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ixpro Medium update:
2021.09.11 八月霧
打疫苗
霧中的感覺是一片的濕黏,這是夢嗎?是黎明前的短暫破世,是我們唯一能從母體中傾巢而出,觸碰真理之前的毫米時光,悄悄地從睡夢的隙縫鑽入,延展開來,整個人浸入緩慢、漂浮、無重力般的感覺。那片低飽和明亮的霧感驚訝的讓人放下警戒,我可是個完全緊繃的人,就像被高度抽真空的包裝袋,你能明顯看到物體的外體形狀與塑膠包裝貼合的不能在合,簡直就是人體的肌膚那樣,我沒想到在這霧中我卻悠然自得,沒有畏懼、害怕,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過度運轉的腦袋就這樣關機,持續保持在低的輸出範圍,一次面對著一件事情,就像是在理清自己是一個活在當下的人。
我還能記得的是,進入霧之前,我做了一連串的身體檢查,是公家單位提供的附屬條件,我必須先達到一定的標準才能核准資格,我不確定為什麼要有這麼高標準完善的措施,但想一想,人們對於進入不確定性的狀態總會保持一種距離與模稜兩可的評語,沒有人敢在這個時代註記下表達我是最為正確的發言人。在這個時代,所有人都被所有人檢視、評價、標記,我們才不是自由的,我們都被彼此規範、評量、分類,也因此開始變成了像是商品一樣,越能夠簡白被人理解就可能越被人接受,跟繪畫上卻是相差甚遠,只有篩選、再篩選、精挑細選、打磨之後,才能夠繪製出的那一條美的線條,那種簡單是必須花費大量時間才能鍛鍊出來的,即便是你不停臨摹,也難以複製。
我們活在一個一邊講求獨特性,一邊被分類的時代。
這片霧走到盡頭會怎麼樣,其實我自己也不知道,但目前對我來說,好像也只能走一步是一步,在地圖上的迷霧才會慢慢散去,才會慢慢看見眼前是怎麼樣,前提是,這片霧有個盡頭,也會散去。
在商言商
從以前到現在都被人稱藝術家比較多,還有藝術家脾氣,還有說是時代需要好幾種不同的人,有些要在自己的職位上堅守崗位,有的要固執、堅持己見,這樣社會才會運轉起來,那時我就在想,我自己的觀點是什麼,我喜歡土地,我喜歡自然,但我喜歡待在家看到的自然,但當我到現場看到那片山林大海的時候,那個心情雀躍的感覺是無法比擬的,經過這樣比較,我認為我是怕麻煩,不想痛苦,想逃避過程的長浪,只想要快速地達到終點,這是我的個性。但我卻一直以來堅持著做圖畫圖,慢慢從圖畫到文字,增加風格,增加使用的媒介,試著多點耐心把那條線擺放到我腦子裡,我腦子裡的那位美感大師覺得最漂亮、最「正確」的位置上。啊,想到這,原來我是這樣的人,我是個講求精準、欲求標準答案的人,這大概要從小時候個性的培養開始,如果從小就被壓著尋求被安排的道路,就會想要知道他人對於答案的標準,也就是在一個方格內放入方格就好了,沒必要強求圓形或者三角形。
我懂了。
原來這就是為什麼當別人跟我說可以自由發揮的時候,往往我會陷入一種超級的躁鬱,因為我很明白,我所做的任何一切都不會是對方的標準答案,在談論到與他人的時候,在與他人產生聯繫溝通連結的時候,我更期待得到一個標準的作業流程與答案,因為這更符合他人,在與他人聯繫的時候,我所建立的自我會在一瞬間倒塌,因為我對自己並沒有信心,長久以來我都被說不可能、不可以、不行,長期的否定會造成一個人的人格自信降到低點,尤其是在躁鬱或者情緒不對的時候,那種表現更為直接,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與表現,火車脫軌的時候也沒有人能控制,因為它已經離開常態了。
我熱愛常態,我喜歡一日又一日的相同流程,一個舒服的流程,我想沒有人不喜歡。但同時我又追求不同,追求獨特,在這我得聲明,獨特與標新立異並不一樣。常常很多人說那個人很怪,一般來說,我覺得怪這個詞是貶義,但在我們這圈,或者該說,我所喜愛的這些藝術家、設計師、各種不同行業的創作者,那個怪,反而是在稱讚他人的獨特之處,他們在尋找,或者是遵循著自己的獨特發展出新的一種,稍微與他人不同,或者橫空出世的神奇。但我也常講說,這個世界沒有最獨特,只有還沒被看見,或者被認識。所以我就是在這樣一邊求安穩一邊想要打破規矩的狀態下過著日子,在安穩的時候,我選擇的是一位平面設計師、插畫家,現在想當一位能夠勝任統一職稱「設計師」這三字的人,設計師不只是視覺,也包括視覺的背後,理念、群眾、發展、一切的一切;打破規矩的我想當一個任性的人,我想做出我覺得美的東西,我喜歡色塊、插圖、有的時候想要說故事,想要畫漫畫,我沒有特別侷限自己,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但我都會努力賦予它一個階段性的任務、情節、意義,我不想要空蕩蕩的美麗視覺,友人說,大家都愛假稿,但我一點也沒把這當假的東西來看,它可能會在未來變成某個人喜歡的東西,而成為商業案件的一環,我不想丟失這種可能。
森林的昆蟲學
這座森林比我想的更大更深,我在這邊遇到了很多沿著森林駐紮的人們,有獵人、神秘學家、商隊、天文學家、吉普賽人⋯⋯各式各樣的人們,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來歷,有著自己的獨特故事與本事,我打從心底覺得自己是剛爬上新樓層的新玩家,他們在這座森林嬉戲、狩獵、交流、策劃⋯⋯他們總是能夠定睛看到我所看不到的,想出我想不到的,作為剛來的人,我努力地追尋著他們的腳步。好幾次的狩獵我都無能為力,是那個追趕不上他們腳步的落後者,幾個人幾個腳步,輕巧的像是開了地心引力的玩笑,穿梭、躲避、拉滿弓,咻地一聲穿過獵物的頭顱,倒地悶聲,那一晚我坐在他們身邊看著他們解剖,然後交給擅長廚藝的人料理,他們總能做出讓我驚艷、讚嘆的美食,我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怎麼混到了這座森林,覺得自己是個無用之人。
有的時候我會跟幾位談到自己的情緒低落,但他們都會正向地鼓勵、引導,但在我眼裡看來,卻覺得自己真的無用到了極點,就像是在找人安慰,祈求別人的憐惜,佔用了別人的時間,哈,我真個十足可悲的人。渴求別人的憐憫來填補自己內心的空虛,滿足自己被人安慰的狀態,甚至把自己先行放到低位,成為一個不得不使他人安慰,而非怒斥的,一個被設定好的局面,簡直就是卑劣極點。
於是在一晚,我爬到樹的鼎點,看著星空給自己下了重重的鎖鏈,要自己好好地分析現況,把不足的地方學習起來,把壞的地方改掉,我不需要堅持,我只需要表現出被人認可的狀態就好,從頭到尾我只是想要被接受、接納、融入而已,人生的課題好像也就是這樣,就像離開自己的村落,那一晚有人說著,觀看這個世界的同時,小心不要被改變了。在這邊她所說的改變,我想可能是指同化吧?但在這座森林,我發現自己不能一個人過活,不能一個人狩獵,必須要有他人的幫忙,不管是陷阱、弓箭、路線、巡邏⋯⋯多件我過往自己一個人活著過來的時候所做的任何一切,在這座森林都行不通、做不來、不被通過,我才意識到自己的不足,那個不足變成了一種競爭、比較上的失落感,原來我以前的信心在別人眼裡恐怕只是不成熟、不足,我才明白,原來一切是比較來的。
於是我開始學習與實作,就像是把過往的東西擺著,偶爾掃掃灰塵,但不停的把新東西搬進來到自己的房間,考慮著要放置在哪,我自己也才發現,我自己卻沒思考自己是否需要,於是在這不同之下,我開始思考,什麼事需要的,什麼是目前可以使用,什麼是可以被我放在最之後的,被排序,是因為時間有限,不能跟過往那樣,隨心所欲,當礦工、當紡織、當鍛煉師、當農夫,東摸西望,最後卻沒試到一個自己想要的。但也多虧到了這座森林,我才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需要什麼,更別提我認識遇到的人都相當厲害,我能從他們身上學習的,相當多,這讓我感到心安與慶幸。
放鬆
我常被人說要放鬆,但其實因為一些關係,我已經很久沒有真的放鬆了。我很懷念以前吃肌肉鬆弛劑的時候,能夠避免掉那些疼痛感,不需要考慮太多,好像真的放鬆下來了,除此之外我真的沒想到有什麼時刻我是放鬆的,大概只有短暫幾秒,結果又回到了原本緊繃的狀態。也難怪當我真的從職位退下來後,我整個日子變得荒唐而又緩慢,卻沒有像日劇那樣拍出來的精緻度,果然戲劇就是被裝飾過的糖果,真正的內部的苦糖早就被換掉了。
左思右想,最放鬆的狀態應該就是躺著看漫畫了。
植物跟盆栽
當初買的那小盆,只有一根立著的,真的被養起來,長到現在超過數十根了,過往的我總是個綠殺手,長都長不成,養都養不大,現在能夠熬過來,讓我覺得,你呵護它,它就會回饋到你身上,也給了我一點信心,讓我想要去找幾個盆栽來分種,想讓它多點空間長大,也多點朋友。
我喜歡造型的盆栽,也意識到很多人在做,也有些興趣。
2022
還剩下三個月,我看了我當初寫的好幾個目標,好像都沒有達到,有點可憐。(果然我是個無法按表操課的人,更別提意志力了)
都不知道還該不該再跟自己說「要加油了」。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前 三角 肌 貼 紮 在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中華隊、選手背後的人:醫療團隊】
.
「除了給予選手的支持,也希望大家看到的不只是『一個人』而是『一整個團隊』,因為團隊跟跨專業的合作,才能有更好的成果」
.
很開心因為奧運新聞、轉播,能讓大家從疫情中轉換心情,也注意到在不同領域下努力的人。除了奪牌、為國爭光的喜悅,也想分享一些較不容易被注意到的人,包括醫療團隊、負責協助行政事宜的團本部、讓大家都收到最新消息、喜訊的體育媒體。
.
因為自己對醫療團隊比較熟悉,就自己在世大運時的經驗(擔任中華代表隊的物理治療師)做些分享,文章最後附上此次奧運中華代表隊醫療團的名單。
.
醫療團隊的功能,包括:提升運動表現(Performance)、促進運動/訓練後的恢復(Recovery)、受傷的處理及復健(Rehabilitation)、預防再受傷(Prevention)。
.
醫療成員中,因為不同的養成背景,會讓我們在處理受傷跟疾病,有不同的擅長的地方。例如醫師擅長處理「疾病」、「嚴重的損傷」,包括急救、中暑、脫水、肌肉斷裂、骨折等狀況,而治療師/防護師擅長「肌肉骨骼疾病的處理/復健」,例如手術後的復健訓練、常見的扭傷、拉傷的處理,也可以在賽前透過一些訓練或手法「提升運動表現」、賽後透過按摩、伸展、儀器等輔助下協助恢復。
.
🔸醫師(Medical doctor, MD)
醫師常見的科別包括:家醫科、骨科、復健科等,近期還有中醫師的加入。家醫科處理常見的問題如感冒、拉肚子等,骨科醫師擅長處理手術(骨折、軟組織斷裂等),復健科醫師則較常以打針的方式治療。醫師負責的多跟「危及生命、較嚴重的損傷」有關,或是當選手有骨折、軟組織斷裂的疑慮,可以透過超音波影像等檢查,來確定受傷的嚴重程度、是否需要開刀等。
.
可能因為是醫師成本較高,或是,大多數的肌肉骨骼受傷,治療師跟防護師即能處理,因此在大型綜合型賽會(世大運、亞運、奧運等),才比較會有醫師隨行,其他賽事則以一位治療師或防護師隨行為主。
.
🔸 物理治療師/運動防護師(Physiotherapist, PT/Athletic trainer, AT)
治療師跟防護師,可能是除了教練以外,跟選手相處時間最長的角色,包括:賽前的貼紮及身體的調整、比賽或訓練中的待命,以及賽後的放鬆、治療等,大概都是由我們所包辦。或者當選手因為受傷而無法練習,復健跟治療會取代大部分的訓練時間,有時候受傷本身不難處理,但需要很長的恢復,往往最難的反而是怎麼陪伴選手度過這心理的壓力、不能訓練的焦慮感。
.
自己隨隊的經驗,可能從早上六、七點起床,到晚上十二點回到休息的地方,中間包括協助選手的伸展、貼紮、按摩、訓練等,如果每個選手都花30分鐘,15人的代表隊,花費的時間就可以多達8小時,而且這是每個選手只花半小時的情況。在一些小賽事,如果沒有行政或管理隨隊,可能要同時扮演翻譯、協調行政事務的角色等。
.
🔸 營養師(Dietician)/心理師(Psychologist)
我不確定國外的情況,但以台灣來說,目前隨選手出去的「營養師、心理師」應該較少,也沒有包含在這次的代表團裡。我覺得一部分是目前對這塊領域較比較陌生,選手也不確定這些專業能幫到自己什麼,也可能覺得說「吃」、「心情不好」這些自己就可以處理了。
.
儘管沒有在代表團的名單裡,但我認為這些角色至關重要。以營養師來說,不管是到國外不熟悉飲食、賽前要迅速增重或減重、密集的賽事間如何補充跟恢復;以心理師來說,往往頂尖選手的實力水平可能相近,但最後能突破重圍的可能是心理素質較好,擅長抵抗壓力、減少緊張的人。
.
這邊提供一個例子,我們稱為Female triade(女性運動員的危險三角),意思是女性運動員同時有骨質疏鬆、月經異常、食物攝取不足等問題。這樣的狀況如果只看婦產科醫師,透過藥物或許能改善停經,但問題往往是一個複雜系統或多重因素交織而成,骨質疏鬆可能來自飲食跟訓練量的問題;賀爾蒙失調可能來自壓力跟訓練量;吃的不夠可能是怕自己變胖等,所以需要團隊或專業間的合作,才能看到問題的全貌。
.
🔸 結語
其實運動員的成功,除了選手的努力,背後有一整個團隊在支持。獎牌背後,也有同樣在努力,但沒有奪牌的選手,他們也值得同樣的鼓勵。不管比賽結果如何,很開心因為奧運的轉播,重新燃起運動場上的那股熱血,幫選手加油、打氣的凝聚力,除了給予選手的支持,也希望大家看到的不只是「一個人」而是「一整個團隊」,因為團隊跟跨專業的合作,才能有更好的成果。
.
.
.
.
【東京奧運中華隊醫療團】
.
🔸醫師
林瀛洲、周文毅、郭純恩、林聖章
.
🔸運動防護師/員
王瑞翔、詹華蓁、冷侑蓉、凃思危、王詩婷、林儀昀、程心儀、陳愷謙、曾琮仁、辜羿璇、廖麗惠
.
🔸物理治療師
李瑋君、吳建良、周詣倫、高敏珊、陳妍伶、趙遠宏、蕭凱倫
.
.
.
(封面圖片源自:2019年拿坡里世大運,非此次東京奧運)
.
.
.
其他文章:https://jackchen.sport.blog/
其他圖片: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
.
.
.
.
.
#東京奧運 #奧運 #中華隊 #台灣 #團隊 #醫療團隊 #物理治療師 #運動防護員 #運動防護師 #醫師 #tokyo #olympics #chinesetaipei #taiwan #medicine #medical #team #physiotherapist #athletictrainer #doctor
前 三角 肌 貼 紮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好穿的MIT壓力褲:#MARIN壓力褲開團中❗️
🔥心得分享: https://vivaliwa.tw/marin/
🔥團購網址: https://fanshopping.cc/d7NFr
🎁抽獎抽獎:在團購期間內,於本篇 #留言tag兩位朋友,✨#抽2件價值900的塑腹日著壓力褲(一般款)✨!超大豪禮,快來試試❤️
🔥團購時間:2021-03-02 9:00到2021-03-07 23:59
📦預計出貨日期:2021-03-19
-
因為穿過別家壓力褲,也曾對「壓力褲」有許多問題,相信有許多人跟我一樣抱持著疑惑,所以莉娃文章寫的方式就是切中問題來回答!我來跟你們分享我想過的,然後再解答給你們聽聽看,能不能說服你。
✅1. 啊壓力褲不就也是黑色內搭褲?緊身褲?但它跟一般內搭褲價格差很多誒!
✅2. 壓力褲應該每一家都差不了多少吧?大同小異?運動品牌的應該更好?
✅3. 壓力褲是不是看起來會很瘦?部落客開團他們都這樣說!
✅4. 光MARIN家壓力褲就好多款,怎麼選?
為節省篇幅,更多詳細介紹可以看文章,以下節錄文章回答。
/
✅1. 啊壓力褲不就也是黑色內搭褲?緊身褲?但它跟一般內搭褲價格差很多誒!
💡答:首先先解釋:「#壓力褲到底是什麼?」
以一般人白話文能聽得懂的方式來說,📍 壓力褲就是褲子經過適當的加壓設計,能幫 助血液回流、促進血液循環、穩定肌肉,能減輕腿部的負擔,舒緩延遲性肌肉痠痛。
因此,一般便宜普通的內搭褲,就只是一條普通的褲子;更貴一點經設計的特色內搭褲可能有造型美觀的作用;但一條良好的壓力褲除了日常穿起來也美,還紮實地有其功效,能幫助腿部血液循環與舒緩腿部痠痛的!功能不同,價格當然有差,該選什麼就看自己的需求。
但也別把壓力褲想難、想複雜了,以為一定要去運動或做什麼才要買壓力褲。不是的~其實我個人認為 📍#壓力褲特別適合給媽媽們穿,因為媽媽一整天都很極端地過生活,要嘛久坐、不然就久站,兩者都是 #腿部血液循環不好,有時候出去遛娃一整天狂走狂奔,回到家小孩還神采奕奕不覺得累,但媽媽們腳根本都覺得痠爆要泡腳、抬腿和貼休足時間。
📍 穿上壓力褲,不僅可以同時達到一般內搭褲的美觀功效還更甚之外,更重要的是能稍微幫助舒緩腿部血液循環不佳的不適感,及美觀與功能為一身。而且非常有質感的面料,穿什麼都能搭、都好搭啊!
-
✅2. 壓力褲應該每一家都差不了多少吧?大同小異?運動品牌的應該更好?
💡答:買壓力褲最重要就是兩點:「布料」與「壓力」,文章中莉娃簡單比較了三件手上的壓力褲給大家參考。
這三家褲子的布料都不一樣,MARIN的布料與緊度大勝其他兩家,摸起來細細滑滑的,穿上去也不會感覺很熱。原因是MARIN經過上百次比例調配,#採用特製高級尼龍布料杜邦萊卡專業彈性紗,提供平滑貼身觸感,其親膚材質能平衡空氣與身體間的濕差度,不刺不癢,#還不容易起毛球跟靜電!晾乾速度比棉質快三倍,#能機洗還不變形,是不是很厲害!
大家以前買褲襪應該也看到上面會寫40丹、80丹、120丹等緊度吧?但壓力褲可不是用幾丹來計算壓力,而是毫米汞柱mmHg。(well, 我也不是那麼懂專業術語,只能說,他們不一樣!哈哈哈)高丹數的褲襪或緊身褲,代表整條都是一樣壓力,這樣無法促進血液從底部往上回流,反而會讓加壓部位血液停滯不前,因此不太好。有 #漸進式加壓的壓力褲,下面小腿壓力大、越往腹部壓力越小的壓力褲才能稱為「機能壓力褲」,也就是我口中「良好的壓力褲」。
要知道,原本許多壓力褲是拿去給運動選手像馬拉松跑者或患者用的,但因為緊到炸,不能長時間穿著,所以一般人享受不到壓力褲的效果。MARIN選用 #親膚面料,並 #降低醫療級與專業及壓力褲的壓力,#開發能長時間穿著的漸進加壓壓力褲,才能讓大家把壓力褲當成日常穿著使用喔!
再來,很多人穿運動褲、塑身褲、壓力褲,都會很在意「海邊」是否會卡檔卡陰XD 以褲檔剪裁設計來說,MARIN有三角剪裁或多出一塊布的設計,比較立體就不會卡檔喔!
-
✅3. 壓力褲是不是看起來會很瘦?部落客開團他們都這樣說!
💡答:壓力褲因為往內施加壓力,加上又是黑色布料,當然會給人視覺上顯瘦的錯覺,可是不要幻想穿上這壓力褲你就會看起來瘦成什麼樣子 (寫實)
壓力褲本來最重要的就是他的功能:幫助血液循環、穩定肌肉、舒緩肌肉痠痛,顯瘦只是附帶贈送的效用,大家要把重點搞對蛤XD 有能幫忙加壓的壓力褲,一定比一般普通的內搭褲要來的顯瘦效果好,對吧!所以說喔它是顯瘦的也無不可,沒什麼錯。
-
✅4. 光MARIN家壓力褲就好多款,怎麼選?
💡答:MARIN他們家壓力褲有許多種,像是輕塑日著壓力褲、高腰塑腹日著壓力褲、親膚日著壓力褲、親膚高腰日著壓力褲、重壓縮壓力褲、高腰重壓縮壓力褲,另外還有美塑高彈牛仔褲等。最簡單的分辨方式我教大家,最重要的關鍵字三個:高腰、親膚、重壓縮。
「高腰」不用解釋,有寫「親膚」的是冬天款有輕刷毛那種,重壓縮就是進階壓縮更緊的。重壓縮的相反就是日著,所以你們看到每個都會寫上日著,告訴你這些褲子每天都能輕鬆穿上一整天,但重壓縮因為比較緊,怕緊的朋友、第一次嘗試壓力褲的朋友,官方建議不要選重壓縮的。
我生完龍鳳以後肚皮嚴重廢掉可以拉起皮五公分高,沒認真運動減肥肚子也很多肉肉,因此我自肥全部挑「#高腰款」:「#高腰塑腹日著壓力褲」與「#高腰重壓縮壓力褲」,也是這次團購開放的選項,我個人覺得很適合所有的媽媽們啊~我就不信大家小腹都又緊又平坦!(小心眼)但如果是有點怕腰部會慢慢滑落的話,的確高腰的褲頭比一般款的褲頭設計要偶爾拉一下。
除了壓力褲,另外還有親膚柔軟的「#美塑高彈牛仔褲」可以參考,但顯瘦部分我個人是覺得還好(噗),但至少能讓你穿得舒服一些。
-
📌為節省篇幅,更多詳細介紹與尺寸挑選建議,可以看文章喔!
🔥心得分享: https://vivaliwa.tw/marin/
-
🎁🎁🎁
最開心的是莉娃幫大家爭取到好康啦!廠商超大方,願意贈送莉娃粉絲 #2件塑腹日著壓力褲(一般款),只要在團購期間內,於本篇 #留言tag兩位朋友,就有機會抽中價值 $900的壓力褲,不管有沒有跟團,都來留言試試手氣,搞不好一試成主顧唷❤️
-
MARIN壓力褲團購
🔥心得分享: https://vivaliwa.tw/marin/
🔥
🔥團購網址:https://fanshopping.cc/d7NFr
🔥團購時間:2021-03-02 9:00到2021-03-07 23:59
📦預計出貨日期:2021-03-19
本團可刷卡、實體ATM轉帳,選擇刷卡成功會有付款完成頁面,選擇實體ATM完成會取得一組匯款帳號,請看仔細喔~
本團與Fanshopping開團樂合作,若有下單或匯款等問題可同步詢問客服。官方line客服:請搜尋ID:@fanshopping (要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