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台北菸廠-捲雪茄的人】
分享63年前女工在菸廠捲製雪茄情形
令人稱奇的是這個年代
雪茄須提供給日皇使用
而捲製雪茄的人選須是
品貌端正尚未結婚的少女
這也是這位女工捲煙終生未嫁的原因吧
捲雪茄捲起多少惆悵
一起來回想
日期:1957-09-29
圖說:台北菸廠服務最久的員工賴理,是該廠雪茄部門技術最佳的一位女工。
來源:聯合報
攝影:陳明輝
#到台灣可以不必帶雪茄 #吸菸有害健康
#報時光UDNtime
歷史新聞
【1957-09-30/聯合報/03版】
捲雪茄的人
他們貢獻畢生精力 替台菸爭國際地位
【本報記者】在台灣的美軍中,目前正流行著一句話:「到台灣可以不必帶雪茄!」可見本省雪茄品質之優良。除此之外,本省出產的雪茄,年前並曾獲得南美洲以產雪茄著稱的尼加拉瓜總統的重視,曾將本省出產的雪茄樣品仙女及秀蘭等多種,交由該國煙廠研究改進,亦可證明省產雪茄,已達到國際水準。
在台灣製造雪茄,是公賣局松山菸廠的獨門生意,該廠製造雪茄已有四十五年的歷史,目前擁有技術女工三十八人,每月約可生產各種牌子的雪茄四萬至六萬支。
雪茄的製造過程,除了壓搾部份之外,從頭到尾都是由女工用纖纖玉指捲製成功的。因成品須鬆緊合度,大小輕重一律,所以做雪茄需要高度的技術,是一種高級手工藝成品,人材非常難於訓練。就以台北菸廠的卅八個女工來說吧,目前能夠做高級雪茄的祗有六人,且此六人中,也祗有四個女工,能夠保證支支合格;而這四位女工做雪茄的經驗,亦都在七、八年以上,其中並有一位女工,為省產雪茄貢獻出她的青春。在台北菸廠始終不渝的工作了四十六年。
這位老女工名叫賴理,現年六十二歲,台北市人。她在十六歲那年,亦即台北菸廠開工的那年,進入菸廠擔任女工,第二年雪茄部門成立,她即調至雪茄部門工作,四十六年來如一日,除了公假之外,未嘗一日離開過她的工作崗位。從日據時代到光復以來,所得獎狀達三十餘種,是台北菸廠的一位標準模範工人。
賴理不僅是台北菸廠服務最久的一位女工,也是該廠雪茄部門技術最佳的一位女工。日據時期,台灣總督每年必須向日本天皇呈獻台灣製的「豬尾巴」型雪茄數批,當時台北菸廠除了她之外,祇有另外一、二位女工能夠做這類型式的雪茄,因此,賴理便成了這些雪茄的承製負責人,日本大正及昭和天皇都曾經吸過她親手捲製出來的雪茄煙。她還記得當時為日本天皇捲製雪茄時,有很多現在想來覺得非常可笑的嚴格規定。譬如:製造這種雪茄的女工,除了技術之外,還須品貌端正尚未結婚的少女,由廠長親自選定後,報請總督府核備。工廠內闢一潔淨廠所為工作地點,除指定的一、二女工外,任何人不得擅自進入。進入工場之前,必須以藥水洗滌全身,穿白色工作服,然後焚香禮拜,經過檢查後,始准進入工廠開始工作。
在當時日本帝國主義的愚民政策之下,賴理這份工作,確曾引起不少同事的羨慕;同時,亦因為這份工作待遇較高,她自己亦不願意輕易放棄這份工作,時光一年年的逝去,現在她雖然是年高六十二歲,但卻還是一個雲英未嫁之身,因此,製造雪茄雖然使她獲得了一生的生活費用,但亦使她平白犧牲了一生的幸福與寶貴青春。
賴理現已升為該廠技士,專門負責雪茄煙的選葉工作,別小看了這件簡單的差事,這是製造雪茄過程中的最重要的一環,成品煙味如何,完全靠她的一付老花眼鏡來決定,沒有長時間的經驗,是無法擔任這件工作的。目前台北菸廠還沒有第二個人能夠擔任這件工作,雖然賴理目前並無退休之意思,但廠方負責人卻不得不請她再訓練一個工人出來擔任這件工作。
與賴理可以媲美的是該廠另一菲律賓籍男性技士易路生,今年亦是六十二歲,他於廿四歲應聘來台進入該廠工作後,忽忽已是三十八載,其間僅曾返菲三次,三十八年中,至少有三十七年以上的歲月,在台灣渡過,省產雪茄製造技術之所以日益精進,易路生的責獻,關係至大。前年他滿六十歲,恰好他的服務合約亦告期滿,因為他在台灣住得久了,不願遽爾離開,又向公賣局申請延期三年,願終此餘生為台灣的雪茄事業盡其最後的一點力量。
這祇是兩個雪茄工人的簡略故事,喜歡抽雪茄的朋友,應該知道來處不易。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2/12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8期(僅剩"1"位名額)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熱門講座】溝通,和你想的不一樣~11/...
到台灣可以不必帶雪茄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12/12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8期(僅剩"1"位名額)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熱門講座】溝通,和你想的不一樣~11/09(五) 19:30
講座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241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1/25(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我教學的過程當中,常常會遇到很多朋友,跟我討論他的人際關係。最多的狀況就是,他會有一種發自於他自己主觀感受上的「推論」,去推論他身旁的朋友,怎麼看待他。
簡單來說,就是他會「以為」他的朋友,只要講話稍微大聲一點,就是對他不滿、就是對他生氣;這裡的關鍵在哪裡,在於「以為」這兩個字。
這時候我就會問他,那你覺得你的朋友,是對你不滿、是對你生氣,你「以為」他是這樣子。那這樣的一個現象,你有真的跟他本人,去做任何的「澄清」跟「確認」嗎?
這時候我遇到的朋友,十有八九就會愣在那裡,似乎好像只要是自己「以為」的事情,就是對方的「真實」。那你仔細想想,這樣的情況在你真實的人際關係裡面,它會造成多少誤會?
然而,人類的主觀知覺,其實經常是很不可靠的;簡單來說啊,就是你的「以為」啊,通常都不必然「為真」啊。
怎麼說呢,在這裡跟你分享,一個2006年倫敦大學,認知學系的約翰森博士,跟他的同事做的一個實驗研究。這個實驗研究,是找一群受試者,去看兩張女孩子的照片,請他們判斷誰比較有魅力。
然後,請他們更仔細的觀察自己所選擇的照片,並且立刻說明選擇的理由。在實驗當中,更換各種不同的照片,反覆進行了16次。但是其實在這16次當中,研究團隊裡面有3次,偷偷的把這些受試者,原本選擇的照片調包了。
也就是說喔,這些受試者手上在這3次裡面,拿到的是當初自己丟掉的照片,就是覺得其實她比較沒有魅力。但是卻要他們說出,為什麼你覺得她比較有魅力。
這個實驗的結果,非常的好玩。大多數的受試者,連他的照片被調包了都不知道,還振振有詞的舉例說明,說自己為什麼選擇了這張照片,她哪裡好看。比如說,有些人就會講我本來就喜歡金髮,所以我中意這個女生…等等,之類的理由。
但是,其實這個受試者,他本來選擇的是一個黑髮的女生,但是他卻捏造理由說明,自己的喜好其實是金髮。而且呢,在說的過程當中,本人也深信不疑,相信自己是因為喜歡金髮,才選擇這一張照片。
那麼如果放到你我身上,我們可能以為自己,會在照片被調包的時候,能夠發現這樣一個狀況。可是呢,約翰森博士在他們實驗結束之後,問這些受試者,問他們說如果在實驗裡面,你的照片被調包,你能夠發現嗎?
有84%的人回答:「我當然會發現啦」。但是事實上,絕大多數的受試者,大概有75%的人,根本沒有發現自己的照片被調包了。
所以,當你聽到這個研究之後,你再回頭想想,我今天開頭跟你說的「以為」。你的「以為」真的是你的「以為」嗎?有沒有可能某些概念跟認知,其實是被調包了?
尤其台灣最近進入了選舉白熱化的階段,你可以仔細想想,這些候選人、這些公共政策,他是不是巧妙的運用很多調包的手法,讓你自己去合理化,其實你可能原本不支持的那個政策,跟那個方向?
而且呢,我們的認知不僅是會被別人調包和操弄;更多時候,我們自己也會操弄,甚至於扭曲自己主觀的選擇啊。
我就聽過馬克吐溫,曾經講過一個很有趣的例子,他說喔他限制自己,每天只能抽一支雪茄。結果呢,他開始進行這件事情的過程當中,他就不斷的去尋找、不斷的去買,那越來越大支的雪茄。
沒有錯,他每天真的只抽一支,但是只是這個雪茄,越來越大根。他自己就打趣的說,直到有一天,他找到一支大到可以當拐杖的雪茄,你看多荒謬。規定自己,一天只能抽一支雪茄的用意,就是讓自己能夠有所節制。
結果弄到最後,居然扭曲成抽一根,可以大到當拐杖這樣的雪茄。那麼當你聽到這邊之後,回頭想想自己,我們看待很多事情,是不是要特別小心自己的「以為」?
你「以為」某人不喜歡你,或者是你「以為」某人喜歡你;你「以為」某個人,對某件事情的認知是A,但是有沒有可能,它其實不是A呢?
然而,我在這邊必須要說的是,有這個「以為」並不是任何錯誤的事,因為這些「以為」可以幫助我們,面對世界的時候有一個初步的判斷。
但是真的需要留意的、真的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於哪裡?在於你千萬不能把自己的「以為」,當成是別人的「真實」。要能夠做到這一點,「澄清」跟「確認」的工夫,就不能省略了。
所以回頭想想,跟你分享的這個實驗研究,如果你是那個,願意停下來「確認」的受試者,那麼你是不是比較容易發現,你的照片其實被調包了呢?
希望你能夠透過這一段的分享,當你有任何「以為」的時候,記得不要省略「澄清」跟「確認」的過程,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有一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12月12號,開課的『人際回應力』課程。
這一門課,特別呼應今天分享的內容。當你在人際之間,有任何「以為」發生的時候,你所需要的是「澄清」跟「確認」。這一門課,就會明確的教會你,讓你學會怎麼樣有效,而且不會造成傷害的澄清、確認的過程。
而且附帶一提,12月12號這一門『人際回應力』,是我今年最後一期的『人際回應力』。錯過的話就,要等到明年的4、5月之後了,希望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期盼在12月12號的教室裡,能夠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4aVV9iQUZo/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