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高樹鄉精神病患傷人事件,為何制度上難以在前端預防?】
9月26日屏東縣高樹鄉發生衛生局列管的精神病患傷人事件,一名患有思覺失調症的男子因不滿便利超商女店員提醒需戴上口罩,跳入櫃檯壓制攻擊女店員,致其雙眼重傷,送醫搶救恐有失明之虞。事發過程經媒體曝光,引起社會譁然,屏東縣長潘孟安也於第一時間表示要深切檢討、補強社會安全網,與中央衛福部討論,希望強化法令,「讓精神病患不再成為社區的隱形炸彈」。
隨著這些年來精神病人的攻擊事件反覆發生,「補破網」的呼聲不斷,主責精神病患刑事案件的兩個主管機關,也因為新聞效應公開表態回應:司法院於昨(29日)晚間於官方臉書粉專強調去(2020)年底通過《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重大刑事案件被告在法院判決確定前,若有精神障礙且具有危害與急迫性時,不需要等到判決有罪,法院可以即時運用「緊急監護」的制度,命被告進行監護治療;衛福部心口司司長諶立中接受《中央社》訪問時也提到,4年內將社區關懷訪視員增至1000人以上,明(2022)年則一定可以設置4到6家「司法精神病房」,以風險程度分級分流處理,安置高暴力風險、高復發風險的精神病患。
在公部門許諾更安全的未來到來之前,到底是什麼緣故,使得制度上難以在前端預防高風險精神病患傷人事件?
◼︎發生刑事案件之前,《精神衛生法》扮演最前端的預防角色
從2016年小燈泡案兇手王景玉、今年9月無期徒刑定讞的台中牙醫師命案兇手賴亞生,到甫發生傷害事件的屏東縣高樹鄉楊姓男子,他們共通的身分都是地方衛生局列管的「嚴重精神病人」,由公衛護士與社區關懷訪視員定期追蹤,據統計全台灣約有14萬名這樣的個案。
即便14萬名個案中有暴力犯罪比例微小,不能斷然將不定時炸彈與嚴重精神病人劃上等號,然而因其隨機性、大眾難以理解犯案動機等因素,使得整體社會將其風險放大檢視,更因部分個案過往曾有失序行為、反覆入出院的紀錄,而讓民眾擔心並質疑為何無法從更前端預防,讓有風險的精神病人強制住院治療。
然而,在《報導者》過去幾年針對精神醫療處遇的訪查,要釐清病患處遇與社會安全之間難以達成的平衡,得回到制度面的設計,甚至更需要在刑罰之外,強化社區醫療體系的治療。
現行針對精神病患的強制治療處遇,包括司法偵查中的「緊急監護」、判決定讞後的「監護處分」、規劃中的司法精神病房等,都是在發生觸法行為後,刑事案件進入正式司法程序,才會啟動。在實際的犯罪事件之前,在最前端能介入的是《精神衛生法》第41條,當發生嚴重精神病人疑似滋擾或危害公共安全,並有自傷或傷人之虞時,就可強制將其送醫或強制住院。
但實務上第一個常遇到的問題,是各縣市並無統一作業流程,「第一步通常都是call警消,有的縣市跨單位協調資源比較充足,遇到精神病人出現傷害或暴力事件,醫療人員會隨同出車評估,但有的地方人力不足,到現場的只有警消,不一定能判斷該送警局還是醫院,」屏安醫院精神科醫師、台灣司法精神醫學會學術教育暨出版委員彭啟倫在此事件後接受《報導者》採訪時表示。
◼︎強制住院形同剝奪人身自由,法定程序問題持續爭議
若是進入強制就醫的流程,得在5日內由兩位精神科專科醫師鑑定,並經過由社工、心理師、職能治療師、家屬與律師代表組成的審查委員會評估,才能啟動強制住院,強制住院最長不能超過60日,若有必要延長,必須再重啟審查程序。
「強制住院審查委員會代表國家剝奪一個人的人身自由,近年一直有一些爭議,醫界普遍認為,應該由法官透過正當法律程序來裁定(法官保留)。」彭啟倫說。
去年10月,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曾舉辦《精神衛生法》修法公聽會,其中討論的重點就包括現行強制住院要經過一連串行政程序,部分民眾與家屬認為門檻過高,但醫療與司法界代表則基於法定程序與病患人權,表示現行機制是對患者的程序保障,不需調整。
根據衛福部數據,近年全國每年強制住院案件,在2012年約1200件後逐年下降,近5年大多維持700件上下,經審查委員會通過的許可率則在9成以上;對照之下,另一種機構處遇外的「強制社區治療」則乏人問津,此一2013年開始,基於預防大於治療的措施,透過門診、居家治療與社區精神復健,將嚴重病人的自由限制減到最低,支持協助病人在社區中繼續接受治療、逐步適應社會生活,全國每年申請與通過件數都在50到70件上下,究其原因,常跟醫療院所須耗費過多人力成本、病人不易配合常須協調警察、健保給付缺乏誘因有關。
◼︎猶待正視的醫療與社區治療環境落差
隨著屏東高樹鄉楊姓男子過往經歷曝光,會發現他歷年來都有短暫住院治療紀錄,但過不久又出院,為此潘孟安強調,要請醫院評估「長期收治」。此一個案凸顯出精神醫療專業評估精神狀態改善,出院後當家庭資源與社區現實無法順利承接,兩者間可能出現的空窗與落差。
「在作息正常、常規化的醫院環境,我們比較知道怎麼應對這些個案,他們受到的刺激相對小,當暴力或自殺風險下降,就達到可以出院的標準,但醫療的角度很難評估社區中會遭受的刺激,這跟出院後家庭支持度、醫療與社區公衛的銜接有關,若其中出現三不管地帶,很容易出事情。」彭啟倫說。
在承擔民眾對於整體社會安全的想像,以及維護個案健康與人身自由之間,精神醫療在相關社會事件中,屢屢陷入兩難的局面,或許在政府部門許諾要以更嚴格法規彌補社會安全網前,應先正視前端包括強制就醫/住院的制度流程,社區治療模式不彰的長年問題,才能在既有的經驗與基礎上,朝向更積極的改善方向。(文/張子午)
#延伸閱讀
【直視刑罰與治療的極限──如何務實修正精神障礙犯罪監護處分?】https://bit.ly/3F4r61L
【與受苦者相遇──社區精神病人關懷訪視員的現場反思】https://bit.ly/3mfXh5T
【一場艱難的對話:一名精神障礙者如何走向殺人之路】https://bit.ly/3D2etSO
#精神疾病 #思覺失調症 #屏東 #超商 #社區治療 #司法 #報導者
同時也有3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萬的網紅韓國瑜官方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天我們來到雲林縣口湖鄉的海邊,看到吳家父女齊心協力、全家族投入照顧失智老人的愛心行動,讓我感動萬分。 吳靜盈小姐原本是重症病房護理師,返鄉協助父親成立老人日照中心,在過程中發覺缺少失智症的照護專業,便自己去進修學習。妹妹吳貞怡與姊姊相差十歲,原本不是相關科系出身,也在看見偏鄉年輕人的缺乏後,毅然...
「共照病房」的推薦目錄:
- 關於共照病房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共照病房 在 阿柏醫師的喃喃自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共照病房 在 職能治療師 陳宜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共照病房 在 韓國瑜官方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共照病房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共照病房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共照病房 在 安寧緩和共照病房// #成大晉生共同照護...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共照病房 在 臺北榮總大德安寧病房20週年來自各界的祝福:共照護理師楊婉伶 的評價
- 關於共照病房 在 健康醫點靈--林瑞琪安寧共照師--安寧共同照護 - YouTube 的評價
共照病房 在 阿柏醫師的喃喃自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精神病患暴力挖人眼球?!】
有些事情我早已不想再提,因為就這麼回事:誰來買單?
民眾的憤怒,官方的形式,病人的權益,都有很多可說。
人人誇海口說大話,但沒人要買單,就這麼回事,再說有什麼意思呢?
還是來重提以前曾說過的故事吧…
——
「醫生,我什麼時候才能出院?」一位50歲的女病人靠在護理站旁低頭問我,當時的我在護理站裡面寫病歷。
「你住院住多久啦?」我頭也不抬反問。
「十年。」她冷靜地說。
我抬起頭來,說:「住那麼久啊?那你記得當初是為什麼會送來住院嗎?」
「因為我掐我女兒脖子。」她依舊冷靜。
「那可不行,你只好繼續住啦。」我找出護理站倉庫裡面的陳年病歷,翻看厚厚一疊。
「可是我不會再這麼做了。」她這麼說。
「那…你如果覺得你不會再這麼做,就請你家人來幫你辦出院啊!」這位病人其實在病房長期病況穩定,確實達到出院標準。
「他們要我繼續住。」她無奈地說。
「那你就繼續住啊。」
「那我什麼時候才能出院?」她不死心再問。
「你家人來幫你辦出院,你就可以出院囉。」也只能這樣,難道讓她自己幫自己辦理出院嗎?
「那我不是永遠不能回家?」她說。
「病況穩定,可以申請外出,或著短期回家院外治療啊。」醫院有規定,病情穩定的長期慢性患者可以在家人陪在身旁的前提下,外出走走,甚至回家小住。
「我家人都不帶我回家。」
「妳先生不是假日都會來看你嗎?」我記得有一位經常來探望的家人。
「那是她哥哥,不是她先生。」護理站裡頭值班的護理師說。
「那她先生怎麼不來?」我問護理師。
「她先生車禍腦袋受傷,只能坐輪椅,自己生活都有問題,怎麼照顧病人?」護理師說。
這位病人病況穩定,個性溫和,在這個病房裡還會幫年邁病人取餐,吹頭髮。個子嬌小瘦弱。先生雖然有狀況,但哥哥支持度佳,願意來看病人,也不會積欠醫院伙食費。
這位病人在病房也幾乎沒聽過任何暴力或是無法藥物控制的精神病症狀如幻聽妄想等等。
請問各位:【她什麼時候可以出院?】
我告訴你,除非她家人把她帶回家,不然她【永遠出不了院】。
為什麼?
因為這樣配合的病人,哪裡找?
天底下多的是:病況不穩,個性暴烈,欺負其他病人。個子高大壯碩。家屬不來看病人,積欠醫院伙食費,一天到晚吹毛求疵要告醫護的。
這種精神病患,誰敢收?
「ㄟ不是,嚴重的病人你不收,收穩定的病人幹嘛?」我問護理師。
「醫生你知道我一個人要照顧幾個病人嗎?」護理師插著腰反問我。
「幾個?10個?了不起20個?病人都很穩定啊。」
「我要照顧這整棟兩層樓共80個病人,光發便當取餐就花不少時間。」護理師忙著寫工作紀錄,頭也不抬地說著。「每個病人都暴力,班怎麼上?」
「這邊的病人會暴力嗎?」我問。
「偶爾還是有的會啊,我就被打過好幾次。」護理師摸著後腦杓說。
「也是,我以前也被青少年患者拿木棍毆打,腰部瘀青,眼鏡壞掉。幸好旁人上前阻止。」我回憶道。大家這時候都會苦笑著分享自己過去的(被打)戰績。
「醫師你也會被打喔?那怎麼辦?」
「我是菜鳥,老鳥說忍一忍就算了,說我上輩子欠他的。」
「這老鳥醫師怎麼那麼佛心?」
「當然佛心啊!被打的又不是他!!」我這麼回。即使我知道:當年這位老鳥醫師很可能也被其他病人打過。
--
好了,故事還有太多,避免變成牢騷,就此打住。
護理師被打,醫師被打,自認倒楣,沒人買單。
病人權益,家屬權益,含淚自吞,沒人買單。
以這病人為例,司法有介入嗎?警察有介入嗎?直接塞給醫院。
住院費用呢?健保支付,全民買單。
住院費用健保出得多嗎?杯水車薪。很少醫院有慢性精神病房,就是因為賠錢。
更重要的是系統性問題:好的乖的配合的病人,塞滿病房。
這樣才有理由拒絕那些壞的不配合的家屬更惡劣的病人:我們病房已經滿了!
沒人要管,沒人買單,鍵盤網民能做什麼?
「能關注這件事,然後把層級擴大到立法層面,法治及司法層面。不要把病人刑期跟治療綁在一起丟給醫院丟給醫師。」
要判刑的,監獄要有治療功能。不是有病的就丟出來。
要治療的,不要健保全部買單。該出的錢要出,不要凹健保。
醫護被打歪了,病房也不會有警察站崗。這不切實際。
有犯刑的患者,刑期日期強制住院要給法官決定,醫院配合。
醫院既然沒有保防能力,那麼就要司法單位自己設立專門醫院,才有辦法處理。硬丟給沒保防能力的醫院,最後就是現況:病房住滿乖順的病人。
民眾持續的關注,讓關注的漣漪擴大,慢慢會凝聚共識。
然後立法委員會動,立法之後行政會動,慢慢的,快則十年後,會看到曙光。
(照片來自網路奇摩新聞)
共照病房 在 職能治療師 陳宜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Marvin結束白色巨塔之旅囉!
回到家不僅變回一條龍,
而且還是一條level up後的龍!
這趟旅行雖然驚險,
但我們全家人收穫也滿滿,包括:
🌻 #更深刻體悟醫療共同決策SDM的重要性
在第一間醫院就診時,回診幾次,Marvin體溫持續偏高,當時我分夫妻倆內心很清楚可能是體內哪個地方仍在發炎中,有試圖向醫師請示是否可以抽血檢查,但醫師堅持再觀察,接著我們也沒有明確表達自己的看法,當然也就沒堅持下去(其實就我的臨床經驗,我最擔心是癌症,因為這初期的病程跟我先前接觸幾個兒癌的個案初期很相似)。直到回診完的隔天,Marvin狀況急轉直下,我們就再往層級高一階的區域教學醫院就診,抽血檢查結果「#發炎指數高於標準10倍!」醫生也很好奇為何上一間醫院沒有抽血檢查,接著表示必須立刻住院治療!此外,上一次的抗生素療程貿然停止也是個很大的風險,因為擔心會有抗藥性的發生,所以處理起來更加棘手。
🌻 #感謝一路以來扎實的醫學養成教育
大學所學的解剖、生理、病理、小兒科學等,確實有很大的幫助,尤其對於寶寶病程的推理,加上醫師的深入解說,思路會更加清晰,也比較不會慌慌張張。有時,爸媽慌慌張張,寶寶會更加不安。此外,經常跟家長會談時會聽到個案的醫療史,也有相當大的幫助。
🌻 #13年的醫學中心服務經驗
這點很重要,至少對醫院是不陌生的,也能很快適應醫院內的服務流程、動線等,所以很快就移動自如,也發現了許多捷徑(哈),從病房到大門口取餐,最快紀錄為1分32秒!不過也有當過主管的職業病,腦中會一直幫他們思考服務流程與環境設備改善等😆
🌻 #感謝醫療專業團隊與親友的大力協助
特別感謝主治醫師李醫師,他非常細心,從問診、檢查、查房,總是讓人有種非常安心的感覺,重點是不慌不忙,總是會仔細、有耐心的跟我們討論。過去陪病經驗,許多醫師總是來匆匆去也匆匆,想多問一句都有種沈重的壓力。此外,感謝李醫師在腹部超音波時熱情的教學,也讓我學到了不少😁
病房的護理人員也相當辛苦,Marvin特別喜歡實習的護生們,因為他們仍保有「未受到職場荼毒」的熱情與活力,也比較有時間投入在與Marvin培養感情,所以他們在協助一些醫療處置時,Marvin也感到比較心安。
還有,爺爺奶奶每天大老遠煮粥來給Marvin吃,還有外公外婆、乾爹乾媽,也因為Marvin的健康每天心裡面懸著一顆石頭,辛苦他們了!
最辛苦的,莫過於偉大的Marvin媽,24小時無微不至的貼身照顧,尤其是接近兩個星期的病程,幾乎完全沒有生活品質可言,睡眠大大的不足,還必須背負著龐大的心理壓力,真的很偉大!
🌻 #財務規劃很重要
首先,醫療保險一定得妥善規劃,至少在住院的過程中,不用擔心醫療費用,其中病房可以升等至單人套房(舒適度真的差很多)對於Marvin這階段的寶寶很重要,至少哭鬧不會吵到別人,也比較不會因為噪音影響睡眠,照顧者可以比較舒適休息,也能提升照顧寶寶的品質。
此外,身為老爸的我一路因Marvin就醫、中秋連假、Marvin住院,連休了相近兩星期,說真的,還是會些許「經濟壓力」,畢竟貸款、治療所營運成本、生活開銷不會停歇,但經過了先前疫情停業2個多月的洗禮,也重新進行了財務檢視與規劃,特別準備了一筆緊急備用金,所以這一切似乎能比較「雲淡風輕」的看待了。
但......實在不想面對過去兩週「積欠」一堆的工作啊🤣
共照病房 在 韓國瑜官方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今天我們來到雲林縣口湖鄉的海邊,看到吳家父女齊心協力、全家族投入照顧失智老人的愛心行動,讓我感動萬分。
吳靜盈小姐原本是重症病房護理師,返鄉協助父親成立老人日照中心,在過程中發覺缺少失智症的照護專業,便自己去進修學習。妹妹吳貞怡與姊姊相差十歲,原本不是相關科系出身,也在看見偏鄉年輕人的缺乏後,毅然決定返鄉進修社工學分、投入看護的行列。
吳家姊妹放棄五光十色的都市生活,回到家鄉的海邊小漁村照顧失智老人,她們近期的目標是與父親共同將荒廢校舍改造成完整一條龍服務的老人照護中心,用「在地人照顧在地人」的使命感行善,這樣犧牲奉獻的精神令人為之動容!
本週,讓我們一起敲開這扇承擔的大門!
☀️邀請您和我一起愛心捐款,散播更多善的力量
戶名:雲林縣家園關懷協會
銀行:雲林縣口湖鄉農會下崙分部
匯款帳號:00333210742670
#韓先生來敲門
#莫忘世上苦人多

共照病房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理工科背景的 #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 ,也是這次疫情中主要負責對中央說實話的角色,今天來談談這一波疫情中,中央跟新北的關係到底怎麼樣,有幫上忙嗎?
在整個防疫過程中,中央不斷的造神,每一個中央的官員好像都是神,有的把沙發睡凹了也了不起,有的說甚麼英明神武是學霸,但在真正第一線的地方防疫官員眼中,這些神真的有幫上忙嗎?根據中國時報的報導:【 #高端 疫苗生產人員施打進口疫苗,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他們染疫我們會睡不著覺」,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10日被問到此事,語重心長表示「部長睡不睡得著、頭髮有沒有白,民眾不關心」,而是部長身為國家發展的角色定位有沒有做好,他們很擔心部長已經喪失公信力,部長是最高指揮官,但從這次微解封很多縣市不跟進,「令出不行」是很大危機的開始,「您是全國最高疫情指揮官,請部長放在心上」。】防疫的第一線指揮官令出不行,那麼最基層的抗疫戰術到底要怎麼規劃呢?
而且在現在最大的問題上,疫苗、解封、資源分配,國產疫苗,指揮中心都沒有明確的答案,甚至第二次要求老人家要網路登記又再度令出不行,連綠營的各縣市都反對中央政策,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還有機會嗎?
【劉和然給陳時中四大建議,不能有「私心」,第二要有「邏輯」,第三「承擔」,第四「到位」】但現在疫情暫時趨緩,是不是陳時中就不需要這四個建議了呢?
更重要的是新北的餐飲內用解封,已經可以完全實行了嗎?經濟的平衡和防疫的穩固之間要怎麼規劃和取得平衡,內用的合菜要有專人分菜,熱炒每桌要站個專人幫忙分,連酒促都下來幫忙大概都不夠,火鍋或燒肉還要有隔板,這隔板大概還得防火防高溫透明才行,這個模式真的可以運作嗎?
接下來九月要開學了,新北市是不是已經準備好了,能夠讓公托私托正常營運,中小學正常開學了嗎?學生不滿十八歲的也沒疫苗可以打,老師打了疫苗之後,就會以原先的模式運作嗎?
根據今天聯合報的報導,現在指揮官陳時中已經不只令出不行了,連數學都不好啦,是不是很棒,連送來幾批都不知道啊,成分有差異不是退回是補件就好,新北市到底會不會讓民眾施打國產疫苗呢:【高端完成四批疫苗檢驗封緘,共26萬多劑。但批准的四個批號並未連續,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有跳掉表示有些問題需要解決。但究竟有多少批疫苗送了未過?陳時中卻說,送來還沒有不通過的,只是成分上有些微差異需要補件;至於送了幾批,則是「沒有計算」。
陳時中表示,#聯亞 已送了19批疫苗,但「高端送了幾批我沒有算」。他說,高端量很少因此批次很多,用50L的製程製造每批都只有8萬多劑。】
這樣好刺激啊,連疫苗送來品質不穩定被要求補件都可以繼續照收,接下來就要打到身體裡面了,好棒喔~~~~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直播大綱:
00:00 開播
15:00 疫情當中 新北艱困處?
24:00 細說新北成立指揮中心-從侯市長一通電話談起
31:00 PCR檢測與疫苗 中央準備不充足
34:00 如何解除快篩不足危機
40:00 如何調度專責新冠肺炎病房
47:00 如何面對側翼攻擊與政治鬥爭-蔡總統一通電話透玄機
01:06:00 新北有考慮自購疫苗嗎?
01:13:00 怎看高端與聯亞?
01:18:00 劉副市長:陳時中令出不行與四大建議
01:35:00 新北餐聽開放內用有規範

共照病房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新聞挖挖哇#新聞挖挖哇2021#索非亞#劉柏君#鄭弘儀#科學#靈異#鬼故事#黃宥嘉#廖美然
⭐蕭大陸舊愛逆襲 !爆料侯怡君「怒撕小三」真面目?
►https://youtu.be/FEmMgRZiuqk
⭐發燒影片台灣國運大預言!► https://youtu.be/CrqBrnM0GO8
⭐滅世預言點名台灣,六年魔咒命理師當場打臉
► ►ttps://youtu.be/tWHAN_4saD8
⭐2044中共毀滅倒數?廖美然斷言台灣國運大預言
► ►https://youtu.be/cG_EQ3weihY
⭐偷吃藏在細節裡,渣男慾女出軌的最高境界!
► https://youtu.be/v8e8N0FHoTY
⭐已婚教授不倫戀!匪夷所思的成人世界!
► https://youtu.be/ceKiXuO2eSY
分段重點
00:00 介紹來賓
03:15 X光片為何多出詭異的手?
06:54 醫師如何解釋X光片詭影?
10:12 黃宥嘉經歷無法解釋的鬼壓床?
12:13 X光片為何多出詭異的手?
13:18 遇鬼念哪一句法力比較強?
14:14 醫院更衣間兇鬼伸手做什麼?
19:56 看不看的到阿飄原因竟是?
22:53 假新聞多誇張?胸部X光有多誇張?
25:31 眼睛裡面竟能藏什麼物品?
30:31 見鬼在啃骨頭?過世病人還在病房?
35:10 在醫院過世引魂回家怎麼做?
36:21 家人被說病危?為何索非亞不相信?
40:23 安慰人卻成為愛心的劍?
45:13 姐姐要不要開刀?為何要索非亞決定?
47:24 感應到病人臨終?看護看到什麼景象?
52:26 索非亞在急診室,看到什麼景象?
55:44 質疑大體真偽?發生什麼怪事?
01:03:04 腰痠背痛竟是?
01:06:07 醫生之間的戰爭是因為這些事?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12點半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
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共照病房 在 臺北榮總大德安寧病房20週年來自各界的祝福:共照護理師楊婉伶 的推薦與評價

... 訓練之後也是很想再回到安寧 病房 是因為我感受到自己也期望可以盡這樣的一個心力再照顧末期病人所以會希望回到安寧 病房 這個領域來目前接觸安寧 共照 ... ... <看更多>
共照病房 在 健康醫點靈--林瑞琪安寧共照師--安寧共同照護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也應該要得到良好的照顧。今天的#健康醫點靈,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安寧 共同照護 可以提供患者與家屬那些協助? ... 安寧 病房 看盡生離死別! ... <看更多>
共照病房 在 安寧緩和共照病房// #成大晉生共同照護...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安寧緩和 共照病房 也是很重要的一塊。當住院中之重 症末期病人有安寧療護服務之需求,但又無法入住安寧 病床時,這時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