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這次奧運教我的事】
⠀⠀
雖然很怕每次都被說蹭熱度,但這篇文真的想了很久。所以我就都用選手來代替吧。
⠀⠀
主要是這次大家都在瘋狂看奧運,我自己也因為有很支持的球員,所以也認真的來當一下一日球迷。
⠀⠀
但我支持的選手要進八強的時候輸了,我自己滿難過的,我當時覺得就腳傷沒好啊,還怎麼這麼衰小遇到球王。
⠀⠀
但看到他說:這只是個過程,我不能決定輸贏,但態度可以,我已經拚盡全力了,沒遺憾,我再準備下一場。
⠀⠀
忽然我就覺得,對阿,我們還有下一場,而選手在那個當下,一定是那一刻最完美的展現了,輸贏不就只是個過程嗎?
⠀⠀
我自己就想到兩本書,一本是心態制勝,一本是無限賽局。裡面的概念都是我們把輸贏和強弱都放得更長一些,每一次發生的事,都只是過程,只為了讓自己更好。
⠀⠀
想起自己,以前總覺得自己是不是一定要怎麼樣,才會是一個好的人,才是一個有價值的人。但不要說拿什麼第一名了,光踏入前十名都困難,更不要說保持下來。
⠀⠀
但難道在努力之後,沒有成果就沒有價值了嗎?
⠀⠀
以前我總會聽到一些奇怪的言論,什麼國家栽培你啦,什麼表現不好給讓國家漏氣這種,可能我這次同溫層超厚,完全沒有遇到。
⠀⠀
我反而都看到大家支持選手,跟選手一起開心,難過,吶喊。或是理解很多背後的訓練故事後,感謝選手的付出和努力。
⠀⠀
我開心的是,選手終於不用是奪牌的工具了,他們當然還是能為國爭光,但更多的是能夠為自己爭光。
⠀⠀
而我覺得這是我很感動的,當大家慢慢能夠理解,我們要給選手支持而不是批評,要給選手更多資源而不是規定,我們要讓更多人看見選手而不是蹭熱度時,我相信我們不只是體育的環境進步了,我們對人的價值觀也更多元了。
⠀⠀
當看見大家在轉貼的不是只有金牌,而是許多選手的奮鬥故事,我們一起覺得心疼。大家遇到輸贏時,不只是批評對方也沒多強,我們運氣不好,狀況不好,失誤太多。而是同樣的感謝對手,一起完成了一個精彩的比賽。
⠀⠀
當然,硬是要說的話,還是有很多反面的案例。但我也必須說,人畢竟都不是聖人,我自己也不是每次都能做到輸贏不在乎,甚至我在打電動的時候都會翻臉。
⠀⠀
但我自己的感覺是,我們的價值觀正在轉換,我們漸漸的把人從工具的層面,變成看見價值的層面,而我很感動這樣的轉變。那代表我們能夠把每個人當作是人來看待,那背後有許多的感情,細節,故事,而不是簡化為成績。
⠀⠀
這就是我這次在奧運中,感受最大的事了,期許我自己也可以繼續努力,把人當成是目的,而不是工具。
⠀⠀
#忘形流簡報
#蹭個奧運熱度
#但我真的很感動
#真的沒看見什麼網內互打
#也沒有看見太多抨擊對手
#大家都只關注精采的比賽
#及選手帶來的精神與故事
出球制勝球員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950年6月29日,美國在巴西世界盃的小組賽將對上英格蘭。在當時,英格蘭作為現代足球發源地,普遍認為實力遠遠在美國之上。看看賽前的賭盤就知道,英格蘭的奪冠賠率是3-1,美國則是500-1。大家都認為美國根本是來亂的。
.
當時也不像現在有完整的國際資格賽篩選出參賽球隊,理論上依照美國的成績,根本也不夠資格踢進世界盃,在賽前的七場球,他們竟失掉了45球。球員也是倉促成軍,有人是高中老師、有為殯儀館開靈車的,還有郵差和洗碗工,在世界盃前一天才得以完整集訓一次。英國《每日快報》賽前指出,英格蘭應該要讓美國三球才不至於太殘忍,畢竟他們兩週前才以四分與十分血洗義大利與葡萄牙。
.
球壇一直流傳一個傳說,內容是當時一名英國記者接到了巴西傳來的賽果訊息,上頭寫著「美國1:0英格蘭」。他咬定這肯定少寫一個一,改以「美國1:10英格蘭」放上報紙頭條。雖然後來證明這確定只是一個謠傳,但也由此可見當時這場比賽的傳奇性。該場比賽後來被譽為世界盃早期最經典的一場冷門。
.
然而,當時這場冷門,美國人幾乎毫不知情,因為美國的棒球、美式足球風氣更盛,一般人對足球不感興趣。這場比賽甚至只有一位美國記者與會,而且此人還是自己跟報社請假才得以出席的。一直到了1994年美國舉辦世界盃,這場賽事的意義才重新獲得正視。
.
美國教授傑佛瑞.道格拉斯(Geoffrey Douglas)訪問了當時仍然在世的五位隊員,將這場經典戰役的幕後點滴集結成書,導演大衛.恩斯柏(David Anspaugh)與編劇安傑洛.皮佐(Angelo Pizzo)則在2005將這個傳奇故事搬上大銀幕,片名為《美國足夢 The Game of Their Lives(暫譯)》(附圖)。
.
美國人有多不重視足球,從這部片的製作規格似乎就能略見一二。儘管要重現1950年代的世界盃場面,但預算卻僅有區區一千三百萬美金,也因為資金侷限,整部作品只能盡量聚焦在球員之間的情感,在時代與歷史重現的場面,表現相當節制。也許最幸運的是,這部作品起用了當時尚未成名的傑瑞德.巴特勒(Gerard Butler)擔綱主演。
.
不過《美國足夢》的硬傷倒也不只是如此。一部運動勵志電影的成功核心,在於讓觀眾相信這支球隊的確存在出奇制勝的潛質,常見的故事敘述多半是先描寫球隊如同一盤散沙的狀態,但基於教練帶來新的訓練方式、生力軍的加盟而帶來新局。苦練場面當然是必要,但雜牌軍竟然能擊敗明星隊,總是有些致勝奇招。
.
只是本片雖然披上了好萊塢勵志電影的外衣,關於球隊的描寫,僅是一再強調球員的業餘身分,以及他們之間堅固的友情。但針對友情部分,卻也不見球員鬩牆場面以作為襯托技巧,使得整部電影看來只是平鋪直述,欠缺戲劇性,以至於情節進展到最後的美英對決,也不能達到渲染觀眾的效果。逆轉勝卻不能帶來振奮感,無疑宣告了這部片的死刑。
.
原以為是編導顧忌球員本人,所以才在改編上有些包袱,但一查發現電影製作時,大多球員皆以作古,而且編導在片中的諸多設計,也已經大大偏離史實。不僅刪去了美國前一場告負西班牙的賽事,還將隊長換成別人,只因為製片人認為隊長艾德.麥克凡尼(Ed McIlvenny)是蘇格蘭人,質疑不能彰顯美國精神。甚至連踢進關鍵一球的海地裔球員喬.加簡斯(Joe Gaetjens)也被竄改成非裔巫毒教信徒,硬是將種族議題與宗教包容的議題塞入片中。
.
討論體育向來離不開政治,好比當年紅葉少棒力退日本和歌山隊,也是政府精心操作出來的神話。即便是在當下的國際足壇,凡是牽扯到國家隊的對決,都會一不小心上升到政治層面,因為國家隊比賽永遠都是助長民族主義的利器。
.
美國之所以並未因為1950年代擊敗英格蘭而振興足球發展,除了這個消息在國內乏人問津之外,主要原因也在於國力強盛的美國根本不需要倚靠這場勝利來彰顯所謂的民族自信心,但對於阿根廷、烏拉圭這些國家而言,足球的意義可就不同了。
.
事實上,這部作品的版權所有人是美國職業足球大聯盟之一的菲利普・安舒茲(Philip Anschutz),他催生這部作品的用意,便是希望能「重建」一個屬於本土的足球神話,將足球運動推向全國(這或許說明了為什麼這部作品如何隱惡揚善,將球員個性特質描寫得過於完美)。不過顯然如此構想顯然並未奏效,本片不僅在影評界惹來惡評,全球也僅收穫不到四十萬美元的票房收益,慘賠收場。
.
2026年,美國將與加拿大、墨西哥合辦第23屆的世界盃足球賽,不知屆時這場1950年代的冷飯(賽)是不是又會被拿來重炒一番?
.
.
(註:《美國足夢》這個片名是我自己取的,原因是該片在台灣、香港都沒有上映,也沒有辦法在合法影音平台尋得。中國使用的片名是《赢向一生的挑戰》,總覺得有些無趣,便不想沿用。)
#美國足夢 #TheGameofTheirLives #GeoffreyDouglas #DavidAnspaugh #GerardButler
出球制勝球員 在 沃皮斯潮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Nike Cosmic Unity 』🖤『 再生材料 』🖤『 籃球鞋 』🖤
Nike Cosmic Unity 是一款神奇的廢料製品,能讓你常保清新、回傳所需能量、讓你在關鍵時刻出奇制勝。我們秉持永續設計的初心,打造這款時尚舒適鞋型。採用占總重量至少 25% 的再生材質,搭配同樣內含再生材質的 Air Zoom Strobel,助你輕鬆運球、有效防守。這款由廢料改造而成的助攻利器,讓籃球員以更少的地球資源,創造更好的球場表現,這款時尚設計採用占總重量至少 25% 的再生材質,搭配全掌式 Air Zoom Strobel 氣墊,提供優異的能量回傳效能,讓你全程保持最佳狀態,這雙鞋不僅輕盈耐久,部分鞋面、中底、鞋帶系統和外底更以再生材質製成。無論是流暢的轉身跳投或靈巧的擦板上籃動作,每一步都穩固,薄型耐久外底的橡膠材質部分以再生材質製成,可在運球時提供突破防守和任意變換方向所需的場上抓地力。
____________
📌品項: Nike Cosmic Unity " BLACK" 再生材料 籃球鞋 黑 男款
📌尺寸: US8 ~ US11
📌顏色: 黑
◾️官網 : https://reurl.cc/v5YW9L
◾️ Y拍 : https://reurl.cc/o9kQOM
◾️蝦皮 : https://reurl.cc/Gd8EMW
❗️售價及尺寸以官網為準
______________
⚡️即日起官網之訂單內只要有一件KIIKS商品 #即可免運費
⚡️粉專設定追蹤搶先看,最新資訊不漏接
⚡️更多新品 https://www.worldpeace2013.com/
⚡️IG https://www.instagram.com/peace20130110
⚡️OOTD穿搭沒煩惱 https://reurl.cc/jqab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