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嗨大家,前幾天有讀者跟我們分享她的職場經歷,他表示自己在離職前已經做了交接,但沒想到隔了一段時日,公司竟主張當時交接有誤,導致公司有損失需要他賠償。這樣的故事你一定不陌生,因為實在太常見了😔(連米編自己就遇過類似情況),今天想來簡單分享,離職前交接到底要注意哪些事情!
❶提前約定交接期間
除非勞資雙方在勞動契約或工作規則中有先行約定,否則一般來說職務交接的期間還是會因為員工的資歷、職位、工作內容、負責專案進度或管理範圍而有所不同,因此建議勞資雙方在進行交接工作以前,最好先確定期限,讓雙方都能掌握交接時程。
❷常態性工作資料化
勞方最好還是在離職前將自身的工作職掌與常態性的工作項目一一列出,並製作交接清單與時程表,在主管的見證下與同事或新人完成交接。(如果有職務說明書就太好了,直接對照著交接即可)
❸專案進度說明
若你的工作剛好牽涉到不同期間的專案,建議將進行中的各項專案分別列出,並以書面方式呈現出不同專案的細節、問題與進度,最好還可以用甘特圖或專案狀態表之類的圖表顯示出目前專案執行狀況,除了能讓接手的同事更順利(或減少離職後被打擾的機率),也能讓老東家留下好的印象。
❹列出檔案與財物清單
舉凡在職期間曾經運用到的工作紀錄、報告、客戶資料、文宣檔案、E-mail往來紀錄或電子檔案等都是屬於公司的資產,勞方最好也針對前述的這些資料製作詳細的列表或目錄,進而整理好相關的文件或標記清楚檔案的存取方式。至於其他固定資產或實物等(例如文具用品、零用金、公務電話或其他設備等),也應列出清單甚至以拍照方式記錄交接情形,避免在離職後才發現遺漏。
❺交接過程書面紀錄(超重要💡💡💡)
實務上其實還是有許多勞資雙方都僅以口頭方式交接,往往會因為誤會或溝通管道不良而產生嫌隙,如果能將上述資料統整成一份業務交接表單,並透過書面、電子郵件或甚交接會議的方式留下證明與紀錄,未來發生爭執時或許就能有很好的依據還原事實了。
雖然法律並無明文規定,但勞方離職時仍應確實將交接工作辦理妥當,否則因為沒有辦妥業務交接而導致雇主有受到損害時,資方是可以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或第227條第2項提起損害賠償的告訴的。(但雇主仍須舉證才行)
以上就是我們的小整理,更多內容可以去看看先前的文章👉🏻沒做好交接工作,就不能離職嗎?希望大家如果離職都可以交接順利,好好的邁向下一份工作
追蹤 @workforce.tw
獲取更多勞動法令小知識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90的網紅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80620蘋果 大直SNG哥搞連線拉人脈 陳泰源還清200萬債務 蘋果原影→https://youtu.be/E1dWikEjyoQ 新聞網址1,有影片→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0619/1364583/ 新聞網址2,有影片→https...
其他固定資產 在 JC 財經觀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Tesla Q3財報出來後股價不畏大盤下跌,逆勢上漲。本來只是在個人頁面做點紀錄與朋友討論,剛好今天有人問到就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1. 應收帳款
大家對Q3財報比較一致的想法是"應收帳款"的增加.
一開始我也是注意到應收帳款對比上一季增加了一倍,但思考了一下認為營收增加了70%,應收帳款對營收佔比從Q2的14%上升的Q3的17%。
相比之下應收增加幅度超過營收也都在可接受範圍啊。畢竟Q3比Q2車輛交付數量從40740台增加到83500台,等於是多了一倍。光model3的交付就*3倍,要說這之中沒有用什麼銷售優惠或寬鬆的繳款方案吸引車主也是不太可能。
但是這種狀況也有可能是先收了錢,如果到時候車主無力負擔貸款或因故退車,對公司就會有負面影響。
2.產能
產能的部分第二季的目標是將每周產能提高到6000台,到了第三季的目標是將每周產能提高到10000台。不過Tesla自己也說在第三季結束的年一周產能是4300台,表示連第二季的目標都尚未達到,之後是否可以真的結束產能地獄順利生產,也是投資人需要關注的重點。
3.資本支出
第三季Tesla的投資是下降的,有些報導的觀點是Tesla把燒錢的事都集中在前幾季做,所以這一季"故意"的不用花大錢了。不過我對這件事到是抱持著不同的想法,雖然產量起來有力於帶動規模效應,但是Tesla看起來就還是要繼續燒錢啊,不然要怎麼提高生產效率呢?主要這季突然沒辦法花錢的原因也許是Musk"太忙了",忙著打嘴砲跟打官司,導致時間都花在其他地方而沒辦法花錢吧XD。
另外財報中也有指出第四季Tesla在中國與歐洲市場的開拓,包括在中國買地、廠房購置與規劃、人員、行銷研發...這都會加速Tesla的資本支出,那第四季無可避免的開銷一定會比第三季大幅提升了(雖然它自己說只會grow slightly 微幅上漲)。
加上第四季還有債要還,2019年Tesla也有到期的可轉債需要執行,雖說目前的現金流量激升,導致Tesla不需再靠額外融資就可以營運的說法浮現,但是還是要注意之後公司的資本配置。
而且Tesla在中國跟歐洲的市場打的一定很辛苦,第一是在底廠商早已深耕市場,另外財報中提到中國的關稅40%也是一個問題,要靠北美跟歐洲來抵?
4. 折舊
前幾季Tesla的折舊佔收入比約都在13%左右,但這一季的折舊突然大幅下滑,只有之前的一半約7%。有一說法是,收入增加,固定折舊費用本來佔比就會下降。
先講折舊占收入比的部分,其實數字沒有實質上的意義。倘若資本支出沒有增加,照理來說折舊數字也不會變動,當營收增加,自然占比就會下降,但是並不能當作公司操弄會計的手段。
Tesla在第三季確實沒有大幅的資本支出,這也有可能是投資在設備與其他固定資產尚未認列,遞延到下一季了,在Tesla在年報中也提到: "If we update our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more quickly than expected, we may have to shorten the useful lives of any equipment to be retired as a result of any such update, and the resulting acceleration in our depreciation could negatively affect our financial results."
也就是說如果Tesla"不斷投入"更新更好"的生產設備上,就有可能更快的淘汰原有設備,加速原有設備的折舊,折舊上升,對淨利就會產生負面影響。
所以如果Tesla大幅增加產能與交付數量的話,加上Tesla提供租賃銷售的部分是先轉為固定資產,也會有折舊的部分,雖然我看在租賃銷售的部分並沒有大幅的增長,折舊佔比這部分應不是長久現象。
5. 還有一個是我自己對Tesla經營部分的小疑慮,Tesla第三季Service and Other revenue的部分上升了21%,主要來源是二手車銷售,符合公司自己的預期。當然二手車銷售的提升會有助於公司收入,但是如果二手車的大幅增長,在電動車市場尚未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勢必是擠壓到自己的新車市場。而這些二手車的來源是退車或是回售舊車翻新拿出來賣呢?
在台灣官網現在預購Model3是2019年交車,預購應預付33000元的訂金。美國下訂則是6-10周交車,預付2500美金,Model S跟X在美則都有新庫存或二手車可訂。
總之,車賣的好是事實,現金流量上升也是事實,表示公司的經營表現確實較之前改善很多了,就再看看後面幾季的表現吧!
#美股 #TSLA
其他固定資產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Joe:「中國的共產制度玩法真是與眾不同,最後50%的家庭接近共產共產,最上層10%的家庭(平均年收入總和超過16.1萬)是資本主義,能參加十九大的代表們,大概是最頂層0.01%的富豪家庭,這根本是高度資本主義社會。」
中國國家統計局的調查報告,2015年全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9281元人民幣,即全中國有一半人的收入還不到每個月1606元,而農村居民更是低至每個月858元。
如果按照收入五等份平均分成低收入、中等偏下、中等、中等偏上和高收入五組,各占20%的人群比例,則全國居民收入最低的那20%的年人均收入為5221.2元人民幣,最高20%的家庭年人均收入為54543.5元,最高與最低相差10倍有餘。處於中間的三組年平均收入分別為11894元、19320元和29437元。
如果單純按收入分佈計算,相當於最高的那20%家庭人均收入佔有全國家庭人均收入的45%,而底層20%只佔有4.3%。事實上如果加上其他固定資產,家庭總財富的分佈差距只會更大,根據西南財經大學的中國家庭金融調查顯示,2013年全國最富有的10%家庭擁有社會總財富的60.6%,而最貧窮的10%家庭只擁有0.1%。
本圖中以收入最低的10%作為參照基準,其他各組收入與最低10%的倍數情況如圖所示
因為統計局所計算的個人收入按每戶家庭總收入平均後計算,而2013年後的報告沒有披露每戶調查背景,為了更準確換算,我們以2012年的城鎮家庭調查情況進行折算後得知,家庭收入最高的那10%,平均年收入總和超過16.1萬,處於最中間的那20%,年均總收入為6.3萬,而最低的那10%家庭年均收入2.7萬,其中處於最底層的5%則只有2.17萬。
換言之,如果你身在中國城鎮,2012年你的家庭年收入超過6.3萬,就已經超過了全國幾乎50%的城鎮家庭,而如果超過16.1萬,就已經屬於中國最頂層的那10%的家庭。當然,以上資料僅來自國家統計局調查口徑中的家庭收入,是否包括富豪家庭則無從知曉。
那麼中國最富的10%和最窮的10%家庭生活有何不同?最明顯的區別體現在吃穿這類基本需求上。根據統計局2012年的城鎮家庭按收入分組消費調查資料,最高收入家庭每年用在食品上的消費僅占27%,而最低收入家庭消費中光是購買食品就花去了45%。在衣食住行之後,富有家庭用在醫療保健上的開支比例更低,文教娛樂上更高。
而除去消費之外,高收入家庭每年還能剩餘41%的收入,低收入家庭只能剩餘11%,最貧窮的5%家庭更是只剩2.4%,完全可以說是,光是活著就拼盡全力。
http://data.163.com/17/0309/11/CF360JAG000181IU.html
其他固定資產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180620蘋果 大直SNG哥搞連線拉人脈 陳泰源還清200萬債務
蘋果原影→https://youtu.be/E1dWikEjyoQ
新聞網址1,有影片→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0619/1364583/
新聞網址2,有影片→https://tw.appledaily.com/finance/daily/20180620/38048235
有如房市縮影的房仲執業家數,近5年走勢呈現一個倒V型,最新資料顯示,今年4月全台房仲店數落在6331間,雖然相較去年同期的6323間回穩,但相較2015年同期高峰約6900間,仍未回水準。房仲業者指出,房仲店數其實是房市延後表現的數字,止跌回穩雖然沒有大幅上升,表示市場已回正常軌道。
黃阡阡/台北報導......↓
不動產經紀業資訊顯示,今年4月全台房仲店數落在6331間,略高於去年同期的6323間,而房仲業百花齊放時期的2016、2015年,有高達6634、6894間的水準,就連2014年同期,全台也有6579間房仲店數。
住商不動產企畫研究室經理徐佳馨指出,相較於成交價量,房仲由於靠成交的服務費用經營,能做為市場興衰的反應指標之一,房仲店數經過多年的下修,總算在近期止跌回穩,顯見房地產市場最壞狀況已經過去。
為了撐過最壞時期,第一線的房仲業者最有感,美商ERA不動產經理陳泰源,除了主要賣台北市大直區物件外,也是外界熟知在Youtube上,猶如電視台記者SNG現場連線介紹物件的房仲。
陳泰源說,台北市大直區總價高,也是台北市指標住宅區之一,因此房市下修的第一時間最有感;以平均成交狀況來說,房市巔峰期每2~3個月就能成交1件,但房市一走下坡,平均半年才能成交1件,「而且當時不是價格能談,是連看屋的人都沒有。」
至於如何撐過這個時期,陳泰源除了積極開發客戶,也透過拍影片的方式看屋賣房,吸引到不少消費者的注意,但要談起他當房仲的原因,就要回溯至過往參選市議員敗選,20多歲就背起200萬元債務。
陳泰源說,「當時想要償還債務,領固定薪水是不行的,所以就想說做業務,至於選擇房仲業,主要是想在做業務之餘,培養高資產族的人脈。」
為了行銷手上的物件,他選擇最沒行銷成本的網路影片。口才流利的他,從8年前入行至今,請不同的同事幫忙掌鏡,僅簡單的用手機拍攝,約5至8分鐘的短短影片,但最特別的是,他使用了電視台記者現場連線手法,詳細地介紹房屋內部格局,內容相當活潑,廣受顧客歡迎。也讓其他同業開始引用他的手法推銷物件。
陳泰源說,自己手上的客源,最高紀錄有高達7成,都來自觀看影片的屋主,隨著口碑的建立,老客戶介紹新客屋的比例漸高,來自影片觀看的客源比也逐漸下降。現在陳泰源早已把300萬元債務清償,往後則考慮投資店面。
高昂的債務還清,房市也雨過天晴,陳泰源說,以第一線的有感市況來看,整體買氣確實有變好,從2017年底到今年年初,看屋族群陸續出籠,降價換成交是目前的交易關鍵。
徐佳馨表示,相較於過去的百家爭鳴,經歷市場空頭洗禮留下的業者,也有其生存之道,除對專業提升之外,對消費者服務與自我能力提升更為要求,也相信當市場由燦爛歸於平淡之後,對產業將有正向發展。
除了買氣持續出籠,台灣房屋智庫資深分析師陳炳辰指出,2016年房地合一稅預告上路,多項不利房市稅制頒布,加上政經局勢動盪,房仲店家數出現逆勢走衰折點;但近年市場回溫,加上各加盟品牌打出轉招牌優惠,開店成本降低,也是房仲店數出現止跌現象的原因之一。
其他固定資產 在 睿富財經頻道WealtHub Chann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美國10年期債息逼近1.6厘,債市未來走勢會如何?投資者應該如何部署?今集《#致富解碼》邀請到債券猛人 #鍾富榮 (Will)進行季度檢討,分析Q1表現和Q2走向。
【第26集主題:#債券】
主持:天窗文化集團 CEO #李偉榮、資深 iBanker #蕭少滔
業界嘉賓:鍾富榮 Will(光大控股董事總經理兼固定收益投資主管)
鍾富榮擁有逾20年的專業經驗,尤其是在戰略性資產配置及債券投資等領域。他所管理的債券基金自成立以來取得出色穩定的絕對收益,並多次囊獲海內外知名基金評選機構的獎項和提名,享譽金融界。擁有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及特許金融分析師(CFA)和註冊會計師(CPA)資格。
➤ 【投資Hotspot】與你捕捉環球及香港市場投資先機 00:00
00:19 債市及財資市場表現如何?
02:20 今集邀請光大控股定息債券負責人鍾富榮(Will)
➤ 【致富解碼】 邀請業界人才暢談財經金融,深入淺出與你配置Smart Money 03:02
03:34 適逢美國長債息上升,持有債券及相關產品的投資者應如何處理?
05:19 聯儲局講明直到2023年都不加息,為何股市、債市近來出現拋售潮?
08:16 如何衡量哪些是跟隨趨勢或價值的股票?
10:29 債券、定息產品的波幅相對不大?
14:38 2020年第4季受地緣政治影響,2021年第2季走向如何?
17:50 正在結構性轉變嗎?
21:40 中國資產值得投資嗎?對中國債務有何看法?
26:35 對財資市場有甚麼看法?現時是否進入熊市?
28:40 虛擬貨幣會否影響股市和債市?
29:47 有何未來忠告?
➤ 【透視IPO】全新單元,深入分析IPO新股的知識 31:49
32:11 香港IPO會否看齊其他主要市場,縮短結算時間?
32:56 為何現時IPO由定價至掛牌上市需時T+5?
35:05 認購新股時間長短如何影響隔夜息?
? 鎖定睿富財經頻道,《致富解碼》新集數逢星期六 9a.m. 上線!
======================================================
書籍推介: 《證券分析》卷II 債券與優先股的投資原則(Benjamin Graham, David L. Dodd)
實體書、天窗會員9折、全球運送:https://bit.ly/2PlevPd
======================================================
【更多推薦影片】
➤ 鍾富榮:散戶如何部署投資債券?https://youtu.be/5FN98yHhcZ4
➤ 梁劍平:4大因素看賺錢公司 https://youtu.be/WPilYAJ_JXs
➤ 曾淵滄博士:2021年新、舊經濟股表現 https://youtu.be/Ej2M5Cmjwkg
======================================================
【追蹤 WealtHub睿富,即可獲得最新財經金融資訊】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wealthub.hk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ealthub18/
YouTube: http://bit.ly/3938XAx
Website: http://www.wealthub.hk/
LinkedIn: https://www.linkedin.com/company/wealthub-%E7%9D%BF%E5%AF%8C/
投資涉及風險。本節目純為嘉賓個人意見分享,不構成任何投資招攬或建議。本節目對閣下因援引有關資料所引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Wealthub #iBanker見聞錄 #睿富財經頻道 #光大控股 #定息 #投資 #固定收益
其他固定資產 在 電腦王阿達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這次為大家請到阿達的朋友,在日本從事房地產工作五年的JACK為大家探討日本房子是不是真的像網路上所說的那麼便宜?東京平均價位多少?購屋有哪些限制?每個月固定要支出的費用有哪些?大概又要花多少?有沒有增值空間....等所有你想要知道的問題全部解答!
本片就各種問題有切段落,如果想直接看某問題的解答可直接跳轉喔。
如果有其他日本購屋置產問題可以去JACK粉絲頁問他:https://www.facebook.com/itsatalkingpen/
日本公寓管理費:https://www.fudousan.or.jp/topics/1807/07_2.html
日本固定資產稅:https://sumai-step.com/column/article/5891/
00:00 開場
01:15 日本人購屋比例高不高
02:10 日本房子相對台灣便宜的原因?
03:23 日本不動產真的很便宜嗎?東京鬧區的房價?
05:20 如果通勤 30~60分的房價?
06:44 除了房價以外有哪些看不到的衍生費用?公寓與透天的差異?
07:56 公寓的每個月的修繕積立金多少?
08:23 透天(一戶建)有什麼注意事項?
08:45 公寓與一戶建的稅金差異?
11:01 外國人購屋與貸款限制?
12:17 能不能做Airbnb?或請人代管?投資報酬率?
13:34 如果搬到日本每個月要多少錢才能維持基本生活?
#日本購屋攻略 #日本購屋注意事項 #日本置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