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曙光─德式中央軍(第一部:建軍)】蔣、魏衝突
在歷任德國顧問團團長中,魏澤爾是唯一在抗日、剿共、軍閥內戰都有所經歷的將領,這也讓他有許多透過實戰證明自身能力的機會,而從戰果來看,除了實力太強的日軍,魏澤爾都能協助蔣介石贏得勝利,而這一切根基於平時的練兵有方,因此魏澤爾的能力之強無庸置疑。事實上,蔣介石在贏得中原大戰勝利後,就將原為中將軍銜的魏澤爾晉升為上將,可見兩人是有一段合作愉快的蜜月期。
但3年時間過去,蔣、魏兩人的關係卻變得惡劣無比,甚至已經嚴重到蔣介石每次發表軍事行動,魏澤爾都會表達抗議,搞的兩人都頭暴青筋、火冒三丈。這兩人之所以從相愛變成相殺,除了都是一副暴脾氣,最直接的引爆點就是對於德式師的使用理念差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照魏澤爾的想法:「德式訓練的新部隊,應該當作其他部隊的榜樣,不可輕易投入作戰以免耗損。」
蔣介石最初表示:「了解。」
結果當一二八事變爆發,蔣介石立刻把德式訓練最扎實的87、88師推到前線作戰,氣的魏澤爾大罵:「Was zum Teufe(德文的:搞、什、麼、鬼) !不是說好德式師不用於作戰嗎?你把我的話當塑膠嗎!」
如果說一二八事變是因為強敵壓境,不得不讓精銳部隊參戰,等到第五次圍剿,蔣介石又讓德式師投入戰鬥,這更讓魏澤爾暴跳如雷:「就跟你說不要亂消耗新軍!結果連打人絕對弱勢的共產黨都要動用新軍!你腦子有病吧!」
這時我們需要先停下來討論:有關德式師的使用,究竟蔣、魏二人孰對孰錯?
站在魏澤爾的角度,國民政府當時財政窘迫,新軍的成立大不易,要是在戰場上折損,依照國府的財力,不但重建困難,還可能影響其他方面的軍事改革。事實上,一二八事變中,兩支德式師損失4000多人,圍剿戰役裡,不但折損人數更多,甚至有1個旅及1個團的編制被徹底打殘,這表示不少負責帶兵的中下階軍官就此犧牲。從上述經歷來看,魏澤爾的擔憂並非一廂情願。
可站在蔣介石的角度,他卻有魏澤爾不能理解的苦衷,那就是國民黨內部的派系問題。
即便可能說到大家都煩了,我還是要說:國民黨並非靠自身實力獲得政權。正因為本身根基不夠強大,就算擊敗對手,除了共產黨,蔣介石通常不會趕盡殺絕,而是藉機收攏敵對的殘餘或叛逃勢力,成為「名義上」的下屬。
像是中原大戰時期,原屬於西北軍馮玉祥的韓復榘就叛逃到蔣介石麾下,但蔣介石卻根本指揮不動他底下的部隊。所以表面上,蔣介石是掌握軍政大權的委員長,實際上,老蔣真正能調動或值得信賴的兵力並不多。
以第五次圍剿舉例,表面上蔣介石可以動用70萬兵力,但其中屬於南路軍的10多萬人,其實是桂系的部隊,而他們壓根不想為了蔣介石和難纏的共產黨開戰。所以蔣介石只能交待桂系部隊:「無須進攻,只要圍堵。」這才讓想穩守自身地盤的桂系在南路負責給老蔣壯聲勢。
所以老蔣並不是不愛惜德式師,而是他也實在沒有餘裕讓部隊保養生息。
因此單方面來看蔣、魏二人的主張都各有其道理,但兩人身處不同位置下的思考差異,卻成為不可調解的矛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外魏澤爾與蔣介石在戰略及戰術上也有著巨大分歧。
中原大戰中,魏澤爾面對敵手會認為用武力直接懟,剛死敵人就完了!但蔣介石卻想盡可能保留自身實力,所以很多時候更喜歡花錢收買對手,這讓純粹的軍人,也就是主張「能動手就少瞎BB」的魏澤爾感到非常不恥。
而在圍剿戰役中,魏澤爾認為共產黨裝備落後、火力貧弱,所以應該展開更積極的進攻;可是曾有過同樣主張的蔣介石卻在先前的圍剿中吃過不少大虧,所以他更主張步步為營的緩進。雖然最後德國顧問團最中按照蔣介石的理念,制定出深具效果的堡壘戰術,但商議的過程中魏澤爾對蔣介石是罵罵咧咧,這自然讓蔣介石大動肝火。
更令老蔣仇恨值爆表的,是後來有國軍因為執行魏澤爾的積極進攻而遭殲滅時,當時他就把戰況轉給魏澤爾,希望殺一下這魏德國顧問的銳氣。結果魏澤爾卻回答:「不是我的構想有問題,是中國軍隊聯繫太差、支援速度太慢,沒辦法執行我的理念,這才錯失戰機呀。」此話一出,老蔣的小宇宙整個大爆炸:「敢情所有人都有毛病,就你魏澤爾沒毛病!」
同時,不只老蔣,許多國軍將領對於魏澤爾引進的新式德國訓練也反感頗多。
看到這可能有讀者想說:「德國軍事科技以及現代化戰爭經驗,完全凌駕在同時期的中國之上,中國將領哪來的底氣反對德國訓練?」
原因有二,第一,魏澤爾認為德國顧問應該更深介入中國軍隊的訓練,甚至提出應該讓德國軍官統帥部分層級的中國軍隊。這就碰觸到一些視軍隊為私人財產的中國將領底線……你ㄚ的是想架空老子的兵權嗎?
第二,不少國軍將領自認作戰經驗豐富,對德國顧問的新戰術也就不待見;扣除思想較為古板的守舊派,有些比較通情達理的中國將領也不贊同德國訓練的新戰術,而原因卻頗為悲哀……德國戰術太先進,通常要消耗大量但要先進行火力壓制,咱窮,實在玩不起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上述原因外,最讓蔣介石及國軍將領對魏澤爾忌憚的一點:是魏澤爾涉入到中國政治的派系之爭。
前面提到,主持財政的老蔣小舅─宋子文,為了加強麾下稅警部隊的實力,找上魏澤爾進行合作。說起宋子文,他雖然跟蔣介石沾親帶故,但在許多政策理念上卻與他的妹夫唱反調,這其中就包含對日抗戰的態度。
話說日本在九一八事變佔領東北地區後,隨即成立滿州國,並找來清朝的末代皇帝─溥儀擔任國家元首。但這不是日本陸軍行動的終結,此後,日本陸軍開始向華北地區擴張,持續與國民政府發生衝突,其中在1933年1月,國軍與日軍沿著長城爆發多場戰役,史稱「長城抗戰」。
如果大家能夠記得前文提到的諸多歷史事件,應該會知道1933年1月的局勢相當紛亂,因為除了日軍在北方的衝突,當時國軍(確切來說是蔣介石的中央軍)精銳正集中在江西繳共,而閩變也是在此時爆發。
此時的蔣介石選擇堅持「先安內後攘外」,對於日軍的侵襲,他選擇有限度的作戰,好保留國軍在北方的主力,這樣他才能集中心神消滅共產黨。可宋子文卻在此時大力鼓吹積極抗日,他甚至在一次會議上喊出:「本人代表中央政府,敢向諸位擔保,吾人絕不放棄東北,吾人絕不放棄熱河(註:熱河省是長城抗戰主要的交戰地點),縱令敵方佔領我首都,亦無人肯做城下之盟!」如此熱血的發言,搭配當時因為領土被入侵而激發起的民族意識,宋子文獲得滿堂喝采,同時無疑在打臉因為避戰策略而導致領土丟失的蔣介石。同一時間,魏澤爾也來到長城抗戰前線策畫作戰,對於諸多限制的蔣介石,認真於軍事的魏澤爾不意外地又開始罵罵咧咧,而他對於高調提倡抗日而且早有合作情誼的宋子文自然更有好感,兩人因此時常出雙入對去巡視軍隊。
「宋子文跟魏澤爾走得很近,魏澤爾有挾宋子文以自重的情況。」
當部下回報宋、魏二人惺惺相惜情不自禁的狀況,這立刻引起老蔣的注意。想到管經濟的跟管軍事的走到一處,然後管經濟的一再公開反對老蔣對日忍讓的政略,管軍事的則多次反對自己的軍事行動,而且還希望能擴大對軍隊的掌握……娘希匹!你兩人是想搞掉我這委員長不成!
於是身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蔣介石,授意軍政部抵制魏澤爾在前線提出的要求,結果魏澤爾破口大罵:「軍政部官員有意抵制我建議,使我為數甚多的工作計畫為之流產。中國官員腐敗無能,工作效率低下,我不屑與之合作!」
魏澤爾這一頓怒噴有沒有讓他消氣我不知道,但軍政部官員倒是徹底被激怒,於是狀告委員長:「魏澤爾干涉中國內部事務,他的發言更是傷害中方官員自尊,他的行為已經使兩國共同合作根基為之動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覺得魏澤爾太得罪人?事實上,他連德國以及日本人都一起得罪。
德國顧問團其實最初是以工業建設的名義來華,加上首任團長─馬克思‧鮑爾,本身同時具有經濟與軍事的長才,所以除了軍事改革,顧問團另一大任務是促進中德的貿易合作,並且推銷德國商品,好賺取外匯收入。可是魏澤爾是個純粹的軍人,他致力於軍事的同時,就把經濟合作給忽略了(其實我認為,就算他不忽略也沒用,因為魏澤爾不具備經濟方面的學識),所以德國企業抗議魏澤爾並沒有為德國工業爭取到更大的軍火銷售量以及增加貿易出口額。
而魏澤爾在長城抗戰前線的積極動作,也讓日本人抗議:「德國顧問團怎麼介入中國軍事?這不是違反凡爾賽條約的禁令?德方此一行徑更是破壞德、日兩國的邦交情誼!」這使備受指責的德國政府反感道:「魏澤爾幹的太招搖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以上魏澤爾被嫌棄的原因,如果要用一句話歸納,我會說:「魏澤爾是純粹的軍人。」他只懂軍事,所以也只對軍事負責。什麼蔣委員長的政治權力、德國的外貿銷售、中國政治的派系……那都不是他關注的重點,他只有一個目標:「善盡自己德國顧問團團長職責,打造現代化且有戰力的中國部隊。」
你可以說他純粹,但也可以說他不夠有智慧,或是直白地說:你不懂中國社會。畢竟許多事情不是單靠拚勁或專業就能成就,而往往需要就不同的人事時地物去做彈性調整,但不能否認:魏澤爾克盡職責且做出成績。連蔣介石都承認:「魏澤爾將軍之忠誠與作戰經驗能力皆極可佩(服)。」
可如今,魏澤爾滿世界得罪人,讓德國駐華公使陶德曼都向母國報告:「魏澤爾在華與在顧問團內之聲望均已開始下降,彼已無法在領導此一受人尊敬之組織。」而老蔣面對性情暴躁、行動偏激的魏澤爾,則認為:「唯一有效制服而又可使其平心靜氣工作之辦法,似在此人頭尖上加上一頂重帽。」換言之,各界都認為需要更換新任團長,而且這人的能力威望必須在魏澤爾之上。
1933年5月,一名白髮蒼蒼的老者抵達中國,隨即前往位在廬山的蔣介石別墅。老者雖然因為長途跋涉的旅程而顯得精神有些困乏,但依舊展現不怒自威的氣質,而他習慣配戴的單邊眼鏡,更是給外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廬山別墅中,蔣介石熱情的歡迎老者,而中國的媒體記者也大肆報導老者來華訪問的消息,畢竟他的名聲是那麼的如雷貫耳。
同時,因為日軍進犯華北,而身處前線處理長城抗戰事宜的德國問問團團長─魏澤爾,也趕緊置信給老者,表達對其來華的敬意以及不克前來迎接的歉意,畢竟老者不但在一戰中建立赫赫威名,還是他的昔日上司,更是德國在戰後軍隊重建的靈魂人物。只是魏澤爾沒料到,這名老者未來將會在毫無異議的情況下取代他的團長職務。
老者名為:漢斯‧馮‧賽克特(Hans von Seeckt),他的到來,同時也將改變中德合作的格局。
圖片為:德國顧問團團長─魏澤爾上將
凡爾賽條約重點 在 白袍試酒師-White Coat Wine Tast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美國加州汽泡酒可以叫香檳嗎?
話說一切起源於1919年的凡爾賽條約(The Treaty of Versailles)
中間紛紛擾擾按下不提
重點是一如以往美國國會啥都沒批准
到了2005年
美國與歐盟達成協議,2006年3月10日前美國酒莊已經在酒標上使用的名詞可以繼續使用。
所以加州香檳(California Champagne)是合法的
Korbel California Champagne Brut NV
以網頁資料豐富度及實用性來評分
2顆星
酒商:Korbel。成立於1815年。
產區:加州,美國。
年分:NV。
發酵:不鏽鋼桶
葡萄:Chardonnay, Chenin Blanc, French Colombard, Pinot Noir
brut
加糖:10克/公升。
PH:3.2
12%
資料來源:酒標;https://www.korbel.com/california-champagnes/;https://store.korbel.com/korbel-brut-750ml-p31.aspx;https://vinepair.com/wine-blog/loophole-california-champagne-legal/
#KorbelCaliforniaChampagneBrutNV
凡爾賽條約重點 在 皮筋兒 Journe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歷史借鏡」
柯p剛出來的時候沒有資源,白色力量成為政壇的清流,我當時非常支持柯文哲,會去競選活動,也有買「台北調」,當時我是柯粉。
看選舉開票看到凌晨三點。甚至在網路上跟網友辯論,澄清抹黑。非常欣賞柯文哲的態度,認真踏實、實事求是。「一日市長」的節目看了真的由衷佩服,看到藍綠兩黨都要攻擊柯政營,更加深我支持新的白色勢力,恰吉跳針的質詢,柯p的神回覆每次都讓我看得開懷大笑。
最近幾年發現紅色滲入嚴重,在101飄揚五星旗,還有統促黨出現在我的粉絲頁謾罵,讓我想到學運時期白狼帶領了一群囂張屁孩的模樣。
中共越來越誇張,買通媒體作威作福。
我完全不能理解,柯p為何對台灣主權跟女權會頻頻失言呢?
但我不是說不能與中國有經濟往來。
我們是排共並非反中,也不是討厭全部中國人,我也有中國網友粉絲,也有家人在中國經商,但我分得出來經濟跟主權的界線。國與國的貿易往來很正常,必須要有嚴謹合約維護彼此國家經濟體系,但絕對不是建立在打壓人民的民主制度上。
重點是中共無時無刻壓制台灣的國際定位以及內政問題。
台灣已經不是藍綠問題這麼簡單,台灣需要多個政黨互相制衡,例如時代力量崛起。唯一不變的是所有政黨都應該以臺灣主權為優先,一致認同守護台灣才對。我一直以身為臺灣人為榮,臺灣的科技、醫療、農業發展都很優良。不應該把臺灣排除在世界衛生組織之外。
台灣的自由是先人革命流血換來的。
你們不知道的鄭南榕,還有多少被歷史抹去的人們啊!?
面對台灣主權被打壓,為何柯文哲會說出斯德哥爾摩症的言語?還檢討受害者台灣了?這什麼邏輯?統獨不是假議題,如果沒有人正視假消息,不就跟中共洗腦人民一樣的盲目嗎?全民集體呆滯?
反觀蔡英文總統,雖然我不是民進黨,但真心覺得她是唯一一個面對中共威脅卻不卑不亢,以溫柔而堅定的力量,守護台灣,壯大台灣,擴展外交。雖然無法把民進黨內不滿的聲音安撫,但這不就是因為台灣有民主言論自由的關係,才讓台灣有多元的意見交流嗎!
蔡英文在外交上的能力,取得國外的信任,世界各國紛紛支持台灣。她做了很多改變,善用社群網路,以及Line拉近民眾與政府的距離,有問題就改善,謙卑面對任何難關。
綜上所呈,台北市市政我支持柯文哲,他是模範市長,優質政治人物。但總統的職位,柯文哲的思維並不適合走入世界的台灣。
我不是盲目支持的人,當去年小英支持姚文智的時候,我依然支持柯文哲。我的理智告訴我,柯文哲是能改革台灣政壇民風的力量,是最好的市長人選,唯才適用,善用年輕人的能力,不被賄賂利用,我身邊朋友都曾當過柯文哲幕僚或志工。
但柯文哲真的只適合當市長這個職位。
我不會因為欣賞柯市長對台北市的努力和貢獻,就認同柯市長可以勝任總統職位。
#2020我只會支持蔡英文
#助英台
🌶️民調時間6/10-14日,晚上6點到10點,唯一支持蔡英文
如果要上街遊行,希望大家可以一起跟進!
#曖昧投機是否真能帶來發財與和平?
#奧地利歷史給台灣人的警訊
做出市場區隔,提供產品選項是政治人物的事,而選民負責做選擇。遺憾的是,人類很容易因為「外部刺激」而作出錯誤選擇。有時是往極端主義靠攏,但或許更多時候,是像看到蛇的青蛙一樣嚇呆,什麼都不做,坐以待斃。
🔹 曖昧投機的奧地利人
二戰的歐洲,就有太多坐以待斃的人。當納粹終於露出獠牙,歐洲出現了兩股聲音:是戰?是降?
都不是。當時絕大多數的歐洲人,選擇了「姑息」。他們認為納粹太強,不該正面碰撞,但是直接投降又太丟臉—所以能拖就拖,維持現狀吧!我們只要簽一些增加兩邊和平交流的協議,就可以了吧?凡爾賽條約都簽那麼久了,德國不可能突然發動大戰破壞全面和平的!
歐洲人大錯特錯,而二戰前夕最早淪喪主權的奧地利人,更可說是錯上加錯。
奧地利因為日耳曼血緣之故,向來與德意志帝國親近。一戰後改組的奧地利更是將國名取作「德意志奧地利」(Deutsch-Österreich)。英法之所以冷眼看待德奧合併,與奧地利民意不無關係;更何況在奧地利人心中,德奧確實是同文同種、血濃於水,「日耳曼人不打日耳曼人」。
在希特勒上台之後,天真可愛的奧地利人覺得「德國現在比奧國進步好多!經濟好強!」心中嚮往跟著德國大哥征服宇宙的心情越發熾熱。
興奮歸興奮,在國家政治認同上,奧地利人一直是曖昧投機的,他們自認擁有哈布斯堡文化精粹,也認同奧地利這個國家本身;但奧地利人也不願意正面應對當時的國際局勢,而是逃避納粹的暴虐面,催眠自己:德國老大哥不會虧待我們,畢竟我們可是阿道夫的老鄉呢!
🔹 奧地利人自己引狼入室
奧地利姑息主義與投機態度的最高峰,體現在德奧合併前夕的「防衛性公投」。這場由奧地利總理舒施尼希(Kurt Schuschnigg)發動的公投,最後在希特勒的軍事恫嚇下取消,但是奧地利官方做的評估認為:奧地利人25%支持獨立,25%支持併入納粹德國,其餘的50%則要先觀望看看「兔子會怎麼跑」(wie der Hase läuft)。
希特勒接獲的評估報告,亦與舒施尼希一致。
「不談統獨,只想跟著大德意志市場發財」,奧地利人的曖昧投機就是這麼嚴重。
正因如此,希特勒才能比預想中更順利的操縱奧地利輿論。
納粹一手用經濟利益誘惑奧地利人,另一手用戰爭恐怖威脅奧地利人;而不想談統獨只想拚經濟的奧地利人,也真的傻傻在納粹威脅利誘下任其操縱。
舒施尼希發動防衛公投失敗後,旋即在1938年3月11日下台,取而代之的是奧地利末代總理:阿圖爾.賽斯–英夸特(Arthur Seyß-Inquart)。英夸特是更加嚴重的姑息主義與投降主義者,他在被任命後第一天(1938年3月12日),就以總理的身份發出電報「請德軍穿越德奧邊界以維護奧地利社會秩序的穩定」,讓德軍入侵奧地利的軍事行動合法化。
英夸特的總理生涯極短,同樣是3月12日,他在林茨(Linz)與希特勒會面,表示歡迎德軍並擁護德國與奧地利重新合併。3月13日英夸特正式加入納粹黨,同天立即簽署法律,規定奧地利將成為德國的一部分。
英夸特肯定認為,兩德一家親,奧地利實力不夠,不要跟人家大小聲。
換作今日台灣的情境,英夸特大概還會說出這種話:「我的表現是55分,是德國可以接受的人,可以補考但還沒有及格。」英夸特心懷大德意志,也想維持奧地利和平,所以他選擇姑息、選擇投降,他覺得自己是在為奧地利著想。
🔹 曇花一現的戰爭紅利
在接下來的短暫日子,英夸特會繼續認為自己是正確的。
因為德奧合併之後,希特勒馬上推出許多經濟讓利政策;共同市場帶來大量生意,德國觀光客暴增數倍,大量採購奧地利酪農業等民生用品,投資大筆的軍事工業。而且希特勒還允許奧地利日耳曼人掠奪猶太人財產。大約在合併一年後,奧地利人的收入增加50%,消費量提高3成,失業率也從22%降到3%。
快樂嗎?發財嗎?可惜只是一場美夢。
納粹德國在奧地利創造的就業機會,超過3成直接屬於軍備工業(還不計入周邊產業),這種「經濟動能」是建立在戰爭征服之上,但戰爭後期的納粹德國,已經無力維持這般表面榮景。雪上加霜的是,奧地利的勞動力開始依賴戰俘與集中營,從二戰初的10%一路飆升到後期的36%。
這種勞動力並非「把敵國人抓來當我們的奴隸」這麼爽,即使是根正苗紅的奧地利日耳曼人,違反納粹的生產政策,也會被抓進集中營。也不過數年,戰爭進入中盤,奧地利人的發財美夢已經破滅。
🔹 「奧奸」是第一批被清算的
稍微回過頭談英夸特,這位奧地利末代總理、奧地利納粹頭號人物,雖然短暫證明(儘管只是泡沫)德奧合併會帶來經濟紅利,但是這些奧地利政客美夢比人民更早破滅。1938年3月確定推動德奧合併之後,英夸特為首的這些奧地利政客,原本盼著當「特首」「區長」,但是希特勒並沒有讓他們如願。
很快地,大批奧地利政治菁英被抓進集中營,政壇各級首長安插滿「帝國德意志人」(Reichsdeutsche,亦即德國人)。雖然英夸特本人繼續擔任要職,卻不是所有奧地利賣國賊都有這種待遇,奧奸的下場就是第一批被清算。
奧地利滅國的故事說完了,我們看看今天的台灣,統獨是假議題、誰給我錢就是我爸媽的人數,或許沒有奧地利那麼誇張,但是也相去不遠。台灣比奧地利狀況好一些,有台海天險、經濟與國防實力也沒有那麼懸殊,但最恐怖之處在於,有姑息主義柯文哲、投降主義韓國瑜這種投機政客存在,不斷散播失敗言論助長共匪氣焰,若放任他們造謠,八十年前的奧地利亡國大戲,就會在明年的台灣上演。
🔹 奧地利的故事給台灣人什麼警惕?
今天是六四,是全世界悼念共產黨暴行、鞏固民主自由意志的重要日子。
蔡英文選擇了抵抗暴虐的中共、支持人權民主自由,但很遺憾的,台灣有些政客卻選擇噤聲,讓暴虐獨裁奪走自由的聲音。
蠻想知道「2014的柯文哲醫師」,會怎麼看「2019的柯文哲市長」。
https://www.facebook.com/…/a.1368565864163…/479995562102429/
仿若當年兩德一家親的英夸特,柯文哲為了權力,已經變成台灣姑息主義的典範級政客。如果柯文哲持續傾中、主權淪喪,六四坦克車開入台北那一天,他會怎麼做呢?我們或許可以從英夸特後來的故事中得到啟發:
1940年英夸特成為德占荷蘭總督,他與地方黨衛軍、蓋世太保合作,迫害反納粹人士和猶太人。荷蘭14萬猶太人之中,有近12萬人被送往東方的集中營。此外英夸特還從荷蘭向納粹德國派遣了近50萬奴隸勞工。
從姑息者到投降者,再從投降者搖身變成加害者,英夸特最終在紐倫堡大審判納粹中,被判定侵略計劃與實行罪、戰爭罪及反人道罪。
他是納粹德國最後一名登上絞架的甲級戰犯,臨刑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我希望我的死是二次大戰悲劇中的最後一幕,也希望在大戰中學得教訓,使和平應該存在於人與人之間。我相信德意志!」
絕不姑息投機,絕不放棄捍衛人權,這會是人們在大戰歷史中,最先也最該學到的教訓。
(原文由SUPERBOWL於批踢踢八卦板發表,蕪菁雜誌排版配圖後轉載)
原文連結: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59657880.A.5DC.html
凡爾賽條約重點 在 Re: [問卦] 凡爾賽條約對德國真的很苛刻嗎? - 看板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
既然沒人認為二戰後對德國懲罰太重,又為何一般通說認為凡爾賽條約對德國太苛刻? : 求解 重點不是錢,而是德法的心態事實上在威瑪中期名總理史特雷澤 ... ... <看更多>
凡爾賽條約重點 在 Re: [問卦] 凡爾賽條約對德國真的很苛刻嗎? - 看板historia 的推薦與評價
還是回一篇好了
因為二戰德國人深切的體認到自己輸了
而一戰 大多數德國人並沒有認知到自己輸了 甚至軍方也宣傳刺刀是背後來的
其根本原因在於 一戰打到結束為止 都是在德國境外打
打到法國一堆城市焦土等等 德國境內可以說是完好無損
當然繼續打下去 戰火必然打到德國境內 因為德國必然會輸
但是畢竟沒打進去 所以德國百姓們是不信自己要輸的
既然如此 對於協約的賠償當然會更敏感
此外 凱因斯先生因為種種理由憤而退出協商 之後出版的和平的經濟後果
也加深了德國人認為凡爾賽條約對德國是嚴重的剝削這點
但說實話 帳面上凡爾賽條約的苛刻程度 並沒有普法的法蘭克福條約嚴重
這是以分期賠款與每年GDP做評估 當然這是帳面上
此外 如果賠款更少點 那反而會變德國是歐陸上實質戰勝國
因為法國基礎建設被打爆 然後法國欠英國錢 英國欠美國錢
德國不欠錢 家裡好好的 德國邏輯上是要揹負責這些責任
但就算是這樣 仍然是德國承受得起 只是德國不願意承擔 理由如上所述
回頭來看實際上 因為威碼政權的脆弱性 甚至第一位財政部長搞改革所以被暗殺掉
威碼政府與當時所有德國政界人士深切的體認到 他們只有兩條路
一條就是乖乖賠 但是讓英法美知道他們沒辦法
一條就是擺爛 但是讓英法美知道他們沒辦法
總之是擺爛派佔據了上風 這最終的惡果就是1923的超級惡性經濟膨脹
當然這邊凱因斯先生又要負點責任 因為德國政府這時候的金融政策是聽他建議的
懶人包就是: 一戰賠償沒有很重 但是因為德國人自己不認為自己該賠
所以覺得很重 而為了證明自己不(用/能)賠之上 所做出的舉動
反而真的讓德國付出了非常嚴重的代價
※ 引述《osakakobe ()》之銘言:
: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TLKGONZ ]
: 作者: osakakobe () 看板: Gossiping
: 標題: [問卦] 凡爾賽條約對德國真的很苛刻嗎?
: 時間: Thu Aug 15 19:37:57 2019
: 一般說法是凡爾賽條約對德國非常苛刻,
: 不論是德國人或部分戰勝國(英、美)都有上述看法。
: 凡爾賽條約是二戰的遠因。
: 以往在學校學歷史時沒想什麼就接受這個說法。
: 但仔細看條約對德國的要求:裁軍(限制10萬人)、萊茵河西岸非軍事化、
: 割讓部分領土、殖民地和部分領土託管、鉅額賠款等。
: 相較之下,二戰後德國處境也很慘,領土被美蘇英法四國分區佔領,幾十年後才統一
: 東部領土被分割給波蘭,不得擁有軍隊(後來才重建國防軍),
: 怎麼不論是德國人和其他戰勝國,都沒人說處置對德國很苛刻,
: 然後再打一次第三次世界大戰?
: 而且一戰後戰略形勢反而對德國有利,
: 例如有波蘭做為緩衝國,避免蘇聯共產主義直接影響德國,
: 奧匈帝國分裂成小國,德國可以影響這些分裂的小國(20年後併吞奧地利和捷克)
: 沒人說二戰後處置對德國苛刻,是因為二戰德國是輸到幾乎全部領土都被佔領,
: 德國才真正服輸,接受戰勝國各種安排?
: 但又如何解釋其他戰勝國沒人覺得這些處置對德國太苛刻了?是因為納粹做得太過分?
: 既然沒人認為二戰後對德國懲罰太重,又為何一般通說認為凡爾賽條約對德國太苛刻?
: 求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4.209.10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565875143.A.F11.html
對啊 就是擺爛啊 擺爛的步驟並不是只有最後的政府帶頭請工人別工作
政府直接印鈔票 還有前期很多手段
這些動作的目標就是逼迫英法回到談判桌上 最終算是達到目標了
只是損失比預期的大太多 因為有了這次的惡性通膨 才有了之後的Dawes plan
而且單純的印超是無法買到外匯的 更多是融通政府的支出
還有對民眾收取鑄幣稅 不過總的來說 通貨膨脹不嚴重
擺爛1922年8月開始 1923年1月擺爛到英法比忍受不了了 出兵魯爾
德國政府公開支持罷工 讓工人別工作 政府直接印鈔票當你薪水
德國馬克這時候才開始進入所謂的惡性通貨膨脹 1個月幣值變成原來的20%
並不能買到更多的外匯 稅的話 參閱International Historical Statistics
Europe 1750-2005 B.R. Mitchel
1920 與1921爆增 就是那位財政部長的稅制改進措施 然後他就被暗殺啦lol
※ 編輯: wen17 (140.114.209.104 臺灣), 08/15/2019 22:36:42
那決定價格的就是馬克的供給量 還有馬克的需求量
馬克的供給量主要由德國央行決定
馬克的需求量主要來源是德國出口商 他們出口商品得到英鎊後
必須將英鎊換取馬克用來支付生產成本
所以說央行印鈔買英鎊沒錯 但是央行大量的印鈔是不能買到更多的英鎊的
因為對於馬克的需求量就這樣
※ 編輯: wen17 (140.114.209.104 臺灣), 08/15/2019 22:46:09
因為對於馬克的需求是由德國出口量決定
至於你說央行調控 跟這個問題無關吧
※ 編輯: wen17 (140.114.209.104 臺灣), 08/15/2019 22:48:36
這點你說的沒錯 但你可以發現 能靠這樣凹出來的外匯是有限的
所以我上面強調的是你要長期的能賠出來 是看你的出口量
※ 編輯: wen17 (140.114.209.104 臺灣), 08/15/2019 22:50:26
出超更多物品換取更多外匯 你不能只看出超多少就說不夠賠
因為能出超多少是勞動的成果決定的 你要看的是GDP或GNP NNP之類
實際上德國1919-1923的賠償只有占據每年GDP的5-10%
不能說算輕 但是憑什麼普法戰爭法國人可以賠出來 德國人現在就賠不出來?
說穿了就是不願意縮衣節食賠 至於為什麼不願意 上面有說過了
※ 編輯: wen17 (140.114.209.104 臺灣), 08/15/2019 22:54:59
※ 編輯: wen17 (140.114.209.104 臺灣), 08/15/2019 23:02:08
此外政府稅制改革失敗 所以只好用通貨膨脹的方式融通 也加據了這個現象
你要比的是賠款量與德國GDP(NNP) 而你如果這樣比
會發現普法戰爭法國都比德國慘 甚至英國1793-1816 1911-1913
移轉支付都占據國內GDP8%
至於德國為什麼會稅制改革失敗 原因上方已經很清楚了
※ 編輯: wen17 (140.114.209.104 臺灣), 08/15/2019 23:07:24
以1872年為基準
如果攤2年 那一年就是賠10% 攤3年就是一年約賠7%
此外1793-1815年金 拿破崙戰爭之下 英國要維持在歐陸駐軍
或者借與/補助盟國等等 也是不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後 表定是德國要賠5-10% 你說德國能不能賠出來這點 或許還能算有爭論
但是德國根本沒試圖去賠償 這才是我要說的
※ 編輯: wen17 (140.114.209.104 臺灣), 08/15/2019 23:13:05
而從每年攤派的額度也能回推出C債券沒有要德國賠
其存在的理由是安撫英法各自國民
當然C債券的確影響德國國內投資意願 稅收徵收 或者對外借貸的容易度
但實際上這是不用賠的
另外我不知道你的GDP是用哪年算 考慮倫敦會議是1921年
採1921年GDP 510萬金馬克是當年GDP的89.5%
因為你債券不是現款 實際上要用折現率推回去
※ 編輯: wen17 (140.114.209.104 臺灣), 08/15/2019 23:41:05
而德國你拉長來看 每年GDP成長的變動是不能忽略的 所以負擔會越來越輕
還有 用1921計算 每年只要賠5.37% 而實際上GDP是會成長的 所以之後會更少
上文所述5-10%是因為包含1923年這特殊的年份
而且上述文章也說過 德國之所以要負擔這樣 是因為把別國的土地打爛
也讓別國欠一堆外債 德國要是不負擔 憑什麼你要打輸了還能經濟上獲勝
德國人當然不可能很舒服的還掉錢 但是應當能還掉
只是不願意
※ 編輯: wen17 (140.114.209.104 臺灣), 08/15/2019 23:43:31
實際上要用500或者410算 500是A+B債券 410是扣除德國1919-1921以環部分
510萬金馬克是德國外交部長Walter Simons提出的(2500萬英鎊)
文章中估算是以此數字 你可以用500換算 只會更低
※ 編輯: wen17 (140.114.209.104 臺灣), 08/15/2019 23:56:29
必然讓歐洲各國更慘 因為他們競爭同樣的商品市場
也是爭論最大的點 但結論是他錯了
因為其實還有一種東西能賺到外匯 就是外國資金進入本國投資
當然這也算是一種出口 只是你出口的是國內的資本資產
而德國是一個很好的投資標的 1925-1929之間 德國就靠這樣賠付的
因為Dawes Plan保障了美國貸款給德國後 清償順位是高於戰爭賠款
所以美國資本認為入德國風險與利潤族夠划算
而且因為外國資金進來的數量實在太大 德國人民甚至過很爽
政府也鼓勵企業浮濫的向美國借款 當然這是有代價的
過度浮濫的借款最終導致了1929美國爆炸的時候 德國是歐洲最慘烈的國家
※ 編輯: wen17 (140.114.209.104 臺灣), 08/16/2019 00:07:3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