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唬爆米花教室:同出一系互相敵視的歷史政權--前後趙、前後秦、東西魏】 #福編
退役陸軍少將于北辰日前在某談話性節目說現存兩個「中國」之間的問題,他說東漢、西漢「都稱對方是偽政權」、「都稱對方是篡漢」,「晉朝也是,東晉、西晉當時都稱自己是晉」、「宋朝也是叫南宋、北宋,當時雖然分裂,都稱自己為宋」,這些場景跟現在「一模一樣」。說完之後引發極大的議論。😅
因為這些朝代其實都是前後繼受的朝代,但中間遭遇國難,皇帝被俘或死難,皇室旁支重建政權,所以歷史家還是把他們分開,而不視為單一朝代。
🧐但撇開于將軍的平行宇宙史觀,歷史上有沒有類似兩個「○」系出同門,卻「都稱對方是偽政權」、「都稱自己是○」,然後互相敵視開幹呢?
有的,其實有3次,但 #都發生於魏晉南北朝期間。
◎第一次:「前趙」、「後趙」(319-328)
劉淵率內遷之匈奴部橫掃北方後,子嗣陷入不斷的內爭兵變,傳至劉粲時因粗暴亂政又沉迷淫樂,被岳父靳準奪權殺害。但在外領兵的劉系旁支劉曜帶兵回剿,劉曜勝利後改國號為趙。
而匈奴劉漢另外一位大將石勒,則藉機襲取控制多數山(肴山)東區域,也跟著稱帝,國號也為趙。因劉曜稱帝較早數月,故稱前趙,石勒之羯趙稱為後趙。時為西元319年。
但前後趙並立沒有維持很久。雙方互有衝突,9年後(西元328年),劉曜發起總攻,後趙軍大敗,洛陽岌岌可危,石勒不顧勸阻,押上所有預備隊親自前往洛陽旁的金墉與前趙大決戰,一戰全殲前趙主力,統一漠南關內之北方。(石勒為人重朋友、惜恩情,上位以後愛讀書,希望推動民族融合,安定內政,晚年更信佛法,盡力避免殺戮,太子石弘也努力讀書,溫文儒雅。但跟隨石勒南征北討的石虎在石勒患病後開始兵變部署,石勒一死,石虎奪權,滅石勒子孫,而石虎子孫也互相仇殺攻戰,導致羯人衰微。漢人大將冉閔日後藉機發出殺胡令,以報復石虎昔日的濫殺平民之舉,羯人幾全死難,導致五胡中羯人成為後世最難實際確認族系的一族)
◎第二次:「前秦」、「後秦」(384-394)
淝水之戰後,前秦政權崩潰,被征服之各族均各自起兵。384年姚萇率關中羌人起兵,但仍自稱「秦王」,全力爭奪關中,次年殺害苻堅,394年後秦徹底攻滅前秦餘部。
◎第三次:「東魏」、「西魏」(534-550)
北魏六鎮之亂後,爾朱氏掌握山(肴山)東兵權,爾朱榮於晉見魏孝莊帝時被刺殺,爾朱兆等起兵攻魏廷殺孝莊帝,爾朱氏大將高歡藉機以覲王之名舉兵自立,攻滅爾朱氏並掌握朝政。不堪高歡專政的孝武帝元脩意圖號召關中主將賀拔岳入京護主,高歡卻收買賀拔岳戰友刺殺賀拔岳,孝武帝令宇文泰接替賀拔岳,並別奔長安,高歡改立元善見為魁儡皇帝,東西魏正式分裂,高家與宇文家均稱其政權合法合統,互相攻擊。
東魏方面,550年,高歡之子高洋不演了,逼孝靜帝禪位並害死全家。北齊建立。
西衛方面,535年宇文泰與元脩鬥爭加劇,宇文泰直接毒死元脩(元脩他自己即位時也大殺親族),掌握朝政,557年宇文泰之侄宇文護也不演了,逼迫魏恭帝禪位並殺其全家,建立北周,魏亡。
(下一集:歷史上三國鼎立,最後勝利者都是第四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王炳忠,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昨天 (1016 )播出的東南衛視《台灣新聞臉》中一段我的發言,正好回應這幾天兩岸網友對我的一些指教。 主要是關於我周日睡前一篇憑弔陽明書屋的散文,這篇文章,引發我臉書、微博兩邊網友不同的反應。臉書支持我的朋友,普遍頗有感觸,感嘆時移世易,惆悵不已。微博則有關注我很久的粉絲,認為我難捨民國情結,充...
南宋外患 在 王薀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暫憑杯酒長精神》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這首詩是南宋多詩之冠陸游所寫,陸放翁除了自己曾經自豪地說過他在人生六十年中留存世間萬首詩,實際上唐、宋之間詩作累積最多的的確是他,他與前妻唐琬之間由於陸游的母親始終有諸多怨言之故,故而終至分手,後來雖然再娶,但陸游對於唐琬始終念念不忘,後來夫妻兩人在「沈園」重逢,但早已是景物變幻無數個秋,這從陸氏不少詩作中皆可窺聞得唏噓之嘆聲。
這首詩是陸游描繪酷暑端午,自己本身應景所做的,一些節日中,家家戶戶都會準備的粽子、艾葉、雄黃酒等等,以期待當年都可以安康吉祥,一家人和和樂樂地備好豐盛酒菜,最後開開心心把酒言歡之情景。在過去宋代的時候,端午也稱浴蘭節,所有的未嫁女性在身上按照習俗也都會配上廟裡邊求來的平安符,唐宋年間粽子的包法有多種,也有從嫩竹所取竹筒中置放粽子,此種筒粽香氣襲人別有風味。唐朝以後直至宋代由於粽子包紮起來有著兩端尖尖的角,因此後來便稱粽子為角黍,在端陽時節裡,若是在南方蘇州一帶水澤之鄉竟到處聽聞到詩竹管弦之樂,家家戶戶設席擺桌招待賓客,河流之上船帆如織星星點點,充滿詩情畫意⋯⋯。
五月節習俗上家家戶戶門口也都會插上艾葉,過去古人習慣上會把艾葉、艾草插於冠帽上藉以趨邪除病,原因是艾葉本身就有避邪通竅之用,因此,配戴聞香自可免除人身心一切的障礙和障蔽之氣,也有驅鬼之作用⋯⋯。
今年辛丑端午,正值新冠之疾肆虐,端陽之前幾天有南洋地區華僑學生黃君傳了一訊息給我,說其心緒不寧,恐無心眷戀於人世之語,黃老目前已是耄耋米壽之齡,將屆人生九十的他卻在一年之中遭遇到情感上和女兒在美國被感染罹病而亡雙重打擊之痛,令其痛徹心扉,我相信他應該在身心上已經找不到任何的出口,否則不會將近兩三年音訊全無之下,忽然來了一封如此的訊息。
說起黃老,初識他時,還未達花甲,渾身透露出極濃厚的文人氣息,在中國內地據說也是清華大學之高才生,和他之因緣是因為一幅沈尹默之中條幅而結識,原來他也喜好收藏古文房及書畫,後來因為《金剛經》解說之故向我求取了經中般若無盡藏真言之密咒,據傳此咒唸誦一次可得九千萬卷(亦有說九千卷)《金剛經》之功德,並且可得延壽超度之效,當時聽說他父親尚在四十九天中陰之態,因此我口傳其咒,從此之後他皆持弟子之禮,時有往從,我因尊其年歲長我許多,我都皆以黃老尊稱,後來漸熟,時而也會提供展示他所珍藏之舊硯銅爐、稀有數珠、鎏金古佛示我共賞⋯⋯。
黃老多年相交,本知其為心思纖密、多思多慮之文人,退休之後本和其夫人閒居於星島獅城,夫人原本有一前夫因有暴力傾向時遭毆打,後來不堪其苦時認識了黃老,黃老挺身而出不顧家中老母之反對,費盡周折,歷盡三年終結連理,婚後倒也老實地過了十幾年太平生活,由於兩人年紀稍有懸殊,雖然他寵妻入骨,但因年少時也曾患寡人之疾,因此便形成了內有怨女,難言之隱⋯⋯這其中諸多細節也恐難向外人道,總之,最後夫人也就留信落跑。
將近半年時間的折磨,這黃老拍了近照給我竟然瘦了一圈並且血壓、糖尿一併纏身,難怪會有輕想之念頭,我也只能盡心用他所熟悉的《金剛經》好好地勸說一番,雖然已經情緒稍緩,但我擔心的是不久的將來,他的大限來時如何度得了中陰這一關,希望端午之焰陽能早日掃其心中之陰霾,負面情緒得以泮釋。
遙寄一首劉禹錫詩 :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希望黃老能夠如同本已枯敗的老樹逢春般重生,也藉著端午的雄黃酒可以挽弓如滿月,西北射天狼,更可以如老圃秋容淡,黃花晚節香。更希望普天之下有情人莫成怨偶,如鴛儔鳳侶般連枝共塚。
王薀老師
✅歡迎點擊「發送訊息」,王薀老師將陪您解心愁。
南宋外患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婆媳關係剪不斷理還亂,看古人如何處理婆媳矛盾
歷史春秋網
作者:陸棄
婆媳矛盾,是一個自古以來不好處理的難題。現代人婆媳有矛盾,古代人其實也是一樣的。原因主要有幾點,一是婆媳之間的代溝,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二是婆媳之間爭奪對家庭的控制權;三是婆媳爭奪同一個男人的感情寄託。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如果沒有分享的心態,沒有包容的境界,婆媳關係是不好處理的。古代與現代的歷史環境又不相同,處理問題的方法自然也不盡相同。
丈夫聽母親的,婆媳矛盾完全站在婆婆一邊
中國的古代,是一個尊卑等級非常嚴格的社會,對於女人來說: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在一個家庭中跟男人相比,女人是沒有多高地位的,只有順從的份。但同時,中國又是一個「孝」的國度,晚輩對於長輩,是講究絕對的「孝」道的。對於兒子而言,不只要孝父,還要孝母。所以對於媳婦來說,在家庭之中,首先要聽丈夫的話,「既嫁從夫」,同時更要聽婆婆的話,因為連丈夫都要「孝敬」婆婆,哪敢不跟著丈夫一同孝敬,做出違拗之事?在一個古代家庭,可見媳婦的地位是最低的。有「多年的媳婦熬成婆」之說,在長年的家庭生活中,媳婦是靠「忍」字生活的,一直忍到婆婆去世,自己的兒女長大,自己熬成婆婆為止。
因為媳婦在家庭中的地位低,所以當婆媳發生矛盾時,甚至這矛盾不可調和時,往往丈夫會站在婆婆一邊,即便是媳媳有理,丈夫也會無奈地選擇站隊站在婆婆一邊,因為這是「孝道」大於愛情決定的。《禮記》中有關於如何處理婆媳關係是這樣規定的:「子婦未孝未敬,勿庸疾怨,姑教之;若不可教,而後怒之;不可怒,子放婦出,而不表禮焉」。
古代基本上不講愛情,女人只是傳宗接代的工具,愛情是人們的美好理想而已。歷史上這樣的故事很多,最有名的故事《孔雀東南飛》,劉蘭芝與婆婆的矛盾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丈夫焦仲卿只能尊母命將劉蘭芝休了。雖然劉蘭芝人很好,「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但焦母就是看不上她,故意找茬:「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休掉了媳婦的焦仲卿感情上受到嚴重打擊,劉蘭芝被娘家逼迫改嫁太守,也感到萬念俱灰,最後兩人雙雙殉情,釀成悲劇。
同樣類似的故事還有南宋的大詩人陸游與表妹唐婉。陸游娶了唐婉,但陸母通過自卦認為唐婉會克死自己,硬讓陸游休了唐婉。陸游無奈只得尊母命休了唐婉。並留下一首千古絕唱:「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不過,陸游與唐婉兒並沒有殉情,唐婉改嫁,陸游再娶,二人詩唱相和,只是感嘆婆媳矛盾造成的離和而已。
唐代兵部尚書李迥秀沒有焦仲卿與陸游那麼多感嘆,有一次媳婦罵了婆婆的一個隨嫁婢女,讓婆婆感到不高興。按理說罵一個身份低賤的婢女有什麼關係,但李迥秀的母親出身低微,大概是有點物傷其類的感受吧。李迥秀聽說母親因為媳婦的問題不高興,毫不猶豫地把媳婦休了,他的理由是:「娶妻的目的是伺候母親,如果惹得母親生氣了?怎麼能留她?」。李迥秀對媳婦沒有一點同情,完全站在婆婆的立場。大概也有「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大丈夫何患無妻」的情結吧。休一個再娶一個就是了。
媳婦在一個家庭中的地位如此之低,難道古代沒有幸福家庭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古代也不乏幸福家庭,但這個幸福家庭,一定是男人娶的這個媳婦會辦事,憑借她的忍耐和智慧化解婆媳矛盾,最終婆媳和平相處,其樂融融。這些聰明的媳婦認為,既然這個社會是「婆尊媳卑」、「婆婆本位」,那跟婆婆鬥,是自找死路,會遭到整個社會包括丈夫的反對,不如選擇順從,那媳婦也有熬成婆的那一天,大家都是這麼過來的,順其自然才是明智之舉。
最有名的故事當屬東漢漢明帝時期的姜詩與龐三春故事。姜詩與龐三春的感情,類似於焦仲卿與劉蘭芝,但姜詩與龐三春處理婆媳矛盾的方法,遠遠比焦仲卿與劉蘭芝高明。姜母看不上龐三春,想方設法刁難她,龐三春選擇了順從。姜母想喝家鄉河裡的水,龐三春每天去七八裡外的臨江裡挑水給她喝,姜母做了兩個尖筒讓龐三春挑,為得不讓媳中途休息,龐三春也無怨言,最終竟然感動了太白金星。姜母最後逼迫姜詩休了龐三春,姜詩照辦,卻將龐三春安置在一個尼姑庵里生活,而龐三春仍無怨言,靠織布紡紗掙錢給婆婆買鯉魚吃,因怕婆婆生氣,委託鄰居姑姑代送。最後真相大白,姜母受了感動,親自接龐三春回家。
明朝吳子桂的妻子馮氏也是一個處理婆媳關係的典範,她的婆婆是一個「惡婆婆」,她非常孝順,但婆婆卻經常辱罵她,鄰居都想去勸說婆婆,馮氏卻不讓。馮氏的理由是:如果鄰居們都去勸說婆婆,豈不是說明婆婆錯了。婆婆罵我的原因,是因為我不夠孝順,做得還不夠。馮氏的兩個兄弟媳婦也同樣遭罵,被罵得抬不起頭來想尋死,馮氏勸解她們不要這麼想不開,用自己的態度做榜樣化解兄弟媳婦鬱悶的心情。結果兄弟媳婦被馮氏的境界感化,不再自殺,且視妯娌馮氏為母。最後連「惡婆婆」也受了感動,一家和睦相處。
委婉地勸說婆婆錯誤,還有一個樂羊子妻的故事。一隻鄰捨的雞跑到了樂羊子家,樂羊子的媽看到後把雞抓住煮了,樂羊子的妻子知道後,在飯桌前流淚,堅持不吃雞。她說:我太不孝了,弄得家裡這麼窮,害得婆婆吃別人家的雞。婆婆聞言也不吃雞了,羞愧難當。樂羊子的妻子處理事情如此委婉,其實是一種智慧的體現。
媳婦娘家強勢,婆媳關係也會轉為媳尊婆卑
大多數的情況,是媳婦在家裡當受氣包,但這樣的情況,也是有例外的。有的媳婦娘家強勢,在夫家也自然佔有地位,沒有婆婆敢招惹。
最有名的故事是《打金枝》,汾陽王郭子儀娶了升平公主做兒媳婦,這可是一位強勢的兒媳婦,郭家哪敢招惹。所以郭家的婆媳關係,一定是媳尊婆卑的。郭子儀八十大壽,升平公主仗著皇家身份,不去拜壽,結果丈夫郭暖將她暴揍一頓。郭子儀怕皇帝生氣,弄個滿門抄斬的不幸結局,綁子上殿認罪。好在皇帝是個明君,把這當成家務事,以後升平公主再也不敢抖威風了。
南北朝時曾發生一樁血案,與婆媳關係有關。樂安公主是北齊文宣帝高洋的親姪女,嫁給了尚書右僕射崔暹的兒子崔達孥。一次樂安公主回家嘮家常,高洋問樂安公主在夫家過得怎麼樣,樂安公主說一切都好,就是婆婆不怎麼喜歡她。結果這個混帳皇帝高洋一怒之下,把樂安公主的婆婆殺了。這算是兒媳婦強勢得過了頭了。崔達孥面對媳婦家的強勢,那是敢怒而不敢言啊。不過北齊很快滅亡了,亡國的公主算個屁,崔達孥積攢的憤怒暴發,把妻子殺了,替母報了仇。
西晉王朝也有一對婆媳關係逆天。那就是晉惠帝的皇后賈南風與婆婆楊芷。賈南風非常強勢、霸道,污蔑楊家謀反,誅殺了楊家滿門三族,楊芷竟然被她逼得下跪自稱小妾,全然沒有了太后尊嚴。最後賈南風將楊芷廢為庶人,並囚禁在金鏞城活活餓死。「婦可廢姑,倫常掃地」,賈南風一個兒媳婦如此折磨婆婆,在歷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看來,婆媳關係並不是完全婆尊媳卑的,還要看是婆家權勢大還是娘家權勢大。掌握了權把子,婆媳關係完全可以逆轉。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南宋外患 在 王炳忠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昨天 (1016 )播出的東南衛視《台灣新聞臉》中一段我的發言,正好回應這幾天兩岸網友對我的一些指教。
主要是關於我周日睡前一篇憑弔陽明書屋的散文,這篇文章,引發我臉書、微博兩邊網友不同的反應。臉書支持我的朋友,普遍頗有感觸,感嘆時移世易,惆悵不已。微博則有關注我很久的粉絲,認為我難捨民國情結,充滿孤臣孽子之情,對我有些失望。
不可否認,我對「中華民國」當然有感情,她也曾是台灣島上、乃至海內外不少中華兒女的精神依歸。國中的我,在學校門口看到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被吹倒,會急忙上前將國旗扶正,深怕這面旗幟遭受一絲塵土或摧折。年少的時光裡,每年十月一到,便會引頸期盼雙十節到來,還記得有回眼鏡斷了,深怕來不及在十月十日前修好,錯過總統府前的國慶轉播,心急如焚!
然而,當我看見陳水扁主持下的國慶大會,沒有「中華」,沒有那些緬懷先烈的愛國歌曲,取而代之的是「愛台灣」、「台灣加入聯合國」等口號,我知道這已不再是我熱愛的「中華民國」。馬英九代表國民黨重返執政後,任內遇上2011年中華民國百年國慶,但相關的慶典、晚會、影片及文告,卻都避談中華民國對中華民族的歷史及擔當。那年以後,我就已經看清,中華民國國魂離散,名存實亡;就算魂歸來兮,這具軀殼也已經腐爛,惟有投胎轉世,「中華民國」或可另獲新生。
對我而言,中華民國代表的是百年前先烈先賢對「新中國」的期望,是鴉片戰爭以來仁人志士振興中華的理想,其實也就是習近平提出的「中國夢」。在我心裡,中華民國從來不等於國民黨。至少從我懂事以來的國民黨,就從來不曾喚起我的熱情,更沒有資格代表中華民國。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我參政以後,我開始理解很多人仍然非常看重國民黨,或對仍具龐大組織的國民黨懷抱幻想,或依戀國民黨表面的圖騰,乃至不談實質的路線,只沉迷於「黨國」的符號。
對新黨郁慕明主席和國民黨洪秀柱前主席而言,他們代表了至今仍堅持原來國民黨精神的前輩,期盼中華民國肩負起振興中華的責任。但時不我與,一個不談辛亥、不談抗戰的「中華民國」,實際上只是一個割據台灣的小朝廷,甚至幫助美日阻礙中華民族的崛起,徹底淪為台獨「借殼」的遮羞布。郁主席因此感嘆:「中華民國亡國了!」許多老一輩的深藍同志聽了,哭著說難以接受,郁主席安慰他們:「那就讓我們我們努力接回蔣經國留下的中華民國,走完蔣經國開放大陸探親後未竟的志業,和大陸和平談判,共謀統一。」
坦率地說,在我出生四個月後,經國先生便撒手人寰。我對蔣經國時代的「中華民國」沒有半點印象,卻見證了兩岸交流三十年的成果,而我也同時滿三十歲。相反地,洪秀柱出生的1948年,則是國共內戰、兩岸分治的開始。我至今仍記得,她在今年海峽論壇上,想起自己為黨國奉獻大半生,為了幫台灣謀出路而提出「一中同表」,卻受盡黨內同志嘲諷,乃引用「寧為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的南宋詩句自況。對我而言,我沒有黨國情結,甚至也已放下「中華民國」情結,因為我們是兩岸交流的新世代,我們不必為黨國「抱香死」,我們該擁抱的是美好的未來。
重遊陽明書屋,回憶九年前初遊時的情景,當時馬英九當選後的蓬勃氣象,原來只是迴光返照。追憶「故國」,同時也坦然面對那已成過去,因為朝代興替只是過客,人民才是歷史的主人。天下大勢分久必合,誰也擋不住時代的潮流,但願有識之士鑑往知來,莫再重蹈黨國墮落的覆轍!
我仍尊重那些對故國難捨情懷的老同志,更要向那些放不下故國的年輕同志喊話,與你們互勉!大家稱自己是孤臣孽子,孟子則以「獨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來形容孤臣孽子的特質。我們身在此一時代的台灣,難免有孤臣孽子的憂患之情,但一旦通達事理,必能再上一層,超脫中華民國的孤臣孽子,成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忠臣。今天我們身處台島,正如「冬來嶺上一枝梅」,葉落枯枝,孤獨地吐露幽香,卻始終傲立風雪,一旦陽春消息近,猶然還我作花魁!
===========
(分享一段臉書網友楊雅晴的留言,講得很好!)
逝者已矣,朝代的興亡本是常態,在歲月的河流理更是微不足道。只是活在當下的我們,不免有惘然的感觸。
期許「中華民族」派越來越多……
●2017/10/16東南衛視《台灣新聞臉》全集─新黨青年軍的故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p9XGJvRpWY
●雙十前夕重訪陽明書屋 憑弔故國、故人、故事: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posts/1948469638710250
===========
王炳忠認證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
王炳忠微博:http://weibo.com/1611864142/
南宋外患 在 [Xavier說宋史] 媲美岳飛的南宋西線戰神:吳玠...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Xavier說宋史] 媲美岳飛的南宋西線戰神:吳玠南宋外患頻仍,卻也是名將輩出的朝代。提到南宋初年的名將,人們總是會想先到岳飛,然而在西線戰場上還 ... ... <看更多>
南宋外患 在 多极一体·辽宋夏金元10第二宋朝:南宋的建立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清明上河圖》展現的開封城,是那樣的繁榮、富足,然而北宋王朝的內憂 外患 卻日甚一日,終於,在《清明上河圖》繪製完成後不久,金兵就攻入了開封,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