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飛上青天~上青天!
跟著葛蘭飛到一甲子前的臺北、曼谷、新加坡
這段影片剪輯自1959年發行的香港電影《空中小姐》,在片中我們可以看到當年的臺北、曼谷、新加坡等地之風貌,影片前半段在臺北拍攝,從 CAT 民航機降落在臺北航空站(今臺北松山機場)開始,一路上可以看到中山北路上跨越鐵路的復興橋、總統府前的大馬路上有三輪車穿梭著、尚未遭到改建的清代臺北城東門(景福門)、仍是「明治橋」舊貌的中山橋、圓山大飯店,以及碧潭(吊橋)、烏來(瀑布)等美麗的景色,對於想一睹臺北舊時風貌的朋友來說,是個難得的機會。
1959年拍攝的《空中小姐》是香港電懋影業的第一部彩色寬銀幕電影,導演為易文,並由能歌善舞的葛蘭領銜,搭配葉楓、蘇鳳、喬宏、雷震共同演出,林翠在片中客串乘客一角(飾演她自己)。當年電懋特地向香港航空公司租借子爵式客機進行電影的拍攝,並遠赴臺北、曼谷、新加坡等地取景,記錄了東南亞的瑰麗風景,影片拍妥後更是砸下重金送往英國沖洗,可見電懋對該片的重視。
【劇情簡介】林可萍(葛蘭 飾)為了趕時髦,毅然參加空中小姐招考訓練,本以為是一份高尚又令人羨慕的職業,誰知空中小姐這個工作十分專業,不但辛苦,也要應付客人各式各樣的要求。空姐朱欣娟(葉楓 飾)是一個機會主義者,藉著幫助客人運貨過海關獲利,沒想到竟被利用於走私。空姐陳環(蘇鳳 飾)投機取巧而得到好成績,可惜因為過於害羞而被派任地勤小姐。副機師雷大鷹(喬宏 飾)對林可萍一見鍾情,但為了想吸引她的注意,而故意處處為難她。某次林可萍被利用進行走私卻懵然不知,當公司追查此事時,雷大鷹巧妙地揭發真相,令林可萍大為感激。最後,情投意合的工程師(雷震 飾)與空姐陳環,在飛機上舉行空中婚禮結為連理,為電影畫下圓滿的句點。
這部電影藉著飛行各地的旅程,描寫空中小姐的苦與樂,並藉此帶領觀眾遊覽了臺北、新加坡、曼谷等地的明媚風光;而女主角葛蘭更被安排連場歌舞,唱出名曲多首,包括了主題曲《我要飛上青天》、在台北演唱的《台灣小調》(改編自1945年許石作曲的《南都之夜》)、在曼谷演唱的《廟院鐘聲》,以及在新加坡演唱的《我愛卡力蘇》。
片尾由葛蘭說出的那句「坐飛機是最舒服、最有趣,也挺安全的。」則讓我想起了1978年美國電影《超人》第一集裡,超人從下墜中的直昇機裡救出露薏絲後,對她說的話:「我希望這不會讓妳害怕飛行,根據統計,搭飛機仍是最安全的旅行方式。」(Well, I certainly hope this little incident hasn't put you off flying, miss. Statistically speaking, of course, it's still the safest way to travel.)
《認識 CAT》
CAT 為中華民國曾經存在的航空公司「民航空運公司」之英文名字(Civil Air Transport Inc.)縮寫,為中華民國第一家以臺灣為基地的民用航空業者,由1946年成立的前身「民航空運隊」在1955年改組而成,於1975年結束營業。
1946年,美國陸軍第十四航空隊司令官陳納德(Claire Lee Chennault)以及商人魏豪爾(Whiting Willauer)合資成立「民用航空運輸隊」(又稱「民航空運隊」),與中央航空公司及中國航空公司,在當年並稱中國三大航空公司。民航空運隊主要協助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戰後運輸業務,與承包軍用空投任務。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至臺灣,當年中華民國的航空公司僅有民航空運隊隨著遷臺,仍由陳納德經營,但事實上屬於交通部民用航空局。 (中央航空與中國航空在香港投向中共,史稱「兩航事件」)
1950年,首次以C-46型飛機開航臺灣島內航線。隨後開航香港、東京、大阪等國際航線。
1955年,民航空運隊改組為民航空運公司(簡稱民航公司),美方持股49%,中華民國政府持股51%,分部在香港、日本東京、泰國曼谷。
1964年6月20日,CT-106號班機,一架C-46型飛機,原訂由臺中水湳機場飛往臺北松山機場,但起飛後5分鐘即墜毀於臺中縣神岡鄉,機上57人全部死亡,受難者當中有許多當時到臺灣參加亞洲影展的貴賓,包括新加坡導演陸運濤夫婦。事後調查發現,本次事件為臺灣第一件劫機事件,機上歹徒因劫機不成而將駕駛員殺害,造成飛機墜毀。
1968年2月16日,民航公司的波音727型客機超級翠華號執行CT-010號班機,從香港起飛,即將達臺北松山機場前,因為攔截ILS訊號失敗,在臺北縣林口鄉山區墜毀,造成21人死亡。
1975年,民航公司的法人股東美國太平洋公司決議解散公司,民航公司因而結束營業,走入歷史。
1959《空中小姐》全片:http://youtu.be/d0Jo0l4sW_E
分鍾英文縮寫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早報:世衛組織將新冠肺炎命名為「COVID-19」,強調不涉及地理、人群】http://bit.ly/2Sh9GbU
一覺醒來,世界發生了什麼:
1. 世界衞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11日在瑞士日內瓦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命名為「COVID-19」,意為「2019年暴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所引發疾病」的英文縮寫。
2. 譚德塞當天在記者會上還表示,最近幾天出現了一些沒有前往中國旅行的人將新冠病毒傳染給他人的病例,比如法國和英國近日報導的病例,這種情況令人擔憂。
3. 隨着香港新冠肺炎疫情發展,美國國務院發言人11日表示,允許留在香港的美國政府非緊急僱員及其家人自行選擇撤離香港。南韓政府也宣布,自12日凌晨起將香港和澳門列為新冠病毒疫區,所有途經港澳入境的旅客,都需要接受特別檢疫。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日也宣布,提高港澳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至第三級,建議非必要不要前往。
4. 中國國家衞健委專家鍾南山接受路透社專訪,他預計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在本月中旬或下旬達到高峰,之後進入平穩期,然後開始下降,「我希望這次疫情或這次事件可能在4月左右結束」。鐘南山認為,「地方政府、地方醫療部門對此負有一定責任」。
5. 武漢市民政部網站2月10日轉載《中國社會報》(民政部黨組機關報)報導指,自1月27日起,武漢市慈善總會分4批、將累計27億元人民幣抗疫善款上繳給武漢市財政。專業人士指,此舉違背捐款人的意願及法律程序。
6. 當地11日,成千上萬伊朗民眾在首都德黑蘭等城市上街遊行,紀念伊朗伊斯蘭革命41週年。總統魯哈尼發表講話,強調伊朗不會向美國制裁屈服。
============================
▍用你選擇的媒體,決定你看見的世界 ▍
加入會員 ➤ http://bit.ly/2wVfM6g
#端傳媒
分鍾英文縮寫 在 鍾氏兄弟 The Chung Brother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的文章。
//慧眼識英雄
文:鍾一匡@鍾氏兄弟
回溯我在2005年在美國新澤西州第一次聽到衛蘭的唱片時,已經對朋友說這位女生一定會紅,果然是紅了!說到「每一次我預測會紅的歌手最終也會紅起來,沒有例外」這結論也是千真萬確的。我在其他方面不敢稱王稱霸,但在音樂上卻多次被自己的眼光折服,而且佩服得五體投地。
這種特殊的審美眼光源自香港最輝煌的八十年代,當我還是一個小學生的時候。那些年香港興起很多歌唱和作曲作詞比賽,例如無綫電視的新秀歌唱大賽、十八區歌唱比賽等。我第一次發現有這種能力是在1986年舉行的第一屆亞太流行曲創作大賽,我當年只有9歲,唸小學四年級,每個星期日習慣與父母一起看電視,對綜藝節目的歌手都會評頭品足。第一屆的對手非常強勁,有麥潔文、Christine Samson、鄧麗盈等。但當一位長頭髮、聲音沙啞的男歌手站在台上開口唱第一句時,我心想,這首歌一定拿到冠軍。這位歌手叫夏韶聲,之前為酒廊歌手,參賽歌曲叫《空凳》,由林敏怡作曲、林振強填詞,描寫懷念父親的心情, 非常入屋,令一向唱開搖滾、長髮、主流聽眾有點抗拒的夏韶聲開始受歡迎起來。結果不負眾望,《空凳》獲得冠軍,而我亦開始成為夏韶聲的粉絲,但喜愛夏韶聲會受到小學同學恥笑,所以要偷偷地喜歡他。直到2000年當夏韶聲舉辦首次紅館《搖擺心窩演唱會》才可正式「出櫃」,坦白地承認喜歡夏韶聲的音樂。我亦十分慶幸鍾氏兄弟在2014年能正式和偶像錄音,翻唱他在1988年發行的《說不出的未來》,這個經驗像一場美夢,不能忘懷。
1987年,第二屆亞太流行曲創作大賽,就讀五年級的我再次測試自己的能力。第二屆參賽歌曲及歌手更多更強:倫永亮、 林夕、Raidas、劉美君、黃凱芹、 蔣志光、黃敏華、黃偉年、潘光沛、甘仕良等在此比賽中嶄露頭角。當年,Raidas《吸煙的女人》呼聲很高,黃敏華主唱的《悟》也是相當有水準的作品,但我一聽潘光沛的《歌詞》-\-\ 由剛從美國拿了音樂碩士(當時是史無前例)回來的番書仔倫永亮唱出 -\-\ 我頓時認定這首歌務必奪得冠軍,結果也給我猜中了。很榮幸,筆者隨後在音樂上有數次和倫永亮接觸的機會。首先,鍾氏兄弟在2014年推出《極》大碟之前,倫永亮寫了一封很長的信給我們,慷慨地在音樂編排及歌曲排序上給予十分寶貴的意見。無獨有偶,同年我們憑《時代的顛覆者》奪得《CASH最佳歌曲大獎》,頒獎的嘉賓剛巧就是倫永亮,在他手上取得這個殿堂級的音樂獎項實屬難能可貴,頒獎禮後到達停車場再遇見他時又寒暄了幾句,覺得他全無架子,平易近人,是音樂人的榜樣。其後我在倫永亮一首為澳門歌手龍世傑撰寫的歌曲《後卡式時代》中作口琴演奏,那是我和倫永亮唯一一次在音樂上的合作。
1988年,第三屆亞太流行曲創作大賽,我又成功地預測到Blue Jeans的《豈有此理》會奪冠。無他,因為這首歌從作曲、作詞、三位樂手的浮誇長髮和服裝造型以至演繹,實在太出色。這首歌的作詞人是「某人」,後知是劉美君前夫,即電影導演黃泰來。歌曲表面上很憤怒,但歌詞富有哲理,表達做人應要看化的道理,語帶雙關,夫子自道。鍾氏兄弟亦慶幸在2011年翻唱赤道樂隊的作品《無言者》中,找來Blues Jeans的蘇德華和單立文來彈奏,是我們的福氣。
同年,我亦預測林楚麒的《這就是愛》獲得「上海-巴黎世界歌唱比賽」(其實在香港舉行)冠軍。林是1985年第四屆新秀歌唱大賽季軍,僅次於冠軍杜德偉及亞軍蘇永康,但其台風比前兩者有過之無不及,更有望成為梅艷芳接班人。《這就是愛》旋律出自大律師王正宇手筆,他就是張國榮《為你鍾情》的作曲人,才華橫溢。表演當晚,林在唱歌時突然跌咪,令觀眾吃驚,但她臨場的反應敏捷,情急智生地蹲下再拿起咪,反而令跌咪動作成為了她的「台風」,留下深刻的印象給評判。猶記得,她「跌咪」後我立即對父親說:「她會攞冠軍。」果然,我的預測準確。其實,如果林楚旗的星運和際遇好一點的話,不會只被記得是Beyond主音黃家駒的「未亡人」,更可以成為一位超級巨星。家駒死後,好像再沒有聽過她的消息了。
1988年由香港電台舉辦的《聽歌學英文歌唱比賽》,參賽者的歌曲被製成錄音,於每小時新聞及天氣報告後播出。我聽過幾個參賽者的錄音後,覺得平平無奇,本來已經打算放棄關注這個比賽,幸好忽然出現一把震懾人心的聲音,他的名字叫仇雲峰(後知是《街頭霸王》明星仇雲波的弟弟),參賽歌曲是貓王的《Love Me Tender》。當時,我被那把磁性的聲音深深地吸引著,然後我對自己說:「我不需要聽餘下的參賽者,仇雲峰一定會取得冠軍。」結果,數星期後,電台公布結果,仇雲峰果然摘下冠軍寶座,與我的預測一模一樣。仇雲峰之後簽了華納唱片公司,推出了一張個人相片,唱片中的主打曲《半真半假》令他一舉成名,可惜後勁不繼,因種種原因沒有在樂壇繼續發展下去。我相信,如果仇雲峰能有好一些的際遇,他在樂壇的發展應不只如此。
自始以後,我對自己音樂上的預測打了一次強心針。不能不提,八十年代這些歌唱比賽及作曲作詞比賽的評分機制十分公正,鮮有唱片公司的干預,使很多賽果都顯得非常合理。其實,我的眼光準繩很高只是因為我用常人的標準去量度一首歌的旋律、歌詞以及表演者的音準、歌喉及台風而已,沒有什麼奧妙。
到了九十年代,當所有人都看好鄭中基成為歌神張學友接班人時,我卻預測陳奕迅成為天皇接班人。陳奕迅雖然在1995年獲得新秀歌唱比賽冠軍,但在角逐新人獎時卻屢次成為鄭中基手下敗將,只得銀獎。鄭中基當時有父蔭,父親鄭東漢是當時得令的跨國唱片公司老闆,在樂壇的地位崇高,而且鄭中基本身唱功了得,所以成功是預期之內。那時候,我卻唱反調,當Eason推出第一首單曲《時代曲》時,我已跟友人說:「他會是香港下一位天王巨星。」《時代曲》由陳奕迅自己及江港生作曲,罕有地廣東歌中滲透藍調的色彩,楊雲驃(細AL)的編曲令歌曲更上一層樓,歌曲完了後卻響起了夏韶聲《今天昨天》12小節藍調的前奏,似有弦外之音。初出茅廬的填詞人黃偉文在歌詞的最後一句寫出先知預言:「不知有誰來迫我轉唱另一些歌。」果然,Eason由華星轉會到英皇娛樂及新藝寶唱片後真的轉唱了像《K歌之王》等以商業掛帥的歌曲,雖偶有佳作,但欠缺了他在首三張大碟包括《與我常在》和《我的快樂時代》中稚嫩中帶點儍勁的激情。林夕在《我的快樂時代》歌詞中「毫無代價唱最幸福的歌」似乎已預測陳奕迅不能在往後的日子自由奔放地唱歌,反而會被商業社會牽着鼻子走。數年前,與一友人傾談時,他無奈地跟我說:「其實曾幾何時我都鍾意過陳奕迅㗎。」這也是我的心聲。
另一位我預測到成為的天王巨星的歌手是台灣的周杰倫。2000年,我在美國攻讀法律,偶然在電台上聽見《可愛女人》,驚為天人。周雖然沒有一流的唱功,但他的音樂意念及精良製作均教我嘆為觀止,後來才知道《可》歌詞是出自徐若瑄,更覺驚艷。之後周推出的首張《Jay》專輯中基本上每一首歌都好聽,特別是《黑色幽默》、《龍捲風》、《伊斯坦堡》及嘻哈味甚濃的《鬥牛》,讓周杰倫式音樂成為風潮。當年帶有稚氣的周杰倫不是現在我們熟悉的「周董」,沒有妻子昆凌,只有氣質不俗的女友蔡依琳及侯佩岑;沒有參與華語片《滿城盡帶黃金甲》或西片《非常盜2》和《青蜂俠》的演出,只有參演《頭文字D》飾演黃秋生的兒子和杜汶澤的沙㷛兄弟。當他第一次執導電影《不能說的秘密》時,卻急不及待抄襲《The Legend of 1900》中比琴的片段。今時今日,當回味《Jay》大碟的歌曲時,我仍不禁欣賞自己當年大膽的預測。
數年前,唱片業一位老行尊跟我說:「其實以你對唱片業的認知,你可以去做唱片。」當時唱片業仍未是夕陽工業,而且筆者有份監製的一些唱片(如鍾氏兄弟的三張大碟、《We Are One》合輯等)都曾登上各大連鎖唱片店銷量榜的榜首位置。所以,香港的唱片公司沒有(或不會)聘請筆者作為A&R(「artist and repertoire」的縮寫,指唱片公司下設負責發掘、訓練歌手或藝人的部門)的主管,也許是唱片業莫大的損失,因為筆者對具有獨特眼光,能辨識音樂英才。
話雖如此,當我回望過去預測會紅的歌手一個一個紅起來時,那種興奮莫名的感覺是非筆墨所能形容的。Glenn Close 在電影《The Wife》中被問是從事那一行業,她說:「我是造王者。」我不是造王者,我只是一個視孤芳自賞為賞心樂事的普通音樂愛好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