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平常對書籍裝幀、編排、字體有興趣、或是看到封面吸引你的書,會翻到最後一頁看看封面設計是誰的話,那一定對「王志弘」這個名字不陌生。最近他發表了自己從事平面設計20年集結而成的作品集:
《Design by wangzhihong.com:A Selection of Book Designs, 2001-2016》
誠品書店也在近期作了專訪,我們節錄了幾段訪談跟大家分享,如果連假被兩個颱風摧殘行程泡湯的話,不妨一起來泡個文字浴
-
Q:希望從書籍設計的視覺及觸覺,帶給讀者什麼感受,進而觀看這本作品集?
王:首先,全書無論圖錄或隨筆的部分,皆以時間軸的方式安排,我希望讀者在閱讀時能將時間感放進去。2001年至2016年是個不長不短的時間,但在這段時間內,台灣的平面設計起了不小的變化,特別是在出版設計方面。而同時,出版內容在不同時期也有些特徵,比如哪幾年翻譯小說特別風行、哪幾年北韓、字體或設計方面的書籍產量特別高,雖然我並非全都高度參與過,或皆包含在這次的作品集中,但讀者還是可以透過時間軸的安排,感受到書籍的各種變化,整體瀏覽出版業與設計者的成長過程,與彼此間互相影響的結果。我早在2002年就開始推動出版社在紙張方面的提升,進一步到美術紙的運用。從初期鼓吹出版社捨棄上P讓紙張能夠呼吸,也讓手能夠直接碰觸到紙張,中期開始接受使用歐洲美術紙,到近年我時常使用的日本竹尾美術紙。無論出版業景不景氣,我始終希望將出版品質放在第一位,盡可能的幫讀者爭取到最好的質感。現在我即將出版的作品集,當然延續了這樣的態度,我們近乎全書皆使用了日本竹尾的產品,紙張成本非常非常的高,為的就是希望除了內容以外,還能帶給讀者最好的印刷品質與觸感。
-
Q:您將自己定位為商業設計師,但與其他設計師不同的是您不大接受改稿。為什麼有不改稿的堅持,這樣的堅持又如何建立?
王:是的。我用務實的態度跟方法介入商業、解決問題、改善大環境,並不會隨意將設計「賣弄」成為一門藝術。設計的確可具有藝術性,但不應該如此廉價,也不該低估了商業的各種可能性。另外,我們必須先理解什麼是改稿?為什麼改稿?但似乎很難簡單的完全界定它,只能任憑每個人的主觀看法去解讀。在無法確定它的定義時,我對於改稿這ㄧ說詞是頗不能認同,也認為是失禮的,因為改稿不該成為談判過程中必須附帶給客戶的東西。字面上它是允許客戶毫無條件地提出要求,同時設計師也已先行拋開該堅持的信念,廉價的想將設計銷售出去,只讓這部分的過程簡化成:我讓你改三次。這完全是處於一種無法互信的狀態,客戶想明確保有修改的權利,而設計師也只想藉此設下「停損點」,這是我無法認可的情況,與我的信念、價值觀完全背離。在我最初身處的2000年前後,有許多觀念及空間是不被出版社接納的,但要改變環境就必須堅持,而堅持信念的過程必定帶來風險,風險是你有可能無法贏得多數人的認同,但一定能保有你自己。
-
Q:書籍或其他平面設計,接案的準則是什麼,有不接的類型嗎?又為什麼特別偏好學術類書籍?
王:主要還是考量有沒有興趣,或願不願意嘗試,但其中還是有些我比較不容易接受的情況,大多是過於輕鬆、大眾化的內容主題,這方面個人一直覺得較不適合。面對設計的態度我多偏向嚴肅,所以嚴肅的文字與內容總是比較吸引我。我認為要能掌握好文字表現的前提,是要你真正對它有好感,這與理不理解無關,那是很直覺、單純的喜愛。可能這就是為何總讓人覺得我似乎偏好學術類書籍的原因,我想許多出版社也認為我適合處理這些文字。
-
Q:您設計的書封,如《字型散步》、《共產黨宣言》、《開門見山色》等,採用讓logotype自己說話的形式呈現,這樣的想法在您的設計脈絡是如何成形的?
王:在這些例子當中,文字本身開始述說它自己,而不是過去所依賴的編排,我想這就是中文字最有意思的地方,筆劃間總藏着許多含意等待設計者去發掘。《開門見山色》或許是其中較為關鍵性的一本,從這本書的例子中,才開始掌握住訣竅。這個脈絡的形成表面上看起來是突然的,突然某一天我在設計《開門見山色》時就這麼做了,但或許這是我累積很久的反應也說不定,試著捨棄過多的文字陪襯,用更簡單明瞭的方式去表達文字。而一直作為我設計工作的文字,也開使有了自己的個性。
-
Q:書中提及,有感於台灣平面設計的失衡,而決定走向探尋Typography之路。這是源自什麼體悟?這個決定可以說帶有「使命感」意味嗎?
王:事實上我最早於90年代初的復興商工時期,就已經意識到對於Typography有種特殊的執著,同時也已經付諸行動實際運用在所有能自主決定的作業與展覽上,這與當時校內的廣告風氣完全相反。1997年我進入社會後發現,職場上更難找到純粹發揮Typography的地方,畢竟這與學校不同,商場上的平面設計運用關乎到真正的獲利,不是學生時期只求自我表現即可。對於這樣的失衡狀態,我真的很想去改變,找到容身之處,若說其中是否帶有使命感,或許也有些吧。空間是要自己去創造的,我清楚知道自己想往哪個方向走,雖然現在環境不夠好,但還是得先進入這個環境之中,唯有涉入才有機會一點一滴的改變。若放在書籍設計上,就是或許我製作出一、兩本使用Typography為主要技巧的封面時,對於大環境起不了什麼作用,但當我製作了一、兩百本放在市場上,那就有機會去改變。只要品質是好的,路線是對的,我想讀者總會慢慢的接受,理解原來字體、編排那麼重要,能在人的感官上起多少作用。
-
「要改變環境就必須堅持,而堅持信念的過程必定帶來風險,
風險是你有可能無法贏得多數人的認同,但一定能保有你自己。」—王志弘
說不定你手邊也有王志弘裝幀設計的書噢
Search
北韓字體 在 原來北韓常見的字體叫玉流體,這跟他們平壤...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原來北韓常見的字體叫玉流體,這跟他們平壤有名的冷麵店玉流館那個名字一樣! #到底玉流是有什麼特別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