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遙遠的呼喚》紀錄片再現「中國遠征軍」,拍下印度、緬北戰場上的故事】#九三軍人節
1941年,遠在緬甸印度邊界的二戰戰場上,為了阻止日軍從緬甸西進印度,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與英國共組了中英軍事同盟,中華民國政府派出了「中國遠征軍」投入這場戰事。
而台灣導演李立劭,就在今年推出《我那遙遠的呼喚》紀錄片,再現了中國遠征軍親歷者、後裔,甚至「敵方」日本人的觀點,帶領觀眾反思國族主義與戰爭的無情:
❙有話想說,你可以直接於文章之中提供更多想法: https://bit.ly/2VtklER
#緬甸 #印度 #紀錄片 #導演 #李立劭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東南亞
「南國 小兵」的推薦目錄:
南國 小兵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知道嗎?一直到此時此刻,泰國北部仍有數萬名華人,時時高唱中華民國國歌,揮舞青天白日滿地紅?
.
讓我們先回到1981年,也就是40年前的台灣,雖然外交處境孤立,尚處戒嚴之中,但就整體上看來,社會發展還算安定,一年之內就有41萬名新生兒出生。然而在同一時間,兩千公里外的泰國的北方,一群「中華民國國軍」卻為了生存孤軍奮戰,應泰國政府要求出兵圍剿泰共,此役史稱「考科考牙戰役」。
.
數百兵泰緬孤軍將士用命,經過22天激戰,成功力退兵力約達三至四千人的泰共。當泰王蒲美蓬蒞臨慰勞,卻發現戰士不諳泰語,才知原來主力是來自中華民國的孤軍戰士,下令予以高額撫恤金以及歸化為泰國籍的機會。然而,當時的台灣政府恐怕不敢「與有榮焉」,因為這群人之所以流落他鄉,正是因為遭到國民政府出賣。
.
一直到現在的泰北,仍有七萬名左右以中華民國為驕傲的華人棲居當地。孩子們在學校讀台灣捐贈的課本,讀台灣地理,唱中華民國國歌,將台灣島視為應許之地,期望有朝一日能回到祖國。只是事情恐怕沒有他們想像的這麼簡單。李立劭導演的《邊城啟示錄》(2012)完整疏理了這段歷史課本絕對不會告訴你的悲催故事。這群國軍與其後裔,就這麼不幸落入了歷史的裂縫之中。
.
如果國人有聽過「孤軍」,所知大概是來自柏楊所著的同名小說或者朱延平導演改編的暢銷電影《異域》(1990)而來。該片由集結當時中、港、台一線演員如柯俊雄、庹宗華、劉德華與斯琴高娃,轟動一時。作品基於史實改編,描寫的正是當時從雲南撤退至邊界的孤軍。
.
1949年,國民黨敗退遷台。但在泰緬邊境,戰爭卻從未止息。在1950年,緬甸爆發孟果大其力戰役,孤軍以三千兵力擊敗七倍兵力的緬甸國防軍。1951年,孤軍真的實現「反攻大陸」,一度進佔雲南六縣。1953年,中共支持緬軍進攻孤軍基地猛撒,爆發薩爾溫江戰役,孤軍再次取勝。直到1960年的江拉基地保衛戰,才吞下敗果。
.
1961年,緬甸向聯合國告狀,國民政府屈於美國壓力,終於決定撤回孤軍。但在《邊城啟示錄》之中,老兵卻指證歷歷,原來國府當時僅要求老弱殘兵和眷屬撤退,暗自要求可用士兵找地方躲藏三個月,伺機而動,持續為反攻大陸做好準備,要他們自己想辦法求生路,忍辱負重。殊不知留下來的軍人,活生生成了政治犧牲品,後來反而被國民政府視為累贅,推說是他們自己不願撤退,不給予協助。
.
這群國軍戰士與後裔,既不可能投靠敵人中共,在泰國境內又被視為外族,苦無身分。在沒有選擇之下,也只能堅持對中華民國的效忠。即便為了生存而幫助泰國剿共,但他們仍然堅持自己不能忘根,身為中國人(中華民國人)的根源。在現在的雙十國慶盛典,你可以看見人們揮舞著中華民國國旗與泰國國旗的場面,抬頭又可看見國父孫中山與泰皇照片齊掛牆上的弔詭情景。
.
不過《異域》受到歡迎已經是三十年前的事,七年級生之後對泰北仍有一批國軍後裔的事實了解有限,或者多半聞所未聞。也因為台灣本土意識躍居主流,一群中華民國的鐵血支持者的故事聽來令人覺得尷尬。也因此,沒什麼再願意去面對他們的身分,也不想正視他們的需要。
.
在《邊城啟示錄》之中,你可以看見一群身處台灣的孤軍後裔如何述說他們的心境轉變,因為心向祖國而來到台灣築夢,卻被視為「非法移工」。囿於法規限制,大多數人無法取得台灣的身分證與居留權。矛盾是,早期如果要有機會爭取身分,還得必須先花高價買到假護照潛入台灣。
.
而在李立劭導演齊稱「滇緬游擊隊三部曲」的二部曲《南國小兵》(2015)之中,可看見時年十歲、1961年撤台的馬有福等人在「回歸祖國」的境遇。最終章《那山人這山事》(2018)則持續深入泰北帕黨與南投清境的游擊隊後裔生命史。部部可觀,具有人文與歷史厚度,是極重要的紀實。
.
在《那山人這山事》之中,孤軍後裔沈慶復之女沈培詩在台灣就讀大學,她說若說自己是「中國人」,會被認為是「大陸人」,說自己是「華人」,對於聽者來說也很模糊,但又不能說自己是「台灣人」。只好索性自稱「泰國人」。新一代的孤軍後裔仍然堅守對中華民國與「國語」的認同,但也漸漸融入泰國文化。不過他們知道,自己終究是外來者,也不可能倚靠泰國予以資源。背棄他們的中華民國,是他們唯一的希望。
.
泰緬孤軍顯然是不會是一個好處理的題材,因為它的存在顯然根本「政治不正確」,但換句話說,不同黨派也都可以從他們故事當中找到投射點。相當敬佩李立劭導演願意費心十餘年時間,長期紀錄這些險些被遺忘的故事。他的確對政治背景有所勾勒,但更多在於人的處遇本身。更重要的是,作品更不只是反映孤軍後裔的狀態,同時也呼應了對國家主體欠缺認同的國人現狀。
.
看著、看著,不免覺得諷刺。失根、失去身分、被各界視為皮球踢來踢去的異域人,似乎比持有中華民國身分證的我們有著更強烈的國家與民族認同。那到底對於我們(不僅是台灣人,也包括外島如金門、馬祖)來說,我們到底是什麼人?什麼形貌的共同體?又或者,我們是認同自己是什麼人,是不是真的如想像般重要?
Giloo紀實影音 #Giloo #李立劭 #邊城啟示錄 #南國小兵 #那山人這山事 #異域 #滇緬游擊隊三部曲
南國 小兵 在 Daily Focus 日日旅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知道台灣第一座機場是哪座嗎?】
.
聽說今早不少台北人被 #戰鬥機✈️✈️✈️ 咻咻而過的聲響嚇壞了,以為是中共打過來這樣。
.
雖然台北有歷史悠久的松山機場,且松機也是軍用機場,但確實不常有戰鬥機在台北上空出沒,各位外縣市居民就別怪台北人大驚小怪了。
.
對新竹或花東人而言,戰鬥機真的是照三餐在飛,但事實上台灣第一座機場都不在以上縣市而在屏東。1920年建成的 #屏東飛行場,就是現在的屏東空軍基地(屏東機場),但位置有一點點改動,原本機場坐落在勝利路。而屏東飛行場與恆春飛行場及高屏一帶的機場,是二戰後期日本南進太平洋的重要據點。
.
然後我不是軍事專家,所以機場的話題到此打住,倒是可以說一下因著屏東飛行場而問世的 #勝利新村。
.
🏠當年因為屏東飛行場而進駐的日本陸軍飛行第八聯隊,為解決大批軍事人員的居住需求,首批軍官宿舍群於1928年興建完成,即現在的崇仁新村;1936年第八聯隊擴編為「陸軍第三飛行團」,人員組織大幅擴大,官舍需求量增加,於是在目前的中山路與青島街一帶新蓋官舍,稱為「崇蘭陸軍官舍群」,即後來的勝利新村。這兩座比鄰的新村在戰雲密佈的世道下,可謂屏東市區身世最特殊的一處社區,也讓屏東這鄰近飛行場的大片荒地,因著日本軍官宿舍開始有了聚落樣貌。
.
二戰後屏東飛行場由中華民國空軍第六聯隊接收,崇仁新村宿舍群轉為空軍眷村,勝利新村則由作為 #孫立人將軍 等高階將領的眷舍🏡。彼時方正棋盤式街道上屋舍儼然,獨門獨戶的日式建築與將軍美式豪宅充滿異國風情。
.
目前留存的眷舍有兩種類型🏠,一是獨棟、二是雙併,兩種格局皆有寬廣的庭院。多數房舍院內均設有消防槽,儲水或存放細砂,以便災難發生時用來滅火。當時正值戰爭,不少庭院還蓋有防空洞,也因為如此,不時響起的空襲警報與頭頂上呼嘯而過的軍機,都是早期住在勝利、崇仁的眷村居民的共同記憶。
.
其中最特別的一棟屋舍,是有著「東方隆美爾」⭐️美譽的孫立人將軍住所,當地的志工伯伯李豫屏說,孫立人在臺灣有好幾處居所,但屏東勝利新村的這間行館是將軍當年到臺灣的第一個住處,那時隨他而來的 #大象林旺 🐘還有部隊馬匹等動物都養在院內,門口這大圓形的空地,是當時給牲口們喝水的池子,那時孫將軍尚未被軟禁,行館一帶相當熱鬧。
.
但勝利新村⭐️真正的熱鬧,卻是在孫立人將軍離開以後,一眾將軍們戴著熠熠的星芒移居此處,隨後又如雪泥鴻爪地飛離。留下的小官小兵與第二代家眷們出生,村內人口大量增加。儘管村內巷道紛紛以「必勝」、「勝利」等名稱命名,但原以為的過客早已落地生根,在屏東的天朗風霽與肆無忌憚的熱帶花草中,構築出南國裡的小世界。
.
#照片是將軍之屋大樹冊店
#勝利新村 #屏東飛行場 #國慶預演
#也有人說今天真的是國軍戰鬥機出征只是故意說是國慶預演
#你怎麼看?
南國 小兵 在 Giloo紀實影音《邊城啟示錄(電影版)+ 南國小兵(導演版)》 的推薦與評價
Giloo紀實影音《邊城啟示錄(電影版)+ 南國小兵 (導演版)Boundary Revelation (Feature-Length Version) + Southland Soldiers (Director's ... ... <看更多>
南國 小兵 在 建業新村-光之眷- 《南國小兵.泰緬孤軍.李立劭映後導演場》... 的推薦與評價
《南國小兵.泰緬孤軍.李立劭映後導演場》 1961年,最後一批從緬甸撤回台灣,號稱雲南人民反共救國軍,落腳在南台灣的荖濃溪畔,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 ... <看更多>
南國 小兵 在 【第十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台灣競賽|南國小兵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2015 First Runner-up, Chinese Documentary Festival 香港華語紀錄片節短片組亞軍李立劭LEE Li-shao 台灣Taiwan|2015|DCP|B&W, Colour|55 min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