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桌吃飯這件事】
「本島通譯是內地作家的從屬人員,並不適合同桌吃飯。」
--楊双子,《台灣漫遊錄》
⠀⠀⠀⠀⠀⠀⠀⠀⠀⠀⠀⠀
這句話,讓我想起了幾年前的一件事。
⠀⠀⠀⠀⠀⠀⠀⠀⠀⠀⠀⠀
遠離雅加達,小阿姨替我們報了四天三夜的行程,要去峇里島旁邊的龍目島Lombok,是海邊的度假勝地,結果因為火山爆發,火山灰遮蔽天空,飛機無法航行,只好往東到泗水首都瑪琅Malang。一下飛機,就見到此行的一名導遊和一名司機,開始搭著黑色廂型車旅行。
⠀⠀⠀⠀⠀⠀⠀⠀⠀⠀⠀⠀
導遊地陪是二十歲出頭的年輕男性Agus,反戴棒球帽,穿著傳統臘染襯衫,留著卷卷的中長髮。他對台灣的文化很好奇,就算到了最後一天吃飯時,也耐心跟我們解釋菜單。奇怪的是,他們就是不跟我們同桌吃飯。就算店內空空的,也總是跟我們保持兩桌的距離。
⠀⠀⠀⠀⠀⠀⠀⠀⠀⠀⠀⠀
從台灣來的我跟旅伴,一直在思考怎麼邀請他們,因為語言不通,只能用很破的英文溝通。第一次邀他們一起吃飯,他們果然拒絕。但沒關係,心想他們或許是客套,多邀幾次大概就會成功。印尼穆斯林很熱情又有禮貌,就算沒有肺炎疫情,吃飯前都會乖乖洗手,習慣比我們還好。只要等到熟了,就像幾年前我兩個阿姨來台灣,我們包車在花蓮旅遊,司機兼導遊的那位先生剛開始也坐在隔壁,後來就跟我們同桌吃合菜。
⠀⠀⠀⠀⠀⠀⠀⠀⠀⠀⠀⠀
但沒有,直到最後一天,Agus和司機都堅定地拒絕。
⠀⠀⠀⠀⠀⠀⠀⠀⠀⠀⠀⠀
另一方面,我也不知道他們到底住在哪裡。每天形成的開始和結束,都是約在我們的旅館大廳。之後他們就另外找專門給地陪、司機的住宿空間,據說某些高級旅館也配備這樣的地方,但我從來沒見過,也不知道那是怎樣的地方。
⠀⠀⠀⠀⠀⠀⠀⠀⠀⠀⠀⠀
仔細想想,就算在印尼雅加達,我的親戚也不會跟司機或佣人同桌吃飯,司機都在宴會外面的停車場待命,佣人則是用個盤子蹲或站在廚房吃飯,同桌是破格的行為。
⠀⠀⠀⠀⠀⠀⠀⠀⠀⠀⠀⠀
有個朋友陪她母親回加里曼丹,剛開始地陪和導遊也不跟她們吃飯。但大家都是客家人,沒有種族和族群的差異,不是旅行社的商業行為,而像是收費照顧親戚的親戚。所以他們沒多久就一起吃飯,但她以過來人的慘痛經驗告訴我,「你真的不要一起吃,他們會得寸進尺。」
⠀⠀⠀⠀⠀⠀⠀⠀⠀⠀⠀⠀
她們的地陪是遠親表哥,在大家同桌吃飯又知道她未婚以後,開始熱烈追求。更糟的是,她們這趟包車無處可逃,吃飯也不得休息。地陪一直覺得她的拒絕是欲拒還迎,典型的女性反應,到最後她乾脆不說話,擺張臭臉,但對方還是不放棄,還想進她房間過夜。她甚至不能擺出聽不懂客家話,無視那些性騷擾。反倒是大家覺得她很奇怪,難得回到印尼,怎麼這麼不大方。
⠀⠀⠀⠀⠀⠀⠀⠀⠀⠀⠀⠀
按照慣例,我們在瑪琅時,都在每天結束行程的時候給小費,給多給少也忘了,總之就是在他們要買飲料或點心的時候搶付費,他們也欣然接受。但朋友的這趟加里曼丹之旅就不是了,她們一樣每天給小費,但也許某天覺得服務特別周到,多給了一點,想不到那是當地人兩週的薪水,隔天恢復原貌,表哥就嫌她們給太少。
⠀⠀⠀⠀⠀⠀⠀⠀⠀⠀⠀⠀
我的雅加達阿姨在加里曼丹五天四夜的行程中,全程沒給小費,只買些茶點、飲料和藥品。直到最後一天離開,一口氣給足小費,那應該是司機蘇亙這些天總工資的三分之一。「不管他覺得多還是少,反正也不會見面了。」阿姨說,這才是給小費的藝術。
⠀⠀⠀⠀⠀⠀⠀⠀⠀⠀⠀⠀
我也才稍稍明白,阻隔在地陪和我們之間的,究竟是什麼。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