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兩個在家,我就獅吼功⋯
快速的煮一點熱水,攪拌一杯金皮油🤦🏻♀️
昨天帶哥去迪卡儂買了他人生第一台腳踏車,
雖然他很慢才學,都快滿6歲還要輔助輪,
但運動神經挺發達的哥應該很快就能拆掉。
我也買了跳繩跟1.4公斤的呼啦圈,我就是那種健身房即使開在我家樓下也不會下樓去運動的懶人,非常清楚自己個性只能透過減醣飲食,加上少量的室內運動來達到效果,之前減醣瘦下來的,早就在防疫三個月全還回去了,因為每天被這兩個小人虐待,都會靠吃發洩啊😫
工商一下,業配的商品,真的都是心頭好,
但是開學了明顯業績不好🤣
我還是習慣盡量挑選我自己真的喜歡、
以及會持續使用的商品給大家🙂,
之後再敬請鎖定關注囉😘
🌟後續推薦&開團預告:
南僑水晶肥皂食器洗滌液
joseph joseph廚房用品
查理布朗經典肉鬆抱抱捲
王將煎餃
BRUNO電烤盤
#伊萊克斯玻璃智能溫控電茶壺 最後一天半囉!
✅團購連結:https://pse.is/3jlwa7
✅團購時間:8/30(一)~9/6(一)23:59關單
🉐本島免運,可分期付款
🔺40-100度,七段溫控設定
🔺內附玻璃盅設計,可隔熱加水
🔺40分鐘保溫功能,穩定溫度無需密集加熱
🔺三種加熱模式,依需求選擇
🔺三種安全斷電裝置,使用超安心
🔺英國Strix溫控器,可精準並穩定控制水溫
南王水晶肥皂 在 股人阿勳-價值投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早安,想動起來的老傢伙
本篇的追蹤個股是,肥皂起家的油脂大廠 南僑 ( TW-1702 ),前後寫過 2 次,第一次是在 2019/09/25,最初價格為 50 元,這 17 個月來,股價卻跌至 45 元,好在期間有配發 2 元現金股利,所以累積報酬緊小賠 -6%,不過公司 2020 年有成長,為什麼股價都沒起色,還越來越低?
---
🧑🏫延伸閱讀
業績上升,股價卻越來越低,老牌油脂大廠 南僑 (1702) 怎麼了?: https://pse.is/3bbmqf
---
📌 南僑 (TW-1702)
成立餘 67 年,一開始是肥皂起家,1979 年起,展開經營多角化事業。2017 年轉型為控股公司,分割為油脂事業與非油脂兩大事業體,目前變成以食品為主的公司。
.
📌 主要產品
南僑雖然是一間油脂廠,
但旗下的產品事業滿多的,包括:
-台灣洗劑事業
1952 年生產南僑肥皂,1956 年生產甘油,產品包含水晶肥皂系列的洗衣皂、洗衣精、洗衣粉、食器洗滌液,以及葡萄柚籽抗菌系列的洗衣精、噴霧乾洗手、洗手液及洗手皂。
-台灣油脂事業
1971 年與日本油脂企業技術合作生產烘焙用油脂,包含「南僑酥油」、「玉峰牌」、「維佳」等食用油脂系列產品,主要供應給麵包、糕餅、餅乾、冰淇淋、速食麵等業者。
-中國油脂烘焙事業
1996 年成立的天津南僑食品有限公司,提供烘焙油脂、鮮奶油、冷凍麵糰、冰淇淋、焙可詩餡料等產品。
-台灣冰品事業
皇家可口股份有限公司以「杜老爺」為品牌提供冰品,並於 2004 年推出「卡比索」冰淇淋品牌;2013 年進軍中國市場。
-台灣冷凍麵糰事業
1991 年在中壢設立冷凍麵糰工廠,所謂冷凍麵糰是指麵糰經 配料、攪拌、分割、壓面、成型 後經由超低温之急速冷凍系統在10~20分鐘內將麵糰冷凍至-27度C以便儲存於冷凍庫中,其商品視種類之不同使用者經 解凍、醱酵、烘焙 或直接 解凍、烘焙、製成產品。
-台灣急凍熟麵事業
1998 年與日本加藤吉株式會社簽訂急凍熟麵技術合作,推出「讚岐」急凍熟麵,產品包含中式勁麵、北方刀削麵、河南燴麵等麵製品。
-台灣常溫米飯事業
2004 年推出常溫即食熟飯「膳食熟飯」系列產品,並以外銷為主。
-台灣餐飲事業
包含僑和本場流專業麵店、點水樓餐廳、潮江燕潮廣海鮮餐廳、臺北寶萊納餐廳等餐廳。
-泰南僑事業
1989年成立泰國據點,負責生產嬰兒米菓、調理熟飯、調理粥、泡麵等產品。
-上海寶萊納餐飲事業
1996 年由德國 Paulaner 集團技術授權,成立上海寶萊納餐飲公司,提供現釀啤酒與巴伐利亞菜餚,現有寶萊納餐廳5家、仙炙軒鐵板燒1家、濱江壹號1家、點水樓1家。
.
📌 營收結構
2020Q3 最新的營收結構如下 :
冰淇淋、冰棒 : 6.8%
冷凍麵糰、麵條及常溫米飯 : 26.8%
烘培用油脂、食用油及工業油 : 56.6%
餐廳營運 : 5.1%
旗下品牌知名度就高的產品莫過於
成立滿 44 年的老品牌"杜老爺"
與成立滿一甲子的水晶肥皂。
.
📌 生產據點:
台灣、大陸、泰國
油脂在台灣與中國生產
泰國工廠主要負責生產嬰兒米菓、
調理熟飯、調理粥、泡麵等產品。
.
📌 銷售地區
2019 年的營收比重 :
中國 57%、台灣 25%、歐美 8%
紐澳 7%、泰國 1.5%,
專門做兩岸的油脂食品生意,
客戶遍布各大食品廠 :
康師傅、聯華食品、麥當勞、克莉斯汀麵包、85度C、德克士炸雞、飯店、Dazzling Cafe、FRIDAY、小蒙牛、元祖、肯德基、跳舞香水、全聯、新光三越、1203 味王、2903 遠百、5903全家、2912 統一超 等等不盡其數。
.
📌免責聲明:
單純分享財報資訊與個人看法,無邀約之實,僅符合量化條件的個股,無推薦之意,僅供參考、任何交易行為須自行判斷
南王水晶肥皂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HK01】首都新地標拔地而起 北京有個「新宇宙中心」
早十年前,有朋友說住在望京之時,感覺還有點遠。但近五年,隨着望京SOHO落成,大量創業公司及新科技企業進駐,這裏發生的變化,成了中國新資本時代,人流和城市發展的縮影。面積16平方公里、總居住人口超過50萬,如今它猶如北京的「獨立王國」、「城中之城」,更重要的是,它亦像當年美國的加州一樣,吸引着尋夢的眾生。
這裏地勢偏高,上風上水,但不像老城中的井字結構,道路歪斜,容易迷路;外企曾經為王,如今新地標拔地而起,構築互聯網巨頭的要塞,成為創業及中產階層以至明星們的新樂園。房價平均達到七萬元人民幣一平方米,而生活自成一體。
過往說望京遠,但現在望京人不無自豪地說,他們不假外求,活在這個帶未來感的城中之城,共同推動和見證了那個傳說中「新宇宙中心」的興起。隱憂不是沒有,這一波創業潮能維持多久?望京SOHO賣掉象徵什麼?但目前看來,都擋不住夢想成為望京一份子的大潮。
人在北京,首要認出東南西北。搭出租車不說門牌地址,要說長虹橋東北角往南過200米下車。一切以故宮天安門作中心點的話,有了東南西北的城區分野。望京在北京城的東北面,在往首都機場的路上必然經過(別忘記剛開了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在南面)。而望京今天給北京的衝擊,在於它自成一體,可不依附於這種以天安門為中心的地理概念。因為好大程度上,你走進望京,不用出來。要出差,直接到機場。返北京,比到市中心快半個小時就到家。
望京地勢略高於北京主城區,但從歷史上很難看出這是一塊上風上水的寶地。明清以來,它曾是驛站、哨所、軍營、村落和進京橋頭堡。事實上,今天北京的潮點,像三里屯,過往確是郊區。望京也只能是一個皇帝往東出行後,回城途上遠望京師的小高坡。
漫漫歲月中,整個區域人煙稀少,實際佔領者是野生植物。1949年後生長的主要是花椒,所以有稱為「花椒地」。1984年,這裏才有了第一條公交線路404路。三年後,為緩解大山子和798廠區(如今已成知名藝術文創區)的居住壓力,北京市政府對望京重新規劃。城開集團拿下了第一塊地皮,建造了第一批住宅區,根據諧音命名為「花家地小區」。中央美術學院(下稱央美)其後的遷入,也讓它有了「畫家地」的別稱和藝術的DNA。至此,望京才正式進入城市化進程,以及北京總體的發展視野。
由舊「睡城」到新地標
很長一段日子裏,望京只是「睡城」:因房租廉價,大量「北漂」(在北京工作的外地人)租住這兒,早出晚歸。這裏的生活一度乏善可陳,「睡城人」唯一可逛的商場只有還有點距離的燕莎望京購物中心(北京較早出現的購物中心)。前蘇聯建築風格的宿舍樓,連綿的低矮群房,連同坑窪道路和流動攤販,塑造出有如城鄉結合部的基本景觀。
簡言之,當時的望京,遠不是一個令人自豪的名字。住在望京,就如傳說中這地點名字的由來:遠遠望着京城輕嘆。
真正的巨變發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望京開始釋放獨有氣運。第一批受益者,除了原住在「皇城根」下的拆遷戶,還有不少在北京留學或經商的韓國人,他們因就近韓國大使館和本國企業選擇這裏,也因為手頭較寬裕又洞察房產市場先機,大量購買新公寓—後來證明是一筆回報率極高的投資。因公寓的多功能用途,有的用來住,有的開工作室、訓練空間,那座面向機場高速公路的顯眼大樓,也變成一種新時代創業及生活的起動地標。
至2006年,全北京21萬韓國人中,望京就佔七萬,韓國餐廳和服裝店也如春筍湧現,是名副其實的北京「韓國城」。我也是這階段初初走進望京,因為是新建區,街道規劃好歹相對「四正」,和其時出現的朝外SOHO、SOHO現代城等,成為新世紀北京新城市化的標誌。
2010年代,定位為「高端國際化科技商務創新城市綜合體」的望京,好像格調有了提升。在此之前,西門子、摩托羅拉、三星、奔馳(平治)等跨國公司紛紛入駐,斥資興建它們在中國的總部大廈,為望京增加了可明確辨識的現代建築群(例如奔馳總部頂的巨型旋轉logo),也讓出租車司機有路標可循。不過,不是每間外企都能分享到中國式風水的紅利。諾基亞一度停產,摩托羅拉更倒閉收場。但它們進中國的經歷,無疑是一個時代的印記。
有人退出,有人趕赴。此時,在北京佈局甚廣的本港上市地產公司SOHO中國下了一招大棋,邀請著名建築師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操刀設計三峰鼎立的「望京SOHO」,三座外部裝飾着不規則鋁板的建築,遠看黑白相間,像帆船或天外飛來的異形物,和在市中心的銀河SOHO一樣,極具科幻感。但望京SOHO之於望京意義又有所不同,它以新地標的姿態,宣告了望京更新的創業公司埋堆時代的到臨。該建築於2014年建成,兩年後,哈迪德逝世,但望京的新生正同時爆發。
的確,望京SOHO是從首都機場進入北京市區路程中第一個地標性建築,關於這裏風水好壞的討論,從建成後延續至今。其老闆潘石屹曾在微博宣稱:「這裏風水好,適合互聯網公司發展。」更晒出所結識的風水大師。但其開間格局,最初吸引的只能是中小公司。其中有早期的婚戀網站百合網與交友類App陌陌,兩家公司後來成功上市,似乎印證了潘石屹的預言。只可惜,數年後或虧損嚴重,或流失大量用戶。
今年年初,一家名為「神棍局」的自媒體發表一篇熱門文章:《北京望京SOHO風水大局,互聯網「滑鐵盧」?》該文列舉了小藍單車、熊貓TV等案例,稱異形建築氣運難以持久,注定會讓入駐公司到中後期遭遇挫敗。文章廣泛流傳後,導致不少公司退出望京SOHO。潘石屹對此惱羞成怒,最終訴諸於法律,順帶警告互聯網界:「不相信風水,不願意來,你們就別來!」
但其實,這些風水輿情並沒有太多影響後來者,這裏還是繼續吸引着創業者、已成功融資公司及內地已成熟的科技公司入駐。只不過最後的反諷是:最新消息傳來,潘石屹自己可能要變賣望京SOHO。
由中關村轉向「宇宙中心」
肥皂劇無法打破中國互聯網人對望京風水的癡迷。一家名為聖耀互動的遊戲公司的總裁認真研究後發現,從地圖上看,從阜通東大街到花家地街的道路規劃,像一個巨大的安卓(Android)機器人。話雖調侃,但反映出某種普遍認知。愈來愈多互聯網巨頭進入望京,迄今為止,當中知名的40家,其總市值已超萬億元人民幣,包括阿里巴巴、美團、優步、高德地圖、觸控科技等,它們形成集群效應,讓望京變身「掃碼街」(互聯網應用競爭激烈,為了推廣掃碼下載某些應用程式,這裏有極多推廣人員在街上鼓勵路過者掃其碼),一躍成為北京「第二CBD」,並超越舊有在城西的中關村-五道口,成為「新宇宙中心」。
「新宇宙中心」這個流行於網絡的稱號,最早源於北京城西五道口商城上的U-CENTER字牌。其暗含的意思大致包括:密集的現代化建築群、成熟商圈和配套、繁忙的交通、密度高且多樣化的人群、多元生活場景—簡言之,繁榮而充滿活力的城市綜合體,並有支柱產業支撐。昔日中關村-五道口以中國第一代IT聞名,因近清華北大,有廣大的學生及創業群體,軟硬件都獨步北京城,但規劃應變不如望京,也沒跟上互聯網迭代的速度—如果說網易、搜狐、新浪等一度在中關村立足的公司代表的是中國互聯網江湖的諸侯割據時期,那麼,望京的新型互聯網公司,則宣告戰國時代來臨。
資本在攪動和塑造「新宇宙中心」。最有說服力的例子來自內地最大電商阿里巴巴,它在「杭州+北京」的雙城戰略下擴張,2016年先後收購昆泰嘉瑞中心和綠地中心三號樓,又斥資近69億元人民幣在望京北部朝陽區電子城建造新總部,並帶來超過12,000名員工,就像在熱鍋裏灑下無數餃子,帶動了周邊產業和配套。餐廳、醫院和教育機構接連出現,商住樓盤也因此再度漲價—該區域的望京府均價已達八萬元人民幣一平方米,而十多年前,這塊地皮幾乎無人問津。
望京地標因此再次升級。如今,這裏除了外企總部大樓和望京SOHO,還可以看到「望京第一高樓」綠地中心主樓「中國錦」、以水晶燈籠聞名的保利國際廣場、美食街區麒麟社和面積七萬平米的望京中央公園,公園周邊還將出現著名日本建築師隈研吾操刀的望京凱悅酒店。面貌的巨變激發一種對比想像:它看來又不像矽谷那麼geek(悶蛋)了,有財技和資本進駐變身之後,望京會成為北京的小曼哈頓嗎?
很明顯,在成為曼哈頓之前,它首先成了覺醒的「不夜城」。毋須擔心在歪斜交織的街道迷路,24小時通明的寫字樓就是一座座燈塔。常年加班的互聯網從業者,演繹中國「996」(朝九晚九,每周工作六天)的勵志故事。而在早晚高峰期,站在望京SOHO高層,透過玻璃窗,可看到望京地鐵站出入口群蟻蠕動的情景。
對有住房購買力的中產階層而言,望京意味着新生活樂園—鄰近首都機場,地鐵14、15號線和數十路公交線路令出行十分便捷,而超市、新鮮水果店、休閒娛樂場所等齊全配套,讓生活系統自成一體。在面積廣大而交通擁堵的北京,這樣層次豐富、自給自足的區間顯然有着極強的吸引力,甚至引來眾多演藝圈名人前來築巢,為望京增添了「明星家園」的標籤。王菲、馬伊琍、馮小剛、徐崢、張涵予、林更新等明星都在望京置業,投資或用作第二、第三住所,他們偶爾閃現的身影,讓秘密潛伏的狗仔隊和鄰居們興奮不已。
拋開商務區的嚴肅和高壓,望京能吸引新創業人士,還因為終於有潮點的出現:你可以在央美場館看場展覽,在中央公園內鍛煉或舉辦野餐派對,在韓國街區吃一頓據說「比首爾還正宗」的韓式料理……坐在麒麟社的CUP ONE咖啡館,不僅可看到哈迪德的大作,還可能收獲許多當代故事:最新的風口和動輒百億的投資、一夜暴富的神話和輸家的悲慘結局、巨頭收購動向和新公司的崛起、知名大佬和高管們的緋聞……摻雜着PV、KPI、BP等術語,令人感到切切實實進入了信息爆炸的時代,而自己就身在風眼之中。
#社會 #科技 #經濟