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國璋、趙善軒思想對話》(暫定,試讀-1)
牟宗三的民主、破共與內聖外王思想,唯物辯證法的虛妄,陶國璋、趙善軒哲學對談(首播日期:2019年4月8日,全文請登錄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7266435
趙:趙善軒 陶:陶國璋
趙:你好陶先生!今天在崇基禮拜堂跟你談論一個同時是學術與政治現實的問題。我知道您在香港中文大學接受教育,也在新亞研究所追隨前後至少兩位以上的哲學大師,譬如勞思光教授、牟宗三教授等。[1]牟教授是一個哲學學者,但出奇地他的政治論述非常多,而且他是很鮮明地反專制、反獨裁、甚至反共。可是在當今共產黨治下的中國,很多哲學學者是研究、追隨牟先生的思想,其實為什麼會有這麼奇怪的現象?
陶:這裡我先補充一下,在大陸出版的牟氏著作很多時候需要審查、刪批了一些東西,諸如反共的言論。或者我介紹一下:牟先生在4、50歲的時候,剛好大概1949年時先到台灣,後來香港。當時他寫了關於政治三本書,後來被成為「外王三書」,分別是《道德的理想主義》、《政道與治道》與《歷史哲學》。不過,我們需注意《歷史哲學》一書是說漢朝的,主要講其時劉邦、劉秀奮鬥的過程及其如何成為中國歷史的一個樣態。
趙:他的《政道與治道》應該是影響最大的一本書。第一,此書在很多書店有售。第二,這本書為最多人撰寫專業的論文或書評特意研究。其實「治道政道」這個概念在中國幾千年來都經常有談論,譬如說有知識分子會提出某些政權能得「天下」,但未必得到「正統」。[2]牟先生作為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對比傳統文人如歐陽修說的觀點有何分別?
陶:我覺得他是承接錢穆先生的著作《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來發揮。[3]錢穆在書中認為中國宰相制是一個文明,甚至民主的表現,但牟氏並不完全贊同。他認為中國在治道上如宰相、士大夫制度有一定的民主成份,但是在政權的本質上還是專制的。這點我自己覺得牟氏跟錢氏有立場上的不同。正所謂「政道治道」,「政道」就是指政權的合法性,「治道」則是指治理的模式,所以牟氏的看法應該是承接錢先生原有的「宰相制」觀點進行發揮。
趙:錢穆除了說宰相制,他的《中國歷代政治得失》裡認為中國踏入隋唐,尤其在唐宋就已經成為一個開放階梯式的社會。因為在科舉制度下,平民可以成為士大夫,士大夫可以成為宰相,所以中國成了一個流動性的開放社會。這當然是一種理想的說法。如牟先生在這方面立場不同,他是否對中國的傳統專制有很深刻的批判呢?
陶:當然是。他有一本書叫《五十自述》,描寫自己的求學經歷。後來中國北伐時候,牟氏正好在北京見證馬克思主義興起,讓他對當時政治的左傾潮流很感觸。[4]在這個問題上,茲認為一方面他是專門的哲學家,希望在那個時代反省思潮問題。當他離開中國大陸到台灣的時候,他就寫了那三本書,用以總括反省中國傳統政治和出路的問題。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