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總統蔡英文及眾人的見證下,高雄車站在19年後,以新生之姿在此展現在所有人的面前。
高雄車站是高雄人的共同記憶,也是重要的歷史地標。在我擔任高雄市長期間,有幸陪高雄一起走過鐵路地下化的漫長旅程,今天非常開心和大家一起見證高雄車站的重生,我想,對所有高雄人來說,這一刻我們期待了非常久。
2002年原高雄車站為配合鐵路地下化,被暫時移開原址,並以賦予「願景」之名續存。高雄新車站的規劃設計其實在2000年間即啟動,為了讓新車站的設計更符合大眾使用需求,2014年市府舉辦一系列高雄車站論壇,廣邀並蒐集在地民眾、專家學者、地方社團與政府部門的想法,轉化為市府後續審議車站設計的依據,最後我們委託荷蘭麥肯諾(Mecanoo)建築師事務所進行設計,歷經多次修正後,終於在2016年經高雄市都市設計審議委員會審查通過。
19年過去,我們看到新的高雄車站逐漸成形,也終能將舊高雄車站移回原址,這個過程,有賴高雄市民、高雄市政府以及中央政府三者的合作,除了為高雄再造百年城市意象,更是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典範。
除了新車站帶來更多功能、舊車站延續高雄歷史文化外,我們同時規劃車站周邊的都市計畫變更,推動第71期公辦重劃,投入平均地權基金超過20億,總面積約24.7公頃。規劃園道、公園、廣場,以及車站專用區、商業區,並拆除原有鐵道、廠房、地下道和陸橋,開闢15條道路,串連南北高雄,讓交通更為便利,有效活化土地,提昇利用價值。
事實上,經費高達998億元的鐵路地下化工程,更是為高雄整體的發展帶來更多的可能性。過去,市區因為縱貫鐵路長年隔閡,除了影響市容外,也阻隔車站兩側地區的都市發展。鐵路地下化後,這樣的藩籬被打破,除了高雄市區,包括左營及鳳山,過去鐵路所及之處,都得到重新發展及活化的契機,而原來長達15.37公里的鐵路廊道,我們重新規劃成為兼具交通、遊憩、景觀的綠園道,再造都市新景觀,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
鐵路地下化不僅是高雄的交通革命,更是高雄進步發展的轉骨方,城市的空間獲得解放,為高雄未來的城市規劃取得更多的籌碼,在未來的發展中有更多的可能與實踐,而這樣的過程裡,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我說過:「高雄不是好命囝」,所以我們努力打拚,創造高雄的經驗、高雄的驕傲、高雄的美學、高雄的文化,讓世人看見高雄,也讓高雄贏得尊敬。所以,我在這裡要特別感謝蘇貞昌院長以及時任交通部長的賀陳旦先生,因為他們的支持,才有高雄鐵路地下化的完成。
高雄今天能有這樣的成就,除了感謝中央對高雄的支持、在地立委的協助,以及歷任願意用心經營高雄的市長、努力讓高雄變得更好的市府團隊,最重要的,是所有熱愛、疼惜這塊土地、這座城市的高雄人支持。我十分榮幸,有機會與所有高雄人一起努力、打拚,讓這座城市充滿榮耀、站上世界的舞台,我也相信在其邁市長的帶領下,能讓我們更加見證美好、便捷的高雄。高雄,一定會繼續向前、更加耀眼璀璨。
「十分榮幸英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十分榮幸英文 在 陳菊(花媽)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十分榮幸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十分榮幸英文 在 曾馨瑩MoMo導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十分榮幸英文 在 『榮幸』的英文- 英語好立刻、唱唱英語歌-Cannon老師's post 的評價
- 關於十分榮幸英文 在 這是我的榮幸英文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 ... 的評價
- 關於十分榮幸英文 在 這是我的榮幸英文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 ... 的評價
- 關於十分榮幸英文 在 阿滴英文|只會You're Welcome? 來學學五種不客氣的說法!【2 ... 的評價
十分榮幸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年9月7日,我應邀參觀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 Taipei Music Center 即將在9月18日開展的《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展出內容十分精彩,令人驚豔且感動!我逛了整整兩個小時仍意猶未盡,拍了這些照片與大家分享。
全程充滿音樂的名人語音導覽是一大特色,參觀者各自戴著耳機,導覽內容會隨著你的移動而變化,所以一定得親自走上一趟,才能體驗完整的展覽內容。
對了,展覽裡有我提供的數件珍藏喲!能夠參與其中,讓我覺得十分榮幸且驕傲,誠摯推薦這個超讚的「博物館級」臺灣流行音樂界特展給大家!
※認識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常設展《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
歷經四年籌備,國內第一個紀錄華語流行音樂展覽《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在2021年9月18日正式登場。
由策展人梁浩軒與三位共同策展人:李明道(Akibo)、馬世芳、五月天瑪莎,歷經1000多天,聯繫超過269家唱片公司與音樂人;簽下數百份授權、借展、視聽合約;南北往返與借展人商借珍貴展品;更經歷了不停討論與取捨,最後選擇111首歌對比臺灣流行音樂歷史與事件中,最具經典與共鳴的歌曲。
展覽打破了時間軸說歷史,以「時代場景」和「故事主題」相呼應,透過流行歌曲在民眾生活的「共同記憶」為主軸串連起跨越時代的流行音樂作品。
展覽規劃的12個展區共計1326件展品,分別坐落在臺北流行音樂中心「文化館」的6樓至4樓三個樓層,依序由上而下展開流行音樂故事的旅程:
6樓共7個展區,真實還原每人接觸音樂的開始,由台語流行歌曲發源地「台北圓環」啟航;隨年齡漸長,來到「台北戲院」看免錢電影;坐上「火車火車」離鄉背井打拼新人生。背起吉他「唱自己的歌」,我們開始關心自己成長的這塊土地,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年輕人的精神世界」,藉由唱歌抒發自己的熱血。
5樓透過3個展區,傳達「流行音樂的影響力,是一則永遠說不完的故事」。流行音樂以愛情主題為大宗,來到「音樂愛情故事」欣賞跨時代的聲光秀;在「唱片的出生」體驗一張專輯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最有才華的專業工作者,讓它們廣為傳唱,讓歌者發光。接著在「音樂的魅力」,一覽1930~2020年間華語流行音樂以多元形式展演屬於各世代獨有的音樂樣貌。
最後來到4樓展區,「音樂現場」紀錄那些未必乖馴的音樂,卻在 LIVE HOUSE、貢寮海祭、墾丁春吶、大港開唱舞台上,找到紮根、開花的土壤。作為Ending展區的「生命的現場-演唱會與 Back Stage」,與必應團隊合作展現沈浸體驗,重現經典演唱現場,帶領觀眾重返感動當下。
這個展覽是第一個使用自動化及主動式推播語音導覽設備的展覽,當參觀者戴上耳機,隨展區動線移動,耳機即透過紅外線自動感應主動推播音樂,每個展區透過配合主題播放屬於其故事背景的多首流行歌曲混曲。
展覽也將 RFID 技術帶入展覽置入門票手環中,每位觀展者不僅可在展場中以手環晶片感應機臺獲得展品資訊,觀展後更可登入北流官網,輸入手環晶片密碼,將有包含張雨生的紅色吉他、臺灣嘻哈先鋒宋岳庭「Life’s a Struggle」 手稿、五月天混音器、搖滾天王伍佰第一把 Les Paul 電吉他等20件珍貴展品,利用 RFID 紀錄典藏查詢自己於展場中搜集的數位典藏展品資料。
此展邀請製作人王希文擔任音樂總監,搭配盧建彰導演的文案,為展覽混音串接111首歌曲及12段語音導覽;更邀請14位重量級音樂人為每個展區引言導覽:音樂教父李宗盛、臺語流行歌曲前輩文夏與文香、陶晶瑩、劉若英,金曲獎最佳貢獻獎羅大佑、民歌之母陶曉清、陳綺貞、張艾嘉、五月天阿信、王力宏,搖滾天王伍佰。英語導覽則由新生代歌手 9m88 與 ØZI 擔綱。在重量級音樂人帶領下,更深刻感受每一展區與臺灣流行音樂背後故事。
展覽另一大沈浸體驗區「生命的現場-演唱會與 Backstage」,則與必應團隊合作,重現包括五月天、Tizzy Bac、兄弟本色與田馥甄等四組藝人的演唱會現場;結合新科技,以九宮矩陣大型五面投影畫面搭配舞台燈光設計、雷射等,展現沈浸體驗。
離開演唱會舞台區,來到後台,觀展者則可以透過 AR,觀看有著演唱會後台最常見的 Truss 舞台工程結構。牆面將掛著知名演唱會舞台設計圖,觀眾可在等候表演入場前,利用手機 AR 掃描,一窺舞台製作奧妙,包含蕭敬騰、伍佰 & China Blue、林宥嘉、陳綺貞與盧廣仲,五組藝人的演唱會舞台設計。
———————————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一首歌、一個物件、一個印記。
《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文化館 9月18日與您相見!
———————————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臺北流行音樂中心
策展單位|INCEPTION 啟藝
策展人|梁浩軒
共同策展人|李明道、馬世芳、五月天瑪莎
策展團隊|曾詩婷、王思雅、林君澤、戴家佑、黃意淳、簡青玲、尹方平、朱庭誼、林宛賢、葉思嘉、朱品堯、林蔚軒、劉曉綺、黃華男
語音導覽 / 引言人
序章 / 記憶的和弦|李宗盛
臺北圓環|文夏、文香
時代電器行|陶晶瑩
臺北戲院|劉若英
火車火車|羅大佑
唱 自己的歌|陶曉清
年輕人的精神世界|陳綺貞
音樂愛情故事|張艾嘉
唱片的出生|五月天 阿信
音樂的魅力|王力宏
音樂現場|伍佰
英文語音導覽引言人|9m88、ØZI
語音導覽文案|盧建彰
語音導覽音樂總監|王希文
目前只能線上購票: https://bit.ly/3jPZvIT
⚠ 因應疫情,此展覽採取預約參觀制,將分時段售票。
🔹 開館特惠票 $250 (一般民眾)
🔹 敬老票 $125 (六十五歲以上長者)
🔹 團體票 $225 (團體人數二十人以上)
※ 一律採取OPENTIX 線上購票
※ 敬老票資格者,請於入場時出示有效證件
🎟 展覽時間|2021/9/18 (六)起,為期五年
每週一休館(2021/9/20除外)
開放時間:10:00~18:00
最晚入場時間:16:30
🎟 展覽地點|臺北流行音樂中心 文化館
地址:臺北市南港區市民大道八段99
十分榮幸英文 在 曾馨瑩MoMo導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關於超前部署:
在台灣疫情最嚴峻的期間,電影「宜蘭在遠方Yilan,a Taste of Home」為我們獨有的家鄉風貌、青年返鄉現象與飲食文化透過影展入圍與世界各國電影競賽,打開了台灣電影與文化在其他國家面前超前部署的姿態。
關於走在台灣的前面:
在日本之後,我們入圍了西班牙、瑞典、非洲、拉脫維亞甚至是土耳其的影展。尤其以“But is it Local? Local Culture and World Heritage” 為主題的土耳其Foca Film Festival 影展。在此影展入圍後,我們的製片人Richard Hsu 根據他在文化界的策展與觀察說了一句「我們的主題,可能還走在台灣的前面⋯⋯」,使Mo意識到,這影展的好消息,不關乎只是電影的事情⋯⋯
關於義大利的影展:
我接下來所分享的這個Andaras Film Festival 十分地慎重與精彩。這個影展在義大利當地非常知名,而義大利也是以重視美食與電影歷史在國際上建立地位的國家。尤其這次的影展,主打著Slow Food 、飲食與文化。我們入圍了以食物為主題的紀錄片競賽項目。可以參考影展網頁與IG,有更詳細的英文資訊 https://www.instagram.com/andarasfilmfestival/
關於影展內容與行程、項目:
主辦單位這次所邀請到的影展評審、貴賓影人,都是在國際間術業有專攻的影評、專業領域的國際記者。當然影展也積極且誠懇地邀請我們劇組參與五天的影展行程,其中包含電影競賽之夜、當地飲食文化與電影、影展之間關係連結的系列演講、展覽、當地專家交流以及Slow Food 晚宴搭配慢食節並結合電影影像專業影人的分享論壇與交流等等。
關於「宜蘭在遠方」的延伸:
「宜蘭在遠方Yilan,a Taste of Home」能夠代表台灣電影與其他國家的電影競賽,真的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一件事情。這部電影正在世界各國一場接一場的競賽著。疫情阻擋不了電影語言,更讓我們透過這些影展的類型,有了不同的視角與觀察可以做為延伸文化、影像及更多可能性的論述。我想這點我們的製片人徐千捷會有更詳盡的分析。
雖然Mo很遺憾因為疫情的關係卡在台灣,當然也一直積極地在詢問當地是否有華人可以代為出席,真的是非常的扼腕。
曾經有人跟我說,謝謝導演這麼喜歡宜蘭,一直推廣宜蘭。而我誠實的回應「我是因為愛電影」。這部電影能夠在影展中與幾千部全球優秀的電影競賽到最後一關真的是倍感榮幸。能夠站在決賽舞台,願電影自己的聲音與表情能被閱讀,能夠發揮它自己的榮耀所帶來的影響力。
關於電影海報:
如果大家點進去網頁看,可以看見「宜蘭在遠方Yilan,a Taste of Home 」的義大利文版的國際電影海報。我們還有西班牙版本、中文、英文⋯⋯為了因應各國影展語言的電影海報。
關於電影的未來&下一部片:
謝謝所有參與過,以及繼續陪著電影走這趟全球開墾之路的每個夥伴。也歡迎大家給我們建議,讓我們知道,在台灣,後疫情時代,這部電影他還能為台灣做什麼事情。當然,想要找我們團隊再拍攝一部電影,也是很歡迎的!
製片人Producer Richard Hsu 徐千捷
影展海報主視覺Movie Poster design Min Yeh 葉容之
Directed by MoMo Tseng, Hsing-Ying MoMo導演
Special Thanks
Yuchi Lin & 宜蘭時光
正福茶園[Fu Tea] - 極致嚴選.完美呈現
音樂米 Music Rice
十分榮幸英文 在 這是我的榮幸英文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 ... 的推薦與評價
... 找我感到很榮幸英文,為你服務是我的榮幸英文,It's my pleasure在2022年該注意什麼?這是我的榮幸英文在2023的熱門內容就在年度社群熱搜話題焦點新聞網. ... <看更多>
十分榮幸英文 在 這是我的榮幸英文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 ... 的推薦與評價
... 找我感到很榮幸英文,為你服務是我的榮幸英文,It's my pleasure在2022年該注意什麼?這是我的榮幸英文在2023的熱門內容就在年度社群熱搜話題焦點新聞網. ... <看更多>
十分榮幸英文 在 『榮幸』的英文- 英語好立刻、唱唱英語歌-Cannon老師's post 的推薦與評價
『榮幸』的英文,怎麼那麼多字咧?」 ─ 比較篇 pleasure / honor / privilege 以上這個三個字,真的都可以當「榮幸」講喔~~ 但是要看依據你想表達的是「哪種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