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某人每月投資1000塊,投資標的長年下來,有9%的年化報酬率。那麼他投資20年,會累積多少錢呢?
我們先把9%的年報酬換算,得到0.7207%的月報酬率。然後以簡單的等比級數總合公式(財務上稱年金終值公式),可算出這樣投資20年後會有638852的價值。
我們也可以算出,每月投資1000元,在年報酬6%、7%、8%、9%和10%的投資標的,經過15、20、25和30年後的累積價值。做成表格,如圖。
這個表很實用。譬如某人投資是每月3000塊,他想看年報酬7%,20年後的成果,那麼他就查看表中1000塊,在7%年報酬20年後的累積價值,是507536。將這個值乘以3,得1522608,就是他在這個狀況下的累積成果。假如投資是每月一萬,就把數值乘以10。
這個表也顯示了一個現象。假如某人每月投資1萬,在年報酬9%的標的,在25年後會有1057萬的價值。
但一樣的投資在年報酬8%的標的,25年後,累積價值約是909萬。兩者差了148萬,也就是報酬從9%掉1%,變成8%,累積價值就減損14%。
投資報酬率只要差一點點,在長時間之後,將對最終資產造成顯著的影響。
這個估算裡,最重要最核心的的問題在於,長期投資的預期報酬率到底是多少。
近五年來,許多市場、基金,常有二三十趴的年報酬率。許多投資人,特別是近幾年才進入市場的投資人,已經把這當作常態,把年報酬20%以上當長期目標。在這一片大好局面裡,我將引用一些長期的資料,一些無法讓人興奮,但能讓人認清現況的事實。
知道這些灰色事實後,長期的投資規劃才能立足於前人的經驗,而有合理的期待,而不是外插現在陡峭的上升線,換來日後深深的失落。
1999年,加州大學的Jorin和耶魯大學的Goetzmann先生,在Journal of Finance發表了一篇Global Stock Market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的文章。內容詳細分析了從1921到1996年間,全球股票市場的報酬率。
這75年間,美國股市(US index),全球股市(Global index)和非美國股市(Non-US index)的平均年報酬率。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算數平均數(Arithmetic Return)還是幾何平均數(Geometric Return)的報酬率,全都是落在7到8%附近。而且還有兩個問題。
在表中,可以看到存活的市場(Survived markets)和全部的市場(All markets)。而存活的市場的報酬率比全部市場的報酬率都還要高。因為,無法存活的市場,通常是出問題了。
在一次世界大戰前,俄羅斯、日本、德國、法國和阿根廷都有活絡的市場,但這些市場因大戰、共產制度、或是超級通膨(Hyperinflation),而趨於沒落。可以想見,涉足這些市場的投資人,報酬不會太好,而把全部家當放在這些市場中的投資人,他們的哭喊只能在遙遠的時光走廊裡迴響著。存活下來的市場,是現在投資人看得到的市場,所以投資人往往會高估了投資的報酬。
另一個問題是,這些數字尚未計入通膨,它只是名目報酬。假如你計入每年2%的通膨,那麼這些股票投資,每年只能讓你的資本增值約5到6%。
現在的投資世界有變得比較不一樣嗎?放眼未來30年,你可以寫下20%這個數字嗎?恐怕很難。
我知道你在想什麼。你想,這沒關係。我可以選到好股票,我可以在空頭時退出市場,我可以獲得比市場平均還要高的報酬。
你的確可以這麼想,試圖去這麼做,但成功的機會,微乎其微。
你除了可以看"適時進出的行與不行"與"投資人的遊戲"這兩篇文章,我再多提供一個例子,希望可以打消你這個念頭。
一般美國投資人的股市投資報酬率。在1986到2005年這20年間,未計通膨前,一般股票投資人(Average euiqty investor)得到了3.9%的年報酬率(橘黃色bar),而標普500指數的報酬率(灰色bar)是11.93%。
全球各地的主動投資人想的事情沒有因國籍不同而有差異,他們全都在想買進好股票,在下跌前出場,好好研究市場,替自己多賺一點錢。結果,想打敗市場,卻是被市場打敗,積極的進出,比不上單純的指數。這個結果,恐怕也不會因國籍的不同而有不同。這種投資界的現象可說得上是世界大同,到那裡都一樣。
有沒有人長期投資達到20%以上的報酬,有! 巴菲特。不過他不全然是個投資人,他其實有點像個企業家。而且放眼100年股市歷史,僅此一人。比每月開獎的大樂透得主人數還要少。
寄望自己成為下一個巴菲特,或是只比他”遜一點”,拿到每年20% 的報酬而投資致富,機會渺茫。
投資不能致富。"投資致富"和"世界和平"一樣是口號,不是事實。
投資只能讓你的資本,以緩慢的速度增值。所以諾貝爾經濟獎得主Paul Samuelson在1999年說道:
”我告訴人們,投資應該是無趣的,它不應該是刺激的。投資過程應該就像看漆變乾或草生長一樣。”
而我要說的灰色事實不僅於此,不只是股市長期報酬只是個位數。另一個灰色事實,由金融服務業所帶來。
假如我們對未來全球股市長期報酬的估計值是7.5%。我們來算算看投資人到底可以拿到多少。
首先,計入通貨膨脹,算1.5%好了,7.5扣掉1.5變6。(假如你比較保守,可以用2%或更高的數字)。沒有投資人拿得到6%的報酬,因為投資要成本。
假如你用基金投資,假設你買的每一筆股票型基金,都被收1.5%的手續費。這1.5%的手續費,要依你的投資時間長短來攤提,假如你投資20年,那麼1.5%分在20年當中,相當於每年損失0.075%的報酬率。那麼請把6再扣0.075%,剩5.925%。
成本不只這樣。股票型基金每年收1.5%經理費,5.925%減1.5%,剩4.425%。其它基金的運作成本,包括基金付給券商的手續費、基金買進賣出的市場衝擊損失,保守估計每年0.9%的成本。報酬率更進一步跌到3.525%。
光這些投資的成本,就可以把投資人的實質長期報酬從6%打到3.5%附近。
我們來做些運算。
下表是每月投資1000元,在3%、4%、5%、6%和7%的報酬率下,累積一段時間的報酬。
假如你用6%估算,你想要25年後退休,存到1000萬。我們看到6%,25年那一格是676289。將1000萬除以676289,等於14.78。所以每個月投資14780元,在6%的報酬率下,25年過後可以累積到1000萬。
假如你用3%估算,你想要25年後退休,存到1000萬。一樣的計算,得到每個月要投資22500元。報酬率從6%降到3%,每月投資金額要從14780拉高到22500,增加52%。
假如你用6%的報酬率估算,每月投資2萬元,看多久可以累積到1000萬。計算需21年又兩個月。假如你改用3%的報酬率估算,每月投資2萬元,看多久可以累積到1000萬。答案是27年又兩個月。
從6%到3%,一樣的投資目標,是每月投資金額52%的差別,是晚六年退休的差別。
所以金融界的收費,不僅讓達到相同目標的時間延長,讓必需投資金額變大,也讓同樣金額下可以過的退休生活品質變差。
所以,為什麼綠角那麼愛算成本,那麼斤斤計較1%、0.5%的差別,因為只要差一點點,就是晚幾年達成目標的差別,就是退休後可用金額的巨大差別。
因為,成本,真的很重要。
假如你無視於過去七八十年的歷史,直接用最近幾年的報酬率推估未來的報酬,那麼等著你的,一定是失望的心情。
假如你無視於金融界的收費,以為自己可以賺到100%的市場報酬,等著你的是延遲退休、更高的必需投資金額和更低品質的退休生活。
台灣金融界收費便宜嗎?
在基金方面,在還沒有免佣基金,也就是不用手續費的基金,和沒有年度總開銷0.5%以下、投資各種資產類別的指數基金出現前,都仍算貴。
我們看指數型基金投資人可以如何掌握到扣除通膨後的6%報酬。
首先,指數型基金是免佣基金,不用扣3%打某某折後的手續費。年管理費加上基金付給券商的手續費、市場衝擊等成本,大約是每年0.4%,讓投資人可以掌握到5.6%的報酬。這個數字,不論怎麼看都比3.5%好看多了。這兩個數字間的差別,相信之前的例子,已經解釋的夠清楚了。
服務本來就要收費。天經地義。就算是美國總統,他投資也要付出成本。但是,投資人付出的成本愈少,留在自己手上的愈多,他就可以愈早達成目標。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
金融服務業,是投資人的敵人也是朋友。朋友,因為透過它我們才有方便的投資管道。敵人,因為它把我們投資的成果,錢,從我們手中收走。
面對這個亦敵亦友的角色,投資人要做的是,找尋必較像朋友而比較不像敵人的金融服務,簡言之,收費低廉的服務。但這個最基本的要點,卻被許許多多投資人忽略了。
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近年的高報酬。當每年報酬有二十幾趴,那百分之一到三的差別,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更有許多金融產品銷售人員說,會賺錢的話,何必在意那一兩趴的手續費。格局要大,不要那麼小家子氣。不客氣的說,這是聽起來很對的蠢話。
一個成功的企業經營者,成本一定是他念茲在茲的事。因為他知道,付出的成本愈少,能賺的就愈多。假如你是Wal Mart的供貨商,你會知道Wal Mart的採購員,以殺價凶狠出名,讓你日子很不好過。成功的企業裡,一定有雙盯著成本的眼睛。
投資,也是一樣。你付出的成本愈低,留在自己手上的愈多,也就是賺愈多。沒有必要多付出1%、0.5%或是0.1%的投資成本。因為當你同意提高成本時,你也同意了延後退休、較低品質的退休生活和增加投資金額來達到相同的目標。
高成本會帶來什麼?
一個會告訴你如何適時進出的老師? Impossible。
一個逢年過節會送點小禮物的金融界朋友? Maybe。
較低的報酬率? Definitely!
身為投資人,不能有近視,只看過去幾年的報酬率,就以為一切都將如此美好。
大方,從來不是股市的個性。身為投資人,不能不注意成本。那些叫你不要在意幾趴費用的人,往往就是靠這些錢在過活的人。
心中有合理的報酬期望,眼睛盯著投資成本,長期下來,才最有可能成為成功的投資人。
「券商進出歷史資料」的推薦目錄:
- 關於券商進出歷史資料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券商進出歷史資料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券商進出歷史資料 在 凱基樂活理財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券商進出歷史資料 在 Re: [請益] 每日盤後raw data 原始數據如何取得- 看板Stock 的評價
- 關於券商進出歷史資料 在 券商單一分點進出統計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券商進出歷史資料 在 券商單一分點進出統計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券商進出歷史資料 在 有地方查的到單一券商對個股的歷史買賣超嗎?(超過90天) 的評價
- 關於券商進出歷史資料 在 兩年前券商進出資料 - 理財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券商進出歷史資料 在 股狗StockDog - 新功能分點券商買賣超排行可查詢區間內所有 ... 的評價
- 關於券商進出歷史資料 在 [請益] 兩年前的券商進出資料- 看板Stock 的評價
券商進出歷史資料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美國出版已經超過40年,歷經市場起伏與時間驗證的The Only Investment Guide You’ll Ever Need中譯本《你唯一需要的投資指南》在今天出版了。
綠角在2018看過此書,並寫下三篇讀後感。此次中譯本發行,很榮幸受邀為此書撰寫推薦序。
綠角跟出版社要了三本新書,舉辦”分享綠角推薦序,抽新書”的活動。
只要在自己的臉書分享這篇推薦序。就有機會得到《你唯一需要的投資指南》新書一本。
馬上點選”分享”,就有機會得到新書喔~~
★活動時間:即刻起至2020/3/7(星期六) 17:00。
★本活動共抽出3位幸運朋友,各可得《你唯一需要的投資指南》一本。
★得獎公布:2020/3/8(星期日) 於本臉書專頁公佈得獎者(預計晚上公告)
★請各位朋友記得將分享訊息開放「公開」模式,方便確認資格。
1.綠角保有認定參加者資格的權利。
2.本活動贈書寄送限臺澎金馬地區。
3.幸運獲獎者,綠角將以Facebook訊息,詢問得獎者姓名與收件地址等聯絡資訊。若超過三天無法取得獲獎者資料,或得獎者僅能提供國外收件地址,視同棄權。
(參加的朋友請記得在星期日前來看一下自己是不是中獎者。假如中獎,記得查看自己的臉書訊息,並小心系統是否將綠角的訊息歸類於陌生訊息喔。)
綠角推薦序如下:
投資時,你該做什麼?
許多人的答案是:”成為贏家。”
在下跌的市場,當大多投資人賠錢時,成為賺錢的贏家。
在主動選股的競賽中,當大多投資人落後市場時,成為勝過指數的贏家。
投資追求的不正是更好的績效嗎?
但是,投資朋友是否有站在更高的制高點,觀看整個大局?當一個遊戲,大多參與者都會成為輸家時,你該參與嗎?
譬如拉斯維加斯的賭場,每期的大樂透。當大多參與者都會賠錢時,你應該期待自己成為其中少數的贏家,並將其視為人生理財正道嗎?
大多人不會。
但當有確切證據指出,幾乎沒有人可以成功擇時進出市場,大多人主動選股想要打敗市場反而會適得其反時,卻有許多投資人相信只要鑽研經濟指標,就可以預知市場未來起伏。只要研究財報,就可以選出勝過市場的個股。
這會是一種合理的期待嗎?
許多投資人在還沒看清整體局勢之前,就一頭鑽入。而市場上大多投資書籍也投其所好,教投資人如何去玩這個遊戲。譬如看指標去預測市場,研究財報來挑選股票。
但投資人在這麼做之前,更需要考慮的是,是否該去玩這個遊戲。這才是從大局思考。
"你唯一需要的投資指南"就是一本教投資人如何從大局著眼的書。從1978年發行以來,至今40年,是一本與”漫步華爾街”歷史一樣悠久的投資書籍。
不預測市場走勢也不選股,那要如何投資?
投資人可以維持固定資產配置比率度過市場起伏,也可以直接用低成本指數化投資工具參與市場得到報酬。
這些問題,其實都有對應的解答。
許多投資人展現”不服輸”的態度,認為:”我也算聰明,也願意努力,為什麼不試試看呢?”
關於這個問題,書中舉了一個很好的例子。知名避險基金經理人Michael Steinhardt被問到,可以給一般投資人最重要的投資建議是什麼時,他說:
“請記得,我是你們的對手。”
許多人看金融市場,認為這就是一個存在許多證券,隨自己意志可以自由買賣的市場。他們從沒想過,是誰在跟自己買賣。為什麼自己認為值得買進,未來會漲很多的股票,卻有人要急於脫手?為什麼自己想賣出,認為未來會下跌的股票,會有人想買?
而實際上,跟一般投資人買賣的,可能就是掌握內部資訊的相關人士或對市場資訊分析的更為透徹的專業投資經理人。
金融業者反而希望投資人去參與這些對自身毫無益處的遊戲。因為投資人要積極的買賣個股,券商才有費用收入。投資人要熱衷挑選基金,主動型基金才能暢銷熱賣。
如何達成這點呢?
很簡單,讓投資人自以為很厲害。
常見說詞就是:”你那麼聰明那麼會分析,怎會挑不出下一支大漲的股票或是勝過大盤的基金呢?”
相信這些說法,你就成為”國王的新衣”故事中,沒穿衣服還自以為是的國王。
從大局看,不要去玩大多人都是輸家的遊戲。有自知之明,在金融市場,假如你只能用業餘的時間去研究,那麼你就只是一個業餘玩家。就算全職從事,投資成效也未必很好。金融世界,就是那麼現實與苛刻。
掌握了這些基本原則,你可以走上正確的投資之路。
除了從大局著手的投資思維之外,這本書也有討論個人理財重點事項,包括儲蓄、稅務、如何教導下一代正確理財觀點、甚至連繼承大筆資產的處理方式都有討論。這都是實用的主題。
投資不需複雜策略,只要走上正確道路。
這本"你唯一需要的投資指南"帶你走上正確的人生理財之路。
也可見部落格的文章:
https://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20/03/the-only-investment-guide-youll-ever.html
券商進出歷史資料 在 凱基樂活理財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ETF投資帶來的好處與風險 】
ETF(指數型證券投資信託基金),一種以追蹤標的指數的表現作為經營目標的信託基金,因其在證券市場掛牌交易,所以ETF能夠很簡易的、以買賣股票的方式被投資人買賣進出。由於ETF以追蹤指數表現為目標,ETF的報酬會貼近標的指數的績效表現,所以,投資人只要用買賣股票的方式來買賣ETF,就可以獲得相當於標的指數報酬率的投資績效,交易高效率、資料高透明、操作高靈活、低成本和有效分散風險的指數化投資工具。由於ETF的便利性,相對於其他而言,ETF可說是唾手可得的投資標的,因此也廣受投資大眾青睞。
投資ETF有許多好處,可分為以下幾點敘述:
1.交易便利且流動性高:
ETF在證券市場掛牌,與一般證券交易規則相同,投資人只需備有證券帳戶即可在開盤交易時段自由買賣。與一般證券不同的是,ETF在上市之初就能進行信用交易,看好未來趨勢融資買進、看壞未來趨勢融券賣出,投資人能更有效的使用資金;另外,在許多國家的股市有平盤下不得放空的規定,ETF並未受到相關規則的限制。
2.成本低廉
一般傳統的基金是主動式的管理,需要頻繁地進行買賣,而ETF這種被動式管理的模式只需要依照指數進行投資組合的變動,使得交易成本較低,所收取的管理費也比主動式管理少了許多,更能省下一筆分析研究的費用。在交易稅上,ETF交易稅約莫千分之一,僅僅為股票交易稅千分之三的三分之一。
整體來說,我們只需要付出少許的費用,就能夠輕鬆的複製大盤指數的報酬,比起自行去組合大盤指數的成本實在是非常划算的。
3.資料透明化
全球各國所編制的指數成分權重等資訊皆有揭露,資料透明,而ETF本身所追蹤的標的即為指數,投資人只要上網便能夠查詢到成分股與其佔比,便能夠於投資過程更加精準地預測報酬率。
4.多樣化且資金需求較小
ETF連結的指數涵蓋各個國家、市場不同產業,範圍廣泛,提供多樣化的選擇,而不像股票或是其他金融商品可能因為國家不同、投資平台不足或是資金不夠而無法交易。另外,由於ETF交易方式與證券同,可用小額資金買進低單位數的一籃子股票或標的,讓投資人有更多使用資金的空間。
5.風險分散
因ETF的編制方式,投資人買進ETF就是擁有了一籃子股票,資金被分散在各個標的上,單一股票的漲跌波動,並不會對績效造成太大影響,有效降低個別公司所帶來的風險與投資組合的波動性,使投資人能夠處在安全的位置上。
6.作為市場上有效的避險工具
過去,期貨被視為一種長期的避險工具,但常遇到各種問題,像是每日平倉、結算、交易價差、交易成本等等。而ETF的本質是一籃子股票,可將其當作指數期貨,且多空操作沒有限制,透過ETF來進行避險,就不會遇到上述的到期日及轉倉的麻煩,提供投資人更多元的操作選擇。
談了這些關於ETF的優點,相信投資人對於投資ETF躍躍欲試;但是市場中沒有任何一項投資工具是安全無虞的,投資人還是必須注意投資ETF時所需承受的風險:
1.流動性風險
ETF為開放式基金,雖然投資人並未參與ETF增設與贖回的過程,但實際上基金單位會不斷浮動、定期調整增減來應對市場上的動態。流動性風險指的就是,當市場成交量不足或缺乏願意交易的對象,進而導致買進或賣出無法在理想的時間點完成的風險。
2.系統風險
系統風險又稱為市場風險、亦稱不可分散式風險,指的是歸因於某種因素,導致市場上的股票下跌,最終使投資人蒙受損失。投資人可利用投資策略搭配自己的投資組合,避免個別企業的風險;但是大環境變動所帶來的損失是無法趨避的,深深影響每一項投資工具。ETF亦暴露在這一類的風險當中。
3.匯率風險
匯率風險發生於跨國或是跨區域的投資上。當投資人選擇了海外的ETF,由於其屬於外幣計價的金融資產,務必要特別注意匯差上面的損益,有時候匯率的波動會造成獲利的減損。
4.追蹤差異與追蹤誤差
追蹤差異(Tracking Difference,簡稱TD),指在某一段時間內,ETF與其追蹤指數之間回報的差異;追蹤誤差(Tracking Error,簡稱TE),會量度ETF與其追蹤標的之間的一致性,並以回報的波幅顯示。以兩個例子解釋二者所代表的意含:某ETF的表現長期大幅度的劣於其追蹤的指數,但差距幅度穩定,可描述為這檔ETF追蹤差異TD大、追蹤誤差TE小;另一ETE的表現則是緊貼其追蹤的指數,但每一時間點的差距不穩定,則可描述為此ETF追蹤差異TD小、追蹤誤差TE大。
造成上述影響原因有二:一為交易費用,當基金發行商在購買標的成分的時候,需要付出交易稅及手續費,這些支出會被算進ETF的績效當中,造成與追蹤指數的偏離;另外則是前文提及之流動性問題,當市場上成交量低或缺伐交易對象時,基金發行商可能無法即時取得標的成分股而造成誤差。
金融市場中,投資金融商品報酬與風險並存,每一項投資工具都有它的好處與風險,本篇文章探討的是投資ETF時的優點與風險。最重要的是,投資人心中有一把尺,評量、評估自己能夠投資的工具、資金、可承受的風險程度與可承擔的損失後,再去對照市場上所能夠使用的投資工具,享受投資工具所帶來的好處之外,不能忽視投資可能造成的損失,定期研究檢視標的,並且注意投資標的是否有任何詭異的變動,才能夠掌握自己的財富不至於虧損。
在ETF.com中,提供給了投資人一些衡量ETF的方法,評分的方向主要分成了以下三項:
1. Efficiency(效能):考量投資者持有ETF的相關成本和風險。
2. Tradability(可交易性):此ETF在公開市場中,是否能夠進行公平的交易。
3. Fit(符合):考量ETF與相對應的追蹤標的之間的相關性。
Efficiency描述的是ETF的成本以及風險,當中也有考量到ETF發行券商對商品的預期報酬。其最後的分數(0~100)會是所有考量項目的加權平均,對投資者影響較大的項目會有較高的權重。Tradability描述的是投資者在公開市場買賣基金時所產生的費用以及面對的不確定性,預期好的投資標的應具有足夠且穩定的交易量,以供有意願的投資者進行基金的買賣,並在價格上有一定的穩定性。在Fit的部分會從基金以及相對應市場基準(例如:黃金或是石油的價格)的歷史報酬來了解兩者之間的相關性,如此將幫助我們了解基金建構方法的準確性以及影響。
在這三個方向中,ETF.com分別會給予0到100的分數,其中Efficiency和Tradability都是在衡量投資者的成本,因此ETF額外將兩者的分數結合轉換為等第,計算方式為兩者的平均;Fit的分數則會單獨呈現,因為Fit是在告知投資者ETF與追蹤標的之間的相關性有多高。
接下來我們介紹兩個例子,分別是SPY和LQD。在ETF.com上SPY獲得了Efficiency 98、Tradability 99及Fit 97的分數,其中Efficiency和Tradability的平均取得了A級的等第,因此總體評價為A|97。LQD的三項評分為93、96及86,前兩項的平均分數同樣了獲得A級等第,總體評價便為A|86。
👉備註:本文授權轉載自睿富者
📢 立即加入凱基官方帳號 📢
⭐LINE凱基樂活投資人:https://goo.gl/SIzVsD
券商進出歷史資料 在 券商單一分點進出統計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推薦與評價
| 櫃買中心> 興櫃> 興櫃股票交易資訊> 興櫃一般板證券商總分支據點營業額統計表, 110/08/13 ... 熱門股券商進出排行, 110/08/13, 下載· 資料, 本資訊自民國96年01月起開始 ... ... <看更多>
券商進出歷史資料 在 券商單一分點進出統計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推薦與評價
| 櫃買中心> 興櫃> 興櫃股票交易資訊> 興櫃一般板證券商總分支據點營業額統計表, 110/08/13 ... 熱門股券商進出排行, 110/08/13, 下載· 資料, 本資訊自民國96年01月起開始 ... ... <看更多>
券商進出歷史資料 在 Re: [請益] 每日盤後raw data 原始數據如何取得- 看板Stock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winall (winall)》之銘言:
: 你各位每天看得 App , 各股票網站的各種圖表
: 例如:分點進出,每天開收盤價,量 等等
: 都是由台灣證券交易所獲得資料,再利用這些資料做出圖表
: 我想獲得原始資料,匯入資料庫,自行分析
: 利用 SQL 自己下條件
: (各網站的篩選沒有辦法符合我所需要的篩選條件)
: 最主要的部份就是這些資料的 Raw Data
: 1. 有沒什麼方法可以獲得這些原始資料 ?
: 2. 這些資料好像不是免費的 ?
: 如果不是免費的,那我真搞不懂,股票交易資料應該是公開的
: 為何還要費用 ?
一般來說,沒有服務會公開資料庫讓 user 直接連線,大多都是透過 API 提供 data
單就 API 這點,我有開發一個 github project,提供 open data
並且只要不大量發送 request 打掛 server,都是免費的
https://github.com/FinMind/FinMind
https://finmind.github.io/tutor/TaiwanMarket/DataList/
提供技術面、籌碼面、基本面、衍生性商品(期貨、選擇權)等資訊,
接近40種台股資料
包含
2019 ~ now 的台股 tick data
2011 ~ now 的台股期貨 tick data
-------------------------------------------------
技術面
台股總覽
台灣股價資料
台灣股價歷史逐筆(tick)資料
歷史台股最佳五檔(bidask)
個股 PER、PBR 資料表
每 5 秒委託成交統計
加權指數
當日沖銷交易標的及成交量值
加權、櫃買報酬指數
-------------------------------------------
籌碼面
個股融資融劵表
整體市場融資融劵表
個股三大法人買賣表
整體三大市場法人買賣表
外資持股表
股權持股分級表
借券成交明細
融券借券賣出
--------------------------------------------------
基本面
現金流量表
綜合損益表
資產負債表
股利政策表
除權除息結果表
月營收表
減資恢復買賣參考價格
----------------------------------------------------
衍生性金融商品
期貨、選擇權日成交資訊總覽
期貨日成交資訊
選擇權日成交資訊
期貨交易明細表
選擇權交易明細表
期貨三大法人買賣
選擇權三大法人買賣
期貨各卷商每日交易
選擇權各卷商每日交易
--------------------------------------------
目前持續新增 data、且正在開發量化分析工具
希望讓台灣在金融大數據方面,不再需要自己收集資料,
將資源更集中在量化分析,在證券交易這塊,有良好的生態系
香港這塊非常成熟,交易員是個可以當成正職的行業,且有完整的體系
不像大家都在 PTT 詢問,是否可以辭職在家當自己操盤,
台灣資工實力強,搭配量化交易、程式交易,覺得有機會發展出來
而且證交所近兩年推動逐筆、盤中零股交易,感覺得出來是想進步,
未來如果法規鬆綁,應該更有助於這塊發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6.251.16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627780788.A.24F.html
其實買賣日報表,近期成功破解,但近期才抓取,資料量不到一個月,
想說等累積多一點,再公開
我也覺得,都是公開的資料,而且又是金融方面的
這方面可能要請法律相關的版友解答了
即時報價是串接卷商的,再用 api 轉發,目前測起來,不會差到1秒
※ 編輯: f496328mm (223.137.1.107 臺灣), 08/01/2021 11:19:0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