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少子化議題大受關注。齋主左思右想之後,除了昨天討論的「教育品質提升」之外,還有個我覺得也很重要的因素。還是該繼續發篇政治不正確的文章,來抨擊那些打著「薪資低房價高」大旗,抨擊政府讓大環境如此,才導致少子化的種種說法。
且不論甚麼,齋主作為一名適婚年齡者,身旁的朋友也多未婚,甚至有不少朋友是不婚主義者。我想分享這些朋友,平時生活的方式和樣貌。
1.出國宅朋友。固定每年都要出國兩次,定期購買各類服飾和包包,固定一段時間就會更換最新款的蘋果手機。
2.有3C宅朋友。平時最喜更換電腦零件,過去我以為只有記憶體要插好插滿,沒想到現在連顯卡也要插好插滿,然後螢幕音響都要盡可能滿意。此外連電腦桌椅都講究得不行。當然換手機也是要換最高規格的新款。
3.攝影宅朋友。單眼+隨身機+高規手機之外,鏡頭、電腦和活動費用,都讓我瞠目結舌。
4.運動宅朋友。各類運動服飾和用品一應俱全。平時的樂趣是到處參加運動活動,不但對各大運動中心瞭若指掌,還時不時參加短期的教練課程。
5.飆風宅朋友。早早買了重機或汽車,加裝了一堆增加油耗的裝備,平實的樂趣是洗車,假日另一樂趣是開車上山路或西濱,我經常擔心在新聞上看到他。
6.交際宅朋友。不論平日或晚上,聯絡對方時,對方總在居酒屋、餐廳、酒吧或各類娛樂場所。
7.穿搭宅朋友。從衣服、褲子、髮型、皮件、包包到貼身衣物,每個都要求買到沒有後悔。
老實說,以上這些朋友,我都不覺得有啥奇怪的。畢竟每個人都有興趣,也都有所追求。這些樂趣都很正當(除了飆車以外),實在沒甚麼值得批判之處。
我有時候會問,怎樣的情況下這些朋友會結婚生子? 其實我覺得真有點難度,要他們放棄現有多采多姿的生活,犧牲大部分收入去養家養小孩,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相對,我身邊也有已經成婚的朋友。
我也認識婚前的他們。他們婚前多半過得比現在好很多,至少外在裝束還有氣色上,看得出婚前的他們比現在更具備活力和經濟實力。
前陣子和個老朋友吃飯。我記得婚前的他是個交際狂人,不但嗜飲各類酒品,還遊走在數個異性之間。那天吃飯後續攤,僅僅晚上八點半,就看到他在椅子上打盹。大概是因為照顧孩子太辛苦了吧。
齋主我還沒結婚,也還沒生小孩。但我可想見養育小孩的辛苦,並且收穫來得極慢,絕非是音響換線、換手機、追焦照或和天菜完事後的那種立即性的爽度。
你說難道不能兼顧婚姻小孩和興趣嗎?多數人的薪水是負擔不來的。然後你就會問難道這不是薪資過低的結果嗎? 事實上當薪資提升,你我的慾望也會隨之增加。因此就算台灣薪水增加,同樣的問題依舊存在。能夠同時負擔家庭開銷和個人興趣的族群,在社會中處於「相對」高收入。
注意,是「相對」而不是「絕對」。全體薪資提升,只是增加「絕對」薪資,而不是提高在社會薪資結構的「相對位置」。
因此,在這個速食文化如此主流的年代,結婚率或生育率降低,實在也不是甚麼值得驚奇的事情。
跟我昨天說的「讀書使人保守」其實也有些關聯。畢竟相較於「長遠、效益低且不穩定的結婚生子計畫」,眼前的「享樂和台積電股票」,顯然來得更具吸引力。
最後,針對那些主張「低薪資高房價」的朋友。
下次齋友們可以問問他們,是否願意犧牲所有,來撐持一個家?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