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讀推薦】~《青花瓷的故事》
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寵妃,也是洛可可藝術推動者-龐巴杜夫人(Madame de Pompadour,1721-1764)穩坐官方「首席情婦」寶座多年,曾經享盡恩寵權勢滔天,在法國人民眼裡看來,她甚至得為「七年戰爭」敗戰負起責任。
你想,若是無足輕重,龐巴杜夫人又何須擔此〝重任〞?
無奈儘管縱橫宮廷,儼然波旁王朝地下首相兼文化部長,深深影響凡爾賽宮與民間美感品味,龐巴杜夫人的中產階級出身依舊成為貴族笑柄,使她的本名珍妮・安托瓦內特・普瓦松(Jeanne-Antoinette Poisson)都被拿來作文章。因為姓氏為Poisson,向來尖酸勢利的貴族們私下便譏笑她為poissonnades,誰叫poisson就有魚的含義🐟。
洛可可文化不僅反映在繪畫、建築或家具…等類,同時也展現於器物,尤其是瓷器。龐巴杜夫人所處的18世紀中期,中國早已不再壟斷世界瓷器市場;歐洲在長期購入大量中國瓷器之後,經過不屈不撓的多年追尋,終於迎來翻身機會。
--------------
神聖羅馬帝國薩克森選帝侯兼波蘭國王-奧古斯都二世(Friedrich August I der Starke,1670-1733)本人就是個無可救藥的瓷器狂粉,在他全力支持之下,為歐洲率先找出瓷器製作祕方,於18世紀初開啟麥森(Meissen)瓷廠之偉業。
在此之前,這位敗家子國王傾注國力家財就為了蒐集精美中國瓷器,龐大錢坑搞得財務大臣時時常火燒屁股糾結萬分😩,幸虧還是被奧古斯特都二世找到製瓷秘方,打造出生財金雞母。
而大不列顛群島上,還有陶匠之子約書亞・威治伍德(Josiah Wedgwood,1730-1795)以驚人之姿崛起。
當時正逢龐貝古城遺跡出土,追尋古羅馬風潮的新古典主義蔓延歐洲,於是威治伍德推崇新古典主義,捨棄莫名所以中國風和繁複奢華洛可可,運用工業革命成果和嶄新行銷手法,包含邀請名人代言,量產出質精價美廣大商品,開創英式瓷器王朝大業。
瓷器勢力地圖之分布,已不可同日而語。
--------------
有別於西方製瓷技術不斷在實驗中革新發展,甚至還能機械作業生產,原為天下瓷都美名的景德鎮仍處於傳統手工業小型作坊,加上早前明末清初時局不定戰亂破壞,都讓它的光環不再。而荷蘭台夫特藍陶由於一直仿效中國趣味,又缺少英式瓷器的革新精神,導致中落的速度更加快速。
如此說來,景德鎮和台夫特,或許可以算是一對難兄難弟。
就連法國在路易十四曾經深深著迷於中國風和瓷器熱之後,來到龐巴杜夫人時,以國家財政支持塞伏爾瓷器(Sèvres porcelain)廠,甚至於1756年推出浪漫濃郁「龐巴杜玫瑰粉」(rose Pompadour)。極富女性品味的塞伏爾瓷器又再度為歐洲瓷器發展延續新生命。
--------------
若從瓷器重鎮轉移狀況看來,因航海貿易而起的中國瓷器熱,也因航海貿易逐漸平息,最終歐洲瓷器自行開拓了一番天地,同時印證世界文明和經濟發展史中,東西方強權之移轉。
然而,綜觀瓷器演化史,更如同一部世界文化史,在這些異文化碰撞、交流與融合的過程中,總會產生某些因誤解而生的妙事。
例如法國某貴族向景德鎮訂製一套餐具,〝懂事〞的中國瓷工在器皿邊緣畫上傳統吉祥寓意的鯉魚游水姿態,意謂鯉躍龍門之祥瑞;結果好了,這下在凡爾賽宮內,大家卻把鯉魚看成龐巴杜夫人,花名poissonnades之本尊,而紛紛竊笑不已。😆😆😆
若是龐巴杜夫人公開讚賞這套餐具,那又更尷尬了。😅
另外對於荷蘭人來說,瓷盤上畫著魚,表示這正是用來食用荷蘭國寶-鯡魚的餐具,跟跳不跳龍門壓根無關。何況早在18世紀初期,荷屬東印度公司向景德鎮下單的內容就包含〝鯡魚盤得畫上鯡魚〞🐟此類指令。
--------------
事實上,歐洲人的瓷器品味正好也反映了藝術風格演變。
青花瓷於17世紀盛行一時,此般由中亞和中國文化交融所誕生的紋飾,正好迎合17世紀初期,菁英階層從文藝復興轉向矯飾主義的喜好。因此荷蘭黃金時代靜物畫常見各種器物顯示當時荷蘭均富繁榮的生活,其中也包含各式青花瓷,無論是奶油碟、啤酒杯🍺、橄欖盤…等等。
17世紀末期,由路易十四推波助瀾的中國風,又反映巴洛克風潮對於動態曲線之偏好。接下來轉向輕盈甜美洛可可,瓷器照樣能夠包容那些最華美奢華的裝飾。即使來個大轉彎,再到嚴謹莊重新古典,瓷器的圓形瓶身正好得以讓新古典敘事風格好好發揮。
--------------
你看,光是瓷器風格演變過程,就可以成為解讀眾多文化脈絡的重要憑藉。
《青花瓷的故事》由美國學者Robert Finlay所著,以瓷器出發,主要論述16至19世紀瓷器所構築的世界史,涉及範疇廣泛,橫跨地域眾多,無論就政治情勢、工藝演進、經濟型態、飲食文化或藝術美學…等皆細細道來。
全書知識量爆滿,大大小小故事豐碩又有趣。2011年閱讀初版時已讓人一見鍾情,如今再讀來更是拍案不絕。青花瓷從來不只是青花瓷,更蘊含滿滿世界史。
這時候最適合待在家好好閱讀,《青花瓷的故事》正好帶你跟著瓷器遨遊天下。
#本書已改名再版,感謝版友資訊。
新書名《從景德鎮到Wedgwood瓷器:第一個全球化商品,影響人類歷史一千年》
#青花瓷的故事
#讀完增加一甲子功力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部落格 https://juniewang.mystrikingly.com/#article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junie/
圖片來源 : Junie Wang
《Copyright © 2021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利薩如曲線實驗 在 粘拔的幸福碎碎念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好文分享
911恐攻是美國人心中永遠的痛,這是美國史上第一次本土遭到攻擊,死亡或失蹤的總人數至少有2,996人,包含343名消防員殉職。此前美國受到攻擊是二戰時的日本海空軍偷襲夏威夷珍珠港,事件中死亡人數2,403人。這兩次襲擊事件有一個共同點,舊蘇聯和俄羅斯情報部門都曾在事件發生之前通知美國,也成了後來陰謀論的根據。關於珍珠港事件陰謀論將另篇討論。
2019年9月6日電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前分析專家喬治·比比(George Beebee)在出版的新書中爆料,稱俄羅斯總統普丁在2001年9月11日恐攻的2天前,曾親自致電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稱俄方獲悉有人可能會對美國發動恐怖襲擊。除了俄羅斯之外,英國的情報機構也曾告知美國,而CIA和FBI也曾多次報告國內即將發生襲擊的危險。
https://www.republicworld.com/…/putin-warned-then-us-presid…
陰謀論認為,官方對911恐怖襲擊事件的描述中具有多個疑點,例如飛機不可能撞毀一摩天大廈,五角大樓的缺口直徑與飛機直徑不符,聯合航空93號班機的碎片散布區域以及劫機者的生死等。襲擊後,美國政府立即公布劫機者名單,不久後以消滅塔利班政權及捕捉賓·拉登為名向阿富汗發動報復性戰爭,之後又以搜尋大殺傷力武器為名向伊拉克宣戰。因此陰謀論者認為該襲擊目的是喬治·布希政府自導自演,目的是石油與保持美國的霸權地位,以便控制世界。
911陰謀論提出相當多疑點,但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NIST)和科學研究雜誌《Popular Mechanics》均對陰謀論觀點進行了調查,認為陰謀論不成立。關於911恐攻最著名的陰謀論是由迪倫·埃弗里(Dylan Avery)執導《脆弱的變化》(Loose Change)是一部探討911事件的紀錄片,影片宣稱恐怖攻擊是由美國政府內部人員策劃並實行的。
世界貿易中心是由日裔美籍建築設計師山崎實所設計。事後據他生前的助手說,因為參考過去帝國大廈曾經受到美國空軍轟炸機誤撞事件的影響,在設計過程當中已經考慮到需要使大樓結構足以抵禦大型飛機的直接撞擊。根據調查結果,雙子星大樓的倒塌並不是因為飛機的直接衝撞,而是飛機內滿載的航空煤油傾瀉進入大樓引起的大火所釋放出的巨大熱量,軟化了支撐大樓的鋼筋骨架,最終導致世貿中心大樓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坍塌。但是,也有一批建築學家認為僅憑大火並無法令大樓倒塌。
飛機燃油主要成分碳氫化合物完全燃燒溫度最高攝氏800度,根據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的調查報告,世貿大樓中的鋼結構沒有一根在600℃下暴露時間超過15分鐘,並且只有3根溫度超過了250℃。 這樣的溫度根本不足以熔化雙塔的鋼鐵。美國保險商實驗所為世貿中心的鋼鐵進行過鑑定,其職員Kevin Ryan在給國家標準技術協會的Frank Gayle的一封信中提到:鋼材的成分經鑑定達到美國實驗材料協會E119標準,這個標準時間溫度曲線要求樣品可以在2000℉(1093℃)左右高溫下堅持幾個小時。我們一致同意,世貿大廈的鋼鐵符合這些標準。另外,我認為我們也一致同意即使是沒有經過耐火驗證的鋼材在接近3000℉(1649℃)的高溫時才開始融化。
世界貿易中心的外圍使用高強度,密集分布的鋼柱形成一個強固的外牆結構。事實上在911發生當天,身為建築商的川普受訪時表示:這並非建築缺陷。如果你稍微懂雙子星的結構,就知道它是率先從外部搭建的建築之一。世貿大樓的窗戶之所以那麼窄,就是因為在窗戶中間有外顯的鋼條。那就是為什麼我第一眼看到它的時候,我無法相信眼前所見,因為鋼條中是有洞的。大多數建築都會把鋼條設在內側,在電梯井旁邊,這兩棟則是從外面建的,它有最強的結構,幾乎就像一罐濃湯罐頭。不管是767、747或任何飛機也好,怎麼可能穿過那些鋼?我認為那不只是飛機造成,而是有炸彈同時引爆。因為我無法想像有任何東西能穿越那些鋼牆。
https://vt.co/…/donald-trump-said-two-planes-alone-not-brou…
2008年2月26日,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及其他媒體報導,義大利著名政治學家朱利葉托-基耶薩(Giulietto Chiesa)出版的書《 零 Zero》稱已找到鐵證,證實911是美國當局自己一手策劃的。我們找到了非常重要的證人,例如美國駐沙烏地阿拉伯前任領事。據他講述,領事館曾根據中情局的要求給許多被懷疑參與恐怖活動的人發放了簽證,使他們能夠暢通無阻地進入美國。……他們當中就包括被指控策劃和實施911恐怖襲擊的人。
大多數劫機者都來自沙烏地阿拉伯,沒有任何一個阿富汗人,但是美國政府並沒有對該國採取任何行動,反而是以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為目標發動報復攻擊。並且在兩年後以擁有大規模生化武器為由入侵伊拉克,結果是找不到任何證據。美國政府事後承認,911當晚白宮就已經決定要推翻伊拉克政權——雖然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在宗教上較為開放的伊拉克海珊政權到底與信奉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基地組織之間有任何聯繫。
從2002年12月至2016年7月,911事件調查報告書中有28頁一直處於美國政府保密之下。共和黨眾議員托馬斯·馬斯(Thomas Massie)讀後聲稱:「這是令人震驚的,我需要每讀兩三頁後停下來重新調整歷史認知。他另外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說:「所有美國人必須閱讀這28頁報告,然後弄清楚911事件發生的真正原因、誰才是我們的朋友和誰才是我們的敵人。
這28頁報告被普遍認為是有關某國政府直接涉及911事件的資料。根據FBI和CIA泄露出來的文件顯示,這個國家極可能是沙烏地阿拉伯。歐巴馬在2009年承諾公開這28頁報告,給予受難者家屬一個交代。但直到2016年7月16日,美國國會才公布該28頁報告的大部分內容;儘管如此,報告中還有174處文字被保密而塗黑至無法閱讀。根據被公布的部分,儘管其內容僅是調查員懷疑沙國皇室駐美大使的一些可疑電話,卻委婉的從側面證實之前外界依據泄露文件做出的猜測。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28_pages
2016年5月份美國參議院以不記名投票方式通過一份911法案,表明受害者可以通過美國國內法庭控告涉及911的外國人包含政府,之後由美國法庭判決勝訴後在美國領土內對其人或其資產執行,而歐巴馬初始就明確表明將動用否決權反對此一法案。
而沙烏地阿拉伯早前已經威脅:只要本法案施行,將會拋售包含國債券在內的7,500億美元在美資產。其後,美國公布沙烏地持有美國國債約1,168億美元,但否認與沙烏地的警告有關。2016年9月28日,美國國會投票推翻歐巴馬對《對恐怖主義資助者實行法律制裁法案》(簡稱「911法案」)的否決。該法案允許911恐怖襲擊事件死難者的家屬向沙烏地阿拉伯索償。參議院以97比1、眾議院以348比77的壓倒多數推翻總統對911法案的否決,是國會兩院首次以三分之二多數推翻歐巴馬對一項議案的否決。
911恐攻主謀基地組織領袖賓·拉登最初否認與911恐怖攻擊有關,但於2004年承認其責任。然而FBI發言人Rex Tomb在2006年表示沒有確實證據證明賓拉登涉及911事件。因此始終沒有就911事件正式起訴賓·拉登。2011年賓·拉登被殺後,FBI在其官方網站表示賓·拉登是911襲擊的主謀。
2004年3月18日,美國眾議院一致通過一項法案,將提供線索導致賓·拉登被捕的賞金從2500萬美元增加到5000萬美元。雖然普遍認為賓·拉登藏身於阿富汗與巴基斯坦邊境一帶,實際上外界沒有人知道賓·拉登身在何處,甚至指他早已身亡。
2011年5月2日,美國總統歐巴馬發表聲明,指賓·拉登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的一座豪宅裏被美國海軍海豹部隊第六分隊突襲擊斃。其屍體於次日海葬於北阿拉伯海。隨著賓拉登死亡,911陰謀論關於小布希政府與沙烏地阿拉伯也逐漸淡出公眾討論。
後記:因為莫名其妙理由被停權多日,無法發文也不能回應,已任命新管理員,預防本人帳號被關。個人將儘速將網站各欄目內容先初步填充,於本月中旬上線後再增聘編輯。
下圖 911 Memorial
利薩如曲線實驗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
【瑞典的抗疫是一場豪賭。瑞典對新冠病毒採取了群體免疫的開放式實驗,是唯一沒有實施鎖國封城禁足的歐洲國家。但是三個月之後瑞典的高死亡率,遠超過其他斯堪地那維爾的鄰國。瑞典的防疫策略是由公共衛生局的首席流行病學家安德斯‧特涅爾(Anders Tegnell)負責制定。學校,酒吧和餐館一直維持開放。 瑞典當局只是要求瑞典人限制他們的活動,保持社交距離,注意衛生等等。 唯一的限制性措施是:禁止50人以上的聚會和養老院的探視。
瑞典至今已經有5526人死於新冠病毒。面對災難性的數字,斯德哥爾摩的回應是,其中有90%是7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並堅持認為從長遠來看將是正確的方法。
瑞典堅持不進行封城禁足的辯護理由,是避免對經濟造成衝擊。但是瑞典完全無法兌現所預期的不封城不禁足的經濟效益。
從6月15日起,挪威將允許往返芬蘭,冰島和瑞典哥得蘭島的旅行,但是由於其COVID-19案件的數量較高,挪威將繼續對瑞典大陸實施現行旅行限制。芬蘭內政大臣瑪麗亞‧奧哈薩洛說,只要疫情許可,就將取消對瑞典的限制。
瑞典抗疫的失敗,對那些認為應該優先搶救經濟的國家和地方政府而言,是一個反面教材。瑞典的經驗也讓群體免疫的爭議更為甚囂塵上。】
{內文}
新冠病毒讓全世界從此有了之前和以後,疫情爆發 封城禁足 解封復工是地球上大多數國家所經歷的共同經驗,除了瑞典。
(新聞旁白)
瑞典擁有全世界最受爭議,以及最被關注的新冠病毒防疫戰略,當全歐洲國家都實行了幾乎全面性的封城禁足,關閉學校和非必要性的商業活動,在瑞典人們還是繼續自由地過他們每天的日子
瑞典是歐洲封城期間一顆獨立的星球,不受制於新冠病毒的引力規則,各國平均超過六十天的居家禁足,讓所有人只能羨慕地遠眺這個一千一百萬人的北方小國,霸氣地享受被關在歐洲門外的春天。
(新聞旁白)
不過值得如此冒險嗎?儘管防疫準則寬鬆,但是瑞典與新冠病毒有關每百萬人的死亡人數,要遠低於封鎖中的英國,甚至低於義大利 西班牙和法國,這些封鎖期更長的國家,值得注意的是比其他歐洲國家,瑞典仍處於曲線的早期部分
負責規劃瑞典抗疫曲線的流行病學家,現在成了瑞典年輕人引以為傲的刺青偶像,他就是瑞典防疫實驗的幕後推手,首席流行病學家安德斯特涅爾。
(新聞旁白)
特涅爾相信它的方法將可以達到群體免疫,那些低風險的人接觸病毒,並減輕封城禁足的嚴峻衝擊,這套戰略是瑞典公共衛生機構的一場賭博
(瑞典首席流行病學家/安德斯特涅爾)
在瑞典維持這個全國級的措施,對我們而言不是問題,我們可以持續好幾個月,而關閉學校 是比較嚴格的舉措,就如同關閉國界,你無法長年累月的這樣做,而我們現在所做的我們可以長期做下去
瑞典沒有採取嚴格的防疫措施,因為病毒不會在短期內消失,並且必須在社會中緩慢傳播,以免癱瘓醫療服務,但是風險在於衛生當局以信任取代強制,呼籲瑞典民眾承擔每個人的防疫責任,遵守社交距離及衛生規則,出現症狀時自行隔離等。
(新聞旁白)
民調顯示政府所採取的方式一開始很受歡迎,但是特涅爾現在面臨了猛烈的批評,雖然瑞典的數字相較於歐洲,其他重災區國家算是差強人意,這個方式到目前為止,
並沒有獲得任何有效性的證明,瑞典的死亡人數遠遠超過它的的鄰國丹麥 挪威和芬蘭,他們大部分決定進行在疫情初期就進行封城,來防止病毒攻佔
春天結束了,瑞典集體免疫的賭注看不出任何贏面,五月底,瑞典平均每百萬居民有399人死於新冠病毒,已經是挪威的9倍,是芬蘭的7倍,是丹麥的的4倍,這三個瑞典的鄰國都做了封城禁足的決定。
(瑞典首席流行病學家/安德斯特涅爾VS.記者)
(不認同你的作法的人),(說瑞典的方式主要是拿人命當賭注),(你怎麼回答他們)
不是,我們當然不是拿生命當賭注,我們盡可能以我們所知來做最大的努力,我認為到目前為止如果你看那些模型的預測,瑞典模式的成功超出了他們的想像
截至7月11日,瑞典死於新冠病毒的人數為5526例,與美國逼近十三萬人死亡的數字相比似乎並不可怕,但是瑞典只有一千萬人口,瑞典每百萬人口的死亡人數超過美國40%,更惡化為挪威的12倍,芬蘭的7倍,丹麥的6倍,僅次於比利時 英國 義大利和西班牙,瑞典是世界上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瑞典首席流行病學家/安德斯特涅爾)
這個數字令人遺憾,我們正在努力調整,有些事情並沒有成功地運作,一部分導致了這些死亡率
但是目前的事實是瑞典不僅死於新冠病毒的人數,比實行封鎖的鄰國多了好幾千人,而且瑞典的經濟狀況也沒有好轉,瑞典央行預計今年的經濟將萎縮4.5%,失業率從3月份的7.1%升至5月份的9%,相較於鄰國丹麥今年經濟將萎縮4.1%,而失業率從3月份的4.1%上升至5月份的5.6%,瑞典完全無法兌現所預期的不封城不禁足的經濟收益。
(加拿大流行病學家/Raywat Deonandon)
疫情爆發在他們的老年人中非常嚴重,造成了老年人非常高的死亡率,但是數據顯示了瑞典經濟同樣受到傷害,所以在這方面來說,他們失敗了
根據瑞典衛生署6月18日發布的一項研究,透過瑞典境內9個不同地區的1104份血清樣本,到六月底只有6.1%的瑞典人口具有病毒抗體,離群體免疫理論上60%感染人數的標準非常遙遠。
(瑞典病毒學家/Lena Einhorn博士)
他們正在展開血清抗體的測試,我們現在所發現的,是我們離群體免疫非常遙遠,但是我們發現了感染灶,它們非常集中而且具有爆發性
瑞典首席流行病學家安德斯特涅爾,曾在疫情爆發初期使用數學模型進行預測,認為五月份將可在斯德哥爾摩地區達到群體免疫的門檻,也就是說會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已被感染,使得病毒的傳播開始減慢。
(新聞旁白)
在瑞典有許多死亡時來自長照的養老院,說明了的確有改進的空間,安德斯特涅爾最近告訴瑞典電台,「如果再次面對這個疾病,瑞典會在已經瑞典的作法,和世界其他國家的作法之間尋求折衷」,對於那些希望看到瑞典,較為寬鬆的檢疫模式能夠成功的人而言,這令人失望
瑞典模式宣告了群體免疫,在短期內不可能發生的失敗,瑞典模式的捍衛者所提出的論據之一,是經濟的維護,但是瑞典並沒有贏得這場豪賭,因為瑞典的經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出口,沒有封城鎖國的瑞典的GDP預計將暴跌6%以上。
(卡洛琳醫學大學教授連署書內容)
我們測試進行的不夠,我們沒有進行追蹤,我們隔離的不夠,我們放任病毒,它們正在把我們帶向災難
瑞典和其他國家不同之處,在於政府從未停止遵循公共衛生署,首席流行病學家安德斯特涅爾的建議,這些機構在瑞典憲法中具有自治權和獨立性,這使得有可能確保決策基於專業知識,沒有政治目的。
(瑞典總理/Stefan Lofven)
我們的戰略部署是讓防疫舉措成為長期的決定,因為我們認為這是一場馬拉松
這到底是一場真的有終點的馬拉松長跑,還是一個不可能的目標,群體免疫所引發的爭論與質疑,並沒有因為瑞典這場非傳統的實驗而平息,全歐洲都解封了,只有瑞典還是一個孤獨的星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ku4K1jcHL4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點閱【完整版】2020.07.12《文茜世界財經周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lHOiYxRa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