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好好玩喔!」
終於開學了,第一天中午回家吃午飯,這句話孩子不知道講了幾次。
開學前,小雨是老神在在。
小風這天總算一掃開學前的不安。她很擔心重新編班後,不認識同學,從完全陌生開始重新交友,令她感到焦慮。
我們家兩位女孩都非常自律。暑假兩位女孩自己排定了每天的行程表,上午下午各學習三十分鐘、看影片或用電腦三十分鐘,學習科目每日各異,小風安排華語、英語書寫、英語閱讀、數學,小雨安排華語、英語、日語、數學、化學、物理,每日規律運動,週末是家事時間,其他時間則自由安排,她們會一起玩樂高、畫畫、觀星之類。
小雨首度把物理和化學納進自習科目,動機的觸發就在於之前打疫苗時流傳的「萬磁王」現象,當時我跟她說明了水的表面張力原理,她感到有趣,也感受到知識的力量,便從圖書館找來適合她閱讀的書籍。
除了自動自發、自學力以外,自制力也是很重要的能力,況且現在線上學習資源繁多,這個夏天我請孩子自己留意螢幕時間,媽媽不再盯著。兩個月下來,兩位女孩都能控制好自己的螢幕時間,也能自己執行自己排的行程表。
小風和阿嬤視訊聊天時,阿嬤聊起想寄東西給我們,小風馬上拍了幾本練習本照片,跟阿嬤說:「幫我找這系列的練習本,我已經玩完了。」小雨則要山水畫和古陶瓷相關書籍。阿嬤覺得太有意思,轉述給我們聽。
大約八月中旬,兩位女孩就各自備好開學用品,包括文具、衛生與消毒備品、室內鞋、運動衣物、樂器等等。(附圖是小雨的開學備品)
因為孩子自動自發,我的介入也愈來愈少。經過一個夏天的演練,覺得兩位女孩又成熟了許多,自我管理能力又升級了。開學前一天,早餐都就緒,隔天我打算放生:「明天我不早起,早餐妳們自己準備吧!」
小雨表示沒問題。
小風忐忑不安,一再確認鬧鐘。
隔天早上,小風提早一個半小時起床,她總是喜歡早起慢慢準備,從容上學。我其實早早醒來,躺到躺不住了,決定起床。小風在餐廳見到我,開心得抱緊緊。
「媽媽,如果我以後學建築,妳覺得怎麼樣呢?」小雨問我。
我說:除了不要犯法,要養活自己、做好自我管理,其他方面我並沒有特別的期待,並不會期待妳們一定要走入什麼行業或不走入什麼行業。我相信生活管理做得好,自然就能做好工作。就是平常妳們在做的,包括飲食、睡眠、主動學習、發表和溝通協調、運動、規律的作息、家事、興趣的安排等等,這些才是我在意的。
小雨笑了:「不要沒有期待,我喜歡妳對我們有所期待。⋯⋯但不是具有壓力的期待。」
咦?該怎麼拿捏才好?
看來媽媽真難當呢。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760的網紅KidPro醫學級兒童發展教育團隊-恬兒職能治療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適合4歲以上 #握筆基礎小遊戲 從開學到現在,最近私訊開始出現兩個大宗, 除了分離焦慮的問題外,另一個就是孩子開始需要大量寫字✏, 建立書寫的基本功之前的文章有提到許多 沒看過或想要複習的捧油,我們整理出來囉! 【你該知道的寫字前的知識,攏底家】 寫字,孩子準備好了嗎? https://ppt...
協調運動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想要學琴的人快過來看!(不是右下惱人的粉刺那一篇😂)- 《學鋼琴增進雙手協調激發大腦可塑性》】♩.♪
近年來,大腦的「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受到科學家的廣泛研究。認為大腦具有自動重建來應付外界工作的能力,使大腦的內部結構與組織能夠達到最佳的工作要求。
今年,在布拉格舉辦的歐洲神經學會年會上,義大利米蘭的聖拉斐爾大學醫院(University Hospital San Raffaele)在會中發表研究表示:沒有音樂基礎的受試者在完成2週規律的鋼琴訓練後,不只雙手技巧度明顯變得較佳,腦部的變化也很可觀。顯示出神經可塑性會在大腦常用區域之間自動建立較好的連結,使功能的展現更佳。
研究顯示,即使是短期的雙手靈巧度訓練,也能使左側與右側的大腦半球產生較佳的協調性與活動平衡;同時音樂刺激也會引起參與協調運動的大腦灰質重建。
音樂練習能大幅度改善大腦活動的自動重建情形,在許多研究中已得到結論。
僅10天雙手訓練
大腦已出現明顯變化
如在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要求12位無音樂基礎的受試者於2週內在電子琴上完成10首35分鐘長的練習曲。結果發現所有的受試者在運動技能上達到了一個飛越性的提升!其中雙手彈奏的音韻和諧度的改變是最令人驚訝的!
聖拉斐爾大學醫院的Dr Elise Houdayer 表示:「右手慣用的人,雙手運動訓練與左手靈巧度的大幅提升有關。運動訓練10天顯然足以激發(大腦)皮質可塑性的變化,這與針對專業音樂人士的研究報告結果相似。」
複雜音符序列
讓受試者運動協調更佳
第二項研究由45位無音樂基礎的受試者所參與。所有受試者都被指派完成一段特定的音符序列的練習。第一組受試者只能聽節拍器,而第二組除了節拍器還有聽一段與節拍器節律相同的音樂,第三組受試者則被指派完成最複雜的音符序列。
研究結果顯示,敏捷度與腦部測試靈巧度在三組受試者皆有提升。教授菲利浦(Prof. Filippi)表示:「運動訓練時的音樂刺激能夠增進運動表現,以及影響大腦灰質結構的可塑性。」醫師羅卡(Dr. Rocca)則補充:「在功能性磁振造影(functional MRI)的量度中,被指派工作的複雜度,也與不同型態的(大腦)皮質激活有關。」
研究人員發現,雖然大腦白質部分的結構並沒有變化,但對於運動協調很重要的大腦區域之灰質則有很大的改變。同時結果也顯示出,那些被指派完成最複雜音符序列的受試者(第三組),大腦灰質變化的程度更大。
文章來源:http://www.epochtw.com/12/8/14/199292.htm
協調運動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好朋友請託去探視一位她的老師,住院一個多月,加護病房住一段時間,如今好不容易穩定。
她說:初期知道老師生病住院很想來看,礙於在加護病房限制訪客,所以作罷;最近轉到普通病房,醫院還是有限制每日探視時段,來了看了卻不知道怎麼表達關懷,往日心中的強者如今虛弱成反比的樣子,實在難過到很想哭,知道老師未來還有很長的復健要面對,想透過我的專長領域給老師與師母一點建議。
我不是這位老師的學生,所以心裡沒有負擔,就像是面對一位新案的訪視一樣,很自然。我稱呼對方「老師」與「師母」,簡單介紹自己,儘管後續出院也不是在我的路段(管區)裡,仍然希望能給最多的「衛教」。從評估意識狀況開始E4V5M6,因為中風影響說話,雖很努力的要口語表達但不是很清楚,一半用猜測,需要隨時一句一句確認,我看老師與師母焦急,建議是否用 #白板與白板筆 簡單書寫,白板筆比較粗,對於精細動作尚無法精準掌握的情況下,會比原子筆來得好些。吞嚥功能因疾病受影響,偶爾會被自己的口水嗆到,住院期間也曾因此發生過吸入性肺炎,仍然建議從 #潔牙工作 開始,不是靠照顧者而是先靠自己,患側乏力但健側功能還可以,維持或強化原有的功能,不足處再從旁協助,不完全取代或剝奪,瞭解「用進廢退」的道理。再來是 #加強發音與臉部頸部肌肉練習,臉部表情訓練圖,鼓起臉頰、左右轉換、舌頭運動、唇齒活動、壓額前傾、冰棒刺激…等(這些內容復健老師已經有教了),我則是再提供pa—ta—ka—ra的發音與唇舌協調運動的練習,臉部唾液腺按摩,提升咀嚼肌功能訓練(這領域又另是一門學問)。再來討論到漸漸穩定總要有出院的準備,如何規劃與銜接後續照顧與持續復健需求?那當然又是 #長照專線1966,居家復健、居家營養、居家語言治療、居家藥師、居家服務員、居家無障礙改建、就醫交通……全都可以與照專討論。過程中我看師母很努力認真做筆記,深怕遺漏了什麼,實在很感動。
最後我給了老師一個擁抱,我說:老師辛苦了,我們一起往前!老師哭了……
師母說:生病至今老師第一次流眼淚,應該是他知道妳懂他。然後,師母也哭了…。
我很少說「加油」,因為加油太沉重,每個人看到病人都只講「加油」,其實病人何嘗不想,只是困境中加不了油啊!病人需要的是一個陪伴的力量, #你辛苦了但是我們一起~這樣好像比較有力量繼續面對,有後盾有支持。最後,不免俗送上媽祖婆的祝福,要人也要神,那是另一種層次的力量💪💪。
結論1:
上天沒有不公平,財富、健康、幸福、歡樂、淚水…每個人都分配得差不多,是看自己如何轉換心情去面對吧!其實當下我也想哭,但是報以微笑收場。
結論2:
媽祖沒有不公平,你沒去進香…組頭也會分享給大家祝福,是看自己如何轉換心情去接受吧!其實交付給所有個案平安符當下我也想哭,但是儘量報以微笑收場。(差不多發完了!YA!)
協調運動 在 KidPro醫學級兒童發展教育團隊-恬兒職能治療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適合4歲以上 #握筆基礎小遊戲
從開學到現在,最近私訊開始出現兩個大宗,
除了分離焦慮的問題外,另一個就是孩子開始需要大量寫字✏,
建立書寫的基本功之前的文章有提到許多
沒看過或想要複習的捧油,我們整理出來囉!
【你該知道的寫字前的知識,攏底家】
寫字,孩子準備好了嗎? https://ppt.cc/f0FTxx
書寫前六大準備能力 上肢動作篇 http://bit.ly/2NhgWR0
書寫前六大準備能力 視知覺+視動整合篇http://bit.ly/2TaHBo1
書寫前六大準備能力 雙側協調+運動覺篇 http://bit.ly/2V7fjYI
-
其實還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虎口穩定度
虎口穩定度不好會影響什麼呢?
在影片中都有示範和解說喔!
影片重點:
☑建立虎口穩定度的小遊戲,只需要手+紙+積木
☑虎口穩定度對寫字的重要性
☑如何觀察虎口穩定度
-
訂閱Youtube,好多好玩遊戲在這裡:
http://bit.ly/youtube-kidpro
協調運動 在 詹珞瑤 物理治療師 Veronica Rehab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物理治療:http://physicaltherapyclass.com/
運動傷害:https://sites.google.com/s/1cieisPHB2Xkrn1em8vthbJgglWmCOZH4/p/1knFDZuDHNtQIb04gBSTm2fGkexK1QwX4/edit
什麼是物理治療?
什麼是物理治療?簡單的說,就是利用光、電、水、冷、熱、力等物理因子和運動治療,來評估並治療病患的問題。舉例來說,微波是一種電磁波,利用微波造成水分子的震盪可以來加熱食物。在物理治療中,就利用微波的此一特性,可震盪人體組織內的水分子,提高深部組織的溫度,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患部的癒合速度,也有減輕疼痛的效果。因此利用微波來治療,就是一種物理治療。
歸納起來,物理治療的方法如下:
(一)光療--紫外線、低能量雷射
(二)電療--低頻電刺激、中頻干擾波
(三)水療--溫水療、冷水療、熱水療、冰水療、冷熱水交替治療、水中運動治療
(四)冷療--冷敷、冰敷、冰按摩、冷氣治療
(五)熱療--濕熱療、乾熱療、超音波、短波、微波、蠟療、紅外線及熱敷包
(六)力療--操作治療、牽拉運動、牽引、按摩
(七)運動治療(Movement)--有伸展運動、主動運動、阻力運動、耐力運動、呼吸運動、平衡及協調運動、功能性運動、神經肌肉誘發技巧、姿勢矯正療法等。徒手治療(Manual):有關節鬆動術、按摩、筋膜鬆弛術、被動運動、其他特殊技巧。
§低能量雷射:
雷射是一種激發光子束,與一般光線不同的是,它具有單一頻率、單一色調、單一相位及集中光束的特性。一般醫用雷射,主要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是大家比較熟悉的高能量雷射,又稱為熱雷射或硬雷射,其能量通常為數十至數百瓦特,外科醫師常利用其高熱能以達到凝固止血及切割組織的作用。
另一類是低能量雷射,又叫冷雷射或軟雷射,其能量通常是數毫瓦特至數十毫瓦特。當這類雷射照射人體後,經由其電磁效應或光化學作用,會影響體內種種生理及代謝反應,例如血管擴張、去氧核糖核酸( DNA )合成增加、膠原組織增生及免疫功能的增進等。
由於低能量雷射具有上述生物刺激的特性,因此它可用來治療疼痛,並可增進傷口及組織復原。此種治療的副作用極低,少數病人會覺得治療部位有針刺感,其他副作用還包括噁心、頭暈、局部紅斑或皮膚色素增加等。由於雷射對眼睛有害,因此不可直接照射眼睛,治療時也要帶上墨鏡以保護眼睛。一個部位治療時間為數秒至數分鐘,治療的效果通常在三至五次內會顯現出來。目前在醫院中常用的有氦氖雷射及鎵?紅外線雷射等。
在風濕病的復健方面,低能量雷射可用來治療各種軟組織疾病,如肌腱炎、肌肉肌膜疼痛症候群等,其成效約為 75 ~ 80% 。
§電療:
根據史書記載,最早使用電刺激來治療骨關節疾病可追溯到西元前四世紀。當時的希臘人和羅馬人發現一種魚可產生一百至一百五十伏特的電流。他們就利用這種魚產生的電流來治療足部關節炎。
電刺激治療風濕關節炎最重要的目的是止痛,此外,電刺激也可以用來增強肌力,延緩或避免肌肉萎縮,減輕肌肉痙攣和增進血液循環。
電刺激的種類很多,其中與骨關節疾病之治療有關的可分為兩大類:一是低頻波(一般稱為經皮神經電刺激),另一則是中頻波(一般稱為中頻干擾波)。低頻波是指頻率在 1000 以下的電波,一般多採用 0 ~ 100; 中頻波的頻率是 1000 ~ 1000000 (一百萬)之間,但頻率超過 10000 (壹萬)以上的電波會產生熱,所以臨床上中頻波頻率均在 1000 至 10000 之間。經皮神經電刺激就是把電流通過黏在皮膚上的電極,以達刺激神經而得止痛的效果,成效不錯且無副作用,病人甚至可以買回家自行使用。
中頻干擾波一般是採用兩組電極(一組兩個),其頻率相差為 0 ~ 100 之間,如 4100 及 4000 ,通電後兩組電極會以中頻波穿透皮膚,而在深部組織發生電流干擾,產生一個 0 ~ 100 的低頻波。
採用中頻波的原因是穿透皮膚較容易,對皮膚的刺激也小,電流強度可以調得較大。
臨床研究顯示,電刺激對於下背痛、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韌帶扭傷、肌腱炎(如網球肘)、肌肉及肌膜疼痛症候群等均有顯著的成效。
很多慢性關節炎病人因為長期藥物治療而導致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可以考慮合併使用電刺激,以減少藥物的使用。
此外,雷諾氏症候群病人或是交感神經失營養症者,也可用電流刺激局部患處或相關的交感神經節,以增進血液循環。
而當風濕關節炎病人發生週邊神經病變時,也可用電刺激來減輕疼痛或是延緩肌肉萎縮。
§水療:
水療通常使用熱水,所以也算是淺層熱療的一種。除了利用水的熱度來降低肌肉痙攣,減輕關節疼痛之外,水還具有浮力及黏稠度。此特性使水療能提供患者同時做各種運動而不致傷害關節。此外,大多數醫院的水療槽內裝有馬達,可將空氣與水混合打入水療槽,造成渦流,具有按摩的效果。
水療的種類很多, 簡單的如家庭用的浴缸、公共浴室。一般醫院則依其規模大小而裝設各種上肢、下肢及全身水療槽、八字型水療槽或治療池等。此外,溫泉療法、泥漿療法亦可說是水療的一種。有人說溫泉或泥漿中的礦物質會改善關節炎,但亦有人反對此說法。
§冷療:
冷療的基本生理作用是使血管收縮,降低局部新陳代謝,壓抑神經的興奮及降低神經傳導速度。對於風濕關節炎而言,冷療可降低肌肉痙攣,減輕關節疼痛。
與熱療不同的是,冷療可止血、消腫,故適用於急性關節炎或骨關節急性外傷。有些病人在運動治療後會有疼痛、腫脹的現象,也可以用冷療來消除。
冷療的種類有很多,如浸泡法、冷(冰)敷法、冰塊按摩法及噴霧法等。
浸泡法就是把要治療的肢體浸入 0 至 10 ℃的冷水中。
冷敷法有很多種,常用的是家庭用的冰敷袋,只要把冰水放入橡皮袋或塑膠袋即可。亦可使用含有矽膠的冰敷袋,使用前先放入冰箱上層,使用時再取出即可。必要時可將冰敷袋充氣後壓迫患處,以止血消腫。其他還有即冷式的化學冰敷袋,使用時將袋子一壓,其內容物會產生化學作用而迅即變冷。
冰塊按摩法是用冰塊按摩患處。為了方便起見,使用前可先把冰塊作成杯形或圓柱形,以便於局部按摩。
噴霧法是將甲基氟( methylfluoride )等化學物質裝入容器中,使用時可噴出冷凍氣體,常用來治療肌肉疼痛或急性運動傷害。在國外風濕病醫師做關節穿刺前也常用來減輕病人的痛苦。國內有些醫院也裝設大型的噴霧式冷療機。
冷療的治療時間為五至二十分鐘。冷療初期會覺得冰冷,接著會感覺燒燒的,最後會有點酸痛、麻木。當皮膚變白發青時,應立即中止治療,以免凍傷。罹患周邊血管病變、雷諾氏症候群(手指遇冷會發白發紅)或是對於冷療過敏的人,都不適合做冷療。
§熱療:
熱療最重要的功效有五:
(1) 減輕疼痛,
(2) 降低肌肉痙攣,
(3) 減輕關節的僵直感,
(4) 增進膠原組織的延展性,以增進關節活動度,
(5) 增進血液循環。
根據穿透人體組織的深淺,可將熱療分為淺層及深層熱療。淺層熱療透熱深度小於一公分,包括熱敷包、熱水袋、烤燈、紅外線、電毯、蠟療、微粒療法( fluidotherapy )等。深層熱療又稱為透熱療( diathermy ),其熱量可深入三到六公分,包括短波、微波及超音波等。
熱敷是常見的一種熱療方式,在家裡可以用水煮、化學生熱、微波爐加熱等方式的熱敷包包上毛巾,敷在患部 20 到 30 分鐘即可。電毯,也是很方便的一種熱敷方式,一般電毯是乾熱式的,目前市面上也有溼熱式電毯,即利用吸收空氣中水分或直接可包潮布,其效果比乾熱式者為佳。熱水袋是種便宜簡單的熱敷方法,只要將熱水注入熱水袋內封緊,外包乾或微濕毛巾即可。
熱敷用品不一定愈貴愈好,只要個人使用方便有效即可,在購買市面上各式各樣的熱敷用品應事先了解使用與保存的方法。使用熱療最主要是避免燙傷,熱敷不是愈熱愈好,也不是愈久愈好,所以使用電毯最好能夠定時,避免睡覺時用,感覺遲鈍或喪失者應多包一層毛巾或溫度不要太高,使用時間 20 至 30 分鐘就夠了,超過 30 分鐘效果差不多,且就算溫度不高時間夠長也會造成燙傷的。在此吾人不建議用熱毛巾作熱敷,因為熱毛巾保溫效果較差且容易燙傷。
其他熱療方式如紅外線燈屬乾熱式熱療,有時會因太乾燥而皮膚不適。
在物理治療部門除使用熱敷包外,也會使用所謂深部熱療或透熱療法,一般是利用高頻的電磁波例如短波、微波、或者用超音波等,深部熱療可穿透到組織的深部,但有其適應症與禁忌症,必須由專業的物理治療人員施行,否則容易發生危險。
協調運動 在 Part 2 of 2 2. 上肢協調運動訓練... - GRS Health Services 的推薦與評價
Part 2 of 2 2. 上肢協調運動訓練雙上肢體操棒訓練;上肢抬舉運動訓練;上、下肢交叉運動訓練;套杯訓練。 雙上肢體操棒訓練套杯訓練3. 肌力與協調: 左側上肢肌群力量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