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又到了深夜閒聊時間。
(´・ω・`)
昨天說過要跟新同學解釋一下,為什麼留言很多人會汪汪叫?
以及為什麼很多人看到黑貓老師就要番號?
...解釋其實不麻煩,只是有點羞恥。
你各位啊
要以我為鑑,不要在人生的旅程中一步錯,步步錯啊...。
-
首先呢,我的拖延症很嚴重。
為了不讓自己一拖再拖,我有時候會放大絕招:
「我要是下周一不把稿子交出來!我就是狗!」
ヽ(`Д´)ノ
...... 在26萬的粉絲專頁上跟跟粉絲對賭,會給自己很大的壓力,逼迫自己完成進度,這招好用,屢試不爽。
然而......
2021年3月26日,這天剛好《魔物獵人:崛起》發售。
我等這片等好久喔,但手上一堆案子要交稿,所以我故技重施:
「我要是跑去玩魔物獵人!我就是狗!」
ヽ(`Д´)ノ
我本來覺得很穩的。
結果當天電玩店打來說剩下最後一片,我只好趕快去領貨:
「我要是拆開包裝!我就是狗!」
ヽ(`Д´)ノ
貨拿到了,可是 ... 我怕萬一店家沒附到初回特典,所以我必須打開包裝檢查一下內容對不對,而且萬一買到瑕疵品,錯過可退貨的時間怎麼辦?我只好把遊戲片放進switch,確保它不是不良品 ...
「我這只是確認,沒有要玩...」
我是成熟的男人了,有足夠的意志力,況且我還有截稿的壓力,怎麼可以被遊戲誘惑呢?
但最後我克服了壓力。
就前往神火村冒險了。
狗就狗
汪汪
-
獵了幾隻龍,爽完了。
我趕快關掉遊戲開始趕稿。
最後,成功在禮拜一最後一刻把稿子交出去,頭貼也把狗換回了貓。
但一切都太遲了。
從此我只要宣布大計畫,大家都會開始汪汪叫,座標之力發動的那段期間,黑貓小隊的大家也是跟著我到處汪汪叫。
不過因為場面很壯觀所以我也不想阻止。
這就是黑狗老師的故事。
-
接著講番號的故事。
一樣是一段歧路旅程。
本來曾經有一段時間,我評論時事、談論政治,講歷史故事,努力維持住知識份子跟老師的形象。
但我也是個男孩子,偶爾還是需要網址,作為研究用途。
雖然之後當實況主那幾年形象就全毀了,但至少還自認是個文學少年,所以這類學術交流還算會低調進行。
結果,某次在別的網紅那邊聊到番號的時候 ...
座標之力突然暴走,毫無預警的發動了!!
FB!直接!!
把我推薦番號的留言!!!
用音效+通知推播給幾萬人看!!!!!
不只如此 ...
從此我每次去妹子或coser那邊留言也全部推播!!
連看個香香圖按讚也被推播!!現在全世界都知道我的性癖了!!!
爾後網友一看到我就問我「老師,請問今天推薦哪支番號?」
我也是自暴自棄了,乾脆每天有問必答,但每次回答都會再發動座標之力,引來更多人問番號。
留言太多回不完,不回了。
網友就開始搜尋黑貓老師推薦了什麼番號。
到最後,太多人搜尋了,在FB搜尋打上「黑貓老師」後會直接被推薦「黑貓老師 番號」跟「黑貓老師 IPX」作關鍵字 ...
我瘋掉
真的是歹路母湯行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週漏網東西軍角逐的選項是:「夜宿百視達」vs.「皮膚聽音樂」。經過24小時的刺激票選之後呢,「夜宿百視達」獲得51%的票數驚險勝出。 我們今天要介紹時代的眼淚「百事達」,其實看到這則新聞以前,我真的以為百視達已經倒光光了,沒想到還剩下最後一間。這家碩果僅存的百事達,最近就特別跟Airbnb合作,...
剩下最後2萬人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東奧64真相:Tokyo Olympiad (東京オリンピック)】
今晚東京時間八時(香港七時)舉行東京奧運揭幕禮,與之前歐國盃一樣,在這個像被疫情停頓了般的世界時空,名義上仍稱2020年東奧,世人卻身處2021年,與其自欺說是new normal,實是有種身不由己,失去自由的感覺。至今晚還有半天,介紹大家趁這幾小時上網觀看這部當年東奧特別找名導演市川崑拍攝的官方紀錄片,get in the mood 吧!
市川崑固然是上世紀日本最著名導演之一,但據說日本奧委會當時首選導演是黑澤明,不過,黑澤大導要求完全百分百創作自由,東奧委會怕了,找了市川崑,不過市川大導「俾面」都只是多些少,畢竟他自己成名作品中不乏爭議題目之作,這次亦不是為了拍一部歌功頌德、集中勝利者的祝賀式紀錄片,而是從人性角度,把這「東奧64真相」,呈現出來。
結果,紀錄片得到一致讚賞,甚至被後世列為「1001部一生必看電影」[1] 中少數紀錄片之一,不過,多年來亦曾被剪輯為多個不同版本,有些cut了幾乎一半,當中最方便大家今天找來看的,可以在奧委網站的原裝超過2小時45分鐘的原日文版,或在YouTube官方奧運頻道上的英文2小時版本。我推介日文版,原汁原味但數碼修復,有多國語言字幕,而英文版除了cut短,旁述似乎亦被簡化,略去不少。
日文版:https://olympics.com/en/video/tokyo-1964-official-film
英文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Ht0eAdCCns
市川大導從片中第一個shot,已經有他的話兒要說。好一個白色太陽在一個紅色背景上,似是代表日本「日出之國」,但顏色卻把日本國旗反轉了,鏡頭一轉,變成一個黑色大鐵球wrecking ball,把一棟一棟的舊建築物破壞、擊毀、拆除,片中最先出現的人,不是奧委會主席,不是日皇,不是運動員,是一個表情茫然的建築工人。當鏡頭一直破壞,旁白卻「正經」而且抽離地,逐一讀出每屆奧運會主辦城市的名字。
這短短一幕,令我不禁想起之前為大家介紹過的柳美里作品 《JR上野駅公園口》(Yu Miri: "Tokyo Ueno Station") [2] ,這本呼應1964和2020東京奧運會,描寫弱勢社群的小說。
鏡頭再轉,全球聖火傳遞由希臘雅典開始,片段包括途經香港,而當聖火在飛機上飛向日本第一站的廣島,首個影像就是廣島原爆圓頂樓(廣島原爆ドーム,Genbaku Dōmu),也許是表達和平、反戰,和重生?
當年的奧運會,原來是在「雙十」十月十日當地下午二時舉行開幕禮,是十月,而非現在的夏季奧運會的七、八月。下午二時,也許是因為晚上燈光照明未及現在高明,要在天黑前完成典禮吧,而當年電視尚未普及,而奧運一向亦不特別遷就美國主要電視直播市場的時區,事關日本下午二時,北美東岸是半夜一點。不過今年的日本晚上八時,香港固然方便,對歐洲時區還好,美國東岸卻是早上七時,西岸更是半夜四時,不利收視了。
從片中看到開幕禮出場運動員的衣服設計,蠻是有趣,因為多數西方國家的女子制服,很像當年的航空公司空姐啊!而當年仍以歐美國家代表團人數最多,普遍都是白人面孔,一些非洲國家代表團只得幾個人,但有趣的是,東、西德原來早已聯合參賽(雖然德國在1990年才真正統一),這早已忘記了(冷知識,原來德國聯隊協調用上的「國歌」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樂!);另外,鏡頭出現「台灣」數十人代表團(英文卻是ROC),還有「南越」(不是越南)和南韓(可惜卻沒有播出北韓當年首次參加奧運代表的片段)。當年祖國和黨還在忙別的事情,沒有參加,可以理解。
再想今晚的開幕禮,人數因疫情將大幅減少,實在可惜。
奧運是運動會,紀錄片當然花最多的時間和片段介紹各項比賽,而佔最多篇幅的,不意外是田徑部分。男子100米美國選手以十秒正完成,平了世界紀錄;英國美少女選手Ann Packer意外地在最後段後來居上勝出800米跑,過終點後直衝向她的未婚夫兼隊長擁抱親吻(兩人今天已八十歲)....日文版的確比較原汁,片段較完整,包括多些選手受傷和落敗者的片段,應該也是導演原意。十月天時,有些項目要在雨中比賽,只得攝氏十多度,而導演在鏈球雨中比賽用上黑白菲林拍攝,捕捉獨特氣氛。導演後段在拳擊部分亦用上黑白菲林,像後來馬田史高西斯的經典拳擊電影《狂牛》,也許是英雄所見略同吧!
田徑後有體操項目,當年仍是白人選手為主,亞洲體操運動員中,除了日本男子隊,尚未上位,就是游泳項目片段中,還是美國代表為首,而當澳洲選手勝出時,當年播出的國歌,仍是採用英國國歌「個個揸住個兜」。其他出現的賽事片段,還有舉重、摔角、劍擊、射擊、馬術、足球、曲棍球、籃球、水球、划艇、風帆、競步等。
此外,較特別的還有穿過美麗日本郊外田野的公路單車賽,和男子柔道決賽,6'5"的荷蘭選手擊敗了「細一個碼」5'9"的日本選手,在日本柔道主場擊敗日本選手,固具特別意義,但這位荷蘭冠軍獲勝後仍保持頭腦清醒,鏡頭見他走向場邊揮手示意,原來是叫隊友們守日本規矩,不要踩上柔道蓆慶祝,以示尊敬,可敬。
不知道是否導演總有點偏心,播出美國選手勝出的最多,雖然他們當時亦是獎牌榜之首,但實在比第二位的蘇聯出鏡多太多,美國國歌也播多很多次了。日本當年在獎牌榜排第三,以主辦國而言導演主要只在體操等對他們落墨較多,另外就是首次成為奧運項目的女排決賽,日本對蘇聯,當然是瘋魔一時的東洋魔女最後勝出!
導演最後花上較多時間在最後的比賽項目,當然是馬拉松!那個閉幕前又熱又潮濕的下午,跑手經過橋底時,頭上還有火車經過,而萬人空巷的東京街頭,不乏分別身穿小黑帽和水手服的制服男女中學生,看得有趣。而在比賽部分,導演特別描繪不支退出比賽的選手的失望和痛苦、落敗選手在完成後脫下跑鞋的傷勢。
紀錄片中段有一段關於非洲小國乍得(Chad)選手的特寫,是日本版才有,在英文版被剪走的部分。喜歡電影的,欣賞本片時會留意導演拍攝手法的流暢、取鏡角度的多元、配樂的細緻、氣氛的掌握,他應該在have fun,我們觀眾也enjoy!
最終,一如傳統,閉幕禮各國選手「撈亂」進場,可惜今屆又是因為疫情可能只找些代表算了。本片中,紅日落下,1964年的選手閉幕派對,銀幕打出SAYONARA,天上煙火,奧運火焰熄滅,好樣我們預先重溫這今屆可能將會的失落。
結束前,導演分享了以下詩句:
(英文版)
"Night,
And the fire returns to the sun
For humans dream thus only once
Is it then enough for us
This infrequent, created peace?" (英文有點怪)
(日文版中的英文字幕)
"The sacred flame returns
Humans share a dream every four year
Is it enough for this peace
To be merely a dream?"
(我嘗試綜合翻譯)
「晚上,
聖火回歸太陽
人們四年才一次同夢
這和平足夠嗎?
還是不過一場夢?」
最後一個shot,是個空空如也的場館,場中剩下最後一人的工作人員。市川大導,最後都要玩一玩嘢,幽奧委會一默。
最後一提,今屆東奧找了近年多部傑出作品的女導演河瀨直美(《甜味人間》、《光》、《晨曦將至》等)執導2020東奧的紀錄片,珠玉在前,但要表達這沒有觀眾的奧運,又要反映疫情下的困境、無助、希望、重生,挑戰極大,亦令人格外預望!
#TokyoOlympiad #東京オリンピック #市川崑
#東奧1964 #東奧2020
#光影評 #影評 #電影 #電影介紹
Note: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1001_Movies_You_Must_See_Before_You_Die
[2] https://www.facebook.com/CharlesMokOffice/posts/348050616677454
剩下最後2萬人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1.距離美總統拜登所設定要在7/4美國慶日全面解封的時間,剩下最後倒數一個月,全美疫苗單劑接種率已達63.5%,單日確診及死亡率也降至疫情爆發以來新低。但拜登夫婦不敢大意,因為全美至少還有六州仍未擺脫病毒威脅,自滿營造出的假象,卻讓越來越多人鬆懈、不願繼續打疫苗。
2. 就在一種樂觀與擔心過度樂觀的複雜情緒下,全美包括賭城拉斯維加斯等多地宣告全面回歸疫情前的生活。此時的美國官方卻宣布,將陸續關閉大型疫苗接種站改推社區接種,因為蓋洛普民調顯示,接下來要突破的將是全美最難說服24%堅持不打疫苗的成年人,這其中有78%完全不考慮接種,只有2%有機會改變心意。
3.當下美國正面臨新一波危機,印度變種Delta席捲全球60多國及全美46州,防疫專家佛奇憂心,該病毒恐從年輕族群找到破口,在歐美掀起新一波疫情海嘯。特別是彭博社點出,Delta病毒症狀和原始病毒大不相同,包括聽力喪失、 嚴重胃部不適及可能導致部分身體組織壞死的血栓,再加上傳播性更強,各國必須採取更高規格來防堵。
4. 紐時報導,莫德納正在替6個月到11歲的幼兒進行臨床試驗,最快今年秋天將替這個族群提供有效且安全的疫苗;輝瑞則是正在針對5到11歲兒童,進行最後二三階段人體試驗,結果可望數周內出爐。在此之前,美國的防疫措施究竟該如何設定,成了今年秋天學校復課時的最大難題,解封前,美國從中央到地方如何看待Delta變種,將成為他們能否衝破黑暗的關鍵決勝點。
{內文}
美國總統 拜登:「疫苗接種人數持續增加,就業人數也增加,薪資也提升了,美國人終於又重新開始生氣勃勃。」
永遠樂觀的美總統拜登,持續向全美民眾喊話,要大家相信劇作家莎士比亞的名言,「無論黑暗再怎麼漫長,白晝終會到來」;第一夫人吉兒也與他分進合擊,邀請美防疫專家佛奇,一同走訪紐約哈林區的疫苗注射站,力拚全美70%成年人在七月四號國慶日前,至少打一劑新冠疫苗。
美國第一夫人 吉兒拜登:「我要謝謝你們所有人來,因為這就是我們達標的方法,我們希望每個12歲以上的人都來接種疫苗。」
因為他們雖然看見了隧道盡頭的亮光,即全美新冠接種單劑比例已達63.5%,但抗疫的最後一哩路,卻出現了意料中的龐大路障,即單日新增確診數量在過去七天,雖然大幅降至1萬5千人,死亡人數也剩下432人,但疫苗接種人數卻大幅下滑,每天平均已從最高的400萬劑,降至80萬上下,且根據CDC的最新數據,目前僅十數州達標,甚至超越七成人口接種完一劑,卻至少有六州仍未擺脫病毒威脅。
共和黨籍密西西比州長 Tate Reeves:「我們州的病毒量非常非常地少,當下疫情已經和三月份任何公衛專家所警告的大不相同。」
正是一種日益增長的自滿,讓全美接種率最低的密西西比州,也出現了這樣的假象。他們不斷告訴自己,全國範圍內的確診病例已明顯下降,我為什麼還要冒險接種疫苗? 但事實是,根據克利夫蘭診所的最新統計,今年一到四月大多數新冠住院病患,仍是那些完全沒有接種過疫苗的人。
美總統醫療首席顧問 佛奇:「疫苗接種要到疫情結束才會結束,但它還沒結束,那正是我們必須確認不想掉入的陷阱,因為如果我們落入陷阱,我們可能再面臨一波病例激增,特別是變種病毒流竄,那可能讓美國疫情再次倒退。」
就在一種樂觀,與擔心過度樂觀的複雜情緒下,包括賭城拉斯維加斯等多地,宣告將全面回歸疫情前的生活,紐約地鐵也迎來了睽違14個月的街頭藝人表演。這星期美國的航空旅行,重新回到了疫情爆發以來的最高峰,有將近2百萬人次,透過空中交通在美國50個州內遊走。皇家加勒比海郵輪也宣布,7月2號將全面復航,但首站啟程的邁阿密,乘客無須接種疫苗即可購票。此時的美國官方宣布,將陸續關閉大型疫苗接種站,改推社區接種,因為根據蓋洛普最新民調,接下來要突破的,將是全美最難說服24%堅持不打疫苗的成年人,這其中有78%完全不考慮接種,僅僅只有2%有機會改變心意。
新聞片段:「今晚,人們開始擔心新型印度變種可能帶來的危險,佛奇博士正在敦促更多年輕人接種疫苗,早在這款變種病毒於印度首次發現之前,它就已經在美國佔據主導地位,英國方面也已經提出警告,它正在12到20歲的年齡層間快速傳播。」
這款原先命名為B.1.617的印度變種毒株Delta,於去年10月5號,因率先在印度當地被檢測出而命名。由於它的突變速度極快,短短八個月時間,已蔓延全球60多國及全美46州,專家分析,它在病毒棘蛋白上出現了兩個關鍵突變,其中L452R類似先前發現的加州變異株,能增加棘蛋白與人體細胞上的結合力,據稱能拉高至少20%的傳染力;另一個E484Q則和先前的巴西變種E484K是一家人,能繞過免疫監測,對人體中和抗體具有逃脫能力,以致於當下疫苗保護力
均明顯受到影響。最新數據顯示,輝瑞BNT針對印度變種效果,在打完第二劑後雖然仍能維持88%,但如果只打一劑的防護力,將迅速降至僅33%而已。
聲音來源:美總統醫療首席顧問 佛奇:「很顯然地(印度變種)其傳播力,是比 Alpha(英國)變異病毒株還要高出許多。」
佛奇強調,儘管Delta變異毒株,目前僅佔全美新增病例的6%,但不排除它未來會在英國及歐美等國,掀起新一波疫情海嘯。更讓人憂心的是,彭博社引述一份最新來自印度的科學研究,Delta病毒的症狀,包括聽力喪失、嚴重胃部不適及可能導致部分身體組織壞死的血栓,這些都是原始毒株先前並不存在的臨床症狀。澳洲墨爾本近期的第四次封城,就是因為發現了這些非典型病徵,讓官方決定以最高規格應戰。
美國總統首席醫療顧問 佛奇:「這就像曾在英國上演過的情況,B117先成了主要病毒株,然後再被617攻陷,我們絕不能讓這情況在美國發生。」
對美國來說,這是一場不能輸的仗。當成年人疫苗接種率,逐漸逼近群體免疫標準,12到17歲卻只有25.6%接種至少一劑,總統拜登日前罕見透過推文,要大家別忽視Delta變種的高傳染力。文中提到,如果你是年輕人且還沒打疫苗,還等什麼? 這就是你保護自己和所愛的最好方式。
美國年輕人:「對我來說,我只是還沒去打疫苗而已,我確實有計畫要去打,尤其我很快就要開學了。」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莫德納正在替6個月到11歲的幼兒進行臨床試驗,最快今年秋天,將替這個族群提供有效且安全的疫苗;輝瑞則是正在針對5到11歲兒童進行最後二三階段人體試驗,結果可望數周內出爐。目前已知都是相同成分但低劑量,和成年人一樣,必須施打兩劑才算完整接種。
史丹佛大學醫學院教授 Dr. Yvonne Maldonado:「兒童往往比成年人要產生更好的免疫反應,所以我們希望5到11歲的孩子也是如此。」
在此之前,美國的防疫措施究竟該如何設定,成了今年秋天學校復課時的最大難題。目前已知洛杉磯學區會維持口罩禁令,直到兒童獲得批准並強制施打疫苗為止;但其他各州,諸如德州、愛荷華州,官方早就已經解除口罩禁令,所以無論疫苗結果如何,都不會將口罩視為替代的防疫措施。美國在解封前,面臨著一波波重大挑戰,從中央到地方如何看待Delta變種,正成為他們能否衝破黑暗的關鍵決勝點。
https://youtu.be/DTSXh-OBzag
請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TVBS%E6%96%87%E8%8C%9C%E7%9A%84%E4%B8%96%E7%95%8C%E5%91%A8%E5%A0%B1TVBSSisysWorldNews?app=desktop
並開啟🔔
剩下最後2萬人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週漏網東西軍角逐的選項是:「夜宿百視達」vs.「皮膚聽音樂」。經過24小時的刺激票選之後呢,「夜宿百視達」獲得51%的票數驚險勝出。
我們今天要介紹時代的眼淚「百事達」,其實看到這則新聞以前,我真的以為百視達已經倒光光了,沒想到還剩下最後一間。這家碩果僅存的百事達,最近就特別跟Airbnb合作,打造出一間九○年代的復古看片房。
地表上最後一間百視達位於美國奧勒岡州小鎮班德(Bend),常常會吸引電影愛好者慕名朝聖、回味舊時光,漫威電影《驚奇隊長》也有跑去這家店取景。最近門市經理就突發奇想與Airbnb攜手,直接把門市改造成期間限定的Airbnb住宿房源。美國太平洋時間8月17日下午1點開始(台灣時間8月18日清晨4點),民眾就可以上Airbnb預訂9月18~20日的「夜宿百視達計畫」,那這個方案是只要你花費租借一部電影的錢,也就是3.99美元,再外加1美分,就可以用4美元,相當120塊台幣的破盤價,預訂其中一晚的住宿,而且當天晚上可以無限的電影馬拉松。
店內提供沙發床、懶骨頭和各種枕頭,讓你可以舒服過夜,還提供各種看片好朋友,像是零食、汽水與爆米花,但同時也遵循防疫規定,每位住客都會有適當的隔離區,所有寢具都會進行徹底清潔消毒。
就有網友留言說,這跟台灣的MTV其實很像啊,我特地估狗了一下,台灣MTV是算人頭的欸,一個人差不多要200台幣左右,而且電影超過2小時還要加收費,不像百事達可以電影馬拉松,還有爆米花可以配。
1990年代百事達很潮,全盛時期有超過9千家分店,在台灣就有134家,會員多達330萬人,只是後來被Netflix打敗才會變成現在這樣,全世界只剩一家店。1997年美國串流影音平台Netflix出現,他們剛成立的時候真的是默默無聞超小咖,(第一錯)但當時適逢VHS轉換成DVD的時代,Netflix選了DVD那邊,成功打開知名度,但後來因為燒錢燒太快,導致鉅額虧損,(第二錯)在2000年左右,Netflix預估他們會虧損5,740萬美元,就跑去找百視達,希望百視達能夠買下他們,結果被百視達嗤之以鼻,現在一定超後悔!
在同一時期,百視達注意到門市收入下滑,就找來「翻盤專家」擔任CEO,這個CEO也很厲害,做了很多改革動作,(第三錯)但他們持續低估「線上租片」的潛力,一直到2003年百視達才意識到跨足網路平台的重要性,甚至直接山寨了Netflix的網站,急起直追,不過後來百視達自己起內鬨,(第四錯)母公司處處跟線上部門做對,後來又爆發「滯納金」事件導致股價大跌,以及和Netflix的價格戰。後來百視達終於找到方法反敗為勝,一度打得Netflix跑來求饒尋求合作,但最扼腕的來了,(第五錯)2007年百視達董事會取消了原本答應要給CEO的高額獎金,結果CEO憤而離職,線上業務就此告終,這就是百視達悲劇的開始,3年後這個巨人宣告破產。
百視達可以把一手好牌打成這樣也真的不容易,但從百視達的例子,我們也可以看出來龍頭企業要改變體質有多不容易,上上下下都要改變觀念,那有那麼容易?但是像百視達一樣屢屢錯過翻盤機會,最後恐怕就只剩下「博物館」的價值了。串流平台把百視達逼死了,現在我就要看看有線電視業者會不會學到教訓。歡迎大家留言跟我們聊聊你回憶中的百視達喔~
如果喜歡我們的節目,記得幫我們在臉書按讚跟分享出去,或是在YouTube訂閱我們的頻道,如果想看更多的國內外新聞的話,也請您上YouTube搜尋寰宇新聞,我們下週見!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