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年改群體的心靈圖像:年改作為吳斯懷與台灣和解之道】
台灣退役中將吳斯懷聆聽習近平訓話之後,便宛如習近平愛將,進入中國國民黨不分區安全名單。帶領「八百壯士」反年改的吳斯懷,在中選會財產申報資料中,包括基金、存款、不動產、奧迪車和保險,共計4300多萬元的財產。
根據安聯集團在今年九月的《全球財富報告》,台灣成年人財產超過3000萬台幣的約佔1.7%。換句話說,吳斯懷是全台灣前1.7%的「好額人」(Hó-gia̍h-lâng )。
此外,吳斯懷退將月退俸本來是11萬2584元,改革後是10萬2474元,為了每月10110元,這個列名全台1.7%千萬菁英階級的大富豪,為何要為這筆只佔他總財產0.023%的金額,發起這場號稱「八百壯士」反年改運動?吳斯懷(們)這般行徑背後,只是因為愛錢與自私嗎?
▋日本經典電影《楢山節考》
《楢山節考》是由小說改編成的日本經典電影:在日本有個貧苦的村莊,由於現有糧食無法養活所有人,他們為了生存,長期以來只能把七十歲以上喪失生產力的老人揹上山,給他一顆飯糰,放他在大雪深埋的山裡等死。這是個令人動容的悲劇性故事。
換句話說,在糧食有限的條件下,村莊陷入了道德兩難:保全老人,全村最後都餓死;還是犧牲老人,讓一部分的人存活?於是村莊為了永續發展,便形成了令人不忍的文化習俗:把糧食節省給小孩以及年輕勞動力,沒有生產力的老人家只能棄置寒酷的山頭。
▋「楢山節考」對立面:非生產性陷阱
《楢山節考》的悲劇,不該發生在當前台灣,尤其台灣已經算是富裕的社會。然而,台灣卻很不幸地走向另外一個極端:非生產性陷阱(Unproductive Trap)──有生產力的領得少,無生產力的領得多;納稅的領得少,吃稅金的領得多。
根據2012年底,也就是馬英九卸任前、小英即將執政時的統計,當時台灣20~24歲年輕人失業率高達13.58%,許多為了考公務員而處於無業狀態的人還不算在內。縱使有業可就之人,卻有高達352萬9000人每個月就算做到倒下,月薪仍領不到3萬,尤其是年輕勞動力。另一方面,卻有8萬3519人,每月只要躺著,什麼事都不用幹便有超過3萬元的18%國庫利息補貼。
換句話說,馬英九執政後期,最具勞動生產力的年輕人,有很大部分是無業可就,即便有找到工作,卻是在過勞與22K的低薪之間徘徊。反之,那些生產力下滑或終止的資深或退休勞力,收入還遠高於此。於是,不具生產性的勞動力(unproductive labour)如吳斯懷這群人享有優渥退休金,而具備生產性、能生產出實質商品以創造社會財富的年輕勞動工種,待遇卻每況愈下。這種狀態之荒謬,正是「楢山節考」的反面悲劇。
這種狀況持續下去,絕對拖垮台灣未來。凡是有責任感的政治人物,絕對會選擇著手改革。為了擔心得罪特定選民流失選票而任由事情惡化,更絕對稱不上愛台灣!年金改革是跳脫「非生產性陷阱」的必要環節。不論你是否喜歡小英,就她勇於任事並務實處理財政沉痾而言,我們必須給蔡總統一個肯定跟公道!!
那麼,吳斯懷以及他所代表的群體,在這場改革中究竟是佔據怎樣的位置?他們是「用完就遭政府丟棄的無聲弱勢者」,還是「享盡好處貪得無厭的愛財者」?他們是年輕時為台灣吃盡苦頭犧牲奉獻所以老來本應享有優渥生活?還是早已享盡資源卻仍不願放手的自私鬼?我們從吳斯懷(們)成長的歷史背景與條件追溯,或可窺知一二。
▋軍公教福利體制
國民黨政權流亡入台後,處於極端的「政權存續」的焦慮中。他們把這份焦慮轉化成經濟上兩大目標:1.經濟穩定;2.資本積累。
其中,「經濟穩定」表現在對物價高度控管,如碼頭工人搬運費、三輪車資、腳踏車保管費、理髮、浴室、旅社、豬牛羊肉、洗染、縫紉、碾米與腳踏車等物價,皆是透由議價訂定。 再加上,軍公教是國民黨轉進台灣之後統治的根本基礎,於是就在中國國民黨挪移龐大的「中國政府架構」來台之後,讓許多「後49族群」得以在「軍公教」裡頭找到飯碗。
而國民黨政權結合了這兩者,讓軍公教群體,能享有受控管物價的特別待遇。他們在現金工資之外,還獲得各方面的外補工資(fringe benefits),如住屋(軍眷、公教住宅)、教育費用(學雜費減免)、生活消費(如配給和福利品),以及醫療保險(公保、軍保、勞保)等。
因此,許多反年改的「軍公教」宣稱,早年政府經濟不好,因此他們待遇普遍偏低,這是違背事實的,因為上述的「外補工資」一直遭刻意忽略。在物資貧乏的年代,軍公教薪金加上這麼多的外補工資,生活待遇絕對優於一般工農大眾。 (參見林丘湟,《國民黨政權在經濟上的省籍差別待遇體制與族群建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2006。)
▋反年改群體的心靈圖像
那麼,早期這群依附在黨國政權結構下的軍公教群體,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特殊身分?
由於蔣介石是在「政權存續」焦慮背景之下,建構軍公教福利體制,因此,早年軍公教出身者也會分享這份焦慮,抱著「隨時落跑」的心情。此外,在1970年代,中華民國被趕出聯合國的中國代表席位,以及美國跟中華民國斷交等,嚴重動搖了「中國國民黨在台政權代表中國」地位。政權存續焦慮催動了許多中國國民黨群體想方設法成為「綠卡黨」,像是馬英九被抓包的「綠卡」,就是在那個時空背景下申請的。
政權存續的焦慮,也讓這群人輕易地把民主化之後「政黨輪替」當成「政權存續」來看待:從以前深藍族群覺得李登輝執政就是亡國;到1994年新黨趙少康跟陳水扁競選台北市長時,認為阿扁當選「中華民國」就會亡;再到後來普遍反映在老一輩軍公教族群的深藍投票行為;再到2020年的選舉,吳斯懷喊出「一生捍衛的中華民國,是1911年的中華民國,而不是蔡英文的中華民國台灣」,都在在證實了他們的身分區隔和身分焦慮。
吳斯懷(們)把自己視為中華民國的中國人,完全自外於這群島上的(中華民國)台灣人。島上年輕人的未來,跟他們自己的未來沒有關係,因為在他們心靈圖像中,兩分根本隸屬不同族群,甚至不同國家!這樣的性格,就是在早年蔣介石政權不斷催化的「政權存續」危機中,長期浸淫而養成。
▋「斜陽族」心態:
日本文學大家太宰治「斜陽」小說,創造出流行用語「斜陽族」,一種無法跟隨社會急遽變化進步,而日趨沒落的上流階級人士。因此,流亡來台的中國國民黨權貴,隨著民主化逐漸成為沒落的貴族,但他們心靈上,仍必須把這群在文化深受「日本鬼子殖民的而受到玷污的台灣人」當成次等存在,才能證成其文化優位與統治優越的正當性;這群台灣人民必須再度接受國民黨流亡者的「再漢化」,才能擺脫受污染的狀態。是故,對於台灣民主化進程,總有一群人抱著深沉的憂慮,卻又同時透露出對於從李登輝到陳水扁等台灣人「奪權成功」的鄙夷和焦慮。
說白話一點,這類焦慮就像是說:「番」怎麼能當家作主呢?所謂「民主化」,只是台灣人奪取政治實權的「番主化」的表現罷了!郭冠英的「台巴子」說法也是類似情緒焦慮的翻版。2004年,連戰輸掉總統大選之後,用「竊國」指控阿扁,就在在透露出他們早把「匪類」標籤從對岸中國轉移給島內的綠色陣營了。果不其然,連戰在高亢的「竊國」指控聲中,後腳隨之踏入對岸找尋溫暖。
▋吳斯懷們與台灣的和解
要清除這些人的心靈圖像,對內需要轉型正義、清除黨產,削弱中國國民黨在台灣的物質與形而上精神存在;對外則要抵擋中國滲透,確立中國為敵國,重新提升防中戒心。吳斯懷們在政權存續的焦慮中,一直學不會跟台灣進行和解。年改是讓吳斯懷們在身心靈上「土斷」(註)的重要一步,如此他們才有可能跟台灣這塊土地取得和解。
(註)「土斷」是把新來移民編入戶籍的行動。最早執行於晉朝,華北世族時為各種動亂而遷居江南,遷徙而來的世族並未有當地的戶籍,仍稱原本的籍貫。
#政黨票投台灣基進
#奕齊進國會一起進國會
勞保轉 農 保 退休金怎麼領 在 陳奕齊 - 新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反年改群體的心靈圖像:年改作為吳斯懷與台灣和解之道】
台灣退役中將吳斯懷聆聽習近平訓話之後,便宛如習近平愛將,進入中國國民黨不分區安全名單。帶領「八百壯士」反年改的吳斯懷,在中選會財產申報資料中,包括基金、存款、不動產、奧迪車和保險,共計4300多萬元的財產。
根據安聯集團在今年九月的《全球財富報告》,台灣成年人財產超過3000萬台幣的約佔1.7%。換句話說,吳斯懷是全台灣前1.7%的「好額人」(Hó-gia̍h-lâng )。
此外,吳斯懷退將月退俸本來是11萬2584元,改革後是10萬2474元,為了每月10110元,這個列名全台1.7%千萬菁英階級的大富豪,為何要為這筆只佔他總財產0.023%的金額,發起這場號稱「八百壯士」反年改運動?吳斯懷(們)這般行徑背後,只是因為愛錢與自私嗎?
▋日本經典電影《楢山節考》
《楢山節考》是由小說改編成的日本經典電影:在日本有個貧苦的村莊,由於現有糧食無法養活所有人,他們為了生存,長期以來只能把七十歲以上喪失生產力的老人揹上山,給他一顆飯糰,放他在大雪深埋的山裡等死。這是個令人動容的悲劇性故事。
換句話說,在糧食有限的條件下,村莊陷入了道德兩難:保全老人,全村最後都餓死;還是犧牲老人,讓一部分的人存活?於是村莊為了永續發展,便形成了令人不忍的文化習俗:把糧食節省給小孩以及年輕勞動力,沒有生產力的老人家只能棄置寒酷的山頭。
▋「楢山節考」對立面:非生產性陷阱
《楢山節考》的悲劇,不該發生在當前台灣,尤其台灣已經算是富裕的社會。然而,台灣卻很不幸地走向另外一個極端:非生產性陷阱(Unproductive Trap)──有生產力的領得少,無生產力的領得多;納稅的領得少,吃稅金的領得多。
根據2012年底,也就是馬英九卸任前、小英即將執政時的統計,當時台灣20~24歲年輕人失業率高達13.58%,許多為了考公務員而處於無業狀態的人還不算在內。縱使有業可就之人,卻有高達352萬9000人每個月就算做到倒下,月薪仍領不到3萬,尤其是年輕勞動力。另一方面,卻有8萬3519人,每月只要躺著,什麼事都不用幹便有超過3萬元的18%國庫利息補貼。
換句話說,馬英九執政後期,最具勞動生產力的年輕人,有很大部分是無業可就,即便有找到工作,卻是在過勞與22K的低薪之間徘徊。反之,那些生產力下滑或終止的資深或退休勞力,收入還遠高於此。於是,不具生產性的勞動力(unproductive labour)如吳斯懷這群人享有優渥退休金,而具備生產性、能生產出實質商品以創造社會財富的年輕勞動工種,待遇卻每況愈下。這種狀態之荒謬,正是「楢山節考」的反面悲劇。
這種狀況持續下去,絕對拖垮台灣未來。凡是有責任感的政治人物,絕對會選擇著手改革。為了擔心得罪特定選民流失選票而任由事情惡化,更絕對稱不上愛台灣!年金改革是跳脫「非生產性陷阱」的必要環節。不論你是否喜歡小英,就她勇於任事並務實處理財政沉痾而言,我們必須給蔡總統一個肯定跟公道!!
那麼,吳斯懷以及他所代表的群體,在這場改革中究竟是佔據怎樣的位置?他們是「用完就遭政府丟棄的無聲弱勢者」,還是「享盡好處貪得無厭的愛財者」?他們是年輕時為台灣吃盡苦頭犧牲奉獻所以老來本應享有優渥生活?還是早已享盡資源卻仍不願放手的自私鬼?我們從吳斯懷(們)成長的歷史背景與條件追溯,或可窺知一二。
▋軍公教福利體制
國民黨政權流亡入台後,處於極端的「政權存續」的焦慮中。他們把這份焦慮轉化成經濟上兩大目標:1.經濟穩定;2.資本積累。
其中,「經濟穩定」表現在對物價高度控管,如碼頭工人搬運費、三輪車資、腳踏車保管費、理髮、浴室、旅社、豬牛羊肉、洗染、縫紉、碾米與腳踏車等物價,皆是透由議價訂定。 再加上,軍公教是國民黨轉進台灣之後統治的根本基礎,於是就在中國國民黨挪移龐大的「中國政府架構」來台之後,讓許多「後49族群」得以在「軍公教」裡頭找到飯碗。
而國民黨政權結合了這兩者,讓軍公教群體,能享有受控管物價的特別待遇。他們在現金工資之外,還獲得各方面的外補工資(fringe benefits),如住屋(軍眷、公教住宅)、教育費用(學雜費減免)、生活消費(如配給和福利品),以及醫療保險(公保、軍保、勞保)等。
因此,許多反年改的「軍公教」宣稱,早年政府經濟不好,因此他們待遇普遍偏低,這是違背事實的,因為上述的「外補工資」一直遭刻意忽略。在物資貧乏的年代,軍公教薪金加上這麼多的外補工資,生活待遇絕對優於一般工農大眾。 (參見林丘湟,《國民黨政權在經濟上的省籍差別待遇體制與族群建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2006。)
▋反年改群體的心靈圖像
那麼,早期這群依附在黨國政權結構下的軍公教群體,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特殊身分?
由於蔣介石是在「政權存續」焦慮背景之下,建構軍公教福利體制,因此,早年軍公教出身者也會分享這份焦慮,抱著「隨時落跑」的心情。此外,在1970年代,中華民國被趕出聯合國的中國代表席位,以及美國跟中華民國斷交等,嚴重動搖了「中國國民黨在台政權代表中國」地位。政權存續焦慮催動了許多中國國民黨群體想方設法成為「綠卡黨」,像是馬英九被抓包的「綠卡」,就是在那個時空背景下申請的。
政權存續的焦慮,也讓這群人輕易地把民主化之後「政黨輪替」當成「政權存續」來看待:從以前深藍族群覺得李登輝執政就是亡國;到1994年新黨趙少康跟陳水扁競選台北市長時,認為阿扁當選「中華民國」就會亡;再到後來普遍反映在老一輩軍公教族群的深藍投票行為;再到2020年的選舉,吳斯懷喊出「一生捍衛的中華民國,是1911年的中華民國,而不是蔡英文的中華民國台灣」,都在在證實了他們的身分區隔和身分焦慮。
吳斯懷(們)把自己視為中華民國的中國人,完全自外於這群島上的(中華民國)台灣人。島上年輕人的未來,跟他們自己的未來沒有關係,因為在他們心靈圖像中,兩分根本隸屬不同族群,甚至不同國家!這樣的性格,就是在早年蔣介石政權不斷催化的「政權存續」危機中,長期浸淫而養成。
▋「斜陽族」心態:
日本文學大家太宰治「斜陽」小說,創造出流行用語「斜陽族」,一種無法跟隨社會急遽變化進步,而日趨沒落的上流階級人士。因此,流亡來台的中國國民黨權貴,隨著民主化逐漸成為沒落的貴族,但他們心靈上,仍必須把這群在文化深受「日本鬼子殖民的而受到玷污的台灣人」當成次等存在,才能證成其文化優位與統治優越的正當性;這群台灣人民必須再度接受國民黨流亡者的「再漢化」,才能擺脫受污染的狀態。是故,對於台灣民主化進程,總有一群人抱著深沉的憂慮,卻又同時透露出對於從李登輝到陳水扁等台灣人「奪權成功」的鄙夷和焦慮。
說白話一點,這類焦慮就像是說:「番」怎麼能當家作主呢?所謂「民主化」,只是台灣人奪取政治實權的「番主化」的表現罷了!郭冠英的「台巴子」說法也是類似情緒焦慮的翻版。2004年,連戰輸掉總統大選之後,用「竊國」指控阿扁,就在在透露出他們早把「匪類」標籤從對岸中國轉移給島內的綠色陣營了。果不其然,連戰在高亢的「竊國」指控聲中,後腳隨之踏入對岸找尋溫暖。
▋吳斯懷們與台灣的和解
要清除這些人的心靈圖像,對內需要轉型正義、清除黨產,削弱中國國民黨在台灣的物質與形而上精神存在;對外則要抵擋中國滲透,確立中國為敵國,重新提升防中戒心。吳斯懷們在政權存續的焦慮中,一直學不會跟台灣進行和解。年改是讓吳斯懷們在身心靈上「土斷」(註)的重要一步,如此他們才有可能跟台灣這塊土地取得和解。
(註)「土斷」是把新來移民編入戶籍的行動。最早執行於晉朝,華北世族時為各種動亂而遷居江南,遷徙而來的世族並未有當地的戶籍,仍稱原本的籍貫。
#政黨票投台灣基進
#奕齊進國會一起進國會
勞保轉 農 保 退休金怎麼領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茜的世界財經周報》
【金融海嘯後 反建置派走向民粹式民族主義 馬克洪當選後 不僅推動法國勞工法規改革 更以“歐盟流動勞工指令”作為歐盟改革試金石 他認為歐盟跨國短期勞工也該享有雇主國同樣勞保與退休金 馬克洪刻意選在民主發源地“希臘”進行演說 “讓我們選擇另一條路 不是煽動 而是民主 在民主文化之上團結我們 要有足夠的瘋狂的野心 來克服極端主義”】
有些巧合令人脊背發涼。
這是兩星期前奧地利剛剛出爐的,全世界最年輕,31歲的保守黨總理Kurz,10月24日他在維也納宣布,將邀請極右派FPO共同組閣。
FPO(Freiheitliche Partei Osterreichs),是1955年由戰後的納粹餘黨所成立。
「我們會堅持對奧地利的忠誠!」FPO黨魁Heinz-Christian Strache。
同一天的下午,在另一個曾經見證,瘋狂納粹民族主義的城市,600公里以外的柏林。92位屬於極右派德國「另類選擇黨 」的議員,在二次大戰納粹戰敗之後,首度高調的回到德國聯邦議會,以極盡挑釁的發言啟動議程。
梅克爾和基民盟的確贏了這場大選,那到底是誰輸了?
「那些認為不需要任何變動的人,無論是歐盟或是法國內部,我說的很清楚,我指的是那些15年前,認為歐盟 還有法國可以一成不變的人,結果15年後被英國脫歐赫然嚇醒,那些憤世嫉俗的人,認為離開就可以有更好的遠景,那些想要藉此分裂他們國家的極端份子,他們徹底的錯了,」法國總統馬克洪。
當絕大部分政黨,都在歐洲各國的選戰裡,把所有的問題和責任都推到歐盟頭上的時候,馬克洪是唯一一個聲嘶力竭,公開為歐盟搖旗吶喊的候選人。
5月8日當選後,他所貼的第一則臉書。
「今天是2017年5月9日(歐盟紀念日),這不是普通的一天,67年前,1950年的5月9日,Robert Schuman就是在這裡,巴黎,提出了一個計畫,歐洲,一個被很多人認為瘋狂的計畫,不切實際,不可能達成,這是一個必要的計畫,一個改變了我們生命的計畫,」法國總統馬克洪(2017.5.9)。
但是改革歐盟何其困難,2017年的歐洲,面對的是28減一之後,如何分配財產和債務的痛苦;是前仆後繼,不斷從地中海湧進的難民潮;是曾經的戰袍盟友,忽然變臉為不可信任的陌生人;是烽火四起的民族主義,和登堂入室的極右派 。一棟67年搖搖欲墜的老房子,要從哪裡下手補強?
歐盟流動勞工指令是1996年,對於歐盟內部各國勞工,自由流動的工時和薪資所制定的規範,本著「同樣的工作 同樣的薪資 」為原則,薪資給付自然以地主國的標準處理,但是雇主所要支付的勞健保和退休金,則是以勞工原籍國家的標準給付。
「在許多許多地區,我們的國民不能了解,為什麼可以一方面領取法國的工資,但是另一方面只需要給付,在歐洲的另一端,有時候只有法國標準1/10的雇用成本,」法國總統馬克洪。
歐盟從1996年的15國,到2004年加盟的13個原屬於華沙公約的國家,東歐的廉價勞工,於是大舉湧入高工資的西歐就業市場。主要是在建築工程,和農業採收的季節性勞工市場上,大幅影響了地主國,本籍勞工的就業機會。
遠在2016年中東難民潮大量湧入歐洲之前,歐盟執委會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趕在英國脫歐的公投前的2016年三月,提出把流動勞工的工作期限,縮短為兩年。然而10個東歐國家的集體反對,導致流產。沒有人知道如果指令的修改過關,是不是會扭轉英國脫歐的公投結果,但這是一個東西歐壁壘分明的敏感議題。
馬克洪在6月23日的歐盟峰會前,特別接受8家歐洲報紙的專訪。並且與波蘭,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四國領袖會晤,展開修改流動勞工指令的遊說攻勢,會議氣氛緊張,針鋒相對,毫無交集。
這雖然是馬克洪對內的競選承諾,但也是他啟動改革歐盟這個巨大工程的試金石。對熱愛劇場和重視歷史脈絡的馬克洪而言,發表改革歐盟演說的場地,絕不是面對滿嘴統計數據,冰冷冷的歐盟總部。
「是在這裡,發明了國家的現代形式,在這裡,是在這座城,雅典市民耐心地打造出自己的命運的主權,讓我們虛心,捫心自問,"我們怎麼了?","我們 歐洲人","我們把主權怎麼了",是在這裡,產生了民主,這個由政府賦予人民自行決定的風險,認為多數人比少數人更適合制定法律,讓我們捫心自問,"我們把民主怎麼了?"」法國總統馬克洪。
所通過了12個月的工作期限,遠超過原來提案的24個月。徹底貫徹「同樣的地點,同樣的工作,同樣的薪資 」,統一採用地主國的雇用勞健保標準給付。雖然要等到2022年才能正式付諸實行,但是這的確是馬克洪個人漂亮的成績單。
就連不斷抨擊他是「有錢人的總統 」的左派解放報,10月24日,都以「馬克洪歐盟的勝利 」為頭版頭條。
「不過,我們不得不承認,馬克洪先生,他自己也在訪問裡提到,他在五個月之內完成了,」法國左派反對黨梅隆雄。
如果連他的頭號政敵梅隆雄,都不得不肯定馬克洪,是因為這不但是一個指標性的協議,而且打破了東歐會員國,向來同進同出的態度,更是在德國大選之後,被削弱的梅克爾完成組閣之前。
「要敢有這個瘋狂的野心,想要一個更強大的歐洲,更民主的,在我們共同的文化之上,團結我們,我要求各位,特別是歐洲的青年們,要有這個極端的,甚至有點瘋狂的野心,」法國總統馬克洪。
你可以說他是一個做夢的人,但是10月24日通過的協議,讓那些堅信歐洲不是過去式的人們,仍然可以相信歐盟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