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謝了,不用再找,今天提問的是 #年代壹電視 的記者。該位記者意圖替仇恨式的行動拉抬聲勢,而朱大敢做不敢當,早些時間受訪問時連忙澄清不是告別式的花圈,還扯說【白色是代表純潔】,並請蘇貞昌多讀書。
這位記者就是跟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是一組的,根本一唱一和,舉球手都已經定義了喪禮用花,想要從陳時中嘴裡討一點 Beef,但是記者會上第一次提問就沒有要理你的意思,你這位大記者還給我問第二次。
朱學恆你就不要刪文啊,我會很難過的。
https://www.facebook.com/Geekfirm/posts/10159304466871460
--
順便教大家成語:
#助紂為虐
紂,商代的暴君。「助紂為虐」指協助紂王施行暴政,比喻協助壞人做壞事。語出晉.謝靈運〈晉書武帝論〉。
#為虎作倀
「為虎作倀」指被虎咬死的人,靈魂將化為鬼而為虎所役使。典出唐.裴鉶《傳奇》。後用「為虎作倀」比喻幫惡人做壞事。
助紂為虐意思 在 孟買春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檳榔一人感染全家篩檢這個新聞最大的問題在報導,完全不及格。如果是新政策,必須解釋政策如何變化,如果不是,那就是散播假消息,配合檳榔營造以前“確診者同住家人”(如果這是他的意思)不必篩檢的印象,只有他知道親密接觸者有風險。
看了一年的記者會下來,感染者的同住家人就是親密接觸者,我們總是在事後聽見指揮中心報告,接觸者框列隔離。然後我們得知全部是陰性,或是有人也被感染。誰不是這樣過了一年多?
所以雖然指揮中心沒有說出“家人全部都篩檢”這幾個字,是可以知道篩檢了,才會知道接觸者是陰性或是陽性,不然難道是看家人面相決定有沒有感染嗎?好,你不確定是不是全家篩檢,這個態度是對的,因為你不該憑感覺判斷,那你就要去求證,因為你是記者。
記者報導,尤其在報導檳榔時,總是聽完就抄,抄完就算了。他說是新政策,能想三十秒然後問他:以前是不是沒有這樣做?如果他回答沒有,bingo! 那會是一條更大更有意義的新聞。如果當時沒想到問他,沒時間問他,他不給你問,下筆前可打個電話問指揮中心確認一下,以前是不是沒有這個政策?你會去問陳時中這是不是第一個在台灣因武漢肺炎過世的外國人 (完全無腦的問題),怎麼不會去問檳榔新政策是因為之前沒有這個政策嗎?
跑這個線的記者,至今必須至少有一打以上的消息來源電話號碼在手機裡,可以隨時打去確認,不然你可以去切腹,除非你上星期剛剛開始跑這條線,而即使如此,你還是有衛福部的總機可以打去轉公關室,你有同業可以互相討論一下。
一般人的邏輯會是:以前應該確診者同住家人也會篩檢吧?有或沒有,負責任的報導會把這一點也寫進去,而不是抄一句北市新政策。。。。
TMD 他們沒救了,我還吃飽撐著打了這麼多字認真什麼。這樣敷衍了事不負責任的記者去撞牆啦,這麼小一條新聞,就不能好好寫一下嗎?幹,檳榔就是妖孽他們還助紂為虐!
助紂為虐意思 在 Starman 資本攻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GME沽空事件的啟示
GME沽空事件揭露了傳統金融霸權時代的轉移。
傳統對沖基金、沽空機構以「反價值投資」的方式,靠做空「過高估值」的股份賺取暴利。其方式是先撰寫一份字字鏗鏘數十甚至數百頁的詳細分析報告,「懶係客觀」地從基本因素分析目標股份的價格過高。
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從沽空該股份中獲利。這是當然的了,難道語重心長出份報告為大眾投資者著想,教大家投資有風險?
出報告目的很簡單,就是旨在利用其大行的名氣影響市場投資者,是以大蝦細的行為。沽空機構有資本實力,有訊息散佈的能力和優勢。傳統而言,他們會通過金融報章、Bloomberg、路透社等傳統金融媒介的渠道向市場投資者發佈信息和其「客觀」的分析觀點,從而影響市場投資者的投資行為。
可是,在大互聯網的時代,他們的這種優勢已被淡化。從來,號召力來自訊息的渠道和平台,今天,這已不是大行所獨有。當擁有號召力,資本便能聚集,當資本聚集便能操控市場,而基金本身也只是「資本聚集」的一種形式,靠的是基金經理的號召力。
以往,機購大戶代表了資本的聚集,散戶根本以卵擊石。因此,大戶一出手,散戶只能屈服跟風,識時務者為俊傑,順風車搭得及時或許能從大戶的手指罅中有些微的斬獲。所以市場一有風吹草動,看到有大戶沽空的身影,散戶便立即跟風沽貨,骨牌效應,人踩人事件屢見不鮮,大戶設計的結局往往最終都能自我實現。
今次GME沽空事件,大戶反被散戶挾淡倉,說明了一件事,就是時代的更替轉變。以往大戶之所以能為所欲為,推倒預先設計好的骨牌,依靠的是「資本聚集」的能力,「資本聚集」的能力來自其號召力,號召力當然來自大行的品牌或著名基金經理的大名,而最終市場人士當然相信他們具有絕對的影響力,從而令事件最後能自我實現。
然而,在大互聯網的世代,隨著社交媒體平台的普及,每人每日的大部份行為可以說與社交媒體幾乎實時地同步著。這包括了生活的點滴、午餐和晚飯的美食、情緒的宣洩、政治的取態、對社會的不滿等等,甚至乎個人的投資行為,「都會」在社交媒體平台之上分享。這裡要注意「都能」和「都會」的不同。以前是「都能」,現在是「都會」,意思是互聯網和社交平台已存在多年,但人們對它的應用開始滲透至各種層面。
原因是行為習慣的改變,使用的時間越來越長,依賴度越來越高,應用層面越來越深入和廣泛。而事實證明,從2010年到今天這十年來,人們花費在移動互聯網上的時間上升了以倍計。據統計,每人每日花超過1/4的時間在移動互聯網上,而且趨勢在增加中。這當中對「市場」有了一個重大的啟示。
傳統所謂的「市場」其實指的人類的行為。當人類對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平台的使用時間越來越長和依賴,這意味著最能控制市場的,不再是著名基金經理,而是網絡KOL。Elon Musk 在Twitter一個動態就對市場產生明顯的影響,這是訊息傳遞和接收習慣之改變,從而影響市場行為的重大啟示。
要知道,傳統以來,上市公司要與公眾溝通一般只通過發佈上市公告,而有些最多只有一季發佈一次業績公佈,自願性的動態公告欠奉,小股東接收到的都是滯後的訊息。身為買了公司股票的小股東或投資者們當然希望動態地知道上市公司的最新情況,最好日日都見到上市公司CEO講講公司的動態消息和市場看法。相比起交易所上市公告,社交媒體當然來得更即時更貼市。
因此,若上市公司的CEO是使用社交媒體的能手,甚至是KOL的境界,其股價當然更易受到追捧。另一方面,受到沽空機構追擊的機會亦會較低。這是為何沽空機構面對有Elon Musk這位超級KOL坐陣的Tesla只能節節敗退,聞風喪膽。有誰敢藉以說Tesla是泡沫而大手沽空?誰大誰惡誰正確,預測市場的行為之前要先預測對手的力量,其中之一就是其號召力和影響力,因為資本從來都只會助紂為虐。這是作為專業投資者/機構不可或缺的分析過程。
可是,今天「資本」已不再是基金大戶的專利,「網絡資本」的力量在現今「網絡掛帥」的新世代已經是深不可測。
傳統基金大戶在今天的世代已不再無敵。基金本身都是向散戶集資,但當社交平台都有「召集」的能力時,「聚集資本」已不再是基金經理的專利,事實上互聯網社交媒體/平台連集資的過程都省略掉,這才是它厲害的地方。
社交媒體平台所召集的不是資金,是一種意志,而每個人都是獨立投資者,是個人的投資行為。你不認識我,我不認識你,定義上不能稱為「一致行動人士」,大家只是在網絡上分享自己的投資想法和行為意志,即使詳細分享自己的statement,是個人的自由,又有何問題?今天不同的是,通過平台網絡化,訊息可以1:10000+ 的形式實時散播,變成對市場有絕對的影響力。嚴格來說,監管機構都奈不了何,大家都是「跟足規矩」來玩。
相反,今天券商(背後可能是監管機構的指令或「建議」)「禁止建新倉,只許平倉」的做法就是不遵守遊戲規則的做法,亦顯示了監管機構對「網絡資本」的恐懼。當然,監管機構的最大責任是維持金融市場穩定。今次是沽空機構做空在先,且沽空比率達140%,意味著「沽突了」,在骨牌式下跌的如意算盤沒有出現的情況下,市場根本沒有足夠的貨去平倉。這是「貪婪得來自信,自信得來愚蠢」的行為。
這樣的沽空,理論上可以輸無限,然後引伸一連串的金融連鎖效應,因為金融機構後面的資金鏈一環扣一環,一家金融機構破產也可能足以引致金融危機,因為你永遠不會知道整條資金鏈究竟有多長,這是美國金融規則和監管的問題,有機會再多作解釋。今次券商或監管機構的介入雖然輸打贏要,從另一角度,這可算是息事寧人。此外,GME股價已嚴重偏離公平值,價格越高,持貨者出貨的誘因越大,再沽空的誘因越大。整件事最後可能是最早期在低位「先挾高,後走貨,再沽空」的人獲利最豐,他們才是真正的莊家。所謂的「金融革命」可能只是發起人號召時的一種口號、一面旗幟。
今天資本市場的規矩,本來就是由大戶設計來玩,只是在設計當年沒有今天的互聯網生態,在大戶設計的遊戲規則下,大戶的「資本聚集」能力和訊息的不對稱,成為了大戶在資本遊戲的絕對優勢,大戶理所當然成為遊戲的壟斷者。
然而,從今以後「網絡式金融」將會是主流。真正的「大戶」將會分散地隱藏於網絡之中。KOL連基金都能在網絡號召,基金經理都要KOL化,KOL和社交平台參與者在市場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資訊壁壘在大互聯網世代已完全打開,傳統的Bloomberg 和Reuters在資訊渠道上已不能專美。
投資者要投資獲利必須要熟悉網絡生態,思維必須要更前瞻,因為「市場」將會變得非常前瞻。倘以傳統思維投資,你將永遠落後,正如傳統地產股的NAV折讓日益擴大,傳統投資者若以傳統思維認為「好抵買」就錯了,因為這折讓正反映了這類投資正被「網絡式金融」市場屏棄,落後市場的人,投資會永遠失利。作為投資者,在江湖中行走,必須要明白「適者生存」的道理。
Starman投資世界(BLOG)
http://starnman84.blogspot.com/2021/01/gm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