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平權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今年初我看到紐西蘭女總理宣布全國9-18歲女學的生理用品由政府負擔的新聞,非常震撼!我第一個念頭就是,如果台灣可以做到有多好,如果台北可以做到,台北市將是第一個跨出性別平權的亞洲城市!
我想了很久,跟同仁討論很多,決定直接向 #柯文哲 市長報告我的想法!市長聽完二話不說就當場同意,身為醫生,他很理解男女先天生理上不同的差異,女性一出生就註定比男性多花一筆生理用品的費用,這當然是上天給女性的禮物,但也是一筆先天不平等的負擔。
我常笑說我只是一個上女廁的男人,除了上的廁所以外,其他跟男生沒甚麼兩樣,其實還有一個不一樣,就是每個月都有的生理期!
我發育比較慢,大概到國三才有初經,因為我個人體質,每次都會痛一到兩天幾乎無法正常生活,吃止痛藥成了家常便飯!我15歲就一個人到台北念書,所以也沒有媽媽照顧進補,生理痛成了我的噩夢!
那個保守的年代,生理期成了禁忌的話題,在成長過程中這是一件很難啟齒的事,生理痛、借衛生棉都得偷偷摸摸,小心翼翼地怕被人發現,有時還要忍受別人的譏諷,一言不合就會被說:「你今天很奇怪,一定是大姨媽來了」,種種性別上的歧視或誤解,造成了年輕小女生心靈上的創傷,很多社會上的潛規則,讓女性除了面對生理的疼痛以外,還有心理上的壓力。
推行性別平權與校園性別教育,是比提供國中女生免費生理用品更重要的意義,藉由這個專案,我們希望從國中起就讓孩子接受月經是非常自然正常的事情,同學之間可以互相體諒,互相包容,可以大方地請生理假,可以大聲跟朋友借衛生棉而不再害羞,希望月經這件事,一點也不特別,去除月經的污名化,就從教育開始。
今年九月,我們先請廠商贊助試辦計畫,明年二月下學期開始,我們編列明年度的預算,將提供全台北市國中女生免費生理用品,並爭取議會的支持!
性別平權,就從台北市做起,相信我們也可以改變台灣!
#國中先試辦之後再推廣
#謝謝市長全力支持
#性別平權不只是口號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SBD Taiwan 邱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邱個ChillChillderPodcast #劉士嶢醫師 #長高迷思破解 本集節目,由SBD贊助播出 🚀 傳送門:https://shop.sbdapparel.com.tw/ #29 孩子長不高吃轉骨方?爸媽必聽!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台大小兒科-劉士嶢醫師】 ➤ 醫學中心,小兒科有很多次...
初經 後 第 二 次月經 沒來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四十,我該面對更年期了嗎?】
半夜兩點多起床,不自覺就醒了,然後就睡不著。翻開床頭書好幾篇,滑了手機好幾次,直到窗簾透出一點光,遠方的天光穿進了房間,天亮了,我到底該睡還是不該睡?心底一個聲音:「周末,對自己好一點,睡吧!」
四十歲,單身,剛過七夕情人節的第二天。或許太久沒有運動,老是覺得疲憊跟厭倦,昨天做完直播說書之後就倒在床上,很快就不醒人事。這幾個月都有同樣的狀況,總覺得明明沒做什麼工作,卻異常的感到躁鬱,我習慣把工作清單列在一張紙上,看著一堆未完事項,卻提不起力氣完成它。
剛看完《俗女養成記2》第二集,看陳嘉玲就好像照鏡子,一個四十歲的女生準備面臨身體跟心靈重大轉折,瞬間打開網頁,輸入關鍵字《更年期》,心想「現在的我不會就…更年期了嗎!」心情瞬間盪到谷底。
網頁資料顯示,更年期莫約45歲到55歲之間,女生會出現生理週期不規律、夜間盜汗、皮膚發紅、性慾變低、骨質疏鬆、情緒暴躁等等。而所謂的早更,顧名思義就是更年期提早來,大約一百人中有一個人會有這些症狀發生。綜觀以上各點,最後的結論我不屬於早更人,畢竟裡面我只有情緒暴躁這一點完成。
只是,心中吹起了秋風,落葉灑落在內心的湖水。我知道再過幾年就要面對,從一個小女人,變成「沒有月經」的女人,突然間腦海轉起跑馬燈,從國中初經到四十,我到底經歷了什麼?從害怕、討厭、習慣到即將面對它就要消失了。
朋友直接回:「你就要面對生不出孩子的事實。」
我翻白眼說:「我知道!」
我從三十六歲就放棄為了生孩子去結婚這事,只是面對即將而來的更年期,最大的恐懼就是要認清「自己不再年輕」。
三十是初老,四十是俗女。三十後,已經無法唱歌到三更半夜到天明,四十後,無法熬夜看連續劇到隔天中午。我把大部分無關緊要的朋友名單都刪的差不多,因為明白過了一定的年紀,時間會變很慢,變很少。變得你只能專注一兩件事情,變得只能追一兩部連續劇,變得只想看同類型的小說,變得不想再嘗試完全不感興趣的事。
刪除法,不只用在人身上。我開始丟衣服、丟家具、丟舊書、丟棄讓你覺得困惑不安的事物,寧可躺在床上放空,也不願意把時間與空間給一個三觀不合的人。
養生法,不只是食物而已。我開始多喝水,戒糖,斷醣,報名瑜珈課程、運動課程,心想肌肉不要流失的這麼快。
放空法,不只是躺平兩字。我相信任何直覺,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今天不想做什麼,那就什麼都別做,反正多做,日子也不會好過。
做完更年期功課之後,我鬆了一口氣,我告訴自己:「害怕它,不如接受它。反正人橫豎都要死,失戀、失業、失去自我都經歷過了,你不會害怕失去月經的。」
✈ 日本 北海道 美唄市
-
生活中,選擇留下合適舒服的人
博客來:https://reurl.cc/4yEqzV
誠品:https://reurl.cc/qm79mN
金石堂:https://reurl.cc/mq8Wn9
初經 後 第 二 次月經 沒來 在 陳家駒中醫師.門診不能說的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初經太晚竟與多囊性卵巢有關?】
昨天一位多囊性卵巢的年輕患者朋友回診,表示從開始治療的第三個月以來,月經終於連續報到兩次了。
回顧一下這位患者的情形,
她的初經是國三的時候才出現,而初經剛開始的前兩年月經都算規律,直到高二開始因為壓力影響,曾經發生暫停一整年的月經,去西醫檢查發現有多囊性卵巢的現象。
雖然她是「瘦多囊」的類型,體重沒有超過標準,但是檢查HOMA-IR有過高的情況(胰島素阻抗過高),於是西醫處方了metformin(降血糖藥)作為治療。
同時月經部分西醫認為年紀尚輕,不建議長時間服用避孕藥來維持內膜代謝,表示如果月經三個月以上沒有來,再進行催經即可。
經過這樣的方式治療幾年,
但月經的情形依然沒有明顯改善。
去年整整一年,只有一次的自發性行經,也就是說,她的排卵能力近乎是暫停卡住的狀態。
在來到門診這三個月下來的治療,
月經終於在近兩個月開始出現,
接下來的治療目標就是繼續穩定即可。
跟大家分享這個案例的原因,是因為她的初經報到比較晚,一直到國三才有初經。
過去的門診中,也曾常聽到成年以後發現多囊的朋友,回憶起自己的初經情況時,多有類似的情形:「過早或是過晚的初經」。
(PS: 目前遇過最晚的初經在18歲)
找了一下,發現果然有一篇相關的研究:
「Early and late menarche are associated with oligomenorrhea and predict metabolic syndrome 26 years later」
研究認為:
「太早(≤ 10歲)或是太晚(≥ 16歲)的初經時間,與成年寡經(月經週期≥ 42天)、心血管代謝問題,有明顯的相關性」
根據研究統計,初經時間與寡經的比例關係如下:
1. 初經太早(≤ 10歲)發生寡經的比例為29%
2. 初經太晚(≥ 16歲)發生寡經的比例是11%
3. 初經正常(11-15歲)發生寡經的比例是5%
同時研究也有指出,
體重過重與初經提前相關;
體重過輕與初經過晚相關。
過去也有許多證據顯示,無論是過重或是過輕,其實都有可能影響女生的月經規律性(多囊性卵巢 或是 下視丘亂經)。
同時小時候的代謝能力(Mets),
也會與成年後的代謝能力(Mets)相關聯。
這表示如果小時候就有肥胖的傾向,
成人後有更高的機率發生肥胖問題。
以中醫來說,初經被稱為「天癸至」。
史書記載如下:
「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
表示在古代的觀察統計來說,
大約在14歲時發生月經是正常的事情。
現代社會因為外界因素影響(營養、身心、活動),女性朋友的初經可能會稍做提前,於12-13歲發生。
如果有幼時肥胖、熱量過剩問題,
則可能形成「痰濕淤滯、肝鬱火旺」的體質,
造成下視丘提早誘發啟動、初經提前等現象,未來也有較高的機率產生「多囊性卵巢問題」。
如果是營養不良、體重過輕,
則可能造成「脾腎氣虛、氣血不足」的體質,
導致下視丘功能不足,造成「下視丘-垂體-卵巢軸」的功能失調,無法產生正常排卵,形成「下視丘亂經」的問題。
女生月經失調的根源,其實往往需要追溯到她的初經狀態(先天、中醫講的肝腎)以及一直以來的月經規律性。
如此才能更準確的抓住體質差異,
同時找出最適合個人的治療方式。
#月經失調問題從小時候就能發現
#及早注意與治療調理成效較理想
-
#體重過重或是過輕都可能造成亂經
#調理月經方法每個人適合的都不同
#這就是個人體質與條件的差異
#沒有一招打天下或是一帖方藥人人用
-
-
-
#陳家駒中醫師
#門診不能說的事
#京水堂中醫診所
-
多囊調經|婦科不孕|體態控制
內科雜症|皮膚疾患|筋膜圓針
-
診所地址:台北市南京西路22號(捷運中山站)
聯絡電話:02-2558-5592
初經 後 第 二 次月經 沒來 在 SBD Taiwan 邱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邱個ChillChillderPodcast #劉士嶢醫師 #長高迷思破解
本集節目,由SBD贊助播出
🚀 傳送門:https://shop.sbdapparel.com.tw/
#29 孩子長不高吃轉骨方?爸媽必聽!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台大小兒科-劉士嶢醫師】
➤ 醫學中心,小兒科有很多次專科的分類。
➤ 小兒內分泌科常見問題:小孩子長不高,小女生提早發育胸部/提早月經。
➤ 國健署有0~7歲的兒童發展曲線圖,可以參考:https://bit.ly/39nNrts
男生6~18歲:https://bit.ly/3cbkEKl
女生6~18歲:https://bit.ly/2Yg0UNx
➤ 如果身高體重落到3%以下(最後一條線),才需要擔心生長的問題。
➤ 內分泌科醫師最害怕看到的生長曲線停止(平掉)的線型。
➤ 大部分醫師遇到的家長
➤ 國健署建議:學齡前兒童牛奶,早晚250ml一杯,一天500ml。
➤ 兒童能不能吃巧克力?咖啡因?
➤ 長高迷思:拉筋就會長不高?小兒科醫師怎麼認為?
➤ 肌肉也是內分泌器官。
➤ 生長板?需要營養還是刺激?
➤ 阻力訓練/重量訓練,早在2014已經科學證明/迷思破除,是對於生長/健康有幫助的。
➤ 兒童:壓力的確會影響身高!很重要!(級任老師?霸凌?)
➤ 青少年精神科,身心科?
➤ Gaming Disorder,沈迷線上遊戲,你是二次元世界的人?
➤ 青春期,性早熟?影響身高?塑化劑,環境賀爾蒙絕對會影響身高?!
➤ 女生青春期8~13歲,在初經來之後的兩三年後,生長板停止生長。
➤ 男生青春期9~14歲,會比較晚生長板停止。
➤ 女孩初經大約12歲左右。女孩肥胖,可能會讓初經提早到來。
➤ 轉骨方:本草綱目裡面是沒有【轉骨】這兩個字的。
➤ 轉骨:杜仲,黃耆,有促進成熟的效果。
➤ 吃轉骨方半年,生長板骨齡成長五歲,是好或不好?!
➤ 轉骨方到底能不能喝?邱個說:不要喝!
➤ 應該關注小孩的『全身健康』,不能只關注『身高』,身高80%取決於遺傳。
➤ 為什麼我的小孩『比』別人矮?
➤ 瘦肉精 萊克多巴銨 是什麼?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 塑化劑,環境賀爾蒙。
➤ 會讓女生提早長小胸部:『初乳的羊乳』,特別『芳香』的精油乳液!『雞皮』
➤ 『山藥』『茶樹精油』『薰衣草精油』植物性女性賀爾蒙。
➤ 太香的化妝品/保養品,『太香的』,小朋友都建議不要。
➤ 建議在小孩身上用大品牌,不要使用來路不明的。
➤ 蜂王乳,小朋友建議不要吃。
➤ 小女生,彩色橡皮筋,玩具,塑膠製品,皮膚不要直接接觸。
➤ 【肥胖】在小朋友的比例超級多,小學生有1/4過重。
➤ 小時候胖,就是胖!兒童第二型糖尿病,膽固醇過高,脂肪肝,病例超多。
➤ 【手搖飲,搖茶】攝取過多的糖分是主要原因之一。
➤ 肥胖是一個Family Thing,是一整個家庭的事情。
➤ 家長/長輩多只注意小孩身高,而非注意肥胖問題。
➤ 兒童8種健康問題,體重過重、肥胖、外傷、焦慮/抑鬱、時常頭痛、腹痛、自閉症、注意力不集中/過動,隨年代而增加。
➤ 小朋友長不高,跟太晚睡/睡不好,有沒有關係?
➤ 腦垂體分泌身長激素,會在睡眠期間分泌比較多。
➤ 瑞士兒童醫院研究,發現身高成長,並沒有因為睡眠品質而受到影響。
➤ 每個小朋友所需要的睡眠時間有個體差異。
➤ 來路不明的鈣,不明添加物,是醫師所擔心的。
➤ 維他命D是不是需要補充?答案:是。但是要注意劑量單位數。
➤ 建議孩童接種 流感疫苗。
#邱個ChillChillderPodcast
#邱個 #CHIOUGRR #SBDTaiwan #SBDAPPAR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