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課本「岳飛被召叫精忠報國」 信徒聲討內容媚共】
鄭家朗批評,教材有明顯價值取向,可見天主教香港教區宗座署理湯漢樞機向強權「屈膝跪低」,將愛國教育混入宗教教育,「信仰有權威性,想學生將(盲目)愛國同信仰扣連,就唔識反思」。他指出,艾斯德爾救猶太人是基於人道精神,避免大屠殺,而非單純的民族精神,斥教材扭曲故事原意。
教材小三上冊「珍惜傳統文化」課文中以耶穌自幼熟悉猶太文化的故事,引伸教導學生「我們既享受着同一的文化,我們便是中華民族的兒女」,應效法耶穌愛自己的民族和文化,課文的禱文亦提到「天父,謝謝你讓我成為中國人,我要學耶穌般熱愛國家民族」。有關課文圖片日前在網上廣為流傳,教材被斥媚共,愛國元素氾濫。
本報翻閱《踏上星光途》系列全部共12本教科書,其中小二上冊「天主愛中國」課文是教授利瑪竇來華傳教故事,內含「天主愛我中國人,給了一顆和諧心」的打油詩,教導學生學習中國人愛和諧,該課禱文讓學生感謝天主讓他成為中國人。小三下冊「關心我民族」課文講授艾斯德爾成為波斯王后,最後拯救猶太同袍免受消滅的故事,課文引伸說:「天主讓每人成長在國家民族中,學生可多認識和關心其民族,將來作出貢獻。」
利瑪竇貢獻 在 【Sharpe Law】義大利旅遊資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Sharpe Law意大利旅遊】
今次說說Macerata這個地方,
Macerata跟Ancona一樣屬於Marche大區,
是同名省份Macerata省的省會,
在公元6世紀之前是個古老部族Piceni (比切尼)的居地,
他們跟另外兩個大族群Umbri (翁布利)及Etruschi (艾斯魯卡)不同,
原本作為羅馬人的同盟,
在公元前3世紀變為敵對, 最後被羅馬同化,
羅馬人遺址可在Macerata以北3公里外,
名為Villa Potenza考古遺址中看到。
今日看到Marche大區區旗上好似雀鳥飛翔的圖案,
就是根據Piceni人的神話傳說而成,
據說此鳥狀圖案象徵羅馬神話中的Picus (皮庫斯),
他有帶領飛翔的能力, 並會在春天舉行名為
Ver Sacrum的祭祀儀式時使用,
估計跟當時頻繁的殖民式同化活動以及春臨大地,
人類跟動物的慶典有關,
而Piceni之得名, 也是因此羅馬神Picus演變出來。
不過, Macerata對我而言更重要的是,
這裡是「西學東漸」Matteo Ricci (利瑪竇)的故鄉,
當他離開了故鄉後就沒有再次踏足過了, 死於北京,
他在意大利國土以外的時間比他在本土還要長。
能千里迢迢在華傳天主教, 這樣的勇氣確是很令人尊重,
不過, 我個人而言更看重是,
他對於當時中國就自然科學及數學等領域,
還有在天文地理, 語言翻譯上的貢獻,
以及以千方百計的想法去達成自己理想的決心,
包括他曾替中國繪製第一份世界地圖,
時為明朝萬曆三十年 (1602年)完成的《坤輿萬國全圖》,
在地圖上就有中文寫著「意大里亞」, 以我有限的知識認為,
這應該是中文中最早出現「意大利」三字吧??
(所以是「意大利」而不是「義大利」喲, 哈哈!)
不過, 利瑪竇在意大利幾乎無人認識,
至少我的意大利朋友都不知道他的事跡。
全文: http://www.sharpelawtravel.com/?p=27215
#sharpelaw #travel #travelblogger #italy #意大利 #義大利 #日本 #旅行
---------------------------------------------------
我的博客網誌: http://www.sharpelawtravel.com/
我的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dessoefuturo/
我的旅遊團隊: https://www.facebook.com/FUTUROInI/
我的意大利皮: https://www.tunenic.com/
我的皮革品牌: https://www.pelle-sg.com/
我的意大利酒: https://www.vinoconte.com/
我的旅遊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rpelaw/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 喜歡意大利, 喜歡旅遊, 喜歡皮革
歡迎大家Like & Share給更多的朋友認識。
利瑪竇貢獻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誰造就了奇異的明朝士大夫(一)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自十餘年前中國興起說史熱,明史便成爲一門顯學,迄今爲止,僅關於明朝死因,恐不下百種說法。五花八門的明人明事講作,圍聚了衆多明粉,其中不少人以明朝爲理想社會,對夢迴大明心弛神往。
他們喜愛明朝哪一點呢?很多明粉都對說史者描繪的明朝讀書人生活充滿豔羨。他們過著體面的日子,且非常賦有氣節,不平則鳴,進諫起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可歌可泣,壯懷激烈。
查看明史,這確是實情。以大明王朝的言官爲例,他們知無不言,敢於面斥皇帝,死於廷杖也不畏懼。似乎是了不得的士人。
但是,我在讀明朝作品、看明代人物時,總感覺這個時代的士人,比起漢唐甚至兩宋來,有些不對勁。
哪裏不對勁呢?
他們不怕死,卻從不敢造反。
他們看似活得體面,但在皇帝甚至皇帝的奴才太監面前,卻沒有尊嚴。
他們的壯烈,大多通過犯諫的形式實現。那種犯諫,於今人而言,無異找打、「犯賤」。
有人說明朝很硬氣,對外有骨氣,對內有正氣,但細品起來,這種硬似乎不是強硬,也非堅硬,而是僵硬。
史料顯示,大明王朝臣民普遍具有自我壓抑的陰柔人格。
「無論是他們的外貌氣質,還是他們內心的情感流露,他們看起來全像是溫柔的女子。彼此爭鬥時表現出來的,也只是婦道人家的慍怒,相互毆鬥時揪頭髮。很難把中國的男子看作是可以作戰打仗的人」。
這是明朝萬曆年間到達中國的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的中國男人印象記,他驚訝於中國男人都如此文弱,看起來都像女人。
他的明人印象絕非空穴來風。《明史》爲證,當時士大夫們打架也是這個樣子。萬曆之前的隆慶年間,隆慶五年,內閣發生內訌,朝堂之上,大學士殷士儋揪住首輔高拱的脖領子,出言不遜,推來搡去,而滿堂之上,士大夫們沒人敢拉架,或者連拉架的氣力都沒有。再後的天啓年間,魏忠賢把持的內廷,隨便派幾個太監,就可以揍士大夫一頓,甚至將他們活活打死,大臣毫無還手之力,即便知道對方並未奉旨行事,在正當防衛範圍,對打起來也一敗塗地。大約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手無縛雞之力。
這種衰相,在漢唐時代是無法想像的。所謂漢唐雄風,雄在哪裏?首先是士人的陽剛尚武,漢唐文人持劍,關鍵時刻可以強行改變國家命運,諸如東漢末年三國前期朝堂群雄們,挾天子以令諸候,逐鹿中原。而明清時,全然不見了這般霸氣。他們談武色變,完全淪爲「動口不動手」的雌化書生。這個時代,智勇雙全的諸葛亮類「士表」已近絕跡。文人士大夫的主流人群,向著另一條方向發展。那是一條甚麽方向呢?
就是家臣化。這種家臣的特點是:以君爲國,把君主家的事視爲國家大事的全部,沒有整個族群命運的考量,更沒有政治文化革新使命的擔當,就個體而言,也失去了自我,喪失了創造力所必需的個性與野心。
回顧中國二十四史,我們知道,隋朝開闢了最有活力的中國盛唐,宋朝則是開創了華夏文化繁榮的頂峰,而這兩個王朝的建立者,都是握有重權的士人、前朝權臣,而自明朝始,這樣的權臣再也沒有出現。
明朝所有皇帝寵臣,看似神通廣大,其實在皇帝面前極其卑微,都算不得權臣,因爲沒有決策權力可言。明朝中後期,皇帝的寵臣,大都是嚴嵩這樣的怪胎。得寵時,他們與皇帝並肩出入內宮、共進御膳;失寵時,他們失魂落魄,甚至流離失所、乞討要飯。從天堂到地獄,只憑皇帝的一句話。士大夫自己掌握不了自己命運,更休論左右甚麽國家民族命運。
從才華而言,嚴嵩也應該算是士人中的佼佼者,他是著名的詞人和書法家,在詞章和書法上的造諧一流。但是這個四十八歲才開始發跡的士人,靠的不是傳世之作,而是給皇帝拍馬屁、貢獻華而不實的神馬浮雲——敬天「青詞」。
明史《嚴嵩傳》給嚴嵩這種士人的定義是奸臣,還給嚴氏父子羅列了衆多罪名,無非是他整了人殺了人。其實,稍有歷史常識的人都瞭解,那些嚴嵩父子整殺的人,都是嘉靖皇帝想殺要殺的人,自始至終,不是嚴嵩父子弄權,而是嘉靖皇帝弄權。你可以說嚴嵩是個沒有人品的奸臣,但卻不是甚麽一手遮天的權奸,真正有資格叫權奸的,唯有當朝皇帝。
就明朝士人形象而言,嚴嵩顯然是個反面,而正面形象人物又如何呢,他們是令人鼓舞的士人麽?
(二之一,待續)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利瑪竇貢獻 在 利瑪竇攜帶自鳴鐘抵達澳門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自鳴鐘 進入中國的敲門磚. . #當年今日 #1601年1月24日421年前、萬曆二十八年的今天,耶穌會士利瑪竇與龐迪我抵達北京,31日獲萬曆帝接見。利瑪竇上《貢獻方物疏》 ... ... <看更多>
利瑪竇貢獻 在 利瑪竇學校敬師日分享利瑪竇老師的貢獻(20/5/2023)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利瑪竇 學校敬師日分享 利瑪竇 老師的 貢獻 (20/5/2023). 91 views · 5 days ago ...more. CDMCS Macau Ch2. 3.49K. Subscribe. 3.49K subscribers. ... <看更多>
利瑪竇貢獻 在 利瑪竇貢獻 :: 博碩士論文下載網 的推薦與評價
利瑪竇貢獻 | 博碩士論文下載網. 利瑪竇貢獻. 他除傳播天主教教義外,還廣交中國官員和社會名流,傳播西方天文、數學、地理等科學技術知識。他的著述不僅對中西交流作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