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台灣一則全世界生育率最低的新聞,最近板上掀起一片討論。看完之後有些想法,就來跟風講一下我們自家的狀況好了。
自從生了QDD之後,催生的聲音雖然少了許多,但還是蠻常聽到旁人跟我說:「你們家經濟無虞,基因又好,不多生幾個太可惜了。」 雖然我知道這是稱讚(欣然接受),但身邊和我親近的朋友家人都完全明白我不想要繼續生的理由。
其實之前也在粉絲團講過蠻多次的,當媽媽這十年來,我最大的感觸是 #生孩子容易教養難。就算是經濟上有辦法負擔將孩子外包好了,保母也好、托嬰也罷,我還是傾向一切親力親為。 回顧從QQ出生那刻起,餵母奶、把屎把尿、做副食品、親子共讀、陪伴各種幼兒課程、帶著她四處旅行、到現在的學業課業,我幾乎不假手他人。 倒不是說自己有多愛犧牲奉獻,而是我喜歡依照自己的步調走,育兒主導權也希望盡量掌控於我和DDC(當然,有後援是很幸福的,可是只要將孩子託付給爺奶或是保母,勢必得在一些育兒方法或是觀念上做妥協)。 也因為堅持親力親為,所以每生一個孩子,我就要花費比自己預期還要更多的時間和心力去陪伴他們成長;更別說小孩長大過程中還會遇上各種生理健康、心理發展等突發狀況,做為父母永遠是煩惱不完。
再來說說教育資源的分配。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很幸運的,我跟DDC在教育上一直都算是被富養長大:才藝班、升學補習、出國讀書,父母都是盡力栽培,我們沒有學貸壓力,在提出自己想要繼續進修的想法時,父母更已經事先替我們儲備好能量;所以我們也希望自己有同等的能力可以提供給Q姐弟。 在英國,孩子受教育的成本可高可低,低則學費全免,高的話真的是看不到天花板頂。目前我跟DDC的共識就是希望Q姐弟在求學這條路上,我們能夠給予他們廣泛的選擇機會,學樂器、才藝、私校、家教....等等,只要他們有心有能力,費用上我們就會儘量配合。 我曾細算過這些花費,算完之後的結果就是 #不敢再細算(先說,Q姐一個星期光才藝、社團、家教加起來的基本教育費用就是8000多台幣,她還是念公立學校免學費喔;然後上中學後只會更多不會更少,屆時還得加上QDD的費用)。 這時候如果家中再多一個小孩,這些成本就是雙倍、三倍,太恐怖了啊。
不過,撇除經濟因素,最讓我不想繼續生的主因還是「時間自由」和「愛自己」。 DDC 的觀念是兒女成群在身邊跑好幸福,我的想法是兒女成群好吵好焦慮; DDC可以一打二三四五Q騎腳踏車去郊外,我卻期盼小孩長大我可以自在逛街或是自己出國旅遊的那天;DDC會把碗裡最貴最好吃的食物讓給孩子,我則是寧願多點一份大家都有得吃(我已經夠挑食了,還有讓給孩子我就沒東西吃了)
大家看得出我和DDC的差別了嗎?對DDC來說,他所有的個人時間都想要花費在家庭上,把自己的所有資源全給孩子更是一種幸福,更何況他不用歷經女人從懷孕孕吐、生產餵奶、到產後恢復的這段過程。也難怪他時不時就提起「多生3Q也不錯」,害我看到那種「多寶家庭」上新聞的資訊都不想傳給他看....
但,反正我不願再生,他能奈我何?(竊笑)
最後要強調的是,每個家庭的經濟狀況不同,對於生活品質的要求不一樣,對養育孩子的觀念也截然不同。不生育維持生活品質、生一個全力栽培、生多個家裡熱鬧,全都是個人選擇,夫妻雙方覺得舒服有共識就好,旁人說再多也不會幫你帶幫你養,是吧。
#其實催生大隊就在我身邊就是DDC
——
圖為可能不會再有弟弟妹妹的QDD,但他從小就有姐姐作伴和好多可愛的玩伴。 只是小了整整一年的蘿蔔絲,看起來怎麼快變成姊姊了呢 😂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