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吳軍的《硅谷來信》第3季。這封信我們也從一個有趣的問題開始:假如給你10個億,讓你隨便花,你花完它需要多長時間呢?
很多人都吐槽北京的房價高,2021年北京三環的房價平均在7-8萬元1平米,我們按好地段往貴了算10萬元1平米,買一個200平米的房子,也才花掉2000萬。再買上幾台跑車,按法拉利SF90的2021最新款價格來算,大約550萬一台,就算你買上7台,從星期一到星期天每天換著開,也就花掉不到4000萬。房子和車子加在一起,到現在連1個億都還沒花掉呢。總之,按照常理來看,10個億怎麼也得花上很長時間。
但現實中卻不是這樣,10個億有時很不經花。比如在美國,有一個現象叫做「NBA的詛咒」,講的是很多拿著巨額薪水的NBA球員,在退役之後短短幾年之內就會破產。其中代表性人物之一就是2010年從NBA退役的著名球星艾倫·艾弗森。
艾弗森的職業生涯風光無比,當年力壓科比成為1996年的NBA選秀狀元,11次入選全明星陣容,後來甚至進入了NBA名人堂,是NBA千禧年一代數得著的大球星。算上工資和各種代言費,在職業生涯期間,艾弗森大約掙了2.5億美元左右。但他2010年剛退役,到了2012年和他妻子打離婚官司的時候,他在妻子面前把身上的口袋全翻了出來,說「我現在連買一個漢堡的錢都沒有了」,他妻子聽到這句話傷心又無奈,隨後遞給了他61美元。
艾弗森並不是個例,根據美國著名體育雜誌《體育畫報》統計,60%的NBA球員會在退役5年之內以破產告終,有的人破產後去快餐店或超市打工,有的人甚至淪落到以偷盜為生。
NBA球員的收入有多高?
要知道,即使是我們印象中普遍高收入的西方體育界,NBA球員的收入也可以說是高得離譜了。2018年,NBA球員的平均工資是每年777萬美元,就算歐洲俱樂部的足球球員,或者頂級的網球、高爾夫球員,整體水平也簡直沒法比。至於那些人們說得上名字的大牌明星,比如庫里、杜蘭特、哈登、詹姆斯等等,當下的行情都是年薪3000萬美元以上。其中庫里排在第一,在2021-2022賽季的年薪達到4570萬美元,而到了2023-2024賽季,庫里和另一位球星利拉德的年薪都將突破5000萬美元。
這還只是他們的工資收入,球星還有一部分巨額收入來自代言費。比如被稱為詹皇的詹姆斯,一年光從耐克這一個品牌就能拿到3200萬美元的代言費,總額估計超過5000萬美元。
對於美國人來講,5000萬是什麼概念?如果你在加州做軟件工程師,工資是加州工程師的中位數,那麼一年大概能掙10萬美元。這樣算來你需要工作5個世紀,不吃不喝不上稅,才能攢夠5000萬,也就是說,在哥倫布登陸美洲時,你就要開始辛勤工作了。
這些球星在當運動員時無比風光,而且從來沒有聽說誰出財務問題。但他們一旦離開球隊,就像變成了一個毫無生活能力的孩子。2006年,四次入選全明星陣容的球員貝克(Vin Baker)從NBA退役,職業生涯期間他從NBA掙到了1個多億,按一般人的標準已經實現了財富自由,可以過上很好的生活了。然而2015年媒體報道他已經在星巴克打工了。貝克其實還算好的,至少他破產之後幡然醒悟,戒掉了自己的壞習慣,開始自食其力。
而姚明在火箭隊時的隊友和好搭檔弗朗西斯,當年收入比姚明更多,光工資收入就超過1個億。結果破產後因為偷竊罪而入獄(後來被保釋,改做社區服務)。那麼弗朗西斯偷了多少錢呢?大約7000美元。想當年姚明剛進入NBA時,還是依靠弗朗西斯站住了腳。而今天兩人的境遇判若雲泥,讓人不禁唏噓不已。我們在之前的信里介紹過90年代的NBA籃板王羅德曼,他在球場上彷彿一尊神,結果一退役,不久也破產了。
比奢侈消費更花錢的是什麼?
為什麼這些前NBA球員們收入如此之高,卻會如此迅速地破產?具體的原因當然有很多,但如果我們觀察這些球員的經歷,就能發現四個共性。
第一,大多數NBA球員都養成了奢侈炫富的消費習慣。有一種看法認為,這是因為很多NBA球員小時候都是苦出身,一旦有了錢,就克制不住自己的消費慾望。
比如凱爾特人隊的著名球星安托萬·沃克曾經是他那個年代薪酬最高的球員之一。1999 年,沃克與凱爾特人隊簽了一份6年7000多萬美元的合同,當時的凱爾特人隊的總經理祝賀他講,「你這一輩子財富自由了」。
結果退役之後,沃克不僅自己揮霍無度,還為了炫耀自己的成功,供養起身邊幾十個親朋好友。可能中國的項羽很理解他這種心態,就像項羽說的,「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然而沃克開支太大,又不善理財,結果很快就破產了,還欠下一千多萬美元的巨額債務。
但你可能也想到了,就像這封信開頭說的,如果只是生活習慣奢侈,再大手大腳也花不了那麼多的錢,或者說也不可能在如此短時間之內就揮霍一空。NBA退役球員迅速破產,其實還有兩個更重要的原因。
這就是第二點共性,絕大部分NBA球員破產,幾乎都有同一個原因,就是投資不善,被割了韭菜。
我們都知道不能坐吃山空,人守著一筆錢只出不進很容易焦慮,手裡有了一大筆錢,很多人都會想通過投資帶來可持續的回報。這個道理絕大多數NBA退役球員都是懂的,但是,恰恰是這種想通過錢掙錢的想法反而加速了他們的破產。
他們會投資怎樣的項目呢?大部分人會投資一些傳統商業,比如連鎖快餐店;而在加州特別是在硅谷,一些球員還會投資一些高科技公司。實際上,不論是傳統商業還是高科技公司,都是他們不懂的領域。
投資快餐店可能還好一點,運氣好的能夠掙到一些錢,比如已故的科比。但絕大部分人其實並不懂得經營,快餐店的生意看起來簡單,其實對經驗水平的要求很高。NBA球員雖然很多都是大學畢業,但他們算是一種「體育特長生」,在學校里主要是為學校打比賽,很多人都不怎麼上課,也沒學到什麼真本事,對商業管理其實一竅不通。而那些去找他們投資的人,顯然是看上了他們有錢而又不懂,因此投資之前對這些球員講得是天花亂墜,等球員們把錢投下去,就發現這些生意花起錢來就像無底洞,窟窿越來越大。
有一些在硅谷的NBA球員因為喜歡看一些高科技項目,和我還有些交集。我和朋友們投資時根本看不上的很多區塊鏈項目,很多NBA球員都投了,我估計損失恐怕要在90%以上。當然也有運氣好的,比如大鯊魚奧尼爾當年跟著別人不小心投資了谷歌,到谷歌上市時獲得了300多倍的回報,這是非常罕見的。
有些NBA球員比較理性,知道自己不善於理財,把錢交給職業經理人打理,情況會不會好一些呢?
其實也是看情況而定。因為有的華爾街基金經理割的就是這些體育文藝明星的韭菜。大名鼎鼎的皮蓬,當年是公牛王朝的二號人物,名氣僅次於喬丹。在當年的那一批NBA球員中,皮蓬以文雅、理性著稱。退役後,他自知投資能力有限,專門選了一家金融機構幫他打點財產。結果這家金融機構把他當韭菜割,多年之內皮蓬不僅沒有得到投資回報,還把本錢都賠光了,為了還債不得不從銀行借了140萬美元。最後,皮蓬將那位投資經理送上法庭,最終法庭以欺詐罪判了對方3年徒刑,但皮蓬的錢只拿回200萬美元左右。
皮蓬這種遭遇在NBA退役球員中也相當普遍。前面講的那位「衣錦還鄉」的沃克,就是在投資人的建議下,在2008年金融危機前一下子買了140處房產。看似是很穩妥的投資,其實是當了接盤俠。很快金融危機到來,房價暴跌,而他購房時用的錢有一部分是貸款,結果血本無歸。
在NBA的退役球員中,真正投資做得比較好的是喬丹,因為他只做自己熟悉的生意。
比缺乏投資知識更可怕的是什麼?
為什麼NBA球員如此容易被「割韭菜」呢?這就要說到他們的第三點共性。他們投資失敗,其實並不是因為缺乏投資知識,而是並沒有成為成熟的社會人。
如果要說缺乏投資知識,其實大部分人都缺乏。但普通人知道對自己不瞭解的東西要有一些敬畏,比如股市;而且,普通人掙錢不易,投資時也會格外謹慎。一般的美國人投資,大多會採用定投共同基金結合一些債券投資的方式,到了退休時都會有不錯的回報。
而NBA球員雖然很多人也上過大學,其實大部分人從中學開始就不怎麼學文化課了。我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時,當過校籃球隊一些隊員的助教,深知他們訓練比賽壓力很大,經常需要請假外出比賽,平時也沒有時間做作業,因此對他們總是網開一面。但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這些球員雖然課程都能通過,實際上自己並沒有學到什麼。
此外,雖然很多球員看上去交遊廣泛,好像很有社會經驗,其實直到退役之前,他們接觸到的人都很單一,自己也比較單純。在球隊時有教練和經理管著,沒有心思去胡亂花錢、胡亂投資,不會出什麼問題。退役之後,一夜之間沒有了約束,社會經驗又不足,加上「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很容易被不懷好意的人惦記上。
第四個共性則是很多球員生活習慣很糟糕,退役後沾染上毒癮和賭癮,這也是破產的一大原因。很容易理解,我就不展開講了。
小結
也許這封信的內容會有些顛覆認知,就是一些富人變窮比普通人變窮還要更快。雖然NBA退役球員的情況可能是特殊的,但他們暴露的問題其實是具有普遍性的。對於這些問題,我有三個建議:
1. 不能失去對金錢的敬畏,失去了對金錢的敬畏,離失去金錢本身也就不遠了。千萬不要因為一兩次好運氣就認定自己是投資天才。
2. 通常,錢來得越快,去得也就越快。因為一個暴富的人,他駕馭錢的能力和往往和他擁有的錢不成比例,結果更容易成為心懷惡意之人的目標。人應當讓自己駕馭錢的能力和掙到的錢相匹配。
3. 人要成為社會的人,如果長期只在某一個方面發展,不諳世事,生活終究會給你相應的打擊。」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北京 工程師 薪水 在 矽谷阿雅 Anya Che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賺錢最快的方法是做免費 — 台灣應屆畢業生兩年當上矽谷臉書數據師
最近因為疫情衝擊,大部分公司都人事凍結,最近好多應屆畢業生或是想轉職的上班族來跟阿雅求救,我諮詢了幾十個讀者,發現畢業生最大的困境是沒產業經驗、沒專業經驗;畢業多年的人的困境則是因為有了點經驗,只想去大公司,但大公司分工細,想找的那個領域其實自己經驗很少。這時候,你有兩條路:繼續投履歷,等有錢或是比較多錢的工作再去;或是找個實習或義務工作,還花錢上網學東西。你會選哪一個?大部分的人都會選前者,「因為我有經濟壓力」、「因為我找工作就沒時間做無薪」、「叫我實習?我有經驗了!」🖐等等!在你回答我之前,先看看下面幾個真實的讀者個案:
👉 掏腰包退伍隔天飛上海實習 畢業兩年進矽谷Facebook
兩年多前,我在 eBay 工作時回台灣演講,當時清大材料剛畢業的杜威透過粉專來當義工,會後他跟我說,他想當數據分析師或數據工程師,已經有在網上修相關課程,但完全沒有經驗:唯一有的工作經驗是在台灣優步當暑期行銷實習生,招募司機。他請我幫他注意機會。不久後,我介紹他到eBay的數據分析廠商 Cognetik,負責eBay上海的客戶,擔任數據分析實習生,那是個三十人不到的小公司,完全不起眼。我當時還擔心,他根本沒離過家,一下子要離鄉背井,他行不行?他也很猛,也沒問有沒有支薪,退伍隔天買了單程飛機票,直飛上海,幾天內找到了個小房間租下來。
杜威在 eBay上海辦公室擔任數據分析師實習生約聘雇九個月,期間還到羅馬尼亞出差,雖然是支薪的實習,但非常少。實習期間,他用 eBay 的工作經驗申請上了美國名校卡內基梅 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資訊碩士,專攻數據分析和工程。在美國讀碩士期間,靠著eBay的人脈,暑假他到了前 eBay 員工在紐約服務的金融科技公司擔任數據工程師實習生。擔任數據工程師期間,他發現自己其實很多不懂,於是自費花錢上了網路上貴森森的課程。
畢業後,杜威憑藉著碩士所學、暑假數據工程師的實習經驗、網路課程,錄取進了臉書,沒正職經驗、沒背景,他的第一份正職工作就在矽谷Facebook!短短兩年,杜威從台灣材料系的應屆畢業生,成為矽谷頂尖科技公司的數據工程師。
💰 Facebook工程師年薪550萬台幣起跳
根據美國薪水網站Levels.fyi,臉書工程師等級分七級,最低階工程師的起薪含股票一年是550萬台幣,第二低的則是年薪730萬台幣。數據工程師跟軟體工程師雖然工作內容不同,但我猜薪水是大同小異。
👉 從實習開始 記者成YouTube產品經理
再舉一個例子。幾年前,孫夢禕是個北京來美國念碩士的畢業生,她曾是紀錄片的助理,也當過記者;沒有理工背景,也沒有做過產品管理。
她從西北大學媒體創新創業碩士畢業時跟我聯繫,說她願意學經驗,任何機會都好,我收了她到 eBay 矽谷當幾乎無薪的實習生,雖然在美國第一份工作不好找,但她大可到小企業做正職,薪水肯定比在eBay當實習生高,她選擇來我這學東西,我也逐漸交給她很多資深產品經理做的事,她也陸續上手,並轉為約聘僱。
過程中,她發現自己在數據分析上比較弱,但分析師的時間是好幾個產品經理共用的,她比較資淺,很難有太多分析師的協助,她於是自費去上進階的數據分析課程,不久後,我跳槽到臉書,她則是繼續在其他同仁下接下越來越多重要的工作。
一年多後,產品經理有空缺,她順利升上正職,成為公司裡少數第一份產品經理 工作就進 eBay 的人(大多都是從小企業做起),並在又一年多後跳槽到 YouTube 矽谷總部擔任產品經理。
💰YouTube產品經理年薪680萬台幣起跳
根據美國薪水網站Levels.fyi,谷歌產品經理等級分九級,助理產品經理的起薪含股票一年是500萬台幣,產品經理的起薪則是年薪680萬台幣。
💰賺錢要看下下一步
台灣有低薪魔咒,大家都超怕賺不到錢。想賺錢很好,可是如果你一直想要一步登天,結果很可能就是「很想,但是一毛錢都賺不到」,每天只好刷仇富文酸酸有錢人消消氣。
舉台灣網站製作公司有駭科技為例,大部分台灣網站公司都是做個網站幾百萬,該公司則是用「我便宜做你網站,但我賣你每個月維護服務」為策略,一來這樣不用一直找新客人,二來現在流行敏捷開發,意思是不斷改進,企業本來就有維護的需要。這或許對品質差的公司行不通:你撈一票就要快跑,但是對相信自己品質的公司就不怕。
❤️ 真正的勇敢是補足弱點
你要相信自己,你的能力很棒!不要擔心一時間賺不到錢,只要你不要忘記原本的目標、記得離開舒適圈,這些累積的經驗就可以幫助暫時蹲下的你一躍而上!勇敢不是追求更高、更好的位子,或是賺更多的錢,而是勇於面對真實的自己,補足不行的地方。
而且,你當然也不要隨便工作就去做,而是想清楚這個機會為什麼對你會有幫助,你在這過程要學到什麼,然後跟對方討論一個對彼此都有幫助的期限,比如說,你想學到怎麼幫併購案做財務,但可能至少要個幾個月準備併購資料,再加幾個月做併購後的財務計畫。
❤️ 先接觸,就有機會
我過去在新創領域不是很有經驗,這幾年我開始陸續擔任新創導師,從一開始的時候提供一些關於產品管理和行銷,以及對大公司賣產品或服務的免費諮詢,後來就陸續有台灣、美國、南非、印度、以色列的團隊找上我。
❗沒經驗 人家沒收你學費不錯了
你或許會說,可是我花時間耶,為什麼不能收錢?反過頭想,假想你是個上班族,有個高中生想到你公司實習,對方說願意做免錢,你真的會跳起來,覺得太好了,立刻收他嗎?不一定。第一,你又不認識他,要是他偷了公司東西或是不小心惹禍怎麼辦?第二,你還要教他,搞不好自己做還比較快。第三,他又沒經驗,搞不好搞砸,害你被老闆罵死。
還有,為了讓他能工作,你還得讓他認識其他同事,同事時間也很寶貴,還要來認識你實習生,你得欠他們人情。除了要花時間想說要給他什麼工作,你還得確保他做得開心,不然出去給你投訴爆料或是寫網路負評,你收爛攤子就夠你忙。而且,公司小福利也不能不給他,難道全公司出去聚餐,你好意思不約他?歡迎會、離別會,這些聚餐帳單算誰?當然算你這老闆。再來,他以後找工作、申請碩博士,請你寫推薦信、跟招募經理做reference,你好意思拒絕他?全部加起來,他給你的就是幾個月的時間,還不知道真的能幫上任何忙。倒是你的付出很清楚:你勞心、勞力、還花錢!
💰 不會是免費 你可以要求其他報酬
你還是覺得沒收錢很不舒服?別擔心!除了錢,有很多可以幫你之後賺錢的報酬!第一,當然是職稱,要先有名才有錢,你可以跟公司商量,在職稱上有些彈性,比如說,與其說你是財務分析的「實習生」,你可以說自己是「財務經理(約聘僱)」、「財務經理(兼職)」,因為確實你做的是類似資淺財務經理的工作。也沒人知道你其實是個週末幫忙的義工。
第二,要是你在大公司,很多公司都有上課、參加座談會等的預算,這些預算通常是全組共用,也就是說,他讓你分一些沒什麼大不了,你想想,這些座談會動則數千塊美金,你哪裡可能有機會去?而且你要是沒有公司職稱,去了也沒人想跟你講話!那可是建立人脈,為後來工作鋪路的好方法!
第三,如果是小公司,職責通常彈性比較高,你可以跟主管討論除了做他們需要的事,也做一些你特別想學的事,比如說,你沒有什麼領導經驗,可以爭取讓你帶更菜的實習生或是廠商;你想學簡報,可以要求他們有機會讓你多試著簡報;你想學敏捷開發專案管理,可以請主管有機會教你讓你嘗試。還有,比起大公司,因為階級多,你的小主管可能經驗權責比較小,小公司的老闆可能經驗特別豐富,你可以跟他貼身學習管理經營;像杜威,就有到羅馬尼亞出差的機會。很多大公司都規定員工不能幫其他人在領英上推薦,以避免大家用領英互惠討好,但小公司可沒這規定,你可以請主管幫你推薦,之後申請其他工作或學校也都是你最好的證明。
而且大多的實習生,如果表現好,通常公司都會想辦法弄出預算,所有我知道的人,都在幾個月後從無薪變成支薪的工作。即使沒有,同事也會幫忙介紹有錢的小案子。再說,有工作總是比較容易找工作,也沒人說要是你在幫某個工作免費做事的時候,收到谷歌的offer不能去啊!
要是什麼都沒有,最糟情況怎麼樣?比起在家投履歷半年被拒幾百次,或是後來乾脆不投,在家避風頭喝酒追劇;你花了幾個月時間學了一些東西,履歷上多了個經驗,週末少了一點時間滑手機看酸民文,還累積了一些人脈。很划算吧!👍👍👍
📒 部分內容選自書摘:矽谷阿雅《追不到夢想就創一個!》從台灣記者到臉書電商產品經理的顛覆筆記
博客來購書全球直送+電子書立刻看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9120
https://bit.ly/3da6lDq
北京 工程師 薪水 在 謝銘元:失敗並不可恥但要有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史蒂芬先生的八卦:失業記 2
離開那位獵頭辦公室,
我還有點呆滯,沒能從自己的悲哀情緒中出來。
騎著 U-Bike 回家的路上,我想著:我該怎麼辦...
自己找的 HP、DELL、AWS、APPLE,都沒有消息,
找上來的,最遠的在英國,
近一點的要去新加坡,
再不然是深圳或上海。
我不想啊!
唯一一個我覺得有興趣的,
是 Accenture 在深圳有一個創新中心,
要找 Workshop Designer。
看了 JD,我寫 email 過去,說:
『沒有人比我的資歷更能勝任這個工作,
如果您可以接受我在台灣上班,
需要面對面討論事情的時候,
我隨時可以飛一趟過去。
期待能談一談彼此合作的機會。』
結果呢,是我想太多了。
連個回信也沒有。
那一陣子腦海只有一個想法:
『原來,我這個就叫作 #中年失業 啊。』
其實不能算是失業,對吧。
因為根本沒有雇傭關係,
何來失業之說?
只是,想著想著,就覺得好笑。
年過 45 歲還在找工作的人,
之前還驕傲地自信滿滿,
最後竟是這個景況。
日子到了 2019 年 8 月,
在一個要作個人的年中盤點的聚會裡,
我用 A4 紙畫了一條橫線,
線上加上幾根等距的直立小棒棒,
月份從 1 月分割到 8 月,
在每一個分割空白中,
要加上個人在當月的工作內容。
而我的空格,只填到 4 月,
5 月到 8 月,空白。
『那 3 個月我在幹嘛?』
聚會怎麼結束的,不記得了。
講真,那 3 個月在幹嘛也不記得了。
寫這篇八卦文前去查了一下那時間的行事曆,
只有 5/3-5/5 去爬桃山和喀拉業山比較正面積極一點,
那從未出現在我行事曆上的
『OO 保險扣款 XX 元』的提醒事項,
又讓我想起有從 A 銀行轉帳到 B 銀行去給扣款的事情。
『嘿!你還記得收到保險扣繳失敗的簡訊吧。』我對自己說。
真囧。
這種窘境,是對沒辦法到企業謀得一份 (穩定) 工作的反應。
其實我一直有在香港大學的中國商學院兼課,
一年大概有 3-5 次飛去北京、上海和深圳授課,
另外,也有一搭沒一搭地接一些台灣的創新課。
但,這些在習慣了『穩定』生活的家人看來,
都是『不穩定』的工作,
甚至不是工作,是兼職。
8 月很熱,卻是昏暗的日子,
幸好,陽光般的轉機還是會悄悄地竄進來。
銀行來電說香港大學的講師費匯進來了,
那張三不五時罷工的銀行卡終於可以安穩地開工了。
前幾次無償協助朋友的工作坊之後,
終於有一次可以自己主導,拿到費用。
朋友輾轉介紹了企管顧問公司,
台灣知名企業的創新工作坊,也找上門來。
那段陽光普照的日子,開始思考:
『以此為業,可能嗎?』
就如那位獵頭的建議。
接著,香港大學的學生開始為他們的公司找尋『外腦』資源,
找到我這裡來。
『我沒帶過你們班吧?』我問,
學生回答:『是的,沒有。不過好幾位認識的同學和老師都推薦 Steven 老師。』
這是第一次這麼直接嚐到口碑的好處。
『那... 應該行得通吧!』
我是指放棄進企業打工領薪水,
以企業講師和顧問服務當作接下來的發展這件事。
這個決定對我的家人來說,
只要我堅持,他們都會支持我。
而我要堅持也不困難。
原因或許在很久之前就埋下了。
你在做職涯規劃的時候,
有沒有為自己拼湊過一個 #願景板?
我有,2011 年做的。
在那張願景板上,
我剪貼了一隻乘風上騰的老鷹,
老鷹下面有一支梯子。
紙上我寫了四個字,總結這個故事:
#助你成功。
幫助的助,不是祝福的祝。
我的願景從 2011 年開始就是
『幫助個人或企業成功』。
隨著工作的轉換,
歷練過韌體軟體工程師、六標準差黑帶、
創新引導師、設計師、產品經理,到
使用者研究員,
漸漸地,這個成功就聚焦到 #產品與服務創新 上了。
就是我現在這個樣子。
跟各位報告我的工作:
我目前依然是香港大學的客座講師,
而且是唯一一位在同一學程中教授兩門課的老師。
〈用戶和情景研究〉和〈概念與原型設計〉。
也是廣州一所企業大學的〈商業模式〉課導師。
另外,我還在應用劇本實驗室和伙伴一起,
要建立一個新形態的創新空間,
一個包括硬體、軟體、工具包和創新流程的系統。
當然,我在商學院的課和創新流程都可以抽出來,
繼續為企業量身打造,符合企業需求的專屬創新流程。
最後,有任何創新和引導方面的意見,
歡迎隨時溝通:www.innofaci.com
後記:
寫失業記 1 之前,
我因為聽到寫黃明志和黃秋生的新歌〈#ChinaReggaeton〉,
想寫一篇從 2019 年 6 月第一次聽到黃明志之後怎麼被他吸引的故事,
岔題先去寫了他的一首〈#不想放開 Never Give Up〉對我的影響和體悟,
然後想到我那段中年失業的心情,
就想說寫下來當作紀錄與反省。
沒想到引起朋友們的關心,
紛紛私訊來勉勵關心打氣加油。
在此一併感謝。
人間有情,正是如此。
幾位約了喝下午茶的,我都會赴約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