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箱、腐敗、中正廟:中國黨不想讓你知道的史實】
文:李雨蓁 Lí Ú-chin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於9/8公布中正紀年堂轉型方案,規畫「#反省威權歷史公園」為主軸,改造、移除園內威權象徵,包括移除蔣介石銅像,並改造堂體功能及外觀,同時破除園區整體崇拜軸線。此方案是搜集被蔣政權屠殺的受難者團體與專家等多元意見後,考慮兼顧轉型正義與銘記歷史刻痕,並將空間還給人民。對此,中國黨如喪考妣,暴跳如雷,例如主席參選人朱立倫表示,要反過來打倒文化台獨,更質問要不要拆中山高。
其實,如何去除獨裁威權,高雄在14年前早就示範過一次。
大家都知道,文化中心原本叫做「中正文化中心」,在1970年代,和權力中心相隔甚遠的高雄政壇,為了表忠諂媚老蔣,把壽山改名萬壽山,愛河改名仁愛河,不久後的1974年,也計畫在林德官舊棒球場的土地上,興建「中正堂暨中正圖書館」,說是要「獻給蔣公九十歲誕辰的獻禮」。但蔣介石當時身體已如風中殘燭,隔年就一命嗚呼。
市府原本還想改名「中正紀念堂」或「中正紀念館」來「緬懷 領袖」,結果好笑的是被中國黨中央政府打槍,理由是不能和中央的中正紀念堂混淆。1979年搭上十二大建設各縣市文化中心的政策,擴大規模,成為「中正文化中心」,也因此,成為在圖書館、表演廳中央立有一神龕狀空間,立有巨大坐姿銅像的特異文化建築。
2002年,謝長廷市長任內推動多處公園改造地景工程,將原本圍繞文化中心的圍牆拆除,擴大人行步道成為「市民藝術大道」,原本支撐欄杆之間的石鼓經過重新設計,搭配當季藝文活動不定期更換圓形燈片,這項工程獲得好評,也沒有太多爭議。又過了不久,在2007年,陳菊市長決定讓「文化去政治化」,移除蔣介石銅像,並將「中正」去掉,改成單純的「文化中心」。這次就踩到中國黨痛腳,引起藍營劇烈反彈,但風波並未持續多久。從2002-2007這段時間內的「文化中心空間解嚴」,讓園區回歸文化用途,也增加了市民活動空間。
然而,在高雄中正文化中心成功去政治化以後,台北中正紀念堂也計畫拆除圍牆,增加開放性,卻造成劇烈反彈,甚至當時北市府趕緊把僅有二十多年歷史的中正紀念堂列為古蹟。後續每次討論到去除「中正」,將空間還給人民,重新客觀看待歷史的提議,都引發中國黨陣營破口大罵。
但若我們回歸歷史,中正紀念堂的興建本身,就是一項充滿問題,涉及欺騙人民、浪費預算、黑箱作業的可疑決策:
■經費來源欺騙人民,不斷追加天價預算
蔣介石死後,行政院經治喪委員會會議決議,決定在臺北市擇地興建「中正紀念堂」。當時治喪委員會召集人俞國華公開宣佈:各界捐獻的中正紀念堂籌建款項達新台幣一億四千八百多萬元,此外還有人捐獻水泥、玻璃等建材,因此,第一期建築「可以不必動用政府的經費。」(聯合報,1976-7-10)然而,該年10月,建築經費就變成5億元(含兩廳院),到完成時,經費已經膨脹到本體11.8億,其中8.8億由政府預算支應。後續兩廳院因工程延後,預算更增加到74億。中正紀念堂預算草率決定,不斷膨脹,可以說是黑箱作業,其中好大喜功、奢靡腐敗的程度,令人難以想像。
■佔用市政發展用地,排擠各項重大建設
11.8億的預算,聽起來好像不多?但在1976年中正紀念堂動工時,台灣國民所得僅1053美元,2021年預計已達33310美元(以上均主計處數據)。而當時興建一整個港口(台中港)50億,整座國際機場(桃園)100億;現在建一個貨櫃中心(高雄洲際二期)1125億,一個航廈(桃園三航)1000億。換算中正紀念堂造價,約今日300億。在當時台灣進行多項建設時,也算一筆相當大的開銷。
另外中正紀念堂預定地,原本在1974年台北市府規劃為「第二商業中心」,包含18~50層高的辦公大樓和24~30層高的旅館和公寓多棟、四棟百貨公司、文化中心、世貿中心、綠地等空間,投資額150億台幣,相當於信義計畫區+兩廳院的機能。卻因為中正紀念堂而全部推翻,因而台北市府重做都市計畫,把都心改到信義計畫區,也推延了開發的時程。為了個人崇拜,大筆消耗國家預算,打亂都市計畫,讓市政延宕數年,這些成本從來沒人去追究。
■競圖黑箱作業,圖利特定廠商
1976年,中正紀念堂舉行國際競圖時,曾要求作品須具「創造新穎設計」、「獨特風格」、「應用現代建築工程技術」、「經濟實用」,結果卻是參選作品中唯一不具現代風格,還提了兩個案子的楊卓成作品得標。當時,籌建小組號稱聘請國內外專家進行評審,但奪得第一名的建築師陳邁(宗邁建築師事務所)表示:評審雖然喜歡他們的案子,但在會議上無法做成正式決定、要讓蔣宋美齡從國外返台做最後決定,而蔣宋美齡回來以後連圖也沒看,只丟下一句話:「選中國式的就好。」可以說是黑手介入競圖。
其實,楊卓成的代表作包括早年的士林官邸、圓山飯店,以及多座蔣介石行宮,更多次與蔣宋兩人當面討論建築設計,是深得蔣家歡心建築師。整體設計完全投蔣家所好,牌樓參考中國明代十三陵,堂體外型則參考中國廣州的中山紀念堂,佈局參考中山陵,但規模更大,就是要「超越國父」。而台階89階象徵蔣介石歲數,格局仿造中國帝王陵寢,建築加上傳統廟宇、墳墓一定會用的「雲紋」,擺明就是蓋「帝廟」而非紀念堂。當時政府放任不具任何公職身份的蔣宋美齡,為個人喜好隨意推翻競圖結果,以法治國家來看,就是一種舞弊、圖利熟識廠商的行為。
這樣疑點重重的工程,在黨國體制的掩蓋下,居然變成台北的象徵,中國黨的精神堡壘,實在諷刺至極!
若是回歸正常,就算不追究當初決策者的責任,將城市空間去除威權象徵,並納入蔣介石執政時期政治迫害與屠殺下受難者的記憶,賦予更多元的使用空間,也只是最低限度的剛好而已。在這點上,台北反省歷史的能力,實在遠遜高雄太多。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公視新聞網 http://news.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http://pnn.pts.org.tw PNN 粉絲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PNN Youtube頻道 http://www.yout...
「十二大建設」的推薦目錄:
- 關於十二大建設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十二大建設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十二大建設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十二大建設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十二大建設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十二大建設 在 【日月同輝緬懷榮工】 第十八集十二項建設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十二大建設 在 1976 美麗的遠景(中華民國十大建設紀錄片)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十二大建設 在 [問卦] 有沒有十二項建設的八卦?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十二大建設 在 [問卦] 有沒有十二項建設的八卦? - 看板Gossiping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十二大建設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公園中的屏東總圖,華麗變身登場】
屏東總圖在8月28日誕生了!今天好過日特派員特地造訪我們的鄰居,一起來看看這座屏東近年最引人注目的文化地標。
#總圖並非新建而是重生
繼高雄之後、新北、台南、桃園、台中近年均紛紛新建大型城市圖書館,而較小的縣市如新竹、花蓮也都有總圖的規劃,可見市民普遍對優質圖書館的期待。然而,身為財政餘裕有限的縣市,屏東總圖乃是「改建」而非新建。
屏東總圖的前身是文化處管理的「中正圖書館」,在1984年開幕,屬於「十二大建設」中「每縣市文化中心」的一環,建坪約2285坪,樓高五樓,除了圖書館還包含文化陳列與排灣族雕刻館等功能,當然以現在的眼光建物空間已趨老舊。因此縣長潘孟安上任後,以總圖概念推動整建計畫,在2017年閉館進行整建。
#大小與規劃
屏東總圖斥資約3億改建,總樓地板面積增加到2573坪(造價和大小都大約高雄總圖1/5),座位從150位增至逾500位,藏書空間由13萬本增加到40萬本,由曾打造大東文化中心等建築的張瑪龍陳玉霖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監造,一樓規劃兒童專屬閱讀區,二樓除一般書庫區,也設空中閱讀花園區,三樓是青少年專區,設筆電區、創客小間、動漫圖書區,四樓包含屏東文學館與多語文書區。
#設計特色與必看空間
張瑪龍建築師保留原有建築體,另外在圖書館旁往外新建一處鋼構挑高大廳作為入口意象與多功能服務空間,這處挑高約三層樓的大廳,以黑色鋼骨與貼木皮牆面組成「三角形」結構,意念來自原住民的傳統圖紋,挑高的大型帷幕玻璃外就是50年樹齡的樟木林,將森林納入景觀,也減少了陽光直射的問題。另外透過大廳兩個大燈籠採光,在白天自然光相當充足。
而在圖書館本建築體視覺的焦點則是挑高三樓的大廳,同樣以木牆形成主要色調,並設置一座鋼構旋轉梯來垂直的視覺焦點。三樓往四樓,設置一處大階梯空間,周邊是青少年書區和視聽設備,未來也會利用這個白色空間舉辦青少年講座和活動,或球賽轉播、動漫賞析,吸引年輕的閱讀族群。
到了四樓,則是AIT提供美國主題書區和屏東文學館,除了介紹屏東廣大土地孕育出的作家和不同區域特色外,最吸睛的是把原住民的傳統石板屋完整保留,搭配原民文化與主題閱讀,創造多變的空間。
#貼心讀者服務
屏東總圖強調「全齡體驗」,在一樓兒童專區除了大量的繪本、甚至五感體驗玩具外,也選用防塵蹣、可消毒清洗的爬行地板,並規劃嬰兒車放置專區,讓父母可以放心帶小朋友來體驗。
而在無障礙空間、座椅扶手、雜誌擺放高度上,則考慮了輔助長者行動的設計,讓年長者可方便拿到刊物或站起坐下。同時全館查詢電腦皆為觸碰式螢幕,便於手寫輸入。而停車場甚至有得來速還書車道,讓民眾可以不進館還書。
而新世代的圖書館,當然也會考慮商業休憩空間,在入口大廳中,包含提供簡餐與飲品的「春若咖啡」,以及大廳設立的誠品快閃書店,而在開幕這幾天,一旁的千禧公園也有市集活動舉行,增加以文化來帶動周邊商機的可能。
近期,總圖也會和2020年南國漫讀節合作展開一連串講座活動,近期每次造訪屏東,從復興圖書館、台灣設計節、到屏東新總圖等一連串改變,都令人看到屏東透過文化、設計的力量,改變城市形象的決心,很推薦大家找時間安排一趟屏東小旅行,體驗這座精緻的南國城市!
地址:屏東縣屏東市大連路69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09:00-21:00
十二大建設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段影片由臺灣省電影製片廠於1977年攝製,記錄了當年屏東縣潮州鎮的樣貌,是一份極其珍貴的史料。
1977年,政府為了完成環島鐵路系統,將南迴鐵路列入「十二大建設」並進行規畫,決定從屏東的潮州車站經過萬巒而至台東的卑南車站,興建一條全長80多公里的南迴鐵路,並預定1979年開工,以四年的時間完成。(後來南迴鐵路的起點改成了枋寮車站,並延至1980年才動工興建,到了1984年又改以「繼續完成南迴鐵路計畫」併入「十四項重要建設計畫」中;卑南到知本段於1985年7月通車,知本到太麻里段於1987年12月通車,南迴鐵路全線則是在1991年12月通車,臺灣的環島鐵路系統終於完成,比影片裡提及的預定完工時間遲了8年。卑南車站在南迴鐵路全線通車之際改稱臺東新站,後於2001年12月更名為臺東車站。)
當時,潮州鎮之所以會被選為南迴鐵路的起點,主要是因為潮州鎮公所積極推展各項建設,包括農村建設、興建穀倉、鰻魚生產、公共造產等,令潮州鎮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在農村建設方面,最顯著的是農業示範村(泗林綜合發展示範村)的興建、農牧經營方式的革新,和給予農友的大量貸款與技術輔導;農業生產增加了,農民的生活水準便提升了。
為了解決大量增產的稻穀儲存問題,潮州鎮公所特別在1977年9月間,動工興建一座大型穀倉。
潮州鎮公所輔導「屏東縣第一鰻魚生產合作社」有成,鰻魚的養殖也十分興盛,產量獨步全省。
潮州鎮的「公共造產農場」有11甲用地,種植了檳榔、椰子、蓮霧、水稻,每年都有可觀的收益;公共造產農場所得收益皆用以舉辦地方公益事業,已完工的「鎮立游泳池」就是最佳的例子。
潮州鎮公所在推行社會福利方面也有顯著的績效,將乏人照顧的窮苦老人安養在安老院,讓他們都能安享晚年。此外,為響應公墓公園化,潮州鎮公所將舊有墓地改建成美輪美奐、環境優雅的公墓。
素有糧倉之稱的潮州鎮,農民富裕、工商發達,相信在南迴鐵路興建完成之後,必定會更加進步、繁榮!
影片來源:國家電影中心
十二大建設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公視新聞網 http://news.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http://pnn.pts.org.tw
PNN 粉絲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PNN Youtube頻道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PNN Justin.tv頻道 http://zh-tw.justin.tv/pnnpts
十二大建設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公視新聞網 http://news.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http://pnn.pts.org.tw
PNN 粉絲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PNN Youtube頻道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PNN Justin.tv頻道 http://zh-tw.justin.tv/pnnpts
十二大建設 在 1976 美麗的遠景(中華民國十大建設紀錄片)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此影片旨在介紹中華民國自1973年起在臺灣推動的十大重要 建設 ,包括興建北起基隆南至高雄之高速公路、興建臺中港、擴建蘇澳港工程、興建宜蘭至花蓮之北 ... ... <看更多>
十二大建設 在 [問卦] 有沒有十二項建設的八卦? - PTT評價 的推薦與評價
一般鄉民都聽過十大建設但其實之後十大建設之後, 還有所謂的十二項建設內容是: 1.完成台中港第一階段第二、三期工程(第一階段第一期屬十大建設)。 ... <看更多>
十二大建設 在 【日月同輝緬懷榮工】 第十八集十二項建設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十二 項 建設 是十項 建設 的延續,也是十項 建設 的擴張,政府於1978年陸續推出 十二 項 建設 ,擴充基礎 建設 的量能,吸引高科技產業投入生產,充分掌握世界科技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