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遛小人新鮮報 #台北
「狗年就該到動物園看 #超萌犬科動物(北美灰狼)與 #狗年生肖特展!今年台北市立動物園將 #首次使用遊戲闖關APP,搭配數位學習單,引領小人兒在遊戲中認識與 #狗 有關的動物大小事,而且完成還能兌換 #限量獎品 一份!此外,春節期間凡購票入場都能買到限量的 #狗年紀念版門票,最棒的是初一到初三上午11:00將發送 #每日限量500個開運紅包,歡迎帶小人兒去過一個健康又環保的新年!」
-----------------------------------
🎪 #狗年特別版門票說明 🎪:特別集合多種與「狗」有關的物種,例如:英俊帥氣的犬科動物 #北美灰狼、擅長群體狩獵的鬣狗科 #斑點鬣狗、園區內的 #退休護衛犬 Merry,以及名字中有「犬」字且愛挖地洞的超可愛 #黑尾草原犬鼠…等,總計發行全票(60元)7萬張及優待票(30元)3萬張,將於大年初一早上09:00開始販售。
🎪 #特展與親子活動 🎪:春節期間將可以看到兒童動物區入口處的「旺事如意-狗年生肖特展」、兩棲爬蟲動物館內的「食在驚奇-兩棲爬蟲覓食特展」、昆蟲館裡的「螞蟻森林特展」、教育中心展出的日本旭山動物園「阿部弘士絹印畫展」以及設置在鳥園廣場上的「百雞鳴盛事」等,活動部分則有狗年好運旺旺來紅包發放、動物朋友拜年、親子DIY等。
-----------------------------------
#台北市立動物園《旺事如意狗年生肖特展》
💡地址:台北市文山區新光路二段30號
💡春節營業時間:除夕休園一天,大年初一早上09:00開園,初二至初五將提早半小時於08:30開門,於17:00關門
💡消費資訊:18歲以上全票60元 / 國小以上兒童優待票30元 / 學齡前兒童免費
-----------------------------------
圖片來源: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遛小人樂園 #親子旅遊 #親子景點 #溜小孩
北美灰狼大小 在 Viento。碧安朵's 博物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書分享】
有人跟我一樣也是貓奴嗎?我家裡有兩隻米克斯,一隻13歲一隻3歲!
這本書不同於目前坊間和貓咪有關的書,不是教導如何飼養貓,或是貓咪心理學,而是深入淺出的從歷史、科學、文學、社會談論我們為何對貓痴迷。
---
我們為何成為貓奴?這群食肉動物不僅佔領沙發,更要接管世界
(The Lion in the Living Room: How House Cats Tamed Us and Took Over the World)
作者:艾比蓋爾.塔克(Abigail Tucker)
導讀:顏聖紘 (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
出版社:紅樹林
城邦讀書花園➡http://bit.ly/2tLFE4C
博客來➡http://bit.ly/2tUh0PO
誠品➡http://bit.ly/2ut4bcg
[好書推薦] 我們為何成為貓奴?這群食肉動物不僅佔領沙發,更要接管世界
The Lion in the Living Room: How House Cats Tamed Us and Took Over the World
作者:Abigail Tucker
出版社:紅樹林
導讀:顏聖紘 (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
在歷史上,與人類發生長遠關係的動物有數十種之多。一般人馬上能想到的大概就是各式各樣的經濟動物、勞役動物,還有伴侶動物。然而不同文化對於不同動物的看法、熟悉度,以及其在文化中的地位都是大相逕庭的。好比對於歐亞大陸或北美洲的文化來說,馬就是一種相當重要的動物。然而馬這樣的動物並未在南美原住民文化中出現,這是因為奇蹄類的馬並不存在於南美洲的高原或雨林中,反而是偶蹄類的駝馬才是南美高原的日常。
那麼貓咪呢?由中東野貓所馴化而來的家貓,其實也只廣泛存在於歐洲、北非、西亞、中亞、東亞與歐洲白人帶入的北美文化之中。也就是說,雖然貓咪與人類的關係至少長達一萬年,但是牠並非在所有的文化中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但是貓咪為什麼既有趣又如此重要?因為牠和人類的關係一向若即若離。相較於由灰狼所馴化的狗來說,貓被人類馴化的過程並非透過合作狩獵、食用或直接收養成為寵物來達成。而人對貓的馴化一方面沒有造就貓的外表的多樣性,二方面也幾乎沒有改變貓的行為與性格。這或許也就是為什麼,貓對人的若即若離造就了牠在某些文化中的神祕樣貌與文化地位。
很多人自稱貓奴,那是出自對貓咪的寵愛與情感投射,但是我們真的對貓這種動物,或是貓科動物,還有貓與其他動物之間的關係具有深刻的理解嗎?例如「貓科」動物究竟有哪些?「貓屬」動物究竟有多少種?為什麼有些種類的貓可以在相當乾燥的地帶生存?有些貓種卻需要生存在濕潤的森林中?為什麼有些貓甚至演化出可以游泳的蹼?有些絕種的大貓則演化出劍齒?為什麼全球貓科動物的骨骼結構都大同小異,但在體型上卻有天壤之別?
身為一個演化生態學者,我一向認為我們對貓所知太少了。我所謂的「太少」並不是把貓置於一個類似「神祕學」的地位,而是我們對貓的執迷與喜愛,很可能只是因為被馴化的家貓對上了某些人對寵物心理投射的胃口,其實我們對有關「貓」這個字的資訊的了解是狹隘的。所以我們很可能只是愛上了那個愛上貓的自己?而我們對貓又有多少不熟悉的事呢?
好比說貓成為寵物的歷史吧。在人類歷史上,曾經被圈養或馴養的貓科動物並非只有家貓,其實石虎、藪貓等物種都曾經被視為寵物圈養。但是為什麼長期以來只有中東野貓被馴化呢?動物的馴化(domestication)過程一直是生物學家關切的焦點議題。我們想要了解的是貓的馴化只發生在中東地區嗎?除了中東以外,還有哪些區域是野貓到家貓發生馴化的中心呢?各種品系的貓的突變是怎麼產生的?為什麼有些馴化品系的貓是健康的,有些品系(例如摺耳貓)卻被認為具有生理缺陷?貓的乳糖不耐症又是怎麼出現的?跟人類的馴化有關係嗎?如果貓咪的主食是齧齒類動物,那貓捉老鼠的故事要從哪個時間點說起?是一萬年前的中東野貓?還是貓科動物的祖先原本就有這樣的本領?貓是社會性動物嗎?牠們的社群內有階級之分嗎?例如豹貓之類的雜交寵物能夠活得健康嗎?
這些都是貓咪相關的科學議題。不過一般來說,坊間有關貓咪的書都太聚焦在寵物貓身上,好比怎麼和牠們玩?如何做好居家照顧?或是直接跳離動物行為學的基礎,高談「貓咪心理學」。前述與所有貓科動物有關的深入議題,就甚少被各種「貓書」談論。
這本書讓我感到驚艷的原因是,這位愛貓之人能夠從人類歷史上所經歷過的大小貓科動物著手,進入主題,讓我們對家貓的關注在一開始就擴大到整個貓科動物世界。這種比較宏觀的書寫方式的確可以讓讀者不要在一開始就在書中尋求對家貓萌感的沉溺,進而理性,全面性地理解貓科動物究竟如何進入人類生活。
然而一但提到歷史,就必然會觸及一個愛貓人士的尷尬之處,也就是家貓隨著歐洲大航海時代水手與船隻的四處散播,成為全球最嚴重入侵生物一事。家貓的確與人類發展出鬆散的合作關係和情感依戀,但是一但心中的最愛成為其他小動物的惡夢時該怎麼辦?從全新世到人類世的大滅絕事件中,人類把家貓帶到所有遺世獨立的海島與原本沒有家貓的大陸,就註定這個悲劇會持續進行。而這個悲劇除了人類本身與家貓之外,還伴隨跟著船隻到處播遷的老鼠與豬而更加駭人。雖然我們經常認為住在穀倉裡的貓咪抓老鼠是大功一件,但是貓咪這種天生的獵人習性,也使得許多受到入侵的島嶼的珍貴動物因此消失。這本書也特別提到澳洲的案例。當人類自己造成馴化寵物與野生動物之間的衝突後,無論採取什麼樣的方法來處理,其痛苦都會由動物所承擔。
此外,這本書也花了相當大的篇幅,談論人對貓的愛戀在社會中的地位。一隻看來很安靜的貓咪靜佇在街角,總被認為是一種美麗的意象,但是這樣的意象是怎麼出現的?是因為我們對其他生物看來不吵不鬧的主觀期待嗎?我們對寵物貓的美感評析是來自什麼樣的理念?是基於貓的健康?還是基於我們對萌感的想像?對一種生物應該變成什麼樣子才能討人喜歡的想法,也主導了貓咪的育種,甚至是被商業化的過程。不過幸好除了少數品種外,絕大多數的貓咪品系育成都沒有造成健康上的疑慮,不同貓咪品系之間也甚少因為性格與行為差異,而形成人類迫使的衝突。
我很高興終於能看見一本書,從歷史、科學、文學、社會學等多面向視角來審視人類對貓的痴迷與喜愛,也能夠在迷戀中理性地面對因為愛貓所造成的諸多複雜議題。這本書所談論的貓咪議題或許比較深沉,甚至比較像是集合歷史考證與科普知識的侃侃而談,但是我相信任何對貓咪、貓科動物、人與貓的關係,以及貓與其他生物之間的關係有興趣的人,都可以讀讀這本誠懇、豐富與深入的著作。
http://www.books.com.tw/…/…/shenhornyen/products/0010756792…
北美灰狼大小 在 我愛陳明珠.My Child is a Ca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轉貼】
我們為奴也要精進自己別讓人家笑話!!(扼拳)
摘導讀:
身為一個演化生態學者,我一向認為我們對貓所知太少了。我所謂的「太少」並不是把貓置於一個類似「神祕學」的地位,而是我們對貓的執迷與喜愛,很可能只是因為被馴化的家貓對上了某些人對寵物心理投射的胃口,其實我們對有關「貓」這個字的資訊的了解是狹隘的。所以我們很可能只是愛上了那個愛上貓的自己?而我們對貓又有多少不熟悉的事呢?
[好書推薦] 我們為何成為貓奴?這群食肉動物不僅佔領沙發,更要接管世界
The Lion in the Living Room: How House Cats Tamed Us and Took Over the World
作者:Abigail Tucker
出版社:紅樹林
導讀:顏聖紘 (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
在歷史上,與人類發生長遠關係的動物有數十種之多。一般人馬上能想到的大概就是各式各樣的經濟動物、勞役動物,還有伴侶動物。然而不同文化對於不同動物的看法、熟悉度,以及其在文化中的地位都是大相逕庭的。好比對於歐亞大陸或北美洲的文化來說,馬就是一種相當重要的動物。然而馬這樣的動物並未在南美原住民文化中出現,這是因為奇蹄類的馬並不存在於南美洲的高原或雨林中,反而是偶蹄類的駝馬才是南美高原的日常。
那麼貓咪呢?由中東野貓所馴化而來的家貓,其實也只廣泛存在於歐洲、北非、西亞、中亞、東亞與歐洲白人帶入的北美文化之中。也就是說,雖然貓咪與人類的關係至少長達一萬年,但是牠並非在所有的文化中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但是貓咪為什麼既有趣又如此重要?因為牠和人類的關係一向若即若離。相較於由灰狼所馴化的狗來說,貓被人類馴化的過程並非透過合作狩獵、食用或直接收養成為寵物來達成。而人對貓的馴化一方面沒有造就貓的外表的多樣性,二方面也幾乎沒有改變貓的行為與性格。這或許也就是為什麼,貓對人的若即若離造就了牠在某些文化中的神祕樣貌與文化地位。
很多人自稱貓奴,那是出自對貓咪的寵愛與情感投射,但是我們真的對貓這種動物,或是貓科動物,還有貓與其他動物之間的關係具有深刻的理解嗎?例如「貓科」動物究竟有哪些?「貓屬」動物究竟有多少種?為什麼有些種類的貓可以在相當乾燥的地帶生存?有些貓種卻需要生存在濕潤的森林中?為什麼有些貓甚至演化出可以游泳的蹼?有些絕種的大貓則演化出劍齒?為什麼全球貓科動物的骨骼結構都大同小異,但在體型上卻有天壤之別?
身為一個演化生態學者,我一向認為我們對貓所知太少了。我所謂的「太少」並不是把貓置於一個類似「神祕學」的地位,而是我們對貓的執迷與喜愛,很可能只是因為被馴化的家貓對上了某些人對寵物心理投射的胃口,其實我們對有關「貓」這個字的資訊的了解是狹隘的。所以我們很可能只是愛上了那個愛上貓的自己?而我們對貓又有多少不熟悉的事呢?
好比說貓成為寵物的歷史吧。在人類歷史上,曾經被圈養或馴養的貓科動物並非只有家貓,其實石虎、藪貓等物種都曾經被視為寵物圈養。但是為什麼長期以來只有中東野貓被馴化呢?動物的馴化(domestication)過程一直是生物學家關切的焦點議題。我們想要了解的是貓的馴化只發生在中東地區嗎?除了中東以外,還有哪些區域是野貓到家貓發生馴化的中心呢?各種品系的貓的突變是怎麼產生的?為什麼有些馴化品系的貓是健康的,有些品系(例如摺耳貓)卻被認為具有生理缺陷?貓的乳糖不耐症又是怎麼出現的?跟人類的馴化有關係嗎?如果貓咪的主食是齧齒類動物,那貓捉老鼠的故事要從哪個時間點說起?是一萬年前的中東野貓?還是貓科動物的祖先原本就有這樣的本領?貓是社會性動物嗎?牠們的社群內有階級之分嗎?例如豹貓之類的雜交寵物能夠活得健康嗎?
這些都是貓咪相關的科學議題。不過一般來說,坊間有關貓咪的書都太聚焦在寵物貓身上,好比怎麼和牠們玩?如何做好居家照顧?或是直接跳離動物行為學的基礎,高談「貓咪心理學」。前述與所有貓科動物有關的深入議題,就甚少被各種「貓書」談論。
這本書讓我感到驚艷的原因是,這位愛貓之人能夠從人類歷史上所經歷過的大小貓科動物著手,進入主題,讓我們對家貓的關注在一開始就擴大到整個貓科動物世界。這種比較宏觀的書寫方式的確可以讓讀者不要在一開始就在書中尋求對家貓萌感的沉溺,進而理性,全面性地理解貓科動物究竟如何進入人類生活。
然而一但提到歷史,就必然會觸及一個愛貓人士的尷尬之處,也就是家貓隨著歐洲大航海時代水手與船隻的四處散播,成為全球最嚴重入侵生物一事。家貓的確與人類發展出鬆散的合作關係和情感依戀,但是一但心中的最愛成為其他小動物的惡夢時該怎麼辦?從全新世到人類世的大滅絕事件中,人類把家貓帶到所有遺世獨立的海島與原本沒有家貓的大陸,就註定這個悲劇會持續進行。而這個悲劇除了人類本身與家貓之外,還伴隨跟著船隻到處播遷的老鼠與豬而更加駭人。雖然我們經常認為住在穀倉裡的貓咪抓老鼠是大功一件,但是貓咪這種天生的獵人習性,也使得許多受到入侵的島嶼的珍貴動物因此消失。這本書也特別提到澳洲的案例。當人類自己造成馴化寵物與野生動物之間的衝突後,無論採取什麼樣的方法來處理,其痛苦都會由動物所承擔。
此外,這本書也花了相當大的篇幅,談論人對貓的愛戀在社會中的地位。一隻看來很安靜的貓咪靜佇在街角,總被認為是一種美麗的意象,但是這樣的意象是怎麼出現的?是因為我們對其他生物看來不吵不鬧的主觀期待嗎?我們對寵物貓的美感評析是來自什麼樣的理念?是基於貓的健康?還是基於我們對萌感的想像?對一種生物應該變成什麼樣子才能討人喜歡的想法,也主導了貓咪的育種,甚至是被商業化的過程。不過幸好除了少數品種外,絕大多數的貓咪品系育成都沒有造成健康上的疑慮,不同貓咪品系之間也甚少因為性格與行為差異,而形成人類迫使的衝突。
我很高興終於能看見一本書,從歷史、科學、文學、社會學等多面向視角來審視人類對貓的痴迷與喜愛,也能夠在迷戀中理性地面對因為愛貓所造成的諸多複雜議題。這本書所談論的貓咪議題或許比較深沉,甚至比較像是集合歷史考證與科普知識的侃侃而談,但是我相信任何對貓咪、貓科動物、人與貓的關係,以及貓與其他生物之間的關係有興趣的人,都可以讀讀這本誠懇、豐富與深入的著作。
http://www.books.com.tw/…/…/shenhornyen/products/0010756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