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和爸媽像朋友一樣互動嗎?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家和萬事興,華人傳統家庭理念,不外乎是「孝道」。而在與父母意見不同時,回嘴被說是「沒大沒小」,隱忍才是「不傷和氣」,這樣 #缺乏對等的溝通,真的是孝順嗎?
同住在一個屋簷下,日常生活中與家人之間發生衝突是在正常不過的事。其實,衝突未必是破壞關係,帶有 #負面情緒 才是火上澆油的助燃物!
因此,我們應該將問題從「如何避免衝突」轉向「如何面對及處理衝突」。中研院的葉光輝研究員更是花了兩年重新建立理論系統,找出了如何讓衝突事件不導向負面傷害的兩大關鍵。
一起來看看,如何正視衝突!
#吵架雖然討厭但真的有用
#所以先別怕吵架
*本文轉載自合作夥伴 @研之有物
______________
延伸閱讀:
我該怎麼跟父母溝通?高齡社會下,成人親子衝突的解方
https://pansci.asia/archives/325455
防疫期間,該如何跟家人好好相處?來測驗親子「社交距離」類型!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84663
______________
斗內泛科學、支持好科學!
你的支持,是我們前進的力量,贊助泛科學:https://lihi1.com/mJSba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1萬的網紅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氣候變遷快速,近年森林大火災難頻傳,乾燥的天氣和連綿的山頭,成為助長火勢的最佳助燃物。居住在美國加州的艾倫哥哥也受到了森林大火的威脅,逼不得已的情況下,艾倫哥哥只好收拾行李撤離至安全區域。 他也將過程拍攝下來,成為驚險逃命實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山火發生的現場究竟是什麼情況吧! 影片授權:All...
「助燃物」的推薦目錄:
- 關於助燃物 在 PanSci 科學新聞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助燃物 在 窩窩 wuowu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助燃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助燃物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助燃物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助燃物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助燃物 在 翰林國小自然5上4-3助燃物與可燃物(配合4-3 p.84)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助燃物 在 動手做自然營- 氧氣是助燃物不是可燃物喔!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助燃物 在 助燃物 的評價
- 關於助燃物 在 助燃物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助燃物 在 助燃物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助燃物 在 窩窩 wuowu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人心中各異的價值,是否可以被比較、衡量?
一則梗圖在 黑貓老師 版上血流成河,窩編想起去年窩窩歷時近半年製作的深度專題「餵養,錯了嗎?」發表後的炎上,至今仍歷歷在目。
面對高爭議性的流浪動物餵養議題,26位受訪者,有26種不同的看法、各自捍衛的價值。這些紛雜甚至針鋒相對的聲音,儘管採訪時都傾聽同理,但撰稿時總無法面面俱到,孰輕孰重,是最難的抉擇......
(以下為記者呢喃的採訪側記,文長慎入)
【喚醒沉睡的獸?獸一直都醒著!】
「我已經夠麻煩的,大家都勸我不要再出面了。」
一名受訪者在電話中表明拒訪,身為里長,他積極處理里內餵養引發的人犬衝突、人人衝突,處理了多年,問題仍在。
他清掉餵養人在路旁的餵食器具,因此被提告2次,進出法庭成為日常,餵養對他而言既公共又私人,而現在,他正嘗試將公私的界線立得分明一些。
我們雖然期待將他在第一線面對餵養正反方的經驗納入報導,讓餵養行為的輪廓變得更加清晰,但在來來回回聯繫與溝通當中,也能理解他的顧慮與疲憊,最終只好忍痛放棄。
「不要拍我正面,拍側面就好,我不想曝光身份。」一名餵養人說著。
「不要拍、不要錄音,我攤販做生意的,不要得罪人。」一名在地民眾說道。
對於不少受訪者而言,談論餵養議題宛如喚醒沉睡的巨獸。
儘管這獸從未真正地沉睡,牠時不時噴出的氣焰都能燎原,但仍有不少人選擇以「那個獸」含糊指稱,彷彿不正面談論,就能避免成為獸的助燃物。
這些拒訪的個人、單位,有的是避免讓自己陷入無解的泥淖無法抽身,有的是擔心發生問題時在權責上脫不了關係,也有的質疑報導論述最終會偏向他不想要的一方......
越是意見分歧的議題,越需要綜觀、微觀餵養人、里長、居民、動保團體、政府單位、專家學者等各路觀點。
我們對於餵養專題的想像,是嘗試在眾聲喧嘩中開啟對話的可能,尋找可能存在、不論近或遠的解方。每當接收到一個受訪者的顧慮或拒訪,我們即嘗試溝通,團隊也同步討論、即時修正,有些受訪者後來願意受訪,有些則仍選擇拒絕。
這些拒訪而不在報導裡、擦肩而過的「準」受訪者們,在專題進行之初,形成一股不容忽視的聲音,與我們反覆詰問——
我們的報導,是會開啟更多討論與溝通的空間?或是讓一場早已開打的戰爭變得更加慘烈?前者是我們理想的初衷,後者則成了我們揮之不去的擔憂。
【廣納各方之聲 接下無名的戰帖】
約訪的同時,馬拉松式的採訪也同步展開。
除了拒訪的受訪者們,已答應受訪的人也沒有比較放鬆。有的受訪者在正式受訪前來電數次,反覆申述自己看待餵養的立場、擔心受訪可能帶來另一方的攻擊。
電話接多了,「害怕讓受訪者背負罵名」的顧慮也在不知不覺中內化,在專題的製作過程中時常縈繞心頭。
每個採訪日,受訪者們在大約3小時的時間裡,分述他們對於餵養的看法——
「就是不忍心看牠們受苦啊!所以開始餵」
「餵養搭配結紮,才能讓流浪終結在這一代」
「為什麼要在我們社區餵?狗都聚在這追車咬人」
「面對餵養人、民眾都會被罵,我兩邊不是人啊!」
但聽得越多、越是分神,在密集採訪期間,每每想嘗試理清脈絡、找尋解方,常是頭腦打結、一團混亂。
一次室外採訪拍攝時,地點在我家附近的河濱公園,以前唸書唸累了習慣到河濱跑步,折返點為一片有大石頭能坐著休息的草地,可以一邊休息,一邊看著一群幼犬在草地翻滾、玩耍。
那時,這裡的浪犬數量龐大,放眼望去就是10、20幾隻,並且常有幼犬在當中。我開始工作後很少去那一帶,經過也未特別留意,這次藉著採訪才再次仔細觀看,已不見任何一隻幼犬,狗群數量也剩下10隻不到,這一區的餵養搭配結紮減量,眼見有感。
但走訪南北臺灣,聽了無數餵養造成衝突問題的第一線經歷,那些人人衝突、人犬衝突、人獸衝突在各地發生著,持續形成一個個難解的問題。
正反方的受訪者們破口大罵站在對立面的「敵人」,究竟該如何看待餵養,我們的內心也時常衝突打架。
【餵養,該餵嗎?】
受訪者們幾乎都說得出支持或反對的理由,有些礙於正式受訪時不便表態,但在鏡頭關掉後,也透露出真實的想法。
其中,有些人經歷過立場的轉變,一名過去與餵養人處於夥伴關係的動保人士,坦言經過多年、與多名餵養人相處後,現在面對餵養像是「情感與理智在打架」。
過去,他身邊的餵養人一遇到困難,他就急著去協助解決,但之後他漸漸發現,很多餵養人的固執讓自己深陷泥淖,某些餵養行為已造成問題,他去溝通也講不聽,仍堅持用原本的方式餵到底,於是後來,他選擇與餵養人漸行漸遠。
該餵或不該餵,在採訪過程的反覆思辨中,難以一刀兩斷劃分,但聽多了不同的想法,也慢慢在心中凝聚出較多人可接受、較適切的餵養樣態。
【餵養,該管理嗎?】
我們訪問了多個縣市的動保處,試圖勾勒出都會、鄉村等不同地區,在面對不同的餵養樣態時,有何不同的管理方式。
儘管各地的做法不盡相同,但共通點是,餵養衍生的問題需要被處理、要協調溝通,有的地方立下了概略的管理方針,有的則是每次遇到問題時依個案而論。
以新北市動保處來看,他們從2015年頒發餵養證、辦理講習課程,希望先讓行事低調的餵養人們浮出檯面,建立彼此合作溝通的管道,作為後續管理的第一步。
但他們坦言做起來不容易,餵養人反應問題的電話一打來,動輒一小時起跳,反之,反對餵養的民眾投訴也是如此。處內業務量龐雜,工作人員因為被咆哮而壓力過大,一個接著一個離開,這「溝通管道」多年開通下來,接觸到的餵養人人數仍不到兩百人。
新北市可算為臺灣餵養管理的先鋒,但這先鋒開闢之路,仍是一條在千里霧中的迷途,其他地區也大抵如此,或是情況更不明朗。若說不好的餵養樣態應受到管理,究竟該如何管理,目前仍是個未知數。
【受訪者們有26種聲音。】
擴及社會大眾必然更多,餵養議題長期糾葛難解。以新聞產製來看,平衡報導是必要追求的目標,傾聽雙方的聲音、事實的查核比對,再現時盡力將所知的真相攤開在讀者面前,都是必要的。
然而,成為記者之前先是身為一個人,報導除了受訪者的價值判斷,也必然加上記者的價值判斷、團隊的價值判斷,過程中反覆思辨、碰撞,沒有皆大歡喜的中立客觀存在,每個人心中認定的客觀皆不同等,要避免被單一聲音籠罩,就要盡可能地廣納多方之聲,再做足比對、歸納、收束的工作。
說來大致如此,過程則都是掙扎。因為想做一個善良的人,想顧及每個受訪者的每個顧慮,想避免受訪者因表態可能受到的傷害,想在爭議性的討論踩好能持平的界線......
但越深入一個如此爭議性的議題,越發現要做到上述各點實在不易,因此在整個過程中都不斷地自問——這次的採訪有沒有好好地同理傾聽?撰稿的方向是否做出了相對客觀的判斷?
小心翼翼過後,仍要承認自己的有限,承認自己並非「全然無辜」。
在報導出去的那一刻,也是將受訪者推了出去,接受那些無法預期的,從眾人發出的考驗。但矛頭從不該對準這脈絡之中的任何一個人,儘管是鄉愿地說一句「這是歷史共業」,該被對準的,仍是眾人一起在承擔著的,屬於社會共同的問題。
【民主社會中 一起吵架找共識】
這次專題中的受訪者們大多立場鮮明,雖然報導方向的凝聚難度高,我自己在撰寫支持餵養的餵養人、反對餵養的里長人物專訪時,也一度有自我分裂的錯亂感。
但熱烈討論都好過於安靜無聲。
民主社會裡,對議題持續的爭執與討論,是大部分公共議題凝聚出共識的必經過程,如同一位受訪者所言:
「多元主義下的民主,最重要的原則是,大家共同討論出一定不能做的事情,用法律規範出來。在那以外,大家都有空間做自己想做的事。」
餵養有利有弊,我們訪完一輪後,團隊的共識是多元樣態的餵養行為需要管理,將餵養導向乾淨餵養、定點定時、搭配抓紮、管理犬隻等較好的樣態。
儘管怎麼管仍是一大難題,卻仍要討論,因為不作為,就註定讓問題繼續存在。若是沒有更有規劃性的管理,總要坐等一個嚴重的事件發生,才在該地區積極介入處理,永遠都會慢了一步。
儘管我們盡可能將受訪者多元的聲音帶入專題,但我們無法控制報導發佈後,會展開的是一場良性的辯論或是惡意的批鬥。
我們只能嘗試發聲,並且仍要向最有資源的人喊話,期許政策制定者、決策者、執行者在眾多的價值判斷中摸索出方向,找出對人犬都更好的解方。
——————————
餵養,錯了嗎?專題報導:http://feed.wuo-wuo.com
——————————
助燃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解決加州山火法寶:種蕉?- Billy Tong
每當踏入 8 月,美國加州天氣酷熱且氣候乾燥,容易引發山火。去年 8 月,當地多處爆發大規模山火,燒掉 400 多英畝土地,造成 33 人死亡。2018 年的那場山火就更加嚴重,奪走 100 人性命。近日,加州州長表示會撥出 5.3 億美元,提前準備今年的山火季節。同時,很多研究人員提出各種方法應對山火,當中有人別具創意地建議政府種蕉。
加州屬「地中海氣候」,陽光充足,但全年大部分時間都相對乾燥。同時,加州有大片森林綠地,覆蓋率佔州境面積 18% 之多。加州山火本來就是自然現象,由夏季到初秋,森林猶如火柴盒,一個閃電就足以燃燒;而近年氣候變化令雨量更不穩定,嚴重山火亦愈趨頻繁。除了自然因素外,人為因素也令事件變得更為複雜,人口急速增長,愈來愈多人搬到靠近森林的地方居住,電線短路、野外篝火失事,皆帶來風險。
政府一般的做法是加緊清理臨近民居的枯樹。南加州大學的拉加萬教授(Barath Raghavan),卻反過來建議大家種植大量蕉樹,包括城鎮,以充當緩衝。拉加萬教授不是地理學家,也不是環境科學家,而是電腦工程學家,主要研究企業網絡系統。可是,他另一個身份是狂熱的園藝愛好者,並加入了「加州稀有生果種植者組織」(California Rare Fruit Growers),現於自家、家人和朋友庭院,種植約 150 種可食用果實。
他曾經把事業與興趣結合,研究電腦程式如何令農業變得更可持續。直到兩年前,大概是「金凱德大火」(Kincade Fire)發生後,拉加萬與夏威夷大學農業學家簡達教授(Michael Kantar)通信,想到可以透過種蕉來控制山火。首先,蕉樹其實並不是樹木的一種,其莖部充滿汁液,而非木狀樹幹,所以遠比草和樹防火。蕉樹其他部分,例如葉片都有防火功能,當中 85% 是水分,網上就曾有實驗把蕉葉放到開啟的煤氣爐上,看看蕉葉要多久才會有燃燒跡象。
拉加萬估計,如果能建立一套蕉樹和水循環系統,就建能一個防火圈。誠然,如果山火火勢像去年般猛烈,蕉樹也不能抵擋火勢,但若火頭需要長時間才能發展到災難級別,就可以為消防隊爭取寶貴時間襯早滅火;另外,蕉樹若遇到高溫,頂多會化為灰燼,而非助燃物,不會加劇火勢。為證明自己的理論,他展開電腦模擬實驗,以 2017 年塔布斯山火(Tubbs fire)為數據藍本,計算蕉樹生長速度,他估計當果園深度達 300 米,就可為消防隊爭取到足夠時間。
下一步,拉加萬想進行真正的實驗,種植然後燒毀蕉樹,測試地點估計會在夏威夷,因為較容易申請。他指蕉樹的生長周期很快,很容易成熟,方案可一石多鳥,居民可享用又或者出售香蕉,帶來額外收入,更重要是可以拯救社區。拉加萬甚至已選定地點,他認為南加州氣候可以種任何品種的蕉,而他的個人建議則為巴西矮蕉,因為那是他吃過最美味的蕉;而北加州就可以種植常見的金手指香蕉(Goldfinger)又或者加州金蕉(California Gold)。
種蕉抗火仍然要解決很多問題,例如水源何在、果園要如何保養,蕉樹未成熟的話又會輕易被毀,不過拉加萬認為若其他方法行不通,這個方案值得一試。現時還未有政府官員接觸拉加萬,但他表示不介意,他也需要時間整理數據。過去加州也有種蕉抗火的案例,有「洛杉磯蕉人」之稱的理查森(Doug Richardson)就曾經為客人種植 1,500 株蕉樹,當做防火區。
原文:CUP
#環境
助燃物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氣候變遷快速,近年森林大火災難頻傳,乾燥的天氣和連綿的山頭,成為助長火勢的最佳助燃物。居住在美國加州的艾倫哥哥也受到了森林大火的威脅,逼不得已的情況下,艾倫哥哥只好收拾行李撤離至安全區域。
他也將過程拍攝下來,成為驚險逃命實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山火發生的現場究竟是什麼情況吧!
影片授權:Allengoaround 艾倫哥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l_e_BedE9A)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 點我追蹤《下班經濟學》IG頻道(ID:@worked_money) https://bit.ly/2WZ1Dnb
✓ 點我加入《下班經濟學》telegram頻道 https://t.me/storm_money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下班經濟學►►https://www.facebook.com/workedmoney
助燃物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週漏網東西軍角逐的選項是:「加州野火燒」vs.「奧斯卡新規」。經過24小時的刺激票選之後,「加州野火燒」獲得66.8%的票數。
加州野火這條新聞真的是最近美國各大媒體的頭版頭,美國加州從8月中雷擊引發火災後,就提前拉開了今年野火季的序幕,現在各個城市都被煙霧籠罩,整個很像沙塵暴一樣,非常誇張。這場大火真的超嚴重,不只加州發生森林大火,加州北部的奧勒岡州、更北的華盛頓州,也都有很慘烈的火勢,地圖上看起來可能覺得小小的沒什麼,但其實每塊區域都是幾千公頃在燒,現在整個美國西岸的沿海城市都變成橘紅色,有民眾說一覺醒來還以為自己在火星,真的跟電影裡的世界末日很像,我們也有網友留言說,煙霧甚至已經飄過國界跑去加拿大溫哥華,當地pm2.5已經紫爆了。根據外媒報導,這場延燒一個月的大火已經奪走至少26條人命,還有數十人下落不明,數千個民宅被毀,至少180萬公頃土地化為焦土,相當半個台灣的面積。奧勒岡州州長還說,當局正在為「大規模死亡事件」做準備。現在因為很多地方剛燒完或是還在燒,大家還不能進去,所以無法評估火災破壞程度,也還沒辦法確定傷亡數據。
很多人就問說其實美國西岸應該每年都在燒,但今年怎麼會那麼嚴重呢?原因就是氣候變遷!其實加州夏季本來就非常乾燥炎熱,8月16日當天加州南部沙漠地帶死亡谷國家公園(Death Valley National Park)一度測得攝氏54.4度的高溫,創下1913年以來全球最熱紀錄。這種乾熱天氣就會導致密集的雷暴現象,就是瘋狂閃電沒有下雨,加州8月中的時候,一週就發生上萬次閃電,是1980年代以來最密集的紀錄,那閃電就非常容易引發森林大火,另外氣候乾燥也導致森林裡的枯樹越來越多,就是非常棒的助燃物,因此高溫乾燥、閃電打下來再加上風一吹,很容易就一發不可收拾。
不過這次的大火除了天災還有人禍。像是南加州一場大火,起因竟然是一場「寶寶性別揭曉派對」,「寶寶性別揭曉派對」是近年在歐美非常流行的活動,通常懷孕第20週就可以透過產檢知道寶寶性別,那準爸媽會要求超音波掃描師不要當面告知是男是女,而是寫在紙上放入信封封好,再由準爸媽交給一兩個值得信賴的人,這個人開信封得知「謎底」後,在全程保密情況下,根據寶寶性別來籌辦派對。通常透過切蛋糕,展示蛋糕切面是粉紅色或藍色,來象徵懷了女兒或兒子,或者是拉開氣球,看看噴出來的是粉紅色或藍色碎紙花。然後這種派對就越玩越大,大家都想要跟別人不一樣,什麼煙火、煙霧手榴彈、爆破裝置樣樣來,先前也有鬧出人命過。然後這場發生在「聖伯納地諾」(San Bernardino)的火災,就是因為當地有一對夫婦5日舉辦這種派對,為了耍噱頭,使用一個煙火裝置,結果射出去之後,附近的野草迅速著火,這對夫婦狂奔到車上拿水瓶想滅火,結果當然沒用啊,只好趕緊報案,附近居民也被迫撤離。
不過這次山火其實也燒出了外界很多疑問,明明樹林裡這麼容易發生火災,到底為什麼大家還要跑去這種野火好發區蓋房子呢?其實最主要原因就是大城市房價真的太貴了,我們先前都住過加州嘛,像舊金山、洛杉磯這種地方,賣腎都住不起,州政府為了解決住的問題,就會施壓地方政府多蓋一些房子應付住房需求,否則拿不到州政府的補助,那未被開墾的山林野地就理所當然成了目標。有一個很好的例子是加州的「索諾馬郡」(Sonoma county),1964年的森林大火只燒毀了幾百間民宅,但2017年又發生了一場差不多面積的大火,就摧毀超過5000間房屋,顯示當地人口成長了很多。那在三年前的大火之後,當地官員受訪的時候就說,這種事情一定還會重演,因為站在政府立場,他們沒有權力去叫人民不要重建家園,主要有兩個考量,第一是財政:你不重建就會讓人口外移,沒有人就沒有稅收,對地方財政會是重大打擊,沒錢去支付義務教育、垃圾清運、警消部門的薪水,站在經濟的考量下,重建是復甦的唯一辦法。
很多人會說重建可以蓋好一點的房子!像是提升標準、用防火建材之類的啊!不過這就遇到第二點「情感上無法」。這些一夕間一無所有的屋主,勉強住在車上或半燒毀的房屋裡,只希望政府用「最快最便宜」的方式,幫他們重建家園,讓他們的生活盡快回到軌道上,在這樣的壓力之下,沒有地方官員會忍心說不,或是拿自己的烏紗帽開玩笑。另外還有一個是,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站起來、靠雙手重建家園這樣的觀念似乎變成一種「美國精神」,每次天災後官方就會喊話說:「我們的第一要務就是重建家園!」就好像不重建就等於「投降」,放棄了你的老百姓,放棄了你的選民。結果現在就是燒掉重建、重建又被燒掉這樣一直惡性循環下去。最後恐怕要靠保險公司拒保、讓房市崩潰,才能終結掉這個循環,但就是非常殘忍啦!
雖然氣候變遷的問題我們沒辦法馬上就解決,但至少可以把災害的損失降低,例如根本就不要把房子蓋在野火區,而已經存在的社區,也要靠政府幫忙遷出危險區域,才是目前最能夠治本的方法。大家也不要覺得加州大火跟我們沒關係喔,在台灣也是有很多人把房子蓋在順向坡、土壤液化區,這件事情也非常值得我們思考,人類與大自然爭地的代價,我們扛得起嗎?
如果喜歡我們的節目,記得幫我們在臉書按讚跟分享出去,或是在YouTube訂閱我們的頻道,如果想看更多的國內外新聞的話,也請您上YouTube搜尋寰宇新聞,我們下週見!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助燃物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煮食不慎,是經常引發住宅火災原因的前三名,而油鍋起火也是每個家庭都有可能會發生的事,那遇到時要怎麼處理呢?消防署便在臉書分享了一段影片,以實測的方式告訴大眾遇到這類的狀況該如何解決。
一般第一時間所想到的都是「用水滅火」,但其實用水滅火反而會讓火燒得更旺,因為油的密度比水小,由會浮在水上,而水化成水蒸氣時,會讓火勢跟著水蒸氣四散,讓火勢增強。正確的滅火方式是先蓋上鍋蓋、在關爐火、靜置2分鐘以上、冷卻後再開鍋蓋,蓋上鍋蓋能夠有效隔絕空氣、阻斷助燃物。
影片授權:消防署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助燃物 在 助燃物 的推薦與評價
助燃物. 0 篇文章0 人追蹤. 追蹤. 熱門文章最新文章. 沒有更多文章囉! ... <看更多>
助燃物 在 翰林國小自然5上4-3助燃物與可燃物(配合4-3 p.84)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