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矢!😂
32 句職場真心話,長大的人才懂
工作和人際
1. 很抱歉,這個社會就是不公平
年輕時的我們,看什麼都能看到不公的一面。憤世嫉俗的同時,也為自己的坎坷找一點心理的慰藉。可真的,社會本來就不公平,有人不僅比你美貌英俊,還比你有才華、有財富、有地位、有成就。認清這一點,之後的每一次收穫也就成了饋贈。
2. 真心不一定能換回真心
以前的我,覺得信任一定能換來不被辜負,真心可以換來感同身受。在一次次傷心後漸漸明白,在很多人看來,你永遠戴了另一張面具。所以,付出過的就付出了,不要太在意。對別人好就好了,不要期待別人的感恩和同等的回饋。
3. 做自己吧,不要在意別人的評價
無論你懷著多大的善意,仍會遭遇惡意;無論你抱有多深的真誠,仍會遭到懷疑;無論你呈現多少柔軟,仍要面對刻薄;無論你多麼安靜地只做你自己,仍會有人按照他們的期待要求你;無論你多麼勇敢地敞開自己,仍有人虛飾一個他看到的你。
4. 比智商和努力更重要的,是情商
25 歲以前,恃才而驕,覺得自己聰明又努力,做什麼都一定能成功。25 歲之後發現,如果你學不會聰明地做人,學不會控制自己的脾氣和衝動,學不會如何給人留下好印象,那麼你會進步得非常艱難。
5. 學會不解釋
無論是不是受了委屈,都不要著急解釋,沒有什麼比結果更能讓人信服的。
6. 努力不是什麼值得驕傲的事情
你再努力,沒有做出成績,也不要一臉驕傲地拿出去企圖獲得人們的認同。若別人輕鬆做到的是你大費周章仍未做到的,那只會更證明你的無能罷了。
7. 沒有什麼人理所當然要幫你
對所有給予你方便的人表示感謝,因為真的沒有人必須幫你。而即使你曾經幫過別人,也別要求別人下一次必須幫你。只有等價的交換,才能得到合理的幫助。
8. 心軟不是善良,是沒原則沒底線
不要做那個能原諒工作紕漏和體諒各種客觀原因的人,你的沒有原則會使得對方的底線不斷降低。一旦你發現情況愈來愈糟,意識到需要按照正常標準去要求對方時,他們反而會覺得是你不可理喻。
9. 工作上交朋友,是一件需要運氣和技巧的事
不要為了同事和自己之間始終隔了層紗而難過,不要鬱悶為什麼表面友好的同事背地裡居然踩了自己一腳,不要對工作上的任何友情抱有過高的期望,因為,只需一點利益就能讓你們兵戎相見。
10. 最好的資源永遠是勢均力敵
如果你不夠優秀,你的人脈大多是不值錢的。留個電話加個微信,到最後可能只是換來個友善的表情。好的人脈不是追求來的,而是吸引來的。所以不要再說你認識誰誰誰,認識不具有任何意義。
11. 不企圖改變任何人
不要企圖改變任何人的思想或行為,即使是親近的人亦如此。尤其對於那些固執地活在自己幻想的小世界裡的人,千萬不要試圖去說服他們或推翻他們,那就等同於往茅坑裡扔炸彈,會濺得你一身不舒適。
12. 不再隨意質疑他人的能力
如果有人能坐到比你高的位置,那他一定起碼有一個方面比你強。而你條件反射般的質疑和揣測,其實也暴露了自己的齷齪。
生活和身體
13. 照顧身體,它不那麼年輕了
25 歲開始,不洗臉就睡覺,第二天皮膚照樣緊繃光滑將成為天方夜譚。不吃早餐,失眠熬夜,三餐不定時,醉酒泡吧,冬天露腿,你的身體會頻頻發出報警,提醒你,它不太能受得起折騰了。
14. 捨得花錢
買令你愉悅的東西。買一件喜歡的東西,去一個嚮往的地方,吃一頓可口的飯菜,錢不一定花在別人看得見的地方,但它們帶來的是實實在在的開心,可以熨平生活的褶皺。
15. 好好賺錢,好好存錢
既然要好好花錢,那當然要好好賺錢,理想都要建立在麵包的基礎上,才可能實現。千萬別覺得才畢業沒多久,可以先慢慢體驗生活,別以為賺錢是以後的事。
16. 穿得體的衣服,尤其是貼身的衣服
不再去電商買各種各樣廉價的衣服,尤其是內衣一定要舒適。永遠要有一套貴的、可以在任何時候出席任何場合,都不會讓你感到怯場的衣服。質感好的得體衣服,會為自己帶來自信。
17. 跟懂得生活的人交朋友
25 歲之前,認為每次出門都要裝扮自己半小時以上,吃飯要用最美的桌巾的人做作,而嗤之以鼻。
事實上,他們能教會你如何過好任何一個平凡的日子。你可以不會寫詩,但可以把生活過得像一首詩。
18. 珍惜身邊的人
不斷地經歷生老病死,明白多看一眼都可能是最後一眼,多陪一天可能是最後一天。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與你的愛人和父母相遇。
19. 管理好自己的身材
沒人會繼續說你的肥胖是可愛,你可以選擇瘋狂地吃自己愛吃的食物,但你也得學會如何控制你的體重到不厭惡自己的地步。同時不要過度地追求瘦,你會因為內分泌失調而追悔莫及。
20. 家,比房子重要
25 歲之前,覺得買房是天方夜譚,告訴自己才不要做房奴;25 歲後被搬家折磨到心力交瘁,開始時不時想要擁有個穩定的住所。但一個被自己用心布置的溫馨的家,永遠比一個房子更重要。
21. 真正的感情,沒有距離
那些常說我們住得很近啊,下次來找你玩的人,往往後來還是見不到面的。用距離來衡量的情意,哪怕隔著一條街道,也是千山萬水。
22. 沒有誰離不開誰
無論是誰,不管你們曾經多麼親密,只要他(她)想消失在你的生活裡,往往輕而易舉。
人生和自我
23. 選擇三觀一致的朋友
朋友不在多,在於能否讓你感到舒適。而舒適的前提,就是價值觀相同。如果一個朋友在你成功時仍為你由衷地感到高興,務必珍惜。任何人都可以對朋友的不幸感到同情,而要接受一個春風得意的朋友,則需要非常優良的天性。
24. 沒有什麼是被逼的
唉,都是被逼的呀,都是沒辦法的呀,常常是我們面對不喜歡的生活和現狀時的無奈嘆息。後來明白,沒有什麼是被逼的,都是可以選擇的,只要你願意付出代價。
25. 追求自由和細水長流並不衝突
25 歲之前覺得,自由就是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25 歲之後明白,真正的自由是可以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追求自由和細水長流並不矛盾,你要相信緩慢、平和的力量,要踏實,要冷靜。
26. 不能成為自己鄙視的人
身邊有太多誘惑與太多黑暗,可是哪怕身在糞坑,你也不能大口大口地吃屎。蜜雪兒.歐巴馬的一句話我特別喜歡:When they go low, we go high。
27. 好好看書,好好閱讀
為什麼要堅持閱讀?它到底有什麼用?我不記得小時候吃過哪些東西了,但我確信正是它們成了我的骨我的血,讓我長成現在的樣子。也許很多事情努力與收穫不成正比,但閱讀應該是唯一一件只要你付出就會有收穫的事情。
28. 相信愛情
無論到什麼年紀,受過多少次欺騙,心被傷得有多深,要始終相信,會有一個人,他愛你。
29. 沒有什麼婚姻關係是一定長久的
相信愛情,但是不要覺得婚姻是必須長久的。責任這個東西是需要呵護的。你們之間畢竟沒有任何血緣關係,愛是會被瑣碎慢慢消耗的。
30. 理解出軌,但不原諒
不再會對出軌的事情義憤填膺,怒火中燒。再怎麼說一輩子只和一個人睡覺,本來就已經是很難能可貴的事了。因此身體出軌並不是不可理解,但是我仍然不選擇原諒。
31. 好的心態比什麼都重要
曾經以為愈是在糟糕的時候,愈要抓緊時間去想辦法解決問題。其實在這種時候,不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試想在最壞的情況下自己能不能接受。既然最壞的都能接受,那又有什麼好怕的呢?!有的時候,慢就是快。
32. 你永遠都會迷茫,會低潮
誰也無法預知人生的每個低潮期有多長,但確知的是,在每個低潮期該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不要有拋下一切去××的念頭。要多讀書、節制飲食、陪伴家人、早點睡覺、盡力做好手上還在做的事,你會好的。一定會好的。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熱門講座】達成共識,你可以這樣做!10/12(五)19:30 講座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00 【11/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4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
凡有給人的就必有給你的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年底,知名YouTuber #愛莉莎莎 發表了一支「喝橄欖油排膽結石」的民俗療法影片,被另一位YouTuber台大兒科醫師 #蒼藍鴿 批評是誤導民眾。2021春節期間,愛莉莎莎拍攝影片反擊對方言論,反而遭到醫療人員和眾多網友嚴厲批評,最後終於發布道歉影片,並且下架前面兩支高度爭議的影片。
底下我彙整了《#專業之死》這本書的重點資訊,交叉比對這起事件可能的起因和過程,整理出我們能從書中學到的五件事情。
部落格圖文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death-of-expertise/
【這是一本怎樣的書?】
《專業之死》的作者是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湯姆.尼可斯(Tom Nichols ),他主要研究蘇聯政局,也曾經在美國參議院擔任過會助理。他感嘆道:「以前的問題是在於資訊不流通、不發達,人民缺少學習知識的機會;現在則是資訊太爆炸,大家充滿了擁有知識的假象,反而開始對知識和專家體系抱持著敵意。」
這本書會說明這種現象的成因,以及這種現象帶來的後果和影響。作者除了談「專業」兩個字之外,書中也圍繞著「專家」與「公民」在民主社會中的關係來談。作者試圖回答兩個問題:(1) 專家與公民之間的關係可以崩解? (2)我們每一個人,不論是專家或者公民,又應該如何應對來將此危機化解?
作者從定義什麼是專家、什麼是公民開始,然後說明為什麼這兩個族群之間的溝通越來越難,現在甚至還演變成彼此抱有敵意。然後談到了教育有時候不一定會開啟我們的視野,如果做的不恰當,反而會讓我們變成自以為是的知識分子。
接著,作者談網路資訊爆炸的時代,為什麼單純依靠搜尋引擎,並沒有辦法讓我們擁有跟專家一樣的能力,有時候「以為自己弄懂了」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他也同時抨擊新聞媒體和政客官僚,他們為了博取眼球、總是操作意識形態的手法,反而會讓專家和公民漸行漸遠。
最後,作者提醒要如何成為一個恰如其分的公民,也提醒了身為專家應該保持謙虛和溝通的意願。這不是兩邊的拉扯,而是彼此的互相合作,因為專家和公民的良好合作,才能讓民主體制健康地發展,而不會淪為意識形態操弄下的極權統治。
無知在美國是一門邪教,而且源遠流長。反智像一條綿延不絕的線,蜿蜒貫穿著我們生活中的政治與文化面,至於滋養著這條線的謬誤觀念,則是:民主就等於「我再無知,也可以跟博學的你平起平坐」。
-科幻作家艾西莫夫(Issac Asimov)
【為什麼我想讀這本書?】
我之所以會拿起這本書來讀,是因為在去年的疫情肆虐之下,美國前總統川普總統特立獨行的防疫作為,還有他的支持者對於防疫不屑一顧的態度,都讓我十分納悶。為什麼在現在資訊這麼發達的時代,還是有這麼多的人,對於這種明明有科學證據的公衛政策,抱有這麼大的敵意呢?
加上有讀者推薦我這本書的內容非常精彩,我找來讀完之後的確大呼過癮。通常來說,這種書名加上教授身分的作者,會給人一種「艱澀」和「生硬」的先入為主印象。但是作者的敘事手法,搭配譯者非常「接地氣」的翻譯口吻,簡直讓這本書讀來輕鬆流暢,偶爾詼諧戲謔,偶爾嚴肅正經。
例如在這本書的開頭,作者就開宗明義就說:「萬一你覺得自己從來不需要任何人的意見,那就恭喜你,就是你這種人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寫不可。」以及平民是怎麼看待讀書人的:「只要你還讀過兩天書,然後又不願意棄明投暗去跟大眾抱團的,那你就是精英份子,你全家都是精英份子。」
當我讀完這本書,正在整理心得的時候,恰逢最近網路上吵得火熱的「愛莉莎莎和蒼藍鴿的肝膽排石法事件」,這段你來我往的過程,被媒體塑造成了「文組vs.理組」之爭或「網紅vs.醫生」之爭,以這本書來解讀的話,這恰好是一場「公民vs.專家」之爭。
【1.無知的人有時候不知道自己無知】
許多網路留言抨擊愛莉莎莎的這支影片充滿誤導民眾的惡意,甚至在後來還拍了支反擊的影片,更是罪不可赦。我認為,起初的影片應該不至於是惡意,她很可能只是落入了「鄧寧——克魯格效應」而不自覺。
作者提到,所謂的「鄧寧——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是由兩位心理學者鄧寧和克魯格發表的論述,這個現象是在說「愈是笨蛋,就愈有信心自己不是笨蛋」。說話愈是草包的傢伙,就愈不可能知道自己錯、別人對。愈是沒料的人,就愈是會去無中生有、穿鑿附會。
在沒有充足的醫學知識和化學知識之下,她並不知道這件事情有任何不妥,恐怕對這種療法會帶來的副作用也毫無所知。我可以想像,當她看到蒼藍鴿的糾正影片時有多麼氣憤,如同作者說的:「人很不願意承認自己在對話中有跟不上、聽不懂的情況,特別是在大量資訊唾手可得的今日。」因此,她找了相關書籍和網路資訊,磨刀霍霍準備回擊對方的指點。
【2.搜尋引擎已經不管用了嗎?】
書中提到現代人有一種通病:上網搜尋的過程會讓人自認學識變淵博了,包括跟他們所查知識無關的主題,網友都會覺得自己所知變多了。這也算是一種鄧寧克魯格效應,也就是程度「愈差」的人,「愈難」在上網的時候察覺自己其實什麼都沒有吸收進去。
一心想反擊的愛莉莎莎,做了一個在這種處境下,可能很多人都會犯的事情:「他們會先決定好自己要相信什麼,然後再去網路上找證據,也就是一個先射箭再畫靶的概念。」作者也提到,人很不願意承認自己在對話中有跟不上、聽不懂的情況,特別是在大量資訊唾手可得的今日。當她急著找資料佐證自己的立場的同時,似乎忘了對方是有醫師執照的執業醫師。
雖然我們不是當事人,但仍然能從作者對「搜尋引擎學習法」的批評學到寶貴一課:「我們希望別人可以幫我們把骨頭都先挑掉,整理成懶人包,呈現方式還得顧及視覺上的舒適。那些字體又小、本身就很容易破損的教科書,我們敬謝不敏。所以與其說很多人在做研究,不如說他們是在:搜尋漂亮的網頁來提供人們能在最短的時間裡,花最少力氣吸收的解答。」搜尋引擎只能幫我們找到線索,閱讀和解析的苦工才是我們該練就的真本領。
【3.高等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許多媒體報導愛莉莎莎雖然擁有高學歷背景(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士、英國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行銷碩士),卻在醫療這件事上面「不尊重專業」。為什麼會犯下這麼明顯的錯誤?這可以用心理學家鄧寧的說法來解釋:「我們傳統上認為無知就是缺少知識,所以教育就是無知的解藥。但教育即便是辦得好,也還是可能會製造出虛幻的自信。」
如今高等教育已經非常普遍,有時候反而帶給我們一種「我再多學一些就能跟專家平起平坐」的過度自信。我很喜歡《知識的假象》書中提過的一個觀念:「我們自以為擁有的知識,不過是延伸自全人類的知識共同體罷了;許多我們自己為懂的事情,其實我們並沒有那麼懂。」
所以愛莉莎莎在反擊影片中,引用《神奇的肝膽排石法》這本書,還把所有替這本書推薦和背書的「專家」也拉了進來,試著讓自己的立場增添一分可信度。只是她沒料想到的是,她引用的這位作者和推薦者們,本身就充滿了爭議,在科學上也站不住腳。受過高等教育的平民要挑戰另一個領域的專家,過度的自信反而成為了最大的絆腳石。
【4.專家難道就不會錯嗎?】
當我在閱讀相關報導網友們的評論時,看到許多留言寫道「很多專家也會誤人子弟」,以及「專家也不能全信」。之所以會有這種觀感,大多來自於某些專家曾經「撈過界」或「犯過錯」,如同作者批評某些自以為是的專家:「他們當自己的專業知識是萬用鑰匙,動輒對天下的事情大放厥辭,他們漂亮的博士帽就像佛光普照,一戴上去就覺得自己什麼都知道。」
這次的事件,很明顯的是蒼藍鴿以醫學專業獲得壓倒性勝利,導正了視聽,但身為普通公民的我們,仍然要保持清醒的意識,察覺以後遭遇的其他爭議事件。注意專家發表意見的場合,是針對他們自己真正的專業領域,抑或是他們不小心撈過界了。
雖然作者並不鼓勵我們對專家抱持百分百的盲信,但是在我們保持懷疑的同時,也不要急著對非自己專業領域的事情妄下判斷。他建議平民對專家抱持懷疑之心時,必須符合以下三點:
1. 當專家看法一致時,反面的意見就不能推定為真。
2. 當專家看法有分歧時,非專家的人不能認定任何一個看法為真。
3. 當專家都認為資料不足以做出結論時,一般人也理應不要妄下斷言。
專家不能保證所有的事情都是喜劇收場。他們無法承諾自己永遠不會犯錯,或在思考時不掉進凡人都很容易掉進的陷阱。他們能保證的,只有遵循科學原則和方法,進而把犯錯跟掉進陷阱的機率降到比大多數人低很多。想要享受某種專業帶來的好處,我們就得同時接受他們的不完美,就得接受他們還是有一定犯錯的風險。
【5.新聞媒體的標題亂象】
書中有一段話讓我很有感觸:「現代人會蜻蜓點水掃一下報紙頭條或文章,就分享到社群媒體上,但他們根本沒閱讀報導的內容。儘管如此,人們都希望在別人眼裡既聰明,消息又靈通,所以他們總是會一路裝蒜下去。」不可否認的是,以前的我也曾經這麼做過,看到標題就急著轉發。這個動作最後只為了表達自己立場和意識形態,還很容易造成假新聞的傳遞(用標題引誘轉發、塞假資訊在內容裡)。
你或許會問,那我們該如何對抗假新聞的傳播呢?雖然作者在這本書裡沒有給出明確的指引,但是我想起了另一位英國科學作家大衛.羅伯森(David Robson)在《為什麼聰明人會做蠢事?》書中給出的兩個建議:
1. 首先,不要推波助瀾。盡量避免轉發誘餌式標題,例如「肝膽排石法到底有沒有效?」這種標題,就無助於資訊的釐清,卻會讓不知詳情的民眾被誤導,只看標題還以為這是某種有效果的療法,很容易越描越黑。反而是「研究已經證明肝膽排石法是無效的民俗療法」這種平淡的論定式標題,才有助於導正視聽。
2. 其次,只轉發有憑有據的正確資訊。例如看到某則醫療資訊,就要很謹慎查證來源是否有公信力,像是衛服部、醫療院所和機構、有名有姓的具名醫師,這些查得到來源出處的資訊才經得起驗證,避免那些連作者和來源都查不到的坊間謠言。
【民主制度仰賴專家與公民的溝通】
除了上面的討論之外,作者認為一個良好的民主制度,得仰賴專家與公民保持良好的溝通,才不至於讓不尊重專業的民粹主義崛起,進一步惡化成極權主義。這個觀點讓我重視到這件事情的嚴重性。
作者在書中這麼說道:「專家與公民的關係,就跟絕大多數民主制度下的互動關係一樣,都建立在互信的基礎上。一旦這樣的基礎崩解,專家與公民就會變成交戰的兩方。一但事態朝此方向惡化,民主本身就可能陷入死亡漩渦,進而讓暴民政治或由技術官僚把持的精英統治,變成迫在眉睫的危險。這兩種終局都是威權統治的變形,也都是美國現狀所面臨的重大危險。這就是為什麼專家與公民關係的崩解,就等同於民主制度的失能。」
對應到台灣的社會狀況,這段評論值得我們作為警惕。歷史上平民的資訊量不足是一碼子事,專業知識又是另外一個問題。現在有問題的不是大家對於知識體系無視,而是大家對於知識體系抱持敵意。專家必須更加謙遜地傳達知識,公民必須提高自己對知識的自覺。
【後記:不敵對,造橋梁】
我認為《專業之死》這本書是寫給所有現代人看的必讀之書,無論你自認為是專業領域中的專家,或者你只是一個像我一樣普通的平民百姓,這本書都會帶給你不同於以往的觀點。更進一步,讓我們認識民主制度和數位浪潮的結合之下,身為個人該如何保持冷靜和理性,扮演好自己身為公民的角色。
我透過這本書學到的事情,就是除了跟著大眾搖旗吶喊「專業已死」這個選項之外,我還能有別的選擇。回顧到我自己能做出的貢獻,就是在專家和公民之間搭建起一個「橋樑」,透過部落格和Podcast傳遞我看到且認為正確的資訊,保持謙遜聽取來自各方的意見,讓知識的傳播足夠廣泛,並且時時保持優化。
一支民族若想自治,就必須要先武裝自己,而知識的力量就是他們最好的武器。
-美國第四任總統詹姆斯.麥迪遜(James Madison)
凡有給人的就必有給你的 在 葉明修&葉家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篇不錯的文章《離婚》
他和她結婚整整10年了,夫妻間已經沒有任何衝動與情趣,他越來越覺得自己對她幾乎就是一種程序與義務,他開始厭煩起了她。尤其是單位新調進了一個年輕活潑的女孩,對他發起了瘋狂的進攻,他突然覺得她是自己的第二春。經過再三考慮,他決定和她離婚。她似乎也麻木了,很平靜地答應了他,兩個人一起走進了戶政事務所。
手續辦得很順利,出門後,兩個人已經是各自獨立的自由人了。不知為什麼,他心裡突然有種空落落的感覺,他看了看她:「天已經晚了,一起去吃點飯吧。」
她看了看他:「好吧,聽說新開了一家『離婚酒店』,專門執行離婚夫婦的最後一頓晚餐,要不咱們到那兒去看看。」
他點了點頭,兩人一前一後默默地走進了離婚酒店。
「先生女士晚上好。」二人在包間剛坐下,服務生便走了進來,「請問兩位想吃點兒什麼?」
他看了看她:「你點吧。」
她搖了搖頭:「我不常出來,不太清楚這些,還是你點吧!」
「對不起先生女士,我們離婚酒店有個規矩,這頓飯必須要由女士點先生平時最愛吃的菜,由先生點女士平時最愛吃的菜,這叫『最後的記憶』。」
「那好吧,」她理了理頭髮,「清蒸魚、溜蘑菇、拌木耳,記住,都不要放蔥姜蒜,我愛人……這位先生他不吃這些。」
「先生呢?」服務生看了看他。
他愣住了。結婚10年,他真的不知道老婆喜歡吃什麼。他張著嘴,尷尬地愣在了那兒。「就這些吧,其實這是我們兩個人都愛吃的。」她連忙打起了圓場。
服務生笑了笑:「說實話,到我們離婚酒店來吃這最後一頓晚餐,所有的先生和女士其實都吃不下去什麼,所以這『最後的記憶』咱們還是不要吃了吧!就喝我們酒店特意為所有離婚人士準備的晚餐——冷飲吧,這也是所有來的人都不拒絕的選擇。」
他與她都點了點頭:「那就來冷飲吧!」
很快,服務生送來了兩份冷飲,兩份飲料中一份淡藍一片,全是冰渣;一份滿杯紅潤,冒著熱氣。
「這份晚餐名叫『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兩位慢用。」服務生介紹完退了下去。
包房裡靜悄悄的,兩個人相對而坐,一時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篤篤篤!」輕輕一陣敲門聲,服務生走了近來,托盤裡托著一枝鮮艷的紅玫瑰:「先生,還記得您第一次給這位女士送花的情景嗎?現在一切都結束了,夫妻不成就當朋友,朋友要好聚好散,最後為女士送朵玫瑰吧!」
她渾身一抖,眼前又浮現出了10年前他給她送花的情景。那時,他們剛剛來到這座舉目無親的省城,什麼都沒有,一切從零開始。白天,他們四處找工作,努力拚搏;晚上,為了增加收入,她去晚市出小攤,他去給人家刷盤子。很晚很晚,他們才一起回到租住在地下室裡那不足10平米的小屋。日子很苦,可他們卻很幸福。到省城的第一個情人節那天,他為自己買了第一朵紅玫瑰,她幸福得流下了眼淚。10年了,一切都好起來了,可兩個人卻走向了分離。她想著想著,淚水盈滿了雙眼,她擺了擺手說:「不用了。」
他也想起了過去的10年,他這才記起,自己已經有五六年沒有給她買過一枝玫瑰了。他擺了擺手:「不,要買。」
服務生卻拿起了玫瑰,「刷刷」兩下撕成了兩半,分別扔進了兩個人的飲料杯裡,玫瑰竟然溶解在了飲料裡。
「這是我們酒店特意用糯米製成的紅玫瑰,也是送給你們的第三道菜,名叫『映景的美麗』。先生女士慢用,有什麼需要直接叫我。」服務生說完,轉身走了出去。
「老婆,我……」他一把握住她的手,有些說不出話來。
她抽了抽手,沒有抽動,便不再動彈。兩個人靜靜地對視著,什麼也說不出來。
「啪!」突然,燈熄了,整個包房裡漆黑一片,外面警鈴大作,一股煙味兒飄了進來。
「怎麼了?」兩個人急忙站了起來。
「店起火了,大家馬上從安全通道走!快!」外面,有人聲嘶力竭地喊了起來。
「老公!」她一下撲進了他的懷裡,「我怕!」
「別怕!」他緊緊摟住她,「親愛的,有我呢。走,往外衝!」
包房外面燈光通明,秩序井然,什麼都沒有發生。
服務生走了過來:「對不起,先生女士,讓兩位受驚了。酒店並沒有失火,煙味兒也是特意往包房裡放的一點點,這是我們的第四道菜,名叫『內心的選擇』。請回包房。」
他和她回到了包房,燈光依舊。他一把拉她:「親愛的,服務生說得對,剛才那才是你我內心真正的選擇。其實,我們誰都離不開誰,明天咱們再婚吧?」
她咬了咬嘴唇:「你願意嗎?」
「我願意,我現在什麼都明白了,明天一早咱就去再婚。小姐,買單。」他說著喊了起來 。
服務生走了進來,遞給兩人一人一張精緻的紅色清單:「先生女士好,這是兩位的帳單,也是本酒店的最後一道贈品,名叫『永遠的帳單』,請兩位永遠保存吧。」
他看著帳單,眼淚淌了下來。
「你怎麼了?」她連忙問道。
他把帳單遞給了她:「親愛的,我錯了,我對不起你。」
她打開帳單一看,只見上面寫著:
一個溫暖的家;
兩隻操勞的手;
三更不熄等您歸家的燈;
四季注意身體的叮囑;
無微不至的關懷;
六旬婆母的微笑;
起早貪黑對孩子的照顧;
八方維護您的威信;
九下廚房為了您愛吃的一道菜;
十年為您逝去的青春
……這就是您的妻子。
「老公,您辛苦了,這些年也是我冷漠了你。」她也把自己的那份帳單遞給了他。他打開帳單,只見上面寫著:
一個男人的責任;
兩肩挑起的重擔;
三更半夜的勞累;
四處奔波的匆忙;
無法傾訴的委屈;
留在臉上的滄桑;
七姑八姨的義務;
八上八下的波折;
九優一疵的凡人;
時時對家對子的真情
……這就是您的丈夫。
兩個人抱在一起,放聲痛哭。
結完帳,他和她對經理千恩萬謝,手牽手走回了家。看著他們幸福的背影,經理微笑著點了點頭:「真幸福,咱離婚酒店又挽救了一個家!」
📣【葉老師專屬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foUz7hDujJvczuk0
_ex3Rw
📣【葉明修&葉家齊 分享園地】
http://line.me/ti/p/%40nss3624s
📣【幫您免費做睡眠檢測-iSleep】
http://www.isleeptaiwan.com.tw/
📣【每天準時收到葉老師優質文章】
https://line.me/R/ti/g/byzTHqDQAA
凡有給人的就必有給你的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熱門講座】達成共識,你可以這樣做!10/12(五)19:30
講座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00
【11/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4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09.29(六)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487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今天是教師節,我分享的這一段內容,比較像是我身為一個老師的自我沈澱跟反思。
因為呢,平常如果你是我長期的聽眾的話,你會發現,我對於分享課程,跟鼓勵你來上課這件事,都還蠻直言不諱的。
因為,我覺得如果對於成人、對於一個真的想要變成熟的人來說,首先我們一定要先學會「自己做選擇」,還有「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而不是呢,我去好像包裝一個,聽起來很美妙的想法,或者是讓你創造一些不切實際的東西,讓你覺得可能進我的教室,我就會救你。我想任何需要被拯救的人,當他有這個想法的那一刻,他其實已經放棄了自己的決定跟力量。
那麼這個時候,就算他在短期之內,真的覺得他被某人、或某個環境拯救,那請問這真的是拯救嗎?還是,他透過另外一個所謂的老師,還是另外一個環境,其實他又被另外一些團體,跟信念所控制住。
那麼他當初為什麼會痛苦?是不是也因為他被之前的環境,或信念困住;然而他從原本困住他的地方,換成是另外一個,可能再繼續困住他的地方,那這個意義又在哪裡?
所以呢,我覺得既然身為老師,我覺得不管你會不會踏進我的教室,或許你現在正在考慮這件事情;那麼如果我能夠透過這個機會,讓你認識我是一個怎樣老師?
因為,畢竟我教的內容,得你進我的教室才會知道;但是至少我是一個怎樣的老師,或者是一個怎樣的人,這一點你確定之後,那麼我們在未來的互動跟相處,你會比較安心一點。
甚至於,換另外一個角度來說,當我告訴你「我是一個怎樣的老師」,或者是「我是一個怎樣的人」的時候;你覺得這不是你要的、這不適合你,也沒有關係,甚至於,我覺得這樣很好。
因為任何學習,特別是成人的角度,任何的決定,都要是你自己做,而且為你自己負責的。所以,我越透明的讓你知道「我是誰」,那麼你有才越有機會,透過我們的一起學習跟前進,長出你自己的力量。
那麼接下來,我就好好的跟你分享,我怎麼「定位」自己是個老師這件事?在我的「自我定位」裡面,有三個方向。第一個方向是,我會提醒自己,凡事都有前提,凡事也都有邊界,什麼意思呢?
我會不斷的自我審視,當我今天教給學生的東西,或我分享出來的東西,我有沒有先把它的「前提」界定清楚,為什麼要把「前提」界定清楚?
因為,如果我告訴你的一個方法,是叫做「通則」。叫做「相信我就得永生」的話,那麼基本上我不是老師,我是神!假設一個凡胎肉身的人,要創造一些想像,讓別人覺得他很神,那基本上我可以確定的是,這個人一定是「神棍」。
所以呢,只要是屬於人的「知識」跟「智慧」,那麼它凡事都有「前提」,凡事都有「邊界」。今天我教「溝通」、今天我教「高難度對話」,我都會很清楚的告訴你,這樣的方法、這樣的思維,它的「前提」是什麼?也就是它的「適用條件」是什麼?
而這背後是什麼?凡事都是可以被證偽的,也就是,凡事都是可以被懷疑的。所以呢,在我的教學裡,我不會告訴你,我說的就是真理;我都會告訴你,我今天跟你分享的這一件事,我今天帶著你,看見的這一件事,它的「前提」是什麼?
當它不在這個邊界範圍內的時候,那麼我們就要去想,當前提改變、邊界改變,那我們的對應和我們的認知,就要做適當的調整。
所以呢第一個,我是會不斷的提醒我自己「凡事有前提,也有邊界」。我不會告訴你,那種「信我者得永生」,類似像這樣邏輯的話。
而第二個,我的自我認定叫做,我必須要讓自己是有「時間」跟有「空間」的。什麼叫做「有時間、有空間」?其實像我們這種面對成人教育老師,無非就兩個路徑,第一個路徑就是跟我一樣,可能比較以開公開課程為主,直接面對所有有需求的個人、個案和客戶。
那另外一個路線就是呢,他會去接很多的企業課程、企業內訓。那麼這樣的老師,他服務的對象,其實是以企業或企業主,作為服務的單位跟對象。
好!那不管是這兩個路線的哪一種,其實我都會提醒我自己,我絕對不能因為我開的課程,班班滿班,我就不斷的加開。如同如果我去接企業內訓,我都會告訴我自己,我絕對不能因為客戶對我的需求很大;所以,我就無限制的去承諾,我能夠幫助他們的部份。
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別忘了做教學跟身為一個老師,我們都是拿我們的經驗跟能量在跟台下的人,去做互動跟交換。如果身為一個老師,他沒有給自己足夠的時間,跟足夠的空間,那他有辦法經常的去做沉澱跟反思嗎?
如果他沒有沉澱、反思跟再學習,那麼他今天給學生的,是不是就同樣一招,一路打到底?而不是透過每個個案、每個個人、每個個別的狀況的不同的發現,能夠給予學生,一些不同的體會、反思跟前進。
所以,為什麼我身為這個角色,我的自我認定,會有第二個叫做「有時間跟有空間」。關鍵就在於,我一定要能夠讓自己有思考,跟沉澱的時間跟空間;我千萬不能因為賺錢,或者是客戶的需求,來壓榨我可以給自己的時間跟空間。
當我活的不平衡,請問我在有意無意、我的表意識跟潛意識,所傳遞出來的訊息跟能量,是不是就是一種不平衡,跟扭曲的能量?在這樣的狀況底下,儘管我嘴巴上講的再圓滿、再冠冕堂皇;事實上,我給人的影響,包含我給自己的影響,都會是很負面的。
好!那第三個自我認定是什麼呢?我會不斷的提醒我自己,「要有人性,跟要有脆弱」。什麼叫做有人性、有脆弱?其實這背後,就是我不斷的提醒自己,要活得「真實」。
很多人以為,教溝通,好像是必需跟人講話都輕聲細語;也就說,我們不會吵架的、我們不會跟人起衝突的。其實不是的,我常說吵架、起衝突不是問題,問題在於,多數人其實是不會吵架、不會起衝突的。
有時候,我們透過吵架跟衝突,才有機會真正的認識一個人、一個情境,和一個局勢,不是嗎?但當我們在面對吵架跟衝突的時候,要麼就是你腦充血的,一路跟別人對幹到底,要麼你就是心中小劇場一大堆,然後一路逃避到底。
在這樣的狀況底下,是不是你都已經脫離了真實?我要帶大家去認識真實的人生跟人際,到底是怎麼活、怎麼演進的時候,那麼我自己一定要先活的很有人性,而且是要有脆弱的。
如果把我的注意力,都放在我要活出「完美」的形象,那這個時候,我是不是有意無意的,也在傳遞一個你必須「完美」的訊號?可是你想想,很多時候,你我生命裡的痛苦,是不是這種「必須完美」的信念?
「不完美」又怎樣?不完美,就等於「不好」嗎?其實有時候,正是因為我們的不足跟不完美,我們才能夠去圓滿那些,真的屬於我們生命當中,被應許的部份,不是嗎?
其實,很多進過我教室的同學們都知道,我一直很強調的,就是「活出真實」。是好事,就是好事;是壞事,就是壞事。我們都不用逃避它,我們都不用扭曲它。
我們也不用一昧的正向思考,把那個壞事,說的一副好像很完美的樣子;我們更不要活在負面思考,把很多事情,都去找那個極端、例外的狀況,然後來自己嚇自己。我們活得很「務實」,是怎樣,先還原它的本貌;我們再看、我們再思考、我們再決定,下一步怎麼做是對自己比較好的。
所以,當我容許自己,活出「人性」、活出我真實的「脆弱」的時候。這時候,我待很多進我教室的朋友,自然我才能夠去長出寬容;因為,這才是真實的生命。
如果因為學習,我們每個人,都要要求自己活的完美,那麼我們為了這份完美,要付出的代價,究竟對你我的生命來說,是加分還是扣分呢?
所以呢,這三個自我定位:有前提,有邊界;有時間,有空間;有人性,有脆弱。
這是我在教師節的今天,跟你做的分享,也算是一個自我揭露。如果你覺得這樣的想法、這樣的感受,或這樣的老師,是能夠幫助你的話,那麼我們歡迎你進我的教室,我們一起前進,我們一起活出,我們生命當中的圓滿跟美好。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11月6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課程。
這一門課,會用很務實、很具體的方式,讓你學會怎麼樣化解差異與衝突,達成必要的共識。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這一門課的名額,已經在倒數了。
而且,這是我們今年的最後一期「高難度對話」課程,錯過的話,就要等到明年三、四月之後了。所以,我很希望能夠在11月6號的教室裡,跟你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凡有給人的就必有給你的 在 台南旌旗教會- 【路加福音Luk.6:37-38】你們不要論斷人,就不 ... 的推薦與評價
路加福音Luk.6:37-38】你們不要論斷人,就不被論斷;你們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你們要饒恕人,就必蒙饒恕(饒恕:原文作釋放);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