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看到有人轉PTT,說看輕小說對小孩好不好,然後朋友說這跟讀書習慣有關...總之很多意見。我想講的是別的,那就是從這些人的回應,以及留言與討論中,可以發現什麼?
嗯,就階級啊 XD
我下面提的東西,請讀者先記得,全部都是「統計」,不是個案。請不要拿「我家就不是這樣」來講,畢竟再怎樣,扣掉看過的資料,我個人碰到的學生案例就是千個以上,跟我講個案可以打破通則,這個..............
很長,嫌煩的可以不要看。
總之,讀書習慣最好什麼時候開始養成?理論上越早越好,從3歲開始都可以,拿童書講給他聽,越早認識注音,可以自己讀注音書最好,認識的字越多,越可以早點看其他書籍。
我個人的看法是,差不多超過小學中年級,大概10歲以後,很多習慣就會定型。這個時間點不敢說百分百,但看到的跟與學生抬槓的結果,多數有讀書習慣的人,幾乎都是小學低年級前就有看書的習慣。
或者說,擁有「看長文不會覺得煩的能力」。
千萬不要以為這很簡單可以練,研習遇過很多小學老師,要學生從看短文到長篇,練習短文(100字)到長文(600字),橫跨3-5年。國中多的是從國一開始練到國三,才有一些成果的。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越早越好,各種習慣越晚就越難養成,尤其是透過文字吸收資訊的能力。
而這些能力,與父母親的行為「高度相關」,所以統計結果可以表現出,學生的成績與父母親的學歷是唯一完全正相關的因素。但這個更深入研究,其實關聯的是「職業」,只是在台灣通常你的學歷與職業有高度相關,在歐美等地區,關聯性相對沒那麼高。
職業為何有關?嗯,為什麼教師的小孩,成績通常都「不會差」?說頂尖是不見得,但極少見到中小學老師的兒女,成績落到後段班,甚至需要補救教學。更實際的說,教師這個階級的子女,表現表現會比其他職業要好很多很多。
你不覺得奇怪,是因為你會想像,小孩回家問問題,爸媽就是老師,可以教可以帶,等於免費補習教育。但實際上真是這樣?
還真的是。XD
不過把職業放大,公務員子女的表現就也不差,甚至軍官的小孩也不大會,中產白領的...好像也還好。這究竟怎麼回事?
很簡單,小孩放學後,沒人盯著幾乎可以肯定都在玩,頂多作業寫寫交差(很少),但若父母親在旁邊,盯著培養其讀書習慣,那麼小孩會在各方面會比較優秀。大致上可以把這種對學習、學業有幫助的能力,可以區分為下面三項
1. 定下心的能力。可以坐在那看文字、知識性的書超過一小時不動,絕大部分沒有訓練過的小孩都做不到,這幾乎都是從小看書看習慣的結果。
2. 閱讀長文的能力。這跟定心不一樣,寫數學全部都是數字,也可以寫一小時的人,看到國文10分鐘後就躺平的例子不少。重點是,怎樣閱讀超過數百字的文章,還能擷取重點。一樣,沒有從小練,幾乎都做不到。
3. 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就是像我一樣每次都可以鬼扯幾千字,同樣要訓練,透過寫作可以整理與表達自己的想法,還是沒從小練就不行。
這邊說的練習,不是只有學校練,而是家長在家耳濡目染的結果,像是爸媽回家都在看書,上網看的都是一堆密密麻麻文字的東西,小孩較會有興趣一起學。而小孩越小,會遇到越多挫折,字看不懂、文章讀不懂、抓不到書本在講什麼,都是常態。而父母親擁有越高的學歷,比例上也較能指點出,家裡寶貝不會在哪,而且有一個最關鍵的因素:
「耐心」
多數在台灣拿到高學歷的家長,都歷經十多年痛苦的學習,至少有一定的耐性,比例上可以理解小孩課業苦痛。所以遇到小朋友提出問題,跟勞工家長相比,較願意花時間慢慢解釋清楚,就我在學校的觀察,學生表達家裡的相處狀況,會教功課、解題目、一起讀書的比例,大學以上跟高中職以下的家長,相差幾乎是10倍!!研究所跟大學比,也接近2倍以上。
為何我們有一種,有錢人好像都可以花錢補習補到好的錯覺?我可以跟你說,真的是錯覺,補習班是在這條學習道路上,幫你上「讀書經驗值buff 10%」的補師,真正讓你擁有超強技能,可以一路打怪到魔王的關鍵,往往是在新手村的「父母」,在你出去前就教了多少。
一個回到家,爸媽還在工廠沒回來的家庭,與另一個總是會有爸媽其中一人,陪你寫功課的家庭相比,膝蓋想也知道哪一種家庭的表現會較好。
故為何教師子女在各種白領階級中,又特別有優勢?啊不就廢話,基本上我沒見過,理工科老師的兒子考自然科會不及格,國文科老師的女兒作文都寫不好。偶而見到一個自然科老師的小孩,學校考個70 分,老爸在那煩惱,而這已經是真的天分差到很....的程度(怪上帝吧)。
哪個老師會放自己家小孩,成績一蹋糊塗卻對他說「孩子您自由吧,爸媽不在乎的。」別鬧了,全台灣為何一兩年會有這種新聞出現一次?就是因為這算「新聞」啊,大哥大姊們,這不是常態。
即便如此,我也遇過一些學長姐,小孩從小栽培,結果還是考到私立大學,氣死。但氣歸氣,私下聊聊也知道,今天若他父母親不是教師,而是一般的勞工家庭,這種砸下無數金錢心力也才私大中段的素質,會去幹嘛?
大家都很清楚,十個裡面八個都會變成PTT嘲笑的8+9,而這些小朋友能從這個底層翻身的機率,大概也是十個裡面沒有一個。其他人就是一輩子這樣,在勞工階層一生,多年後說著跟父母親一樣的話,不要自己小孩也那麼辛苦。
所以,這邊還要提一個更殘酷的事實,幾乎所有頂尖公立國中,附近學區都是中產階級的中上層?
因為,這些家庭的財務狀況,都完全可以支持,家裡只有一個人工作,另一個在家顧小孩。當一個學生回到家,就有一個高學歷的父母親(通常是媽媽)在家,馬上會幫你規劃寫作業進度、考試進度,不會的問題立刻都能得到解答。這形同你花錢請一個頂大學生全年無休在家家教。
這跟一個沒有這種待遇的家庭相比,會佔有多大優勢?別再怪補習班了,這些學區的補習班老師都超拚,一堆班主任都在過著隨時胃穿孔的日子。你把同樣的狀況拉去全校第十名考70分的學校看看,附近安親班光是可以把學生押著作業寫完,就是功德一件。
這引申出的概念就是:只有資源夠多的家庭,才能夠提供長時間的陪伴。真正讓你家小孩可以成長,成為一個有知識跟智慧處理問題的人,最重要的因素叫做:
「紀律」(原本是秩序,網友表示依照文意紀律較好,特此更正)
就跟大家都知道,培養良好運動習慣,身體才會好一樣。讀書學習也是,你沒有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訓練出強大的意志力,可以排除其他誘惑,專注在學習上。
怎麼可能會好?
#別再拿阿扁當例子了啦
#100年出現沒幾個的不能當規則
======
講這麼多,我想說的是,為何很多進步左派講教育,會講到讓人吐血。學校老師哪幾個是右派?幾乎都偏向社會主義,不然不會有人自願留下,免費幫弱勢學生做課後補救。每次有一些弱勢學生出狀況,光校內募款,隨便都可以募到幾十萬,這還不包括申請的項目。
如果學校老師,一點都不進步,充滿保守封建思想,那麼應該是自掃門前雪,怎麼會去管你家小孩死活?我是不否認有這種人,但多數學校教師都不是,其思維都相當接近社會主義。
因為看多了,不需要書呆子講經,生活經驗遇到的案例就比你田野調查多好幾倍。階級複製在學校是極端血淋淋又殘酷的,像我這種市區到郊區都待過的,更是看到心都要冷,不然無法解決問題。
提供無限教育資源,大學免學費,這些對資源匱乏的學生來說,其實幫助真的很小很小。免學費這些對誰幫助最大?大概是中產階級的中下層,因為這是錦上添花,可以多一筆錢去補習,或是讓爸媽其中一人,辭職在家顧小孩功課。但對勞工家庭來說,上大學的最大目的是脫離階級複製,讓小孩可以翻到中上層,光這筆免學費,完全不足以打破新手村劣勢。
很多人會講說大學免學費很棒,但我可以肯定免費幫助極小,為何?我剛剛講了一大串,各位都沒發現?
念書不要念到呆,美國教育理論在台灣不適用,反倒是透過強迫義務教育,以及幾乎可說全世界最頂尖的教育師資素質(台灣的教師學歷平均極高),公立學校現在要再提升水準,只有小班制跟雇用更多教師。
美國有些人陷入階級複製的循環,免費上大學恐怕是推手之一,與初衷相差甚遠。我們卻看到不少人拿著美國的案例,想要台灣照辦,簡直瘋狂。
為何?不管世界何處,想要爬上中產階級,就是要取得一定的專業能力。你砸錢去大學,到底學了什麼?如果沒有學到生活技能,盡是學習各種平權概念、反歧視理想、歷史修正主義的東西,這到底可以促進社會進步什麼?你的目標是小孩進入監督這家公司有沒執行正義的單位?
「啊這不就是政委」
別在鬼扯蛋什麼這是反人文科系,你在一家製造業工廠內,強迫安插20%的反歧視監督執行職位,最後會怎樣?這個社會哪種職業比較多,需求比較大,去統計就知道,不需要砌詞詭辯。
對於藍領勞工,社會最底層的人來說,家庭崩壞恐怕是最先出現的問題,單親、家暴等等的小孩,從小就取得不到我上段說的教育資源,他沒有父母在家教育,細心指導各種學習問題。在比例上,會從這種貧困循環中跳出的,本就是資質極高的少部分,其他多數人就是陷入讀書也讀不好,工作也找不好,負面循環變成父母,繼續單親跟家暴。
而那些僥倖逃出底層的資賦優異者,其中有一大半更慘,因為他們從小就沒有家庭溫暖,所以導致自己「不相信有家庭溫暖」這種事。多數轉為相信,家庭功能可以透過政府介入取代,「反正自己的經驗就是沒爹沒娘也無所謂」。
這很糟糕,我們的案例中,會落到這種循環的比例真的很低,多數家庭都有溫暖,溫度或許有所不同,極少見到家長對子女未來漠不關心,大部分只是關心的方式不大相同罷了。而這些人又特別會放大少數的悲哀,為了達到解放所有人的目的,他們採取的手段就是:
「摧毀既有秩序」
這真的是在開玩笑,學生畢業後,多數想要的就只是平淡的生活,平淡的幸福。大多數人不要求澎湃的人生,激烈的變化,而你的改變是摧毀一切舊有的組織,選擇政府全方面介入?只因為你覺得幾個個案的幸福必須不計一切代價保障,自己的經歷代表全台灣所有家庭都沒溫暖?
拿個案來講我們更熟,每年學校多少個案要處理,但有累積到變成通則嗎?就是沒有,所以才是每年零星個案。
要拯救這些底層奈落的循環,砸錢補貼免費讀大學,或是UBI之類的恐怕是最糟糕的做法。這些人都沒有考慮到社會觀感,處在這種階級的人,非常在意社會眼光,除非你把社會解構到完全原子化,不然不考慮社會連結的提案,肯定失敗。
以我們的角度來看,教他們取得技術能力,擁有在職場上求生的能力,建築一個平凡的家庭,構築一般的人際關係,對他們來說就是最大的幸福。你不可能每個人都念台大,所有人都當台GG工程師,這永遠不可能。
結果,你們想複製美國的另一種循環,希望給這些人免費上大學,還有人覺得要塞進去一大堆進步教條給他們?別害人好不好。
那些都是資源不夠就做不到的,這些身在底層向上爬的努力學生,絕大多數都不會達成咖啡廳菁英的希望,大步邁向進步的一方,而幾乎都會轉頭擁抱傳統,竭力找回他們小時候最欠缺的家庭溫暖。
然後希望,自己孩子永遠不要失去這些東西。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2萬的網紅老外看中國、老外看台灣 | A Laowai's View of China & Taiwan | 郝毅博 Ben Hedge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Hello 各位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郝毅博,歡迎收看老外回覆你的意見,一起來看看網友們最近又給我提了哪些好玩的問題或意見。 按讚加入主持人郝毅博Facebook,一起討論中港台時事新聞! https://www.facebook.com/benhedgesntd 郝毅博成立微博囉!歡迎大家一起...
包括 注音 ptt 在 愛看張詩盈/張Winni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導演如是說】
幸 (上篇)
文字 王嘉明
幸,是一套刑具。上端鎖頸,下端腳鐐,連成一器,防止死囚脫逃。我們在此回顧一下一九九○年代的小物件,如何奠定今日的小確幸:
B.B.Call:或稱呼叫器。在腰間別個B.B.Call是九○年代上班族服飾的配件。在只能傳數字的機種流行時,大家發明了數字密碼,例如:5201314、3854335(註),也為了可以回call,一定要知道公共電話的位置,最好是偏僻較少人用的,身上當然得隨時備有足夠的零錢。
手機:這位光以簡訊功能就足以幹掉B.B.Call的元凶,也不知不覺幹掉了電話答錄機。單手按鍵是必練的基本功,常為了傳封簡訊省錢計算文字數,不斷來回檢查哪些可以刪改。現在有了Line、whatsapp、wechat等,方便多了,一個訊息可以毫無忌憚地分解成許多短句子,讓手機歇斯底里叮咚叮咚地響,或是不停抽搐地抖動。回望那些曾雄霸市場人手一機的Motorola掀蓋式小海豚、Nokia3210……等產品和大廠,如今安在哉?這些不斷升級、互不相容的電池和充電器,短短數年間即「手機淘汰埋幽徑,電池座充成古丘」。
數據機:在等待數據機連線,聆聽撥接聲時,彷彿正推開一扇通往藏有神秘寶藏的古老大門所發出伊伊呀呀的聲響。此時,想要獵取資訊的鬥志,亟欲進入世界寬廣視野的渴望,隨著閃爍的小燈泡被點燃。尤其,網路彼岸有未曾謀面的筆友時,這等待更加劇了急欲傾吐的熱情,同時攪拌著近鄉情怯的焦慮:她回信了嗎?她會寫些什麼?如果她只回幾句,是因為我上封信太乾澀?還是她的熱情減退?不過,也常遇到連不上線的狀況,寂寞的小套房裡就只剩我和modem反覆撥接聲的對罵。
PTT:培育出鄉民們的子宮。溫暖、濕潤、安心、自在,沉浸在無重無須負責的羊水裡,永遠處在未正式命名的暱名狀態中,完全自我中心地自以為與世界接軌,自以為自由聰敏地表達意見,卻遺忘不過是關在子宮裡,僅有一條經由沒腦的肚臍與外界聯繫的臍帶,連養分也完全來自他所寄生的母體,他所能給予的只有自己的排泄物。這些還未成人形的胚胎,稱自己為鄉民,是否太高估了自己?
PPT/Window office:應該很多人有過因為不會作或作不好Power Point而被上司或是同事、朋友責罵的經驗。自從一九九○年Window office問世,到win 95,整個一發不可收拾地成為所有專業會議的簡報模式:簡潔的標題、精練的句子、配合華麗的圖表和照片、一頁一頁循序漸進合乎邏輯的呈述(千萬不要往回翻頁,這樣看起來很蠢),一副準備充分的會議表演,甚至包括每人手上一本厚厚的PPT印出的資料(其實明明只有三頁的資料量)。報告完,像看了一堆Slogan式的廣告,感覺一直還沒進入主題。Office真是生活好幫手,例如常會好心幫你把數字換算成時間但你根本不需要的excel,和直接把手廢成不太會寫字造成輕度肢/智障的Word。因為注音輸入和隨著微軟Win 95一起發布的MSN,開始有了各種活潑的火星文和腦殘體,造成粉多老人長輩的不酥湖。不過話說當我們開著近十個視窗聊天,許多辦公室還因此禁用的那些MSN快樂時光,當時的我們怎樣也想不到MSN在快滿十八歲前即不幸往生了。
i Mac:一九九八年這顆讓微軟開始腿軟的蘋果落地。當時年幼無知,根本不知一場生活革命已悄然來臨。
Google搜尋引擎:哪一年誕生?自己去google一下吧。
我們拿下頸鍊腳鐐後,花錢配備上高科技的手機和電腦,我們就真的很神奇地成了民主自由社會裡享受便利的幸福公民。這些配備如同我們五臟六腑和四肢五官的基本生存器官,無庸置疑,缺一不可,尤其在不斷升級、專業形象與五花八門的選擇轟炸之下,再花時間猶豫to be or not to be的問題實在太沒效率,你就等著被淘汰吧,幸福可是不等人的。
-
距離演出,倒數4天
2013臺北藝術節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SMAPXSMAP》
90年代の幸福論を書く
書寫90年代的幸福論
2013.9/6 -8
台北市中山堂中正廳
購票:兩廳院售票系統 02-33939888
http://tinyurl.com/ofvbhm8
包括 注音 ptt 在 老外看中國、老外看台灣 | A Laowai's View of China & Taiwan | 郝毅博 Ben Hedges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Hello 各位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郝毅博,歡迎收看老外回覆你的意見,一起來看看網友們最近又給我提了哪些好玩的問題或意見。
按讚加入主持人郝毅博Facebook,一起討論中港台時事新聞!
https://www.facebook.com/benhedgesntd
郝毅博成立微博囉!歡迎大家一起關注並分享心得!
http://weibo.com/u/3876251527
訂閱《老外看中國》頻道,觀賞最新精采有趣影片!
http://www.youtube.com/Laowaikanzhongguo
首先,有兩個網友分別提出了關於拼音和發音的問題,第一個網友問我打中文都用什麼輸入法?
我用的是中國拼音,其實台灣的注音符號很好,有人說他可以幫助你更準確的表達一個中文字的發音,但是對老外來說會比較辛苦,所以拼音可能對一個原本就會英文的老外來說,會容易一點,不過我知道台灣的鄉民們也自創了一些拼音,比如說我常看到有人PO了一個東西,然後只寫了BJ4這3個字,我一開始還以為是什麼球鞋的簡稱,後來才知道指的是「不解釋」!
另一位網友跟我說,「不要把角(腳)色唸成角(決)色」,謝謝你的建議,有時候這真是一個問題,有可能是兩岸語言的差異,或是像下面網友提到的,正確讀音和習慣讀音的問題,比如說有台灣朋友告訴我,西門町正確的唸法應該是西門挺,不過大家都習慣唸西門町了,你在台灣要是運匠朋友說你要到西門挺,我想他肯定會把你載到一個奇怪的地方,不管怎樣,我以後會注意這方面的問題,下次大家如果發現我把張根「碩」唸成張根「頭」,那真的就是念錯了,請記得跟我說。
接下來這個網友請我唸唸看他的留言:
「單槓盪單槓,單槓盪鋼彈,鋼彈盪單槓,鋼彈槓上單槓,單槓盪到鋼彈,單槓與鋼彈槓上,槓上只有鋼彈槓單槓,盪單槓槓鋼彈,鋼彈鋼彈盪單槓。」
接下來這兩則留言分別是大陸和台灣網友的留言,但是他們的內容卻很像,看了有點感動,他們都謝謝他們的媽媽拿錢給他們唸書或生活,媽媽真的很偉大,我想你們應該不會像JHNJHNJHN一樣,上PTT上到那麼晚!
另外還想跟大家說的是,我會說中文、英文、一點點廣東話,還有一根小指頭左右的台語,但是最近這4種語言都沒辦法表達我對你們的感謝!是的,我們的YOUTUBE頻道破10萬名訂閱者了!謝謝你們讓我在一年的時間裡多了10萬個朋友!未來的日子裡希望我們可以繼續一起學習,一起分享,再次謝謝你們!
不過我覺得有點不太公平的是,好像你們每個禮拜都可以看到我這個老外朋友,但是我卻不太有機會看到你們!怎麼回事兒!?開玩笑的,另外有個好消息想告訴大家,就是我們的節目要正式在電視上播出了!從明年1月開始每個禮拜,新唐人全球覆蓋範圍下的一些地區都可以看到老外看中國的15分鐘完整版,包括北美華人最多的幾個城市、中國大陸和台灣等等,目前確定的是,紐約會在禮拜六晚上9點半播出,有更多的細節我們會再告訴大家,這樣以後就可以把我們的節目分享給比較少上網,或是不會翻牆的朋友了。
最後,聖誕節馬上就到了,我和我同事組了一個不是太專業的樂團「GOLDEN BOYZ金漢子」,給你們唱了這首歌!還可以嗎?我們會多練習,希望以後還能給大家表演,好的,今天就到這裡,歡迎大家一樣到我的YOUTUBE、FACEBOOK或微博留言,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