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因為疫情關係,大家都很努力學習和適應將演出或講座轉成線上模式,今年美濃黃蝶祭以及延伸而出的後生(青年)創作營也將以此方式呈現,會有文字、肢體、音樂三種形式的講座,以及後續小班制的討論、發展與創作,期望最終能產出新的共同創作進行發表,邀請有興趣的朋友一起來「近距離」共學討論及創作!
【後生創作營——以創作來縫補裂痕】
美濃黃蝶祭傳統的青年培訓活動,自2004年起,每年的黃蝶祭皆由培訓營拉開序幕,由資深志工帶領,經由密集的培訓課程後,與社區的夥伴共同籌備該年的黃蝶祭。
而今年我們改變培訓主軸,以「藝術創作」為核心,形構出今年青年營的培訓課程。也受到COVID-19疫情之影響,將實體營隊轉變為線上課程的模式。創作營規劃有三天共同課程,邀請黃瑋傑(音樂)、張卉君(文字)、劉崇鳳(肢體)等新生代的創作者、實踐者擔任導師。課程從美濃環境運動的發展脈絡開始,認識美濃黃蝶祭的環境藝術行動。接著再認識各種不同的創作方法與媒介。在三天共同課程結束之後,學員依照個別的興趣分組,與創作導師一起進行創作。此外,也規劃有三堂專題講座,認識更多不同的創作類型與精彩實踐案例。最後,以師生共創為目標,以黃蝶祭線上音樂會為舞台,發表創作,向社會發聲。
§
▲活動時間▲
△共同課程:7/19~7/21
△專題講座:7/24, 8/1, 8/7
△線上發表:8/21
▲招募對象:年滿18歲,對於創作有興趣者
▲活動費用:800元
▲活動人數:正取12名、備取3名
▲報名截止:7/12 17:00止
▲錄取公布:7/14 15:00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qy1haxsZvpCJ4JL98
▲課程內容▲
【美濃田野】
美濃實境探訪/邱靜慧
美濃黃蝶祭的環境藝術行動/劉逸姿
【創作方法】
文字可以帶領我們走多遠——從創作到社會實踐/張卉君
即興當下,自由舞我/劉崇鳳
我的城鄉凝望與音樂書寫/黃瑋傑
策展作為一種創作/劉逸姿
【專題講座】
《女子山海》:共同創作,相互為鏡/張卉君、劉崇鳳
向山走去:談藝術如何回應社會/汪兆謙
社會參與式藝術:中國經驗/王美欽
▲創作導師▲
【文字】張卉君
來自山城埔里,然後愛上海洋。
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碩士,現任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董事、鯨豚解說員。曾任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美濃愛鄉協進會研究員,著有《女子山海》(劉崇鳳合著)、《黑潮島航》(吳明益等合著)、《黑潮洶湧》、《台灣不是孤單的存在》、《記憶重建:莫拉克新開災誌》等書。
【音樂】黃瑋傑
來自高雄美濃,從事客家及多種音樂創作,關注及參與許多社會、環境議題,創作核心關懷人與土地的細微之聲,期望透過音樂將許多真實故事帶到更遠更多地方。曾參與紀錄片、動畫、劇場等跨界音樂合作,曾獲金音獎最佳民謠單曲獎、中國華語金曲獎年度最佳客語專輯獎。
【肢體】劉崇鳳
旅居花東八年,返鄉美濃六年。除了以寫作探討人與土地、文明與自然的連結,並擅長以身體作為生命敘事的語彙,熱衷即興當下。為林雅雯心靈舞動學院認證導師、旗美社大自由舞蹈講師、藝術節表演者。常結合自然與藝術,開發身體和聲音相關的長天數工作坊。
▲授課講師▲
☆王美欽☆
中國福建人,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藝術系教授,致力於中國當代藝術研究。2020-2021年為美國Fulbright學術交流基金會訪問學者,於國立臺南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進行研究教學。
☆汪兆謙☆
阮劇團創辦人,藝術總監暨團長。同時也是位於嘉義的劇場「新嘉義座」創辦人。
就讀北藝大時期返回故鄉嘉義創立阮劇團,進行戲劇創作與推廣扎根工作。近年致力於創作「新時代的台語劇」:揉合地方文化特質,實驗有別於都會視野,具有台灣南方特色與觀點的戲劇,關注表演藝術如何更積極地走向民眾,與社會及世界接軌。
☆邱靜慧☆
土生土長美濃人。
美濃愛鄉協進會總幹事,長期投注於環境、教育、文化與鄉村發展的行動實踐。
☆劉逸姿☆
屏東客家人,於2007年落腳美濃,嘗試以藝術為方法打開各種可能的社區工作者,2014年起開始主要策劃美濃黃蝶祭,隔年完成高師大跨領域藝術研究所碩士學位,長期耕耘農村藝文,希望與農村裡長出來的文化行動,一起走向更大的世界。
#2021美濃黃蝶祭
#後生創作營
#人物插圖by蕨
「北藝大文學跨域研究所」的推薦目錄:
- 關於北藝大文學跨域研究所 在 黃瑋傑 Huang Wei Ji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北藝大文學跨域研究所 在 作家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北藝大文學跨域研究所 在 作家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北藝大文學跨域研究所 在 [心得] 北藝博物館所/北藝文學所/東華華文創作- 看板graduate 的評價
- 關於北藝大文學跨域研究所 在 北藝大文學跨域創作所| Taipei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北藝大文學跨域研究所 在 北藝大文學跨域研究所準備- 考試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北藝大文學跨域研究所 在 碩士班. 北藝大研究所Dcard 的評價
- 關於北藝大文學跨域研究所 在 [請益] 台北藝術大學文學跨領域創作研究所問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北藝大文學跨域研究所 在 網路上關於北藝大研究所甄試-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北藝大文學跨域研究所 在 網路上關於北藝大研究所甄試-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北藝大文學跨域研究所 在 網路上關於北藝大研究所甄試-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評價
北藝大文學跨域研究所 在 作家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週作家事聯名北藝大文學跨域創作所兩大女神的算命攤苦主們發問踴躍,
可見大家都摩拳擦掌要報考啦!
研究所相關資訊如下:
https://www.facebook.com/tnua.literature/
線上報名時間是12/10到12/17,不過研究計畫一月再繳交就可以囉!
來問事的大家,如果沒跟上直播,也可以看影片回放來了解老師們對這個研究所的規劃、理想中的學生,甚至是文學在當代如何重思精彩的開示,聽得住海編都想報考了。
善哉善哉,希望大家心中的文學火苗不滅❤️
然後本週日作家事依然還有神秘來賓喔,請期待!
北藝大文學跨域研究所 在 作家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北藝大文學跨域創作研究所算命攤來作家事擺攤占卜文學創作新手來問事
北藝大文學跨域研究所 在 北藝大文學跨域創作所| Taipei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北藝大文學跨域 創作所, 台北市。 4980 個讚· 5 人正在談論這個· 14 個打卡次。本所以「文學X藝術」做為新的取徑。本所課程規劃包含文學當代性、當代文學與思想. ... <看更多>
北藝大文學跨域研究所 在 北藝大文學跨域研究所準備- 考試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在考北藝大時覺得文跨所網路上的資料很少,有幸上了之後,想說來回饋一下大家準備備審與面試的一些撇步?希望有幫助。備審/作品集:-創作計畫就寫你真 ... ... <看更多>
北藝大文學跨域研究所 在 [心得] 北藝博物館所/北藝文學所/東華華文創作- 看板graduate 的推薦與評價
沒錯又是我,連兩天發心得文
其實是因為109年度的時候落榜太難過,想說太難過了
但想想因為考的科系很特殊,板上幾乎沒有討論
如果未來有跟我一樣想跨科系卻又沒有資源的人,也許或多或少看到這篇文可以幫助他們吧
抱持著積陰德的想法就還是來寫回饋了XD
但由於110學年度的推甄已經開跑了,109的成績我已經找不回來
只能分享一些當初(其實就也才今年初)為什麼想投博物館所
還有文學所我是怎麼經過第一階段窄門進去複試,又怎麼被丟出來的哈哈
成績的部分反正最後也沒上,基本上大家也不需多做參考
背景/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 畢
延畢一學期到中國甘肅西北師範大學歷史系交換
(班排才52.6%,畢業平均大概是85,大學成績偏中下)
系上是社會科教育系轉型,所以歷地公的課都會有,看自己怎麼配課,我算是配歷史類+社會類別的課較多
大一二算是雜修,國北選修台大的課都免學分費,所以我修跟旁聽不少台大人文地理跟人類系的課
交換時著重在修敦煌學跟民俗學的相關課程,敦煌跟民俗學算是開啟了我很想做博物館的理由
因為西北地區博物館真的超!多!!!!並且每一間都各有各的特色,其他藝術設計品跟導覽也都做得很好
我就很想知道為什麼台灣相對文化也是如此豐富,我們卻沒辦法做成這樣?
幸運的是,我的家人很支持我在西北的時候多去看看中國
於是我在西北五省繞來繞去,甚至都快把西安幾個大型博物館當自家後院走(最喜歡的是碑林博物館)
雖然在QRcode治國的狀態下有所缺點,但是在看兵馬俑的時候還是反思了很多關於文物修復的事情
甚至會看藝術品看到哭出來,尤其是進去莫高窟的時候我真的感覺那邊在召喚我XD
---------以上這段是我覺得我在投博物館所比較加分的地方---------
大三專題論文著重在當代歷史討論,有拿系上發表跟研究獎
大學期間比過比較大的競賽是行政院青年洄游農村跟中華電信基金會的蹲點台灣
前者拿了創新發明獎,後者是文字組第一名
然後有兩到三年的時間一直都有在寫文學獎,有的有拿獎有的是入圍,我都有寫在履歷
109 北藝大博物館所 落榜
有進面試,備審寫的是關於敦煌藝術對大眾的影響性及歷史探討
當初報名的時候我人還在甘肅,連報名費都是朋友幫我先墊錢的
文獻是學姊先幫我過濾、指點,我才一篇篇拼出來
我參考的東西有很多也是學校博物館跟圖書館找出來超久之前的期刊論文,不過都很有參考價值
敦煌學相對在台灣是一個很少被談論的學說,但是敦煌藝術可能就比較常被提及
投考博物館所除了是想把敦煌學說讓更多人知道以外,也想滿足自己對這個學問的追求啦
(因為中國也不是每個學校都有開,有開的話港澳臺生也不一定能進去)
加上自己滿想做博物館策展跟解說類的東西,想說考博物館系多少可以學到一點,就報考了
結果當初回台灣時間太趕,沒找大學老師討論,備審直接被北藝老師電爆XD
因為有遇到陳佳利教授(算是這方面的專業學者!)電歸電,但可以感受到他是認真在跟我討論可行性
面試出來其實我就大概知道無望了,不過記得最後成績我好像只差一分就可以上了,倒是挺意外的
備審部分我也是做得就像學術論文那樣,沒有一些很花的排版什麼的
我認為專業度>花俏度,說明你想要做什麼在這關相對是比較重要的一環
在這裡我也結合了我在教育大學的背景,說明了博物館在教育方面的意義我能給出什麼樣的貢獻
----
110 東華 華文創作所 沒去面試(卡到時間)
109 北藝大 文學跨域創作所 有過一階 後落榜
兩間備審都是寫1970年代戒嚴時期金門女性的生命故事
我就偷懶啊怎樣!
會寫這個主題其實跟我的大學畢業論文比較有關係,當初也是做了史學調查才發現自己媽媽的生命故事很有趣
做了專題論文發現,天啊媽媽的朋友們真的是 更 有 趣 欸 !!!!!!!!!
最後挖一挖自己家裡的故事,我媽就貢獻出自己年輕時的秘密
是她在家裡商店幫忙時,某位軍官對她一見鐘情而開始每天寫信給她的故事
因為信裡的內容滿鉅細靡遺的,我想說可以按照那些國軍用紙上的美麗鋼筆字作為藍本
重新譜寫出戒嚴時期金門女性與金馬獎阿兵哥的那種愛情無奈,殊不知就過了第一階段
內容我是有寫我打算要怎麼做調查,過程我也有去問我媽可不可以讓我做這個主題
甚至也有找到當年那個軍官,還有裡面的一些對應角色跟實際場域
物事人非跟不復當年的情況一定有,但說到底過了三十年,也沒有什麼遺憾好談了
我媽談到這件事情的時候她說年輕時有這一段過往也是幸福的,也鼓勵我就算沒念到創作所也還是可以寫
所以我大概還是會抽時間寫吧,算是為了我媽,投創作所當初算是為了驗證自己有沒有機會
加上自己這個主題是有沒有可能成立為一個創作主題的(很怕老生常談到很無聊)
事實證明兩間優秀的創作所都滿認可的XD
我自己拿過幾個文學獎+身邊許多優秀的創作者的經驗是
有的人就是天生很會寫文學獎的那種料子,有的人是天生就是「創作者」
但這不扼殺文字能帶給大家的力量,所以持續寫作是很重要的
也許你認為自己的生活沒有像他人這樣的豐富,可以有這麼多的靈感可以拿來書寫
那也可能只是你還沒發現自己的生活有超多東西可以寫而已
我在採訪我媽的數次裡頭,看見她閉上眼睛慢慢回憶起她的20歲,常常聽她講一講我自己都要忍住淚不可以哭
畢竟我媽也是一生有過坎坷,甚至我還問過她要是當初真的走了,會不會她會更快樂?
她只是笑著說:「也許會喔!可是就不會生你們這些小孩,現在也不會有妳願意幫我寫東西了。」
所以我只好在這順便告白我媽,是她讓我當初109落榜後還有力量繼續考110研究所
因為只有她知道我對知識的渴望比什麼都熱切,她更是樂於看見我成為更獨立自主的女性
「媽媽沒有生在妳這個世代,所以沒辦法像樣妳一樣一直唸書。
但是妳可以。妳可以擁有滿肚子的知識,它們會跟著妳一輩子,妳是幸福的。
如果錯了,了不起我們重新再來一次就好了。媽媽會在後面支持妳重新完成夢想。
沒跌倒過的人生不值得拿來大聲喝采。」
----------by 我第一次落榜我媽跟我說的
以上,考兩次終於上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4.218.20.19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raduate/M.1605616399.A.950.html
※ 編輯: rainbow1170 (223.136.9.200 臺灣), 11/18/2020 00:54:2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