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攝影135] 細說分鏡 Vol.12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159
🖍攝影,表面看到的是藝術,裡面隱藏的是技術
🖍技術,包含了所有攝影中,每一個基礎的觀念與經驗的累積
記得十幾年前開始學攝影,那是學校課程的一門必修課,上課的同學不管你有沒有相機,反正你就是想辦法去借到、買到一台相機,或是跟分組同學一起共用一台相機,36 張照片一起分擔費用,還能省點錢,當時真的光把一些基本的觀念學完,確實是花了 12 堂課的時間。
🟥拍一張照片要多久
拍一張照片要花多少時間? 不是從觀察開始,而是按下快門後直到看到照片前為止,前後要花上多少時間? 最快…,你覺得可以多快? 這問題我在自己的課堂上問過不少學生,幾乎沒有人能答到「最接近的答案」
🔺三天? 五天? 七天? 還是一天,都不是,答案是約 3 小時。🔻
一捲底片差不多拍 36 張,而你裝好後也不會一直胡亂的按快門,而我快的話,差不多也要個把個小時才能把一卷底片拍完,這在當時已經算很心痛的速 – 因為貴哪,快門聲就像是從破掉的錢包,掉出硬幣砸在地上的聲音,從第一張開始拍到最後一張照片結束,快速的取出底片,此時你背對相片館轉身前進,對著老闆說「我要快洗」,這個快洗…,差不多要 60-90 分鐘不等,由於要特別洗你這一份底片,工錢、料錢與時間都特別的貴,前前後後算下來…,自你按下第一次快門直到看到成品照片,也真的差不多約 3 小時左右,當然,有人還可以更快一點。
🔺撰文的今天,需要多少時間? 3 小時不到,甚至還不用 3 秒,1 秒不到的時間,你就可以在相機螢幕上看到剛剛拍的好不好,用上述相同的心情拍完 36 張,「最快看到照片的時間」依然是 1 秒,按下快門後,每一張照片都花不到一秒的時間就能看到。🔻
🟥學習的時間
記得第一個攝影作業,是正確的將曝光三元素給適當的拍出來,我記得那時我在找會動的東西做練習,跑到了圓山兒童公園,拍攝裡頭的旋轉木馬,忘了當時快門是使用多少,最後的結果是無法「凍結」旋轉木馬上頭,以及坐在上頭的人們快樂的表情,然後再用一周內的時間,重新、重拍練習,直到這項練習 PASS。
現在使用數位相機就快多了,從十幾年前還身為學生,到現在變成學生的老師,在教導這個作業時,相同的要求,卻可以省下更多的時間,當學生按下快門,立馬檢查照片…
「快門速度不夠,重來」
學生再重拍一張
「還是差一點,再來一次」
學生再摸著相機,再重新調整更適合的快門速度
「這樣子就對了,下次記得要照這方法練習,而不要死背答案」
這樣子一來一往的動作,大概…,最慢 10 分鐘就可以學好單一練習,比起我第一個練習的作業,花費數天時間,快上了不知數百倍之多。
🟥技術的定義
每學一個新的觀念,當你用相同的模式一試再試,仍需花上不少時間,但也比過去使用底片相機快上不少,不斷的練習、練習、再練習直到熟練。 同樣的一個練習,拿到不同主題,考慮的重點順序、重心又不同了,又再重複練習,直到真的練到「精髓」,我想這時可以說 – 嗯,技術已經熟練了,就算遇上陌生、第一次接觸的場合,也不容易失敗,也不會拍的讓自己失望。
到底「技術」的定義該如何定義,我還是喜歡引用維基百科裡頭的說法,比較讓大家較有討論上的共識:
🔺「技術可以指人類對機器、硬體或人造器皿的運用,但它也可以包含更廣的架構,如系統、組織方法學和技巧。它是知識進化的主體,由社會形塑或形塑社會,如電腦等新技術的增生使人們相信技術是社會進化的決定性力量。換句話說,它是驅動改變的自發性動力。」🔻
「它是驅動改變的自發性動力」,這句話來解釋討論攝影中最有趣的一段話,當我們學習攝影,從基本的曝光到創作,每一個動作與環節,我都認為包含了非常多的「技術」在裡頭,當我們熟練每一個技術後,這「技術能驅動改變」我們,產生一種「動力」,讓我們能組合攝影裡不同的變數,去創造出各種不同的影像可能。
因為技術有這個本質,也就是說,你必需熟練每一個攝影的觀念、操作方法,不能臨時抱佛腳 (因為景像千變萬化不等人的),也不能含糊帶過 (不能無法解釋變數間的交互影響關係),當一切熟練、駕輕就熟,才能讓我們面對一場景下,生出更多的創作可能,這就是技術 – 驅動改變的自發性的動力,這個自發性就是從我們心中所產生的動力。
🟥藝術的定義
🔺「藝術,指憑藉技巧、意願、想像力、經驗等綜合人為因素的融合與平衡,以創作隱含美學的器物、環境、影像、動作或聲音的表達模式,也指和他人分享美的感覺,或有深意的情感與意識的人類,用以表達既有感知,且將個人或群體體驗沉澱與展現的過程」🔻
是的,書讀得不多的我,在我辭窮的字典裡,維基百科總是我偷懶下依賴的來源。
藝術百百種定義,若以上述的定義裡,我留意的是「技巧、意願、 想像力、融合、平衡」這幾個關鍵字義,雖然無法確定裡頭的「技巧」是否為「技術」,但我認為我們暫不拘小節將技巧等同於前面所說的技術。
🔺細看「藝術的定義」他包含了「創作、分享」二個階段,同時藝術是個「過程」,既是創作的過程,也是分享的過程,當然我們難以透過無形的事物憑空用電波在大腦間傳遞,在我們攝影藝術「創作與分享過程」最具體的結果,自然是表視在具體的影像照片,好讓我們溝通有個開始、基礎與焦點。🔻
🟥攝影藝術
藝術定義中「……將個人或群體體驗 “沉澱與展現" 的過程」,進一步我會這麼定義攝影藝術:
🔺攝影藝術也可說是「個人技術的熟練,加以個人生命體驗的 “沉澱” 後,透過自身的意願、想像力、經驗加以融合,創作出影像的過程,並且具體表現在 “照片作品等具像物體上”,與他人共享意識、情感。」🔻
我會這麼解釋「攝影藝術」這個名詞。
我認為,如果在攝影的「觀念、技術」無法熟練,你是無法創造出精采的作品,誤讀了觀念,解釋不清的變數互動,雖然仍可創造出作品,但要記得藝術不但是創作的過程,也包含了分享的過程,在前一階段你可以模模糊糊的拍出一張視覺精豔的作品,但後一階段相信就難去表達清楚,難以他人共享你的意識與情感。
不要說什麼「藝術不該是主觀、客觀、多元解讀」這套說法,來偷渡你無法與他人解讀、分享你作品意義這一關,你可以是一個表達拙劣的「說者」,畢竟「表達這件事,也是個技術與藝術」,但你不能是對自己作品毫無念頭的攝影創作者,吱吱唔唔的說「我覺得這就是美,就該這麼做」,雖然這也是一種自我解讀做品的說法,但以「表達作品,與他人共熟意識、情感,視為藝術創作的一環」來看,前半段作品創作你或許過關了,但後半段作品分享,卻可能打上了零分。
🟥技術與藝術班車
外拍最常遇上學生的問題之一「面對這場景,光圈 (或快門) 該用多少?」,這是常見的問題,也是奇怪的問題,這問題不該問我才對,應該問問你自己要的是什麼樣的「作品呈現」。
但這只是個外拍練習,總不會一開始就將初學學生拉到「藝術創作」的層次,我還是會說「想想光圈是做什麼,快門又是做什麼,上課都有提到」,提示一下,學生通常還是能拍出基本的作品出來。
藝術表達前,技術一定先到位,在技術培養熟練過程,同時也在觀察藝術創造的元素,技術到藝術不是一趟單行票班車,而是來來回回的過程,透過技術熟練,來欣賞、了解藝術是如何創作產生,再透過藝術的欣賞過程,回頭看看自己技術哪裡的欠缺。
在我看來,太多數的人,自認基礎觀念學會了,就一直朝著藝術創作猛衝,卻鮮少有人帶著回程的車票,坐回攝影基礎起點站,重新的想想那些攝影變數下,還能擁有什麼樣的可能,再買張車票重新朝著藝術創作出發,這也是我對現在攝影風潮下,我自己對「我自己」的反思。
🟥生命體驗的沉澱
也許我們太在乎如何讓一張照片富有可看性 (精采的構圖)、故事性 (一張照片千言萬語),只想快速拿著相機跨越了「技術、藝術之間的交集」這困難一關,想要用最快的方法達抵達「終點」,也就是一張讓人讚嘆連連的作品,然後再繼續重複下去。
在藝術的定義中還有一段話讓我非常在意「加以個人生命體驗的 “沉澱”」,一張作品必定是個人生命體驗的「沉澱」,這個「沉澱」真的需要時間、歷練,急也急不得,無法像自底片攝影過渡到數位攝影,彈指之間就能見到作品那樣神速,而我自認這方面我依舊欠缺,我自己也在追尋著「我認為攝影之於我生命的關係解釋」,一直找不到好的解釋,或許這追求的過程,就是為往後作品不斷堆疊的必經之路吧。
🔺最後還是想提醒自己,「攝影藝術下的照片作品,它只是個過程,不是結果,包含了 “創作” 以及 “分享” 的過程」,若要再多說一點,照片的生命不是自按下快門後就走到終點,應往外延伸,如何與他人分享情感與意義,這是攝影藝術觀念裡,作為一張「攝影下的照片作品」的定義。🔻
另一方面,技術與藝術間不是個單程車票,不是一路抵達終點就結束,這是來來回回重複的旅程,在途中同時堆疊自己對攝影與生命的體驗,當拿著相機,走了無數的路、拍了無數張的照片,此時是該停下來、看看自己與他人的作品,聽聽他人的意見,與最要的「心裡的聲音」。沉澱後再重次出發。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呂聰賢,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A01_Google Meet白板應用技巧 呂聰賢老師【Meet白板操作】研習筆記 學校帳號開啟會議後,目前只有「白板」和「錄製」功能。 白板 功能與 Google Meet整合度沒有非常高 白板功能要開啟給學生使用,學要先行設定。 預設為限制:只有已取得存取權的使用者可以透過這個連開啟(與...
「分組討論技巧」的推薦目錄:
- 關於分組討論技巧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分組討論技巧 在 我們不只是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分組討論技巧 在 Smile Life 維媽育兒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分組討論技巧 在 呂聰賢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分組討論技巧 在 嘿! 兄弟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分組討論技巧 在 嘿! 兄弟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分組討論技巧 在 專業想- 「線上分組技巧,那些比分組更重要的事情」 設定人數 的評價
- 關於分組討論技巧 在 分組討論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評價
- 關於分組討論技巧 在 分組討論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評價
分組討論技巧 在 我們不只是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教師筆記】03:發現問題是為了解決它,而不是為它付出代價 (芳瑜)
開學兩週了,上學遲到的人依然三三兩兩,上課打鐘後也常常有人還沒回到座位上。
從前,發頓脾氣就解決了。再要不行,祭出懲罰,屢次遲到換一支警告。總之,為了快速建立良好的守時風氣,我的手段得要快狠準,哪能接受兩週後還有學生一點都不害怕遲到?
不過現在,我的思維不太一樣了。
班級經營裡,守時風氣的建立確實是目的,但是不是一定要「快速」?學生守時行為的背後,究竟是出於「恐懼」還是「自律」?
這段時間裡,我每天眼看著遲到現象沒有絕跡,一邊不斷自問以上問題,又一邊提醒自己正向教養所言:「糾正錯誤前,先創造情感連結。」
於是,在適度的重申規範之後,沒有對任何學生訓誡或懲罰,而是先私下關心原因。同時,也給彼此一段冷靜思考的時間。
終於,兩週後的班會課到了。我運用了正向教養中「班級會議」的流程與技巧,帶領全班一起面對這個問題。
正向教養的「班級會議」有兩大原則: #尊重、 #包容。說來簡單,但是師生之間的態度要能互相尊重,彼此的想法要能互相包容,而不是落入傳統關係的 #控制與服從,著實不容易。
班會中有兩大流程: #致謝欣賞、 #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也是班級經營中最主要的目的。我一再向學生強調:發現問題,是為了幫助你解決它,而不是要你為它付出代價。另外,犯錯是最佳的學習機會。
因此,雖然遲到是問題,但解決它才是目的;雖然遲到是錯的,但我可藉此引導他們學習。
我收起了從前的斥責口吻與眼神,用尊重的態度帶領全班討論遲到現象,以及各方面造成的影響。再透過分組討論、個人書寫,表達不一樣的看法,提供多元的解決方案。
雖然,下課鐘聲響起,還沒來得及決定最佳方案,我說隔天再繼續討論。然而,美妙的事情一一發生了。
當天中午開始,每一堂課幾乎都準時回座,同學之間還會主動相互提醒。隔天一早,遲到問題更是大幅改善!不僅幾乎準時到班,甚至在時限之內繳完個人作業、做好掃除工作。
「有時討論本身就已經足夠」,因為「以尊重的態度積極參與討論,會比聽老師說教或聽同學指責,更能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傾聽。」
即使這個問題不會立刻解決,這個討論可能還要重來幾遍,但我已經明白,全班一致要追求的是 #進步,而 #不是完美。
另一個美妙的事情,發生在幹部報告。在我沒有指定的前提下,三、四名幹部陸續主動上台。他們溫和又大方地向全班說明其觀察到的問題,比如:課堂規範、掃除分工、用餐秩序等等,並同時提出他們預想好的建議或是 #解決方案!
不僅如此,這時全班的氣氛良好,有時默默莞爾一笑,有時甚至歡聲雷動(?)。他們欣然接受了幹部們的提議,也在課後有顯著的改善。
如果,當我們發現問題時,不是想著「如何讓孩子付出代價」,而是「 #如何幫助孩子解決問題」,那麼,這些孩子,是不是也會開始改變思維與行為,漸漸變成能夠彼此尊重、勇於負責的大人呢?
我期待。
─────
🔸延伸閱讀🔸
📌 畢業前必學的一堂課 (芳瑜)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365423708333243/
📌 按下F5,重新整理的教職路 (芳瑜)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409348187274128/
分組討論技巧 在 Smile Life 維媽育兒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小學生最愛的雜誌💕 《未來兒童》《未來少年》十週年慶團購方案
⭕《未來》訂閱➔ https://bit.ly/3mJJpmf ~9/14止
⭕下單前必看維媽分享文➔ https://pse.is/JWE4L
一個停課。把我們家四層書櫃瞬間塞爆!
隨著孩子年紀長大兒童繪本漸漸不再不能完全滿足小孩的學習好奇心,從大班開始該需從【幼兒繪本】提升進階到更廣知識面的【兒童雜誌】了哦❗❗108新課綱的教學模式不再像我們那年代刻板,反更重視台灣土地、文化與歷史,更多鼓勵孩子走出課本與教室,就算短暫不能出國,也能在島內散步、透過閱讀「兒童雜雜誌」體驗學習,了解更多國、內外有趣的故事,當孩子已經到了十萬個為什麼問題出現後,正也代表你的孩子需要更多科普讀物、跨領域內容來滿足無限求知慾了😎
榮獲金鼎獎最符合108新課綱跨領域讀物《未來兒童》《未來少年》針對小學設計的閱讀知識型期刊🎓,很多都是小孩看到學校班書回來跟爸媽吵著要訂,我覺得能自發性喜歡閱讀,豐富學習領域這點超級棒💕團購除贈期數還有【加碼贈書】是維媽特別精選符合孩子適齡閱讀的書刊,訂一年方案加送一本/訂兩年方案贈送兩本:
▌超值大放送。訂戶歷年數百期刊物線上免費看到飽🌎
2021【超強知識庫系統🎊】全新上線,想必這是所有小讀者最期待的全新改革,不單每月一刊物,跟進數位化時代的腳步,訂戶還能享有超豐富線上所有文檔、音檔…等影音學習,包含創刊歷年來的【數百期刊物一次飽讀】【千支影音】【線上收聽】【音檔下檔無限聽】(吼~光這些就划算死😁)全方位輔助閱讀學習,大家一定要好好利用這些超棒的資源,根本就是超值大放送,每一集都不能錯過!無論是「新訂戶」或「續訂戶」,選擇你所訂閱的雜誌分類,就能登入使用浩瀚知識庫系統
▌影音互動情境。小朋友的最愛🎬
當今很多Youtuber盡拍一些惡整、無理頭、話題入骨…甚至裸露超沒內容的頻道,站在媽媽的立場,家長到底該如何幫孩子把關網路優質內容?!每當想找個知識影片給小孩,看完都會跳出一堆“丫煞blue”的🔥,每集約10分鐘內短片,有大哥哥、大姐姐以生動活潑的互動情境,就像看電視一樣但卻無形中學習到許多各領域新知識,直接在知識庫裡收看,完全不用怕小孩亂點看到不該看的(摀眼睛❌)
▌音檔下載。行動知識跟著走🎧
雜誌無提供CD,但訂戶可獨享所有期刊下載音檔存放,把價格更優惠回饋給小讀者,可針對小朋友比較有興趣的主題更方便下載到、手機、電腦、車上…不限時/地都能收聽當期單元內容,隨時輕鬆聽故事、學知識,不會像CD單僅受限使用在特定播放器且相對也更重視環保♻
▌清楚分類,快速搜尋🔎
小孩上國小後,也常有分組活動及組別上台報告分享的機會,知識庫裡作了許多主題分類(科學、自然、國家、趣味…),可以幫助妳快速找尋到所需的內容
▌下載學習單。知識知多少?!📖
家長也可下載「學習單」陪孩子一起動動腦,了解孩子懂了多少,一起討論一起找答案,像哥最弱的科目就是「自然」我們就當小書僮陪孩子一起學習,活到老學到老(笑)
《#未來兒童(7-10歲)》
📌1年12期+(再加贈3期新刊+贈書1本)+數位知識庫使用權限/ 團購優惠3,999元
●《哪個是哪個?-動物比較圖鑑(新版)》(定價500元)
📌2年24期+(再加贈6期新刊+贈書2本)+數位知識庫使用權限/ 團購優惠6,899元
●《哪個是哪個?-動物比較圖鑑(新版)》(定價500元)
●《神奇樹屋特別篇1:棒球的大日子》(定價350元)
《#未來少年(10-14歲)》
📌1年12期+(再加贈3期新刊+贈書1本)+數位知識庫使用權限/ 團購優惠4,399元
●《我是知識家2:地球大發現》(定價480元)
📌2年24期+(再加贈6期新刊+贈書2本)+數位知識庫使用權限/ 團購優惠7,599元
●《看故事,學寫作2—技巧篇》(定價420元)
●《歡迎光臨心情聊天室:給少年的 74 個情緒解方(家庭篇)》(定價420元)
🙋♀:「這方案真的超吸引人,但小孩才中班怎麼辦?!」
🙋♀:「我已經是舊訂戶,但要4個月後才期滿,但影音內容好心動且又有加贈期數,可以透過維媽團續訂嗎?」
這次月刊團在結帳頁面,起訂時間都可以選擇(最晚可從2023年開始寄送)所以~無論是想晚點起訂的新訂戶或是續訂戶,非常人性的一團丫~~這點出版社真的很大心❤️
⭕有任何問題LINE私訊維媽➔ http://goo.gl/A0n8ma
分組討論技巧 在 呂聰賢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A01_Google Meet白板應用技巧
呂聰賢老師【Meet白板操作】研習筆記
學校帳號開啟會議後,目前只有「白板」和「錄製」功能。
白板 功能與 Google Meet整合度沒有非常高
白板功能要開啟給學生使用,學要先行設定。
預設為限制:只有已取得存取權的使用者可以透過這個連開啟(與新北市政府教育局共用)
→按一下「取得連結」
→限制→改為「知道連結的使用者(任何知道這個連結的網際網路使用者都能編輯)」
→檢視者→改為「編輯者」
【教師提問】
Q.有學生無法進入白板介面?
A.使用手機必須先裝設白板的APP「jamboard app」
【白板應用】
(1)分頁
不同組別可在不同頁面中進行操作
如第一組在第一頁、第二組在第二頁
一開始就先設立好分頁。
(2)背景 可於https://pixabay.com/圖庫搜尋
或 google搜尋 教學背景→點選「工具」使用權選擇「創用CC授權」(避免公開播映時的版權爭議與觸法問題)
(3)「便利貼」功能 誠摯推薦
分組討論實際操作宋怡慧老師分享
遠距線上教學怎麼教? 六步驟建立課堂「儀式感」、活絡與學生「互動感」https://udn.com/news/story/6887/5538911?from=udn-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
(4)檔名更改
預設為會議室名稱,可改為科目/班級/組別名稱
(5)檔案存檔
更多動作(三個直點)─下載為PDF檔 或 建立副本
即時保留教學檔案,預防學生不慎刪除檔案
(6)檔案設置
用上課的校務行政帳號,先於「Jamboard」設置白板。
右下角(+)新增檔案→左上角(未命名的Jam)重新命名檔案名稱→(設定背景)→
【迅速完成分組白板頁面】
開啟設置好的檔案→更多功能:建立副本→更改分組名稱
有幾個組別做幾次,分組以4~6人為佳
白板共用人數越少,小組成員間越容易做約束
【給予學生的方式】
(1)設置聯絡人群組的預備操作:
方式一:任課教師可以在校務行政系統/學生帳號模組,查詢學生帳號。(資訊組補充)
方式二:Google Classroom課程中→成員→全選所有學生→動作:傳送電子郵件→複製所有收件人(一次取得所有加入課程學生完整郵件(含私人帳號))→於「聯絡人」功能:「匯入聯絡人」→「建立多位聯絡人」貼上「複製所有收件人的內容」→個別編輯學生名稱。
方式三:學生個別寄送郵件給老師
(2)編輯:
Google功能「聯絡人」→「建立標籤」:任教班級名稱
「Jamboard」共用→與使用者與群組共用→選擇設置好的群組標籤名稱
(3)檢視:
取得連結→「知道連結的使用者」+「檢視者」
【影片聲音同步分享】
分享Youtube影片時,要記得改為「分頁」
【研習中白板功能試用小建議】
建議如果想要試個別功能,
可以自己再開一個會議室嘗試,避免研習版面混亂。
操作方式:
另開會議室(可以跟研習時的會議室同步開啟)
再開白板,可以盡情操作各個功能
主任之前分享的兩個視窗分左右配置很好用(電腦網頁版適用)。
【下次研習準備】
下次研習前,請先安裝好「威力導演」軟體。
老師提供雲端硬碟全數安裝才是完整功能
先行安裝主程式,再安裝其他素材包。
威力導演18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azKofQScGVGrwRwHMTUVt2Uy-WHU83b
分組討論技巧 在 嘿! 兄弟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嘿!兄弟!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前幾天在推特上引起了熱烈討論的這一則帖文啊!由Frank所發表關於埃德加是否過強的帖文引起了兩極的反應~然我們來看看到底玩家們都在說什麼吧!
⭐️相關帖文連接⭐️
https://bit.ly/37SRm0e
⭐️加入DISCORD⭐️
https://discord.gg/heybrother
⭐️荒野亂逗⭐️荒野亂鬥動畫系列⭐️
http://tiny.cc/o6rsez
⭐️荒野研究所⭐️小知識與技巧分享⭐️
https://goo.gl/bHr1fg
⭐️上盃攻略⭐️心得與技巧分享⭐️
https://goo.gl/Hhqc51
⭐️播放清單⭐️2019⭐️
https://shorturl.at/cKMVX
#荒野亂鬥 #嘿兄弟 #創作者代碼heybrother
分組討論技巧 在 嘿! 兄弟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嘿!兄弟!今天我們來說一說在當前的版本裡面最強勢以及最弱勢的各5位英雄吧!以上為個人看法!如果兄弟們有其他的想法!歡迎留言在下方一起討論一下哦!希望兄弟們喜歡今天的影片!
⭐️加入DISCORD⭐️
https://discord.gg/heybrother
⭐️荒野亂逗⭐️荒野亂鬥動畫系列⭐️
http://tiny.cc/o6rsez
⭐️荒野研究所⭐️小知識與技巧分享⭐️
https://goo.gl/bHr1fg
⭐️上盃攻略⭐️心得與技巧分享⭐️
https://goo.gl/Hhqc51
⭐️播放清單⭐️2019⭐️
https://shorturl.at/cKMVX
#荒野亂鬥 #嘿兄弟 #創作者代碼heybrother
分組討論技巧 在 分組討論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分組討論英文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分組討論英文、小組討論技巧、分組討論的好處有關寵物文章或書籍,歡迎來萌寵公園提供您完整相關 ... ... <看更多>
分組討論技巧 在 分組討論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分組討論英文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分組討論英文、小組討論技巧、分組討論的好處有關寵物文章或書籍,歡迎來萌寵公園提供您完整相關 ... ... <看更多>
分組討論技巧 在 專業想- 「線上分組技巧,那些比分組更重要的事情」 設定人數 的推薦與評價
2021年6月24日 — 線上分組技巧,那些比分組更重要的事情」 設定人數、調整時間、迅速隨機分組班上人流四散,從大會議室進到小 ... 三、「分組討論中,老師運課三件事」.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