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少吃可以減重,我不吃活著還有什麼意義?!」
這可不是吃貨的自我解嘲,而是國內畜牧業的困境!
受到疫情影響,全球海運缺櫃、檢疫期拉長,影響玉米及黃豆粉等畜牧業飼料原料的進口,全台豬豬陷入 #斷糧危機。
據了解,目前政府已緊急向國外採購黃豆粉,並協調國內散裝船載運,採購量滿足國內需求後,尚餘近3萬噸,不過因為運價上漲的關係,採購價格比目前國內存貨高;另外,到貨之前,也已商請國營事業釋出部分庫存黃豆粉,來解燃眉之急。
然而,國營事業釋出低價庫存,補進單價高的現貨,事後會不會遭到審計單位或監察院的調查?再者,當國內民間廠商需求被滿足,超額採購的黃豆粉衍生的倉儲成本、變質損耗成本,是否也一併被考量?還是又要商請國營事業買單?!
因應缺櫃問題,政府已成立國際海運平穩工作小組,盤點國內進出口業者需求,貨輪供需情況及運費資訊,但這只是解決短期運輸工具短缺問題,根本問題並未被解決。
經歷非洲豬瘟及COVID-19,可以體認國家安全除了 #國防安全 外,#糧食安全、#能源安全 及 #公衛安全(含邊境管理)同等重要。政府針對燃料、稻米都有安全存量,對於大宗進口的黃豆、玉米等雜糧作物卻沒有安全存量機制。
早期為了備戰,重要物資是透過中央信託局統一採購、分配,以調節供需,平穩物價;開放自由貿易後,大家可自由進出口、分攤風險,政府雖然有統計進出口量,但無法確切掌握國營事業及民間大廠的庫存量。
雖說零庫存能減低成本,但卻有高風險,倘若存量管控好,便不會因供需失衡造成價格上漲。
但未來,因為海運缺櫃影響大宗物資進口的問題可能一再重演,因此,在後疫情時代,我認為政府應 #建立大宗物資安全存量平準機制,包括 #安全存量示警系統、#分析不同供需方的風險管理能力、#針對風險管理能力較弱者提出替補方案,並成立基金以維持安全存量。
此外,政府的審計、會計單位也要將風險成本合理納入,不能事後以太平盛世時期檢討緊急時期的權宜之計,方為上策!
#豬飽人足過好年
#聽見農民的聲音
#圖文絕對不符!
—
相關新聞報導:
進口飼料漲恐影響豬價 農委會:已請台糖釋出黃豆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101260108.aspx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