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的股市,真的是再再提醒「風險分散」的重要性!
我是屬於保守型的投資人,為了「分散風險」的同時又能顧及「獲利」,在股票、ETF知識上真的下了一番功夫、做足功課!
才讓自己從過去看損益高高低低,內心會跟著起伏,進化到現在可以從容看待這些波動~
這次分享一些我在「存股」與「投資風險」的考量,以及用基金投資台股的理財方式,給大家參考~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剛升上大學,進入傳播系的時候,學長姐半開玩笑地說:「傳播系就是女生當男生用,男生當畜生用!」。不過一眼往班級望去,能夠馬上感受到男女比的懸殊,也就是說畜生也才十根手指頭的數量可以拿來使喚而已。 求學時期有海量的拍攝作業,不論男女都有機會接觸各種職位的工作,從製片、編劇、導演,到攝影、燈光、美...
「出社會後 考 多 益」的推薦目錄:
- 關於出社會後 考 多 益 在 司馬宏達 SmaHond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出社會後 考 多 益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出社會後 考 多 益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出社會後 考 多 益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出社會後 考 多 益 在 Re: [討論] 出社會後持續提昇英文的方式? - 看板TOEIC 的評價
- 關於出社會後 考 多 益 在 出社會後是否需要重考多益? - 工作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出社會後 考 多 益 在 獲得多益金色證書,多年後重考多益,港馬台代表裸考成績驚人?! 的評價
- 關於出社會後 考 多 益 在 多益新制ptt 的評價
- 關於出社會後 考 多 益 在 三民家商餐飲管理科's post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出社會後 考 多 益 在 請問大學電機科系+多益八百出去工作做什麼? (第4頁) - Mobile01 的評價
出社會後 考 多 益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新出爐《Money錢雜誌》7月號專訪內容!
謝謝Money錢雜誌、謝謝滋蓮給我的好緣分!
不積財不積名 只願積善,金牌律師改當作家,賺到快樂人生!
《Money錢雜誌》@唐滋蓮2021年6月28日
出身窮困的許峰源,為了改善家境努力念書,如願當上律師,卻在父母相繼離世後失去人生動力,然而轉角處自然有光,在他決定轉職成為一位積善的作家後,生命有了新的發展……
許峰源出生於台北三重豆干厝,從小一家8口擠在10坪大的違建裡,靠著父親踩著三輪車沿街叫賣一碗25元的臭豆腐養家。
小時候,家裡窮到買不起書,偏偏許峰源很愛讀書,常會跑到重新路上的文海書局,站著看書,日積月累之下,他竟然把整櫃偉人傳記的書全部都看完,他發現,所有偉人的成功都有兩個關鍵,一是自幼貧窮,另一個是非常努力。「我覺得自己已經有成功的第一步了,因為我很窮,只要我夠努力,就能像偉人一樣成功。」因此,他從不因窮困而自卑,也在小學四年級時就立志要靠讀書賺大錢,企圖翻轉許家的命運。
努力打工、念書改善家境 父母卻因病相繼離世
小學四年級在印刷廠當童工,五年級時靠擺地攤賺錢,自小就在街頭討生活,聽多看多身邊大人的行為,讓許峰源非常懂得談判技巧。他高中時跟補習班談判,破格進入前三志願才能報名的衝刺班,免去1萬元的補習費,甚至考上大學後也是透過談判,集結10位同學一起免費去念專考律師執照的補習班,且所有參考書都不用錢。
律師是他自懂事以來的第一志願,「可能是因為小時候看到電視連續劇『花系列』裡焦恩俊飾演的律師很帥,讓我也想當律師吧!」許峰源開玩笑地說。事實上,他是希望當上律師後賺大錢,改善家境,讓父母過上好日子。「法律也是一種武器,可以保護家人不被欺負。」
不料,父親罹患舌癌,病情不樂觀,還在念大三的許峰源暗下決心,一定要應屆考上律師執照,讓父親為他感到榮耀。就在許峰源拿到律師執照的當晚,父親病逝。許峰源一直記得,當他把律師證照拿給父親看時,父親邊把玩邊笑了,無法開口說話的他用白板筆寫下兩個字:「很好」。
「沒有了爸爸,我還有媽媽!」許峰源打起精神,努力工作賺錢,沒想到,就在父親過世後1個多月,母親罹患了肺腺癌,為了照顧母親,並給她更好的生活品質,23歲領到第一份受聘律師薪水後,許峰源就選擇離職創業,開設「法羽律師事務所」,並以保險理賠、保險從業人員權益申訴等業務為主,逐漸地,他在法律界闖出名氣,26歲時還買下千萬房產。
但他千萬倍的努力,還是留不住母親的生命。隨著父母相繼過世,許峰源突然失去了賺錢的動力,不知為何而戰。他開始問自己,如果壽命和父母一樣短,他希望墓誌銘上面寫的是什麼?是開一間最大的律師事務所嗎?是賺大錢嗎?都不是,他決定要透過自己的文字,改變他人的思維,影響更多人的一生。
30歲轉職當作家 立志靠文字影響更多人
28歲,他出版第一本書《年輕,不打安全牌》,30歲,他決定成為專職作家。
「如果讓人選擇當律師還是作家?應該99%都會選擇當律師,偏偏我就是那1%。我可以接受失敗,但我不能接受沒有嘗試的後悔。」許峰源堅信,「有爆炸性的壓力,才會有爆炸性的成長。」
決定轉行成作家後,許峰源就不再承接法律案件,不以法律維生,如果粉絲團有粉絲來訊詢問法律相關問題,他會引薦適合的律師。很多人都覺得他太冒險,但他認為「人生最大的風險,就是不冒險。」
「我透過法律專業幫助有緣分的人,因為我沒有要收案,給的建議都是最真實、不帶利益的,律師朋友們也不會把我當競爭對手,廣結善緣的過程中,讓我多了很多投資機會,領域有餐飲、企業或是建設、保險經紀公司,包括香港、澳門、中國等地都有人洽談,我就像是『人脈樞紐』,參與許多人的生命。」許峰源說,鑽研某個專業領域容易有極限,但他不當律師之後,卻從每個拜託他的案件和其他律師的反饋當中,學到了更多。
發起「書箱閱讀」活動 用好書傳遞善念
「現在,我每天在做的事情,就是在無數個與我有緣相遇的人心中,留下一顆小小的慈悲力量種子。」許峰源替自己轉職後的新人生下了這樣的註解。
他是三重高中唯一考上台大法律系的人,還能應屆考上律師執照,人生故事非常勵志,因此,從18歲開始,他就獲邀回母校演講,一直講到現在已經39歲,著作也已有6本,每次分享自己的生命歷程,台下聽眾的回饋總是讓他很感動。
「老師每年都邀請我回學校演講,讓我相信,我的言行舉止不只代表我一個人,而是學弟妹的期望,在我心中,回母校演講不是一種成就,而是責任。」不太應酬的他,把絕大多數的時間都花在與讀者互動,「我甚至可以叫得出1,000多位粉絲或讀者的名字,以及娓娓道出他們的人生故事。」
為了讓更多缺乏資源的孩子也能享受閱讀,獲得人生啟發,許峰源發起「書箱閱讀」活動,在一個書箱中裝約40本同樣的書,由老師指定全班學生共同閱讀,並進行閱讀後的生命教育、心得討論。然後,再傳遞給下一個班級閱讀,一班傳一班,一屆傳一屆,資源共享。
許峰源說,他原本希望活動是由企業贊助,可達到三贏局面,沒想到,後來參與贊助的全是一般老百姓。有中輟生捐給母校,希望學弟妹都能好好念書;有和女兒久未見面的媽媽,捐書箱到女兒就讀的學校,只希望女兒能閱讀好書。
甚至還有一位數度進出監獄的吸毒犯,只因為沒有放棄她的國中女老師曾帶了一本《做一個簡單的好人》送給她,讓她在獄中看得淚如雨下,大為感動,其他獄友爭相排隊要看此書,但速度太慢,改成讀書會,後來,這位獄友痛定思痛,出獄後她用出社會後第一份工作——賣手工餅乾賺到的錢,買了書箱捐給龍潭女子監獄。
許峰源說,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他從小到大所受到的磨難被一一克服之後,獲得的不是財富或地位,而是強大的心。因為這顆強大的心,讓他相信,他在人生道路上所做的選擇——當一名作家一定錯不了!
2021年最新作品
《積善:生命的改變,始終源於心念》
博客來 http://bit.ly/03900172-B
許峰源系列作品:
《年輕,不打安全牌》
《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被支持的力量》
《做一個簡單的好人》
《內心的太陽一直都在》
《積善》
作者親筆簽名書線上團購連結:
合計滿10本&75折&免運費
https://www.booklife.com.tw/special/13
下班、假日在家休息,閱讀一本好書,幫助自己,是一件好事;
在特別的節日,送一本好書給有緣分的人,當作祝福、幫助別人,也是一件好事。
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2021年7月號《Money錢》
https://tw.news.yahoo.com/不積財不積名-只願積善-金牌律師改當作家-賺到快樂人生-090615536.html
出社會後 考 多 益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講點個人經驗,很長慎入
以前在業界跑來跑去時,看多了奇怪的現象,一開始都認為很詭異,熟了之後才知道這是正常的。
例如投資新技術,有資本的人看的是風險,還有對人的信用。而越舊的產業,技術大致上都被試驗過,很難會有超新的突破,我自己就有重新試驗一兩個,看國外最新論文後去實驗室試驗,再拿去給其他老闆看。大部分的想法,是看了第一張投影片,就說這他們做過了,根本不想看下去,少部分看到後面,知道跟以前做過的不一樣,但需要進一步的去計算風險損益。
而越舊的產業,弄個新的東西會有多大突破?其實沒多少,我自己算的結果,是省了3~5%,購置設備到回收成本大概要2年。嗯...難怪資本家不想要,2年不是2個月欸。年紀小時,會憤恨不平覺得當老闆都沒有遠見,後來就覺得他投下去才是賭博,因為同樣的錢投入既有製成的微調與改善,都同樣有3~5%以上的節省,那為何要丟到新的技術改良?
同一時期,宇昌案前一兩年,台灣生技越說越夯的時代,聽這行的朋友講,根本是論文一直出,技術天天更新,希望無窮。自己都看到有點興奮,回過頭看看其他學長姊,咦?你們怎麼沒感覺?(不是腳被三輪車壓到)
簡單說,越新的產業通常代表一切都不穩定,未知的領域超過已知,所以投資就是賭博,仰賴政府支持跟民間大筆資金投入,可以擋住失敗的風險。在這行的人因為多數時候順風,會覺得不計風險的投入、很有遠見的投資,都是值得去做也應該去做的。但舊產業的人則相反,老是逆風跟失敗,作法就趨近保守,但也不至於傾家蕩產。
剛剛說到,資本家投入要看風險,以及看認識的人有沒信用,這有時很矛盾。我遇過代工廠,新舊廠區兩棟不同的房子,新區放的是CNC設備,整個管理模式就是跟舊區不同,老闆說的是他看到機會就買了幾台投資,現在穩定賺錢...
現在已經退休的廠長,跟我說的是「老闆當初去世貿遇到老朋友,跟他推銷這幾台CNC,說預計1年就回本,就很開心地下單幾台,誰知道根本沒那麼多單,拖到現在好幾年了才回本」
這個老朋友欺騙老闆?並沒有,因為照他們的估算,一年回本是合理的,「只要你有單」。XD
我比較想知道的是,為何你們一整代人都是樂觀到不行,大你們2輪的老廠長就不是這樣看事情?
嗯,現在我也知道了,完全能體會「景氣循環」、「產業循環」等等的論點,背後有哪些書本上沒講的理由。
看這次疫情就知道。
年紀差不多在30前後,或是在生技業的,他們的心態跟思維,嚴格說跟我哥差不多(60前後)。
我哥在80年代開始出去工作,取得資金非常便利,公司開了又倒、倒了又開,現在也還好好的,只是沒發大財。親戚倒是好幾個賺到錢,整天嫌政府不拚經濟,讓他們小孩賺不到錢。
心態差不多,但立場差很多。我哥那年代遇到的問題,跟他們解決的方式,非常的大而化之,都是努力努力再努力、衝鋒衝鋒再衝鋒,你不努力就會失敗、不衝一波怎知不會成功?
好啦,有沒錢可以支援一下?小弟我知道一些表面製程,整套設備弄下去大概幾千萬......啊?自己想辦法,自己找銀行貸款,找二胎...
有沒搞錯@@?
沒,我那年紀的親戚,全部都認為,你借錢就可以搞定了,萬一失敗再去工作還錢就好。而我看小我一輪的這些學弟妹,大體上也處在資金,跟其他傳產相比好取得的狀態(相對而言)。當然這話講下去一定全部生氣,覺得哪有那麼好,傳產反而好賺錢balabala....
這個喔XD
我是覺得,就沒做過那行,不知道那行辛酸的概念,我們去講是沒有用的,就跟我當年也不怎麼聽老師跟學長姊勸告一樣。要等到差不多輩分的人,跟我處境類似的朋友越來越多,我們才會去統計這個結果。
就跟我親戚們,統計自己周遭結果,會賺錢都是有努力但加一點時運,而我們不拚所以連運氣都沒,道理一樣。
這影響的就是整代人的思維,這次疫情對疫苗取得跟專業資訊的判斷,最糟糕的就我哥那個年代。他們對於「政府不及早去蓋工廠生產疫苗」,以及「郭董打通電話就可以買到疫苗」,好幾種根本邏輯對不上,接近支離滅裂的思維,是不會感到疑惑的。
原因無他,出社會後就是順風滿帆的狀況居多,覺得工廠就是蓋一下就好,大老闆有關係就是打通電話就好。這對他們而言是常識,就算你把新一代的電子業代工廠,或是生技代工廠的成本攤給他看,他們也是不接受的,不如說無法接受,看完轉頭回去繼續看「China NO.1,只要丟錢都可以上火星,之類的論點」
而新一代的學弟妹呢?他們正在這個階段,思想的定型大概還要再個10年前後。如果生技、疫苗產業能做起來,甚至做到對外輸出,讓武漢肺炎流感化後的世界,台灣成為疫苗輸出國大賺錢。那麼他們就會變成跟我那些60前後親戚差不多的狀態。
若再一次宇昌案,弄到生技業崩潰,既有的產業傳產化,資金流動又限縮,那麼他們的思維就會逐漸跟我們同步化。
然後,就我教書的經驗是,這些思維會家庭傳承。
我哥那輩的小孩現在出社會10年,還是一堆小雞粉,思考邏輯總是不脫政府為何不大撒幣,怎麼沒有遠見。這個遠見可以套到任何他們自己所處的產業,雖然每一個人的見解合起來就是超過國家預算10倍,但個別來看都是合理的。
這用年紀分其實不是很準,要用世代去分,我60前後年紀的親戚,小孩差不多就跟我學弟妹30前後一樣,但思維跟他們上一代所教,身邊所見所聞是高度雷同,雖然當事人都死不承認,且拼命解釋自己跟老爸差非常多。
但我來看....你們的同質性還是遠遠高過我們啊....
要我去區分是不是黃白小雞粉,看他爹娘是不是在80~90年代,歷經景氣大好世代就知道。在上個世紀,人生過很順的,小孩很容易會傾向黃白論點,否定細節人事的重要,強調大有為政府可以帶動一切,只是改成他們心中的左派大政府,統領的必須是他們的神。
若父母沒有經歷過那世代,或身為失敗者,那麼就比較傾向脫離太陽花後的黃白粉群,並認為這些人都不重視施行細節。
要細分還有一種,父母在80年代或更早,有沒有受到黨國庇蔭,賺錢容易不容易,也就是藍綠底的差。就我所見,藍底綠底教出去的,現在30以及之下的朋友,除了環保人權等學校共同科目看法一致外,在產業跟政治上,幾乎就是裂解成檯面上的淺藍淺綠。
差別在於淺藍會羞於自己是藍,統稱自己是黃白新一代的非藍非綠,或因為自己投過蔡英文,就宣稱自己也是綠的。但淺綠的就直接說自己是綠,不會跟你五四三。
這會不會形成對整個社會氛圍的影響?當然會。
對產業會不會造成影響?絕對會。
我們可以改變嗎?當然可以。
只是這個改變很緩慢,而台灣能否撐過改變而不被併吞?我可不敢保證。
看看我哥他們怎麼講,再看看他們的下一代怎麼說,對拚經濟的理解高度相似,對政治的認知極為接近,對中國的看法也非常一致。
嗯...
就樂觀中保持謹慎,謹慎而不悲觀好了。
出社會後 考 多 益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剛升上大學,進入傳播系的時候,學長姐半開玩笑地說:「傳播系就是女生當男生用,男生當畜生用!」。不過一眼往班級望去,能夠馬上感受到男女比的懸殊,也就是說畜生也才十根手指頭的數量可以拿來使喚而已。
求學時期有海量的拍攝作業,不論男女都有機會接觸各種職位的工作,從製片、編劇、導演,到攝影、燈光、美術,但出社會後,並沒有許多同學繼續留在影視圈、電影圈,女性的佔比看起來更少了,不如學生時代的比例,我在心中埋下一絲絲小困惑。
畢業後的某天,在我工作的新聞團隊裡,刊出一篇《男人的奧斯卡?女性入圍者從未超過四分之一》,資料上顯示,女性入圍人數最少的前五名是視覺效果、攝影、原創音樂、導演、音效剪輯,最多則是服裝設計、妝髮、外語片。實在與刻板印象毫無違和啊!最出乎意料的是,原本以為會吸引以性別平權為主線來進攻留言的讀者,結果反而有不少「女性影視工作者低是正常現象,本來職業就有不同需求。」、「這沒什麼好爭辯吧。」的言論,完全喚醒自己差點遺忘的小困惑,我想知道,是職業需求、還是職場環境影響她們的選擇?她們現在又去了哪裡?
我開始跟拍仍待在影視產業的大學同學,與剛畢業(也許)即將踏入圈子的學妹,她們告訴我曾經的遭遇,包含因為女性身份不被信任的工作能力,「妳可以嗎?」、「妹妹拿得動嗎?」只是基礎提問,還有家人的擔憂、對未來的不確定、接案工作的不穩定、思考創作的動力。
雖然這部紀錄片是以女性影視工作者為出發點,但我並非想把問題根源一味怪罪給男性,我相信他們同樣會有他們碰到的難處,就像在片中主角身上看見的困頓,不全然是「女性限定」。影片後半部,一場平凡的大學同學聚會,我們畢業三年左右,不長不短,有人在媒體圈、有人在影視圈、有人在公關業、也有人做著毫不相干的工作內容。「誰明早五點要出班」、「哪個台立場誰買的」、「我們也是要吃飯賺錢啊」是老友間的娛樂家常,卻讓我感到微微的心酸、微微的無奈。
紀錄片暫時告一段落,我可能還無法找到完美的答案來解釋困惑、去解決問題。對我來說,眾人齊力完成一部電影、一項產品、一場展演,都是件既浪漫又了不起的事,就像裡頭主角說的:你只要喜歡,可以把事情做好,專業不應該被性別侷限住。
攝影:李昭妟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female-on-the-set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在地影像扎根計畫 #攝影工作坊
出社會後 考 多 益 在 出社會後是否需要重考多益? - 工作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想請教各位已經出社會的前輩們!,敝人去年畢業,大學期間只考過一次多益,準備一個月考740分就沒有再考過了,對於應外系來說這個分數實在蠻羞愧(有 ... ... <看更多>
出社會後 考 多 益 在 獲得多益金色證書,多年後重考多益,港馬台代表裸考成績驚人?! 的推薦與評價
出社會 之後,有多久沒碰到英文呢? 今天來自台灣、香港、馬來西亞代表一起來裸 考多益 考試,到底分數有 多 驚人呢?聽力答案:Q.1 DQ. 23 BQ. 29 BQ. ... <看更多>
出社會後 考 多 益 在 Re: [討論] 出社會後持續提昇英文的方式? - 看板TOEIC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T2ya (New day)》之銘言:
: 先說明小弟背景
: 已畢業 即將到科技業工作
: 沒考過TOEIC 自覺英文能力相當差
: 英文程度以面試時mini-toeic上機測試的經驗 大約落在400~450區間
: 未來計畫想持續提昇英文能力 無論是聽說讀寫..
: 目標是toeic測驗拿到700up
: 以提升自己的職場競爭力
: 但問題來了
: 出社會工作後 勢必準備時間少
: 而我自己也知道語言不能速成 但希望自己在準備上 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雖然版上推薦的諸如必考單字600 OG 國際學村我都有
: 但自學實在不知道該如何下手比較好..(補習效果會比較好嗎?)
: 想參考各位先進的意見 謝謝
這個講很多次,再整理一次
1. 考試可以速成,語言沒辦法速成
一般所謂補TOEIC都是考試導向的補習
熟悉題型、常考單字、考古題,上課幫你抓重點
這些都是幫助考試考好的方式,而不是專注於幫助你學好英文的方式
一個人很久沒唸英文,通過去參加考試及補習
你可以多接觸到一些解題法,以及重新檢視一些可能原本不會
或已經遺忘的文法內容,進而讓你可以把你完整的實力發揮出來
但是其實這是一種所謂「去蕪存菁」的一個過程
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是,如果你本身沒有足夠的材料(平時接觸到的聽說聽寫)
那也就沒有所謂的蕪所謂的菁
一個人學會了做菜的方法,卻沒有去買菜,那當然晚餐還是做不出來
當然不能否認你在補考試的時候還是可以學到一些東西
但是如果上課上完就算了,或者好一點只有看上課的講義
那麼老實說,你只累積到考試的實力,而沒有累積到應用的實力
舉個例子好了,以我們這個年紀的人多半是中學學了六年的英文
可是因為中學六年大部份的人都沒有體認到英文的重要
所以只願意看課本參考書,應付考試
結果六年下來,你的收獲就只有六千個單字和一些文法
(更糟糕的是一般生活單字(用品等等)幾乎是掛零
六年下來你不會曉得blinds是窗簾,faucet是水龍頭)
至於聽、說、讀、寫的能力...??
所以每次看到大家在這邊說,反正做題目就對了
或者是說補多益補了超過一年,我就會覺得其實這樣不完全對
2. 虛讀不如實用
虛讀最大的問題就是你看到的東西通通都是死的
(尤其背單字如果用中英對照的方式背)
照學習理論來說,你要複習很多很多次才記得起來
可是如果今天你是為了寫一封信,或看小說有個句子看不懂
再去查、去學,在這個過程中自然你的印象就深了
而所謂文法,就算記了一條規則,也只是規則
還不如你聽過很多個類似的句子,那看到文法自然就通了
語言不怕多接觸,就像我說的,你的材料越多
不會越記不住,反而在讀書的時候就越能觸類旁通
有時候不見得能實用,但是可以創造出實用的環境
像背單字不要背中文解釋,而要去背英文解釋和例句
自然就比背中文解釋要來得更好
而終極的方式就是你搞懂之後,去教別人
例如說去教同學或板友,那就會記得更清楚了
3. 聽說讀寫的自修訓練方式
聽:
很多人推聽寫,當然是有心力的時候的好方法
就算累的時候,挑有興趣的美國電影/影集
上英文字幕或不上字幕來看
是練訓聽力最簡單而輕鬆的方式
(也可以挑看過想再看一遍的改英文字幕,更沒壓力)
說:
聽廣播或電影再重覆他們的句子是最基本的
首先要練到自言自語能講得順暢,想再去上所謂會話班才有效果
讀:
平常爬網的時候多接觸英文的訊息
如wikipedia,新聞,論壇等等
多利用google搜尋,也可以學習英文
另外其實多益900,讀文學作品也不見得輕鬆
但是讀是寫的根本,所以讀書是必要的
可以從兒童讀物->青少年讀物(YA, 如波西傑克森)->大眾小說(如達文西密碼等)
慢慢進階上去
寫:
寫是最難的,有時候有盲點
多看多讀,多練習
4. 培養興趣,興趣和自我提升的動力是進步的不二法門
上班之後大家的時間都是很少的
所以就要看你的決心和優先順序
所以興趣也是很重要的,有興趣就不太會嫌累
可以挑你有興趣的主題,再去學習相關的英文
持續接觸是進步的最重要關鍵
有時候上班很累,一忘就一個月沒讀書,也是有可能的
可是如果從興趣出發,就比較不會懶
5. 有時間金錢的話,挑一個適合自己的補習班
其實很多上班族補習,我覺得都是在浪費錢
所以我是有條件地支持去補習
補習的好處是,反正你再怎麼累,錢都繳了還是會去上課
對認真的人來說,可以每星期「補充」一次上進的動力
但是有一個很重要的重點是「你回家還要再複習」
否則據我觀察一些在公司上課的同學
反正就是每個星期來上一下,下星期又忘了
就算這樣上一、二年,還是只記得最近幾次的東西
上會話課也變成只是去聊一聊,練膽量,可是其實毫無進步
6. 用功就對了
語言的世界裡面,還是只有認真的人有最多的收獲
祝你進步神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3.23.10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