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是當代登山者們最愛的中級山桃源,卻更是世居於此的布農族郡社群人們,思思念念的美麗故土。
距今300年以前,約莫在18世紀的百年之中,郡社群族人們或許是為了更好的土地與獵場、或許是因為厭倦了與強大的鄒族為敵,開始由郡大山東側山谷向外遷徙,但過程並不怎麼順利。自古把拉庫拉庫溪流域當獵場的鄒族特富野群,以強大的獵首行動阻止他族落腳於此,嘗試過的布農氏族曾一次被割下超過10顆頭,那是來自鄒族非常強大的武力宣言。
一直到18世紀的中後期,鄒族因為平地傳入的傳染病猖獗,導致大量人口死亡、嚴重削弱部族力量,難以顧及遙遠的拉庫拉庫溪獵場,才讓布農族郡社群與巒社群在這個流域站穩腳步、落地生根。在拉庫拉庫溪上游,如大分一帶定居的是郡社群族人;而中下游部落如喀西帕南,與今日聞名的佳心石板屋等,則是巒社群的家。他們在語言、文化與習俗上,有著或多或少的差異性存在。
大分部落就是在這個時期建立的,據布農族詩人Salizan沙力浪 《用頭帶背起一座山》書中紀錄的耆老說法:「大分這個地方布農語叫Bongzavan,平臺的意思。」至於為何後來會音譯為「大分」,而有玉山國家公園《八二粁一四五米》一書中所記載的「大分,是日本人取自布農族族語『溫泉』的音譯」,或許是日本人與族人對此地命名邏輯不同而導致的吧。
然而,1914年5月,當北邊的太魯閣族,被佐久間左馬太總督率兵攻打,在「太魯閣戰爭」敗北後,日本的「五年理蕃計畫」彷彿吃下定心丸,開始將槍枝收繳對象擴大到南邊的布農族等民族。此舉嚴重破壞了布農族固有的狩獵文化與日常生活,更是剝奪了族人「抵抗入侵者」的能力;強大的不滿不斷在部落中累積,乃至於隔年5月12日終於爆發了「喀西帕南事件」,族人們決定奪回屬於自己的槍。當天近百名巒社群族人包圍了喀西帕南駐在所,一舉殲滅十名日本警察,將駐在所燒了個精光。
這個事件激勵了遠在大分的郡社群族人。五天後,5月17日,大分社總頭目阿里曼・西肯與其兄長拉荷・阿雷等領袖率領共54名勇士,清晨五點攻入建於1911年的初代大分駐在所,當天馘首11名駐警,成為布農族著名的抗日史詩「大分事件」。而事件後,拉荷・阿雷率領著家人移居荖濃溪上游玉穗社,成為最後一位與日本議和的抗日英雄。
諷刺的是,原本布農族和深入山地管理的日本人沒什麼衝突,一切的根源,大抵始於槍枝的沒收。
大分事件後,拉庫拉庫溪流域的日本勢力近乎真空,族人過了幾年太平日子。然而1920年日本人的捲土重來,卻是率領大批漢人、平埔族、高山族等工班所開闢的八通關古道,從南投與花蓮包夾,狠狠地鑿穿了布農族人的家園;更帶來了1921年日本人報復性的「大分屠殺」事件,一次奪去了23名布農勇士的生命,大分的薄暮也悄悄到來。
諷刺的是,為了紀念過去在此死去的日本警察與布農族人,日本人在初代大分駐在所附近,也就是今日大分第二階平台上,建立了「殉難諸士之碑」與「納靈之碑」。至今人去山空,兩座碑仍一前一後,默默在大分銘誌屬於這裡的血與淚。
1933~1934年,日本的集團移住政策,成功將郡社群與巒社群族人,或強迫、或勸誘的遷離拉庫拉庫溪流域,移居到卓溪鄉。他們淨空了山林,也帶走了布農族的根,留下默默無語的石板屋與耕地,還有無數被含淚熄滅的三石灶。
人去山空之後,為了防止族人復歸舊社,八通關沿線駐在所依然有派警駐守;而古道也漸漸開始有了健行者,或者抱著拓墾夢遷徙的人們,往來南投與花蓮二地。直到1944年,大分駐在所或因日本忙於二戰,或十年過去也確認族人不會再回去住之後,終於最後一次關起武德殿的大門,打理好一切,深深一鞠躬,結束了這裡為時33年的「日本時代」。
1992年大分駐在所慘遭祝融後,如今,整個大分就只剩下紀念碑,還有這座藏在樹林裡的小小彈藥庫,與散落於周遭山上的郡社群舊部落們,靜靜的、悄悄地,繼續看守著大分,述說著這片土地那燦爛如煙花,卻消逝如流星的200年。
到了大分,如果只享受這裡「天堂般的靜好」,那就太可惜了。我們應該要到各個遺跡走走,用眼睛與身體見證歷史。而更要知道的是,這份台灣山中的「靜好」,是用多少的血、多少的文化斬根所換來。今天,台灣要尋找屬於自己的文化,應當要從何處著手?這裡,是最適合思考這些資訊量爆炸的議題的地方。
你所看到的「原鄉」,真的是原鄉嗎?
老家,還在山裡,靜靜等著族人們回去。
這是大分的故事,也是布農族的縮影。希望在這一個世代,部落的青年們都能回到那世代埋藏臍帶的屋簷下作夢,重新燃起三石灶的火,傳唱美麗之島的天籟歌謠。
#八通關訪太魯那斯・大分的200年
「北 德 拉 曼 入山 證」的推薦目錄:
- 關於北 德 拉 曼 入山 證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北 德 拉 曼 入山 證 在 [新聞]山友為辨識綁塑膠條「有問過樹嗎」 - 看板Hiking 的評價
- 關於北 德 拉 曼 入山 證 在 非假日登山健行| #北得拉曼神木步道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北 德 拉 曼 入山 證 在 北德拉曼開車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和網紅們這樣 ... 的評價
- 關於北 德 拉 曼 入山 證 在 北德拉曼開車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和網紅們這樣 ... 的評價
- 關於北 德 拉 曼 入山 證 在 [記錄] 重裝南北插天山- Hiking - PTT生活政治八卦 的評價
- 關於北 德 拉 曼 入山 證 在 [揪人] 10/30(六)塔曼山共乘- Hiking - PTT生活資訊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北 德 拉 曼 入山 證 在 [記錄] 重裝南北插天山- Hiking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北 德 拉 曼 入山 證 在 非假日登山健行| #北得拉曼神木步道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凌晨04:00出發、摸黑上山、聽蟲鳴、看山川雲霧、舒服宜人、北得拉曼山是部落泰雅人視為(聖域)、一路上遇到了許多的山友、互相含喧問候、北德拉曼山豐富的林相從人 ... ... <看更多>
北 德 拉 曼 入山 證 在 [記錄] 重裝南北插天山- Hiking - PTT生活政治八卦 的推薦與評價
08:00 大溪分局溪內派出所,繳交入山證與自然保留區核准證。 ... 相較於魯培山和北德拉曼山,這邊的地勢很平緩, 也沒有其他的樹和山毛櫸長在一起,如果是黃葉的季節 ... ... <看更多>
北 德 拉 曼 入山 證 在 [新聞]山友為辨識綁塑膠條「有問過樹嗎」 - 看板Hiking 的推薦與評價
山友為辨識綁塑膠條 「有問過樹嗎」
https://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803/2/2w7cw.html
新竹縣尖石鄉北德拉曼巨木群,三年前開放登山後,沿路樹上繫滿五顏六色登山塑膠條,
山友陳淨日前上山看了好生氣,「人被塑化劑毒害,就連樹都要變塑膠樹了」。她和母親
吳珮怡號召荒野志工本周六上山拆除,要還給森林屬於它們的色彩。
尖石鄉民達利對此早有不滿,他說北德拉曼是泰雅族聖山,每次和族人上山,拆不勝拆。
登山客肆無忌憚在樹上繫登山條,就算不是叉路也綁,「同一個地點綁了卅、四十條」,
根本是在打知名度。
陳淨就讀大一,母親吳珮怡是荒野保護協會三峽連絡處負責人,母女日前一起爬北德拉曼
山。陳淨邊走邊拆塑膠條,塞滿整個背袋,拆了二百多條。
「原本翠綠的山林,綁滿五顏六色登山條,醜死了!」陳淨說:「登山客太自私,要綁之
前有沒有問過樹木肯不肯?」
吳珮怡說,塑膠條若綁在小樹,可能讓小樹無法生長,就像吸管被壓住,水分、養分無法
輸送,嚴重可能造成樹木死亡;若綁在樹木枝條,樹枝長大後,塑膠條可能被包進樹裡,
危害樹木健康。
林務局竹東工作站主任魏展斌說,林務局積極推動「無痕山林」,每年派員上山拆除塑膠
條,塑膠條經長時間仍無法分解,破壞環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5.99.19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