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參加完工作坊後的學員,寫了一篇非常真摯且美好的心得報告。經過本人同意,僅在此與大家分享:
⋯⋯⋯⋯
#七月工作坊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
#探索原生家庭工作坊
#想上工作坊自己辦
感謝寶鴻老師五月份為我們帶來精彩的講座
時隔一個半月
再度為我們的生命注入了難以言喻的感動
探索原生家庭是一段漫長的旅程
即使我已經啟航了三年多
卻還駛在這一片汪洋大海上
還記得三年前
初次看見童年的自己,我的內在小孩
那些 難以置信的驚濤駭浪
那些 難以平復的悲傷啜泣
那些 以為長大就會好的傷
原來 連痂都還沒結
血淋淋地 都還在原地
一次次勇敢地面對並且為自己療癒
擁抱著小時候那無助委屈的自己
我以為 我的坑疤早已挖完
因為這些年當我再次述說的時候
這些經過清創包紮後的傷口
初次流的淚早已蒸發 看不見淚痕
我的心池已沒有漣漪
平靜的像是在說別人的故事
我好了,是嗎?
不是的,
我總是清晰的知道
我並沒有痊癒... ...
像是貼上了人工皮
抵擋了外在的刺激
傷口卻依然從核心不斷地由內滲出組織液
濕淋淋地浸潤 讓我十分迷惘
一年前,長耳兔的沙龍裡
羅寶鴻老師在講座上分享內在小孩
就是我熟悉面對過的內在小孩
我勇敢地向羅老師提出了這困住我的疑惑
我都處理我的傷口了不是嗎?
我都擁抱了我的內在小孩了不是嗎?
我已經不會大哭了 甚至不會流淚了不是嗎?
為什麼我覺得我還是緊緊的卡著呢?
為什麼我的心並沒有自由的飛翔呢?
為什麼呢?
好一段時間
我囚禁在令人想逃避的低潮
在看不見手指的大霧裡
我找不到出口
我找不到答案
感謝自己始終沒有放棄
持著希望的信念繼續緩慢的前行
即使我不再像初次挖掘時的激動落淚
但每一次的努力都沒有徒勞
我發現更多火花般的小悸動
愈來愈看清楚傷口的模樣
那是生而為人的渴望
我多想被父母真誠地接納我的全部
與羅寶鴻老師再次相遇
在我主動邀請寶鴻老師
為我們辦的探索原生家庭工作坊上
老師可能已忘記一年前對他提問的那困住的我
而我如同一年前的我一樣
已經很久不再為原生家庭激動或落淚了
這一次的相遇
我相信我會找到新的悸動
同時我也認為我的心依然會是平平穩穩的
就像往常這幾年一樣
寶鴻老師帶領我們做“看見自己”的體驗
由夥伴扮演我自己
我摸摸小宜臻的頭
為她整理頭髮
深深地擁抱她
在擁抱的時候
突然出現了一個童年的畫面
那是青春期的我,應該是高中吧!
是個平靜的午後
我與爸爸媽媽一起在書房
我坐在書桌前突然鼓起勇氣跟爸媽說:
“我是一個壞孩子,一直惹你們生氣”
爸爸媽媽笑瞇瞇和藹的說:
“不會啊,妳很乖啊!”
如此溫馨的對話
但我現在卻清楚的知道
我的心底完全不相信爸媽說的話
我還是相信自己------是個壞孩子
我的童年時常感到難過與委屈
因為我的父母
沒有要理解我或嘗試溝通
他們用極度不尊重的方式
直接對我判決與處罰
我的童年時常感到驚嚇與害怕
因為被肢體與語言的暴力對待
到了高中也還有冷不防的打巴掌
讓我感覺到自己的渺小是如此沒有價值
我好像是無惡不作 罪不可赦的壞孩子
我的內心感覺不到愛
我像他們說的這麼壞 我不值得被愛
但頭腦很矛盾的告訴自己
父母都是愛我的 都是為我好
童年的我,孩子的思惟裡
評價自己總是惹爸媽生氣
害他們生氣所以被打罵
我是個壞孩子
原來
低自我價值是困住我的那個關鍵核心
渴求被父母認可 被父母接納
當我執著於這些永遠得不到的渴望
我就因此被困住了
在工作坊擁抱自己的那一刻
一股濃烈的心疼湧上
內心的聲音告訴自己
我是個好孩子
父母的憤怒是他們的
不是我造成的
以往慣性的認為是外在的人事物讓我們有了情緒
然而這些日子來的學習讓我體悟到
其實我們是可以當自己情緒的主人
並不是我很壞 害爸媽生氣
我不需要為他們的憤怒情緒負責
是他們無法安頓自己的憤怒
讓他們自己變成這樣的應對姿態
罵我打我來發洩他們的憤怒
以及憤怒背後真正的情緒
他們的--- 擔心與害怕
如果當年的我
是我現在的孩子
同樣的行為對於身為母親的我
反射想要好奇探索孩子的冰山
明瞭我的害怕與擔心是自己的
守護好我的情緒
在我尚未清朗有智慧之前
不輕易行動
孩子的自我價值
是如此層層疊疊的珍貴啊
這麼簡單的道理
從前當然超理智的告訴過自己的頭腦
然而這一次
我是打從心底真正的體會
結,鬆開的感覺,不一樣了
非常感謝老師
體悟這些像是得到了一把鑰匙
開啟了自由的翅膀
覺得自己更輕盈了
非常感謝自己
持續想要成為更好的自己
不斷地努力學習著
追求身心靈和諧
我漸漸嚐到那份安然滿足的感動
⋯⋯⋯⋯
【寶鴻的安定教養學】:https://cplink.co/yab6nz9d
午後書房心得 在 詩聲字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林達陽〈蜂蜜花火〉(節錄)
不知道蜜蜂躲到什麼地方去了。
我的手指在鍵盤的群島上起起落落,摸索探險,有時流暢起來特別大聲,像是小鎮裡的節慶時分,小方場上快速敲擊的砰砰的鼓。字句篇幅繼續延長,長到一定程度,回頭字裡行間東翻西找,反覆檢視,有時覺得不妥,嘩啦啦刪去一大段,突然心頭一鬆,好像有什麼老舊的建物崩落了下來。
整個下午就是如此,反覆經歷小小的地震。時間偶爾糾結匯流、偶爾又找到說話欲望的險降坡急急沖刷而下,像是一幅不斷變動重繪的水系圖,又像是蜜蜂或是什麼授粉昆蟲,茫茫在更大度量單位的原野裡,寫著生存意志的字。蜜蜂的嗡嗡聲持續著 ── 蜜蜂不知道躲在書房中的哪個地方。打字打到瓶頸處時,偶爾也伸伸懶腰站起來胡亂走動,找找蜜蜂的痕跡。但我其實也不知道,蜜蜂走過飛過的地方,會留下怎樣的痕跡呢?
彷彿有一個忙碌慌張、心焦盤桓的微小之神,在我的房間 ── 一個具體而微的城市中迷路了。時間緩慢前進著。打字的聲響、時鐘秒針的聲響此起彼落,時間在當中流逝,濺起又快樂又寂寞的水花。好懷念呀,一邊打字一邊這樣想著,懷念字裡行間發生的事、遇見的人,懷念打字過程中沒能放入的想法,懷念世界在我未及看見的明處與暗處、無數淡出消散的情節,懷念 ── 懷念一切。腦海中不知為何浮現出蜜蜂反覆盤桓在花期將盡、花蜜採罄的花園裡的樣子,像是悲傷、宿命的迷途者,試圖在不可逆的時空裡原地找出新路,嗡嗡的聲音像是低頻的廣播背景雜訊。我懷念午後剛剛坐進書房裡躊躇的樣子,的情致,好整以暇,琥珀色的黃昏之光投射在水杯裡,水波晃蕩過的高度,留著淺淺的紋路,給人甜蜜的感覺。戀舊的人啊,戀舊的人,擁有蜂蜜一般的時間……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寫字的人,讓自己坐進琥珀色的魔幻時分裡,同時穿梭於不同時空之間,尋找著某種閃閃發亮的瞬間,像《哈利波特》裡,搜捕手追索著難以捉摸的金探子。
卻不是以一種賽跑的姿態,更像是一邊找東西一邊散步,或是放學路上容易分心的孩子,為各種新奇事物或岔出小徑所吸引。
回不去的風景,總蒙著一層淡淡的光,讓人錯覺只要再走一次,就可以抵達另一個地方。不知寫字的人,是否也曾為此徘徊不願離去?最初拿起筆來,也是想留住什麼的吧。召喚一段小小的回憶,心中便能開出一片花海。是魔法呀。
迷途的微小之神,戀舊的寫字之人,悄悄釀著時間的蜜。
#借來的光 朗讀,Instagram:the_borrowed_light
#貓曈 手寫,Instagram:cateyes620
#慢熙 心得
*本篇收錄於林達陽散文集《蜂蜜花火》(三采文化,2019年3月)
*作者專頁 林達陽,Instagram:poemlin0511
*出版社專頁 三采文化Suncolor
午後書房心得 在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昨晚在 Instagram 看見來逛書店的年輕朋友寫了一則心得,談她和日文書<命運的交會>內心有點激動,只有幾行字,卻道盡書店裡人與書的邂逅,有時候真的就像是宿命的相逢。
從荒野夢二開店的第一年,我們陸續收到客人送來的日文書,或許是知名度還沒有打開,或許是需要這些日文書的客人還沒出現,其實店裡的日文書賣得並不好,所以也很少在臉書或其它平台徵求日文書,有些書是隨著去客人家中收書時,順便收進來的,可能是對方的長輩會日語,或是對方有日本工作的背景,或是配偶是日本人,也有遇過在桃園生活的日本太太把書拿到店裡賣給我們,也有遇過南崁的工廠打電話來要我幫忙把員工宿舍日籍外派人員留下的文庫本整箱帶走。
透過網路或電話問我們有沒有收購日文書的年輕朋友,我通常會拒絕,原因是這些年輕朋友的日文書大多保存得很好,但數量很少,我知道收購的價格不能太低,但店裡賣不掉的話就是庫存,就是赤字,我比較擔心這件事,所以量少又希望高價收購的狀況通常是不會收的。雖說如此,日文書也不是完全賣不掉,有二位爺爺,每隔一陣子就會來找書,一位是銀快曾經在故事裡提過的愛看昭和年代電影寫真集的九十歲爺爺,另一位是八十幾歲的爺爺,住在市府附近,愛看推理小說和實力派情色小說,看完還會拿回來給我們,因為他說看完了擺在家中沒有意思。
會找日文書的族群還有喜歡日本雜誌,包含手作雜誌,時尚雜誌和設計類雜誌的朋友,手作雜誌以媽媽們和手作創意工作者為主,有一位在民生路上開手作教室的媽媽,買書非常阿莎力,每次來大概都會買個五六千元左右,只要是日文手作書,手作雜誌,美術設計類的書,工藝與生活風格,建築設計方面的書,她都很喜歡,唯一的一點是我們營業時間太短,自從去年改成營業八點,就沒有再見過這位媽媽了,因為她每次來的時間都是十點左右,那個時間她才有空來逛書店。
開店之初,第一批收進來的書,是在一個颱風夜裡,從中壢打電話來的黃小姐說,她是從前布拉格書店粉絲專頁的讀者,很希望支持我們再次打造夢想的書房,於是她決定把經年累月收藏的書全部送給我們,但銀快沒有開車,這可怎麼辦才好,於是我想到新認識的朋友,在做經絡按摩的宗和可以幫忙,他也欣然同意。我們兩個男人就開車去中壢,在風大有雨的天候下,來到富麗堂皇的住宅大廈社區,把車停在地下停車場,上樓把書搬下來。
我記得搬了有二十多箱書,絕大部分是手作書,手作雜誌,日文書,歐美繪本,日文繪本,一些中文的讀物,真是喜出望外,黃小姐人很好,在新竹的公益單位服務,以前是誠品書店的員工,她說在誠品見識過許多編輯設計一流的好書,不過也存不了什麼錢,因為薪水大部分都拿來買書了,真的很感謝有那批書,讓荒野家能在開店之初,就有豐富的收藏可以分享給需要的人,裡面的歐美手作書和日文手作雜誌,到去年才完全出清,也是花了好長的時間,但中古書的市場就是這樣,你必須耐心等候每一本書找到適合擁有的主人。
還有一次是位於南投埔里的讀者,說他們家祖厝要整理,希望我們能夠接收他們已往生的親人遺留下來的大批日本文庫本,那次貼出老房子的照片在臉書上詢問朋友及同業有沒有興趣,大家的目光都不是書樹裡的書,而是那個古舊又有味道的老書櫥,只可惜那時候銀快手頭銀子不夠,又沒有想調動車子去南投搬那個大書樹,要不然那個書樹應該比中古書值錢許多,來自花蓮的時光書店寫訊息來說有意收購那批書,我覺得時光書店放日文書超適合的啊,我好喜歡時光書店的日治時期老房子,那種有歷史光澤的空間來陳列日文書,比起放在荒野家更能讓人感受到時代的氛圍,那批書當中有些目前還擺放在書架的角落,等待有緣人把它們帶回家去細細品味,酌以下午茶咖啡點心,午後時光就該這麼浪費。
中間有二次收書,是從出版社的主編以及國內知名日文譯者家中收到的工作用書,這些書有個特色,書後都會貼上版權經紀公司的企業貼紙,表明這是為了進行版權交易所提供的樣書,這些書大多非常新,台灣有許多日文小說,商業實用書,養生健康書,甚至是漫畫或繪本的第一本書放在我們店裡,如果沒有這些書,譯者和編輯,就無法確認版權能否談下來,或是能否翻譯成中文版,它歷經了選書,開會討論,進行報價還有翻譯和編輯的過程,有些書上會貼上小標籤作為編輯時的記號,有些書會有譯者在目錄上做記號,提醒自己翻譯的進度,這些小細節只有做過翻譯和編輯的人知道,那是我們之間的小小秘密。
最近一次把日文書拿到店裡的是一位六十多歲精神矍爍的男人,他用一種異常熱情的口吻,三番二次勸說我收下他們家的書,說他爸爸生前的這批書,家人捨不得扔到資源回收廠,請我務必收購,我其實沒有非收不可的必要,畢竟倉庫裡的日文文庫本多到根本消化不完,但這位大叔仍然意志堅定的向我推銷書保存的多好,也不乏有近幾年的新書云云,我思前想後,對方也把書全部拿過來店裡,讓我們挑選,基於某種壓力,或者是我換個想法來看待收書這件事,有時候書本身是具有能量的,那陣子剛好是貼出書店經營困難也做不下去的公開信沒多久,所以是去年十月初的事,我最決定收下這批日文書,希望它能替我帶來新的讀者願意來書店買日文書,我相信吸引力法則,我相信好書自會找到它的主人,在這樣的信念下,那批書我挑選了其中的一百本,並且標上相當優惠的價格放在架上陳列販售。
從那次之後,奇妙的事情發生了,店裡每個月都有客人來買日文書,頻率比之前高出許多,這讓我十分意外,因為我不曾在臉書上刻意發送<我們書店有不少日文書快來買喔>這樣的訊息,為什麼大家會知道可以來這裡找二手書呢,昨天還收到來店讀者的訊息說,思慮許久還是決定買下日文畫冊,聽了好開心,好像你默默耕耘多年的努力,終於被看見了的那種喜悅。
經營中古書這一行,前輩告訴我,你不能急,你要耐著性子,做好本分,把店整理的有條理,收的書要有價值,客人自然會上門來尋寶,沒有別的訣竅,就是要踏實地做好書店的每一件小事,關注每一個細節,珍惜每一本經手的好書,如此而已。
前輩的話,我深深記在心中,不曾忘記。
文 / 銀色快手 2017.02.06 AM 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