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起直追!東芝、東京瓦斯、JRE等日本企業 共同投入離岸風電研究(05/05.2021 WindTaiwan離岸風電)
日本東芝公司(Toshiba)宣布與數家公司進行離岸風電的聯合研究,合作對象包含東京瓦斯(Tokyo Gas)、日本再生能源商Japan Renewable Energy(JRE)、日立造船(Hitachi Zosen)以及九州大學。聯合研究項目包含天氣、場址、尾流效應等,以促進離岸風機配置優化、增強發電效率與壽命,並擬在2022年3月納入應用科技研究。
東芝公司在進軍離岸風電市場上動作頻仍,去年11月已宣布決定修正業務方向,未來不再從事燃煤電廠興建工程,並要強化再生能源事業的投資。稍早在2月即傳出東芝和美國奇異(GE)有意合作生產離岸風機的重要設備,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指出雙方可能在橫濱設立風機機艙組裝廠,和歐洲與中國廠商競爭。
東京瓦斯為目前日本最大燃氣供應商,其服務範圍涵蓋東京都和其鄰近的關東地區6個縣。除了燃氣事業之外,亦積極參與海內外的再生能源市場,目標在2030年前再生能源資產達5GW。除了茨城縣鹿嶋風場之外,東京瓦斯在2020年11月宣布與加拿大北陸電力(Northland Power)、日本自然電力(Shizen Energy)合資開發千葉縣外海離岸風場。
Japan Renewable Energy(JRE)是由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於2012年成立,目標在日本投資27億美金於太陽光電、風力發電與生質能。2017年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 )入股JRE。JRE在今年3月宣布收購台灣鴻晶新科技位於屏東、裝置容量1,800kW的太陽光電廠,跨足台灣再生能源市場。
日立造船在3月也公布與日商Cosmo Eco Power、西班牙商Iberdrola合資,共同在青森縣外海開發容量600MW離岸風場。
完整內容請見:
http://www.windtaiwan.com/article/articledetail/1913
♡
加拿大北陸電力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第三階段「區塊開發」規則即將出爐,回顧從零開始的台灣離岸風電發展進程..... (03/30/2020 TechNews科技新報)
離岸風電與太陽能為台灣能源轉型的核心動力,其中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規則即將揭曉,將進一步推動本土供應鏈全面產業化,為搶攻亞太市場做好準備,而在等待遊戲規則發布的時候,先來回顧一下台灣的離岸風電是如何從無到有。
作者: Daisy Chuang
目前政府規劃在 2025 年將再生能源裝置量提高到 27GW,發電占比增加到 20%,而離岸風電為發展重點,計畫離岸風電從零開始,2020 年建置 520 MW 容量,力拚 2025 年累計達 5.5 GW。
第一階段:示範系統
台灣的離岸風電計畫分為「先示範、次潛力、後區塊」3 大階段,其中福海與上緯、台電在 2013 年得標,成為台灣離岸風電先鋒,目前上緯已經在 2016 年 10 月於苗栗外海安裝海洋風電(Formosa 1)第一階段兩架 4MW 風機共 8MW 容量的示範風場、2017 年商轉,第二階段的 30 支共 120MW 離岸風場則是在 2019 年 10 月完工、年底商轉,為台灣首座離岸風場。
同為示範風場的台電,目前正在建置第一期 109MW 彰化芳苑外海風場的水下設備,鋼管樁已於 1 月完工,預計 3 月開始打樁與進行後續風機安裝,預計 2020 年底前正式併聯發電,預估年發電量可達 3.6 億度。
至於福海彰化離岸風電,該案場原定 2015 年商轉,卻兩度延後,2018 年也被環保署環評大會認定不應開發,案場進度一度嘎然而止,福海不服提出訴願後,終於在 2019 年 3 月訴願成功、可說是第一座成功起死回生的案場,只不過由於環評進度大延遲,若要保有示範資格,得在 2019 年 3 月底取得籌設許可、施工許可,並在 2020 年完工併網,若無法只能挪到第 3 階段區塊開發。
第二階段:潛力場址開發
目前離岸風電發展則處於第二階段「潛力場址開發」,主要採 3.5GW 遴選、2GW 競標,先遴選後競價的模式,並將國產化列為首要條件,肩負完備海事工程、水下基礎、塔架、風機等本土產業鏈及基礎設施義務,盼可帶動台灣在地離岸風電產業迅速發展,促進既有製造業及服務業轉型,同時也因為前期的國產化部署,也也助之後離岸風電電價合理化。
遴選與競標結果分別在 2018 年 4 月與 6 月出爐,共吸引丹麥沃旭能源(Ørsted)、澳洲麥格理資本(Macquarie Capital)、丹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新加坡的玉山能源(Yushan)、加拿大北陸電力(NPI)等國際風電大廠來台投資。
遴選也分 2 進程,首波並不要求國產化,由上緯與麥格理的 378MW 海能風場與達德的 350MW 允能風場獲得開發資格,得在 2020 年完工併聯;2021-2025 年併往容量則達 3,098MW,包括達德的麗威與允能第二階段共 708 MW、沃旭能源的 900MW 大彰化東南與西南、CIP 的 600MW 彰芳跟西島、中鋼的 300MW 中能風場、台電第二期 300MW 與 NPI 跟玉山能源的 300MW 海龍二號皆獲得入場券,兩波總計容量達 3,836MW。
2018 年 6 月經濟部能源局也完成 1,664 MW 離岸風場競價,沃旭能源取得 920 MW、NPI 取得 744 MW,獲選競價價格為每度 2.2245 元至 2.5481 元,電價比 2020 年躉購電價的每度 5.0946 元還要低一半、甚至比平均電價 2.6 元還低,而這些風場須於 2025 年完成建置。
目前各家開發商也正如火如荼進行中,正與國內供應廠商簽署合約,努力實現國產化承諾,對台灣而言,這將能把開發商帶來的經驗與技術留在台灣,且台灣位處於地震帶,每年也必有颱風來襲,突破地震與颱風等天然難題,就可再將技術轉移,成為亞太重要離岸風電樞紐。
第三階段:區塊開發
2025 年以後還有另一波重頭戲:第三階段「區塊開發」,經濟部在 11 月時宣布將規劃 2026 年到 2035 年,10 年 10GW 的區塊開發政策,未來每年建置量將達 1GW,預計最快今年底或明年上半年展開遴選程序。經濟部能源局當時也指出,從國際趨勢及台灣離岸風電發展來看,預估未來 10 年 10GW 區塊開發招標價格,也將低於平均售電價格。
不過詳細規模尚未公布,原先預計要在 2019 年底發布,但因為難取得共識、國產化審查工作繁忙以及遇上 2020 年大選,延到 2020 年初,之後又再延到第一季內公布,遊戲規則一延再延也代表對第三階的謹慎態度,還需要再收集意見以凝聚共識。
★★★ 這是在2019年底所拍攝製作,忠實呈現台灣第一座電廠級128MW規模離岸風場「海洋風電第一階段風場」(Formosa I)開發興建的過程空拍紀錄短片:
https://www.facebook.com/momlovestaiwan/videos/2417924381618467/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technews.tw/2020/03/30/taiwan-offshore-wind
♡
加拿大北陸電力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風電產業成高雄重工業轉型契機
#蔡英文總統政見落實已見雛形
蔡英文總統前天參訪高雄造船廠時表示:綠能產業是政府重要的政策,為了發展離岸風電,將需要很大的海事工程,海事工程船以及能量的建構都在高雄,#高雄會是下一個世代風電產業的重鎮。
高雄是台灣的重工業重鎮,但在1980年代後,卻逐漸遇到發展瓶頸,例如身為「十大建設」,常被用來宣傳蔣經國時代美好的台船(原中船),因財務問題從營運初期便不斷裁員,進行民營化後大幅度瘦身才成功止血。
在世界造船業不景氣下,蔡政府提出的「#國艦國造」與「#離岸風電」兩項政策,卻讓高雄在地的造船與鋼鐵等重工業,看到市場擴大與技術升級的曙光。
為搶佔風電商機,國際上最具離岸風場海事工程經驗及技術之比利時 DEME Offshore於今年2月,與台船共同成立「#台船環海風電工程」,並於5月拿下國內首張離岸風電海事工程訂單,將協助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於彰芳、西島二座風場安裝風機。而新加坡玉山能源、 加拿大北陸電力海龍風場開發案的風機水下基礎、海上變電站水下基礎運輸安裝工程及海底電纜佈纜的海事工程統包案(BoP),台船也將參與。
因此,台船將建造新大型浮吊船(MIV),結合國內在地船隊,包含大型駁船、拖船等,建立本土之離岸風場運輸與安裝工程能量,未來除台灣離岸風場業務外,亦可配合新南向政策,爭取東南亞油氣平台及亞洲區風電業務。
有了國艦國造和離岸風電,讓台船訂單排到3年以後,中鋼等在地廠商也都積極招募人力搶進相關供應鏈。台灣最大風電會展:2020亞太國際風電展(Wind Energy Asia )也將於明年3月,匯集12國廠商再度於高雄舉辦,高雄成為風電重鎮,不是「#高雄發大財」式的口號,而是確確實實現在進行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