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清楚汪小菲是誰,但他在2018年金馬獎後的一席言論,令我記憶猶新。
.
猶記當年以《我們的青春,在台灣》(2018)榮獲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導演傅榆當時在台上表示「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國家可以被當成真正獨立的個體來看待」。結果來自對岸的影人收到通知,集體缺席了典禮後的酒會(除了婁燁之外)。
.
當時台灣影壇似乎有一種默契,就是雖然知道兩岸間有政治歧異,但盡量不在金馬獎殿堂進行任何表態。但紀錄片工作者在影壇本來就是「獨立個體」,不用考慮兩岸市場等問題。在沒有包袱之下,發表這番言論並非出乎意料。那時兩岸許多名人傾巢而出,言論一個比一個極端嚇人,其中在台經營飯店的汪小菲的言論尤其具有代表性。
.
他發文表態「⋯⋯等選舉了,給這幫台獨無知分子一個教訓」、「⋯⋯個別人對金馬獎的褻瀆無法抹滅這些電影人的付出。而我們酒店就是站好這個崗。不管怎樣,就是做好服務,誰要來搗亂,sorry,滾蛋。」後來鬧大了之後,他偷偷刪文,被媒體詢問之後,汪承認「最後用詞有些激動」。
.
當時很多人站在汪小菲這邊,認為傅榆害了金馬獎,中共當局在2019年不再放行中國電影、影人參與金馬獎,也讓此說甚囂塵上。但在後來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與日後越來越多新疆集中營的內幕釋出之後,我幾乎可以大膽說,傅榆其實根本救了金馬獎、也幫所有不敢表態的台灣影人解套了。
.
你可以想像2019年、2020年金馬獎頒獎典禮上,所有與會的來賓對香港與新疆局勢不置一詞、歌舞昇平的樣子嗎?那才是一種「褻瀆」吧。
.
最近,《衛報》發了一篇很精彩的專訪,訪談對象是現齡74歲的小羽毛(Sacheen Littlefeather,如圖示)。她在1973年代表以《教父 The Godfather》(1972)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上台領取奧斯卡,引發軒然大波。
.
她在台上首先表明馬龍.白蘭度拒領這個獎項,並發言抗議印地安人在美國電影當中遭受嚴重的歧視刻畫,並喚起世人關注發生當中的傷膝谷圍城事件(Wounded Knee Occupation)。
.
台下噓聲四起,但同時也出現如雷掌聲,反應兩極。與此同時,向來在執導、主演作品當中將原住民刻畫為化外之民的右派男星約翰.韋恩(John Wayne)立刻衝向台打算阻止小羽毛發言,結果當場被六名保安架走。事後世人才知,小羽毛不是一時興起,她早與馬龍.白蘭度演練無數次,連典禮製作人霍華.科赫(Howard Koch)也預先知情。
.
在當年,在奧斯卡獎頒獎典禮上發表這種政治言論幾乎聞所未聞。但數十年後的今天,卻是家常便飯了。沒有美國人會跟你說「政治歸政治、電影歸電影」,一切都與政治有關。更重要的是,當你獲得致詞的機會,只要你為你的言論負責,你當然有「自由」說你想說的話。
.
《衛報》記者史蒂夫.羅斯(Steve Rose)指出,小羽毛的發言致使當時美國政府刻意封鎖消息的傷膝谷圍城事件為世人所知,成功挽救不少人命。她的一席政治發言,從被嘲諷、詆毀,到現在已經正式獲得翻案,被認為促進了美國原住民地位的提升。顯然這也代表了奧斯卡獎不再「離地」,電影產業也能直接影響社會。
.
而當時試圖衝上台拉人的銀幕英雄約翰.韋恩,現在的形象卻已經大不如前,在後來提名奧斯卡的《好萊塢的黑名單 Trumbo》(2015)之中,他力主麥卡錫主義迫害創作自由的嘴臉,反而更為新世代觀眾認識。遠離時代之下帶有偏見、人情考量等侷限的喧囂,以現代角度來看,反而更能看出是非公理。
.
現在的金馬獎雖然少了中國電影,看似元氣大傷,但它是不是真的走向衰弱?當然,這要看你從什麼角度來看。在今年,金馬獎增設了最佳紀錄短片獎,也意味著更多紀錄片工作者能透過作品發聲,更具包容性,反倒不見金雞百花獎有任何超越的跡象。回顧近三年變遷,在汪小菲眼中,被「褻瀆」後的金馬獎,似乎越來越站穩自由立場,夠有「態度」。
.
當然,這不代表我呼籲未來每個金馬獎獲獎者都要「表態」,每個人在台上都有想說什麼、不想說什麼的自由。但在民主社會,沒有人該因為自己說了什麼話,而被要求要「滾蛋」。
別人對 我 有偏見 在 法鼓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堅持的是原則還是偏見?
待人處世的過程中,「堅持原則」本來是正常的,問題是:你所堅持的究竟真的是原則?還是自己的偏見?
如果對任何事都堅持自己的想法才是對的,堅持要用自己的做法。只管自己,別人的建議和商量,都不願意接受,也不願意為任何人改變,不替別人設身處地著想,到最後可能於人於事都會造成傷害。你以為這是堅持「原則」,其實不是!你所堅持的,不過是個人的偏見,這就是「我執」。
堅持原則,是指自己所堅持的,也會為其他人所接受;不僅現在的人可以接受,未來的人也可以接受,甚至過去也曾經被人接受過,這才叫做原則。
做人有做人的原則,做事有做事的原則。做人的原則首先要「保護自己」,可是保護自己並不表示要傷害他人;考慮自己的同時,也要尊重他人,自己受益,也希望對他人有幫助,秉持彼此互惠互助的立場,這種原則才是對的。
做事的原則,應該要以大多數人的利益為考量,如果所堅持的原則,是出於自私或為了少數人,或貪圖一時的方便,這就是偏見,就是執著。
但許多人經常分不清到底是「擇善固執」,還是把個人的偏見當成了原則?其實,只要觀察別人對這件事情的觀感,就能判斷出究竟是偏見還是原則。
如果你的想法和做法,讓每個人都覺得受不了、很痛苦,每個人都覺得那是錯的、有問題的,只有你認為是對的,那很可能就是偏見。能夠符合每一個人或是多數人共同的的想法和意願,那才是原則。
原則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時間或區域環境的不同而有所改變,唯一不變的是:一定是為眾人著想,能夠為大家所樂於接受的。
執著偏見的人,就是我執太重。我執會帶給我們很多煩惱,因為自我意識太強,自我中心太堅固,就會堅持自己的性情或想法,全身如同刺蝟般長滿利刺,「稜角」很多,動則傷人,而無法圓融待人。
所以有人說:「做人處事要內方而外圓」,「內方」就是原則,「外圓」就是不傷人。雖然在心裡有一定的標準,可是當需要變通的時候,也不要執意不變,食古不化。必須要有一些善巧方便,觀念想法適時地轉一個彎、換個角度,或是多用同理心、柔軟語,這樣才不會讓人覺得你很難相處,事情才容易成就。
時時提醒自己「內方外圓」的原則,也是化除我執的方法之一。更進一步說,如果我們能夠放下我執,不以自我為中心,任何事情都能看得開、看得淡、放得下,而且能夠包容所有的人、所有的事,自然而然就不會有偏見,當然就沒有煩惱了。
---本文摘自《找回自己》
延伸閱讀 👉執著與真理
https://youtu.be/FDM6Dq2UbW4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
#堅持的是原則還是偏見
#找回自己
#執著與真理
別人對 我 有偏見 在 林柏宏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談論起《大債時代 》吸引演員的地方,林柏宏說:「楊大器所代表的就是現在敢於做夢卻永遠挫折比成就多的當代年輕人。」
從楊大器來看自身狀態,林柏宏說:「我是非科班出身,每一次的演戲,都是在努力學習想要往更好的表演靠近。試過了很多方法,有些有效,有些沒有效。那些東西不見得是當下有結果,但那些努力等到某一天,就是會開花。所以要更相信自己的努力的過程,而不要急於一時的結果。」
柏宏說的就像是楊大器那種打不死的精神,在努力打拼的過程中有可能被取笑,或是別人對他有偏見、誤會、質疑等等,但是每個努力的過程都有可能造就之後的成功和開花結果。
相信柏樂們在看 #大債時代 時,一定能感受到
#楊大器 努力奮鬥的心路歷程🙌🏻
謝謝Yahoo奇摩專訪🙏
服裝提供:
Kolor
JW Anderson
AMI Alexandre Mattiussi
#林柏宏
#公共電視
#每週六晚上九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