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8更新:🎉座位全面開放囉!
#台北文山劇場 #壓軸演出
🔥熱賣中 https://cutt.ly/xWEmXAT
銀河谷音🌠劇團
【#媽祖傳說系列─順風耳與千里眼】
▼11.5 (五) 19:30
▼11.6 (六) 14:30、19:30
▼11.7 (日) 14:30
-
✳️票價$350
✳️演出70分鐘
✳️建議3歲以上
✳️真人與偶兒童劇
-
【#故事介紹】 :
㊣台灣女神—媽祖的故事
慈悲的媽祖守護著台灣,保佑著我們的平安。然而本名林默的媽祖,是如何成為台灣第一女神的❓千里眼與順風耳又是如何成為媽祖的兩大護駕將軍的呢❓
文山劇場 #銀河谷音劇團 🙏虔誠製作
千里眼 與 順風耳 介紹 在 水晶姐命理工作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是農3月23日天上聖母媽祖聖誕
水晶姐姐介紹媽祖給大家認識😊
✡台灣人的媽媽-媽祖✡
🌼【身世眾說紛紜】
關於媽祖的身世眾說紛紜,且神話與史實落差甚鉅,直到明末昭乘和尚著《天妃顯聖錄》之後,神話傳說才大致完成定版。據《天妃顯聖錄》之說媽祖乃宋代泉州府莆田人氏,父親任都巡檢,夫妻樂善好施卻單傳一子人丁單薄,於是虔誠向觀世音菩薩祈求子嗣,一日其母夢見觀世音賜予優缽花(或謂藥丸),吞食後懷胎十四個月產下媽祖。媽祖出世後逾月不哭,故取名為「默娘」。
媽祖自幼聰敏好學且朝夕禮佛,而後得到玄通道人授予「玄微祕法」,又得神人之「銅符」乃精通驅妖除魔之術。嗣後媽祖降服桃花山之妖怪千里眼與順風耳,並收為部將。廿八歲重陽節,玉帝來詔媽祖得道升天,可見媽祖信仰乃佛道之融合。
如按史料之載 ,媽祖原為巫祀信仰,原始文獻皆言媽祖為「巫」,眾人因其生前能預知吉凶禍福而祀之,後來才改稱「神女」、「龍女」。至宋徽宗賜其「順濟」廟匾乃轉變成神。宋代媽祖之封號為「夫人」、「妃」,至元代因航運日趨發達乃冊封為「天妃」,並成為全國性信仰。明初封為「聖妃」,明成祖因派遣鄭和下西洋,為安定軍心,將之封為「天妃」。清康熙年間原本冊封為「天上聖母」,至康熙廿二年因施琅攻克明鄭,假借媽祖神助之說,乃再冊封為「天后」。至此媽祖已成為地位最崇高之女神。
媽祖信仰自宋代的女巫轉變到清代的天后,揆其緣故乃因航運的發展造成信仰的普及,又因政治的炒作,藉宗教收服民心才日漸蓬勃。台灣移墾之初仰賴航海,而初闢地區又是「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治 理台灣的各個政府也都會拉攏媽祖,以証明政權的合法性與行為的正當性。傳說媽祖曾經協助鄭成功擊退荷蘭人,也曾幫助施琅將軍打敗明鄭,又曾助清廷平定林爽文、戴潮春、蔡牽之變,但這些傳說都只是統治者利用媽祖信仰鼓舞士氣、籠絡民心,減少人民反抗的托詞。
🌼【台灣媽祖的造型】
台灣的媽祖約有膚色、黑色、紅色、金色和白色等五種顏色。其中膚色是按人體皮膚顏色塑造。黑色則有二種說法,一說原本不是黑色,因為長期奉祀在廟中接受香煙薰染,久而久之就被薰黑;另一說則是黑面媽祖較凶悍,因此執行除煞、捉妖等鎮暴任務通常要請黑面媽祖出馬。紅色代表喜氣、祥瑞,一般在喜慶場合會迎請紅面媽祖坐鎮。金色則是神祇的象徵色彩。而白色媽祖一般都是近年來迎自 中國大陸,早期台灣鮮有「臉色蒼白」的媽祖。
台灣媽祖的造型通常塑造為中年婦女、身材豐腴(但胸部平坦)、慈祥高雅的形象。就台灣人的普遍認知,身材福態表示福氣,體態輕盈、身輕如燕並不符合福氣的象徵,而媽祖造型沒有胸圍是怕汙衊聖靈,因此台灣的女神除婆祖之外通常沒有「性徵」,而是以中性性別呈現;媽祖面容和藹、慈祥,表示其平易近人。
綜觀媽祖造型可發現,台灣人其實是根據「媽媽的形象」來塑造媽祖,台灣媽祖信仰之所以盛行,是因台灣人將媽祖當作我們共同的媽媽來崇拜,因此媽祖崇拜,就心理層面而言也反映「戀母情結」的心理因素。
台灣媽祖的構造可分硬體與軟身兩種,硬體媽祖全身以木材、石材或泥土雕塑而成;軟身媽祖則 是頭部、手足以木材雕刻,身體、關節則以藤條編成,再組合金身穿上衣袍。而值得注意的是,台灣的神像除媽祖之外鮮有軟身製作的神像。
大陸媽祖造型是年輕的女性,乃依照媽祖昇天時(二十九歲)的形象來塑造,台灣的媽祖則是中年婦女的造型,是依照母親的形象來塑造;大陸媽祖體型纖瘦,台灣的媽祖身體微胖,顯示媽祖成熟穩重;大陸媽祖表情嚴肅,台灣媽祖慈眉善目、平易近人。造型的轉變,表示台灣人對媽祖觀念的轉化,台灣的媽祖不再是年輕女孩的形象,而是以母親的樣貌呈現。
媽祖原為航海之神,主要任務在保護漁民、航海者的安全。台灣最早的媽祖廟均面向大海、港口,來台之後的媽祖廟也有面向高山,因為要防範原住民出草獵人頭之故。在中法戰爭和二次世界 大戰期間,媽祖又有巡海岸、接炸彈、救軍伕的神蹟;且在颱風、洪水、地震、瘟疫頻傳的台灣,媽祖也有預警災難、阻擋震災、平息瘟疫等特異功能。從諸多盛傳的媽祖傳說及神蹟,可發現媽祖不但是自然災害的防護神,在人為的戰亂中,也擔負起護佑民眾的任務,祂與台灣歷史、民眾的生命歷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其本土化現象亦反映移民生活之歷程。
現在台灣的媽祖廟無所不在,媽祖的業務也無所不包,信徒舉凡健康、考試、事業、生育、農事……都會祈求媽祖庇佑。從媽祖功能的轉變,業務的繁雜,更可瞭解媽祖信仰在台灣已經成為民間最普遍的信仰。
🌼【媽祖的排行與分工】
媽祖祇有一位,但在一般媽祖廟中總會有許多尊媽祖神像,且有大媽、二媽、三 媽等排行。此乃媽祖深受民眾信仰,信徒每有入厝、治病、娶新娘、除妖、祭煞甚至選舉,都會迎請媽祖神像前往坐鎮;因此,廟方祇得雕塑分身以供信徒迎請,新雕媽祖的分身就賦與名稱、編號,以利辨識,其中稱大媽、二媽、三媽、四媽乃是依雕塑先後的編號。
所謂祖媽、開基媽、老大媽者通常是該廟最早的媽祖;而鎮殿媽則是在廟裡坐鎮不外出遶境巡視,也不接受信徒迎請出勤。
會媽、正爐媽、副爐媽之稱謂,則是表示爐主制度,許多信徒自組媽祖會,雕塑媽祖金身,以輪值或搏筊方式決定當年爐主人選,爐主、頭家通常以一年為度,每年定期搏筊或輪值方式迎請媽祖回家供奉。更換爐主則稱為「過爐」,舉行過爐儀式時,通常會聘請陣頭前導遊街,並演戲宴客以表隆重。
黑面大媽、金面二媽、紅面大媽、黑面三媽之類的稱謂是按照媽祖膚色、編號加以區分。
由於編號的不同,媽祖們也有不同職務。一般而言,廟裡的祖媽、老大媽、鎮殿媽、開基媽等「資深媽祖」通常祇在廟中留守而不外出,各項業務則由其他媽祖分配。台灣俗諺有:「大媽鎮殿、二媽吃便、三媽出戰」之說,意謂大媽鎮守在廟中;二媽沒有特殊任務祇接受供奉不必做事;而信徒有事相求通常迎請三媽前往處理,因此三媽經常在外執勤故言出戰。
大甲鎮瀾宮則有:「大媽鎮殿,二媽吃便,三媽愛人扛,四媽閹尻川」之說,意謂鎮瀾宮的大媽鎮守廟殿;二媽沒事做所以吃便;三媽即副爐媽是擔任進香的媽祖,因此喜歡受信徒扛著前往進香;四媽(正爐媽)據傳擅長醫理, 信徒如有重病難治或久病不癒,都會挖取媽祖神像底座的木屑放在藥包之中煎熬,作為藥引。
彰化南瑤宮媽祖則有:「大媽四愛吃雞,二媽五愛冤家,三媽六愛潦溪」之諺語,意為大媽、四媽非常靈驗,信徒許願有求必應,因此祭典時信徒供奉牲醴特別豐盛故曰愛食雞;二媽五愛冤家是指二媽會和五媽會信徒常有爭執、糾紛,日治時期常曾由霧峰林獻堂調停勸和,故曰二媽五愛冤家;三媽六愛潦溪前往笨港進香回程須渡過濁水溪,經常遇到河水上漲須涉水過溪,故曰「愛潦溪」。
🌼【媽祖婆的戀情】
媽祖與保生大帝大道公均為宋代人,二神均為福建人氏,一在同安白礁一在莆田湄洲,兩地相去不遠且雙方均未婚即昇天,因此民間盛傳大道公與媽祖婆的羅曼史。
民間傳說大道公與媽祖婆原係一對戀人,當大道公迎娶的花轎抵達媽祖家中之時,媽祖見母羊生產之痛苦狀,萌生悔意,毅然退婚;大道公無故被拋棄,心有不甘,於是每當媽祖婆誕辰遶境時,就施法降雨意圖淋下媽祖臉上的脂粉,媽祖也不甘示弱,每逢保生大帝出巡時,即施法颳風吹落大道公頭上的帽子。因此民間有「大道公風,媽祖婆雨」的諺語,意謂大道公誕辰(農曆三月十五日)都會颳風,媽祖誕辰(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就會下雨,顯示二人鬥法至今不休。
其實農曆三月正值梅雨季節,颳風、下雨乃自然現象,然而大道公與媽祖婆鬥法的故事反映民間豐富的想像力,此一傳說係將大道公與媽祖婆從人世間的愛情糾葛,轉至神界的法力交戰,而兩位神祇呼風喚雨的能力,更是海洋文化 的表徵。
早期台灣媽祖按分靈祖廟可分為湄洲媽、溫陵媽(泉州)與銀同媽(同安),媽祖的造型則是按照「媽媽的形象」來塑造。隨著移民時間久遠,目前各地的媽祖廟多由台灣本土所分靈,媽祖名號則有北港媽、大甲媽、鹿港媽、干豆媽、安平媽、新港媽或內媽祖(如彰化天后宮)及外媽祖(如彰化南瑤宮)等在地化的稱謂。
媽祖崇拜原為航海之神,但媽祖來台之後,也隨著民眾的移墾,職責也有所轉化,台灣媽祖的任務有防止「番害」、驅逐瘟疫、防颱救災和協助農牧等新的職務。在二次大戰期間美軍轟炸台灣,許多地區都盛傳媽祖炸彈化解戰火的神跡,也有媽祖巡視海岸的傳說,因此媽祖還承攬國防和海防業務。現在媽祖又包攬信徒的健康、考試、事業和感情等所有問題,媽祖已不僅是漁民、船員的守護神。
千里眼 與 順風耳 介紹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0725 #3Q日誌
【台中市沙轆盃籃球賽】
這半年工作行程非常繁忙,幾乎沒有完整的休息日,很多人擔心我的健康,怕我沒好好吃、怕我沒好好睡、怕我沒好好運動。前陣子,有一群愛好籃球運動的好朋友,悄悄訂製球衣約我一起組隊報名參賽,大家都知道我愛打壘球,其實我的籃球也打得不錯。雖然很久沒打球了,身手還是很過得去的!
【烏日服務處茶會】
雖然服務處早已營運好幾個月,直到疫情趨緩,終於可以在服務處辦開幕茶會,了卻心頭一件大事,今天是壓軸的烏日服務處茶會開幕,明天我們還會邀請滅火器來場不插電演唱會。
疫情延後了開幕儀式,團隊的在地服務可沒停過。前幾個月疫情緊繃時,某位好心的東勢大哥,看到疫情新聞,很心疼前線醫事人員的辛勞,希望能夠將他親手栽種的橘子,分享給前線醫事人員。知道東勢大哥的心意,我也很感動,我和團隊將愛心橘子,親手送到烏日林新醫院,將祝福的心意轉達給前線的醫事人員,感謝大家為了疫情的付出。
協助媒合愛心店家與地方團體,是我們一直在努力的目標,之前我和團隊也參與了捐贈九德國小愛心傘的活動。此外,我也要特別謝謝烏日區飽格咖啡的善心,持續提供許多愛心餐點,與團隊合作,在成功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媽媽親子樂樂屋-劉督導、華山基金會烏日愛心天使站-林社工等人多方協助之下,我們分別將愛心餐點提供給弱勢家庭、獨居長輩等需要協助的對象。
最近我的團隊也協助在地青年舉辦暑期水環境的推廣教育,也持續關心烏日社會住宅進度、前竹區段徵收進度,並爭取學田下水道工程、河川地退租幫助農民權益、光德國中人行道環境污染改善等,另外也爭取公車路線,與三榮路、溪南路一帶的交通改進。
有支持者很擔心,說大烏龍峰鹿五個地方都開服務處,資源這麼有限,是否會壓力太大?但,我覺得五個選區的民眾都一樣重要,不管是烏日,還是霧峰、沙鹿、大肚、龍井,我都想認真照顧,這是我對台中鄉親的心意。
很謝謝奕齊主席、前輩吳音寧,以及我在立院的好同事黃國書委員、友黨主委李天生議員、黃守達議員到場的祝賀。也謝謝在地烏日玉闕朝仁宮請來媽祖以及千里眼、順風耳為我們坐鎮,庇佑活動順利,以及在地仁德社區發展協會等團體帶來精彩的薩克斯風與國樂表演,還有獨立音樂歌手吳志寧令人感動的演唱。
這半年我常說我何德何能受到這麼多人的照顧,我真的無以回報,只能在政治路上傾盡全力!
【喜宴祝福】
忙完了茶會,我要去給支持者一個驚喜,是支持者的爸爸親邀。其實我真的不知道自己的行程能不能趕上,但明白大家的期待,我也很想前往給予祝福,最後終於能赴約,看到全場的騷動和歡呼,新人開心的笑臉,新人爸爸感動的表情,對於自己能帶給大家快樂,我也很高興。
【與佳龍部長聯手推動觀光】
佳龍部長今天特地來到霧峰,和我一起拍觀光短片。霧峰是個好地方,有農產有建築有人文,好吃好喝又好看。
我們先到了霧峰民生故事館用餐。霧峰民生故事館的前身是阿飛仙、林鵬飛醫師的診所。林鵬飛醫師出身臺北帝大醫專,為人親切視病猶親,不論是偏遠村落還是山區,只要有重症患者需要他,林醫師就會騎上腳踏車、摩托車出診,醫術精準到位,所以民眾都暱稱他是阿飛仙。
林醫師口碑漸漸廣傳,患者增加,診所空間開始不敷使用,1949年時診所遷至現今的中正路與峰谷路口,1954年林醫師買入現在民生診所所在地,1957年開始動工、1959年完工落成,直至1990年,林醫師行醫50年,才決定退休。
現在的民生故事館,保留了許多林醫師當初診所的文物和老照片,在此用餐除了可享用結合霧峰當地無毒、自然農法的美味食材外,也會舉辦農夫市集,成為極具教育意義的「農學食堂」。
民生故事館旁邊就是霧峰農會酒莊,也是我在台中拍攝第一支影片的地方。霧峰酒莊的前身是「萬豐舊穀倉」。霧峰農會使用埔里甘泉,以及霧峰在地的益全香米,研發釀造出拿到國際酒類評鑑的酒。
益全香米為什麼叫做益全呢?這就要說到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那時有位郭益全博士自美學成回台,那時八零年代,香米在國際間價格很漂亮,一公噸可以喊價美金400~500元,農試所往這方面努力,以適應台灣天氣、病蟲害、天氣,培育出有茉莉香味、芋頭香味的台灣香米。可惜在台農71號的台灣香米問世的兩個月前,郭益全博士因為積勞成疾離世,為感念郭博士的付出,台農71號特地以益全命名,這也是台灣唯一以人名來命名的稻米品種,為以紀念郭博士的付出。
而霧峰酒莊,則取用霧峰種植的益全香米和埔里山泉,釀造出台灣的清酒傳奇。農會的黃景建總幹事親自向佳龍部長和我,介紹霧峰知最出名的初霧及各項酒類,除了大吟釀、吟釀、清酒、濁酒、燒灼,還有取用霧峰荔枝、蜂蜜特產製作的蜂蜜荔枝酒,每一隻酒種都是費盡心力的作品,不騙你,我推薦給每一位來訪的親友,每一位都買到喊說要剁手了。 #kám-án-ne? #3Q用力點頭
接著,佳龍部長帶著我參訪光復新村的青年創業聚落,這是他特別在意的地方,因為是他市長時期很努力推動的聚落,這裡每逢假日就是網美打卡的熱點,不管哪個角落,拍起來都很厲害。除了品嚐好喝的咖啡、點心之外,我還挑戰做手工藝,這個手工藝和環保、回收有關,但挑戰完後我覺得我還是專心從政就好。我也很關注霧峰光復新村的現況與發展,希望能持續讓這裡注入活水,讓青年人在這裡扎根成長。
到時影片出來你們就知道我去了哪些地方!敬請期待! #跟著3Q一起吃一起玩
【假訊息工作坊】
大家都知道,台灣基進黨和我,很在意假訊息在台灣的問題。
因特殊國際情勢與地位,我們台灣身處在假訊息、假消息的海嘯第一排,總是承受各種最新的攻擊手段。假消息利用媒體製造輿論,造成公眾恐慌,進而達到控制社會風向的目的。根據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調查,台灣民眾接受到的假消息多數源自中國,透過各種管道散佈,混淆民眾視聽,藉此分化社會並控制輿論,資訊戰儼然已成為新型態戰爭。今晚我們和台中好過日協會合作,舉辦《大外宣身世之謎-假消息從哪來?》,了解中國「假消息」如何滲透到台灣民間,期望散播知識的種子,分進合擊,正面迎戰假訊息!
#充實的一天 #天天都很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