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斜槓這件事 |御姊愛的詮釋真的超棒!!
最近身邊很多40歲上下的朋友開始討論起想要在職場上換跑道,或是增加被動式收入,有的人是覺得大環境不好,有的人是覺得自己的生涯到一種瓶頸,人活到一定的歲數,常會希望再發掘自己未知的潛能,不想白活。他們跑來問我,因為我看起來「很斜槓」。「妳做那麼多事,肯定可以幫我們想一兩件事情來做吧?」朋友說... (詳全文)
#御姊愛
本文若對您有收穫,歡迎多多分享給周遭為工作與生活而努力的好友們喔 💕 💕 💕
#關於斜槓這件事 |御姊愛
最近身邊很多40歲上下的朋友開始討論起想要在職場上換跑道,或是增加被動式收入,有的人是覺得大環境不好,有的人是覺得自己的生涯到一種瓶頸,人活到一定的歲數,常會希望再發掘自己未知的潛能,不想白活。
他們跑來問我,因為我看起來「很斜槓」。「妳做那麼多事,肯定可以幫我們想一兩件事情來做吧?」朋友說。
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在討論「斜槓青年」跟「兼差打工」有什麼不同,作者說,主要差在前者可以知識變現,後者不行。關於這點,其實我有不大一樣的想法,原作者這樣分析的原因是基於目前我們常在網路上看到網紅們誰啊誰是斜槓,所以知識變現能力好像是重點,但兼差難道不是知識變現?只不過沒那麼online眾所矚目而已。
事實上,「斜槓」雖是個時髦的新詞,但其實斜槓現象早已存在於我們周遭。
例如我們家鄉有個阿姨,平時在老人之家當鐘點看護,因為人脈廣,假日還跑野台婚禮場當主持人,偶爾喪家也找她去哭一下,這阿姨你說他是斜槓還是兼差?我說她其實是斜槓。
我認為,「斜槓青年」和「兼差打工」差異在於,前者懂得把自身資源整合,並且拓展更多資源所需要的版圖。例如說,那個看護阿姨,因為認識很多老人,從照顧老人的過程中認識很多人,因此有人找她主持婚禮,有人找她哭,那是人脈資源來的長尾工作機會,你抓住了,把自己的專業服務領域擴大,那是斜槓。
但倘若你一下當上班族,一會到加油站打工,沒一會又應徵速食店炸炸雞,工作與工作之間沒有資源的長尾應用,A工作累積的經驗無法給B工作或C工作使用,那叫兼差打工。
或許你會說,「哪那麼剛好都會遇到可以長尾應用的工作機會?」那就是重點,因為一個成功的斜槓人士絕對不是坐在那裡等斜槓的機會到來,他們時常會去想:
1)我目前手上有哪些資源,所以我可以做更多哪一類的什麼事?
2)現在來的這通電話或一個request,有沒有可能我可以提供什麼協助或服務,或我先當一個橋樑之後,我能不能再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3)根據我的特色,我應該再多做一些什麼事,剛好就可以把我的優勢發揮得更淋漓盡致?
換句話說,
斜槓的那些工作,往往是靠自己爭取而來;
斜槓的那些資源,往往是靠自己慢慢向外推,版圖越推越大而來;
斜槓的那些能力,往往是把自己越撐越大,鍛鍊而來;
斜槓的那些所得,往往不是思維中第一個考量重點,而是先挑戰自我能力,隨之而來的附加結果
久而久之,一條思維線就會在你的腦海裡形成:
【現狀 - 資源 - 潛在拓展機會 - 執行性評估 - 商業模式 - 持續性】
這條思維線打通之後,你就去執行,斜槓就多了一道。
所以說,我常會建議來跟我討論轉職、斜槓或工作發展的朋友,先從你當下的工作想想看:
1) 你都在跟哪些人接觸?
2) 思考一下你老闆如何靠著你這個人力資源來賺錢?
3) 你有可能跟老闆做一樣的事嗎?
- 如果可以,為什麼不自己當老闆?
- 如果不行,那你從這個工作中累積了哪些人脈資源、哪些商業資源?哪些專業資源?這些可以讓你發展其他工作嗎?
4) 有沒有人曾經說你非常擅長做什麼?(即使是非常善於鼓勵他人這類的特色也可能可以有所發揮喔)
5) 上述這項專長,有沒有可能可以更加專業化的進修學習?(例如很擅長鼓勵他人,可能可以學習諮商或輔導;或很會帶新人,或許可以進修關於職涯顧問的相關領域)
6) 有沒有哪些朋友或人脈,可能在事業上可以運用到你的專長?不妨找他聊聊看!
「斜槓」說穿了,並不是一種職稱,而是一種人生選擇,在這種選擇裡,我們永遠在追逐「讓現狀延伸、長尾應用」的某種可能性,並跟週遭的人不停互動,腦力激盪,當那樣的可能性出現一道閃光,我們就緊緊抓住,努力迎上。
斜槓人生,如此而已。沒有比較屌,只有比較敢。
#御姊愛
*順道一提,前陣子幫一位理財專家朋友 安納金在他的新書《斜槓的50道難題》貢獻了一點自己的想法,對斜槓有興趣的朋友,7/4之後可以去書店找找這本書喔。
加油站應徵要帶什麼 在 MissAnita 御姊愛 (徐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關於斜槓這件事 |御姊愛
最近身邊很多40歲上下的朋友開始討論起想要在職場上換跑道,或是增加被動式收入,有的人是覺得大環境不好,有的人是覺得自己的生涯到一種瓶頸,人活到一定的歲數,常會希望再發掘自己未知的潛能,不想白活。
他們跑來問我,因為我看起來「很斜槓」。「妳做那麼多事,肯定可以幫我們想一兩件事情來做吧?」朋友說。
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在討論「斜槓青年」跟「兼差打工」有什麼不同,作者說,主要差在前者可以知識變現,後者不行。關於這點,其實我有不大一樣的想法,原作者這樣分析的原因是基於目前我們常在網路上看到網紅們誰啊誰是斜槓,所以知識變現能力好像是重點,但兼差難道不是知識變現?只不過沒那麼online眾所矚目而已。
事實上,「斜槓」雖是個時髦的新詞,但其實斜槓現象早已存在於我們周遭。
例如我們家鄉有個阿姨,平時在老人之家當鐘點看護,因為人脈廣,假日還跑野台婚禮場當主持人,偶爾喪家也找她去哭一下,這阿姨你說他是斜槓還是兼差?我說她其實是斜槓。
我認為,「斜槓青年」和「兼差打工」差異在於,前者懂得把自身資源整合,並且拓展更多資源所需要的版圖。例如說,那個看護阿姨,因為認識很多老人,從照顧老人的過程中認識很多人,因此有人找她主持婚禮,有人找她哭,那是人脈資源來的長尾工作機會,你抓住了,把自己的專業服務領域擴大,那是斜槓。
但倘若你一下當上班族,一會到加油站打工,沒一會又應徵速食店炸炸雞,工作與工作之間沒有資源的長尾應用,A工作累積的經驗無法給B工作或C工作使用,那叫兼差打工。
或許你會說,「哪那麼剛好都會遇到可以長尾應用的工作機會?」那就是重點,因為一個成功的斜槓人士絕對不是坐在那裡等斜槓的機會到來,他們時常會去想:
1)我目前手上有哪些資源,所以我可以做更多哪一類的什麼事?
2)現在來的這通電話或一個request,有沒有可能我可以提供什麼協助或服務,或我先當一個橋樑之後,我能不能再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3)根據我的特色,我應該再多做一些什麼事,剛好就可以把我的優勢發揮得更淋漓盡致?
換句話說,
斜槓的那些工作,往往是靠自己爭取而來;
斜槓的那些資源,往往是靠自己慢慢向外推,版圖越推越大而來;
斜槓的那些能力,往往是把自己越撐越大,鍛鍊而來;
斜槓的那些所得,往往不是思維中第一個考量重點,而是先挑戰自我能力,隨之而來的附加結果
久而久之,一條思維線就會在你的腦海裡形成:
【現狀 - 資源 - 潛在拓展機會 - 執行性評估 - 商業模式 - 持續性】
這條思維線打通之後,你就去執行,斜槓就多了一道。
所以說,我常會建議來跟我討論轉職、斜槓或工作發展的朋友,先從你當下的工作想想看:
1) 你都在跟哪些人接觸?
2) 思考一下你老闆如何靠著你這個人力資源來賺錢?
3) 你有可能跟老闆做一樣的事嗎?
- 如果可以,為什麼不自己當老闆?
- 如果不行,那你從這個工作中累積了哪些人脈資源、哪些商業資源?哪些專業資源?這些可以讓你發展其他工作嗎?
4) 有沒有人曾經說你非常擅長做什麼?(即使是非常善於鼓勵他人這類的特色也可能可以有所發揮喔)
5) 上述這項專長,有沒有可能可以更加專業化的進修學習?(例如很擅長鼓勵他人,可能可以學習諮商或輔導;或很會帶新人,或許可以進修關於職涯顧問的相關領域)
6) 有沒有哪些朋友或人脈,可能在事業上可以運用到你的專長?不妨找他聊聊看!
「斜槓」說穿了,並不是一種職稱,而是一種人生選擇,在這種選擇裡,我們永遠在追逐「讓現狀延伸、長尾應用」的某種可能性,並跟週遭的人不停互動,腦力激盪,當那樣的可能性出現一道閃光,我們就緊緊抓住,努力迎上。
斜槓人生,如此而已。沒有比較屌,只有比較敢。
#御姊愛
*順道一提,前陣子幫一位理財專家朋友 安納金在他的新書《斜槓的50道難題》貢獻了一點自己的想法,對斜槓有興趣的朋友,7/4之後可以去書店找找這本書喔。
加油站應徵要帶什麼 在 MissAnita 御姊愛 (徐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關於斜槓這件事 |御姊愛
最近身邊很多40歲上下的朋友開始討論起想要在職場上換跑道,或是增加被動式收入,有的人是覺得大環境不好,有的人是覺得自己的生涯到一種瓶頸,人活到一定的歲數,常會希望再發掘自己未知的潛能,不想白活。
他們跑來問我,因為我看起來「很斜槓」。「妳做那麼多事,肯定可以幫我們想一兩件事情來做吧?」朋友說。
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在討論「斜槓青年」跟「兼差打工」有什麼不同,作者說,主要差在前者可以知識變現,後者不行。關於這點,其實我有不大一樣的想法,原作者這樣分析的原因是基於目前我們常在網路上看到網紅們誰啊誰是斜槓,所以知識變現能力好像是重點,但兼差難道不是知識變現?只不過沒那麼online眾所矚目而已。
事實上,「斜槓」雖是個時髦的新詞,但其實斜槓現象早已存在於我們周遭。
例如我們家鄉有個阿姨,平時在老人之家當鐘點看護,因為人脈廣,假日還跑野台婚禮場當主持人,偶爾喪家也找她去哭一下,這阿姨你說他是斜槓還是兼差?我說她其實是斜槓。
我認為,「斜槓青年」和「兼差打工」差異在於,前者懂得把自身資源整合,並且拓展更多資源所需要的版圖。例如說,那個看護阿姨,因為認識很多老人,從照顧老人的過程中認識很多人,因此有人找她主持婚禮,有人找她哭,那是人脈資源來的長尾工作機會,你抓住了,把自己的專業服務領域擴大,那是斜槓。
但倘若你一下當上班族,一會到加油站打工,沒一會又應徵速食店炸炸雞,工作與工作之間沒有資源的長尾應用,A工作累積的經驗無法給B工作或C工作使用,那叫兼差打工。
或許你會說,「哪那麼剛好都會遇到可以長尾應用的工作機會?」那就是重點,因為一個成功的斜槓人士絕對不是坐在那裡等斜槓的機會到來,他們時常會去想:
1)我目前手上有哪些資源,所以我可以做更多哪一類的什麼事?
2)現在來的這通電話或一個request,有沒有可能我可以提供什麼協助或服務,或我先當一個橋樑之後,我能不能再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3)根據我的特色,我應該再多做一些什麼事,剛好就可以把我的優勢發揮得更淋漓盡致?
換句話說,
斜槓的那些工作,往往是靠自己爭取而來;
斜槓的那些資源,往往是靠自己慢慢向外推,版圖越推越大而來;
斜槓的那些能力,往往是把自己越撐越大,鍛鍊而來;
斜槓的那些所得,往往不是思維中第一個考量重點,而是先挑戰自我能力,隨之而來的附加結果
久而久之,一條思維線就會在你的腦海裡形成:
【現狀 - 資源 - 潛在拓展機會 - 執行性評估 - 商業模式 - 持續性】
這條思維線打通之後,你就去執行,斜槓就多了一道。
所以說,我常會建議來跟我討論轉職、斜槓或工作發展的朋友,先從你當下的工作想想看:
1) 你都在跟哪些人接觸?
2) 思考一下你老闆如何靠著你這個人力資源來賺錢?
3) 你有可能跟老闆做一樣的事嗎?
- 如果可以,為什麼不自己當老闆?
- 如果不行,那你從這個工作中累積了哪些人脈資源、哪些商業資源?哪些專業資源?這些可以讓你發展其他工作嗎?
4) 有沒有人曾經說你非常擅長做什麼?(即使是非常善於鼓勵他人這類的特色也可能可以有所發揮喔)
5) 上述這項專長,有沒有可能可以更加專業化的進修學習?(例如很擅長鼓勵他人,可能可以學習諮商或輔導;或很會帶新人,或許可以進修關於職涯顧問的相關領域)
6) 有沒有哪些朋友或人脈,可能在事業上可以運用到你的專長?不妨找他聊聊看!
「斜槓」說穿了,並不是一種職稱,而是一種人生選擇,在這種選擇裡,我們永遠在追逐「讓現狀延伸、長尾應用」的某種可能性,並跟週遭的人不停互動,腦力激盪,當那樣的可能性出現一道閃光,我們就緊緊抓住,努力迎上。
斜槓人生,如此而已。沒有比較屌,只有比較敢。
#御姊愛
*順道一提,前陣子幫一位理財專家朋友 安納金在他的新書《斜槓的50道難題》貢獻了一點自己的想法,對斜槓有興趣的朋友,7/4之後可以去書店找找這本書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