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照新書賞閱📚公司治理與法令遵循
【作 者】王文宇/臺大法律學院教授兼比較法研究中心主任
【本書簡介】
🔹梳理現行法律(包括公司、證交法)規定並說明之,同時釐清法規與實務扞格之處(如「經營階層」意涵),並針對相關的法規命令及「軟法」(如實務守則),一併闡明。
🔹第一部分「總論」扼要說明管制策略與發展趨勢;第二部分「公司治理」與第三部分「法令遵循」,依序介紹相關法規與實務。
🔹收錄28則案例或專題研究,結合理論與實務,除了分析本土的重要案例與事件外,也評論國際性議題,以拓展讀者視野。
🔹參與公司治理的企業家(董事與經理人)、專業人士(律師與會計師)、以及有志學習的法商學院學生,皆可藉由此書一窺「公司治理」與「法令遵循」的重要性。
詳細介紹:http://www.angle.com.tw/Book.asp?BKID=12914
⭐聯合推薦⭐
⭐賴英照(前司法院院長)
王文宇教授是權威的公司法學者,兼有深厚的法學素養和豐富的實務經驗。《公司治理與法令遵循》是他結合學術與實務的結晶,有精采的法學論述,更有實用的專業知識。不論在大學從事學術研究,或在實務界處理企業法律問題,這都是一本案頭必備的好書,特為推薦。
⭐陳 冲(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前行政院院長)
荀子嘗謂:「主其心而慎治之」。文宇教授新著,以法學為經,以人性為緯,多面相剖析公司治理,多層次解讀法令遵循,貫穿其間者,洋溢荀子之道。法遵治理典籍,汗牛充棟,我獨愛2018 Commonsense Principles 2.0,深入淺出,言簡意賅,而Commonsense意謂源自人性,與本書立論,恰相輝映。厥為文宇兄博古通今、學貫中西的最佳註腳。
⭐曾繁城(創意電子董事長/台積電董事)
金管會於2020年8月發布「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可以觀察到過去公司治理較聚焦在董事會職能的強化、資訊透明的揭露,現在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各國開始重視ESG永續發展相關的議題,這個趨勢已經是普世價值,沒有任何企業能夠置身於這股永續發展的潮流之外。
王文宇教授是學術與實務兼具的法律專業人士,多年來致力推動公司治理不餘遺力,並且已擔任創意電子獨立董事13年,對於公司能夠連續七屆獲得公司治理評鑑前5%的殊榮,貢獻卓著。現今 王文宇教授整理並結合其學術的研究和擔任上市、櫃公司獨立董事的實務經驗,彙編成冊,推出《公司治理與法令遵循》一書,除闡述公司治理架構、董事當責義務及法令遵循外,對於時下熱門話題如資訊安全及ESG相關議題也有所著墨,內容豐富但言簡意賅,個人深受啟發。
相信這本《公司治理與法令遵循》對莘莘學子、上市、櫃公司董事和經營團隊及公司治理專業人士會有醍醐灌頂之效,更企盼所有的讀者對於公司治理能夠本於初心,方得始終。
⭐胡星陽(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兼管理學院院長)
公司治理的議題越來越重要,相關的報導也經常出現在報章雜誌。好的公司治理制度要達到兩個目標:消極面要避免公司經營不善,不讓投資人蒙受像大同或康友-KY這樣的慘劇。積極面要促進公司設定正確的方向和有效率的執行。
《公司治理與法令遵循》對公司治理做全面性的介紹,兼顧消極和積極兩個目標,充分反映了作者多年來在學術界、實務界和政府單位的經驗,這樣的結合恰恰是公司治理這個領域所需要的。
書中處處可見作者的洞見,值得細讀深思。例如近來有很多討論國內是否應引進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制度,作者就指出SPAC的核心是發起人與經營團隊,而國內的根本問題在於法規上的不足,缺乏這類型的專業投資人。
⭐陳清祥(中華公司治理協會理事長)
強化法令遵循 落實公司治理
法令遵循制度在金融機構已經行之多年,直到兆豐銀行紐約分行因違反洗錢防制相關法令被重罰1.8億美金,才再次被強調。近年來,廣明案(反托拉斯法)、聯電案(營業秘密法)、駭客入侵案(資通安全管理法)、臉書個資外洩案(個人資料保護法)等,都是提醒各行業應更重視風險管理及法令遵循制度。
欣見文宇兄以多年累積的專業知識和實務經驗,闡述公司治理及法令遵循各相關層面的議題,輔以經典的國內外實際案例剖析,是一本兼具學術理論與實務探討的好書,研習公司治理與法令遵循制度的參考指引。相信本書定能給產、官、學界帶來啟發和借鏡,協助規劃及落實法令遵循制度,釐清及規範董事監督義務,齊心落實公司治理。
⭐何麗梅(台積電歐亞業務資深副總經理)
王教授擔任台積電轉投資創意電子獨立董事多年,熟諳公司法理論與實務,如今完成公司治理大作,可喜可賀。本書深入淺出,闡明相關法規、剖析治理機制;視角寬廣,既探討國際趨勢,也檢視知名案例,可讀性高,適合所有董事與經理人閱讀。
本人身為實務工作者,在台積電擔任企業社會責任委員會主席多年,深知追求「永續」是提升企業價值,促進企業成長的不二法門。企業永續之推動,首在於領導人對於永續文化之建立,並將ESG之精神及各項規範融入於企業日常營運及決策中,上行下效,成為企業的DNA的一部分。
本書以淺顯文字介紹ESG、公司治理之法律與法遵面向,深具參考價值;尤其收錄敝公司融合ESG之限制型股票案例,足見理念相同!
⭐林靖揚(Sullivan & Cromwell LLP合夥人)
二十年前在台大法研所師從王文宇教授學習公司法制時,對於老師諸多先進的公司法理念,包括將法人視為不同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間的法律關係的核心重新解構「公司」的概念,深感敬佩,這些理念也成為伴隨我執業十餘載的暮鼓晨鐘。
《公司治理與法令遵循》一書,延續老師一貫風格,跳脫許多比較法著作羅列各國法規和台灣法規進行比較的傳統套路,以台灣本身的法制為骨架,以國內外近年的公司治理和法令遵循熱點議題和案例為發想,將外國法制、實務和學者見解穿插於文中,刺激讀者思考。由於讀者對於相關議題和案例或已於新聞中耳熟能詳,在閱讀過程中極易產生共鳴,隨著內容跌宕猶如和老師隔空時而探討、時而論辯,時而被深深說服,趣味盎然。
本人過去十五年在紐約、香港等金融中心從事證券發行和公司併購等業務,對於本書探討的許多觀點深有所感。尤其,各市場的法制文化不同,絕非「參考先進法制」就能憑空產生適當的法制規範或最佳實務(best practice)。例如,一般而言,美國法制長期依賴訴訟和法院形成規範、而香港更借重專業的證券監管機關來防弊。
本書探討了諸多重要的實務案例。如樂陞案引出的買方資金證明問題,在美國並無法規強制要求上市公司併購的買方提供資金證明,但實務上併購案賣方的董事會均會有此要求,以滿足董事誠信義務降低訴訟風險,而香港則更偏向監管機構介入,由證監會要求買方的財務顧問出具資金確認函。又如上市公司併購時的賣方董事會下設特別委員會,在美國和香港均非法律強行要求,實務上設置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處理有利益衝突的情形,並非所有併購均有必要。再如榮化併購案,如果李氏家族在買方實體的上層結構中有持股,在美國和香港將有不同的披露要求,且在香港更可能導致李氏家族不能在股東會投票等等,均有整體的法制思維支撐。
這兩年朝野倡議將台灣建設為亞洲金融中心之一。跨國企業考慮上市、融資的市場時,除了經濟因素外,法制基礎建設也極為關鍵。同樣的,國際投資人在選擇投資標的時,公司治理和法令遵循也是重要的考量。如本書所強調,良好的公司治理法制必須同時能「興利」和「防弊」。同樣的,當一家公司在考慮其公司治理,例如董事會和委員會的組成、股權激勵制度的設計時,也離不開決策對於受影響的利害關係人可能帶來正面、負面的行為動機。當然,無論何種制度設計,都無法自外於台灣的法制、文化、主管機關和法院的專業性等,否則徒法不足以自行。
閱讀至此,忽聞鳥鳴。轉頭一看不覺天邊已微明。幾個小時的深夜閱讀收穫滿滿,不啻是疫情下在家工作時的最佳精神食糧。
📚居家安心學,全站折扣滿799免運:http://qr.angle.tw/x2m
📚#元照新書賞閱:http://qr.angle.tw/pp8
📢訂閱 #月旦雜誌,贈〈充電包〉&《月旦簡明六法》一本:http://qr.angle.tw/gyj
📢#月旦知識庫 最新購點優惠
http://qr.angle.tw/dzl
分行經營策略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銀行如何提供超級個人化服務?百人數據團隊靠AI打造中信腦
為了顧及全產品、全客群、全通路、全覆蓋,中國信託採取的對策是走入AI與大數據,更為發展AI應用訂下3大KPI,來掌握研發資源的最適化;今年,中信更成立數據治理委員會,希望將數據治理走向更全行化的關鍵議題
文/李靜宜 | 2021-06-10發表
「透過科技力,來創造競爭力。」中國信託銀行數據暨科技研發處處長王俊權,用一句話點出中國信託大力發展AI與大數據的戰略核心。
3年多前,中國信託定調以AI與大數據作為主要發展方向,並成立了數據研發中心,要用AI來加值業務場景的服務與產品。設立初期僅有一人,到現在已擴大為百人團隊,更在2020年初正式提升為數據暨科技研發處。王俊權正是該團隊的一號員工,更是中國信託內部大力推動AI與大數據的關鍵人物。
中國信託的經營策略是,顧及全產品、全客群、全通路、全覆蓋。而為了守住既有的優勢,中信採取的對策是走入AI與大數據,來作為轉型的利器。不只要轉型,王俊權表示,中信更希望透過AI與大數據,孵化出不同於以往的經營模式。
「CTBC+AI」是中國信託發展AI的大方向,在各業務線上,都能將既有的經營方法加上AI,來提升效率與效能,更要以這樣的科技力創造競爭力。更以優化、平臺、全面、轉型、顛覆這5大階段任務,往下推動AI。
王俊權解釋,中信的策略是,從最小且最有把握的項目開始,所以,透過AI來優化既有的經營方式,是中信切入AI的第一項任務。運用AI優化的專案成功後,下一步,中信就能將AI技術進一步平臺化;有了平臺之後,就能將AI技術全面導入到銀行。
走過了優化階段、平臺階段到全面發展階段,AI已經落地到中信的金融場景,也陸續有了一些階段性成果。王俊權表示,中信現在聚焦「轉型」與「顛覆」,希望透過AI幫助組織轉型,最終期待是要用AI提出顛覆的想法,創造新的經營模式,他透露,目前已有幾個專案正在進行中。
依循著CTBC+AI這項大主軸,中國信託打造了「中信腦」,定調3條研發路線: 電腦視覺、自然語言處理(NLP)、機器思考,也成立了3大實驗室,聚焦研發6大AI應用核心,包括了精準行銷、市場預測引擎、文字與文件辨識應用、人臉與物件辨識應用、機器閱讀到機器對話。從應用場景來看,則鎖定營銷經營、流程優化、風險控管這3項。累計至今,中信在業務單位落地的AI專案超過了20個。
第一類應用場景的AI,中信稱為「營銷經營+AI」,囊括個人化推薦、需求預測,目的是協助增加收益,並提升客戶滿意度、客戶資產、新申購產品數等。王俊權提到,像是推薦引擎專案,中信金控整體客戶數有1,100多萬戶,產品與通路又多,需要透過AI推薦引擎來實現精準行銷,預測顧客未來的金融需求,才能進一步推薦。中信也將這類預測技術,應用到金融商品的預測,比如房價預測、股市預測、匯率預測等。
「流程優化+AI」則是中信第二大類應用場景,包含法金作業流程、客戶申請流程、線上作業流程,希望用來協助內部提升作業效率,來減少作業成本,最終目的也同樣要能夠提升客戶滿意度。 目前,中信內部有多項端對端的流程數位化專案,像是個金、法金、AML(反洗錢)、HR等業務,都有導入AI來優化既有流程。
最後一類場景的應用是「風險控管+AI」,則應用在AML作業、偽冒偵測、稽核,來改善內部作業效率,減少風險的損失。比如,王俊權提到,前年底,中信銀行上線了一套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分析負面新聞的平臺,這個AI反洗錢專案的成果,後來更從臺灣擴大應用到7個國家的海外分行。
王俊權表示,3大實驗室所負責的6大AI核心,就是沿著這3大類應用分頭進行,其中,因為銀行面對數位化的壓力較大,所以,又以銀行為應用主力,再逐漸將AI技術擴大到金控旗下子公司,如投信、台灣人壽、中國信託資融等。
自行培養AI研發能力,更訂定3大AI管理KPI
AI發展策略上,中國信託除了自主研發,也會與廠商協作。不過,這兩種策略該如何拿捏,中信內部也走過一段辯論的路。王俊權表示,最後的判斷依據是,「金融業需要的核心能力,中信會投入有限的研發資源。若不是中信認為的核心能力,則盡可能用市場上的解決方案,來加快回應市場的時間。」
舉例來說,銀行業使用分析模型並非新鮮事,AI技術與傳統統計回歸最大的不同是,能夠處理大量非結構數據,像是人臉、電文等資料,可是,這些數據機敏性較高,如果銀行不能自行掌握技術,而需委外,王俊權認為,第一個問題就是,銀行創新的保密性較弱,再者,廠商進入銀行接觸到如此多的機密性資料,有時也有法遵問題。
尤其,金融業對個資的管制嚴格,非結構化資料很難離開金融業,但是,在臺灣,許多AI技術原廠來自海外,對於銀行來說,整體應用或導入的彈性都相對較低,這些都是中國信託選擇培養自家AI研發能量的關鍵因素。
中信在AI應用發展策略,更訂出3大關鍵績效指摽(KPI),作為研發資源最適化的參考。王俊權表示:「對資源有限,需求無限的單位而言,研發的管理是一大關鍵。」首先,中信不會輕易增加AI生產線,因每開一條生產線就會涉及維運與資源分散的議題。所以,「AI生產線的管理」是第一項KPI。
「AI研發資源調度的管理」是第二項KPI。王俊權提到,資源有限狀況下,應該分配多少資源,投入短期的落地變現,還是長期的亮點顛覆,「是一種決策的藝術。」過去,中信希望AI可以迅速擴大到各單位,所以,王俊權採取80/20法則,將80%的資源用在短期落地變現,讓大家有感,保留20%在真正創新的研發。不過,他表示,這個比例每年或每季會進行調整,要讓研發資源投入到需要的地方。
第三項KPI則是「核心複用的比率」,也就是同一項核心技術盡可能重複利用的比率。王俊權要求研發團隊,每條AI生產線至少要有3個落地應用。目前,中國信託共有6條AI生產線,以及20幾個AI落地應用的專案,他提到:「平均每條AI生產線,有3~4個核心複用。」未來,更希望將每個AI核心,擴大到金控內各個應用,所以,要盡可能提升核心的複用,他對團隊的期待是,能提高到兩位數的複用率。
他進一步舉例,3年前,中信導入工研院智能文審技術,來辨識客戶申辦信用卡、貸款所需檢附的財力證明,像是存摺、扣繳憑單等金融常用的固定格式文件。去年,中信將文字辨識應用,複用到分行的場景,上線AI票券辨識服務,在審票機中加入AI、OCR技術來辨識支票,來減少櫃員人工審票與顧客等待的時間,及提升作業人員登打的產能。
目前,中信已做到一張支票上的7個要件,包括到期日、抬頭人、金額、禁止背書轉、發票章讓章或手寫、背書、帳號,都能夠用AI辨識。王俊權提到,中信將自行研發的印刷體的文字辨識核心、手寫英數的AI辨識核心、文印鑑辨識技術,通通導入支票辨識上,「這就是一種AI核心的複用」。此外,為了持續優化辨識正確率,中信更導入AI反饋機制,內部自己發展出標記功能,來改善標記效率,長期目標是達到9成的辨識正確率。今年,中信預計將該AI應用擴大到22家分行。
中信還有另一項AI核心應用是人臉與物件辨識應用,王俊權坦言:「人臉辨識技術,對於組織的轉型與顛覆是亮點有餘,可是力道不足。」不過,若能結合防偽能力及數位流程,可能會創造出藍海的新應用。中信正在思考,如何運用人臉辨識、活體辨識、微表情辨識、情緒辨識等AI核心,交錯組合來打造遠端核身相關應用。
金融業需緊跟科技的腳步,轉變為自身的競爭力,才能在指數型成長的趨勢下,站上領先地位。AI與大數據,正是下一波競爭力的最大利器。─── 中國信託銀行數據暨科技研發處處長 王俊權
推動超級個人化服務,中信靠大數據建立5大行銷策略
「中信銀行每個月有1.5億筆的金融數據,1.9億筆的非金融數據。更可觀的是,疫情期間,顧客更加喜歡使用數位服務,每月高達2億筆的顧客數位數據。」王俊權首度揭露了中信內部統計的海量數據。不只如此,中信銀行1年與顧客會有20億次的行銷溝通,顧客造訪行動銀行、網路銀行或到行銷網頁觀望的次數,更是高達16億次。
「中國信託的數據含金量很高,因此,全都要採集起來,作為銀行KYC的關鍵第一步。」他提到,光在2017年到2018年這段期間,中信內部就採集了大量數據,來建立360度客戶全景標籤。即便,當時各個單位已有自己的全景標籤,中信仍認為要有一個可以全行共用的主數據庫。
有數據來了解顧客,銀行就能出手,中信的策略是以數據掌握顧客人生不同階段需求,提供超級個人化服務。王俊權表示,中信策略是運用AI與大數據,透過個人化溝通方式,來提升顧客的成交機會。中信更先將這種作法,落地到銀行的「艱困區」,若在艱困區測試後有成效,再轉移到「黃金區」主戰場。「一方面不會影響到既有的業務動能,另一方面團隊也會比較有信心。」
在推動超級個人化服務,中信採取了5大行銷策略,並各自搭配合適的AI技術。第一項策略是使用最適合的通路對不同顧客溝通;第二項是尋找顧客有興趣的話題來互動,王俊權透露,今年底將從人工轉為全自動化,用AI生成銀行與顧客行銷的文案。
選擇對的時間,則是第三項策略,比如,當外幣跌到一定數值時,跟該名顧客歷史申購外幣的成本有競爭性,就能在此時發送推薦資訊給顧客。
第四項策略則是打造貼合顧客需求的產品,他提到,中信已有不同產品的預測模型,能預測未來3個月或1周後,該名顧客可能需要的產品。可供業務單位、EDM數位行銷,來聚焦其中高成交率的顧客。最後一項策略是對的活動,即便是賣同一項產品,不同活動的優惠或行銷設計都要不一樣。
王俊權認為,不僅不要過度叨擾顧客,更希望提供一次就能擊中顧客的服務。甚至,目標是做到自動化行銷,他透露,目前正在建置平臺的階段,除了要能自動採集數據,更要自動反應顧客下一步的預測,讓銀行出手可以更快,或盡可能減少PM或行銷出手時會遇上的人工斷點,甚至,讓每次出手後的反饋可以更為即時,來推動多波段行銷。
成立數據治理委員會,優先梳理2類數據
「數據治理是比下水道還要更下水道的底層工程。」特別對於大型金融機構來說,海量的數據勢必要有與過往不同的梳理方式,王俊權如此說著。
因此,今年中信銀行成立了數據治理委員會,由總經理親自主持,各個業務單位主管都參與,「希望將數據治理走向更全行化的關鍵議題。」他坦言,今年是試行階段,但中信已經注意到這個趨勢,而且必須往這方向走。
中信在數據治理特別強調「以用為治」,去年,更研究了全世界數據治理做得較好的企業,比如,數據治理發展超過20年的華為。王俊權坦言:「對中信而言,數據治理既然是一場長期抗戰,就必須明確為何而戰。」
由於資源有限,中信在數據治理的戰略,優先從兩類業務來推動,第一類是不能犯的錯,這類資料的處理一旦犯錯,銀行容忍度很低,如監理報送這類數據就需要優先梳理。另外一類是業務效益較大者,王俊權表示,若沒有好的數據治理標準,業務效益很難有長期的呈現。這是中信今年訂下數據治理的方向,也希望從小開始,慢慢擴大到全行。
經理人小檔案
王俊權
中國信託銀行數據暨科技研發處處長
學歷:臺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商學碩士
經歷:早年在美國矽谷的科技公司做美股分析,回臺後陸續待過4家銀行,主要負責風險管理;2005年加入中國信託銀行擔任全球個金風險管理處處長,2018年兼任數據研發中心最高主管;現為中信銀行數據暨科技研發處處長,兼任中信金控數據主管
附圖:中國信託銀行數據暨科技研發處處長 王俊權 (攝影/洪政偉)
資料來源:https://www.ithome.com.tw/people/144842?fbclid=IwAR0XaBPczoiqTWTEQH8qHfNDbmyyTpA43Akd2gYWhsBbh0oIbWsBNWdF4Fk
分行經營策略 在 龔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龔成問答信箱】(Q21161-Q21180)
Q21161:
你好,我今年29歲,上年買左樓,但發現買完樓供樓就就開始儲唔到錢。依家戶口剩番1萬,月薪33000,供樓17000。
想請問如果想要開始供股,我應該點擺放好?人到30覺得再甘落去都唔係辦法?希望可以比到意見,另外我都開始睇你既書,80後百萬富翁,多謝你
龔成老師:
其實你已置業,都是財富配置的一部分,只要你之後應該慢慢累積翻股票。
第一,你現時要留現金,因為你現金數目太少,同時你有物業,有負債,你一定要有一些備用現金在手的。因此唔好太急買股票。
第二,要提高收入,要錢滾錢,就要有本金,你現時無本金,如果想突破,就一定要提高你的收入,你29歲,是事業的黃金期,現時職位的提升,轉工,兼職,小生意等,總之想方法增加長遠收入。
第三,減少支出,如果每月現時無錢剩,為了有初期的本金,都要努力減少支出一段時間,令自己有本金。
第四,努力學投資及投資,你現時是財富累積的黃金期,要好好把握,到你有一定的現金數目後,就可以開始投資,月供股票都得,如果能承受風險,就供一些潛力股,如恆生科指ETF(3067),如果承受風險度只是一般,就投資一些平穩增長股。
------------------------------------------------
Q21162:
1.想問老師點睇460同3800呢2隻股,我分別持有呢2隻股票,但見佢細價股,唔上唔落甘,是否有質數可持有?
2.現有5萬可投資
A.以現在市況,應耐心靜候等大跌市
B.定1手手入股,我心水買3868/968/3319
但以我資金買既量不多
C.月供股票?每個月3000甘月供會比較好嗎
謝謝老師給予意見
龔成老師:
1)四環醫藥(0460)好翻D,相信無之前咁差。
不過這股,2015年、2016年,曾經出現了核數師有「保留意見」的情況,反映盤數有問題,小心這股。
我對投資這股有保留。
保利協鑫能源(3800)業務不穩,質素中等。不過不是無增長,是有危有機類。
佢主要為光伏行業製造多晶硅及硅片;銷售電力;開發、投資、管理及營運光伏項目。
市場炒緊佢前景,但當中存有不確定性,股價大上大落,佢的確可能會大升,但同樣可以大跌,無得估,這炒作不少,現時值博率未算好高。
如果真的想投資,小小注好了。
2)你要留翻$2-3萬作備用現金及等投資機會,可利用$2萬去投資,如果你無太強投資能力,月供是較好的方法,建議你月供$3000。你可以考慮2800或3067。
------------------------------------------------
Q21163:
龔sir你好,有幾個問題:
1.388/1810/2382 那1隻做月供股票值博率會大的
2.另外想問968同1177的合理價應是?
謝謝老師回覆
龔成老師:
1)最好建立一個組合,這3隻都有質素,都可投資,月供長線無問題。
如果要選1隻,小米(1810)會較有潛力。
2)信義光能(0968)本質不差,業務保持有一定的增長力,股本回報率處高水平,加上現金流強勁,是有一定質素,可長線投資的股票。
現價合理區頂,如果想入,要慢慢分注,但仍不是大注投資的時候。這股股價上落都大,要注意金額。
中生製藥(1177)是潛力股,人口老化令佢長遠有唔錯的增長,無論是政府投入的行業資源,又或是人民生活質素令可控制資金上升,都令人們更在醫療方面投入更多。
佢已建立一套完整的商業系統,有多個已賺錢的藥品類別,同時毛利高,可以不斷將錢投資在新藥裡,這模式運作很好。
但這類藥物企業,難免有一點風險,因此要久不久檢視,中短問題不用理會,但如果有一些核心性的問題,就要再全面分析。
就這刻來說,這股可以一直持有,因為商業模式理想,高回報,不斷再投資令股東利益快速增長。加上睇翻佢的業績,保持增長,這令企業價值有實際的上升,令股價得以支持。
你預$5-$8合理區。
------------------------------------------------
Q21164:
龔Sir你好,請問3333 丶371、1818丶270邊隻好啲?
龔成老師:
都是有質素的,不過風險度不同。
粵海投資(0270)是較穩健的一隻,這股正面的,這企業有多個業務,同時都處於賺錢的狀態,整體不錯。加上最大的水務部分,更是香港東江水,即是不斷賺香港人錢。
佢係供港東江水部份,賺錢能力已經比以往弱左。係疫情下,內地工商用水需求會下跌,影響收入。而且,集團收入除了水資源外,還有其他好似物業投資、酒店、百貨等,在疫情下難免會受影響。
至於增加資本開支投入建設,如果能提升現有效能,就會對佢盈利有正面影響。整體而言,集團業務依然係算穩定,預期維持平穏發展,故有長遠投資價值。
此股現時在合理區,投資時要分注進行。
至於中國恒大(3333),就是上述增長力較高,但同時風險都是最高,佢業務本身不算差,但中央有時會出打擊樓市政策,加上佢本身負債極高(這是最大問題,風險太高),相信會對佢有一定的影響。
你預佢中短期都會波動,但如果只是小注,勉強可以,但都要明白風險。
------------------------------------------------
Q21165:
龔成老師,本人最近才學習股票,新手一名,最新關注到老師,亦很欣賞老師大方同用心分享,不知可否請教老師問題
本人持倉如下:
0288萬洲 持6500股,7.245買入、
1810 ,小米,持800股,26.35買入、
6993,藍月亮,1500股,12.82買入、
9988,阿里巴巴 200股,228買入
萬洲同藍月亮都大跌,不知應否繼續持有,怕會繼續跌,想請教老師會點處理?
或老師有其他建議給我嗎,十分感謝
龔成老師:
記住一個重要的投資概念,你最重要不是睇「賺蝕」,不是睇「買入價」,而是睇質素。質素不好,增長力弱,就有可能賣出,蝕都要賣。
你要分析「之後的組合情況」,不是過去,是將來。應該持有那些優質股,比例如何,能為你帶來怎樣的長期財富。
你要分析你的投資目標,你想潛力股的比例多少?平穩股的比例多少?組合風險程度如果?
即是你想設計一個怎樣的投資組合?長期、優質、平衡、適合你。
其實你持有的股票,都有質素,只要你買入價部分較貴,相信你未有企業估值能力,建議你日後多用月供或分注模式投資,不要一次過買入。
萬洲國際(0288)質素唔算差的,但潛力就不算強,只是平穩增值的類別。
有時你見肉價短期上落,都會對佢股價有短期影響,不過,我地分析時,唔好太著重中短期因素,例如短期的肉價格,以及供應等因素,都會對佢中短期有影響,但我地最緊要是分析企業的長期營運模式,發展,而這股正面的,可長線。
這企業過往的生意保持平穩,業務基本上是平穩的,只是因貿易等問題,令股價較為波動,成為這股的風險。
投資這股,可說是平穩增長,以及收下息咁,不要對股價太有期望。只要持貨不過多,可持有。
藍月亮(6993)有質素的。
佢有「中國P&G」之稱,成立於1992年,擁有衣物清潔護理、個人清潔護理和家居清潔護理三大系列共73個品種的產品。
佢係中國洗衣液有龍頭地位,加上毛利率高,賺錢能力強。睇翻佢之前的資料,以零售額計算,藍月亮在洗衣液市場、濃縮洗衣液市場及洗手液市場的市佔率均為第一,分別為24%、28%、17%。
整體有質素與發展力,不過現價唔平,之前貴,現價算是合理區頂,除非你持貨太多,否則暫時可以守。
至於另外兩股,都是無問題的。
------------------------------------------------
Q21166:
我股票市場輸晒成副身家,買窩輪狂蝕,請問呢排買咩可以追返?
龔成老師:
財不入急門。
我20年前,都有投資衍生工具,玩左幾年,輸足幾年,之後長線投資,就開始不斷賺錢。
你之後買翻優質股,長線投資,慢慢累積翻財富,看似較慢,但卻正確。
你要做兩樣野,第一,增加知識,你要學理財及投資的知識,記住,投資並不是坊間的炒炒賣賣,你要從書本或課堂上認真學習。《股票勝經》適合初階者的。
第二,將每月的部分資金,去做月供股票,供盈富(2800)。對初階投資者來說,月供股票是一個很好的累積財富方法,因為可避免你一次過在高位買入的風險。
原理如同儲錢,不過就不是儲現金,而是儲股票。計劃要長期進行。
另外,盈富是一個組合,適合絕大部分人投資,風險不高,長期儲貨可助你財富平穩增值,記住要長線持有。
當你過幾個月,有知識及少少經驗後,就可以利用你手上的資金,其中一部分,去投資股票。
------------------------------------------------
Q21167:
謝謝老師,供了2年多月供股,賬面現時升了29%多,人生第一個20萬好開心,期待第一個百萬~
31個月時間
股號@平均股票/佔全部既比例($供緊既股票)
0003@$14.5/9% ($1000 )
0027@$55/13.5% ($1500)
0823@$75/12% ($1000)
2388@$28.8/6% ($1000)
2800@$27/16%
2638@$7.5/4.5%
1177 @$7.2/10%
1211@$51/29%
Q1: 想增加潛力股的比例,但現時我供的潛力股已到略貴水平,怎辦辦?
Q2: 現時現金不多,5位數字,每月只能儲9千,有些股太貴已停月供,月供數量同金額應否增加?還是照樣每月供$4500?
龔成老師:
太好了!
保持這個大方向就得,這是一個好穩健的累積財富方法,期待你得到$100萬後再同我分享!
1)現時的選股,都是有質素的,可長線持有,如果你年齡不大,你可以繼續月供潛力股,但就選一些相對無咁貴的,例如恆生科指(3067)。
至於你現時月供的4隻股,都有質素,可以繼續進行月供。
2)如果你現時現金的比例,少過財富佔比3成,就應該儲下現金先。如果有3成以上,就可以考慮增加月供。
------------------------------------------------
Q21168:
龔 sir 你好,我這個投資組合有$80萬貨:12、27、66、270、345、823、968、1810、2800
再加每月月供股票 3000盈富,2000 MTR, 能否在8年後滾存夠二百萬,比囝囝去留學用。謝謝
龔成老師:
現時你持有的股票,都是有質素的,假設每年增長10%(要將股息再投資),$80萬預期會增長到$170萬。
至於現時月供,每月$5000,每年$6萬,假設增長8%,8年後預期滾存到$63萬。
即是總數會超過$200萬,相信能完成你的目標。
你現時只要持有原有的股票,以及保持月供就得。
如果想進一步提高財富,就可同時留翻一定的現金,如果出現大跌市就可以提握到入市機會,回報率進一步提高。
------------------------------------------------
Q21169:
老師你好想問下你對86有咩睇法?
龔成老師:
新鴻基公司(0086)佢香港的金融服務機構之一,分行及辦事處遍布香港、中國內地、澳門及新加坡。經營業務包括以下:
融資業務:例如消費金融(如提供消費中小企及其他金融信貸)以及專業融資、按揭貸款等。
另外業務是投資業務:如投資管理、策略投資、集團管理及支援。
過往都有一定的生意,不算差,但增長力就不強,算是平穩增長,至於盈利,都不差的,但就有少少波動。這股都有長線投資價值,現價合理,質素都有,但不是最高,始終獨特性不強,行業競爭大,因此唔建議太大注投資。
------------------------------------------------
Q21170:
早晨龔Sir
請問你點睇以下股票?
中國國航(753)
佐丹奴國際(709)
莎莎國際(178)
如想3選1,會選哪?謝謝
龔成老師:
其實質素都有點接近,都有質素,但卻不是最高質類別,因此不建說過度投資。
莎莎(0178)會略好,佢仍有質素,但佢已經無過往年代般的賺錢能力,同時香港的零售市道有風險,都令這股近年的表現較一般。
這企業本身在行業有一定的地位,賺錢能力不差,但就會受經濟及零售市道影響,令股價較為波動。
其實股票班我都有講這股的估值,在過往10年,自由行較為黃金年代過左,所以從估值上,無之前咁高。
佢在行業的優勢仍在,但整體行業及零售市道,無過往咁強。長遠仍有質素,這刻處合理區,但投資注碼不能太大注,亦要有耐心先有收成。
之後的中國國航(0753)與佐丹奴國際(0709)差不多。
------------------------------------------------
Q21171:
成哥 想問下 啊里巴巴同中海油有無咩睇法
巴巴296入 坐佐成半年
中海油10.11入
龔成老師:
阿里(9988)你預要耐心守,但這股有質素的,只要你不是持貨過多,仍有得守。
因為佢將面對內地監管可能收緊,因此風險度增加左,不過,我相信佢的整體優質度仍在,內地不是不想佢賺錢,只是想規管佢。佢已建立好完善的業務,因此本身是無得輸,只是賺多賺少問題,現時監管多左,點都會影響賺錢能力。
又以佢的螞蟻貸款業務來講,這部分是一些網上的小型貸款業務,增長快,但監管並不如銀行般緊,因此,中央會有更多的監管針對這部分,影響了賺錢能力。
整體上,阿里,長遠仍是有發展,賺錢能力雖然有少少減,但長遠會同政府同意一些監管方法,以及找到合理的賺錢模式,你預阿里現價約在合理區中上部,這股可長線。不過,中短期會波動。
你有貨可守,但未必要太急加注。
至於中國海洋石油(0883)雖然質素都算有,但不是最高質類別,佢對油價較為敏感。
雖然佢都有一定的規模,但卻不是最高質素的企業,這是由於佢的產品自主力較弱。
石油是商品,當中沒有差異性,佢地要將石油賣出,只能跟國際油價,這令佢地處於被動狀態。沒有價格自主的能力,這令佢地的獨特性有限。這類商品企業,都可投資,但就要明白不是最高質的企業。
由於質素中等,唔建議大注投資,但相信油價上翻佢會上升的。因此,如果你持貨較多,建議上翻D就減部分。
------------------------------------------------
Q21172:
龔sir,不好意思又打擾你,想請教一下,因為3067及2845澳門銀行沒得月供,如果我每用買一手呢個方法可行嗎?
風險是否高了,如果將來升到一手好貴,甘我就沒得用固定金額買,要提高左成本
龔成老師:
其實月供的目的,就是將買入價平均,減少一次過在高位買入的風險,只要你做到類似的效果,其實已可以進行。
3067、2845,你都可以長期投資,每個月買入一手,或每2個月買入2手,可以的。如果日後股價升好多,一手費用大,就每2個月買入一手。
你可以這樣,長期儲貨。
但要留意,這都是潛力類別,風險會比一般類別較大的,因此,你唔能夠組合100%都是這類股。
------------------------------------------------
Q21173:
老師,為什麼那麼看好必瘦站?潛力好似無科技股那麼高?
龔成老師:
必瘦站(1830)因為長遠有發展,同時本身有一定的質素。
睇翻之前的疫情,佢身處的行業受影響,但佢的現金流及財務數據都唔算差,這點可以想象到,當正常的經營環境,佢的生意一定唔錯。
加上佢的野心愈來愈大,本身有一定的技術,同時不斷將香港鵯業務模式複製到其他海外地區,我見佢加強了發展其他地方,因此發展不差。
潛力度雖然不及科技類,但穩健度比科技類高(另外,不要盲目追科技類,雖然我自己都睇好,但有時可以好貴,回報都有機會負數)。
你預$4是合理區頂,這股有長線投資價值。
------------------------------------------------
Q21174:
6055 3000股@16.9
0788 20000股@1.17
1347 2000股@56.55
今年22歲,由於年紀細風險承受能力較高,所以想買一些增長力較高的股票,鐵塔雖然利好消息好多但股價依然每日都織布機咁其實增長力系米已經吾高?如果我放鐵塔轉入3800增長力會高d嗎?
中煙有機會上25嗎?
華虹呢幾日都跌緊 但又吾想溝貨 現買入價可守嗎?里昂之前評級最高85元 但60幾蚊同21蚊都有機構評級 想請教老師其實所謂的大行評級是用咩方式評?點解同一隻股票可以差咁遠?
謝謝老師
龔成老師:
中煙國際香港(6055)係中國煙草總公司的全資附屬公司,承擔中國煙草總公司國際業務的管理及運營工作。
中國煙草總公司為中國唯一根據國家煙草專賣制度從事煙草專賣品生產、銷售及進出口業務的實體。
業務上,的確有獨特性,不過,上市時熱炒,市場預期高增長,之後見到增長力不及預期。整體都有發展的,算是合理價。要上$25不是短期事。
中國鐵塔(0788)不是無質素的。始終中國的3大電訊巨頭,都是佢的主要客戶,以及大股東,當5G發展,佢一定會受惠,因此前景仍然正面。
佢現時的收入都增長,盈利都保持向上,但增長比之前略減,加上股本回報率不高,是這股較弱的地方。若分析佢市盈率,會見到現時仍然處較高水平,反映佢雖然股價回落左唔少,但仍然未到平。
這股算是合理價。
這股長遠仍算有發展力,可長線。不過,潛力度比過往略減。你可以轉其他,但保利協鑫能源(3800)風險高,這刻的投資值博率未算好高。
華虹半導體(1347)有潛力,可長線。你唔好著重短期股價,要睇「企業」。
至於大行,你當參考下好了,不要太過相信。
------------------------------------------------
Q21175:
龔 Sir, 可否說汽車股都是經濟敏感股?想聽下你對吉利前景的睇法,當然與1211比較,還有一段距離,再說大家個市埸定位也不同
龔成老師:
對,汽車股對經濟算是敏感,所以你見比亞迪(1211)這類汽車股,過往股價大上大落,再加上佢發展新能源,業務變數更大,業務與股價上落就更大。
吉利(0175)本身的質素不差,擁有一定的銷售網絡及品牌,不錯的市場策略及定位,而又能把握中國汽車市場增長的機遇。
長遠來講,佢的品牌與發展在中國仍理想,2018年,吉利透過旗下海外企業,動用超過$500億人民幣收購戴姆勒股份公司9.69%股份。由于戴姆勒股權結構分散,所以吉利已經成為了戴姆勒集團最大單一股東。這不單有利佢有中國發展,同時長遠,可能加快了海外發展速度。
另外,佢未必發展自己的電動車品牌,但會發展當中的技術,相信在合作及自身價值上,長遠仍是正面的。
現時價位在合理區中上部至頂位,股價波動,有貨可長線。如果現價入貨,小注都得。
------------------------------------------------
Q21176:
龔老師你好,我今日34歲,未婚,冇乜經濟壓力,現時未有結婚及生育打算,月入二萬,月儲大約七千,現時擁有資產大約十八萬,其中九萬現金,九萬股票。
我在前幾個月偶然留意到你fb page,覺得你教導好好,就開始買埋你幾本書睇,都由幾個月,前開始跟你的方法買股票,但我不能月供,所以每次都小注分階段買入股票,現時持有的股票如下:
水桶1:
1177 中生製藥 1000x$7.6 9.6%
3718 北控城市 8000x$1.6 11.7%
3067 安碩恒生 100x$16.3 2.0%
1448 福壽園 2000x$7.815 16.4%
3319 雅生活 250x$30.5 7.9%
2057 中通快遞 50x$239.4 13.0%
水桶2
823 領展 100x$66.6 7.6%
2800盈富 500x$30.08 16.0%
水桶3
778 置富 2000x$6.72 16.0%
快速增值:平穩發展:收息資產=61:23:16
問題1:這樣分水桶1/2/3,正確嗎?
問題2:以我現時情況,股票組合都大致可以嗎?我想把股票組合目標設為快速增值:平穩發展:收息資展=5:4:1,適合嗎?
問題3:我現時以動用我一半的資金,我計劃大跌市才再買入股票,正確嗎?
問題4:在現有組合新經濟股只佔2%,我都想入多啲,但現在這類股又好危險,是否應等大跌市才入?
問題5:我一直都想加一些水桶2的股票,如果2800/66/823每跌10%加一手可以嗎?應該先加
新經濟股,還是加平穩發展股先較好?
謝謝指導!
龔成老師︰
1) 你現時只有34歲,水桶3可以不用太多,可以集中在水桶2類別,而水桶1你去到6成,其實已經是上限,如果你本身投資實力並不好強,要減翻部分。當然,如果你有實力及經驗,就無問題。
2) 以你年紀,都有一定增長需要,這個比重係可以。
同時,要留意翻個別企業,唔好佔組合15%以上,否則會有過度集中風險。
持股中,中通快遞(2057)有質素。不過,始終新上市數據未必好準,要慢慢先見真章。暫時不宜持有太多,故不要加注了。
3) 留一半現金,等大跌市才加注,係正確。
4) 現時的確不少新經濟股係略貴,除左阿里巴巴(9988)和安碩恒生科技(3067)算合理區頂,可分注,其餘最好等回調。
5) 你現時組合有少少偏向水桶1,而且新經濟股都略貴,故先入舊經濟股會較好。
但留意,單一行業唔好佔組合3成以上。你組合中,有不少地產股(港鐵0066 - 都算半隻),這方面你要注意。
以下都是一些在合理水平的舊經濟股,你可以參考下。
盈富(2800)、金沙(1928)、恆基(0012)、平安(2318)、中銀(2388)、港鐵(0066)、長建(1038)、領展(0823)、粵海(0270)。
------------------------------------------------
Q21177:
老師,請教下你,
1. 如果要你在700、1810、9988揀一隻現價買入的股票,你會揀邊隻?
2. 同埋241、1833、6618你又會揀邊隻?
麻煩晒你
3. 上次因為你指教而買入必瘦站而賺咗啲,多謝你先,我覺得如果低過4.5仲可以再加倉,你覺得呢?
龔成老師︰
1) 小米(1810)、阿里(9988)、騰訊(0700)都係有質素的潛力股,但業務上有點不同。單以值博率計,現時只有阿里(9988)在合理區頂,其餘都偏貴,故較值得投資。
2) 京東健康(6618)、平安好醫生(1833)和阿里健康(0241)都係有質素和潛力,但問題係佢地是有危有機的類別,雖然業務增長好快,但這刻仍處於燒銀紙的狀態中。
估值上好困難,因為無實質的盈利數據作為基礎,市場只是估估下。質素和值博率計,平安好醫生(1833)會較為佔優。這些企業都可投資,但只宜小注。
3) 必瘦站(1830)現價偏貴,回多1,2成才算合理區頂位。若你有貨係手,等佢回多2,3成才加倉,會較理想。
------------------------------------------------
Q21178:
你好呀老師,本人對1475日清有點期望,每年盈利公佈也是賺錢、又有新產品又開發新市場、亦有大行消息曾經睇好、公司亦是國際知名非常穩健。
為什麼股價始終向下,是不是有些什麼我忽略了 ?
謝謝
龔成老師︰
就算再優質企業,中短期股價都會有機會波動。原因不一定是本質出問題,可以係一些與其本質無關的因素。
只要長線質素無變,中短期波動我地唔需要理會,長線持有就可以。
日清食品(1475)不差的,都算有質素。
佢由日清日本(於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分拆上市,主要於香港及中國內地從事生產及銷售麵條、蒸煮食品、冷凍食品、飲料產品及零食。
正如你所講,佢本身有品牌優勢。加上業務穩定,盈利都不差。但比較大的問題,整體增長力唔算高,發展潛力不算強,此股算係平穩增值類別,有長線投資價值,但不要對潛力有太大期望。
這股下跌了一年,其中一個原因是疫情令這股之前處貴水平,因為佢短期會因疫情而銷量增加,但當市道正常,股價就會回歸理性,所以由貴跌回合理區域。
現價算是合理區頂部,可分注入貨,同時要控制注碼。
------------------------------------------------
Q21179:
想問下老師,你認為呢幾隻股票前景如何
2666,2688,2333,2359
龔成老師︰
環球醫療(2666)、新奧能源(2688)質素和前景都有,但優質度只屬中等。現價合理,分注投資都可以。
長城汽車(2333)有質素的,業務都不差,不過,過往的增長力不算好強,長遠業務發展雖然正面,但未必是潛力型。這股都有長線投資價值。
現價合理區頂,小注都得。如果想正式入貨,最好回少少先考慮。
而藥明康德(2359)都有d質素。
佢主要從事藥物研發平台業務。係藥物開發過程,主要分為藥物發現、臨床前開發、臨床研究及商業化生產共四個階段。
睇翻佢的資料,佢的服務對應各個階段,可分為以下四個分部:(1)中國區實驗室服務(2)合約生產組織(3)美國區實驗室服務(4)臨床研究服務。
佢的客戶包括美國、中國、歐洲及全球其他地區的製藥公司及及生物技術公司。
業務其實不差的,過往的生意與盈利增長理想。
當中最大的風險,就是市場估值,現時的市盈率過百倍,就算有增長力,都計都貴,股價上落一定會好大。市場現時對佢前景有好大期望,但如果增長力比市場略減,股價都會調整。
只可以話這企業有增長,同時有風險。
------------------------------------------------
Q21180:
龔SIR, 本人澳門人, 隨住follow你page一年左右, 加上買你ge書睇,學識好多野, 多謝你ge無私分享先.有2個問題想問,
1. 其實如果我28歲, 本金只有30萬左右, 應該投資最多幾多間企業會較適合同穩當?
2. 對於估值上有進步, 大致接受到, 但投資值博率除左思考企業內外因素外, 係米可以計出黎? 係要點計先合理?
龔成老師︰
1) 以你現時30萬計,組合中可以6-8隻股票左右。到你資金再增多時候,可以加多2-3隻,大致維持在10隻左右就可以。
你現時28歲,是財富增值的黃金時期。除了盡力儲蓄、投資、學投資知識外。也要把握這個黃金時間,做好財富增值部份。
策略上,你可以投資"平穏增長股" 和 "潛力股"。你先用每月5成儲蓄做月供,其餘先儲起,用一邊月供一邊儲蓄的策略。
大市現處於合理水平,那30萬資金,你可以先用一半,以"分注"形式慢慢入貨。餘下一半就等大跌市機會出現,才大力度掃貨,並長線投資。
2) 要計企業的價值,從而評估個值博率。過程比較複雜,好難三言兩語就講到,就算在我的股票班,都要講5小時,裡面會講3種估值方法,有難有易,但同學都用到的。
簡單來說,你要考慮企業的生意、盈利、現金流、資產、負債等財務數據,同時要比較行業,考慮這企業的經營情況,之後的環境又會如何。這都是計算的基礎。
例如,我地會考慮佢有多少生意,有多少盈利、現金流,有多少資產,從而計算該業務值多少錢,同時會推算將來的盈利情況,去推算這企業長遠的價值。
之後,再比對現時股價,去判斷出現時投資的話,值博率高唔高。
如果真係要深入計算,基本上要好仔細的研究企業,要分析好多財務數據用比率,先至有較完整的答案。
----------------------------------------------
若你有問題想向本人發問,可在龔成的fb專頁中(www.facebook.com/80shing)inbox龔成,但要注意如無特別聲明,有可能將問答放上網,當然,會將發問者的身份,以及有關個人資料的部分刪去。
另外,我所給予的各種意見,只是供大家參考,當中無任何銷售及推介,不涉及任何利益,其實大家應該要有獨立分析的能力,我只是給予一些方向及純參考模式。
由於提問人數眾多,見諒無法即日回覆,如果是普通的提問,預起碼要7天以上才能回覆,若然是較複雜的提問,起碼要10天才能回覆,希望各位能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