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馬陵之戰中孫臏的軍事指揮藝術
孫臏是繼孫武之後中國歷史上又一位偉大的軍事家。他一生歷盡艱難坎坷,但卻身殘志堅,史稱「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他的人生歷程極富傳奇色彩,他的精神品質極具誘人的魅力,他創造了輝煌的業績,《孫臏兵法》的思想博大精深。發生在西元前341年的馬陵之戰,是齊國與魏國為爭奪中原霸權而進行的重要戰爭,是戰國中期著名的一次戰役,歷來被稱作克敵制勝的光輝戰例而載入史冊。孫臏作為這次戰役的主要指揮者,具體運用和實施《孫臏兵法》主要的軍事思想,集中反映出孫臏超群的智慧和軍事才能,充分體現了孫臏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我現在就這一戰役的情況結合我和一些同事的想法試論一下孫臏的軍事指揮藝術:
一、以計為首謀在全域
西元前342年,魏惠王為懲罰不聽話的韓國,命龐涓率兵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當時齊國有兩種意見:鄒忌主張不救,田忌主張早救。而孫臏則認為:在魏、韓雙方軍隊還未疲勞的時候就也兵參戰,無疑是代替韓國去承受魏軍的打擊,而且也是被動地受了韓國的支配。魏國此次出兵的目的在於試圖一舉滅亡韓國,謀求中原的霸權,韓國在生死存亡之際必定求救於齊國,只要暗地裏深深結好於韓國,晚一點發兵救韓國再攻擊疲憊的魏軍,可以獲大利又而得到尊名,韓國仗有齊國相援,全國上下必定拼死抵抗,結果韓國五戰都失敗,韓國沒有辦法了不能看著自己亡國,又向齊國求救,此時齊威王才命田忌、田嬰、田盼為將,以孫臏為軍師前去救韓國。孫臏乘魏國內部空虛,採用「批亢搗虛」、「疾走大樑」、「減灶誘敵」、「設伏聚殲」等戰術方針,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孫臏在馬陵設伏,妙在先度其行,料定龐涓在暮時進入陵。國為不謀全域者,不足謀一時。
遠謀方有深韜略。孫臏在這次戰役中,正是表現出了一位軍事家具備的戰略頭腦,能夠統攬全域,不計一時得失,才取得了光輝的勝利。如果不能全域在胸,就無法把握戰局朝有利於我的方向發展。兵書中有一句「善除患者,理於未生;善勝敵者,勝於無形」。勝於無形的高深謀略,對於戰爭的勝負是至關重要的。
二、假裝不敵,利益誘敵
在馬陵之戰中,孫臏是如何戰勝強大的魏軍呢?孫臏在這裏提出了驕敵的策略。孫臏利用三晉之兵的方法引誘魏軍窮追不捨。第一天挖掘了十萬人造飯的軍灶,第二天減少為五萬人用的軍灶,第三天再減少為兩萬人用的軍灶,龐涓尾追齊軍三日,錯誤的認定齊軍膽怯畏戰,剛入魏境三天就逃走了一大半的逃兵,於是丟下步兵,只率輕銳騎兵車騎兼程窮追,被設伏聚殲,導致失敗。
《六韜發啟》中有這樣一個故事,雄鷹惡鷂之類的凶禽準備向獵物發起攻擊,先收縮翅膀盤旋低飛;兇猛的野獸準備捕食時,先抿着耳朵把身子貼俯在地上不動;聰明的人準備進行大的動作,常常表現出一副愚笨無為的樣子。孫臏指揮的馬陵之戰就是很好地體現了「能而示之不能」的戰術思想。還有一個這們的故事:春秋戰國時期,吳國名將伍子胥的朋友要離,個子又瘦又小,卻是個無敵的擊劍高手。他在和別人比劍時,總是先取守勢,待對方發起攻擊時,眼看那劍鋒快挨着他的身子時,才輕輕一躍,非常靈巧的避開敵人的劍鋒,然後突然進攻,刺中對手(現在看來就是叫防守反擊)。伍子胥向他請教取勝的訣竅,要離說:「我臨敵先示之發不能,以驕其志;我再示之發可乘之利,以貪其心。待其急切出擊而空其守,我則乘虛而突然進攻。」從擊劍到用兵,有條共同的道理;想要戰勝別人,必得先示之以不能勝人,使人心驕志懈而自己則積極準備,伺機乘隙而攻之。
一般來說,兩軍對壘,好漢都是想逞英豪,能而示之不能,常在造成敵人輕視自己的同時,也會使自己隊伍裏的人看不起。為將者如果只是圖一時虛榮,便很難成此大謀(就像我們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初期時一樣假作潰敗引敵人上鉤,再集中優勢兵力殲之一樣)。
三、直搗黃龍,攻其必救
當時,魏國攻打韓國之時,精銳主力都是韓國打仗,而魏國本身內部空虛。孫臏不直接去解韓國之圍,而是率兵攻打內部空虛的魏國,這實在是高明之舉。因為不去救韓國而去攻打魏國,是以強擊弱,容易取勝。等到魏軍疲勞、力量削弱,再去設伏聚殲。但是,擊虛並不是進攻無關緊要的地方,而是攻擊既虛弱而又是要害的地方,直搗大樑突襲魏國國都,那是因為只有大樑才是魏國最緊要的地方,魏軍不得不回救。在進攻戰中,如果主動進攻敵軍的主力,形式上固然是主動的,但把選擇戰場的主動權交給對方,其結果,不是碰到了釘子,就是陷入圈套之中。如果採取攻其必救的策略,讓敵人主動來尋我決戰,表面是被動了,但選擇戰場的權力就操在自己的手中了。齊魏馬陵之戰,孫臏靈活的運用了「批亢搗虛」、「攻其必救」的謀略,從而創造了輝煌戰例。自此,這種避實擊虛、敵進我進的「攻其必救」的打法就成了歷代軍事家轉換戰場局勢的常用之策。
「攻其必救」。運用之妙就在於掌握好一個「必」字,處理「攻」與「救」的矛盾關係,特別是在具體戰役戰鬥指揮上,作戰目的和用兵手段常常既有聯繫又有區別,指揮員尤其是要胸懷全域,隨機應變。
四、出其不意,攻其無備
出其不意的作戰方略,就是自己的行動要搶在敵人的前面。在馬陵之戰中,孫臏採用了「直搗大樑」的作戰方針,這也是這次戰爭中最驚人的一個舉動。但是,直搗大樑並不是齊軍的真實意圖,而是以奇示正,使自己的奇讓敵人看成是正兵,虛晃一槍,形似攻心,以期調動龐涓,迫其就範,擊其惰歸。事態的發展恰如孫臏所謀,直搗大樑這一大膽、果斷、精彩、出其不意的行動,使整個戰局立時出現了急轉之下的變化。魏惠王慌亂不堪,不得不急令龐涓回師;龐涓怒不可遏,既捨不得放棄韓國,又不能不回救大樑。孫臏因勢利導,減灶誘敵,馬陵設伏,全殲魏軍,創造了一個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光輝戰例。
在馬陵之戰中,魏軍由鄭(現在的河南新鄭)從西向東回救大樑,距離比齊軍近。齊軍從東向西直趨大樑,只能調動魏軍回大樑以解韓國之危,沒有截擊魏軍的可能性。而且魏惠王已經調動十萬之師迎敵,準備在齊軍立足未穩之際,以其「武卒」之優勢痛擊齊軍。在這種情況之下,齊軍要想戰勝魏軍是沒有什麼條件的。孫臏善於因勢利導,用退軍減灶的手段,製造齊軍怯戰、逃兵過半、不堪一擊的假象,促成了龐涓殲滅齊軍的必勝之心,又一次調動了龐涓,使之丟下重裝步兵,只率輕裝騎兵兼程追趕。因為只帶輕銳,便將魏軍的優勢變成了劣勢;因為兼程式急追,不但將魏軍變成了疲勞之師,又為齊軍在馬陵設伏、以逸待勞、發動突然襲擊的大好機會。這就註定了龐涓失敗的命運。太子申後軍繼至,在龐涓覆滅、軍心大亂、沒有指揮的情況下,也就相繼被齊軍所殲了。孫臏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退軍減灶設伏的戰法,是孫臏用兵的精髓,也是進攻作戰發起階段謀略運用的要旨和戰術選擇的總則。古今中外的戰爭史表明,在敵人失去戒備或料想不到的時間、地點突然實施襲擊,能在軍事上和心理上取得巨大的效果,並使對方在慌亂中分蘖節和出錯誤的判斷,制定錯誤的計畫,採取錯誤的行動,以致慘遭失敗。
總括來講,戰略上攻其不備,是在於迫使敵人實行錯誤的計畫和方針,採取錯誤的戰略行動,以保證首次打擊成功的效果。其做法多是通過政治軍事欺騙,包括歪曲事實真相,迷惑敵人的情報,使對方在思想上陷入混亂而無法採取正確的作戰行動。戰術上的攻其不備,常指戰場上採取大膽而堅決的機動,巧妙的利用天時、地利、人和和空間,以創意的戰術使用現有的兵力、兵器,抓住戰機,乘敵之隙。在這裏,戰術手段的創新是最重要的。大凡新的第一次使用的東西敵人是難以料到的。那些在戰場上創造奇跡的英雄,不是新的手段的創造者,就是創新的方式使用某種手段的第一人。孫臏就是一個這樣的人。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
#知史 #中國歷史 #孫臏 #龐涓 #馬陵之戰
「凶兇區別」的推薦目錄:
- 關於凶兇區別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凶兇區別 在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凶兇區別 在 紫微師範學院 蕭傳顥-阿美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凶兇區別 在 Re: [問題] 請問"凶"和"兇" - 看板Chines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凶兇區別 在 搶救國文大作戰粉絲團- 凶與兇【凶】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的評價
- 關於凶兇區別 在 衍生字的討論· Issue #18 · Fanhuaji/discussion - GitHub 的評價
- 關於凶兇區別 在 柴犬很兇-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毛小孩推薦資訊整理 的評價
- 關於凶兇區別 在 柴犬很兇-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毛小孩推薦資訊整理 的評價
- 關於凶兇區別 在 柴犬很兇-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毛小孩推薦資訊整理 的評價
凶兇區別 在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也是看法白才知道:捷克與波蘭,怎麼進行轉型正義的?
——
在台灣,每次提及轉型正義時,總會聽到有人問說:「別國有這樣嗎?」
今天,我們就來帶大家看看捷克和波蘭的例子。
為什麼挑這兩個例子?因為這兩個國家用了不同的歷程來做轉型正義,例如一個常見之說法:波蘭革命花了 10 年,捷克 10 天,是以,二個國家採取之除垢程度與強度,便有弱、強的區別。
——
🇨🇿 捷克怎麼做:強除垢
捷克是一個在轉型正義上採取比較激進作法的國家,原因在於當初民主革命時,就是遭到暴力的鎮壓,所以被害人要求追究元兇的聲音始終持續。
而在 1990 年初,國安局被揭發長期持續地跟監刺探反對運動,運用大量的線民潛伏其中,是以群眾一方面義氣填膺,一方面也人人自危,紛紛要求揭露擔任國安局線民的名單。
約莫同時,新的民主政黨之政治人物,也爆發涉嫌濫用國安局檔案,以污名化政治對手的事件,政黨為了自清,針對 1990 年的大選,自行「淨化」黨內的參選人,先內部「除垢」了起來。
而當時的社會與政治氛圍均認:民主化後的新興捷克,面臨經濟與制度等方面的艱困局勢,民主機制必須擁有較高的正當性,否則將功虧一簣。
也因此,應為相當程度的人事清查與除垢,成為社會與朝野之共識,捷克採取一個比較激進的作法。
例如《大除垢法》,這個法律規定,如果是要擔任選舉的職位、國家行政機關、國防部、或是法官等,你在 1948 年至 1989 年之期間,不得具有國家安全局成員,共產黨高階幹部等。
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你於共黨執政時期,曾於政府、情治、軍警、共產黨務組織服務,有許多職位你都不能擔任。透過這樣激進的作法,掃除威權就舊勢力,建立新政府。
但並非所有的國家都採取這麼強硬的作法。
——
🇵🇱 波蘭怎麼做:弱除垢
波蘭基上對於轉型正義,並非像捷克一樣採取比較激進的手段,是團結工聯、天主教會、甚至波蘭共黨內部的改革力量,一起催生。
不可諱言,這個路線確實有助於轉型關鍵期間的政治社會秩序之穩定,但許多人認為它並未解決問題,只是推遲或暫時排擠而已。
然而後來波蘭國會還是有提出相關的法案,所有相關公務員必須向專責人員報告過去與國家安全機關之接觸情形。
具體來說,此法要求 2 至 3 萬名民意代表、法官、檢察官、國營媒體通訊社之主管們,提出是否曾與秘密警察合作之聲明。
如為肯定,並不直接免職,而是公開其姓名;如為否定,則將聲明與相關資料傳遞予檢察署,由其依據檔案資 料詳加比對,如經證明聲明有偽,則稱之為「除垢說謊者」,向特別之除垢法庭起訴,由其判決宣布處以禁止擔任公職(至多十年)。
——
兩國的差異?
一般認為,波蘭的人事清查與除垢,顯然來得太晚,已經不足以在民主化之際的黃金時刻,排除舊政權的幫凶進入新的國家政治生活。
相對捷克明確創造「讓舊政權菁英排除於新政權重要位置之上」的效果,波蘭就顯得有限;此外,相較捷克擴及許多領域,甚至觸及高層的共黨幹部,波蘭卻僅聚焦於秘密警察與情報單位─簡言之,兩者「去共黨化」的效果,差異極大。
至於兩國在執行過程中的共同副作用,像是當新政府大幅採用除垢法規帶走許多與舊政府牽連的人員,由於一定有不少人在舊政府執政之際,就發現威權不妥之處。
但因為種種逼不得已而必須悶不吭聲,否則原本生活將無以為繼,所以除垢手段對此種人來說是否過苛,也引發爭議。
——
那台灣呢?
台灣最大的困境,就是在於民主轉型的過程中,因為寧靜革命的關係,使得當初的轉型正義消聲,直到 25 年後才開始進行。
這樣的時間,會造成許多的阻礙,也會形成許多隱性的加害者,慢慢也有極大的機會掌握權力,變成具有政治影響力的角色。
就在這樣時間的寬容,政治上已經很難有極大的空間處理下,台灣究竟該怎麼辦?
或許,可以先從查明真相,讓加害者的輪廓慢慢出現......
——
歡迎使用台灣轉型正義資料庫:https://twtjcdb.tjc.gov.tw/
撥開迷霧 釐清威權統治時期 加害者責任討論會議:https://identify-tjc.com/
用除垢恢復信任:以捷克與波蘭為例:https://identify-tjc.com/czech_poland/
——
#法律白話文運動
凶兇區別 在 紫微師範學院 蕭傳顥-阿美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凶星有多不好
人有危機意識
會特別關注對於我們不好的事
因為這會威脅到生存
也是生物的本質
所以很自然的
我們會站在保護自己的立場
去避免面對凶星
但每個人都一定會遇到
因為命盤是公平的
每個人都有七顆
只是分布的位置不一樣
那到底我們該如何去了解凶星到底會有多兇呢
其實道理很簡單
當你得到的越多
你就會失去的越多
也就是
凶星的後座力
就是你擁有的越多
自然你所要承受的後座力越強
這樣的邏輯
會貫穿在所有層面的事情上面
凶星是沒有辦法與他人比較的
因為每一張命盤的凶星都是自己體會到的
就如同肚子餓
感受是不一樣的意思
所以在看命盤的時候
要有主觀意識
也要有客觀事實的區別
在這裡舉一些例子來解釋
例如凶星在財帛宮
如果
進財一千萬 你會破八百萬
進財一千塊 你會破八百塊
就是這樣的概念
但兩個在命盤上的呈現會是一樣的
這也就如同
你的命盤在台灣可以活到85歲
在比較落後國家可能只有50歲
同理
環境會決定一切
而所謂的環境
是包含著你在生活中所接觸到的
所有人、事、物
所以如果下次還有人在問說
那遇到凶星怎麼辦
唯一的方法
就是控制住自己的慾望
讓自己可以平靜的面對很多事
每個人都有著賺大錢的目標
但很多時候
中庸之道才是可以讓自己
好好享受人生的方法
擁有的越多
煩惱就越多
足夠的資源
就可以讓你真正體會
人生不是這樣的單一
外求永遠不會是人生唯一可以做的
內在的滿足
才是自己最無價的保障
凶兇區別 在 搶救國文大作戰粉絲團- 凶與兇【凶】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的推薦與評價
凶與兇【凶】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釋義1.惡、殘暴。例凶猛、凶殘、凶惡2.殺害或殺傷人的行為。例行凶3.不祥、災禍。與「吉」相對。例凶信、凶兆、趨吉避凶4. ... <看更多>
凶兇區別 在 衍生字的討論· Issue #18 · Fanhuaji/discussion - GitHub 的推薦與評價
在文章中提供了幾種可供參考的轉換建議: 凶:不吉利。例如:吉凶、凶多吉少、凶器(棺材和棺中服器)、凶刀(不吉祥的刀)。 兇:殘暴 ... ... <看更多>
凶兇區別 在 Re: [問題] 請問"凶"和"兇" - 看板Chines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finley1990 (Finley)》之銘言:
: ※ 引述《redlight (揮霍我的耐心)》之銘言:
: : 我知道通俗用法是 兇手 凶殺案/凶狠
: : 但看了網路解釋還是不是很清楚怎麼用
: : 因為他解釋兇是懼怕的意思?
: : 不知道有沒有大師可以幫我點解一下
: : 因為常寫刑法考題 有時候想下筆時 就因為不確定而換別的詞解答
: : 謝謝m(_ _)m
: 凶字的義項較多,如講兇惡的、蠻橫作惡的人(如元凶),兇與凶二字相通。至於不吉利
: 的、形容情況很嚴重(如這雨下得真凶)等義,僅得書作凶,不能書成兇(參考自學典)。
: 這種義近字詞常常讓人搞不懂其間分別,雖然不致造成溝通障礙,但還是讓人頗困擾。
: 希望可以幫助原PO了。^^
1. 《說文》:「凶,惡也。象地穿交陷其中也。凡凶之屬皆從凶。」段注:「凶者吉之
反。此為指事。」
《爾雅‧釋詁》:「咎也。」注曰:「咎惡也。」
2. 《說文》:「兇,擾(手夔)恐也。從人在凶下。春秋傳曰。曹人兇懼。」段注:「杜
注左曰兇恐懼聲。會意。」
3. 凶本義為下陷而可使人陷入之惡地,與吉相反。而兇是指人下陷其中而發出之恐懼之
聲。就發生義來說,凶為未發之事(吉凶難測),兇是已成之事(兇手);就事物義
來說,凶偏向物(凶器),兇偏向人(兇手);就起源義來說,兇自凶而來(元凶)
;就性質來說,凶偏向具體之物(凶地),兇偏向抽象情感(兇惡、兇狠)。
4. 大體說來,凶與兇在使用上還是有同義混用的習慣。故所舉之例並非絕對,只是一個
區分的參考。
以上說法參考說文解字和康熙字典。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7.243.46.13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