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這年代的小時候,還可以聽到老師會鼓勵說成功的男人要有五子登科,亦即要有銀子、車子、房子、妻子、兒子。這種封建的思想,現在看來覺得不可思議(我希望對你也是),被提及的五個必要條件,暗示男人要努力賺錢、買車買房,然後便可迎娶妻子還要拼個兒子;同時也暗示著只要有前三個條件,女人就會心甘情願地歸附男人並生育下一代(而且男人還要負擔人生所有開銷,兒子被期待要撫養雙親)。當然,我也懂,這已經在潛移默化中成為一個自然的條件組,沒錢沒房沒車,夫妻怎敢安心生小孩。
在臺灣低生育率的討論之下,瑞典等北歐諸國被拿來當成一個模範組,那誘人的生育津貼、慷慨的育嬰假、讀到博士都免費的教育、相對可負擔的房價、和穩定安心可早退的工作環境,這一整組的社會福利系統,確實創造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育兒典範,但大家也不要忽略,高福利的來源是高稅金。
政府收取高額的稅金,創造出一個世界上最友善的育嬰環境。要不要生小孩是你的自由,但你不生小孩,稅金一樣不能少繳。所以直接一點來問就是,你願不願意繳一堆税,去養別人的小孩?這其實是一個頗有趣的問題,首先要想的是,小孩到底是誰的?是父母生的沒錯、自然也跟著父母的姓氏,但小孩是國家的下一代、是推進國家發展的動能。若社會無法營造出一個能孕育下一代的環境,這國家就沒有未來了;就算有了完美的育兒環境,若大家只按照使用者付費的原則來看待,那這個環境是無法被培養出來的。
所以在稱羨瑞典的育兒津貼和免費教育時,應該先問自己,願不願意無條件地支付平均30%的所得稅;在稱許慷慨的瑞典育嬰假和工作環境時,也該先問自己,身邊同事生完孩子後就放假一年,回來上班後還要三點就下班去接小孩下課,身為老闆或同組同事的你,是否能真心接受?
不管是在高福利的社會民主主義國家,或是高競爭的資本主義社會,養育小孩都是一件很累的人生任務。對沒有小孩的我來說,是衷心佩服各位父母,也甘心繼續繳稅。畢竟若我退休後想要安享晚年而不工作付出,是需要茁壯的下一代繼續讓這個國家運轉的。
生小孩這件事情,和結婚一樣都是一種個人選擇。並不是同婚通過之後就要期待所有同志都要結婚;也並不是創造出友善育兒社會後,就能看到生育率直線上升。瑞典能夠維持高度社會發產、高福利、和在歐盟中僅次於法國的高生育率,和高包容性的社會特質與兩性平等的落實有高度關聯。社會不把育兒的重擔放在女性身上;也不把養家的責任歸給男人,對於晚婚或不生育的人也沒有多餘的社會期待。女性在育嬰假後返回職場,也仍能夠繼續追尋自己的人生目標(而瑞典仍在繼續努力改善兩性之間的pay gap)。
未婚生育率也是一項很有趣的指標,瑞典的比例是55%(北歐五國都在榜單極前端)而臺灣是不到4%。瑞典從19世紀中期開始盛行的同居制度,讓伴侶雙方能受到社會的認可與保障,但不用實行宗教定義上的婚姻。就算結了婚,婚姻也是兩人之間的事,不是兩家族。
我身邊的瑞典人們,有早早就生兒育女的,也有年紀比我大一輪以上還是單身的;還有人是透過精子銀行而獨立生育。各種不同的人生型態,在國家撐起的大傘下,自由獨立而安心地生活著。的確瑞典也面臨著各種高福利制度下衍生的社會問題,但或許我們永遠找不到完美的制度,只有最適合當下的制度。
時代變動是社會前進的象徵之一,但要創造出能永續發展的社會環境,照抄他國的成功案例並沒有太大幫助,我們不能忽略各個國家背後的歷史與文化脈絡。低生育率的問題,並不是單純解決房價就能看到曙光;也不是改善低薪高工時就能鼓勵伴侶生育;更不是簡單一句「女性主義抬頭」就能把一切簡化為兩性問題。這是一連串長年來社會、經濟、文化交互影響的結果。
而在低生育率的數字背後,是每一個人、與每一對伴侶的真實人生掙扎,不僅僅是一個數字而已。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介紹 訪問作者:陳乃菁 醫師/副教授 內容簡介: 你、我無法想像的老後狀況,震撼、揪心, 正每分每秒發生。 為了安全,把長輩關在床上? 為了討愛,奶奶要求掛上鼻胃管? 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 ▌中年子女什麼都幫年邁...
北歐 五國 社會福利 在 世界級上班族 繪美理Emil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前往卑爾根機場的路上,和黑人司機聊了起來,看起來接近30歲的他,非常的健談,也引起了我對他的好奇。
原來他10年前從索瑪利亞,以難民的身分來到挪威,在這裡生活工作,已有挪威護照,他提到其他的親戚以及祖國同胞,大家以難民身份分布在不同國家,有在英國也有美國還有瑞典,他也曾經來到英國伯明罕生活幾週,比較過後,最後選擇落腳娜威。
以自身經驗分析了幾個有親友居住的國家,就業機會以及社會福利,在美國如果努力工作可能賺更多,但是一旦失業受傷,卻沒有政府保險和津貼,但因社會環境開放也比娜威更容易找到工作,如果沒有好存款,晚年岌岌可危。歐洲各國,北歐五國社會福利最好,其中娜威薪資和消費水準高,在這賺得克朗去到其他國家更好用,像是很多挪威人喜歡駕車到鄰國瑞典購物休假賺價差。
而英國,他的親戚在伯明罕開計程車一個月稅後薪水大約是3500英鎊(140,000台幣),而他在娜威開計程車雖然比英國少,稅後約30,000克朗的薪水(約100,000台幣),健全的社會福利養老制度,可以讓他無後顧之憂,如果罹患重病無法工作,娜威全薪休病假制度,可以讓他領著薪水完全一樣的補助金,失業後可領失業救濟金(失業前的全額薪資),兩年後如果沒有找到工作繼續就業輔導繼續發放補助金。法定退休年齡67歲,最低老人年金約為15,000克朗/月(約台幣50,000),針對退休前的薪資還有其他退休津貼,就算零存款,這樣的退休年金也足夠讓他退休後有的舒適的生活。他認識的一個索馬利亞70歲老人,每年冬天就回到索馬利亞避寒,夏天再飛回挪威享受宜人的天氣,他笑著說這就是他以後要的退休生活。
沒想到我的夢想生活,早被索馬利亞老人實現!
(冬天在亞洲,夏天在歐洲)
除了讓人無後顧之憂的養老制度以外,還有完善的育兒福利制度,父母雙方49周的全薪假期,領到孩子18歲前的每月育兒津貼,孕婦有42周的全薪產假,2015年發布的全球Mother's Index(在哪裡當媽最幸福的國際指標),北歐五國名列前茅,娜威更是第一名,也難怪北歐女人總是特別獨立,單親媽媽很普遍,就算不結婚女人也把自己照顧得很好,女權主義盛行的背後,還有著強大的社會資源支持。
各人心理素質其實也取決於社會福利呀。
#司機們各個都是田野觀察家
#是否真該來卡個位呢
#Norway
#娜威
北歐 五國 社會福利 在 許毓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挪威是個極致的社會經濟主義國家,在北歐五國中擁有得天獨厚的天然資源,石油、漁產豐富,人均所得超過7萬美金,是個富有的國家。
國民富裕但稅率也高,人民平均繳稅35%-50%,這樣的國家仰賴政府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人民信任政府,繳稅繳得甘願,政府取之於人民也投資在人民,生育就學長照皆有補助。
◆ 財富
挪威人口只有五百萬,以小國自居,國家財富全民分享。挪威的主權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在全球投資表現出色,獲利回饋到挪威國民。這點台灣政府可以學習,以國家基金投資全球新創科技項目,重點是要「專業管理」。
◆ 教育
小學到中學配合人格發展,不限定學科,家長會配合老師觀察孩子適性發展的項目,並且共同討論未來。台灣教育應該花多一點時間幫忙孩子了解自己,尋找自我的興趣。
◆ 能源
雖然擁有廣大北海油田資源,全國超過60%以上使用可代替能源,國家規定2020全國使用電動車。
但挪威的政策保守,尤其是外交政策,2008年頒發諾貝爾和平獎給劉曉波,造成中挪關係緊張,兩國的關係至今尚未恢復。
#社會經濟 #社會主義 #適性發展教育 #挪威
Photo攝於奧斯陸市政廳,每年諾貝爾和平獎在此頒獎。
北歐 五國 社會福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介紹
訪問作者:陳乃菁 醫師/副教授
內容簡介:
你、我無法想像的老後狀況,震撼、揪心,
正每分每秒發生。
為了安全,把長輩關在床上?
為了討愛,奶奶要求掛上鼻胃管?
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
▌中年子女什麼都幫年邁父母做,並不是真正的孝順。
▌孝順是讓年邁父母自立,盡量健康活到最後。
以下的狀況,都是照顧父母時,我們容易犯下的盲點。
◆中風後的爺爺走路慢,還沒到廁所就尿出來,只好幫他包上尿布?(X)
◆因為怕王伯伯危險,看護把他綁在床上?(X)
◆外籍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X)
◆一年只回家兩次的弟弟對姊姊說:「媽媽被你照顧,好像變瘦了?」(X)
◆爸老了,什麼都做不好,所以什麼都不要讓他做?(X)
◆用藥當然是照顧父母的第一選擇?(X)
◆子女無法照顧父母,當然就請外籍看護?(X)
◆住院的奶奶想下床走一下,當然要禁止她:「不行」、「很危險」?(X)
◆我們三個兄弟要「公平」照顧媽媽,所以媽媽輪流在我們三兄弟家住?(X)
……
當我們對年老的父母說:「這樣的安排都是為你好!」
但,我們與父母討論了嗎?
我們了解父母的想法與感受嗎?
因為,「尊重」與「將心比心」才是最好的照護。
你、我都會老。
今天我們照顧父母的方式,就是我們未來被照顧的方式。
老後的「獨立自主、尊重生命品質」
是父母與子女都該學習的功課。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陳乃菁醫師,對於照顧父母,除了提出相互尊重與良好溝通的想法外,她認為「自理與自立生活」更該是台灣年邁父母與中年子女都需要學習的一門新功課。
台灣社會普遍重視孝道,中年子女也容易因為孝順,而以年齡來限制父母能做的事,又或對年邁父母過度保護,但當剝奪了父母的自理能力,在中風、生病後因過度保護而失能、臥床。雖然父母壽命極長,但那卻不是一個人該有的生命品質。如何如同北歐長者獨立自主,往生前臥床僅數週,乃菁醫師期待所有人可以一起為有自主的老年而努力。
因為,我們愛著這些老去的父母,我們多麼希望他們不要因為藥物而沉默不已、整日昏沉;我們多麼希望他們還可以叫叫我們的名,跟我們說說一天內發生的事情,甚至一起唱歌、聊天,或憶著過往,這些都是人與人間的親密交流。我們不該只期望讓父母安靜、睡著。
只有呼吸的照護,不是真正的照護啊。
作者簡介:陳乃菁醫師/副教授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
‧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高雄失智共同照護中心-長庚」執行長
‧公共電視「熟年台灣」節目主持人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曾服務於屏東基督教醫院、高雄榮總等單位,現為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並取得老年醫學專科醫師資格,醫療業務領域包含:老年醫學、居家醫療、失智症、癲癇等。
自二○一六年起,擔任高雄長庚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開始推動醫院與社區間醫療能量之交流。重要發展包括以全人照護的精神,定期開辦失智照護人才培訓課程。後於二○一七年起,以執行長身分,承接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執行計畫,協助失智據點之開創與建立,連結在地資源,並積極協助患者和家屬之照護需求。
其他相關職務包括;二○一九至二○二一年高雄區域醫療網(醫療區域輔導與醫療資源整合計畫)委員、第四屆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副祕書長、第八屆社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國際關係委員會」委員、醫策會疾病照護品質認證(失智症)委員、衛生福利部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計畫儲備審查委員、第七屆屏東縣政府老人福利推動小組外聘委員等。
日常忙碌於醫療領域,回家後就是五個孩子的母親,體會到照護小孩和老人的過程,頗多可相互照映之處,更相信失智照護的推動,必須回歸到對社會大眾發聲,因此積極透過媒體傳遞照護理念,舉其要者包括;大量投入社區和醫療單位演講、主持公共電視「熟年台灣」節目、製作方便外籍看護工理解的《雙語對照版失智照護手冊》、編製國小學童得以理解的失智照護繪本等等。
粉絲頁: 高雄失智與陳乃菁醫師共同照護團隊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LIVE直播-fb新鮮事:https://www.facebook.com/live.fbshow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北歐 五國 社會福利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關於李光耀,我講漏了一兩件事。大家要知道,如果要做到李光耀式政府,首先要政府要令開放底社會退回封閉社會,對資訊及新聞加以限制,那還需要可以用專政機構去對付人,可以捉人坐監。新加坡早年用國安法拉人,之後較多是用誹謗告到人破產。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這一定要是一個細的國家。新加坡起初是一個二百萬人的國家,然後近幾年才增加到五百萬人口。其實體積是重要的,因為那只是靠個人的能力,然後看著一班人,然後那班人看著其他人,這是有幾個層級。如果去到幾千萬人的國家,那是絕對不可行的。二百萬人的國家,人口慢慢增加到五百萬,那是可行的,但那已是極限了。我未見過可以大過這個數的國家會這樣。如果像台灣那樣,有千多萬人,蔣經國也控制不到,下面會出現很多貪污。而且中產階級要求民主自由的聲音會很強。;那是不能嚴密控制得到。這也就像是我所講的北歐福利國家,體積是重要的。這兩種國家的人口也只能去到一定的限度。不過這樣不是我們所羨慕的,人不只是靠麵包生存,我們自由的體現是很重要。我認識的新加坡人,來了香港之後很多都不想回去的,變了在香港長住。香港人移民去了新加坡,以為他已經在那裏安定,怎知又再移民去加拿大,或者會回來香港。那選擇大約是這樣。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