國際收支的金融帳方面,今年第二季金融帳淨資產增加250.7億美元,金融帳續呈淨流出,且為2018年第一季以來最大規模。
❷反傾銷案展開落日調查 中韓等六國鋼品是否續課反傾銷稅?
財政部關務署於2016年的8/22開始,對中、韓、印尼、印度、巴西、烏克蘭等六國的兩項鋼品課徵反傾銷稅以保護我國國內鋼鐵產業。而為期五年的反傾銷案在21日到期,案件的申請人中鋼等六家公司於近日提出了續課申請,對此,關務署啟動了落日調查,將再次審查是否仍有傾銷並發生實質損害,以維持公平貿易的環境。
傾銷並非只要以比國內低的價格販售都叫做傾銷,它是以比「正常價值」低的價格進入另外一國的市場才構成傾銷。
要課徵反傾銷稅,除了要有傾銷的事實之外,進口國要受到實質傷害,且兩者之間必須要有因果關係才能課徵反傾銷稅,否則被一狀告到WTO去,會得不償失。實質傷害的認定,大致上可以從市占率、獲利狀況、銷售價格及狀況等各種面向下去判斷。
❸南韓第一大船公司HMM勞資加薪未達共識 工會恐釀罷工
南韓第一大船公司韓新遠洋(HMM)因為連年虧損,員工已多年沒有加薪。而今年海運行情大好,HMM上半年營運也不錯,因此工會成員們要求加薪。而雙方在加薪的幅度上並未達成共識,工會恐醞釀罷工。
若工會罷工導致海運量緊縮,原本就已經供不應求的海運量能會更加吃緊,而首當其衝的便是南韓的出口產業。
經濟學中,工會的存在是導致失業發生的因素之一。一般來說薪水是由勞動的供需還有勞動的邊際產值來決定,但因工會在勞資協調薪資的時候,會較強硬的介入以影響其工會成員的薪資,使得公司不得不提高薪水。成本上升,雇用的勞動減少,產生了失業。
共同民主黨 親中 在 登機證的自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韓國觀察自白書/🇹🇼台灣防疫措施給韓國的借鏡🇰🇷】
海螺各位辣妹,一個禮拜又過去了,截至目前,韓國的確診人數上升至6,767人,其中75%為大邱區域,因武漢肺炎死亡的人數,也正式地在本週超越2015年,因Mers而病逝的38人,來到了44名。
比較大的事件,中文媒體都有報導了,我這裡就不再贅述(尤其韓半島新聞平台 a.k.a 辣的楊虔豪記者強勢回歸);
只先就這陣子每天在instagram story上簡短分享(但超多則)的韓國疫情狀態觀察,重新整理出幾個議題依序分享,希望各位能有更多參考的資料:
/
首先是:韓國對於台灣政府在防疫措施層面的借鏡
韓國政府在3/5宣布了口罩實名購買制與分流規則,所參考的,就是台灣在一個月前(2/6)即執行的方式(台灣初期是用身分證字號單雙數,韓國則是以西元出生年末數分流),購買時同樣須出示身份證件登記於健保系統,每人每週限額兩個,但父母無法替未成年子女代買。
而隨著台灣口罩實名制上線的:即時口罩查詢系統,也同樣被許多韓國媒體提出來討論,內容除了訪問在台韓國人使用App的心得、台灣口罩供給增加的狀況,也報導了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以創新科技與政府開放資料,協助防疫的過程。
保守派媒體朝鮮日報在先前的報導與社論中,也有許多篇幅提及:「羨慕台灣的理由」,內容包括許多成功控制疫情的元素:蔡英文政府在疫情爆發初期時,就果斷地依序封鎖中國與港澳邊防、1/24即宣布口罩禁止出口規定、不遵守居家隔離而遭重罰百萬的案例、行政院長蘇貞昌講:先自救再救人,就連衛福部部長兼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媒體記者前落淚的畫面,以及他的各項防疫判斷都列於其中。
文章中,還以實際的政權支持率作為例證,列出總統蔡英文的支持率從去年底的49.3%,提升至目前的68.5%,其中在「是否相信政府能防止病毒擴散」的民調之中,有85.6%表示正面態度。
相關社論中也有提及:「與韓國和日本相比,台灣只是一個小國,國家雖小,但聲音卻非常大。」
/
只不過,有個地方想要告訴各位辣妹,韓國的新聞媒體除了三大電視台和JTBC,平面媒體許多也各有自己支持的黨派與立場,保守派媒體之中,最大的就是歷史最悠久的朝鮮日報,之所以會大幅報導台灣政府的防疫政策,用意也是在於批判文在寅對於疫情的反應不及,以及藉此批評他過於親中的立場(以蔡英文為封面的週刊朝鮮也是)。
就我自己的觀察,發現同溫層所轉貼的韓國翻譯新聞,大部分來源都是偏向韓國保守派所撰寫的(因為其中談到台灣的議題比較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鳴,even是本來對韓國沒有太多關心的人也會轉貼,因為台灣人看了會開心)。
大家會介意中天電視台,但卻不太了解,其實這些媒體在某種程度上,也類似是韓國的中天和中時,只是他們立場是反共(這比喻沒有很恰當哦,只是幫助大家理解一點點相對的角度立場差別)。
政治實在是個很複雜又龐大的議題,我自己也一直在邊看邊學習研究,只是,我們在開心且給予台灣政府鼓勵之後,若未能從多方、各角度去了解國外的狀況,似乎還是不太適合以一個外國人的身份對他國政權擅下定論。
例如,有個我一直無法同意的,對於文在寅的台式稱號:「韓國馬英九」,在我看來,這就是一個把文化歷史發展與政治環境背景都去脈絡化的定論(想到黃大謙的影片),一個總統與政黨,其背後牽扯的問題非常多,但若只單用這個名詞來形容或cover一切,不僅是你自己,其他觀者亦很容易會先入為主地陷入我們自己原先所理解的範圍,卻忽略了其他更重要的核心元素。
For your information,文在寅所屬的共同民主黨/執政黨,核心意識是自由主義,屬中間偏進步派的政黨,親中親北韓+反日,大家可不要因為親中立場,就以為他們跟台灣相對的政黨中國國民黨一樣是保守派(有幾個辣妹私訊我這題,一併補充於此)。
/
不知道為什麼又走偏到這邊,anyway,這陣子相關的議題,實在有너무多值得討論的地方,而我本人的網路專欄,預計也在下週就會正式上線了(屆時請各位一起來見證一個旅遊部落客走偏的過程)。
我不是新聞專業出身,只是一個和韓國文化關聯較緊密的強迫症辣妹兼韓媳,我的一點點小觀察和不專業書寫,提供給關心韓國的大家有些參考,或許嚴肅了些,也沒有其他旅遊部落客的必去必吃打卡文那麼有趣,但若能藉此多接收和了解一點韓國不同層面的事情,似乎還是比一直在那邊「韓國加油」來得有意義。
共同民主黨 親中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南韓新總統文在寅 會成杜特蒂第二?
#世界日報社論 2017年05月10日 06:00
文在寅(圖)當選韓國總統。 新華社
南韓總統大選9日揭曉,自由派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文在寅獲勝,引發國際間對新政府在朝韓關係、美中韓關係和「薩德」部署等政策將調整的猜測。文在寅是脫北難民之子,被認為是前總統金大中、盧武鉉對北韓「陽光政策」的繼承者;他也被認為屬親華派,甚至被右翼政黨指為「裡通北韓」。他對中國、北韓態度和對薩德立場,與李明博、朴槿惠兩任政府不同,是否成亞洲「第二個杜特蒂」,上任後採取與保守黨相反的「遠美親中」政策,將朝鮮半島的美中博弈,轉變為美中韓朝外交交鋒,備受矚目。
外界預期,文在寅新政府會有與朴槿惠政府不一樣的政策調整。首先,北韓問題上,文在寅對朴槿惠及其前任李明博兩任政府只採取強硬立場的政策不滿。他對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在朝核問題對話,持開放態度,主張採雙管齊下戰略:為緩和與北韓關係,與平壤展開對話;但同時維持對北韓制裁,繼續施壓,迫使平壤改弦易轍。
文在寅認為,南韓在應對北韓核威脅上應「扮演更積極的外交角色」,但南韓政府卻無所作為。他主張南韓不應坐視華府和北京談判,外交上應更積極介入。文在寅傾向與平壤直接對話,掌握南韓外交主動權,與親美的朴槿惠形成鮮明對比。他曾表示,如果北韓停止核試驗和導彈試射,他可考慮重新開放被朴槿惠關閉的開城工業園區,此舉影響北韓經濟重大,問題是金正恩要挾的對象是美國和中國,未必真心在乎南韓態度。
其次,薩德部署上,文在寅對美國在南韓部署薩德飛彈防禦系統,態度相對保留,稱薩德部署「非常令人遺憾」,讓北京對他有所期待。文在寅對朴槿惠政府未經國會和民意討論,倉促拍板決定讓薩德入韓屢次表達質疑,也對朴槿惠遭彈劾後,過渡政府與美軍快速推進薩德部署表達質疑。他選前主張,薩德應由新一屆政府提交國會,重新審議。
另外,韓美關係上,文在寅強調「南韓也應該學習如何對美國人說不」,「南韓需要在半島事務中發揮主導作用」。這些表態,對韓美關係發展投下變數。儘管文在寅強調韓美同盟關係的重要性,承認南韓是美國的夥伴;但更強調南韓面對美國的獨立自主性,認為南韓並非美國的「僕從」,南韓的聲音應受到重視。
文在寅不願延續朴槿惠親美路線,一再表示南韓可用外交手段,讓北韓重新回談判桌,制裁不足以說服北韓凍結和廢除核計畫。這項態度和川普總統積極聯手中國,向平壤施壓,或許會造成美韓分歧。而事實上,南韓籌碼也不多;金正恩政權向來蔑視南韓,是否願意配合文在寅外交演出,有待觀察。
在韓中關係上,文在寅主張無論對美國或中國,都要執行平衡政策,重視與中國的關係,只有和中國的協商順利開展,才能阻止北韓核試。他表示,充分理解中國對薩德部署的擔心和反對,使北京也有期待。
但僅憑選舉言論,不能簡單斷定文在寅將大幅改變前朝政策,像類似菲律賓總統杜特蒂那樣大轉變。菲律賓艾奎諾執政時極度親美,在南海問題挑戰中國;杜特蒂上台後,在美中之間改採平衡策略。之前,朴槿惠政府也親中,朴還親自出席北京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但最後還是倒向美國。
同樣,文在寅當選後,競選期間的一些言論也悄悄在調整,他不再堅持上任後先去平壤、再訪華府,改稱會先和川普會面。至於和金正恩見面,前提是能解決北韓核問題。文在寅否認要重新調整韓美同盟關係,宣稱韓美同盟是南韓外交和國家安全最重要基礎。再者,國會中保守勢力仍大,將對文在寅的對朝政策帶來很大牽制作用。
總結來說,文在寅對美政策框架,短期內不會有重大調整,但對駐韓美軍費用分攤、韓美自貿協定談判等,韓美或將展開新一輪博弈。川普要南韓支付部署薩德所需的10億美元,南韓不分朝野都反對。中韓關係上,文在寅可能就薩德部署與中國展開對話。為打消中國疑慮,可能通過國會法律程序,讓薩德部署變「有名無實」,譬如部署但不使用或只局部運作,避免讓薩德系統與美日的反導系統聯網等,沖淡東亞「小北約」色彩,以尋求韓中關係回春。但如何不違逆美國,勢將陷入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