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義區永春陂濕地公園第二期工程動土典禮 營造台北市濕地生態系統更推進一大步
今(25)上午隨同柯市長一同出席永春陂濕地公園第二期工程動土典禮,台北市許淑華議員、張茂楠議員、秦慧珠議員、洪健益議員、徐世勲議員、戴錫欽議員、陳永德議員、信義區松隆里黃里長俊龍、中坡里曾里長傳達、中行里林里長美君、富台里陳里長國華、廣居里楊里長玉堂、國業里張里長雲娥、正和里尹俊富里長、臺北市立永春高級中學張云棻校長、臺北市立松山高級商業家事職業學校主任、信義區公所游竹萍區長、本府工務局彭局長振聲、大地工程處吳明聖副處長、新建工程處李惠裕副處長、水利工程處陳郭正處長、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黃立遠處長以及衛生下水道工程處陳世浩處長以及設計單位劉柏宏景觀建築師也都一同出席,見證這精彩的一刻。
臺北市都市與森林共存的環境得天獨厚,但過去因開發造成動、植物漸漸退移至山坡地。這次藉著四獸山山腳下永春陂軍隊營區搬遷的契機,將自然生態帶回都市,打造臺北市都會型濕地生態復育環境。永春陂營區位於松山高職以南、永春高中以東,為四獸山環繞之天然凹地,依據清代文獻記載,永春陂百年前曾是陂塘,儲水甚豐且景色秀麗。清光緒年間,劉銘傳任臺灣巡撫時也曾遊此地,後因流路阻塞、陂床淤淺,水面日漸狹隘,而成為耕地。時至今日因軍營搬遷,則開啟溼地復育契機,本府為回復過往風貌,將永春陂規劃成兼具歷史意義及生態之濕地公園,打造臺北市新生態景觀地標。
柯市長在致詞時提到,永春陂原屬都市計畫的住宅區,園考慮有規劃興建公共住宅之提議,但經各方專家學者的建議後,並配合104年2月2日濕地保育法公告施行,於104年7月22日的專案會議中,擬進行都市計畫變更以恢復歷史原貌的方式改造為都會濕地園區。在105年的規劃設計期間也不斷與在地居民說明設計理念,並召開2次說明會聽取意見反饋至設計中,為市民增加都市綠地,也為自然生態提供棲地,並於105年4月20日都市計畫經由法定變更程序,予以公告將土地使用分區由原來的住宅區變更為公園用地。
永春陂濕地公園自104年計畫開始即持續地與地主們協調,本府最終於在106年7月20日與國防部簽訂MOU合作協議,以容積調派方式取得國防部土地(面積14,845平方公尺以105年度公告現值計算土地總值約為21.67億),而今(107)年度也獲得議會支持編列預算,並獲得瑠公農田水利會同意以4億4,795萬5,401元取得該會私有土地,期許永春陂濕地未來能作為台北都會型濕地的新指標,創造臺北市生態永續的新價值。
永春陂溼地公園全區3.98公頃,將是臺北市首座兼具生態保育、人文歷史及永續發展的都會型濕地公園,其工分為兩期工程,第一期工程0.6公頃已於106年9月28日完工,總工程費用406萬6,880元,設施包括生態步道、跨橋平台、濱水平台、觀察教室及兩座生態池等。而今日舉辦動工典禮的第二期工程,預計將於108年10月31日完工,總工程費用6,842萬5,681元,全區完工後即可將閒置多年的軍方營區土地,打造為多樣性水域及林澤棲地,進一步拓展永春陂生態系,可望增加保水量4895 m3及增加滯洪量1207.6m3,共計可營造6,873m2水域空間,減緩強降雨對於都市排水系統負荷,同時可減少都市熱島效應,每年約可吸收57噸二氧化碳。未來在永春陂溼地公園也可遠眺周圍的四獸山(虎山、豹山、獅山、象山)及101大樓,提供市民一個絕佳親近大自然的休憩環境及環境教育場所。
目前臺北市除了永春埤濕地公園之外,經由整體規劃,我期望台北市能於近期的未來進一步積極建構更全面性的都會型溼地系統,這計畫包括位於南港區的「南港62號公園」(面積約2.54公頃)、位於大安區的「大灣生態草溝」(全案六期工程面積約1.52公頃)以及位於士林區的「生態社子島」(面積約50餘公頃的中央生態公園)等生態基地,相信透過這些濕地空間的保留以及生態復育,能有效提高都市防災容受力與調適力,為市民提供優良的都市環境品質,推動永續生態都市的經營。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