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做了不會後悔的100件事
My wish list.
你完成了幾個?✅
土耳其熱氣球
新西蘭飛機跳傘
去秘魯馬丘比丘
減肥10公斤✔️
埃及金字塔騎駱駝漫步在尼羅河畔
馬德里漫步
巴黎鐵塔✔️
巴釐島學會衝浪✔️
俄羅斯晃蕩
中國旅遊30個城市✔️
學會滑雪,去北海道體驗粉雪
阿爾卑斯山滑雪
京都住賈伯斯的那種日式溫泉旅館
嘗試or學會網球
嘗試or學會高爾夫️ ✔
學會打保齡球✔️
嘗試打桌球✔️
學會化妝✔️
吃過各大菜系,學會分辨✔️
學會保持內心的balance,不糾結別人的觀點✔️
日本看櫻花✔️
意大利撒丁島度假✔️
考潛水OW證書,在海島至少住一周潛水✔️
讀MBA,美國或者中國
去澳洲出海捕魚
體驗一次空中開飛機
登上世界最高樓
體驗極致的高空彈跳
徒步翻越雪山,看金色日出
用自己喜歡的風格設計裝修一次房子
用盡全力工作幾年,測能做到什麼程度,努力加班✔️
做溫暖的烘焙給親朋好友️ ✔
親手種植蔬菜水果,看生命從種子到開花結果✔
試試養寵物,貓狗金魚龍貓都可✔️
和愛的人去海島度個沒人打擾的假期✔️
嘗試跳槽加工資✔️
上海外灘餐廳吃過一輪✔️
努力研究做中西餐✔
看F1賽車現場
嘗試小小的紋身
看萬人演唱會現場✔️
聽古典交響樂團現場✔️
穿自己的風格參加音樂節live✔️
有宗教信仰✔️
跑一次馬拉松,即使用爬的完成
騎山地or公路車60km✔️
認真學會煲湯煮粥✔
結婚一次,不離不棄
有自己的寶寶,學會愛她(他)
學會做韓國泡菜
吃一次壽司之神的壽司
水族館看大鯊魚✔
長灘島看海角日落
巴釐島住懸崖酒店
熱帶雨林漂流
pelagie island的海面
看新疆伊犁的杏花開
送自己各個一線奢侈品牌的禮物✔️
迪拜住海底酒店,看魚群在床邊游
不計較後果的深深投入的愛一個人✔
堅持看書,包括英文原版✔️
堅持欣賞身邊人的優點,包容缺點✔
體驗在酒吧喝掛一次,一次就夠✔
體驗當主持人✔️
泰國看人妖✔️
去一次南極看企鵝🐧
有機會做一次演講者✔️
吃河豚且還活著
戶外徒步爬山✔️
說不同語言,也就是學1-2門新語言✔
在熱帶海島曬傷一次✔️
練習寫好鋼筆字✔️
澳門或拉斯維加斯賭一把✔️
體驗太空旅行
遊艇出海玩✔️
去一次同性戀酒吧✔️
戶外燒烤✔️
吃海鮮到打嗝,再也不想吃為止✔️
插花課✔️
堅持畫水粉或者油畫的愛好✔️
有自己喜歡的電影list,看著哭看著笑✔
西班牙吃美食
紐約華爾街
華盛頓首府晃蕩
新疆徒步
學習經濟學知識✔️
帶爸媽一起去國外旅行✔
非洲看動物遷移,住樹上玻璃酒店看長頸鹿
住美美的海洋孤島房子airbnb
香港米其林餐廳吃一圈✔️
旅行超過30個國家
穿比基尼在粉紅色沙灘拍照
去迪斯尼玩過山車
背包出去流浪旅行一個月,歐洲或者西藏
去普羅旺斯薰衣草盛產地
帶爸媽完成一次他們的心願✔
南美玻利維亞的天空之鏡,鹽湖
自己的更衣間還有幾百雙高跟鞋
高速開的重機摩托車
給男友打扮一次我愛的風格✔
冰島看極光
自駕美國一號公路
玩滑翔傘
帆船出海
土耳其吃烤肉
東歐 匈牙利 立陶宛 捷克 斯洛伐克
北歐 瑞典 挪威 芬蘭
去越南吃河粉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天氣乾旱,今年各種果樹花朵盛開,尤其是原住民部落的龍眼花開得更是茂密,台東縣卑南鄉利嘉部落,在台東林管處輔導成立的林下經濟養蜂班,12戶班員今年龍眼花蜜大豐收,採收量比往年超過三成。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1975 -...
卑 南 族 英文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當雙語教學以及國際化成為台灣教育機構以至於台灣社會上談論未來與競爭力時的主要論述,這中間隱含著(或明顯的)語言價值與意識形態,是否需要被提到公共領域的討論中,經過正反意見的辯論來得到結論呢?目前看來,關於雙語教學以及國際化在教育場域中,並沒有經過上述的過程,也不是只被設定為是未來目標而已,而是已經成為了執行以及經費補助的指標。忽視教學以及語言背後的意識形態,不管是對將來的學術發展或一般性的文化認同,都勢必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使用哪一種或哪幾種語言一方面都需要務實的面對溝通以及協調整合的問題,可以另一方面也要認真的面對語言價值以及語言意識形態的問題,而不是將務實的需求順理成章的轉化成為意識形態,來要求人們應該接受某一種語言或某幾種語言。
————————————
2030年的元旦,中華民國總統在電視上發表文告談話,用的會是哪一個語言?
回答這個問題前,必須要先設想一下2030年中華民國是否還存在。樂觀的假設是,在美國的支持下,「中華民國台灣」持續維持現狀。那麼2030年元旦那一天是哪一黨執政?我問了一位選舉賭盤的大組頭,他說,
「教授啊,你哪會遮戇,問這款問題,當然嘛是民進黨!」
「阿彼个時陣總統是啥人?」我繼續追問。
「應該是燦哥胖周瑜。」他從台語轉成了華語。
「Really? Why him?」(台灣的詐騙集團很國際化,英語沒在怕的啦。)
「阿就蔡英文上佮意伊啊!」於是我理解了燦哥為什麼要努力減肥。
「阿William Lai咧,伊敢無機會?」(我想的是力推英語為官方語而且最受獨派青睞的賴清德。)
「伊嘔,機會是有啦,fat chance!」
我當場Orz,但也因為頭撞到地,夢就醒了。
所以我們開場白的問題就更明確了:「2030年的元旦,中華民國台灣總統鄭文燦在電視上發表文告談話,用的是哪一個語言?」如今蔡賴政府如火如荼推動「2030雙語國家」,在2030年到來的那一天,台灣會成為「雙語國家」嗎?燦哥總統會用英語對國人發表談話嗎?
簡答題,台灣的現狀是幾語國家?台灣人最喜歡考試,尤其喜歡考選擇題,所以大學英檢畢業門檻都只考選擇題。好吧,四選一:
(A)單語國家
(B)雙語國家
(C)三語國家
(D)多語國家
我在一門通識課中問過4、5百個大學生,得到的答案以D最多,但也有少數同學選A跟B。選A的人認為台灣只有一個官方語,是單語國家,這似乎合理,但事實是台灣從沒有法定的官方語。選B的理由是國台語是台灣人最常使用的兩個語言,其他的語言很少聽到,這當然不是正當理由。
台灣是多語國家,有數據為證。在2010年的人口普查中,有83.5%的人在家中會說「國語」(華語)、81.9%說台語、6.6%說客語、1.4%說原住民族語、2.0%為其他。各語言的加總為175.4%,顯示平均每人會使用1.75種語言。
台灣是多語國家,且有法律為證:《國家語言發展法》!法定的國家語言目前確定的有19種:台、客、阿美、泰雅、排灣、布農、卑南、魯凱、鄒、賽夏、雅美、邵、噶瑪蘭、太魯閣、撒奇萊雅、賽德克、拉阿魯哇、卡那卡那富以及台灣手語。馬祖地區所使用的「閩東語」尚待確認,而「國語」是不是國家語言的一種,是極具爭議的。
「雙」就是「二」,「一雙筷子」只可能是兩支。所以,「雙語國家」沒有絲毫含糊,就是「二語國家」,不是「多語國家」,也不是「單語國家」。那麼蔡賴政府想要打造台灣成為「雙語國家」,而且2030就要實現,台灣人要問的第一個問題難道不應該是:請問,這「雙語國家」的「雙語」,指的是哪兩個語言?
政府高喊「雙語國家Bilingual Nation」,卻沒有人提問:「Excuse me, what two languages are you referring to?」這清楚的反映了英語和華語的霸權地位,在台灣人的心中已經形成了一種直覺:台灣若要成為「雙語國家」,唯一可能的「雙語」就是英語和華語!
然而,這個直覺可能只對了一半,因為在「2030雙語國家」的願景中,唯一確定的只有英語。2019年1月11日行政院公告的重要政策是:「2030 打造台灣成為雙語國家—厚植國人英語力 提升國家競爭力」。同樣的,從蔡英文、賴清德以及潘文忠的政策談話中,提到的語言只有「英語」和「英文」,絕對聽不到「國語」、「華語」或是「中文」這些字眼,更別提「本土語言」或是「台語」、「客語」、「原住民語」、「台灣手語」。
這個政策的執行,教育部負起了「雙語教育」這個最重要的使命,在「教育部推動雙語國家計畫」的政策說明中,「英語」出現了60次,「雙語」出現11次;「中英文」0次、「中文」、「國文」、「國語」、「華文」、「華語」通通0次。
既然是獨尊英語,何需欲蓋彌彰,為什麼不能提出誠實一點的口號?例如,「2030厚植台灣英語力」、「2030台灣人說英語」、「2030英語讚讚讚」、「2030英語強強滾」。因為台灣人對於一件又一件「國王的新衣」早已麻木無感。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51/article/10793
卑 南 族 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面對疫情時,希望大家彼此祝福,彼此陪伴。每個族群互相的支持,互相的鼓勵,互相的欣賞。台灣會更美麗。」
- 桑布伊.卡達德邦.瑪法琉
桑布伊說,個人的願望很好達成,他最大的夢想就是希望: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都能對彼此的文化尊重、欣賞,彼此陪伴、彼此扶持。因為愛和陪伴,是這世上最大的力量。
專輯【得力量】,是從愛與陪伴的角度出發,試圖透過輕鬆的書寫與演唱方式,傳達對土地正義、對環境人文、對族群融合、對歷史文化、對人與人的相處等不同議題的關懷,也希望為在疫病中的人們帶來情感的慰藉。
感謝金曲獎評審給予桑布伊與得力量專輯的殊榮肯定,桑布伊團隊會帶著這份肯定與期許,繼續精進,繼續做好的音樂。在此也感謝在疫情中做好周全準備舉辦金曲獎的文化部、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台視、 源活娛樂等單位。看到開場表演阿爆及許多原住民青年們在台上帶來國際級的演出,以及各種音樂語言文化盡情的展現,令人非常的感動。
感謝長期以來支持桑布伊的歌迷、朋友與家人們,你們是最棒的後盾;感謝參與專輯籌備與製作過程中的所有團隊成員,沒有你們就沒有這張專輯;感謝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補助專輯製作,讓預算極度吃緊的獨立唱片工作室與族語作品有機會可以提昇整體製作規格;謝謝 Bulareyaung Pagarlava,您是這張專輯啟動的關鍵;謝謝風潮音樂,多年來幫忙卡達德邦文化工作室推廣桑布伊的音樂;也感謝始終與我們站在一起,大力扶持原民文化產業的原住民族委員會。
最後想跟大家分享桑布伊常說的一段話:
「如果台灣是一塊潔白的畫布,那麼每一個族群就是一個圖騰,每一種文化就是一個色彩,才會交織孕育出這麼美麗、多元的圖畫。所以我們要捍衛我們的土地、海洋、森林、河川,更要維護每一個獨特的文化、歷史,讓這個多元的美麗島嶼持續閃耀。」
祝願大家平安,疫病不再。
#在此感謝專輯團隊所有工作同仁
企劃總監|陳健立
製作人 |曾仁義、洪子龍(子龍 TL)、桑布伊
製作顧問|鍾興民BabyC / 果核音樂GoAhead Music
製作協力|黃麗星 / 頑童音樂製作有限公司
族語顧問|楊慕仁
特別感謝|張碧蘭、張日貴、臺灣音樂館
編 曲|曾仁義、洪子龍、桑布伊、鍾興民、洪晟文、黃少雍、任中強、Wouter Vandenabeele、Bao Sissoko、林強
弦樂編寫/監製/指揮|鍾興民
鋼琴編寫|鍾興民、洪子龍
吉他/電吉他/月琴|曾仁義
吉他/口簧琴|桑布伊
貝斯|甯子達( Michael Ning )
鋼琴|鍾興民、洪子龍
合成器|洪子龍
爵士鼓| 張浩嘉
打擊樂器|吳政君
黑管|高承胤
長笛|聶琳
小提琴 (一天的生活)|Wouter Vandenabeele (比利時)
非洲豎琴 (一天的生活)|Bao Sissoko (塞內加爾)
第一小提琴|羅景鴻、張譽耀、朱奕寧、吳芷軒
第二小提琴|陳翊婷、薛媛云、陳俞文、陳鏡宇
中提琴|甘威鵬、牟啟東
大提琴|林宏霖、孫韻淳
錄音師|鄭皓文、王家棟 (弦樂錄製)
混音師|王俊傑、林正忠、黃俊憲、鄭皓文
母帶處理|Ted Jensen/Sterling Sound
錄音助理|單為明、于世政、嚴任佑、邱居正
爵士鼓技師|汪博緯
美術設計|陳世川 (Gelresai Chen) / 壹壹影業
文案|蔡昇達、陳健立、桑布伊
翻譯|洪簡廷卉 (英文)、聞智倩 (日文)、天野朗子 (日文)
錄音室|Lights Up Studio、九太音響工程 (弦樂、鋼琴錄製)
混音室|強力錄音室、白金錄音室、G5 Studio
【得力量專輯詞、曲、編曲、混音】
1. muparvuwa’i kani intrav i rukup / 創世紀
詞/口傳史敘述:Varikay,翻譯整理:曾建次 主教
曲/桑布伊
編曲/洪子龍、鍾興民
弦樂編寫/鍾興民
鋼琴編寫/鍾興民、洪子龍
混音/黃俊憲
2. kikaruna / 去工作
詞/桑布伊、楊慕仁
曲/桑布伊
編曲/洪晟文、任中強、桑布伊、曾仁義、洪子龍
混音/王俊傑
3. iturusanay / 跟著走
詞/桑布伊、楊慕仁
曲/桑布伊
編曲/曾仁義
混音/王俊傑
4. wavaawan na sawariyan / 一天的生活
詞/桑布伊
曲/桑布伊
編曲/桑布伊、曾仁義、洪子龍、Bao Sissoko (塞內加爾)、Wouter Vandenabeele (比利時)
混音/林正忠
5. senay / 長歌
演唱/桑布伊、張碧蘭
詞/滿州民謠牛尾伴(有父有母)、卑南古調
曲/滿州民謠牛尾伴(有父有母)、卑南古調
編曲/樂工 : 林強
混音/鄭皓文
6. pulu’em
詞/桑布伊
曲/桑布伊
編曲/黃少雍
混音/鄭皓文
7. Sirusirupan / 蝴蝶
詞/桑布伊、楊慕仁
曲/桑布伊
編曲/曾仁義、洪子龍
混音/王俊傑
8. amanan na kemazu / 別這樣
詞/桑布伊、楊慕仁
曲/桑布伊
編曲/曾仁義
混音/林正忠
9. maaplras / 撫摸
詞/楊慕仁
曲/桑布伊
編曲/桑布伊、曾仁義、洪子龍
混音/黃俊憲
10. maava / 擁抱
詞/桑布伊、楊慕仁
曲/桑布伊
編曲/鍾興民
混音/林正忠
卑 南 族 英文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天氣乾旱,今年各種果樹花朵盛開,尤其是原住民部落的龍眼花開得更是茂密,台東縣卑南鄉利嘉部落,在台東林管處輔導成立的林下經濟養蜂班,12戶班員今年龍眼花蜜大豐收,採收量比往年超過三成。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1975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卑 南 族 英文 在 王炳忠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贊助王炳忠自媒體 呼群保義撥亂反正】
💰ECPAY贊助網址:https://p.ecpay.com.tw/91636 (網上轉帳、ATM、超商付款皆可,懇請多多支持)
💰支付寶打賞帳號:13581883245
🔥王炳忠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
🔥王炳忠今日頭條:搜索「王炳忠台湾」
🔥王炳忠官方微博:https://www.weibo.com/puchenwang
♦♦♦
「21青」連線發起人王炳忠、蘇恆、林明正今(24)日上午與網路政論YouTuber寒國人共同召開記者會,力挺馬英九近日直指兩岸「首戰即終戰,美國不會來」的真相,並呼籲人民應與蔡英文「台獨暴衝」的路線切割。「21青」更要求,蔡英文應向人民坦承,自己在何種情境(scenario)下,會開啟上任以來已多次演練的逃亡計畫;馬先生也應站上歷史高度,告訴大家追求兩岸和平發展、累積互信,爭取和平統一的最後希望。
王炳忠說,很多人認為馬英九卸任後才說真話是「馬後炮」,其一手栽培的市議員及青年團對他也不支持或甚至隨民進黨批馬,也只能算是他「自作自受」,但不論如何,還是應該支持他說出多數人「不願面對的真相」。
王炳忠批評,蔡英文說「和平不能靠卑躬屈膝」,但和平更不能靠挑釁暴衝,遵循憲法也絕非「卑躬屈膝」,何況事實是蔡英文走急獨,搞出「中華民國台灣」對抗「中國」的違憲「兩國論」,更與外交部一個扮白臉一個扮黑臉,暗指「中華民國」是贅字,推動法理台獨昭然若揭。如今民進黨批馬英九「賣『芒果乾』(亡國感)」,正說明民進黨自打嘴巴,選前不斷渲染大陸威脅,選後又極端看扁大陸。既然民進黨認為「芒果乾」是他們的專利,那就請民進黨自作自受、自取滅亡,不要牽拖台灣人民。
王炳忠表示,蔡英文稱「台灣自己承受第一波攻擊,之後希望全世界站出來」,證明「首戰」時美國不會來,後面如何她也不知道。歷屆國防部長說台灣能撐多久版本不一,但撐的目的都是等美國救,但前AIT理事主席卜睿哲卻直言「美國對防衛台灣的暗示性承諾從來不是絕對」(the implied commit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come to Taiwan's defense HAS NEVER BEEN ABSOLUTE),馬英九的說法非無中所有。
蘇恆說,蔡英文多次接見外賓唯唯諾諾,被美國衛生部長喊錯姓氏也不敢吱聲,更別提「歡迎」美國將太平島定位為「礁」而非「島」的南海聲明,放任「駐日代表」淪為「助日代表」為日本欺我漁民、蹂躪「慰安婦」阿嬤罪責開脫,那才叫作「卑躬屈膝」,丟台灣人的臉,讓中華民族蒙羞。過去民進黨靠大陸威脅論騙選票,現在台海真被他們搞到戰雲密布,蔡英文批馬英九離「主流民意」很遠,難道蔡英文沒看到已有網友在廣傳「不參戰聲明」,害怕男朋友準備要被抓去上戰場當掩護蔡英文逃亡的炮灰嗎?
寒國人表示,今天如果要升官發財,要演「台獨」大家都很會演,但事實是台灣依靠大陸的市場創新高,台灣不可能一邊選擇「抗中」一邊又要兩岸紅利,如果要說馬英九講真話就是「卑躬屈膝」,那蔡英文靠「抗中保台」的所謂「主流民意」勝選,卻連兩岸關係條例的「國家統一前」都不敢修掉,是不是也算「卑躬屈膝」?寒國人質疑,蔡英文說馬英九「離主流民意很遠」,但「主流民意」並不能看到國防機密,也無法了解台海緊張的真實情況,領導人應該要告訴人民兩岸全面對抗下戰爭的危機、必需的代價,而不是對提醒危機的人發動罷凌。
林明正表示,馬英九說蔡英文 「才是動用國家機器在內部找敵人」,這句完全正確。綜觀蔡政府執政以來,任何稍有不同意見者均遭整肅,如武陵高中校長因替學生寫推薦信,被調查局「拜訪」;彰縣衛生局因主動積極篩檢,被政風調查;被假共諜冤枉的向心夫婦,被軟禁至今;還有許多只因網路發言,就被警察查水表的普通百姓。林明正批評,現在民進黨政府的作為已與納粹無異,凡是不同意見者就等同當年德國的猶太人一般,被民進黨以國家機器當作敵人對待,所以才會只准自己賣「芒果乾」操弄仇中奪權,如今搞得兩岸真的劍拔弩張,又對擔憂戰爭的「吹哨者」發動批鬥。
#馬英九 #蔡英文 #首戰即終戰
卑 南 族 英文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臺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套書」-邵族:日月潭的長髮精怪介紹
專訪: 孫大川(總策劃)
文魯彬(英文譯者)
本書特色:
邵族知多少?
‧於2001年正名,是台灣第10族原住民。本套書初版是2002年,故只錄集10族傳說故事
‧當時的阿里山包括今天彰雲嘉的淺山丘陵,日治時代將邵族視為鄒族之一(當時稱「曹族」)
‧吳沙開墾水沙連造成衰落,日本人興建日月潭水庫,淹沒了絕大多數邵族棲地,目前邵族人口僅300多人,但族群意識仍清晰明確,並保存母語與信仰祭儀
‧祖靈籃又稱公媽籃,相當於祖先神位,每家戶都有。祭告祖靈由先生媽(女性祭司)執行。
‧愛唱歌的民族,催眠歌兒歌、情歌、工作歌、即性感懷歌都有,目前日月潭表演的杵歌主要是打獵歌與迎賓歌
邵族神話與傳說:
1.白鹿傳奇:邵族定居日月潭的起源
白鹿的出現像是祖靈的獻禮,把邵族從遙遠的西部,奔過阿里山北部淺丘,帶到了濁水溪上游、豐美的日月潭畔。邵族人歡喜遷居,並將初抵之地稱作「普吉」(白色),以感念白鹿。
2.長尾巴的小矮人:與異族的衝突與後悔
住在濃密樹叢山洞裡,聰明多才的小矮人,和善教導邵族製作器具與耕種技巧。但邵族青年不顧矮人的拒絕,強闖山洞,讓平時刻意遮掩尾巴的矮人們驚慌竄逃,並在氣怒中離去。這個故事意味著邵族人的悔意與思念。
3.日月潭的長髮精怪:破壞漁具,禁止竭澤而漁
一向與邵族人和平相處的長髮精怪達克拉哈竟一再破壞漁具,原來是防止過度的捕撈帶來滅絕。從此遵守各種魚獲捕撈期間,並限制漁網不可太密、魚筒不可太粗…
4.黑白孿生子和祖靈籃:供奉祖先的起源
水社頭目妻子生了黑白孿生子,在邵族意味著不吉祥,他狠心將黑臉男嬰投入潭中,卻夢見男嬰哭泣託夢,並傳授準備祭籃,盛裝祖先用過衣物,大小事與祭典均向祖靈籃稟告,便可消除災厄。
5.大茄苳:漢人的開墾卻是原住民的悲歌
日月潭邊的大茄苳樹庇佑邵族的繁盛,漢人為了「開墾」水沙連,鋸倒象徵最高祖靈巴薩拉的大茄苳,樹汁染紅整個潭水。從此邵族頻遭瘟疫與漢人侵襲,逐漸衰落。
總策劃:孫大川
監察院副院長、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山海文化》雜誌創辦人;卑南族
譯者簡介:文魯彬(Robin J. Winkler)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原為美籍人士,2003年10月歸化為台灣公民(中華民國國籍)。長期以來關注環境生態保護、台灣原住民土地權益及文化保存,大量心力投入台灣環境生態之政策、法律研究及環保訴訟業務;同時引進美國許多減量消費、環保書籍翻成中文出版以推展理念,如《商業生態學》、《森林大滅絕》、《富足人生》、《探索文明的出路》、《富足人生原動力》、《還我綠色地球系列》等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