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南丁格爾陳姿妃獲選十大傑出女青年
陳姿妃,一個看似浪漫與唯美的名字,卻是幾乎與志願服務劃上等號的年輕女子,已經在世界各地,經常自費參與台灣路竹會執行的國際醫療援助計畫,在貧困、戰亂、災後復建的國家或地區進行醫療救援工作。
陳姿妃獲選中華民國第十九屆十大傑出女青年,三月八日在台北市劍潭受獎,陳姿妃表示,沒有外界想像的那麼好,所有的服務只是盡本分而已,也感恩許多人一起為社會大眾種下心靈福田淨土。
接受副總統呂秀蓮道賀頒獎的十大女青年當選人分別為方翠筠、余麗娟、林依依、林聖芬、柯佩鳳、陳姿妃、陳詩欣、張鑾英、楊淑怡和蔡銀娟,她們在不同工作領域中服務人群,不但有具體成就,而且表現傑出。
中華民國第十九屆十大傑出女青年當選人由副總統呂秀蓮親自頒獎;呂秀蓮表示,當選的十大傑出女青年來自各行各業,她以女性為榮,不過,女性成功的背後也要感謝男性的支援。
陳姿妃在台北榮總、振興醫院共服務六年多,後赴澳進修心臟護理,在當地做社區志工。
陳姿妃畢業於澳洲阿得雷德大學護理研究所碩士,是慈濟技術學院護理系講師,慈濟醫院兼任督導,慈濟護理雜誌執行編輯。
她在澳洲攻讀碩士時,參與澳洲當地的志工團隊,在假日時經常前往老人院關懷需要關愛及醫療的老人。
剛從東非索馬利蘭完成護理指導與訓練的陳姿妃,回想起結業典禮當天,索國學生所說的話「因為Cristina(陳的英文名字)的努力與教導,我們覺得『台灣』就像是我們的第二個家一樣溫暖」。
她說,「當我聽到時,我眼淚都快掉下來了。感動,真的很感動。我從來沒有想過,我的存在與努力,原來已經深植人心。」
她說,做國際救援常苦於被誤為來自大陸,在非洲五個月一大收穫是「現在他們會說,嘿,這女生是台灣來的!」
這是讓她記憶最深刻的場景,陳姿妃表示,「我只覺得自己的付出是應該的,從沒想過有任何報。」當天,眼淚數度在陳姿妃的眼眶中打轉。「我想,當我離開索馬利蘭,即便我已經白髮蒼蒼,這裡的一景一物一人,仍是我最美麗的回憶。」
真心奉獻非洲的陳姿妃,長期致力於國際醫療服務,獲得十大傑出女青年,可謂實至名歸。
碩士畢業時,陳姿妃曾陪同學前往泰北地區,深刻感受到當地對醫療資源的殷切需求,當時她下定決心,若今生行有餘力,將會投入這些醫療資源貧乏地區的義診。
自此,台灣的原住民部落、外勞收容所、育幼院有她的足跡;非洲甘比亞、馬拉威、南亞斯里蘭卡、中南美洲多明尼加與海地、亞洲柬埔寨、泰北或澳洲、東非索馬利蘭,將服務過的國家串起來,幾乎橫跨大半個地球。
活潑開朗的她,雖然在護理和國際賑災中,面臨到各種悲歡離合,在國外即使內心淌血,仍堅守崗位發揮專業救助災民,但是這些經驗,卻更堅定她繼續參與跨國界醫療服務的心。
每年的春節、新年、耶誕節,她多是在這些國家度過。慈悲、喜捨與奉獻,讓她歡喜走上服務人群的不歸路。
忙碌的情況就像是一顆陀螺,不停的在打轉。
陳姿妃說,「在海地服務時,當時正處於內戰,醫療團身旁還有荷槍實彈的軍人保護。」在南亞海嘯期間,陳姿妃與路竹會以及慈濟醫療團隊,兩度前往斯里蘭卡參與救災行動。
陳姿妃投入服務領域達廿年,從台北榮總到南亞、非洲、中南美、泰北,救助足跡遍及半個地球。看盡災難悲苦,最令她震撼的是南亞海嘯。
她說,第一次隨路竹會赴斯里蘭卡叛軍區,「沿路都是白幡布、收容所睡滿人」,景像嚇人,當地拒絕外援,「孩子拿槍對著我」。她回台灣每天惡夢,但隔不到十天,又隨慈濟赴災區蓋大愛屋。
去年八月,陳姿妃隻身前往非洲索馬利蘭協助建立當地護理體系以及訓練國家醫院的護理訓練。
抱病參與服務的陳姿妃,忘記身體的病痛,在一個不被國際承認的國家,協助建立制度化、標準化的護理體系,讓病患能獲得最妥善的照料。
「朋友都擔心問我有錢嗎?我說精神糧食很夠!」
她感嘆說,中國組織在衣索比亞服務,吃好住好,到索馬利蘭有出差費,還有「艱苦津貼」,「但他們不想待,很難理解我為什麼自願過去。」
當地的醫療資源缺乏,病患與醫護人員之間也都處於學習階段,雖國家醫院對外援物資不珍惜與缺乏管理制度,陳姿妃並不灰心,她從零開始,以醫院管理改革為起點,成立示範病房、設計了索國國家醫院病例管理系統、帶領護理人員自己動手釘製病歷櫃、工作分配板、衛教看板、建立財產清冊,列管醫療護理器材、制定消毒物品運送流程、設立垃圾分類制度、為病床編號、探病時間管理。
結業典禮合影時,陳姿妃被邀請坐在主位,兩旁為索馬利蘭官員,感謝她半年來不放棄、無私的付出。今年一月陳姿妃回台,她說,「我擔心七個示範病房會不會在我不在時,全部鬆散退步;也擔心行政主管沒有全力督促。」
「另一方面,我又期盼他們能夠在我不在的一個月內,將醫院剩下的六個病房做改革整頓作。」
令人欣慰的是,二月重返非洲時,見到七個示範病房不但保持很好的制度與環境,甚至還帶領其他的病房一起改善。她說「這真的是令人高興的結果,播下的種子終於開花。」
很多訪客到醫院病房,都很驚訝與讚賞病房新的改革面貌,且拚命詢問:「是誰改變了這一切?」學生都很驕傲地回答:「我的老師,Cristina。她一個人在這裡教導我們,她來自台灣」。
訪客稱讚說:「她一定是個很有能力的人,可否請她永遠留在索馬利蘭?」陳姿妃聽完後,除了感動外,還是感動。
陳姿妃說,能夠順利的完成護理訓練的任務,背後付出許多的艱辛,除了組織以外,隻身在異鄉也要克服水土不服、文化差異。
台灣的伙伴也不斷鼓勵,希望埋在非洲的種子,在注入活水後,總有一天可以發芽茁壯。
有了改變,就會有希望。有了精神支柱,讓陳姿妃心情低潮時,可以平常心面對,讓自己心境歸零。大家相信,這一條改變非洲醫療之路相當漫長。不能因此灰心喪志,澆熄熱忱。
秉持著護理專業,在醫療的義診服務、護理教育及抗煞防疫,陳姿妃實踐「醫療無國界」的真理,並且用她柔軟的手,撫慰災難人民的創傷,也燃起貧窮心靈的溫暖希望。
這就是陳姿妃,台灣的南丁格爾。她說,未來她還是會不斷參加國際醫療行動,為整個地球盡心,為接受她醫療協助的人點燃一把愛的火。
當選十大傑出女青年的女性,分別在食品科學及生物化學、婦幼維安、科技成就、捍衛弱勢、消防、醫療賑災、運動競技、抗疫保健、和繪畫藝術等領域貢獻卓著獲獎,獎勵雖輕卻意義重大。
這次的十大傑出女青年選拔,由
中華民國歷屆十大傑出女青年協會、財團法人真善美基金會、中國青年救國團主辦。(2007-03-09 夸父老鷹🦅,Cidal Palang 吉達兒 巴狼、Wagi Qwali 瓦紀瓜歷)
十大女傑出青年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恭賀】體育系博士生雷千瑩當選十大傑出女青年
第25屆十大傑出女青年當選名單4月28日正式出爐,其中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系博士班學生、世界級射箭選手雷千瑩也入選,榮獲象徵最高榮譽的「金鳳獎」。
雷千瑩正在高雄左營國家運動訓練中心,積極備戰東京奧運,由雷千瑩的姐姐代表出席領獎。根據主辦單位公布其優良事蹟,雷千瑩是國內知名反曲弓射箭好手,從2011年開始參加國際性女子射箭比賽,2016年里約奧運奪下女子團體銅牌獎,2018亞運女子團體銀牌,2019年荷蘭世界射箭錦標賽,同時獲得女子個人及團體雙料冠軍,寫下我國最佳紀錄,同時也保留2020年東京奧運國手,也是第一位不用透過選拔就可以參加奧運的選手。
雷千瑩運動之餘,不忘追求知識提升,進入臺師大運動競技學系攻讀碩士班學位後,繼續在體育系博士班進修,計劃將所學傳授後進,其成就與貢獻,殊堪表揚,足為青年楷模。
這項定名為「金鳳獎」獎項,是全國唯一以女青年為主的獎項。自民國55年創辦迄今已有55年的歷史,年齡限制在20歲以上,40歲以下,每屆只選出十位。主辦單位特邀十位當選人或代表出席,本屆女傑首次同場亮相及分享得獎感言,第一屆十大女傑紀政也受邀代表主辦單位,頒發當選證書給每一位新當選女傑,並為她們別上象徵最高榮譽的「金鳳獎」徽章及披上綵帶。
今年十位當選人分別是第一類司法類廖倪凰女士、第二類體育類雷千瑩女士、第三類醫學類鄭文睿女士、第四類軍警消類吳曉琪女士、第五類音樂演藝類江惠儀女士、第六類學術科技類吳怡欣女士、第七類性別平權、性別主流化與社會服務類林育苡女士、第八類創業經濟生產類邱瓊玉女士、第九類技術與工程類張櫻環女士、第十類護理類陳祐蓉女士,共十位各領域優秀人才。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歷屆十大傑出女青年協會表示,十大傑出女青年之選拔一向受到社會之重視與好評,透過本項選拔能拔擢優秀女性青年,鼓勵發揮才能為社會服務,其目的是在培力婦女菁英,拔擢現代女性,為國舉才,不但具有歷史性,更具有迎合政府制定聯合國CEDAW「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國內法為婦女賦權的豐富時代意義,與時俱進,女性一直是社會及家庭安定力量,當選人證明女性可以身兼數職,扛起家庭重擔,並且在專業領域上面,一樣可以有優異卓越的表現和能力。
(資料來源:體育室、聯合報 / 編輯:胡世澤 / 核稿:胡世澤)
原文網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共事務中心
(http://pr.ntnu.edu.tw/news/index.php?mode=data&id=20002)
#讓我們一起為雷母喝采🎉
#涼編
十大女傑出青年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到底要不要介入孩子的讀書?要介入多少?】
有一位媽媽很瀟灑地跟我說,她認為孩子一入小學,學習就應該是他自己的事,為了讓孩子學習自我負責,她決定不介入孩子的學習;
為了讓孩子清楚自己的學習狀態,同時讓老師能掌握到孩子最真實的學習狀態,她也不打算檢查作業。
完全交由孩子對自己的學習與課業負責,孩子就真能自我負責嗎?這樣的作法真的能讓孩子進步嗎?
.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來看看一位聞名全世界的老師怎麼想?
強調創新教學、塑造自由學風的克拉克學園創辦人,也是《優秀是教出來》的作者隆‧克拉克曾分享一個案例:
許多科目都不及格的喬幾乎不寫功課,是一個學習落後的學生,於是老師與他的父母溝通,希望他們能確定喬每天都有唸書,幫助他使用學習指南、複習筆記,並且製作生字卡,關於喬的學習,親師必須一起努力。
但幾個月過去,喬的成績依然落後,因為以上的事情,喬的父母一樣也沒貫徹,卻直率地回答克拉克老師:
「我們並不擔心,因為我們知道他一定沒有問題的,我們把這件事情交到上帝的手裡,我們會禱告。」
喬的父母始終相信孩子自己會得到教訓,自己會想辦法,自己終究會有所突破,甚至認為上帝會給予祝福。
然而事實不然,光靠喬自己的力量,不但沒有絲毫進步,反而愈來愈落後。
.
👉 (((自主學習≠獨自學習)))
所有的老師都希望教會每一個孩子,但光靠老師一個人的苦口婆心絕難達成任務,認真的老師還需要願意一起合作幫忙的父母,才能將學習落後的孩子拉拔上來。
這個曾榮獲全美最佳教師的老師隆‧克拉克下了結論:「若想孩子成功,父母就得做好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
他希望父母投入,唯有父母一起進入孩子的學習狀況中,才知道怎麼幫助孩子;也唯有父母願意伸出援手,孩子的問題才可能被貼近的處理,有機會進步。
隆‧克拉克不否認有孩子完全不需要家長的關注,但仍能保持亮眼的成績,
但對多數孩子而言,若是父母常常在狀況之外、放牛吃草,孩子成功的機率就微乎其微。
「最棒的家長都明白,為了孩子著想,勢必得有所犧牲。這些家長知道,沒有任何電視節目,會比花一小時陪孩子念書、檢查作業或陪陪孩子玩大富翁重要。」
.
因此,他明白的表示,在他的克拉克學園裡,他會要求家長做一些事,讓家長助孩子一臂之力,協助孩子成功。
「在孩子的生命中,父母的重要性無人能及!」而他也證實,只要家長願意採納學校老師的建議,通常孩子無論在課業或人際關係上,都會呈現大幅進步!
.
採訪200多位優秀青年家庭教育所匯集成的《一流的教養》一書也明確地做出結論:
「自由放任孩子念書的教育方針並非對所有的孩子都有效」;
該書所做的問卷中最多的回答是:「比起強迫孩子念書,讓孩子自己作主比較好,但『普通孩子的父母』萬萬不可囫圇吞棗接受這樣的說法。」
.
作者金武貴回想自身的成長經驗也感嘆道:「我的個性放浪不羈,讓我自己作主,是絕對不會念書的。」
他說當時他完全不了解「為什麼必須念書」、「為什麼應該要念書比較好」。
可見得,關於孩子的學習,「放牛吃草」對多數孩子而言,絕對是一個下策。
.
👉 (((孩子大腦尚未長全,很難想清楚為什麼要讀書)))
成長中的孩子缺乏分析未來的能力,沒有遠見,這完全合乎常理。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Jay Giedd曾利用核磁共振掃瞄了1800名青少年的大腦,驚訝地發現他們的「前額葉皮質區」竟然還沒有長全,而這個區塊專門負責分析事理、組織想法、並權衡行動,被稱作「大腦的CEO」。
這可以充分解釋為什麼許多青少年根本沒有預見行為後果的能力,因此他們當然不會思索「今天的好成績」對未來會有什麼幫助,眼裡只看見讀書的無聊與壓力,
於是想辦法偷懶,逃避責任。然而等他們長大,能想通事理時,已經錯過了很多機會,為時已晚。
.
因此,在孩子混沌的成長期,父母當然有責任補強孩子大腦未完全的功能,需要在一旁耐心的引導、分析事理、教導、監督,責無旁貸。
東方父母深諳此理,但是卻又出現一批熱切過頭的父母。虎媽蔡美兒就明白告訴大家:
中國家長每天花在陪子女做功課的時間是西方家長的十倍,因為中國家長認為,孩子得A-就是壞成績,孩子的數學程度起碼必須超前同學兩年。
.
👉 (((爸媽,千萬別把「自己」當成了學習主角)))
事實上,不少亞洲家長一旦投入孩子的學習,往往發瘋般地走火入魔,落入軍備競賽模式,他們總攬孩子所有學習的大小細節,承擔孩子所有的成敗得失。
當我在閱讀《虎媽的戰歌》一書時,有好幾次感到很不舒服,因為虎媽在要求孩子勤加練習時,開頭都是跟孩子這麼說的:
「幫『我』做一件事…」、「『我』要你……」,這讓我十分疑惑,虎媽儼然把學習的主角易主---是「她」自己,而非她的女兒。
完全無視孩子為學習的主角、擁有獨立人格的介入模式會造成什麼結果?
《爬上常春藤:培養名校生的17個秘訣》一書寫了一個令人難過的案例。
.
移民美國的韓裔宋先生和宋太太生了一個可愛女兒珊蒂,從此就進入瘋狂式的栽培計畫,
他們為珊蒂訂定了非常緊湊的生活表,每天清晨5:30起床,6點至7點由爸爸陪伴做進階數學練習。
一放學,宋先生就接女兒到自己的店裡做功課,晚上則要花費數小時繼續指導女兒做數科習題。
他們嚴格執行每日的行程表,絲毫不准珊蒂懈怠,曾經有一次為珊蒂舉行生日派對,兩個小時一到,宋先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一大群孩子通通趕回家,原因是珊蒂接下來必須完成排定的數學作業。
.
在宋先生的用心栽培下,珊蒂也不負期望進入常春藤名校就讀,但這個故事沒有完美的結局。
從來沒享受過自由、很少盡情玩樂的珊蒂,少了父親的盯哨,便像是放出去的野馬,開始到處參加派對、盡情享樂,和各種朋友廝混,甚至吸毒,
最後因為成績太差而被取消獎學金,惡性循環之下,她對學習愈來愈沒興趣,也失去信心,最嚴重的是,她和父親的關係變得惡劣,最後形同陌路。
這個真實案例反映出父母在陪伴學習的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盲點:
把自己當成學習的主角,而非孩子自己;只在意最後的學習成果,而忘記孩子是否擁有自主的學習動機與樂趣。
.
蔡美兒的「虎媽教育法」,用在乖巧的第一個女兒完全奏效,大女兒傑出、亮眼、閃耀,
但用在剛烈的第二個女兒身上,卻完全失控走樣,母女天天吵到天翻地覆,最後虎媽也只得妥協,讓二女兒按照自己的步調做事,決定自己的事情。
而我自己對三個孩子呢?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同,我投入的方式當然必須不同,陪伴的程度不同,介入的深度更不同,但最重要的關鍵是:
我絕對不橫刀奪「愛」,這個「愛」,是他們自己對學習的熱愛。
我必須要謹記在心,他們永遠是學習的主角。
學習效能好,應該是他們自己感到高興;
學習效能差,他們的憂心當然必須多過於我;
如果反過來,我的責任大過孩子,得失心也強過孩子,那關於我的投入就必定大有問題。
.
👉((( 爸請經常檢視自己陪伴孩子讀書的目的)))
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同,散漫的孩子需要父母稍加權威式的主導,而且因此能有明顯的進步,但不見得學得會「自我管理」;
順從的孩子會乖乖遵循父母所有的安排而毫無怨言,但一旦離開父母的視線,也許會頓失所依,毫無自我主張;
個性強烈的孩子根本不願意順服父母任一個指導棋,或許反而走上「為反對而反對」的自毀之路。
.
這些問題的根結,都在於父母介入孩子學習之時,沒有把孩子當成「第一主角」。
關於孩子的學習,父母當然必須陪伴、守候與輔佐,但請經常的檢視自己陪伴的目標:
.
➠幫助孩子及早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妥善規畫生活作息、有效能的使用時間,並維持到長大成人。
➠「想辦法引發孩子的學習動機」絕對勝過「維持漂亮的成績」,前者才能讓孩子真正的自我學習。
➠常常檢視自己是否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與成就感、擁有學習信心。如果已經嚴重抹煞了孩子的學習樂趣,不如不介入,另外想更好的方法或人選來幫助孩子。
➠最終目的是培養出能自我學習、自我管理、自我負責、擁有人生目標的孩子。
【延伸閱讀】
✔《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3165
✔《誰說分數不重要:體制內教育的求生術,幫孩子找到分數背後的自己》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9220?loc=P_asb_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