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直新聞週五報】
1.北市一名常姓婦人,12日下午帶著家人到北市大直美麗華影城看電影,不料,14歲女兒卻驚見坐在她隔壁的光頭大叔,竟將手伸進褲子裡「抽動」,氣得連忙報警,但警方到場時,這名40歲羅姓男子卻辯稱「胯下癢」,否認有猥褻行為,目前也已遭警方帶回偵辦當中。→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813549
2.大直里長 蔡俊賢:「這幾年來,我們所有活動,里的所有活動,做吃的,我們全部也都是‧‧‧本來都用素食做給里民吃,大家也都習慣了。」→https://www.daai.tv/search?q=%E5%A4%A7%E7%9B%B4&target=News&dstart=&dend=
3.大直分館自109年9月17(週四)日起至11月17(週二)日止進行門窗更新工程。→https://tpml.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312ED56D937139DC&sms=78D644F2755ACCAA&s=16A746050BC4D7DB
4.4餐廳入榜 大直如何成為「米其林聚落」?→https://ctee.com.tw/house/housinginvest/329968.html
5.秋天正是品嚐鮮美秋蟹的最好時節。奇岩一號自即日起至10月31日在大直旗艦店推出秋蟹宴,主廚特選重達1斤的鮮美大沙公,以乾鍋、川椒、酸湯、麻香、桂花等料理手法,推出5道鮮美大沙公料理。而9月30日前享用乾鍋大沙公可享第2隻半價的超值優惠。→https://travel.ettoday.net/article/1807340.htm
6.大直豪宅走下神壇?專家:這些跡象讓人難不起疑。→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21/4846369
7.喊了好久的社子開發,已經士林接大直,都算捷運北環段,這邊的居民隨便都能指出捷運預定地,但現在聽到前瞻預算有變化,他們心情都變差了。→https://news.tvbs.com.tw/politics/1383137
8.9月10日至10月24日封閉往士林、故宮方向隧道、第2階段將於10月25日至12月8日封閉往大直、內湖方向隧道。→https://udn.com/news/story/7323/4850342?from=udn-ch1_breaknews-1-cate3-news
9.台北市最大的Buffet「豐FOOD海陸百匯」,將於9月17日~11月30日推出「趕蟹季」,全餐期菜色隨機推出黃金蟹、旭蟹、三點蟹等數十款不同風味的蟹料理,要讓老饕來到豐FOOD海陸百匯,吃到不想回家。→https://www.walkerland.com.tw/subject/view/272530
10.大直商場飯店業主楊國裕說:「業績至少是成長到30%以上,飯店也可以跟商場這邊做一些促銷方案的一個搭配。」→https://news.cts.com.tw/cts/life/202009/202009072013009.html
11.春大直廣場是大直英迪格酒店一到三樓結合美食與市集的商場,一樓已經在8月28日試營運,雅室牛排則是2、3樓引進的美食餐廳之一。雅室牛排大直旗艦店由楊煥生建築設計團隊負責整場規劃,結合雅室Logo代表色「綠色」,地板用拼花方式來呈現低調奢華的美感。→https://travel.ettoday.net/article/1801586.htm
12.台北大直英迪格酒店開幕首度推出「磚饗‧中秋禮盒」,680元(8入)/盒,與曾獲法國藍帶騎士美食勳章、美國米其林指南餐廳首選鳳梨酥品牌-高女婿團隊合作。時尚精巧的禮盒,則悉心匯集磚瓦、基隆河波紋等大直在地文化為設計元素,打造典雅雋永的包裝風格。→https://travel.setn.com/News/809704
13.與台北大直英迪格酒店共構的「春大直 Chun Place」購物商場,將自今(7)日起試營運,為繼美麗華百樂園與ATT 4 Recharge之後,大直商圈第三個購物商場,引爆大直新一波購物商場大戰!→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00907000216-260204?chdtv
14.台北大直又有吃喝玩樂新據點!位於台北大直英迪格酒店1至3樓的「春大直」9月起正式營運,櫃位包括有機超市品牌「心樸市集」、小後苑、雅室牛排等11間餐廳及品牌,小朋友最愛的遊戲天堂「辛巴歷險記主題樂園」開幕期間一大一小門票也只要199元。→https://travel.ettoday.net/article/1803511.htm
15.不畏疫情影響,永紅集團旗下維春商業開發歷時12年整合的「春大直Chun Place」購物商場即起試營運,由知名建築師姚仁喜操刀打造吸睛的「鸚鵡螺」造型建築,與台北大直英迪格酒店共構,這也是繼美麗華、ATT4Recharge之後,大直地區的第三個美食購物廣場。→https://udn.com/news/story/7270/4845894
16.大直英迪格酒店〈T.R Bar & Kitchen〉的〈威靈頓牛排〉,號稱外層酥皮超過60層。→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909001524-260415?chdtv
17.一名男網友在PTT火爆表示,昨(9)日深夜,帶著女伴去大直摩鐵休息,兩人邊看電視邊聊天,氣氛正美好時,下一秒房門直接被開啟,嚇得兩人驚慌失措,「直接被看光,當下我們直接傻眼,第一次遇到這種低X狀況!」→https://house.ettoday.net/news/1805669
18.一對男女在大直摩鐵激戰到一半,房務竟然推門進來,害他們被看光光,氣得上網PO幹譙。→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910004239-260402?chdtv
19.漢光36號兵推明晨展開 國軍各戰區指揮官雲集大直燒腦。→https://udn.com/news/story/10930/4856459
20.9月9日是律師節,蔡英文總統今晚出席在大直典華舉行的「台北市律師公會109年度律師節慶祝晚會」致詞表示,在她擔任總統期間,有幾個重要政策,第一是國家安全,第二是司法改革,「律師法」修法去年修正完成,司法改革會持續下去。→https://m.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286873
前瞻時尚ptt 在 粘拔的幸福碎碎念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好文分享,原文下方留言有彩蛋。
|藍營初選想法速記
註:本文經大幅增補後,以〈國民黨初選落幕,前方的政治地景〉為題刊於《端傳媒》。這裡保留原初的速記。
https://theinitium.com/…/20190718-opinion-albert-tzeng-kmt-…
1. 初選民調
初選民調真正比拼的是「粉動員」——看誰家的粉願意揪人守電話,而且珍惜每個接到的民調電話,耐心回答所有問題完成「有效樣本」。
看公布數字,完成的有效樣本平均是「使用樣本數」一成左右。這一成完成的樣本中,越是狂熱的粉會有越高的再現率;統計數字也必有系統扭曲,不代表社會真實民意。只要對比藍綠初選民調數字,這點非常清楚。
但同樣的,初選落幕後出現的各種「網路民調」,也只是另外一個同溫層的自爽。講白了,會在臉書上晃蕩投票的人,跟會在晚上六到十點能從市話接電話的人,根本是不同的母體。拿後者來酸前者,牛頭不對馬嘴。
所謂「有魚吃魚,無魚吃菜」的綠營灌票動員,從最後結果數字來看,其實無關宏旨。臉書上「限期假韓粉」成為一種時尚流行,我也寫過貼文批評過這個態度;但在真正統計出的民調數字中,藍營換將,蔡的支持率只有浮動2%左右。
我反對「全民調」提名的真正理由,來自我對「政黨」角色的理解。我認為政黨應是政治理念的集結,並依循該黨理念「替民眾推薦」過去有可驗證成績,未來有前瞻性的候選人。你政黨責任是要基於政治專業去推薦,結果反過來問全民「我該推薦誰?」這是對政黨責任的推卸外包,是只求勝選不計理念價值的邏輯。
我當然相信民主,但民主是「選舉」階段的事,不是「政黨推薦」階段的事。政黨基於政治專業推薦,人民經過投票表達偏好,這才完成民主。要罵「民粹」,必須正視台灣兩大政黨本身對政治專業的棄守。
2. 國民黨
國民黨棄守政治專業,只用民調勉力維持一個「公平公開」的形式價值,根本原因,是因為該黨已看不到清晰的理念價值。
國民黨在後蔣時期有過四個正當性支柱,垮了三個:國民黨本來堅持的「中國國族主義」,內有本土認同挑戰,外有PRC對「中國」一詞意義的壟斷,進退失據。國民黨本來也代表「更能維持兩岸和平」的選擇,但先是太陽花後北京「跳過國民黨」姿態趨於明顯(所以投資柯、韓),後有中美對峙升高下的兩難,近期更有香港「反送中」的衝擊,徒顯尷尬。國民黨第三張牌是「經濟發展主義」,但之前馬總統的執政,留下「只圖利財團,全民無感」,黨打這張牌也效力打折。
國民黨僅餘的一張牌是「保守主義」,其社會基礎則是(對過去威權年代的)懷舊世代、茅頭則指向蔡政府代表的進步自由主義陣營,近年推動諸多改革時引起的社會紛擾。弔詭的是,背靠保守主義的國民黨老人,多數忘記國民黨百年前源於「青年革命政黨」的出身。
當代的國民黨,欠缺理念論述的開創能力;然後黨產一被扣,更讓這個黨趨於孱弱,難怪成為各方勢力(包括庶民梟雄、首富資本家)借殼上市的標的。
其實以國民黨的歷史,與所背負的符號,不管對於台灣未來的戰略、兩岸斡旋、大陸自由派追求的政改,或對更廣泛的華語文化圈,都可能存在一些能被活化的角色,能做的貢獻。遺憾的是,目前國民黨中央,似乎完全沒有看見。
3. 韓流
去年韓陳辯論,我有一篇貼文指出「陳展現市政專業,但韓的言語能打動庶民」,結果被某些人幹翻。批評者說我在「替韓護航」,然後直言韓選不上,嘲笑「潮水退了就知道誰沒穿褲子」。結果幾個禮拜後,我們真的知道誰沒穿褲子了。
同溫層中,我應該算是很早開始正視韓流的。去年我曾在幾個私下場合,談過「韓流的階段進程」——當時我從最初 PTT 政黑版的「反建制粉」,youtube 上追影片的海外「中華民國僑民粉」,在農業區的「草根韓粉」(那時候除了吳音寧也談過巴拉划),談到三山造勢國民黨本土派系的投靠,「韓風的 touch down」。
但回頭來看,當我只從「庶民」角度去談韓時,也低估了韓流的深厚。
怎麼意識到?是從我父親大學同學的LINE群——這群人,1963年從台大畢業的學長學姊,當中有三分之二移民美國,留台的也多有擔任國內學界、業界領袖的菁英。幾週前,我注意到,當中竟然一堆韓粉,忙於追逐韓總巡迴全台的造勢,並且感動莫名。
此刻,我不打算更深入去談這些動能的社會心理基礎。只想說,韓流基底結合反建制民粹、階級政治、中華民國懷舊世代幾股力量,遠比許多人初估強勁。之前吳敦義拉韓打朱弄假成真,已經錯算;目前綠營盛傳「韓比較好打」,也顯過度樂觀。以過往政治崇拜的半衰期去看,韓流動能很可能會撐上三四年,也必然能延伸到明年。
這是台灣此刻的社會現實,像是一段必須去經歷的過程。嘲諷(像稱韓粉為喪屍部隊),只會添火加柴。
4. 郭與朱
這場初選如果有個值得高興的理由,就是「結果不是能用錢砸出來的」。郭董過去以「狐與虎」的霸氣聞名,一輩子是 ground breaker 或 rule creator,從來不是乖乖牌。看他拿下夏普的耐心與決心,這次初選的投入力度,很難想像就此放棄。
初選剛落幕,郭先神隱盤整是必然。是否堅持選下去,也不急於短期表態。他大可以其他形式維持能見度與想像(例如出資成立智庫,或金援藍營國會參選人),等著看韓是會自爆或聲勢走跌。同時,他可能試圖與柯結盟,爭取中間、青年選民,並藉著喊出 「由國會最大黨組閣」爭取藍營非韓勢力相挺,以提供「第三選擇」之名,徐圖在後期操作棄保。
韓要化解郭的威脅,首要之務是爭取朱立倫加盟支持——今天韓中午也先去拜訪朱,很可能也意識到這點。
韓朱特質反差很大,但這也代表彼此能互補。朱對政治專業的嫻熟,能修補外界對韓 「有口號無政策」的批評;朱相對穩健務實的性格,可以減少韓陣營爆衝的風險;朱對知識藍、青年藍的號召,也可能補強韓在這塊的缺口。
談朱立倫我無法客觀,畢竟他是我過去在新北市府的老闆。主觀地說,如果未來地平線上會出現韓政府,我會希望朱立倫能有關鍵角色。朱今天說自己要扮演藍營的黏著劑;若未來韓勝出,我則希望朱能扮演政府的穩定劑。
不過這個畫面,又可以牽動到後續從選戰團隊組織,到憲政運作上,很多不同層面的「風險想像」。只是事仍遠,先不多說。
5. Coda
最後記一筆。多年後回看這一天,林飛帆、呂家華加入民進黨,可能會有不下於本次國民黨初選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